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616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5分钟。
企业内勤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刍议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校后勤企业通过科学与规范化的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并且通过市场的开拓,参与社会竞争,逐步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双效益的同步发展。文化是一个组织存在的灵魂,高校后勤企业市场化的运作,要获得可持续的长远稳定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必然成为最为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模块构成的系统结构体。
(一)良好的精神文化是后勤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用以指导后勤企业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的精神力量,是后勤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经营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经过后勤领导集体有意识的科学升华、提炼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思想、道德标准、团体意识等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或物质文化都是精神文化的客观体现,也是高校后勤整体风貌的体现。
(二)制度文化是后勤企业文化的中间层,它是后期企业在经营服务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包括与后勤服务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行为规范等等。高校后勤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落实的保证。后勤制度的存在能够促进后勤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员工的价值观念形成高度统一,制度文化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后勤企业得以有序地组织起各种资源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三)行为文化是后勤企业文化的表现层,它是后勤企业实体和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学习、娱乐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的总和,它是后勤企业经营理念、制度规范、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其中包括了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为,企业与顾客之间行为,企业与员工之间行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行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等,员工行为包括员工与顾客之间的行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行为等。如后勤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态度、质量直接反映了该企业员工管理、培训、激励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折射该企业的经营理念。
(四)物质文化是后勤企业文化的显现层,它是后勤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以及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后勤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具体外在表现,是广大师生最直接感知的实体文化。后勤企业除了要重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开发之外,还应该重视标识化的外部表现形态比如校园、食堂、宿舍环境,后勤网站、后勤标志、后勤橱窗、统一服装、徽章等等。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引领高校后勤企业发展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的体现,它决定了后勤企业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和经营的思维方式与处理问题的原则,这些方式和原则指导着后勤企业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着员工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正确的态度从事服务活动,进而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师生的满意度。优秀的后勤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有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总能引导企业往更健康,更积极方向可持续发展。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二)增强高校后勤企业凝聚力
由于高校后勤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餐饮、公寓、校园、物业、水电、运输管理等诸多方面,经营的产品或服务品种众多且复杂,同时后勤员工队伍根据岗位的需要存在着学历、年龄、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的问题,这就使得整个高校后勤企业的在管理与协调上容易出现较大的困难,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给员工带来了,明确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使企业与员工的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友爱互助的和睦氛围,强化团体意识,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够降低管理熵值增加效应。
(三)提高高校后勤企业环境育人水平
高校后勤是高校的一个子系统,那么高校后勤文化也是高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文化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后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其服务对象――广大学生的接触是最为广泛的,高校后勤文化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同程度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因此,塑造高校后勤文化,就是要树立一种后勤企业的优秀精神,并以这种精神作为后勤企业员工的行为指南,实现后勤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此外,通过对后勤员工行为及形象的规范设计、后勤服务模式设计、后勤服务网络宣传等方式营造出一种团结向上、科学规范、服务育人的内部公众心理环境和氛围,高校后勤企业文化通过管理、服务、环境等方式感染和熏陶学生,实现了对学生教育培养上的积极影响,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建立高校后勤企业良好的形象
高校后勤企业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实体,在市场中运营,必然与各类社会公众比如消费对象、供应商、政府、合作伙伴等产生各种联系,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后勤企业形象是后勤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广大师生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塑造与培养,有助于高校后勤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良好的高校后勤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有效转化为有形财富,推动高校后勤企业全面发展。
三、构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确立科学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后勤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后勤企业文化体系的首要任务。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要保有持久的生命力,应该找准高校后勤的特殊性和优势所在,弄清楚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其所特有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直以来是以实现企业化、社会化和经营化为目标,但它有着不同于现代企业的特点,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一切经营行为的首要考虑目标,而高校后勤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两种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社会效益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因为“三服务,两育人”始终高校后勤服务的宗旨,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因此,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应该建立在全心全意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基础上,提供丰富的全面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诚信为本,以人为本,为高校的稳定与安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后勤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二)整体塑造、系统设计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结构体系
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构建中,明确了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之后,首先围绕着该目标,需进一步提炼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精神、使命、远景、宗旨、定位、服务观、经营观、人才观等全面的精神文化理念;其次根据已提炼的精神层文化和企业实际需要,建立和健全高校后勤系统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操作规范、考核激励、监督评估等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再次在精神文化的引导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中,大力推进智能化管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管理信息化、便捷化,大力引进国际通用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使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最后在以上部分设计规划完成之后,聘请专业设计机构进行后勤企业视觉形象系统规划,通过视觉形象系统的实施,以直观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形象和文化内涵在企业员工与公众心中产生较大的反响。
(三)强化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渗透与实施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落实过程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把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编制成手册,让全体员工认识,了解,感知自己的企业文化内涵,可通过考核的方式组织员工初步掌握本企业的文化体系,对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通过宣讲、培训或研讨的方式,借助一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主题研讨、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员工个人的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的吸收与消化,使员工认可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理性的认识。再次,通过开展工作计划、总结,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宣传报道,有奖征文、演讲,外出参观学习、文体活动等使员工获得更多体验与交流的机会,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进一步认同。最后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工作技能比赛、主体活动月等实践环节,让员工自觉将企业文化理念变成行为养成习惯融于后勤服务工作之中,在实践中,工作中展现企业文化。
(四)重视高校后勤网站的建设与丰富
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基本上是面对面的服务模式,服务琐碎且效率低,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和师生人数的增加,高效、优质的服务需求对后勤原有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充分运用高校后勤网站,改进后勤服务方法,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建设现代化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已是大势所趋。在信息迅速传播与交融的网络时代,特别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群体大学生与教师,其年轻化、知识化的特征,决定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高校后勤网站的推动,网站已经成为后勤企业形象展示,信息,商业拓展,内部沟通交流的重要阵地。高校后勤网站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高校后勤新闻网,高校后勤电子商务网,高校后勤BBS三大模块。鲜活、丰富的新闻信息平台,快捷、便利的电子商务平台,平等、自由的BBS交流平台,全面的、快捷的、动态的信息宣传和渗透,对高校后勤企业塑造形象,传播文化,扩展服务,扩大知名度与美誉度有着良好的帮助。
优秀、健康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精心的塑造、长期的积淀,和与时俱进的更新,需要高校后勤企业管理层与企业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是一笔无形资产,对高校后勤往高层次发展,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曙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企业文化重塑[ 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 5) .
[2] 杨安, 石琴.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文化的特点[ 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 3) .
[3] 黄睿.浅析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及其塑造[ 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3( 6) .
企业内勤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有助于实现“三服务、三育人”宗旨
历经多年改革,高校的后勤部门业已完成了自高校的事业管理体系逐渐分离的工作,后勤部门经过系列整改成为了后勤服务企业。不可否认,这种有偿很容易为了追求所得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导致服务质量下滑等等问题。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应当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管控两大部分。国家教委曾明确指出,后勤企业需要以“三服务、三育人”作为宗旨。因此,要想实现高校后勤的进一步社会化改革,后勤还须以服务质量的监督考核机制为切入角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助于高校管理者实施有效监督管控
近年来,不少高等院校积极进行了扩招,这也给高校后勤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高校也未曾构建科学的后勤工作评估体系,使得后勤服务的外部监督体系未能落实到位。这也导致高校管理者很难及时并全面的掌握后勤企业的相关信息,产生了很多负面现象。构建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考核机制,有助于管理者对后勤工作的实际展开情况进行具体监督,并借此获取真实、及时的反馈信息,为全面、科学地评估后勤服务的质量打下基础。
(三)有助于促进高校后勤企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满足高等院校对后勤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后勤企业也必然会通过提供员工培训、改进管理制度等方法积极提高服务质量。高校后勤的服务项目较多、服务范围较广、行业特性较强,随着后勤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后勤服务实际质量的相关因素也越来越多。后勤企业有时候很难发现自身的缺陷,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对于监督后勤服务的具体执行情况和相关操作环节,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的特点与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一)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的特点
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后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师生,主要服务内容就是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教研保障。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后勤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很高的社会服务意义,也因此必然受到高校和政府的监督指导。因而,构建服务质量的评估体系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应当被纳入考核范围,并重点强调社会效益。
2.指标体系多样性与标准的模糊性
高校的后勤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服务项目覆盖面很广,这其中既包括公益性的餐饮服务和医疗服务,也包括对外性的绿化、商贸,还包括纯服务的学生宿舍管理和教学楼层管理。宽泛的经营范围与复杂的服务项目,也给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少方面的评价不能使用量化标准,而必须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也就是说,评价的指标应当是多样化的,评价的标准则应是模糊化的。
(二)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高校后勤的具体工作是包含了大量复杂因素集结而成的一个多维整体,很多工作的具体环节只能采用描述作为对应的评价手段。因此很多工作都须要在定性基础上做出深入的定量分析。就后勤工作的特殊性而言,过于强调定量评价,很容易导致对后勤工作的评估失去科学性。因此,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才能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科学性及准确性。
2.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后勤工作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服务性质的具体工作,因此需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阶层的监督考核。后勤服务的主体对象是高校师生,还须要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评估。但外部监督考核是依据自身所见的表面结果进行的,也难以做到客观、全面、准确的服务评价。但内部督察有时很难及时发现自身缺陷。因此,将内部自查与外部督察有机结合,才能得出严密、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一般认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矛盾对立的统一整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片面强调后勤的教育服务特性,而忽视后勤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后勤企业必然会失去发展动力,从而影响对高校师生生活服务和教研服务的必要保障。如果后勤企业对自身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过于看重后勤须要自负盈亏,必然也会损害大局利益。因此,在服务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缺一不可的。
三、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
(一)成立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考核专项领导小组
可由高校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具体负责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督管小组工作,小组内应涵盖高校的后勤、工会、纪委、审计、团委和学生会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员。这样层次分明、结构全面的督管小组,才能够依据编制的督管制度对后勤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督管考核。高校的后勤部门是督管后勤企业的日常机构,需要不定期进行经常性考核。而高校的审计部门不仅需要参与后勤企业服务质量的综合督管考核,还需要做好后勤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盈亏情况等的全面审计。其所获得的真实资料,是全面客观评估的重要参考信息。除此之外,后勤企业服务质量的督管领导小组必要时还应当与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加强学习合作,定期访问征求有关职能部门有关高校后勤企业的质量考核意见,以此促进督管工作的发展与落实。
(二)建立健全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对后勤企业进行服务质量督管的原则可见,具体的督管考核指标应当包含社会效益相关指标和经济效益相关指标。效益评估时需要重点突出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体现出后勤企业的“三育人”作用。此外,该体系应当遵循后勤企业的服务工作事情,依据具体的分工制度分别制定对应的监督标准和考核指标,将总体指标进行细化。分类指标下的实绩考核工作,也应当遵循分别对应原则,实现对具体服务工作的准确考核评估。在完成细化具体考核后,后勤企业服务质量的总体考核评估,还须做好由具体量化到整体定性的转变,实现微观结果到宏观总论有效转变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应尽可能实现细微数据的量化处理,并以整体角度为出发点予以定性评价。这也是实现后勤服务工作从量值评估到总体概括的一个过程。
(三)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工作的实施及判定
具体说来,高校后勤的质量监督考核有很强的随机性、经常性、实效性特征。就服务质量的信息搜集而言,可以由后勤企业主动提供工作完成情况的统计信息、也可以由考核督管小组实地考察搜集相关信息、或者是对高校师生员工反馈的有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三大信息来源需要建立一套三级实施机制:首先,应当发挥出后勤企业的自我监督作用和内部考核作用。后勤企业须设立质检部门,担负起对整体企业内部的服务质量及完成情况的有关监督和定向考核。质检部门须要定期向高校的后勤部提交后勤企业的完成情况统计和服务质量报告,并积极征求提高监控功能的相关措施。内部监督和自我考核,可以充分满足督管工作的“经常性”要求;其次,高校成立的考核监督后勤企业服务质量的专项领导小组,可以实时进行监督工作并对后勤服务进行实地考核。
上文已经详细阐述过具体的实施程序,这里不再叙述;最后,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员工是后勤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也应当发挥出他们的后勤监督作用和信息反馈作用。如设立生活协同会等学生为主的监督组织,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服务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协同会还可以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或随机访谈,还可以设置意见反馈箱,将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和具体改进意见反映给高校的后勤部。这些方法也是切实维护高校学生实际利益的有效做法。就整理和得出监督考核的最终结果而言,在实际的信息搜集过程中,难免会受到非正常因素影响或干扰,导致搜集到的信息不够真实客观。因此,引入修正系数对考核督管体系进行必要纠正,对具体关键环节进行系统的调控,从而修正不实情况确保考核监督结果满足客观、真实的要求。
企业内勤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后勤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所有的管理、业务活动看成一个流程,从管理角度看需要突出流程管理的连续性.以后勤管理的全流程观点来取代后勤管理过程中个别活动或者个别部门的观点,强调后勤管理过程中全流程绩效代替个别活动或个别部门的绩效,从根本上解决好职能部门本位主义的思维模式,提高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2].后勤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一种价值目标,流程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强调流程管理的创新思维模式,把后勤管理的经营策略和流程管理的方向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需要强调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从根本实现后勤管理的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管理流程模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业务流程管理的必要性
后勤流程化管理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后勤管理过程中需要监管部门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加强后勤内部保障机制建设,实现后勤服务经营各个管理模块流程化,从而能够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性控制,保证后勤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从而达到控制实现一体化流程控制的根本目标,降低后勤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把国有大中型企业责任化管理融入到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因此不管是企业后勤管理的风险控制、风险识别还是监督检查都需要以业务流程为载体和依据,从根本上实现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流程化[3].后勤管理流程化是提高管理质量的保证后勤管理部门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其主要职责,从后勤管理的整体状况看,如果单纯依靠员工的觉悟是无法提高后勤管理整体质量的.只依靠员工觉悟提高后勤管理质量是不可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整套标准业务流程,这才管理职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管理过程中需要以业务处理流程为提高后勤管理质量的关键,不管是业务人员和操作人员都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对其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后勤管理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后勤管理的服务职能.后勤管理流程化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途径后勤管理流程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部门职责设计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规范后勤管理流程.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管理过程中存在为主线,明确每个业务处理流程的主线,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个流程、哪个部门负责、哪个岗位实施、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从根本上明确流程职责,提高后勤管理的整体效率.
企业内勤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资产公司 后勤企业 经营性资产 监督管理
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教技发[2006]1号)指出:“高校要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从现有校办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独资企业,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要求“高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原则上都要进入高校资产公司,由其负责经营和管理,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的高校用于后勤保障的非经营资产已转为经营性资产,有的已有计划转为经营性资产。后勤企业将经营性划转到资产公司,实质上是进入资产公司。资产公司有责任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监管,使经营性资产更好地为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为拓展市场服务,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资产公司对后勤企业的监管目标
1、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后勤企业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后,按照《公司法》要求,后勤企业的法人财产不变,行使产权和履行义务不变。资产公司整合各类资产,统筹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效益。学校内部,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为学校提供后勤保障;拓展市场,以创建品牌为抓手,为社会提供服务。后勤企业性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后,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克服了学校对后勤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为理顺学校与后勤企业的产权关系、投资主体和授权经营的关系创造了条件。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资产公司与后勤企业都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学校除对资产公司进行投资外,不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后勤企业进行投资,也不参与经营。资产公司除委派董事、监事到后勤企业外,不再直接派员工到后勤企业任职。资产公司代表学校与后勤企业原事业编制人员签订相关协议,接管学校投入的资产。学校不干预资产公司对后勤企业的资产管理,也不干预后勤企业的财务活动。这样,后勤企业有利于建立规范的产权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条件,使企业法人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企业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得到落实。
3、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现阶段后勤企业的资产按使用属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性资产,如学生宿舍、食堂、医院、幼儿园等设施设备;另一类是经营性资产,如招待所、商业网点、经营性餐厅、物业管理服务、建筑工程队、门诊部、驾校以及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公司所占用的房屋和设备。这两类资产在办理“非转经”手续后,资产公司都应当将其纳入市场化营运。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督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后勤企业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后勤企业与学校的规范剥离,使后勤企业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参与市场服务,执行行业标准,实现自我发展。代表学校的资产公司对后勤企业实施监管,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4、规避财务风险
后勤企业进入资产公司后,学校将剥离时划拨给后勤的资产作为股份投入后勤企业,构成了后勤企业法人财产,受法律保护。资产公司在监管时要把握好后勤企业与学校两个法人间的关系,严格划清后勤企业资产和学校资产的界限,起到“防火墙”的作用,规避学校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的风险。由于资产公司只有学校一个股东,是“一人有限公司”,因此,资产公司对后勤企业的投资规模和债务要严格把关。后勤企业是资产公司的支公司,要在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资产公司对其财务风险和债务风险承担责任。
二、后勤企业进入资产公司时的监管
1、产权的监管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后勤剥离时大多没有清产核资,名义上剥离出去了,占用学校的资产有多少,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不清楚,后勤企业本身也不一定都清楚。后勤企业进入资产公司时,资产公司要聘请社会评估机构实施评估,核准资产,明晰产权,以其全部经营性资产划转,彻底改变后勤企业无偿使用学校资产,无需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的局面,彻底解决由于没有产权,无法享受法人权利,不能向银行抵押贷款,资金运作困难的问题。
2、界定权责的监管
资产公司作为出资人行使下列权责:参与后勤企业营运的决策;选任经营者;干预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参与分配;承担财务风险有限责任。后勤企业作为资产营运者行使下列权责:运用后勤企业的法人财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重大决策经资产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以优质服务赢得校内市场;开拓校外市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3、清产核资的监管
第一,清产核资。清查后勤企业资产的种类、规格、型号、数量、质量、价值、存放地点和保管人。第二,产权登记。根据“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由后勤企业向资产公司提交《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申请书,报学校批准后由资产公司负责到产权登记机关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第三,编制资产统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要明确基准日期、账面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及各类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原值和净值。第四,撰写清查报告。清查报告要有资产清查总体情况分析、清产核资结果和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意见等。第五,资产报损、报废。需要办理报损、报废的资产,应填写《设备报损、报废审批表》,经专家鉴定、资产公司领导签字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同级国资部门批准。
4、资产评估的监管
对后勤企业经营性资产估价,要以评估时点为基准评定价格,把握好动态性、市场化的问题,确定资产总价值。资产评估应选择符合国家规定资质的机构,并报学校审批。
5、财务清算的监管
后勤企业在多年服务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额的资金,这些资金既有学校投入的,也有自身创收、滚动积累的,还有银行贷款的。后勤企业在进入资产公司时除对资产建账立册外,还要清理债权债务。
6、资产审计监督
第一,资产审计。对后勤企业各类资产及负债的数量、分布、结构和效益审计。通过资产审计确认,作为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的依据。第二,产权审计。对后勤企业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实体所占有的资产审计,明确资产公司、后勤企业及所属实体的产权关系。第三,内控审计。对后勤企业的资产管理、资金借贷、对外拓展、设备报废、产权变动、资产收益、投资安全、会计资料真实性、会计核算规范性等审计。第四,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对后勤企业在资产营运过程中使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经营目标、考核指标、管理方式、经济效益等审计。
7、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监管
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资事发[1995]17号)文件精神,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的后勤企业需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手续,由后勤企业填报《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表》,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及下列资料:经学校同意的申请报告;进入资产公司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后勤企业的章程;资产公司与后勤企业的协议或合同;划转到资产公司的经营资产清单;近期财务报表;教育主管部门的批文;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件及资料。
8、产权转让和产权登记的监管
学校出具文书,后勤企业将财产权转让给资产公司,资产公司在受理时应当进行产权登记。产权登记手续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后勤企业申请转让产权,应提交以下文件:产权转让申请书;转让方的主体资格文件;产权的权属证明文件;转让批准的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后勤企业可与资产公司签订《产权转让合同》。《产权转让合同》包括以下内容:双方约定事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其他有关联的事项。
三、后勤企业进入资产公司后的监管
1、对后勤企业干部的监管
根据“高校资产公司人员应相对独立于高校”的规定,由资产公司向后勤实体派出的董事和监事,推荐的总经理和财务主管,维护资产公司的合法权益。派出和推荐的干部应接受资产公司的考察、管理和监督。资产公司对委派董事、监事和推荐干部应制定一套管理制度,切实履行对后勤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监督的职责。
2、对后勤企业资产的监管
第一,投资项目评价制度。对后勤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总体评价,预测投资风险和效益。第二,投资登记制度。对经营性资产的转移、折旧直至报废都做逐笔记录,随时掌握这些资产的动态信息。第三,投资回报制度。资产公司在授权协议书上要注明投资回报率或上缴资产占用费数额,在规定期间内向后勤企业收取。第四,投资监督管理制度。对授权经营的资产,资产公司要分工专人管理,跟踪监督,防止流失。后勤企业内部也要落实监督管理制度,促进下属公司规范经营,化解投资风险。第五,清查盘点制度。对后勤企业经营性资产增值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核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保证资产不流失。第六,资产档案管理制度。资产公司应当协助后勤企业建立资产账、卡、物制度,实行档案化管理。及时、准确提供资产种类、数量、规格型号、购入单价、存放位置、使用单位、质量情况和使用效益等动态信息。第七,后勤企业使用校名及学校拥有的专用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要报请资产公司批准,做好无形资产的保密、专利申请及专著出版等工作,为无形资产商品化创造条件。第八,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知识产权,使无形资产不受侵犯。
3、对后勤企业内控制度的监管
后勤企业在企业改制、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重大决策时做好科学论证工作。要完善经营管理、资金运作、财务预算以及大额资金支付的决策程序。健全人事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劳动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尤其要加强廉政建设,使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使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落到实处。
4、对后勤企业经营服务计划执行的监管
资产公司要定期检查后勤企业经营服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特别要关注现金流向、投资规模等情况,分析经营服务中的问题,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把服务质量升上去,把服务收费降下来,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规定后勤企业不牟取盈利的服务项目,要将出资人补贴的经费、免缴的红利、免收的水电费等优惠措施落实到位,使师生切实感觉到实惠,如主副食品涨价,饭菜价格不提等。
5、对后勤企业的财务监督。
资产公司应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后勤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要按月、季、年度向资产公司报送会计报表,资产公司通过对会计报表的监督,及时掌握经营服务、财务运作、预算执行以及资产管理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财产物资安全。
6、对后勤企业的审计监督
资产公司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督促后勤企业的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益。对年终期末工程结算、投资结束以及主要干部任期届满或中途离任,实施内部审计。
四、资产公司对后勤企业评价、考核
1、经济效益的评价和考核
第一,经营服务成果。包括: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经营服务利润率,税前利润及其增长率,税金及其人均收入增长率。第二,消耗及消耗效果。包括:经营服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率,材料成本率。第三,资金占用及占用效果。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第四,年度资产保全情况。第五,完成年度经济指标情况。第六,年度财务情况与上年同期实际水平相比较。第七,与省内外同类高校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
2、社会效益的考核和评价
第一,对学校的贡献:促进学校发展与稳定、减轻学校和师生负担、节能减排、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就业贡献率。第二,服务水平:服务硬环境、服务软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师生投诉率。第三,社会化程度:构建新型保障体系、产权关系、产权制度、开拓市场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第四,环境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绿化美化和保洁、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安全防事故。第五,内控制度:岗位责任制、人力资源开发、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审计监督、廉政建设。
3、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和评价
(1)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确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期末国有资产÷期初国有资产)×100%;不良国有资产比率=(期末不良因素国有资产÷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利润增长率=(利润增长额÷上期利润总额)×100%;资本积累率=(期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期初所有者权益)×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资产公司既要考虑后勤企业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对稳定校园的要求,客观分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各种因素、指标幅波动或异常变动的说明,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各项指标真实、客观,各项客观增减因素的资料真实、完整,为后勤企业负责,为资产公司负责。
五、后勤企业进入资产公司后尚须解决的问题
1、后勤企业目标与资产公司目标差异问题
后勤企业的目标是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后勤要遵循教育规律,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科研条件,承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职能,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所以,高校后勤企业仍然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企业法人机构。而资产公司的目标是持有和管理本公司投入企业的资产,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相应义务;加强对所投企业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统筹管理和整合有关资源,推进高校科技企业优化组合。显然后勤企业的目标与资产公司的目标存在差异。如何构建资产运营模式,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后勤企业和资产公司的目标一致,有待研究。
2、学校职能部门与资产公司的关系处理
后勤企业进入资产公司后,学校的机构还要不要介入后勤企业?后勤企业进入资产公司前,代表学校管理的是后勤处。进入资产公司后,后勤处与资产公司的关系如何?另外,财务部门如何代表学校实施财务指导与监督?资产管理部门如何代表学校实施资产管理与产权监督?审计部门如何代表学校实施审计监督?组织、宣传、人事以及工会、计生委等部门都和后勤企业有直接联系,是否还须再提供管理和服务?如不再提供,资产公司管得了吗?如继续提供,职能部门与资产公司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
3、校内后勤保障是否可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政府对后勤企业有税收优惠政策,只需向税务部门提供有关证件、资料就可免去税赋,如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其取得的租金收入;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可免征营业税等。后勤企业进入资产公司后,在体制上与学校直接管理是有区别的,后勤企业继续在学校内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原有的免税政策税务部门会否继续认可?
4、非盈利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
企业内勤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1.1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宗旨就是服务,这也是基本的出发点。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电力的生产和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基础。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安全以及设备等资源都是由后勤管理部门来管理,所以,后勤管理部门要确保各种服务措施做到位,落实到实处,及时快速的解决;二是为电力工程或者电力事业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三是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将每项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后勤管理工作的保障性
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电力企业只有在日常的运转中出现问题才能体会到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发生是不可预知的、随机性的,认为这些都是琐碎的小事,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是这些小事处理起来往往非常困难,处理不好就会对企业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后勤工作要做到满足企业所有的保障要求是很难做好的,所以需要实行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才能使电力企业持续平稳发展。
1.3后勤管理工作的复杂多样性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工作任务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既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要解决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物质需求、生活环境等,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本企业的业务与外企业的业务协作工作。所以,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繁琐、系统的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对策
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管理,所以要对后勤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创新和落实。
2.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总体规划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的目的就是依据后勤管理工作的这些特点,把工作人员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分离出来,利用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所以对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内容应该包括所有的业务领域,涉及到所有的部门[1]。
2.2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建设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需要在后勤管理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日常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备资产的管理。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对设备、资产的数据管理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实行一室一档的管理模式,管理项目的内容包括通讯设备、办公设备等,同时建立相应的账目信息以及日常维修信息。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可以把设备、资产的使用信息进一步形象化的表现出来,这些有关信息非常方便查找和清点,使设备的应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确保各种设备、资产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办公事务的管理。办公事务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订餐、清洁、预算等一列相关事宜。采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加强对办公事务的管理成效,才能够实现对工作过程的监督,有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办公事务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人性化理念的实现,有助于管理力度的加强,对于后勤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安全保障的管理。安全保障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位中的安保人员以及车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保人员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加强车辆管理效率,对于营造安稳、可靠的企业大环境非常重要。
2.3制定完善的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手段,所以对这项新技术、新项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电力企业在推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后需要制定完善的、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使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顺利的实施和落实。后勤管理与人密切相关,所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员工快速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当中,进一步发挥创新。
2.4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强化、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为了确保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开展,电力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并加强宣传工作与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意识与技术水平。例如,电力可以可以建立针对后勤管理的办公平台,通过平台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和关注度。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重视对员工技能水平的培训,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确保他们具有足够的业务能力,确保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结语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力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电力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后勤信息化管理需要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后勤管理工作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军,杨艳芳,陈静.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工作建设初探[J].华东电力,2011,(14):36-39.
上一篇:企业内审工作总结【优选5篇】
下一篇: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