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调查研究总体方案{2024年最新5篇}

雅韵悠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25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0分钟。

调查研究总体方案范文第1篇

社会调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这里只介绍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来划分的三种类型。

一、全体调查。也叫普遍调查,就是对所要调查的全体对象没有遗漏地逐个调查。全体调查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地区性的。凡是对调查的对象作普遍的调查,都叫全体调查。但一般是指全国性的调查,如人口普查。全体调查范围广,耗资大,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个人和单位无法承担,一般是由政府主持。

二、抽样调查。即从调查总体中选出若干样本作调查,然后把样本调查的结果推及总体。

抽样调查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或偶然遇到的个案进行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是无法知道它的代表性,因此从这样的样本调查中获得的资料,只能作为研究总体的参考,不能推及总体。真正科学的研究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随机抽样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简单随机抽样法。就是把调查总体的名单或名单编号放在一起,用抽签方法,任意选取若干个案作为样本。这种选择方法使每一个个案被选中的机会相同。如我们从5,000个个案中选500个作为样本,那么每个个案被选取的机会是10%。用抽签的方法不可能把500个样本单位一次抽齐,为使每个个案被抽中的机会相同,可以把被抽中的样本单位放回去再抽。遇到大样本采取抽签方法是很不方便的,一般是利用随机号码表(也叫乱数表,现在出版的统计学书中都把它当作附录放在后面)进行抽样。方法是把全部抽样单位编成号码,然后在号码表中任意找出一个号码,按顺序选取需要数目的个案。

第二,系统抽样法。这种方法是把总体中的全部个案排列起来,并按抽样间距分成若干段,然后在每一段中抽取一个个案。例如,总体为5,000,样本为500,抽样间距为10。根据这个间距,我们把总体分为500段,在第一段中我们任意选取一个样本单位。然后每隔10个抽取一个,最后正好抽足500个样本单位。

第三,分层抽样法。就是把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组,然后从每组中抽取样本。按照同一比例分组抽样叫做分层定比抽样法,按照不同比例分组抽样叫做分层异比抽样法。如把总体中的个人按照年龄分组,然后从不同的年龄中按照定比或异比原则抽取样本。

调查研究总体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壮学 ; 个案研究 ; 人类学

【作 者】周颖虹,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6)03-0091-004

The Ponder on Case study of the Zhuang study Zhou Yinghong

Abstract: Zhuang study is a branch disciplin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taking the Zhuang national minority and its culture as the object.At present, the Zhuang study already has obtained the magnificent achievement. But it also has some insufficiencies, one of these examples is that the case study is still weak.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it is the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Zhuang study's case study.

Key words: Zhuang; study ; case study;anthropology

一、研究背景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从19世纪西方学者对壮族的研究到今天壮学学会的成立、壮学系列丛书的出版,壮族研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开拓创新,完成了从壮族研究到壮学研究的质的飞跃。其研究成果可谓成绩辉煌,大量论文、论著不断发表,由覃乃昌的《20世纪的壮学研究》(上、下)对壮学研究的梳理可见其详情。近些年来,随着《壮学论集》的出版和《壮学丛书》中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壮族干栏文化》等的出版,壮学研究进入空前繁荣时期。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也不可冲昏了头脑。我们有必要居安思危,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不足。

从覃乃昌的《20世纪的壮学研究》(上、下)对壮学研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是从宏观上论述,具体的微观的研究较少。例如,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发表的壮族与其他民族的比较的论文大都是从宏观上对两个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至今,壮学研究总的来说,整体的宏观研究较多,成果显著,而微观的个案研究仍相对较少,缺乏细致的分析,还需加强个案的研究,才能真正从点和面两个层次上把握壮族文化。

二、壮学研究的人类学属性

潘其旭指出“壮学是一门以壮族社会群体及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术领域,属一门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分支学科”。①其研究具有人类学综合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壮学研究的综合性是由壮学研究的对象壮族所决定的。李富强教授也认为,壮族既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壮族,也是文化意义上的壮族,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我们要全面研究壮族,就不但要研究壮族的自然生物方面的特征也要研究其创造的物质、制度、精神等各个方面的文化,这就涉及到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我们必须借助许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才能对壮族有比较全面的研究。

人类学强调整体观,认为“研究一种人类行为必须研究与此行为有关的其他各方面的行为”。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某一个民族及其文化,是非常适合的,能够获得全面的、宏观的、整体性的认识。壮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便是人类学的参与,注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整体研究法即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整体之中或将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人类学的宏观性调查即是在比较大的区域调查或进行跨区域调查。比如,壮族地区、西南地区等。

人类学亦强调微观,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来探求整体文化的构成。微观调查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微”是指深入到生活实际,收集多方面材料,对研究对象进行深描,以便揭示研究对象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

人类学的文化相对观,强调每个民族的文化的独特价值,应该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应以每个民族自己的文化价值评价体系来评价其文化的价值,而不应以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评价体系来评价其文化价值,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及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类学提倡文化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认识文化之间的异同。人类学的观点认为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是获得通则的方法,可以通过他者的眼光来反观自身,从而真正认识某一具体文化。

人类学注重田野调查,主张实证研究,通过文物文献搜集、参与观察、个别访谈,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人类学的理论就是建立在大量的民族志材料基础上的。

人类学还常常从主位或主客位的相结合或交差的视角来阐释文化。

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壮学研究的综合性决定了其人类学属性”。②人类学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和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壮学研究中。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等逐步为壮学研究者所接受。但由于一种新的东西被接受的速度取决于它与接受地人们的原有的文化的契合程度,因此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等被接受的先后和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人类学的理论是丰富的,壮学目前对人类学理论的运用,还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对进化论、历史残余分析法、文化比较法、跨文化比较法用得较多,对功能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结构主义、现代性、后现代性、族群等新理论和概念用得较少。例如,人类学的整体观念与中国传统的整体观念相契合,因此最早被中国学者所接受。21世纪前,壮学的族际研究相对较弱。21世纪后,壮学研究加强了族际的比较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如出版了《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现在还需要不断拓展与国内关系密切的壮侗语民族、汉族和国外关系密切的越南的岱、侬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人的比较研究。田野调查方法到21世纪才被重视。20世纪的壮学研究“用的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调查资料,而这些材料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是很肤浅的,甚至有悖事实。但我们的研究者却满足于将这些材料七拼八凑组成一个‘壮族社会文化图景’,而不愿或没有‘走进山野’,做深入的田野调查。新概念的提出就无从谈起,20世纪的壮学研究陷入材料术语陈旧,无法与国际对话的尴尬境地。”③可见缺乏对点的深入田野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画起来的“壮族社会文化图景”之朦胧和瑕疵。而个案研究法多是具有人类学背景的研究者在运用,其他的研究者则用得比较少。壮学的个案研究还相对薄弱。

三、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关系

人类学既强调整体,也强调个案的研究,也就是点与面的结合。整体与个案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面由点构成,点构成面,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只有将整体和个案两个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对研究对象的完整的全面的认识。

整体研究法是指对某一文化进行全貌的深入研究,反对从作为整体的文化中抽出个别要素进行跨文化比较。狭义的整体研究法指功能学派的研究方法。功能学派整体论认为构成文化或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紧密地相互关联而构成一个整体,只有当文化被看成是一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时,才能确定任何文化要素的意义。即研究一个具体对象时,将其置于一个整体之中或将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对于壮学而言,就是将壮族放到整个人类、国家或是壮侗语民族中进行研究,这样才能看清壮族自身的定位,或是将壮族的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又称个案法、案例研究法、④个案研究⑤。这一术语最初起源于医学诊治病案和侦破学中的刑事案例。它可以被定义为:经由对个案的深入分析以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具体而言,是以个人或由个人所组成的团体(如小组、班级)为研究对象搜集和整理有关各方面的完整的客观情况及资料。心理学上指搜集某个人的家庭情况及社会地位、教育影响、职业经历、事业构成、健康条件等历史资料加以分析,从而探究其心理特征的形成和人生发展过程。⑥人类学加以借用,用来进行文化的个案研究。个案法虽然以个体为调查对象,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研究的单位,但其目的在于通过个体去发现整体,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的构成。个案因此被界定为“一个整体”,是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⑦个案研究又称“微型研究”,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的范围内进行观察。“微”指的是深入到生活实际,对对象进行文化深描,以求贴近生活的原味,使人们能获得一个形象的感性的认识,而不是泛泛地一般化的叙述。社区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社区是一个变量,有大有小,广义的社区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民族的分布区域。但在实际调查中,社区多是微型的,在其范围内,容易进行参与观察、定点跟踪、个别深入访谈等,并直接体验、亲身感受调查对象的文化氛围。严格的人类学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在调查点呆上至少一年时间,以便对调查对象有全面、动态、深入地把握。

总之,个案研究法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全面性、细致性、生动性,注重对研究对象的追踪研究和其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分析,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对象的动态过程,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其复杂性,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能及的。其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是由其选择的研究对象决定的。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同类性质或一个地域的特征。即使研究对象不具有典型性,则其研究成果亦可解决研究对象的实际问题。个案研究也存在它的局限性。如个案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受到研究者知识结构等的影响,其推广的价值也因此受到影响。研究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有可能主观地倾向于收集符合或能证实自己事先理论假设的材料或关注这样的现象,忽略其他材料或现象。资料的提供者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会影响到材料的客观性,访谈对象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也会影响到其讲述内容的客观性,从而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

个案研究法至今在壮学中的应用仍比较薄弱。李富强教授因此1999年曾在一个研究壮学丛书的出版规划问题的会议上提出,丛书应该发挥引导学术方向的功能,“壮学系列丛书”应该有一部分是以深度个案为基础的个案研究著作。广西师范大学的覃德清教授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但他们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这说明当时人们对于个案研究还不够重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传统哲学习惯于整体研究思维,人们对个案研究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要全面了解和认识个案研究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的壮学研究是宏观整体的研究,地域性实地调查的个案研究相对较少。这也正说明了目前的壮学研究注意到了人类学研究的整体性的一面,而对人类学注重个案研究,注重精确分析,从细微处见真理的一面重视不够。第二,个案研究法本身的局限性。虽然个案研究法在对个别研究对象的全面和细致等方面优于其他方法,但个案研究法具有主观性和个别性,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推广还有待探讨。这使不少人仍然对一个社区或村落的个案调查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整个民族或社会的状况持怀疑态度。

我们要看到任何研究方法总有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个案研究法的局限性就放弃它,而是要把个案研究放在整体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即将个案研究法与整体研究法相结合,同时提高研究者素质,增加访谈人数和范围等,力求客观。这样既能克服个案研究的局限,又能发挥它的长处。

四、结 语

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具有复杂性,其内部总是存在许多差异性。壮族由于支系众多,分布地域广阔,加上与不同的民族杂居,其内部的差异性、复杂性可想而知。要想对壮族有个全面的认识,光是整体把握是远远不够的。不去探究构成这个整体的部分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这个整体的结构也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其所描述的整体也就成了没有各个侧面的模糊的整体。将这种对壮族的泛泛的整体认识放至具体的地域或支系并不能一一对应,必然会使人们对其科学性产生怀疑。因此壮学研究有必要加强对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汇点成面,才能达到对壮族社会文化的高层次的整体的全面认识。

人类学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民族志材料基础之上的,要加强个案研究,只有走进田野,老老实实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获得原始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用人类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理论的升华或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壮族文化的复杂性。

总之,虽然壮学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人类学属性,但人们对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的接受是有个过程的。因此,壮学研究的人类学性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和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相信人类学的个案研究法将在壮学研究中不断得到加强。这将有利于壮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增强壮学研究的应用性,即服务于现实中壮族民族自觉和发展的需要。

注 释:

①潘其旭.以“那文化”研究为基础建立壮学体系的理论构架[J].广西民族研究.1998,(1)。②李富强.论壮学[J].广西民族研究,1999,(2)。③徐杰舜.一个人类学学者对“壮学”研究的反思――人类学学者的访谈录之十八[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9)。④宋书文.心理学名词解释[M].兰州:甘肃出版社,1984.P19。⑤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词典[M].台湾:东华书局,1992.P103。⑥刘毅.个案研究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2,(7)。⑦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P255。

调查研究总体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产业联动的“轻骑兵”,因此研究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式的创新可以解决调查“抽样框变动导致代表性不足”“多层次抽样不经济”和“多目标难以实现”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而具体把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融资难”产生的根本命脉,以有效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的协同,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际上也被称作高技术中小企业。由于国外,尤其是美国陆续出台了的《信息自由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法律,覆盖了高技术中小企业的信息采集、报告的使用目的等方方面面,数据获取相对公开化,所以国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主要从资本结构及融资两个角度进行,对于抽样调查方式研究的文献较少。具体而言,以梅耶斯为代表的新优序融资理论、反梅耶斯模型、成本说、信号模型等是从资本机构出发进行研究;而通过研究信息共享与企业融资的关系则是从融资层面出发。

(二)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研究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并没有形成特定制度,目前主要依靠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组织实施。万舒晨(2015)指出,目前对小微样本企业的调查主要以调查员面访和企业报送报表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形成统计制度的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工业、建筑业及服务业,其中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开展较早,该项抽样调查方案相对更为成熟。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开始试点,历经近20年的研究摸索,形成现行的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主要是对目录企业采用一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普查的企业名录库进一步整理形成抽样框。另外,2000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颁布的《规模以下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草案)》把规模以下的集体经济和个人私营企业分别抽样,采取集体企业按目录抽样方法抽取样本,个人私营企业按整群抽样的方式,对规模以下企业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促进地区就业、技术出口,尤其是在加快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凭借其快速成长与不断创新的特性,为我国经济发展形成助推力。科技部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库,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制度。“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特点,这也决定了抽样调查成为国内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万舒晨(2015)提出在结合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式,这种综合方式可以满足全国分地区及分行业的具体调查要求。张秋香(2016)提出在调查方法方面,对企业调查建议按照城镇规模划分为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三级,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是以分层随机抽样为主,较多是分层的层级上和分层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差别,无法真正解决“抽样框变动导致代表性不足”“多层次抽样不经济”和“多目标难以实现”这三个根本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该方向有所突破。

二、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简介

(一)分层随机抽样

现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是以分层随机抽样为主,较多是分层的层级上和分层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差别。类型抽样也称分层抽样,即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由于这种抽样方法主要考虑企业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在抽取样本中更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对于总体大、各企业间差异性明显、企业数量多等情况更为有效。

(二)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结合

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也较为常用。整群抽样即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对象,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但由于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容易抽取到不具代表性的单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低于分层抽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是在调查对象较为集中且总体差异性较小或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且这种方法利于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将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结合具体是指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针对分层抽样样本所在地域的非名录企业进行地域整群抽样。

三、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较为成熟,故选择现行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为代表进行分析。总体而言,现行办法基本满足反映小微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总量,但是从实际调査结果和调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来看,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抽样框变动导致新建企业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小微工业企业变动较大,具有新建、合并、倒闭等变动频繁的特点。从抽样结果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来看,企业的频繁变动使及时更新抽样框成为难题,同时也造成抽样框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最终导致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出现较大差异。现行抽样调查方案中,抽样框变动导致的新建企业调查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抽样框对现实变动情况的反映不够准确、及时,尤其是假定新建企业与个体工业单位在地域中的分布一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在实际调查中新建企业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二)多层次抽样不经济

依据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时,对规模较大总体的推断效率较高,而较小规模总体如果需要取得所期望的精度,往往必须抽取较高比例样本,这从调查成本来说并不经济,因此无法充分体现抽样调查的优势。

(三)多目标难以实现

为反映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调查表中设计了很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指标。然而现行抽样方案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核心指标的单目标抽样设计,对于经营状况的调查很多无法依靠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判断,因而单目标抽样设计会导致样本代表性较差,对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指标推断效率较低,无法实现既定多目标调查。

四、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的创新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调整原抽样框,运用双重企业抽样框设计,采用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式。

(一)调整原抽样框

将京津冀地域区划为总体抽样框,按照城镇规模将三省(区、市)的城镇划分为三个级别,即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将大中城市按照城市规划区划分成层,与县级市、县城(镇)组成三层,然后在该层次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最终进行调查数据的汇总,形成新的企业名录抽样框。新抽样框的调整需要各级统计部门通力配合,认真负责,将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在简单名录框的基础上生成复杂名录框,以满足不同调研目的的需要。

(二)双重企业抽样框设计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建、合并、倒闭等变动频繁的特点,建议京津冀区域采取双重企业抽样框的方式进行抽样。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机构的资料,将新增企业作为独立的一层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新增企业推算估计的结果合并到总体估计量中,对企业变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查调整。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原有企业抽样框的相对稳定,因而无需重新抽取原有的企业样本。

(三)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

采用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新建企业调査,利用名录框抽样设计所抽取的地域整群样本进行非目录企业的调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录企业抽样框的缺欠。

(四)实施方案

在实践中,首先进行企业名录框的抽样,采取分层二阶整群抽样方法,即在每层采用抽取街道,在抽中的街道内抽一些居委会,对居委会辖区内的所有科技型中小型商业企业进行抽样。针对非名录企业,根据企业名录框抽取的地域整群样本进行调查,同时将未进行抽样的地域采用一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再次对新增企业进行抽样。

五、结论

从方案设计的框架来看,现行的抽样方案巧妙结合了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双重企业抽样,综合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并且抽取的企业样本可以满足京津冀地区的资料推算要求。该方法解决了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方案设计上互补性较强,尤其在新增企业抽样调查上,双重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的结合,可以减少新增企业与原有企业的实际分布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减少数据推断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李连三.征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视角[J].征信,2007,25(3):30-34.

[2]万舒晨.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方案总结[J].企业导报,2015(2):86-87.

[3]张秋香.关于整合规模以下专业抽样调查方法制度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16(5):29-31.

[4]万舒晨,金勇进.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调研世界,2015(4):57-61.

调查研究总体方案范文第4篇

一、教学问题与研究课题

教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问题;二是教学问题(文中统称为“教学问题”)。教学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遇到的困难、疑惑等的统称,不是教学实践中的师生问话、对话、提问。问题解决就是排除困难,解除疑惑。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理念的先进与否、方法的优劣等的不同就会派生出不同的研究状态和层次。

(一)教学问题与问题解决

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一次性解决。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丰富的经验大体可以应对教学生活中发生的系列问题,而且教学研究将内化为他自己的行为习惯,不再是外来的任务和要求。

教师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比较轻松的一次性解决教学问题,这就显示为教师的日常性教学。在日常性教学中,教师往往凭借个人经验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人将这种日常性教学称为经验性教学。在日常性教学中,教师虽然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对教师而言,并不构成难题,教师能够比较轻松的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而不会使问题课题化。但是,有两种情况将对教师的日常性教学构成难题:

1. 教师原以为可以按照个人经验一次性解决某个问题,但是当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这个教学问题之后,结果发现原来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就暗示该问题可能是一个新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持久的追踪。

2. 无论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如何丰富,教师总会遇到仅仅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暗示教师需要凭借他人的经验,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教师一旦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或者需要凭借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那么教师的日常性教学就有了研究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这个教学问题就转化为研究课题。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课题意识指导下的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课题研究。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强调对教学问题的“追踪”与“设计”,意味着教学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教师虽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只属于“日常性教学的活动”,算不上研究。

有效的教学研究“课题”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大量地、随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踪”和“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按设计方案去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二、大课题与小课题

(一)大课题:各级规划的课题、上级下达的课题、学校办学的总思路总设想等等。

大课题是用来设计规划的,要实施研究必须对大课题进行剖析,化解成一个个小课题。大课题研究的特点:宏观性、周期长、范围广、见效迟。大课题可能会有大成果、大效益、大影响,但前提是要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否则会前功尽弃。

作为学校,要学会把大课题做小、做实,把小课题做大、做强。大题要小做,小题要大做。学校规划的是大课题,教师从事的是小课题。正如打造航母,只有总设计师才知道航母的整体形象,其他的只按要求完成某部件研究。小课题做好了,不一定只是小影响,小课题同样会出大效益、大成果。

(二)小课题:小课题是相对于各级规划课题而言的。小课题就是小的研究课题、小的研究项目,是源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有研究价值的,需要探索解决的真实问题。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易见效的应用研究;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地气的田野研究。这里的关键词是:研究自己,自己研究,为自己研究(“自己”为泛指)。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小”“近”“实”“活”。

“小”主要是指:①选题内容和范围小,从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②研究难度小、周期比较短、参与同一课题研究的人员少。③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见效快。

“近”主要是指:①研究内容贴近教学,结合实际,是一种“贴身式”研究。②教师既是研究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实”主要是指:①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教师研究解决的是个人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②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不是给别人研究的,不是别人让研究的,不是研究给别人看的,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

“活”主要是指:选题自由、方法灵活,研究行动自主,人员组合自由,时间长短皆可,成果形式多样。

小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小课题研究的原则:“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选择一个问题,建立一个课题,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一项研究,形成一个成果(经验、规律或具体操作方法)。小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的研究题目小,选题范围小,但是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管理还是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规范,最终为完成大课题研究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前期:准确选题。

有两件事要做:一是问题的筛选,二是课题的分析。

筛选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从学校承担的各级规划课题中去筛选自己将要研究的问题;二是从学校学年、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和整个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方向中去筛选。这里面的关键是,学校要引导老师反思学校的工作、反思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反思、统计、排序、提炼。从中找出普遍的、严重的、最不该出现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这样形成的课题表面上看多而滥,但实质上,它有学校统一规划的总目标、总要求,形散神聚。就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目要张,纲统领指挥着目,这叫问题课题化。课题分析的方法一般来讲有两种:

课题分析的第一种方法是“剥竹笋”:变大为小,变粗为细,化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逐层解剖,让课题所蕴含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属性裸的展现在眼前。将大课题变成一个个的小问题,逐一研究,逐一解决,这叫课题问题化,只有这样才能将课题做实。那么,怎样“剥竹笋”呢?通常有两种:

1. 在层级上分解,绘制网络管理图:一个一级课题(总课题)亦称A级课题,四个二级课题,亦称B级课题,十个三级课题(子课题),亦称C级课题。由此往下派生,各个教研组,每个教师可以选定若干个四级课题(子子课题也即小课题),亦称D级课题(略)。上一级课题要对下一级有规限、指导效用,下一级要对上一级有支撑、印证功能。否则,就会造成A级过大、B级过空、C级过虚,那还谈什么研究的实效呢。课题管理者可以就此绘制课题管理网络图,一目了然。

2. 在内容上细化,形成“一组N拖”式。

课题分析的第二种方法:“包饺子”。化小为大,把小课题放在大环境中去设计。从局部着手,从整体着眼。由近及远,看小想大。研究的课题正如饺子里的馅,甚至可能是馅里的某一成份,它要与其它成份相互配合,还要借助包皮才能生效。将大课题化小的思路是:从整体到部分,从总体着眼,从局部着手;把小课题做大的思路是: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着手,从总体着眼。这样,顺逆结合,彼此渗透,相得益彰。

(二)中期:周全设计、扎实运作,要做好四件事:

1. 方案制定。方案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先总,后分,再分。首先是总课题拿出方案,为一级方案,规限、指导下一级课题;接着是子课题在总课题的规限下制定方案,为二级方案,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的小课题研究计划的拿出。上下一体,彼此呼应,形成一套方案集。这就是初始性成果。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方案,等于课题研究成功了一半。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既要遵循其基本规范,也要突出重点因素,体现学校基层教师课题研究的特点。

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①提出问题: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课题?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实际意义?②研究内容:界定题目中的关键词,描述将要研究的内容、重点、范围、对象等。③实施办法:一是起止时间的规划,最好安排到周次,明确结束的时间;二是要明确每段时间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分别采取什么方法等。④成果及形式:一是过程性成果,课例、案例反思、故事等;二是最终成果,最好形成《×××研究报告》。⑤研究方案的修订与调整:研究方案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行随时补充调整。只有进入实践的层面,我们才会更清楚地认识问题,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更直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方案与研究一定是有差距的,所以修订调整是必须的、必要的,而且这个环节也应该是伴随研究过程的始终。

2. 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基本的、教师易于把握和实施的行动研究。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最适用的课题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通俗讲就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梳理、归纳、提炼出成熟、典型、理性的做法。什么是理论?就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

(2)叙事研究。“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它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追述、还原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表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理论的感悟。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性教学”往往就转变成了“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

(3)调查研究。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研究”法之所以还没有引起更多教师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教师把调查研究想象得不可接近。其实,调查研究是最适合于教师做的一种研究。比如学生的品行、态度、行为、习惯方面往往因为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家庭环境等因素呈现出多元发展状态,譬如小学生的玩网络游戏现象、中学生的成人化交往现象(生日宴请)等。作为班主任,你对你这个学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状况了解多少?又比如任课教师,你是否想了解一下你的某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于你班的学生?对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否有效?对于这些,也的确应该加以把握。不妨做个小型的专题调查:问卷式的调查,或者谈话式的调查。通过汇总,用一定形式的数字(百分率,或者程度等级,或者分值)呈现学生的需求,呈现某一现象或行为的严重性,之后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反思,查找原因,提出对策,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最后,把整个调查、反思、整改、效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份非常贴近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非常有生命力的调查研究报告。用数字说话,让自己的研究严谨一些,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就是教育科研的“科学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使工作具有了科研含量,并不是感性的“想当然”。

(4)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如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题,这就是对学生个人的个案研究。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就是一个对于个别团体的研究。

(5)思考分析。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促进思考。因为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所以研究也好,探索也好,都是伴随或依赖思考的。可以说,没有思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科研。

3. 材料的积累与整理。原始(过程性)材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应该说这是我们科研管理的薄弱环节。整个材料的汇总整理包括:“前期准备、过程性工作、后期跟进”等原始的、详实的文本、图片、影像等所有的资料。资料整理积累要注意坚持及时、细致、真实、全面的原则。

4. 研究效果的适时监控。这是课题研究的根本性工作,不论是计划、措施,还是方法、管理都是为了效果服务的,所以效果的跟踪监控是最主要的。大效果是由若干小效果组成的,最终效果是过程性效果的积累。在研究过程中要畅通信息反馈的渠道,及时总结取得好效果的经验,随时纠正导致不良效果出现的原因,以保证研究课题在具有实效性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三)后期:成果的物化。要做实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研究成果的科学分类。

1. 成果内容。就成果的内在成分看,研究成果包括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

(1)显性成果。从教师层面讲,是指在“教”的领域,教师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措施,教师总结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等等。从学生层面讲,是指在“学”的领域,能够看得见的学习行为改善、态度的优化、学习成绩的提高,班级面貌的改观等等。

(2)隐性成果。是指教师、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兴趣、动机、精神面貌的变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等等。其实,这才是最终的、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隐性成果可以调查数据的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

2. 成果形式。就成果形式讲,课题研究成果可以用课例、经验、教学反思、故事、调查数据来呈现。最终的成果呈现形式,是完整地、有条理地将上述在研究期间形成的阶段成果进行汇总,以“×××课题研究报告”来呈现。课例、经验、反思、故事等阶段成果形式与最终成果形式如同“珍珠”与“项链”。

调查研究总体方案范文第5篇

这次调查摸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以及重点企业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掌握我国总体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基层基础、强化监管执法,促进“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推动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有效遏制职业危害的蔓延,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权益。

这次调查摸底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在具有代表性的省、市的抽样调查,在矿山(包括煤矿、非煤矿山,下同)、化工、涂装、电池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抽样调查,在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化工的全面调查,基本摸清我国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对职业病危害的地区、行业分布,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施)等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二、调查摸底范围和方式

(一)重点地区职业病危害现状抽样调查

在考虑经济发展程度、职业病危害状况和职业卫生工作基础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重点地区,重点做好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北京市、山西省、江苏省、四川省、贵州省为此次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的重点省(市),沈阳市、武汉市为此次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的重点城市。

各重点地区结合本地区情况和职业病危害特点,制定调查方案,确定抽样调查的方式、原则和重点。选取3-5个地(市)作为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体检(岗前、岗中、离岗)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等。

(二)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现状抽样调查

在重点地区开展调查摸底的同时,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对矿山、化工、涂装、电池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体检(岗前、岗中、离岗)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以及根据行业(领域)特点确定的其他内容。

(三)重点单位职业病危害状况全面调查

化工行业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主要行业之一,也是近年来新增职业病危害集中的重点领域。这次调查摸底中,选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全面调查的重点单位。要求三大集团公司总部认真组织所属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并把职业病危害情况整理汇总后直接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三、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和动员部署阶段(*年6月):各重点地区安全监管部门、有关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在6月中旬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落实机构和工作人员,于6月25日前将本地区(单位)具体工作方案和工作机构落实情况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协调司(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司),确保6月底前安排部署下去。

(二)全面调查阶段(*年7月至9月):各重点地区安全监管部门、有关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总体部署和具体方案要求以及本地区(单位)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并每月上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三)汇总上报阶段(*年10月):各重点地区安全监管部门、有关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总结本地区(单位)调查摸底工作开展情况,并对调查摸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于10月31日前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协调司(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司)。

四、组织保障和职责分工

为了确保调查摸底工作顺利完成,明确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协调司(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司)

1.承担调查摸底的组织、协调工作;

2.起草调查摸底工作总体方案,协调各地、各单位落实具体调查方案、机构和人员;

3.培训各省(市)和中央企业及其他参加单位的人员,为各地、各单位人员培训和开展调查提供相关服务和业务指导;

4.协调解决现场采集数据过程中的困难;

5.定期检查进展情况,督促各地各单位如期完成调查任务;

6.整理和汇总数据,起草总体调查报告。

(二)北京市、山西省、江苏省、四川省、贵州省安全监管局及沈阳市、武汉市安全监管局和其他相关地区安全监管局

1.负责制定本地区的调查方案,落实具体工作机构和人员;

2.联系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本地区的抽样调查工作;

3.本地区抽样调查的人员培训;

4.本地区调查的数据汇总、整理以及上报;

5.协助解决重点行业(领域)抽样现场调查中的问题。

(三)煤炭工业职业医学研究所、武汉安全环保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1.负责矿山、化工、涂装、电池行业(领域)的方案制定、人员培训和现场调查工作;

2.整理和汇总矿山、化工、涂装、电池行业(领域)的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部及其所属单位

1.三大集团公司总部负责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搞好人员培训和现场调查以及数据整理、汇总;

2.三大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在其集团总部的组织下开展调查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各重点地区安全监管局要高度重视这次调查摸底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制定调查方案,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二)各重点地区安全监管局在工作中要积极发挥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调查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调查工作的质量。

(三)有关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认真按照行业抽样调查方案,做好抽样调查和研究分析,为政府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