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633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6分钟。
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it知识体系 信息应用系统 it课程体系
1 经管类专业it知识体系
近几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探索,面向应用,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与企业无缝连接,是这一改革的目标。在具体实施上,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或环节,如市场营销专业沙盘模拟,会计专业手工会计模拟,旅游管理专业的调酒训练等,这类课程本质上就是未来就业环境的一个模拟或缩影;另一类是it类应用课程的开设,随着it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入广泛应用,it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更加凸显,学生到企业必定与电脑、网络、应用系统打交道,所以这类课程不可轻视,本文的着重点也在这里,即探讨经管类专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it类实验课程体系。
1.1 经管类专业it类实验课程界定与目标
经管类专业的it类实验课程除了如计算机基础这样的通识课程之外,还包括一些课内含有上机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上机学时至少应占课程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且上机不是简单的查资料,也不是完全的验证性实验,而应有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内容,要能让学生动脑筋,这样的实验课程才能为培养创新能力服务。像会计专业这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开设的单设实验环节(如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也归为it类实验课程。
开设it类课程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也不是为应付各种职业证书考试,它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与专业培养方向这个大目标是一致的,是为提高就业能力服务的。认识这点,对经管类专业it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十分重要。
经管类专业it课程的具体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应用本专业的各种信息系统,能使用常用软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进而提高对it在本专业的认识,对it在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使自己始终能够跟上技术应用的步伐,甚至能提出好的应用建议,做一个懂it应用的管理人才。
1.2 经管类专业it类知识层次
尽管经管类专业的it类实验课程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但it类课程自身有一定规律,it类课程技术性强,课程间逻辑联系紧密,在经管类专业中,它自身应构成一个子系统,它的层次关系如图1。
第一层次:it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主要通过学习计算机的最基本的知识来完成。包括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运行软件的过程;了解数据库的概念与构成,了解数据库是经管类信息系统核心部分。涉及的课程主要是两门,即计算机基础和一门数据方面的课程,这两门课程都有大量的实验课时,是一个很好的入门基础训练。
第二个层次是对it在本专业应用技术的掌握,可通过学习本专业的一个信息系统来完成。经管类专业的信息应用系统在使用顺序上,有很多共性,一般为:系统设置基础数据输入期间数据输入各种查询输出各种分析输出等。在学习信息系统时,不能简单的弄几个数据模拟一下了事,而应该用有实际意义的数据,数据量至少应跨三个期间,因为很多细节问题在少量数据上无法体现,在一个期间也看不出来,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按部就班的过程谁都会,高手在于能解决问题,这一点在学习时就应刻留心,这对实验课指导教师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第三个层次是it的深化应用层,这是由企业应用需求而提出的。何谓深化,就是没有专门的信息系统来解决应用中的问题,或者信息系统没有企业所需的功能,或者企业所需功能需在信息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实现。一般会认为这不是经管类专业的工作,应属于it专业范畴。实际不然,企业的应用需求是千变万化的,而软件的功能在一个时期相对稳定,软件的功能经常显得不足,这就需要企业工作人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it专业的人员不懂企业业务,无法胜任,企业也不可能经常拿钱去请it工程师,所以企业工作人员自己要能掌握一些it深化应用的能力。
经管类专业it深化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常用软件的较高级的功能,如excel的函数来解决企业中的应用,许多小
企业都用excel来管理业务;二是在信息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如用友财务软件提供的月末结转公式定义功能,可以来设计各种报表。要很好地掌握这两者,对it技术和经管业务都要很熟悉,可能在学校只能做到很少一点,但应作为一个目标去追求。
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三个层次是从it技术到管理类专业综合应用的过程,也是技术与经管业务相结合、以技术支持管理的过程。只有具备了这三个层次的知识和能力,才可以说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2 经管类专业it类课程体系
根据上述对经管类专业it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知识层次的分析,经管类专业it实验课程应具有如下图(图2)的体系结构。
对数据库原理类课程,一般在经管类开设《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在是太老了,也许极少数企业还用vf来做些工作,但绝大数企业不会用这个系统,本人觉得应该讲授一些关系数据库和sql知识,不需要讲得太深,但要结合现在应用系统的实际,最好能分析一两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并用sql语句写一些基本应用,不要求懂数据库设计,只要求懂原理,有应用能力。
不同专业具体的应用系统课程视专业不同而不同,如市场营销专业可开设《销售管理系统》,会计专业可开《会计软件的应用》、旅游管理专业可开《酒店管理系统》,金融专业可开《证券投资分析系统》等,课程名称可能与此处不同,但应有相近的内容。一般开设一门课程,对it依赖较强的专业也可开设两门。在课程的学习上,应力求使学生了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如果系统有二次开发功能,还应会根据要求进行一些二次开发,掌握了一个系统,对类似的其他系统应具有自学能力。如果只是简单会用,可能达不到开设这些课程的目标,也对不起花大价钱购回的软件应用系统。
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构成课程一般开设《管理信息系统》,也有的高校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不管是哪门课程,都应将重点放在信息系统的原理与功能结构、数据流程上,而不应过多地去讨论开发过程,经管类专业对此并不需要有过多的理解,也无法理解。信息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信息系统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协调运作的;企业的业务流程如何反映在信息系统中,如何变成了数据流程;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如何组织的,最后又如何变成了各种输出;信息系统有哪些共性的东西,又有哪些特殊性;从一个手工业务到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要做哪些工作。总之,从原理上共性上来理解信息系统,为更好地应用信息系统服务。
深化信息系统的应用课程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可能认识上还没有到这一步。它的重要性前面已经叙述,这门课程可以以选修或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如果组织得好,这门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 课程体系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3.1 谁来讲授信息系统的使用规律
很显然,第一层次的课程属于it基础类,不会涉及信息系统的使用规律,这个任务在第二层次,即具体应用系统课程和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讲授具体应用系统的教师,一般是专业教师,对it技术的理解并不深入,可能自己只在软件供应商处接受了一个短期的培训,自己也只是会用,没有在企业做过,对企业的实际应用也不是很了解,对软件的原理也没有透彻认识,所以只能将软件的简单使用过程教给学生。讲授信息系统原理的教师则倒过来,他们往往是计算机专业毕业,陶醉于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而忽视应用,或者认为应用很简单,不愿意去过多探讨,或者对经管类专业业务不熟悉,不能深入探讨应用问题。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但这可能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有交叉学科背景,有到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当然,首先是学校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与经费。
3.2 深入应用的难点
前面已叙述,深入应用就是能根据企业变化的应用需要解决企业的问题。深入应用的难点就在于变化,准确点说,是企业对原始数据加工的变化,从算法的角度看就是对数据分类、排序、统计的变化。excel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软件,它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分类、排序、统计功能,不过有时需要编写一些函数来完成。函数是什么呢,本质上是系统提供的一段具有某种功能的程序,会用函数,excel的
使用就达到了另一个高度。excel这种函数模式,被许多具有二次开发功能信息系统模仿,能理解这一点,对这些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的专业教师真不多,但课程体系设计者应有这方面的认识,否则,设计出来的课程体系肯定达不到这个层次。所以深入应用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认识,二是师资,解决这两个问题可能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3 学生对it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学习能力
经管类专业学生以文科背景居多,即使招收的是理科生,一段时间学习后,也会养成文科的学习方式,光看书,不愿动手。而it类课程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看书,认真理解概念,认真上机摸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才能对it课程有悟性。逻辑性强、微观思维为主,这是it类课程的特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略显不足。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提高认识,二是需要认真的态度和时间的付出,做到这两者,it类课程就不愁学不好。
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疑?探?导?练;方法;高中英语
【中国分类号】G633.41
一. 释义疑?探?导?练
“疑”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起始。“探” 是探索、探究的意思,是学生在有了疑问的情况下,进行的探究知识本源的过程。“导” 为引导、指导,其主体是教师。“导”既体现一种理念,更体现一种方法。教师要成为整个课堂的导演,把控课堂局面,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练” 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训练答题速度,强化答题规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
二. 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的核心
我校正在实施的“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演员”角色变成了“导演”角色,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发动者。教师要把学生引上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之路,学习做自己的主人,做学校的主人,进而做社会和国家未来的主人。
三.疑?探?导?练的基本课型
在“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中基本已有四种成熟课型,即:新授课型、习题课型、试题讲评课型和复习课型。四种课型的共同点是它们均主要包含四部分:生疑自探、小组互助解疑合探、质疑全班再探和运用拓展(含学生所编习题与老师所展示真题)。最后环节为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作出评价。而四种课型的不同点在于上述四部分所占的比重与时间分配上是随着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四. “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
笔者便以“特殊句式之强调句”的习题课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在“疑”的环节中,教师出示课标或考纲要求(考纲要求:考生应能识别判断强调句,恰当地使用词语和强调句式对表达的内容进行强调)―选出高考真题―给出具体明确的导向信息(1.强调句的基本结构2.一般疑问、特殊疑问句结构3. not…until 的强调句)―根据导向信息出示编题要求(1.题型:改错题、填空题、单选题、句式转换2.内容:导向信息中三结构:强调句的基本结构、一般疑问和特殊疑问句结构、not… until 的强调句结构3.编题关键(解题关键)利用还原法,即去掉强调句结构,句子结构仍完整。)― 学生自探编题。其次,在“探与练”环节中进行,小组讨论编题―组长筛选― 老师筛选2024― 学生展示― 学生评价― 学生展示变式训练题― 老师适当总结及进行情感教育,如:
It is success that attracts us.
I believe that it is you that can make it. 在上述环节中困难之处也是重点之处是展示所编习题及学生变条件出示变式训练。因为展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展示可以让学生更自信,并能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质疑、挑战的心理素质,这是人一生都需要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的“导”的角色在整个过程中便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教师要在课堂上时刻体现“导”的作用,避免成为简单的“知识运输者”。以本节课为例,此时,教师要强调严格以导向信息为基础,展示所编习题。学生展示如下:第一题:
It was at five o’clock ____ he arrived at school.
A. whereB. thatC. when D. which(答案:B)
第二题:
__________ the teacher came that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A. Was not until itB. Was not it until
C. Was it not untilD. It was not until(答案:C)
此环节之后,进行小组解题及学生必须在原题上变条件以生成新题,解题小组将题依次变为:
第一题:原题变为:(去掉at),而答案选项不变,即:
It was five o’clock _____ he arrived at school.(答案:C)
其他小组抢答后并说明思路与原因。解题重点:状语从句与强调句的区别。
第二题:将not until the teacher came整体变为when之后,则原选择题变为改错题:
Was it when that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其他小组抢答后并说明思路与原因。正确答案:
When was it that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解题要点:牢固掌握强调句的基本结构。
第三题则仍被改为句式转换,但要求变成了“改为以not…until 引起的倒装句”,其答案为:
Not until you told me yesterday did I realize all my mistakes.
其他小组抢答后并说明思路与原因。解题重点:可以与以前所学内容联系起来。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加分及补充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如此反复进行编题――做题――改题条件――生成新题――做题环节,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强调句的基本结构及用法,同时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并串联”,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华. 课程与教学. 上海教育出版. 2000(11)
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IMS;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7
2006年4月,在江苏省教育厅支持和组织的全省范围的合作培养软件人才项目说明会上,美国欧普公司正式提出IMS概念以及面向高职院校的欧普IMS项目培养方案和培训认证体系。
1欧普IMS项目概述
IT管理服务(IT Management Service,简称IMS)是指从企业战略和IT管理角度,提供企业运作支持的总称,IT管理服务一方面可以服务于企业日益复杂且要求苛刻的IT应用系统,帮助企业维持稳定的IT运作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从商业策略、商业流程和商业应用角度,通过IT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实现IT投资效率最大化,降低企业IT工作费用和复杂度,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顺畅。
鉴于IT和整个企业融为一体发挥作用的美好景象,而拥有IT复合型人才是产生这种景象的前提条件,因此,美国欧普公司经过几年的时间完成了IT市场调研,对国内672家国家重点企业和长三角地区骨干企业的IT人才需求和岗位设置进行了调研,与国外先进的IT服务和企业IT应用岗位培训进行了比较,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当前国内IT职业岗位群和IT服务的需求,制定了欧普课程体系和认证体系,推出了欧普IMS培养项目。
欧普IMS项目的引进,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借鉴全球IT人才培训的成功模式,引进国际知名IT人才岗位培训体系,结合中国国内企业的IT岗位和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江苏省特有的IT职业培训体系;指导、协调江苏高校IT方面人才培训工作,帮助江苏IT产业和人才培养走向国际化。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已经建设并且逐步完善了欧普IMS课程体系和认证体系,举办了四期欧普特色讲师培训班、全省已有47所高职院校成功加入,770人次教师接受过培训、培训的学生数突破8000余人。
2欧普IMS项目的组织机构
2005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美国OOPSystems公司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协议,按照“三方合作协议”的精神,建立了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
3欧普IMS项目的特点
3.1一个政府参与的中外合作项目
明确的培训目标、良好的政府支持、首个非赢利性的联合培养方案、满足国际视野和国内实情的实用性课程体系。教育厅根据江苏省统一规划,委托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培训、考核6万名IT人才,并对IMS项目提供财政资助。
3.2一套由国外成熟培训模式本土化后的课程体系
集理论与实践、行为素质与复合化为一体,由数十名专家精心打造,通过包括企业在内的多名专家学者鉴定认可的由国外成熟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后的课程体系。
3.3一个符合国情的全优人才培养理念
摆脱原有理论模式的束缚,从思想素质到行为优化、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复合、从实用到适用、从基础到全面、树立IMS体系本土化全优人才培养理念。
3.4一个全新的多方差别化合作模式
创造多方合作中差别化课程体系开发与优化的合作模式,在合作方原由的课程体系中融入IMS课程,就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师资力量和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差别化课程优化。
3.5一个独特的职业定位方向
本着因材施教、因材塑型的方针,面对市场60%中低端II应用人才的职位空缺,将人才培养方向从点扩展到面,使受训人才在该市场需求中具有极强的职业岗位竞争力。
3.6一份珍贵的人生财富
她是学生实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平台;她是学生心理获得软着落的平台;她是市场需要的专业能力彻底提升的平台;她是人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平台;她是浓缩职业经验的转换平台;她更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平台。
4欧普IMS培养体系的定位
目前国内IT人才济济,但仍有至少40%左右的IT相关岗位急需人才,原因就是人才的定位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某些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但综合能力不够,造成了大多数企业一致认为现在的毕业生不能立即重用。
IMS体系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培训课程的本土化工作,从实用性出发,大力培养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从简单的基本操作开始到专业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让培训出来的人才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日常信息化管理中所必须的技能。尤其是对于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岗位,经过IMS培训的人才具有极强的岗位竞争力。
5欧普IMS培养方案的特点
5.1与国际IT人才培养模式接轨
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企业为依托,突出工程化、复合型和适应性,培养企业实用性人才。逐步推进体制创新,依托江苏省企业优势,实现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实现设备资源、技术骨干、实习基地全方位融合。
5.2c国际IT人才培养内涵接轨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拓展合作方式与合作层面。全面引进国际著名IT企业资质证书培训系统,围绕合作公司的知名IT产品,采用课程嵌入模式,开设相应技能课程和认证课程,将技术认证培训作为培养模式的重点环境。全面引进合作学校与合作企业在IT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先进理念、培训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资源、课程体系和教材资源。
5.3与企业用人需求标准接轨
坚持适需培养,按照企业对各类IT人才的要求,调整优化IT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嵌入式教学,加大实践课程与工程课程设置比例,重视案例教学与实用技术教学;推进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承担开发性、应用性课程,学生直接参与企业IT项目研发与生产,毕业前由企业考核任用;加强一体化技能训练,将课程与技术、教学与生产有机整合,构建具有工程生产背景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4与IT服务类岗位需求接轨
W普中心基于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特点,行业的发展规律,制定了围绕IT服务行业、IT应用行业、IT软件行业相关的人才培养的规划,将逐步在江苏的合作院校中加以推广。
欧普中心根据国内上千家的IT企业的岗位技能分析,已对24个IT重要岗位培养模式,设计了相关的证书培训体系、课程和教学计划。并重点针对IT基础服务岗位设计出江苏省的IMS(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ervice)培养体系,计划将在2-3年内重点为江苏省企业打造IT基础服务型人才。
5.5与国际上的培训方式接轨
通过围绕企业的IT岗位和用人机制的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同国外先进的企业IT服务岗位培训体系相比较,而建立以IT服务企业业务需求、绩效需求、培训及工作环境需求为核心的岗位培养体系。并通过引进相对应的知名IT服务企业岗位培训课程作为补充,建立与完善江苏省的第一个面向企业的IT服务岗位培训体系。
其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即主张将学习目标指向充满生机的学生个体,以及他们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所要发生的变化,用能力指标来反映这些变化。
(2)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
(3)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逐步向“学程”转化,即教师成为学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是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教育过程中,课程可以采用不统一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而是强调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可有不同的课程。
(4)通过产学结合的岗位培养,逐步构建江苏省合理的IT人才结构。
6我院参与欧普IMS项目的情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欧普IMS项目,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相关的工作:
(1)多次派出专业教师参加欧普每年一次的厅级讲师特色培训班;
(2)2007年度获得了省财务厅和教育厅联合下拨的30万欧普项目经费,合理对经费进行管理,加强控制,做到专款专用,以保项目顺利开展;
(3)今年4月底,作为7所院校代表之一赴南京参加了由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组织的IMS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我院在欧普IMS项目中的积极工作;
(4)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作了修订,嵌入了《IT行为优化》、《IMS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商务英语》、《IMS计算机专业外语》等课程;
(5)按照欧普管理中心的要求及时上交每学期初的开课任务和学期末的成绩统计等材料;
(6)IMS课程的教师经常开展课程组活动,其中一位教师所授嵌入式课程《IMS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实践教学比赛,取得了分院预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嵌入式课程教学初见成果;
(7)学院领导带队,多次赴南京主动与项目挂靠单位欧普管理中心交流、讨论,就我院欧普项目实施的情况向欧普管理中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得到充分的肯定;
(8)在已经嵌入欧普课程的专业中,进行欧普证书的先期宣传工作,研究欧普证书的置换体系,欧普学分银行的可行性。
7欧普IMS项目的美好前景展望
欧普合作项目引入了美国IT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与美国著名的IT企业OOPSystems公司开展教育培训合作,将成为国际校企合作的典范。
(1)积极索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BET模式在高职院校中推广的可行性及其规律,坚持该模式化本土化的渐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系统性原则,点、线、面多种改革形式相结合;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既做到不盲目照搬、全盘西化,又做到具有本土特色,使能力本位教育和教育培训体系的改革走在职教领域的前列。
(2)在已经嵌入欧普课程的专业中,进行欧普证书的宣传工作,研究欧普证书的置换体系,欧普学分银行的可行性。同时积极探索毕业证书、欧普证书双证书实施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大学生;IT青年;人才培养
一、引言
IT 行业,即信息技术行业,英文全称为 Information Technology。目前IT业的划分方法各式各样,其中以美国商业部的定义较为清楚和合理,它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分成IT业和非IT生产业。其中IT业又进一步划分为IT生产业和IT使用业。IT生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业、通信设备业、软件、计算机及通信服务业。至于I使用业几乎涉及所的行业,其中服务业使用IT的比例更大。而中国IT行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的推广应用等。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产业规模庞大、专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日益提升、产业运行日趋规范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之一。[1]并且,我国IT行业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信息化程度高,产业发展显著,IT行业待遇也比较好,行业趋向国际化等都印证着IT行业的发展前景无限。
IT行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革和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IT行业的发展存在不容小觑的问题,从其本身来看,IT行业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许多IT企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导致IT人才的流失以及企业间对于人才的不良竞争。同时,IT作为当今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突出地表现为能源消耗、IT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损害等问题。所以,IT行业未来的发展,不仅仅要优化IT行业的环境,还要提高IT青年的素质,同时也要重视与IT行业对口专业的学生培养。
二、我国IT人才培养现状
高林指出,我国IT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清、教学手段和内容落后、国际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同样的,董卫鹏和胡鹏飞也指出高校IT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高校IT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二是高校IT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三是高校IT认证培训行业缺乏规范化管理。
我国的高校IT人才培养,以广州高校为例,教育体系处于稳步发展,探寻创新的阶段。多数高校一开始都较为重视课本理论的讲述,一直沿袭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基础知识教育固然是根本,但是,于学生来讲,实操是检验他们学习成果最有效的方式,IT人才讲求动手能力,然而学校的理论知识讲述进程过长,模式较为枯燥,一直是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早期就丢失了学习的兴趣。这是存在于教育模式的古老问题。
其次,IT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前体验IT企业的工作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而学校的学习时间较长,学校安排的校外参观学习的机会不多,与企业的对接不够,都导致学生丧失了这些机会去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这不仅仅是存在于IT类专业教育的问题,更是许多学校,许多专业都存在的问题。
三、IT人才的学习生活状况
IT人才的教育问题,关系到IT人才的发展。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IT行业中超过八成的青年在 35岁以下,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感,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高达95.3% 的人认为必须边工作边学习。这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首次向媒体公布的行业青年调查,以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国72家企业发放问卷 6000多份,同时对位“50 少帅”进行了个案访谈。[2]
1、课堂学习
在课堂学习上,IT人才的课堂教育呈现主动学习新气象。以华南农业大学(往下简称华农)为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IT青年喜欢比较活泼的“动手实践”和“案例分析”课堂教育方式,调查结果分别以 76.1%和72.33%排名第一和第二。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IT行业作为操作性十分强的行业,需要其人才在学习时期就已经开始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初高中时习惯了老师灌输式教育,因此在大学更希望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从比较传统的“老师对知识直接解读”占了46.54%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灌输式教育影响着许多学生,而这些影响持续到了大学时代。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渴望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希望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去得到知识技能,至于灌输式的听课方式,能够让他们去吸收补充他们自行探索没有了解到的方面。
2、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
68.55%的问卷调查者选择了没有参加过额外的培训。经过调查了解,他们之所以没有参加额外的培训,跟他们的课程任务以及学校学院社团要求的任务2024主要体现在时间的不允许以及自我意识还不够。在剩下的选择了参加过额外培训选项的学生当中,他们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相关技能知识”占了超半数,而人际关系及沟通技能与兴趣特长类分别占到了44%与38%,而职业生涯规划仅仅占了一成,在IT青年参加过额外培训的内容中最少。
以上数据说明,还是有不少的IT专业相关的学生会主动去参加课外2024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反映出IT人才对于自身的发展要求较高,从学生时期就有提高自己竞争实力的意识。同时,人际关系和沟通技能也是学生们热衷学习的内容,可看出IT专业类大部分的学生已经不是传统中的技术宅了,他们也渴望交际,渴望交流,符合新世纪青年的个性特点。
相比华师、广大、广工三所高校,数据都与华农相近,在2024课堂教育方式的调查方面结论是几乎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额外培训方面,华师和广工选择“兴趣特长类”的培训时占最大部分,分别是83.33%和71.43%,其次才是“专业相关技能知识”,出现差异的原因与学校的活动和学风建设是分不开的。同时,四所学校的学生2024职业生涯规划的额外培训都接触的很少,也许是跟学校的职业规划课有相关方面的指导2024然而学校和学生都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3、社团学习
在社团学习中,他们学习最多的是“为人处事”。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兴趣爱好类的社团组织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没有参加过社团组织的受访者也不在少数。“为人处事”是他们认为收获最多的东西,“专业技能”与“思想领悟”亦不在少数。IT专业类学生主动加入社团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宅男宅女的形象一去不复返,十分符合21世纪学生的发展规律。同时,IT专业学生参加社团学习到各方面的技能,“为人处事”是他们反映学习到最多的技能,其中可以看出IT类专业学生渴望交流,渴望交际,IT类专业学生并非社会上所认为的“程序猿”,只会工作和游戏,而是乐于交际的新世纪青年。
4、外界对IT青年的印象
然而外界对于IT青年的看法并没有较大的改变。在接受调查的非IT类专业学生中,认为IT类学生“交际能力强”只有15%,是最少的选择率。说明受访者并不认为IT青年整体的交际能力强,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外界对IT青年的看法影响,另一方面,IT类学生的交际时间不多,且没有相关的课程指导他们如何交际,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如今,IT青年的形象正在转变,但是外界对于IT青年的认识还是没有很大的改观,这需要一段时间来让IT青年转型,向社会证明自己,同时社会也要给他们展现的空间,不要用以前的目光看待正在发展正在进步的IT青年。
四、IT青年对于行业、就业、创业的看法
当前国内IT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国家重视电子信息化的普及,其中包括很多方面,如农村及农业信息化;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社区医疗与电子病例;西部干线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信息化;食品安全管理;绿色IT;中西部地区教育和文化IT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整合与升级;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IT;类似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Web2.0应用;网络游戏等,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全面。这些方面的电子信息化建设都印证着IT行业的岗位需求量大,对IT人才的要求高。所以IT类专业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对IT行业的了解和对就业的准备对其日后就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1、IT青年对于IT行业的看法
2024IT青年对于IT行业的看法,与其就业的选择密切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IT青年认为“市场机遇好”是IT公司能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而“发展机会多”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使得诸多IT青年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发展。而“收入水平”则是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公司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在问及如此多IT青年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事业的原因是,“发展机会多”以86.79%排位第一,而地区繁荣则以72.96%排名第二。说明受调查的IT青年大部分十分熟悉IT行业的市场环境,对IT行业的发展地区了解比较清楚,这得益于IT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和关注IT行业,使IT青年能从媒体中关注IT行业,另外学校的就业形势分析也有利于推动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
2、IT青年对于就业的看法
2024IT青年对于就业的看法,普遍把薪酬条件放在第一位。毋庸置疑,在工作中,金钱是刺激员工积极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IT行业中同样适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中,“金钱刺激”以超过七成多一点的优势稍微领先与排在第二和第三的“职位晋升”和“工作机会”,这三个选项,都超过了60%的选择率,而“领导认可”仅以17.61%在非“其他”的选项中是最少人选择的。而在理想薪酬中,选择“10001及以上”的最多,占60.38%,而选择“5001-10000”占33.33%。不难看出,IT青年对于以后就业的待遇条件首先考虑的是金钱,同时,也十分看重岗位的晋升和机会,反映出IT青年对自身的工作发展要求是比较高的,并非一味的唯钱是图,这也是一个健康职业观的反映。
3、IT青年对于创业的看法
对于IT青年创业的调查,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创业率较低。37.74%和33.33%的受访者认为学生时期所学知识对就业创业比较有用和一般有用,仅仅只有3.14%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没用。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在大部分受访者的心中,学生时期所学的知识对就业创业还是有一定用处的。然而仅有5.03%的受访者表示曾成功创业,而高达64.78%的同学选择了“没有创业”这个选项。如此低的创业成功率,说明了成功创业需要的条件高且多,而如此多的IT青年选择没有创业,很大一部分原因说明学校的创业氛围不够,创业条件或者是扶持创业的政策未十分成熟,未能引起创业的浪潮。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成功创业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而接近四成的同学则认为是人手不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高校的创业氛围未十分成熟的判断。
五、IT青年的课余生活习惯
IT青年的课余生活与其他专业类学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其对于电脑的熟悉,IT青年的课余生活与电脑的接触也较多,电脑的影响将涉及到IT青年的各个方面。
1、IT青年的课余休闲
IT青年的休闲活动较为丰富。外出游玩大约每月一次的频率有约60%的同学选择,而一周一次或者每半年一次的游玩频率各大约占两成。问卷调查中,大部分的IT青年外出游玩的频率并非很高。其中浏览网站中,新闻网站占最多,有61.01%的选择率,而超过5成受访者选择了学习网站和IT信息网站。“看电影”是最多受访者选择的选项,而“打游戏”,“网上冲浪”和“看书”均超过了半数选择。“看书”的选项占到几乎六成,与IT青年中大部分人勤奋的性格相符合,正是因为IT青年喜欢看书,才会有技术过硬的IT青年。值得关注的是,不论广大,广工,华师还是华农,过半数的受调查者都青睐电脑游戏,并且广工的比例是最大的。对于要用电脑进行工作学习的IT青年来说,电脑游戏有可能是他们学习工作的阻碍,极其容易沉迷,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看待这个问题。
2、IT青年的健康问题
IT青年的健康问题应该重视。IT行业工作者的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我国而言,由于现代化节奏的加快,对脑力劳动者的需求增多。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下,科技人员长期在电脑前高强度,高速度,高效率地工作,颈部长时间僵直,受到电磁辐射较高,容易引起头晕、脑胀等现象。[3]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带来了繁重的身心负荷,引起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研究表明:人们长时间伏案或从事分工精密的单一工作,会出现“不活动性萎缩”等职业病。
据调查,我国中高层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合格率仅为60.8%,平均存活年龄仅为50.3%,情况令人担忧。换而言之,IT工作者是健康问题多发群体。IT专业类学生在校的生活习惯,对其以后的工作健康状态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研究IT专业类学生的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的高等院校普遍把是否通过体育课考核的成绩,作为评先、评优和评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所以Tl行业从业人员求学期间,在思想意识上都比较重视体育课和体育健身技能的学习,基本上都能了解一些体育健身方法和掌握一两种体育健身项目,为进入社会后参加可能的健身活动提供了物质储备,为日后工作有了健身习惯的铺垫。
令我们欣慰的是,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而大多数的IT青年都比较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健康属于亚健康状态。当问及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时,64.15%的同学表示偶尔参加,而不参加的人数为0,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访的IT青年比较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比较重视,这个对IT人才日后工作的身体锻炼是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有利于IT人才的长期发展。52.2%表示自己的睡眠时间在7-8小时,而35.22%的受访者表示在6-7小时。网上数据表明,健康的睡眠时间是6到8个小时,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都在健康的范围之内,然而是否做到早睡早起这种健康的作息,未必见得。而在最后问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属于哪种健康状态时,62.26%表示自己属于亚健康态,但是在受访者中没有人不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睡眠时间比较充足,客观数据来讲,他们应该是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为什么他们的主观意愿认为自己是亚健康状态呢?
我们通过访谈和交流得知,引起IT青年认为自己属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课程负担较重,并且长期对着电脑进行编程工作,在此过程中消耗精力大,损害了他们的健康。二是他们长期处在校园生活,难免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绪,导致情绪低落,从而影响自己健康的心态。上述两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大部分IT青年认为自己属于亚健康状态。
六、总结
根据调查报告和访谈结果得出受访的IT青年群体有以下特征:在学习生活方面,大部分的IT类专业学生选择“动手实践”为最佳学习方法,大部分人并未参加过额外的培训。在2024行业,就业,创业的看法和选择方面:IT青年认为自己的薪酬比较高,在5000元以上占大多数,并且他们认为自己的退休年龄普遍较早。大部分IT青年认为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事业的原因是地区繁荣。IT青年的创业率较低。IT青年的课余生活习惯方面,IT青年普遍倾向理智型消费,现金支付仍是主流,但电子支付逐渐成为潮流。2024IT青年的健康问题:IT青年的睡眠时间比较充足,比较经常参加锻炼,但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属于亚健康状态。
IT青年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的顶梁柱,他们的发展备受社会的关注。IT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更是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次调查的样本虽不大,但是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值得学校和社会重视和采取相关的行动。
1、学习方面
在学习方面,IT类专业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实操,学校应该尽量去满足,社会应该提供相关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尽早实践。同时IT类学生渴望通过参加社团等组织来丰富自己课外生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可见IT青年已经逐渐从“宅男宅女”转型,发展成善于交际又技术过硬的全能青年,符合新世纪青年的发展要求,社会对IT青年的认知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以老眼光看待今天的问题。
2、就业方面
对于IT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想法,他们对于以后的工作待遇要求较高,但是毕竟这是他们期望的理想状态,事实上毕业后是否如此,难以定夺。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到外企参观学习,让他们尽早去了解日后工作的环境和待遇,好让他们在求学期间,做好准备,以后工作就能尽快适应。IT类学生的创业率较低,在如今鼓励大学生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的背景下,这是不好的现象,这跟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学校的政策鼓励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希望学校能普及创业的信息和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创业类比赛,鼓励学生参加,仅仅局限在就业的道路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也加重了岗位负担。
3、健康问题方面
IT类学生用电脑时间过长,用电脑频率较高,对电脑的依赖性较大,导致其课余时间耗在电脑上较多,玩电脑游戏是较为严重的现象,学生和学校必须重视,适度游戏有休闲娱乐的效果,但是沉迷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还消磨意志,产生严重后果。IT青年的健康问题,必须受到重视。虽然调查结果显示,IT类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睡眠时间尚为充足,但是不代表他们能长期保持健康的作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他们在大学时代的健康作息和健身将对日后的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生本人和学校,必须意识到这点,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保养身体的习惯。
【注 释】
[1] 肖洋,云建军.我国IT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J].西部资源,2014.05.158-159.
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IT职业教育IT学历教育职业素质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1目前IT学历教育的现状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规律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现状。
1.2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其实与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掌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方法符合IT学习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理论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与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一问题。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技术研究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这里与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技术研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毕竟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与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综上所述,如果大学学历教育能够吸纳IT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大和改进教学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化环境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于缩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企业适用的职业人之间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输送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历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上一篇:it项目助理工作总结(整合3篇)
下一篇:it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