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诠释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模式探讨与方案

心灵的港湾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465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9分钟。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近年来,随着江西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已成为各旅游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通过对江西省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阐述,指出了目前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探索高职旅游教育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江西省

一、江西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现状

江西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也是一个劳动力输出较多的省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者也是顺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江西省旅游业人才现状为:首先,旅游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由于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不足,相当数量的旅游企业在旅游旺季到来时,经常用非专业人员临时兼职,造成服务质量下降,制约了旅游业发展。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其次,从质量上看,由于专业人员缺乏,导致其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突出表现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素质的开发、管理和决策型人才。据统计和调研数据显示,江西省旅游从业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还不到20%,一些中专、高中毕业生却成为旅游从业人员中的主力,而受过专门训练的旅游高职技能人才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较小,严重地制约了江西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与建设旅游强省、旅游大省的目标非常不协调,不适应江西旅游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利于提高江西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缺乏复合型旅游人才。旅游教育主要集中在旅行社与酒店管理和服务方面,而在生态旅游、涉外导游、会展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电子商务等方向生源则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综合上述三方面的情况来看,江西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员,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员的培养将成为江西省旅游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江西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现阶段江西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江西省2009年具有招生资格的52所高职院校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63.4%,可见江西省旅游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旅游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从事江西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的教师,多为“半路出家”人员,既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更没有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教学方式多为照本宣科,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近几年有一批旅游本科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旅游高职教师队伍中来,他们的理论基础较好,但动手能力仍需提高,且这些专业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行业实践经验,他们既不懂职业教育,又不懂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结合行业情况来生动活泼地传授知识,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而言,这样的师资队伍显然过于薄弱。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旅游高职院校绝大部分课程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考核也主要以期末笔试考试为主,教学模式大多还停留在案例教学模式,其它教学模式采用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效果不理想,用人单位不满意。在对江西农业大学高职旅游管理专业100名在校学生的随机抽查中,65%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采用的方法“太过单一和枯燥”,20%的学生表示“还可以”,15%的学生表示“很好”,另外绝大多数学生向往到一线行业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能加入更多的新鲜元素。

(三)专业方向拓展不够

旅游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客观上要求旅游人才的培养要在适应力强的基础上,尽量细分或拓展出多元化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以避免重复建设。而现今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平台上设置的方向大多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也使得学生毕业后就业渠道狭窄,竞争加剧。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服务行业不断崛起的新兴领域,如会展业、观光农业等普遍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也给高职旅游院校在专业方向的科学设置上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四)办学条件有待完善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办学条件的好坏是影响该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外一些著名的旅游院系,在学生实践方面都有很高要求,一般为500-800小时,学校非常重视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一半。而江西省能够具备这样优越办学条件的高职旅游院校却没有,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常常又会因为各自利益的协调问题出现一些无形的障碍,从而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陈旧

由于以上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导致江西省高职院校旅游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于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明显陈旧。主要显示出:课程设置不成体系,随意性强;课程设置沿用本科或者中职模式,其课程体系多是由一些管理类课程以及经济类课程堆积而成,内容重复、交叉、分散现象严重,没有体现高职旅游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没有前沿性,教材建设明显滞后,等等,不利于课程建设。

(六)学生知识储备少,接受能力有限

高职学生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较少,这显然不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来源单一和高职院校的层次因素。知识储备少,接受能力有限就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力不从心,形成了“教师累、学生烦”的恶性循环。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务必突破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积极开拓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

三、江西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以旅游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努力做到学生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要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充分认识旅游高职教育的任务、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在重视学生基础教育、拓宽知识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突出旅游专业特色,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培养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具备在旅行社、饭店、风景名胜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一线服务和管理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虽说高职学生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但好动、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往能力较强却是他们的优势。因此,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二)灵活设置学科和专业,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针对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需更灵活地与旅游市场需求相结合,与旅游新业态相结合。企业可选派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学校对课程改革,要进行专业改造,使得课程设置和专业更加能适应市场需求,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如,针对江西的基本情况,可加强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电子商务、小语种导游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旅游专业应保证足够教学资金的投入,可建立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酒店实训室,形体、茶艺、插花、美容化妆等实训室。

(三)校企合作,体现专业特色

校企科研合作是旅游科技经济结合的基本形式,对促进旅游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旅游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旅游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搭建校企合作的科研技术平台,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利于高校研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和见习,尽量为学生创造和旅游企业直接接触的机会。教学应以“顶岗实习、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办学特色。通过把企业专家请进校园、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等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技能,而且能大大拓宽他们知识面。另外,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聘请旅游企业和行业人士担任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定期邀请有经验的旅游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授课,这些实战者会把旅游行业中的新发现、新问题、新动态、新政策带到课堂中来,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和就业,增强对旅游专业的兴趣。

(四)重视实践环节,增开实践教学类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主干课程以外,可增加以提高学生从业素质和从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课程。如第一学期开设普通话训练和社交礼仪两门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外在形象;第二学期开设江西旅游资源和导游业务,提高学生的导游能力和导游水平;第三学期开设饭店服务类的课程,去饭店里进行现场教学;第四学期开设旅游从业素质课,急救常识、旅游摄影、餐饮常识、海关知识等若干专题报告,对于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从业素质很有帮助;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为10个月左右,让学生到旅游企业的一线上去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和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积极鼓励和要求每一位本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饭店服务技能等证书。此外,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开设专题讲座、演讲口才、商务谈判、人际沟通、创新思维等拓展性课程,以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五)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鼓励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探究研讨式、抛锚式、现象分析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积极推进改革,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新型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很多课程上都可以推行模拟情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考核模式上也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内容上,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如餐饮服务则要着重实践课教学。

(六)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教学成功的关键。发达国家旅游教育十分重视教师的实践经历。从国外院校师资队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从事旅游教育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普遍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的几乎达到100%。对教师的选拔除了基本的学历要求之外,还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同时拥有所授课的产业背景和相应的资格证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理想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具有旅游管理或相关学科背景、旅游企业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外语。比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要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主讲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师要参加过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这样,才符合高职的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学校应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到国内各大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既能开拓教师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其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深化,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吸引力和实用性,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努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互派访问学者,以提高高职旅游教育的国际水平。

江西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旅游的建设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的旅游行业要求而言,旅游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应面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开展学校和企业全面对接,培养适应时代、适应旅游业的全方位发展、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为江西省旅游业输送高水平人才,促进江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