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企业物流工作总结【优选5篇】

知识的灯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09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9分钟。

企业物流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今年,我严格按照上级各项要求,在集团个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集团物料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安全指示精神和各种规章制度,始终坚持“责任有我,我必责任”的原则,认真的做好各项工作:

1、认真负责,物流码头。

岗位在物流岗的时候,在领导的严格监督和支持下,对各种物料能做到认真检查,对于流出车间的废弃物品做到仔细检查,确认安全之后流出。做到了没有物料流出车间,严格做到公司的保密制度。

在工作之余,工作安排有理由外,有张有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开展各种活动,让员工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发扬团队精神,积极配合,打造一个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

这也是集团各级领导的大力宣导的必然结果。在领导的宣导和严格监督下,物料安全和保密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各部门努力抓细节,学习各种与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做到与集团的要求同步,降低物料流出的可能性。

2、严抓门岗,零物料流出。

在门岗的时候,心里始终记着“严禁物料流出,严禁外部人员入内”的原则,并且认真的执行,外部人员和员工进出车间必须做到严格检查、登记。在进厂的几个月中始终做到零物料流出。在做到认真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认真地学习集团的各种思想。

3、问题分析;

由于,刚刚进厂对岗位各种规范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也早场少许失误。会将生活中的些许不如意或心理矛盾不经意的带到岗位上,发生矛盾,也没有做好及时的沟通,矛盾没有及时的解决。这点需要及时的改进。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

4、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企业物流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问题仍存在

第一,安徽省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普遍偏高。

运输成本较高。据安徽省59家(其中工业、批发贸易企业18家,物流企业36家)重点企业申报的2010年度物流统计数据显示,企业物流总费用为93.94亿元,同比增长18.2%,高于物流业增加值4.7个百分点。从费用构成看,运输成本增长最快,保管费用稳步增长,管理费用基本持平。

另外,物流总成本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尽管安徽省物流总成本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2010年比2009年有所降低,但是仍高于全国水平(见表1)。其具体表现为:

包装费用过高。据统计,安徽省制造企业很少对包装成本引起足够的重视,科研投入有限,包装技术落后,包装工业不发达,造成包装成本过高,这样每年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有些包装则过于奢华,造成物流存货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增加。

流动资金占用成本较高。目前,安徽省制造业物流成本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库存成本过高。由于存货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除了增加机会成本外,如果按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计算,更是有大量的资金占用成本,致使物流隐性成本的增加。另据统计资料(见表2)显示,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最多达不到3次,2009年比2008年周转速度变慢。

第二,安徽省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组织设置不合理。

安徽省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组织设置混乱,大多数制造企业缺乏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割裂开来,没有从整体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难以达到物流一体化组织结构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第三,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比较盲目。

现在很多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想方设法的学习别人的先进之处,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方面采用先进的设备,合理组织运输,加强人员的培训等,但是物流成本降低有限,有的不降反涨,其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事前未做好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论证,结果是盲目跟风,收效甚微。

第四,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开放程度有限。

近年来,安徽省制造企业不断进行物流整合,加大力度进行物流外包,但是从总体来看,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比较普遍,物流外包比例较低,且物流外包层次也较低。据统计,2008年,安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比例为37.3%,其中运输和配送业务外包占39%,仓储和库存管理外包占16%,销售物流外包占14%。供应、生产、回收、物流信息系统和订单处理等物流业务几乎没有外包。

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现阶段,安徽省大多数的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的观念,对物流业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运输、仓储和搬运等单一功能成本上,未树立总成本最低的理念,致使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所以安徽省制造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充分认识现代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要明确物流的地位,重视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利润的主要途径,改变企业以往以规模效益和降低人力成本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其次,要正确树立物流服务的理念,协调用户和企业物流的关系,做好两者的沟通和协调,并可通过信息传递、利润分成等手段,使两者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双方共赢。第三,企业要树立总成本最低理念。因为物流各功能要素之间是效益背反关系,物流各功能要素个体最优不等于总体最优。所以应把运输、装卸搬运、包装、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要素的目标结合起来考虑。结合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总成本最低。

第二,加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

制造企业供应链是由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客户等各种实体构成的复杂的网络,网络上同时流动着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实体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制造企业、中转仓库、配送中心、物流公司、零售批发商和终端用户。

作为供应链节点的制造企业而言,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使本企业物流成本降低,还应该考虑整个供应链节点的物流总成本最低。通过实践可以表明,制造企业如果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节约10%以上的管理成本,中型企业可以缩短25%到30%的订货期间,提高10%以上增值生产率,提高15%的交货率,降低3%的库存;绩效好的企业可以提高15%到20%的资产营运业绩,降低15%的库存,与一般企业相比少40到65天的现金流转周期。所以作为供应链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制造企业应合理采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

第三,改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徽省制造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组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即统一的组织结构。企业可以根据作业分布,在凌驾于各作业之上形成一个统一协调调度的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可与企业的订单、采购、运输装卸、仓储、包装等各作业部门直接沟通,统一进行调度运作。

企业物流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

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发表《平衡计分卡:驱动业绩的衡量体系》一文,标志着平衡计分卡正式问世。平衡计分卡自问世以来,迅速风靡全球,成为近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理论之一。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全面地阐述了组织获得高绩效的管理框架,即描述战略、衡量战略、管理战略、协同战略以及整合战略(链接战略与运营)。平衡计分卡具有始终以战略为核心、重视协调一致和强调有效平衡的特征,它的设计包括了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指引下的四个层面: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有其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同时也会因组织形态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平衡计分卡不但强调对财务指标的评价,也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它将结果(如利润或现金流量)与原因(如顾客满意度)联系在一起。“财务”是最终目标,“顾客”是关键,“内部业务流程”是基础,“学习与成长”是核心。因此,平衡计分卡是以因果关系为纽带的战略实施系统,通过这个具有因果关系的链条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散到企业各个层次,勾画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根据因果关系,可以继续细分直至形成最终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业绩目标。

二、物流企业引入平衡计分卡可以迅速提升其绩效管理水平

1.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除了有物流服务是派生需求、物流服务属于即时性服务、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物流业的经营规模零散等传统特征,还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背景下呈现除了一些新特征。本文将这些新特征归纳为如下三点。其一,坚持顾客满意导向。上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经济信息化、多元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因此,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应运而生。物流需求也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订货周期变短、时间性增强的新特征。而物流活动应满足顾客所要求的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通过适当的服务形式得到适当商品的要求。其二,信息化要求加剧。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和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功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现代物流提供了企业减少非增值的物流活动,提高物流效率的必要支撑。其三,物流一体化进程加速。物流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直接影响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内部作业流程来看,自接受顾客订单开始,采购、生产、库存及配送等活动都是其内部物流一体化的过程。此外,企业还要与原材料的供应商、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商高效配合,实现物流活动的统一和协调。因此,现代经营环境既要求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又要实现外部物流一体化。

2.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新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目标之后,我国物流企业在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等方面成效显著。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工作是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路径。而采用何种绩效管理工具,有效避免传统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困境是绩效评价的突破口。平衡计分卡是战略性绩效管理工具,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一方面,随着我国物流行业井喷式发展,传统运输、仓储和货运代理等企业不断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物流企业更加需要通过提高自身长期的竞争力在竞争中获取更高的绩效水平。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使用的传统财务衡量手段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如单一的财务衡量指标致使物流企业只看重短期的结果,忽略了对长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非财务指标。物流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从而实现较高程度的自我管理,可以克服我国物流企业在传统命令与控制管理模式下所面临的难题。同时,将员工的行动与战略保持一致,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物流企业引入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在物流企业中引入平衡计分卡,可以形成三方面的管理优势。第一,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平衡计分卡不仅能反映出过去的经营情况,还反映出与财务绩效相关因素的业绩水平。而且,四个层面相互影响,实现最终战略目标,这是单一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所无法实现的。通过应用平衡计分卡,我国物流企业可以避免传统绩效评价方式带来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绩效评价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实施战略管理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二,促进战略实施。无论是作为新型的绩效评价系统,还是战略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都有广泛的适用性。平衡计分卡理论将战略加以描述、传播和沟通,通过目标设定、业务规划和战略预算,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衡量指标,并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最后通过定期的评价来检验战略实施效果及战略的有效性。平衡计分卡对战略施以动态管理,既是我国物流企业所需,也是其价值所在。第三,链接管理实践。物流企业通常有大量的一线员工,他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物流企业帮助一线员工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卡,鼓励员工设立同组织战略一致的个人长期目标,将组织战略转化为一线员工的具体行动。企业通过培训、建立信息系统、塑造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等内部服务来支持一线员工,实现自我管理。

三、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平衡计分卡应用

1.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原则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核心。只有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原则指导下,才能设计出科学的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综合目标管理(MBO)及关键绩效指标(KPI)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总结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第一,全面性。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评价物流运营各个环节的绩效情况,并把影响企业运营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不能孤立对待其中的某一环节。第二,战略性。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通过绩效评价,能促进物流企业战略的实施。第三,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繁简适中,方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的含义应该清楚明了,尽量避免产生歧异和误解。同时,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尽量与现有资料兼容。第四,责任性。绩效评价的结果可用于物流企业相关部门绩效的改善、相关责任人的降职或晋升。因此,设计绩效评价系统时应明确绩效评价结果的责任归属。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随着交互性更强的供应链网络体系的形成,信息流的传递和处理速度大大加快,而资金流和熵流的流通速度受物流的流通速度制约,物流的流通速度决定了供应链的效率。为了提高物流的运转效率,企业纷纷寻找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商,专业的物流服务商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从仓储到运输的传统物流服务,而且还可以提供物流设计和信息服务等客户订制服务。基于此,本文结合平衡计分卡理论和物流企业自身顾客导向、信息化和一体化的特点,我们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对物流企业的绩效做出评价(如表1)。

财务层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显示了物流企业的战略及其执行对于股东利益的影响。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涉及盈利、股东价值实现和增长。平衡计分法将其财务目标表示为净资产收益率等具体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的净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资产周转率:综合评价物流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包括存货成本、运输成本、供应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等。这是物流企业绩效较为直接的反映。物流成本率=评价期支付的物流成本/评价期产品服务总量×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流动比率=物流企业报告期内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上期利润×100%-1。

顾客层面。顾客层面的绩效评价是对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绩效进行衡量,是企业进行客户开发的绩效和对从客户处的获利能力的测量。平衡计分法将物流企业这一层面的指标具体设计为客户满意度等六个。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总服务次数-客户抱怨数)/物流企业总服务次数×100%。客户保持率=(企业当期客户或业务量-企业当期新增客户或业务量)/企业当期客户或业务量×100%。客户获得率=当期新增客户或业务量/上期客户或业务量×100%。准时交货率=准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市场占有率=本期物流企业的营业额/本期物流市场的总营业额×100%。客户利润率=该客户利润额/企业总利润额×100%。

企业物流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 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内物流企业运作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国内近年来也逐步重视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的研究,结合我国物流业实际情况,王娟、黄培清建立了物流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与商流结合的指标,如销售净利率等;与资金流结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等;反映物流投入效果的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物流、商流与资金流综合的指标,如净值报酬率;孙宏岭、戚世均等人从物流活动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存货、运输、物流成本控制、顾客服务等,虽然能考核物流企业各个部门的相对绩效,但对于整个物流企业而言,缺乏系统性;魏新军等从物流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来衡量,选择了七个一级指标,即物流成本费用、客户服务、生产率、资产衡量、质量、适应外界环境能力以及客户满意程度。

二、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在衡量物流企业绩效时,对于无法控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均应尽量排除,否则会有失公平,故对于可控制或者不可控制的因素,也应该明确的划分。

2.量化与非量化:量化就是将所要考评的事物或作业予以数量化来表示。物流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为使公平、合理,避免人为主观成分的介入,应尽量采用量化方式,这样有利于发挥绩效评价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3.财务性与非财务性:有些非财务性指标是绩效衡量所必需的,如技术进步、生产率、市场占有率等,对企业长期运营也极为重要。因此,绩效评价应运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以保证绩效评价的全面性。

4.单一性与多重性:衡量企业绩效时,为顾及公平合理,不宜采用单一衡量指标评定其绩效,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使绩效评价更具客观性。

5.长期性与短期性:为避免部门过度追求短期效益,有损企业长期发展潜能,绩效评价指标宜长短期并重。

三、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基本原则

物流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物流绩效评价的基本前提,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保证评价结果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关键所在。而建立一套完善的物流指标体系又必须以科学的物流理论和统计理论作为指南。一般来讲,建立能有效评价物流企业绩效的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及通用性原则。

四、物流企业运作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物流企业运作绩效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它涉及物流企业运行中各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等多方面的问题。本人认为一套科学、合理、易行的物流企业运作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经济效益、运作质量、服务质量和发展潜力四方面加以考虑。

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来评价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是运作绩效评价的首要方面。

2.客户服务绩效评价指标

(1)客户满意率:又称客户满意度。客户是企业发展的未来,因此我们选择满意客户的数量与客户总数量相比较,以反映企业客服工作的效率。(2)客户保持率:客户保持率这一指标反映的是顾客对企业的忠诚程度。(3)客户获得率::反映新客户的增加程度。(4)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了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上所占的业务比例。它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来计算与评价

3.业务运营绩效评价指标

业务运营绩效指标反映了物流企业的内部作业能力。确定企业业务运营绩效指标,需要关注那些影响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物流正确率反映了企业内部及企业与顾客间的物流关系协调,是对物流企业的评价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属于效益型指标。

4.企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

发展潜力是指企业的优势所在以及其在未来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由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

(1)市场开拓能力—新客户开发能力:物流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新竞争对手的不断产生,以及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的不断涌入,物流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物流企业是否有能力保留己有的市场,并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尤为重要。其市场开拓能力可以用新客户开发能力来描述。

(2)企业文化认同度:企业文化认同度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所有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3)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反映员工是否对企业忠诚,可用员工稳定程度来表示,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程度,进而影响到员工是否努力及努力程度。

(4)设备投入增加率:该指标能反映物流企业的成长能力。

(5)研发费用增长率: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技术的发展,研发费用的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6)员工培训比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对员工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五、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在物流企业运作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后,接下来就要选择绩效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从总体上可分为:经济分析法、专家评分法、运筹学和其他数学方法。这里只介绍几种主要的评价方法:1.经济分析法。2.专家评价法。3.运筹学和其他数学法。

企业物流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31-02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的向前迈进,我国中小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已经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也为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来推动的作用。但是在发展中,物流管理还是存在着很多影响企业物流系统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降低,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我们要合理、科学、有效的改变优化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健康、和谐的推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各行各业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这也是逐步走向大规模企业的必备条件,同时,更能够体现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主导者地位。

(一)中小企业起主力军作用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着总企业总数的99%以上,截至2010年就有4200多万家,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并且在我国经济结构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二)数量多相对它的价值也是大的

例如:以2003年的工业企业为例,当年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约为90619.24亿元,占有整个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63.29%;中小企业创造利润总额约为4501.31亿元,占有整个工业利润总额的53.99%;中小企业总资产约为102530.45亿元,占有整个工业总资产的60.74%;这一数据足以证明。

(三)能够帮助解决就业难问题,缓解就业压力

无论从中小企业的总资产、销售收入还是产值、增加值来看,都已经超过的总比值的50%,提供人们的岗位更是超过了3/4,并且不断的成为求职人员的重要首选。这样也解决了退休职工、农民工、下岗工人就业难的问题,为国家减轻了老百姓就业压力,同时,也为社会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物流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性

随着产品的种类、样式的不断增多,中小企业的竞争也变得十分的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止是停留在产品竞争,供应链的竞争现在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竞争方式。这种竞争的目的就是要以客户的满意度为衡量的标准和依据,于是中小企业就不断的改变销售的模式,由传统的销售演变到了进、销、存的执行和控制,于是物流就引起了各企业的注意。不同于大规模企业,中小企业存在着抵御风险能力低、资金受限、周转资金受阻等问题,特别是新产品的上市,这些对于物流管理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物流管理就是指通过计划、协调、并控制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以经济合理的方法供应各部门所需物料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在正确的地点、时间提供给人们适当数量、价格的材料。但是,怎么样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个简单、切实可行的方法,首先,我们要对库存材料、商品等进行详细的数量登记,做好品种的分类,并且还要根据企业产品生产具体情况和预期的生产计划做好记录和总结。这么做就可以合理、科学的计算出采购的实际数量。从而避免了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投入成本的金额。

三、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有效进行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它对企业的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很多企业更是马上行动起来组建物流团队,但在中小企业中,物流管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阻碍。

(一)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现在企业深知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对物流方面还不是十分的理解,这样就容易误把储运当作是物流的全部内容,疏忽了随着物流绩效提高而带来的企业整体效益的增值效应,也就反映出企业并没有把物流管理作为战略的方向加以重视。不重视物流管理会对企业物流系统的整合、再建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在企业物流系统软件、硬件的投入上,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另外由于现在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体制结构还很不科学、合理,导致物流仍然处于分散的形式,而如果分散的物流设施和能力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整合,就会造成物流管理效率降低。

(二)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低,信息技术还很落后

很多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仍然处于纸笔时代,有的企业即使使用计算机,采用了ERP等系统,但也仅限于日常事务的管理,仍然没有做到与企业业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容易造成信息不能有效的传达、共享资源的能力差、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信息沟通不畅、与社会物流合作衔接不当等问题。可见物流管理在企业中处于落后的地位。

(三)缺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很多企业在设计和改革时,并没有对物流做出详细的设计与规划,在原有作坊式的规划方式逐渐的演变成车间平面布置方式,设备布置就需要充分的把空间合理运用起来,充分的考虑工序的衔接、物料搬运、在制品的存放等问题,否则就会使企业局部或总体的物流格局不清晰,为今后的生产带来麻烦。例如物料流混乱,物料除了停滞外,经常是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其中无效、重复的搬运就占据了总数的50%左右。由于物料流动路径长导致材料、零部件不能够准时的供应;物料和总部成品在仓库分散分布,就会造成物料不能集中的分拣与配送,出现配送周期变长、配套性能变差等问题,相关的物料管理就会变得十分的混乱、艰难;很多物流车辆在厂区内或车间随意行驶,并没有制定固定的行驶路线,这样会造成交通线路的错乱、干扰,从而大大的降低了运输的效率。

(四)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管理理念落后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拥有大量的人才,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并不能吸引人才的注意,很多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中就业,逐渐的造成了人才的缺乏。另外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对人才的管理是大型企业要做的事情,未必适用于中小企业,从而导致中小企业没有专业的人员对人才进行管理,例如没有专职的会计,出纳或者仓库管理人员,只是随意的找人用纸笔记录下现金的收支,货物的进出,账款的欠付。然而没有专业的知识,就容易导致重记、漏记、账目混乱、货款不清以及遗失、账目核对不准确等情况,从而造成资金运转不顺畅。另外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只要把生产原料准时交到采购商的手中,不影响生产就万事大吉了,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运输方式,花费多少运输费用根本就不给予重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会让中小企业中的物流管理造成十分大的漏洞,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信息技术应用尚未普及,整体水平比较落后

物流管理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综合活动,实施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就需要依靠信息网络的支持,如果没有信息网络的支持,在物流沟通中会形成一定的障碍。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在物流系统的建设方面可以说是高投入、低回报,并且信息安全也存在着十分重大的隐患。而信息系统的安全就关系到各个方面物流的利益。现如今我国信息保密制度还不完善,如果中小企业仍与其他公司共有一个网络服务器,而建立一个独立的服务器的话,就非常容易遭到一些非法程序的入侵,从而造成信息丢失或遗漏。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系统建设并不是十分容易,对大型企业相比缺少吸引力。这样就不能有效的节约成本所需的费用。

四、物流管理优化策略

(一)政府支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全力的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不仅仅在资金上提供帮助,更是在物流管理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而人民银行已经为帮助中小企业提供了方便银行贷款的征信系统,作为政府,更是要做出一个企业信用系统,其中可包括企业信用状况等信息。另外政府还需明确的规定优化物流管理的标准,以此来完善并提高中小企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网络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为物流管理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利用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可以理解为业务外包,是由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这样可以缩短顾客等候的时间,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在运营中浪费的成本。科学的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对企业控制成本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只有企业大胆的进行内部的改革,才能够让第三方物流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通过签订有关合同,企业与第三方可以成为互相信任的合作伙伴,增加了共同承担风险的责任,使很多中小企业集约化运作,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所需要的成本。只有做到统一实施物流作业,才能够减少物流过程中不必要的劳动。

(三)物流信息信息化,利用网络化管理

第一,实行供应链管理,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推行业务外包,做强核心业务。

现在的市场竞争早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逐渐的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优化供应链的结构才能有效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企业要迅速的从经营误区中觉醒,把握一切机会与供应商、用户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相互合作,增加供应链的维护,并成为竞争的优势,最终实现互利互惠。企业应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

第一,要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内部资源有机的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尽可能的避免企业的缺陷。

第二,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做好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形成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就要求运用系统的思想对物流活动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形成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体系。成立物流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对物流进行执行、监督和管理。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第三,加强物流信息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要建立信息化机制,就要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RP、CRM、MRP、WMS、BCP和RF等),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物流快速、及时的传递和交流。企业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准确的获得各类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