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优选5篇}

翰墨千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33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案教学;主体地位;自学能力

一、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目的是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什么是学案导学?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其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探究,掌握新知。”在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作为主体,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多少,而与教师所教内容的多少无关。导学案的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面对教学的诸多困惑,我们对利用导学案,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高效课堂呢?

二、合理设计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要合理,学案的组成应具备学科特点。编写导学案其内容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要想设计出好的导学案,是一个复杂而又耗时的事情。因此,优秀的导学案要求教师做到“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

1.学习目标明确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即确立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真正明确要学的是什么,而且要重难点突出。把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编写出合理、有效的导学案。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应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出发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与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越感兴趣,越容易开展教学,越有利于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努力创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从易到难提出问题,调控好问题的难度、梯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索学习的兴趣。

3.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围绕重点、难点学习目标,合理地设计导学案上的训练题,要对重要词汇、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并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合理运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要让学生看到导学案之后,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在具体的活动中完成学案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让每一位学生在45分钟课堂内的学习达到最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导学在提高高效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养成了自觉预习、查阅、讨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学生的主动预习,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升。课前预习其实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环节。有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不会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知道预习什么。如:英语阅读课的预习,学生对阅读中的词汇还没有掌握,如果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当然对新授阅读课一片茫然,不知所措,预习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但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就会有清晰的思路,先熟悉词汇再进行阅读理解,这样学生很容易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

2.导学案有效指导教师抓住重难点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师间一直流行“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讲学生不会运用的问题;“三不讲”,即太简单,太偏、太难的问题不讲。可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知识点,教师怎样才能准确掌握?随着导学案的使用,课堂三讲三不讲又有了新的原则:对概念和规律要先讨论后讲,不讨论不讲;对典型的习题要先做后讲,不做不能讲;对课后练习要先批改再讲解,不批改不能讲。这样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教师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不足之处,而且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只是老师去讲解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有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助,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讲解,反而更容易理解,不仅节省了时间,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导学案的使用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导学案的使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的使用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有效学习平台。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中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同时还是课堂的参与者。为此,我们利用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前引导,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的目标要求,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引导课前预习,让学生会学,预习能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早进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过程,有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总之,通过导学案教学,目的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助,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课堂消化整理,当堂验收学习效果,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5.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第2篇

一、 在导学案教学中尝试运用单元教学模式

导学案可以指导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它克服了学生学习语文时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导学案好比半个老师,能提供及时的指导,还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导学案的运用也有其不足,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单元教学模式优化学案来帮助解决。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编排,这种单元教学模式比单篇教学模式具有种种优势。那么,如何利用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势,优化学案运用呢?一是利用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优势,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利用单元教学内容相连性的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规律。具体设想是在教学中以单元为主,通过字词及文学常识教学、内容解析教学、主题教学、写作特色及艺术手法教学四个方面设计学案。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学案为主,教师给予学生课堂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用1-2课时完成初步学习。

二、 在导学案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

单纯运用导学案上语文课,感觉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后,图文并茂,形象鲜明,它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热情,为他们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如教学《三峡》,导入可通过观看视频《三峡掠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等,在悠扬的长调中,在优美的画面里,让学生步入音乐天堂。音乐与图片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了解三峡的兴趣,从而弥补了导学案的不足。

三、在导学案教学中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非常有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探究目的和方向,实质上就是教师并没有把合作探究和学案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在运用学案时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和资料设计到学案中,并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方法等的指导,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对学生的指导等相关的资料呈现在学案上,起到类似多媒体一样呈现文字的作用。这样,学案和合作学习就能有效结合,合作学习必定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导学案式课堂教学“活”起来。

四、 在“导学案式”课堂教学中实践拓展延伸

拓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没有拓展学生肯定学不好语文。在设计学案时需运用好学案的自身优势——呈现的方便性,将需要拓展的资料和内容呈现在学案上,这些内容可以是写作训练,也可以是典型阅读、相关资料、中考链接、名言警句、诗词积累等。这样既对课本内容有了拓展延伸,又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第3篇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化成长;能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指导上,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指导学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二)“学案导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编制的基本思路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

学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主学习为先导,问题探究是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阅读思考是特色,巩固练习是着力点。

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会存在着不同,提倡各备课组突出特色、彰显个性,每个学案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达标训练、体系拓展等。

主要设计流程:课前预习导读——课堂探究导学——知识应用导练——体系拓展导思。

(一)课前预习导读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课题名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阅读提示、诊断补偿等。

此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学、思考、探究,对教材进行预习,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困惑,完成第一次教学。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探究导学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知识梳理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完成第二次教学。主要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

1.学生自学式。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式。对学生通过自学或生生互动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给以必要的启发、点拨和指导并给出结论。

(三)知识应用导练

1.当堂进行分阶段达标训练,根据反馈情况,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

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题目。

②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2.作业设置要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分层次、有梯度地设计,注意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等层次性内容的落实,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发挥部分学生的个性优势。本内容不一定在学案中体现,可反应在教师的备课本上。

(四)体系拓展导思

1.学案是公开的、透明的,老师在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课前可以看到,即便在课后仍然可以看到。可以根据此学案的要求、提示、安排,根据自己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学习继续下去。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和拓展,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2.分层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问题,或知识的发散延伸、合作探究、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以便进一步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3.学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完成达标练习后及时反思本节学习状况,如主要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问题知识的整理和探究等,并独立构建章节、单元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学案”使用的基本要求

学案教学就是把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根据老师事先编制好的学案,让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学案中的问题,深入理解和认识本板块要学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实验或某个活动,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交流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在经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补充与矫正,老师适时点拨、总结升华,使全体学生掌握该板块的内容。

(一)“学案导学”要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学案模式不是固化的,不是不可更改的,不是不可超越的,它只能是一种基本遵循的方案,使用时应提倡科学求实,反对机械、僵化。我们要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要在基本模式下“百花齐放”。允许教师即时生成,灵活多样,在学案基础上生成自己的个性课堂。比如,新课的引入,研讨题的确定和使用,练习题使用的时机、数量,学案与其他教学辅助手段的结合等,这些都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的地方。

(二)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安排及学案内容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学案不等于教案,使用学案上课,教师还需精心备课。教师备课应结合学案,围绕学案,做适当的增补,重点思考怎样达成学案上的目标,怎样把学案上体现的知识、技能训练等方面自然流畅、合理地呈现出来,还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集体备课的交流来缩小差距,减少个人失误。

(三)教师要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学案”,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上课前,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四)课堂上,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学案的使用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但必须对合作过程严加监控,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五)师生都要做好课后反思,建立学案反馈评价体系。下课后,学生要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教师也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学案内容,及时整理学案使用中的体会,填写教后记(或教学心得),力争使下一节教学更加高效和优化。并且,教师还应该把“学案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在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交流,定期形成反馈意见,为学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

(六)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时段、不同课型适时调整,以适合教学实际需要。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制定方案,拟定计划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各教研组、学科组也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保证“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学案导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使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二要研究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学案导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实施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1.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要对“学案导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2.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四是抓好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学校安排业务领导(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到教案上,学生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在学案上。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第4篇

很多农村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努力,但缺少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不知道如何预习,尤其是初二、初三的文章篇幅较长,英语阅读课无从下手。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太难了,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由于听力差,听不懂教师的讲解,不知道在课堂上干什么,往往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晕头转向。一节课上完,学生仍云里雾里,不知道讲了什么内容。课堂效率低下,课后复习更无从谈起!

二、导学案的概念及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导学案凸显出它的优势,能给学生很好的指导。那么,何为导学案呢?导学案就是教师在集体研究、个人精心研备、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对某节课指定了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提前研讨并尽力完成这些任务。它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目标为要求,以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性、团体协作性为目标,充分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和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让学生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1.导学案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解决学生学得难、教师教得难的现状

首先,通过导学案,教师把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提前告知学生,并给他们设定课前预习的活动和任务,让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给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引了方向。其次,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中要进行的任务和活动告知学生,解决了学生因听不清教师课堂指令而不知道如何去做的难题,再加上学生提前预习,课程进程加快,加大了课堂容量,解决了英语课堂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学生课前预习充分,课堂上解决了不懂的地方,课下复习就容易多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2.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和活动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与同伴交流、协作,把他们有困惑或不确定的问题通过讨论、查资料等途径来解决,这期间可以明确分工,互助合作。课堂上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既降低了难度,节省了时间,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采取小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总之,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长篇英语阅读课的使用中,整个课堂格局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自主学习。导学案给学生的学习指引了方向,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

模式一:教师设计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起督促作用。这种模式是理想模式,但容易形式化,学生有可能不做或者敷衍了事。这种模式适合让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一些简单易行的任务。

模式二:教师设计学案让学生了解,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一个个完成。这种模式避免了模式一的弊端,但费时费力,有时效果一般。这种模式适合课堂上解决一些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的或者是给学生创造情景训练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

模式三:把前两种模式综合一下。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实际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和活印

四、导学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优势,但是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也有一些弊端需要注意。

1.避免课堂任务和活动过多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课,授课教师在一节阅读课中设计了十几种活动。活动的重复性高,一节课都在赶任务,教师赶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最后还没有赶完任务,课堂效率低。一节阅读课,留给学生读的时间所剩无几。

2.学案的设计需要把握难易程度,避免过难或过易

学案一定要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过难,使学生望而却步,从此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案也不能过易,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枯燥乏味。学案的难度要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就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研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合理有效的导学案设计。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学案;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种学生感悟真理的艰难发现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是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方法的过程。“学案互动导学”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案互动导学”这种形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学案的内涵

学案是课堂师生互动的知识纽带。学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三、何为学案互动导学

“学案互动导学”是以一体化的教学案为载体,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然后经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互动导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四、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学案内容的组成要素

学案内容主要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导学思考题、目标检测题、推荐作业等要素组成。学案的编写包含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编写时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挖掘,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此找到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并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从而大力训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导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是这种认识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自学的条件,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以学案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导学中由学会变为会学。(2)指导性原则。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案设计中,学法指导应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教材的阅读、疑难问题的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完整的体系。(3)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4)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3、学案实施的策略

(1)课前预习。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重点难点。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2)课堂学习。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发问、师生交流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的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点拨学生探索。对于学案中的思考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馈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3)课后反馈。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应要求学生课后对学案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做到“堂堂清,天天清”,不留知识的盲点。

五、几点体会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互动导学”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2、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案互动导学”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生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以学案为载体,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3、实现了大面积教学质量提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