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个人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翰墨飘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959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9分钟。

个人考试成绩分析总结范文第1篇

一、试卷结构

以我校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7级1班《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期末考试试卷为例,参加考试人数38人,试卷共6大题。试卷结构如表1:

表1.试题分值分布表

表中q1是填空题;q2是选择题;q3是判断说明题;q4是名词解释;q5是简答题;q6是论述题。

二、试卷成绩数据的定义与录入

1.数据定义

在SPSS软件中,点击Variable view(变量视图)标签,在Name标题下定义:班级、学号、题1、题2、题3……题6、总分。在Type标题下定义各个项目的类型,其中班级、学号定义为String类型,长度为4,各题和总成绩均定义成Numeric类型,长度为5,小数点后长度为1,其余项使用默认即可。其中题号和总成绩均定义成Numeric(数字型)类型,长度为5,小数点后长度为0,其余项使用默认。

2.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可以直接输入,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按照定义变量的顺序将共计38份试卷的相应数据输入SPSS。数据录入也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调入,先建立一个扩展名为txt的数据文件;再读入ASCII码数据文件并将其转换为SPSS格式。转换的操作步骤:按FileRead Text Data顺序展开Open File对话框,指定前面已建立的扩展名为txt的数据文件并打开按钮,展开Text Import Wizard对话框,分6步完成转换工作。其中,固定格式ASCII码数据的转换,要求根据变量所占列分配分隔线,其他使用默认。

三、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1.考试成绩的基本描述性统计

对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程度分析。其中,通过频数分析反映数据的整体分布概况;集中趋势分析,通过计算“总分”的平均值(Mean)、中位数(Median)和众数(Mode)等指标,反映考生成绩集中所在的分数段,代表考生的集体水平。而离散程度分析,通过计算“总分”的标准差(Std.Deviation)和全距,反映考生之间的差异。全距是最小值(Minimum)与最大值(Maximum)之间的绝对差。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用来描述数据分布是否对称,偏斜程度如何,分布陡缓程度等。操作如下。

在SPSS中单击:①执行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Frequencies,弹出Frequencies对话框,将需计算的“总分”和“各题”(题1、题2、题3……题6)变量移入Variables框中;②按Statistics按钮,弹出Fre-quencies Statistics对话框,选上Mean,Std.deviation,Mini-mum,Maximum, Skewness,Kurtosis等指标;③按Charts按钮,弹出Frequencies:Charts对话框,选上His-tograms和With normal curve,然后单击Continue按钮,再单击OK按钮,即可获得总分和各题的2024统计,以及成绩分布直方图,结果见表2图1。

表2“总分”一栏显示1班期末考试的总分中,众数=中位数>均值,偏度值<0呈左偏态分布状态;标准差为16.03,同学之间成绩差异很大,特别是最低成绩32分,使全班均分受到影响,低于中位数和众数,综合以上信息,以中位数和众数74分更能反映该班同学在这门学科中的整体水平。此外,表2显示峰度值接近于0,图1也表明全班成绩从60分开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说明1班期末成绩可以看成是正态分布,表明该试卷命题基本合理。试卷所反映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对本门课程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已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但要重点关注和辅导55分以下的5个同学。

图1.200701班期末成绩频率数分布

2.考试成绩的等级比率统计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我们往往想知道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所占比例。为此,可以先分组后统计。

首先,将百分制分数转换成5等级,即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不及格(

接着,统计期末成绩的等级比率。操作如下: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中,选中“期末成绩等级”送入Variables,再单击OK按钮,即可得出表3。

表3.200701班期末成绩等级分布(N=38)

表3显示,学生较多集中在良(28.9%)、中(18.4%)和及格(18.4%)段,优和不及格段分布少(各占18.4%、15.9%),说明本卷试题难度适宜,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及格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若要按班进行试卷分析,则要首先划分数据,方法为:拆分文件,执行DataSpilt File……,弹出Spilt File对话框,选择Organize Output by Groups,将“班级”变量移入Groups Basedon框中,然后单击图中OK按钮,即将文件按“班级”进行了拆分。然后按照上面的操作流程,得到按班完成的成绩分析表单和图形。

四、试卷质量分析

1.试题的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指全体考生对试题失分的统计量,公式为:P=1-X/W,其中:P为难度值,X为均分值,W为该题满分值。计算方法为:首先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将表1中的各题满分和表2中的各题平均值直接录入,并定义变量名“满分”和“均值”。然后,单击TransformCompute,在Numeric expression中输入公式1-Mean/W,在Target Variable中输入难度系数,单击OK按钮,得到各个题的难度系数(见表4)。若要计算整个试卷的难度系数,只需要将各题的难度系数与各题的满分之积相加,再除以100即可(见表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4.各题难度系数、区分度和信度分析

一般认为,难度系数P值越大,试题难度越大,不及格的考生越多。试题的难度在0.3~0.5之间为宜,P>0.7为难题,P0.2,虽然比较恰当,但难度偏小,试题容易,提示应该适当增加难度,特别是判断说明题。

2.试题的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考生成绩优劣区别开来的统计量。在进行区分度分析时,常以考试总分作为被试的实际能力水平,而把被试在某题上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的区分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很多,对于客观题来说,使用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于主观题来说,看成是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这些分析在SPSS中都有相应菜单命令可选用。具体操作:单击AnalysisCorrelateBivariat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各客观题号变量和总分进入Variables,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单击Spearman,完成后即可得到客观题的区分度。主观题的区分度方法同上,只需选择主观题和总分字段进入,然后选择Pearson即可。若要计算整个试卷的区分度,只需要将各题的区分度与各题的满分之积相加,再除以100即可。本次考试的区分度结果见表4。教育理论认为,区分度D>0.4为优,D0.75,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792,说明本卷区分度都很高,试题和试卷能区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结合前面难度偏小,试题容易,提示成绩比较低分的学生要加强课外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和行动力。

3.试题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反映试卷的题目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表示考试的可靠性、稳定性,反映试卷或试卷测试结果是否代表考生的真实水平。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对试卷信度大小的衡量通常用信度系数α来度量,此系数的估算方法很多,有重测法、等值法、克伦巴赫系数等。如果测验中包括有非0-1记分的题目,可选用克伦巴赫Alpha系数来计算一致性信度系数。做法是:在SPSS中单击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有题目变量进入Item框中,在Model中选择Alpha模型,得到测试信度。本文中实例的信度Alpha=0.8351。一般来说,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信度应在0.9以上,学校教师自编考卷的信度应在0.6以上。可见,本自编测验的信度很高,本次测评成绩较真实地反映了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

4.试题的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常用的效度检验有内容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分析、关联效度分析、项目分数效度分析。试卷分析一般采用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法,即首先寻求一种可靠的效标,然后求出测试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则为效标关联效度。具体操作:首先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将“可靠的效标”录入,并定义变量名“平时成绩”。然后,单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平时成绩”和“总分”进入表达式,然后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单击Pearson。得出总分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37。说明本次考试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即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此次考试成绩亦较好,平时成绩差的学生此次考试成绩亦较差。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考试平均水平为74分(宜用中位数和众数表示),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标准差为16.03,标准差值较大,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此班的极少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也不下功夫复习所致。因此,以后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这类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常鼓励他们,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成绩的目的。

在难度分析中,可知第3题判断说明题特别容易,其他各题和整个试卷的难度>0.2,虽然比较恰当,但难度偏小,试题容易,应该适当增加难度,特别是判断说明题;在区分度分析中,可知各题的区分度均>0.75,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792,说明本卷区分度都很高,试题和试卷能区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所以本次测试的各题均有较好的区分作用;在信度分析中,可知信度为0.8351,此次考试的信度比较高;在效度分析中,可知本次测试的效标效度为0.837,说明本次考试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

通过SPSS对试卷成绩的统计,可以知道学生个体的差异程度,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水平与效果;通过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 可以进一步筛选试题、修订试卷,将符合指标的题目,分门别类归入题库,防止出题的随意性,提高试题和试卷的质量。

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时,只需了解相关统计术语和操作步骤,具体的统计分析和结果输出均由SPSS自动完成,可以较大地提高分析试卷效率,准确地得到分析结果;且操作方便快捷,大大减轻教师负担。因此,SPSS是进行学科成就测验质量分析的理想工具。

(参考文献本刊略)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个人考试成绩分析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考试成绩;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教学改进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3-0094-03

0 引言

为了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河北工业大学从工程管理专业2005级开始,在专业培养计划的第六学期中设置了《项目风险管理》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大量的项目风险管理活动实例,系统分析项目风险的客观规律,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概念体系,掌握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过程管理的基本框架、科学方法和实用技术、工具。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对课程成绩分析的研究经历了从重要性认识到成绩的作用分析,再到成绩分类统计进而分析原因并将信息反馈给教学的过程。早在1999年孙剑米就提出对试卷及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为教与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的观点。成绩分析既是教学评估的手段,又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建立对考试成绩分析的反馈利用机制,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陈国敏教授针对2004级至2009级《系统解剖学》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了试卷的难度及区分度、男女生成绩的差异性、年级成绩之间的差异性。李素红等在分析理工科学生《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时,对学生分别按学院和生源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考试知识点、重点和难度对不同学生的考试平均分、及格率以及各知识点的得分率进行了研究。与以上两个文献研究侧重于对试卷本身分析不同的是,王佳眉教授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物理》3个年级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和峰值成绩、成绩达标度及整体分布等成绩分布情况,提出了对于学风问题、教师和学校投入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在试卷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改进教学效果的途径。

1 考试成绩总体分析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授课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出题的思路主要是突出知识应用,重视学生的听课效果及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试卷主要包括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简答题(50分)和综合计算题(25分)。

本次考试主要的考核点:项目风险的内涵;项目风险与项目特性的关系;风险特征;项目后果标度;风险效用;风险态度;忧虑价值;利率风险;风险管理规划依据;风险识别方法;风险登记册;决策树分析方法;AHP;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不确定风险决策的特点和方法;风险等级评价;风险处理技术;项目风险监控的步骤。参加本课程考试的学生有本一和本三两个类别,本一和本三试卷题型相同,本三试卷总体难度低于本一试卷,两种试卷试题不同。参加考试的学生情况见表1。考试成绩统计情况见表2。

就成绩总体情况来看,平均分接近60分,单选题得分率高,多选题和简答题得分率低,本一学生成绩标准差为12.61,本三学生成绩标准差为13.08,不及格率高,命题偏难。从试卷本身和考试情况来看,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考试成绩与试卷难度不符,组卷初衷是难度适中,统计结果显示难度偏高。二是从题型来看,单选题考查的都是基本知识点,得分较高;多选题、简答题得分低,总体显示侧重知识应用的题得分不高。估计原因可能有:(1)考前没划重点,学生对考核点的理解有偏差;(2)整套试题侧重知识的应用,偏重课堂听课的效果,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加强。

2 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 学生类别与考试成绩

本次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显示:本一学生平均得分和及格率都高于本三学生,各题得分率基本高于本三学生,只有综合计算题例外,原因在于本三试卷的综合计算题与课堂例题类似,本一试卷的综合计算题加大了难度。考试成绩总体情况说明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优于本三学生。

2.2 性别与考试成绩

经计算,本一男女生成绩平均分分别为58.71、60.31;本三男女生的成绩平均分分别为55.85、61.91。本一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42.11%和30.76%。本三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67.50%和38.10%。无论哪种类别学生,女生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不及格率均低于男生。一般而言,大学女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在课程学习上投入的时间高于男生,课堂听课情况好于男生。

2.3 出勤情况与考试成绩

学生出勤情况包括三种:缺勤、迟到和正常。统计结果显示:较多缺勤和迟到(2次或以上)学生的最高分为67。当然点名次数比较少,有些学生有可能因为很重要的事缺课却恰好被查出,但统计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真实情况。本一学生中有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3.88,无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60.24;本三学生中有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3.09,无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9.86;本一和本三有缺勤记录的学生成绩均低于总体平均分,缺勤学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55.56%、81.82%。这可能有两个原因:(1)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2024;(2)考试成绩与听课效果2024。

2.4 宿舍环境与考试成绩

同一宿舍的学生,一般有着相近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彼此对学习的态度也会互相影响。河北工业大学因为按大类专业招生,二年级下学期再分专业,而分班后宿舍不变,因此参加考试的学生住的比较分散。但统计结果也表明,有的宿舍不及格率达到80%,同时也有宿舍平均分在70分以上,分数最低的学生也考了60分,因此宿舍学风太差会影响所有的宿舍成员,而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也同样影响所有宿舍成员。

2.5 上课座位与考试成绩

经过成绩统计,发现河北工业大学经常坐前排学生的平均分高于经常坐后排学生的平均分。以本三为例,前者平均分为60.15,远远超过后者的平均分50.55。可见上课时所坐的位置对听课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前排距离老师比较近,视听都很清楚。另外,距离老师比较近注意力会相对更集中。相反,坐在后排很容易走神,行动比较自由,很容易说话或玩手机等。

3 考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教学情况,设计了针对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6个问题,包括了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对考试的看法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共发放问卷133份,分发给所有学习该课程并参与考试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对回收问卷统计后,结合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和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情况,认为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如下。

3.1 考核知识点是否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60.61%的学生认为考题难,仅有一个学生认为考题简单。多数认为考前未划重点对自己影响大,61.36%认为复习的没有考,20.45%的学生感觉不适应题型,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好多题会做,但答错了。83.33%都认为考前划重点比较好,有53.79%的学生认为划重点可以促进学习,支持划重点的学生里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划重点仅为了方便考试,而不是为了真正学到知识。

3.2 学生的学习重点

由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考查基本概念的题得分率都比较高,而对于知识的扩展与运用方面的题型得分相对较差。显示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是机械地记忆,欠缺理解或者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许很大程度上只是想单纯的应付考试,没有想过要扎实地掌握重点知识和基本方法。

3.3 学生的学习态度

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试成绩。调查结果显示有14.39%的学生上课喜欢坐后排,但是认为坐后排更有利于学习的只有4.55%。51.02%的学生坐在后排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心里舒服或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竟有44.70%的学生认为上课时自由出入教室、随意接电话等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只有45.45%的学生上课会做笔记,48.48%的学生只是在老师强调会考的情况下才会记下来,还有一小部分人上课什么都不带,也根本不做笔记。

3.4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多数课程知识不感兴趣,因此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14.39%的学生很不支持老师要求出勤,15.91%的学生会缺勤或迟到。理由多种多样: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实际中用不着:有学生认为只有土木技术类课程才是重要课程;还有部分同学只有在教师讲实际项目经历时才能聚精会神。非常有趣的是,这些学生也认为项目风险管理对于从事项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4 结论

通过对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以下问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未能有机结合。针对以上问题,课程改进的思路是:(1)明确课程定位,加强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学四类课程构成,这是专业特色,许多课程知识对于就业也许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长期的影响。非土木工程类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说得明白,讲的透彻,只有学生感知到了,才能产生兴趣。(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自学能力培养。教师端正“教”的态度是学生端正“学”的态度的前提,对自己和学生严格要求,本着教有所成的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加课下阅读2024量,并明确考前不划重点的闭卷考试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认识本课程。及时批改课下作业,通过充分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师生的相互学习与探讨中,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3)突出知识点和考核重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列出每章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发放教学计划和课程考试大纲,加强师生互动沟通,结合课程知识体系,调整和优化授课内容,将知识模块化。(4)逐步实现完全的案例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认真设计教学过程,从问题提出的方式、解决的过程到结论的形成与讨论深化,将知识融入到其中,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开放性问题,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思考和自我求解。

参考文献

[1]孙剑米.谈考试成绩分析[J].统计教育,1999,(6):29-30.

[2]刘战芳.高校应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反馈[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79-80.

[3]陈国敏,肖新莉,李月英.留学生系统解剖学考试成绩综合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9):939-942.

个人考试成绩分析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考试改革 考试实践

大学考试作为评估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且它的反馈性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考试还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多样而灵活的考试可以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考试更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服务[1]。近年来,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首批考试改革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改革内容、重点及原因说明

目前组织胚胎学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往往局限于教材,多为记忆性的知识,以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为主,重视分数而忽略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短期突击获得高分,这种考试模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2]。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目前课程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试卷所涵盖的内容有限,考核的知识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而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就难以考察。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高(70%);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比例相对较高。就课程考核次数而言,仅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以这两次的考试成绩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是不公正和不科学的。

二、考试改革方式

基于以上原因,对组织胚胎学考试作如下改革:

1.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由70%降至60%。

2.丰富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的内容包括13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课堂提问、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纪律等方式。

3.加大了实验课的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前考核方式是期末只有一次切片考试,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考试改革后切片考试的次数增加了,期中增加了一次切片考试。

三、考试改革具体实施过程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结合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对组织胚胎学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临床实践要求,提出将“实验报告(10%)、实验技能考试(20%)、期末考试(70%)”模式改革为“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10%)、实验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的切片考试(10%)、实验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的切片考试(20%)、期末考试(60%)”模式,从而实现了考试的多元化。

1.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与纪律

教师需及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讲评,学生总共有13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分数以10分制评分。实验报告为本教研室制作的画图册,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画图,然后写出组织或器官的名称,对组织或器官的结构进行描述,同时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在每次的实验报告中,根据几项综合要求给学生评分,最后以13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计入平时成绩。将每次质量较高的实验报告作为模板,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2.实验课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切片考试)

这是在学完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后,对学生进行的一个阶段性考试。主要考试内容为四大基本组织的切片考试。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写出结构名称,总共观察10个结构,每个结构1分,总分10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组织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器官的结构奠定基础。

3.实验课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切片考试)

主要考试内容为正常器官的结构描述,内容涉及各种器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到一套切片,每套切片由5张切片组成,抽签拿到的5张切片首先要写出器官名称,然后从5张中自选2张,对器官的组织学结构进行描述。最后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器官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病理学、观察异常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期末考试

增加考试的题型,考试的题型有选择题(选择题又分为单选题与多选题)、填空、是非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问答题又分为一般问答与综合问答题)。题型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以上题型综合交叉使用。

总的来说,考试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考核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加强平时考核并不是单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等各种形式的考核相结合、中期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动态考试过程中获取教学信息,综合素质获得发展,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四、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本改革实施范围是临床、检验、口腔、预防、影像的本科班学生。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成绩,进行考核情况分析、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反馈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五、学生成绩分析与对比

因本学期2011级所有的本科班都参加了考试改革,所以将2011级成绩与未参加考试改革的2010级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对比结果如下:2010级平均分:77.32,及格率:94.31,不及格率:5.69。2011级平均分:78.48,及格率:95.9,不及格率:4.03。

通过以上分析,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提高1.59%,不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降低了1.66%。平均成绩2011级比2010级提高了1.16分。

六、总结

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了平时考核的成绩。同时还对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掌握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在期末全部考核都完成后,2024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