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66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5分钟。
诊所医疗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1篇
一、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
申请人姓名,男,年月出生,学校专业毕业,从事口腔医疗工作已有年,具有职称,身份证号码。
二、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所在地区为镇,有个村,常住人口万人,外来人口万人。该镇经济发展较快,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当地群众均有较高的年收入和较高的生活水平。
三、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健康水平普遍有较大提高,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流行性疾病有的已基本消灭,有的已杜绝发生。但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和人口流动量的加大,不可避免偶尔带来了呼吸道,肠道等传染性疾病,当地卫生医务部门都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故这些传染性疾病对当地群众的危害不是很大,但仍要高度重视,切实控制传染性疾病,确保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在传染性疾病减少和群众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口腔疾病仍常发易发,给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群众迫切需要当地有一所口腔医院,能够及时医治,减少口腔疾带来的痛苦和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
四、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目前,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较好,群众一般疾病均可在当地得到及时医治,但还缺少一所口腔医院。能够设立一所口腔医院,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医师和与之相适应的医疗设施的医疗机构,帮助群众就近及时地解除口腔疾病的痛苦,无需去外地医院就诊而增加就医成本,群众十分拥护和欢迎。
五、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
拟设医疗机构名称:口腔医院、
拟设医疗机构地址:镇
拟设医疗机构性质:民营、营利性
功能:口腔医院集医疗、预防为一体,开展以口腔疾病的宣传和治疗,包括门诊手术,及时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
任务:以一流的医疗环境、一流的医疗设备、一流的医疗质量和一流的医疗服务,为群众提供口腔医疗服务。
服务半径:立足镇,辐射毗邻乡镇,以当地居住人员,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
六、拟设医疗机构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
服务方式:门诊。
诊疗科目:临床科室为口腔科,辅助科室为药房、技工室。
七、拟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
口腔医院配备口腔科临床医师人,聘用护士人,总人数人,以后根据业务情况再聘用相关专业人员。
八、拟设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配备
口腔医院根据临床需要,拟购置口腔科光机台,综合牙科治疗椅台,洁牙机台,口腔科手术套包及常用器械。
九、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口腔医院服务半径内尚无同类医院或诊所,该医院的设立,一方面可满足一部分患病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起到互补作用,对其他医疗机构不会构成冲击和影响,可以整体提高当地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十、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污水: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严格污水排放制度,消除污水公害,所有污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当地排污系统。
污物:医院的污物主要有医疗垃圾,一次性用品,敷料等医用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方法。一是设置收集容器,容器做到加盖,消毒,封闭。二是一次性用品采用毁型,消毒的方法,按卫生局规定集中收集处理。三是生活垃圾经处理后,送到环卫部门统一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
粪便处理:按标准施工,无害化处理排放。
十一、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
通讯:采用有线电话及移动通讯,便于患者联系沟通,同时设置咨询电话,方便群众咨询。
供电:向电力部门申请用电,电力要满足临床医疗,设备和照明用电的需要,并留有余地的用量,必要时配备小型自发电设备以备使用。
供水:向供水部门申请用水,满足医疗用水要求。下水道按标准施工,满足下水要求。
消防:按消防部门要求,在医院内设置手持式灭火器。
十二、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资本)
十三、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
投资分为三块,第一块是房屋等基本建设,投入万元。第二块是设备,综合牙科治疗椅台万元,牙科光机万元,洁牙机台万元,各种器械,投入万元。第三块流动资金投入万元,用于药品耗材的购买等。
诊所医疗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环境功能 创新医疗建筑
[Abstract] a manifestation of "humane, personalized,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the expansion of the hospital, the "Stree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pace design, a clear emphasis on the convenient way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to meet the health care process, patient and medical staff care and respect for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features; innovative medical building
引 言
现代医院建筑不仅满足正常医疗服务的要求,更要设计成使患者既可康复又可疗养舒服的神奇之地。电脑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发展形式。人类的社会心理及行为等各个方面均受到了新技术的强大冲击,而医疗模式也必然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就同时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对传统医院建筑的总体模式有更新的设计要求和构思。医院这个社会特殊和极为重要的体系也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过渡和发展,不再只是门诊加住院的简单组合。
1、工程概况
本方案总建筑面积123 556 m2,总床位为1 265张,20层的板式楼,门诊楼为5层,建筑高度84.6 m。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位于原址东北角,四周均为城市道路。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市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但是给院区用地面积十分紧张,所以在设计时尽量做到布局紧凑,用集中式布局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从而避免用地紧张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既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达到现有的规划条件,又可兼顾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原则与理念
2.1设计原则、目标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建筑群体形态适度处理好集中与分散、体形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生态渗透。注重建筑细节的“以人为本”设计原则。设施的设计以患者的需求为标准,以医护人员的关怀为中心,确保空间环境舒适、安全。
基于“三节”(节地、节能、节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为医院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医疗城市空间的设计原则,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明晰性和逻辑性,内部医疗流线组织基于“医院街”的空间架构展开,科学地解决好人流、物流的组织,各功能区之间保证全天候、无障碍通行。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把复杂的屋顶设备与屋顶绿化统一起来,既强化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加强了建筑通风和防热效果,同时也为今后的扩建预留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功能区内的建筑空间采用标准化建筑设计方法,满足医院专业功能的灵活性和互换性。
2.2建筑设计理念
芜湖市综合医院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综合医院设计的特点,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将“街”的空间概念引入设计,强调对便捷明确就医方式的再造,对医疗流程的适应,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关怀和对周边环境的尊重。以文脉相承的城市观协调建筑与周边的功能关系,创造山灵水韵的“绿海方舟”的景象。以城市观组织部门流线,外部通过道路与建筑间的灰空间――广场,将综合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进行有机组织,医院内部通过三度灰空间――医疗街,将门诊各科室、医技各科室、住院建立直接便捷的联系。
3、总平面规划
本方案利用两个广场(门诊入口广场、住院绿化休闲广场),两条道路将整个医院分为三部分:医疗区、行政后勤区、康复区。同时,利用一条轴线(沿医院街延伸)结合原有连廊,将医院医疗、行政后勤和康复疗养区紧密联系起来。
3.1基地分析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有院区内其中黄山中路道路红线40 m,建筑红线60 m。渡春路道路红线18 m。九华中路道路红线40 m,建筑红线60 m。镜湖路道路红线约13 m。基地现状,沿基地范围内基本为平地。地块内自然环境和绿化经过人工改造美化。
3.2规划设计构思
总体布局采用基于直线医院街“枝状生长式”的空间形态,病人到达各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医院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景观绿化的设计以闹市中的康复花园为中心,依托西面镜湖,设计为方便病人活动的人工花园和园景。以贯穿东西向的医院街构成院内主体交通架构,达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目的。平行18 m大道作为对外出入口的联系道路。地形利用:由于现状已对地形进行了部分改造,所以本方案为保护自然地貌,对其略加改造后地形为从东向西为递减式,以减少地形对沿街主体建筑的压迫,而其余均保留自然状态。门诊主入口位于整个医院的中部,主入口处的主门厅是整个医院的中心,病人方便可到达医院各功能区。
3.3总体布局
明确功能分区,洁污分区。医院整体分为生活区(清洁区)、门急诊住院区(半污染区)、感染病区(污染区)三大区。门诊是医院最前沿的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的场所,门诊部具有功能、流线、使用人群复杂的特点,因此将门诊部布置在东南面,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区域,感染门诊病区位于基地西北角,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区域,脱离综合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体系,单独设置,与其他各区通过室外庭院、道路分隔开、自成一体,控制感染人群在病区内部完成就诊、检查、治疗等全过程。
3.4道路交通
本医院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人货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基地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大道和东面大道,南面临规划道路设置后勤生活次入口。内部形成环形机动车通道,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北面及南面的后勤生活区。人流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地下车库出入口安排在门诊楼的东南端。医务人员和后勤供应从医院街的西入口进入。传染病入口独立设在西南面的传染病大楼,污物出口靠近住院大楼的北面。基地内部设计4 m宽的内部环形紧急通道,供突发事件和火警时使用。东北面广场的庭院将城市的过街人引入医院。
3.5绿化系统
除地面集中绿地、内庭院绿化及道路绿化之外,还利用各标高层的屋顶形成立体化的绿化体系,屋顶花园可作为病人康复的活动场地。利用芜湖自然生态保护得比较好得条件,结合镜湖设计为供病人使用的康复花园。结合场地设计为人工绿带,庭院保留自然树木,形成人工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生态环境。
3.6发展规划
充分考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后期建设可根据医院的需要作为门诊、医技、住院功能的扩建,发展用地的预留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交通联系,布置在医院街较集中的一个方向,使得发展前后的外部空间和建筑造型更为有机,符合原有布局的一致性。
4、总体环境设计
医院是患者治疗、康复;医生工作、休息的场所,患者在医院里有着许多共同的需求和生活规律。医院环境的优雅、美丽、宜人将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均质、优美、共享、有序等是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中治疗、康复、休息、工作、交往、娱乐等多种活动,以及对安全感、私密性、环境氛围的综合要求,医院整体环境设计要能考虑各方面的不同因素。空间环境品质会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形态,患者和医护人员居住的空间及环境所反映的内涵,与患者的治疗、康复息息相关。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因地制宜,设计为一个园林化的景观医院,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就医环境,使他们于医院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5、单体建筑设计
5.1平面空间格局
平面设计原则、医患分流原则、洁污分区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弹性设计原则。平面设计贯彻 “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南北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
5.2医疗功能分区
5.2.1门诊部用“医疗城市空间”的原则进行流线设计。将整个建筑群体按一个年门诊量40万人次医疗区的原则来设计,按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洁污分区,便于管理,采用街巷院场式的综合布局,由建筑组成街(医疗街),巷(各科室),院(室内外庭院),场(各候诊、休息处),室(各诊疗、检查场所)等空间,流线设计体现“高明度”与“低密度”的特点。
5.2.2急诊部急诊与急救分设,急救车可开入抢救厅,急救区内设应急手术,检验与治疗,并设“绿色通道”,通过专梯与上部的手术中心联系,赢取宝贵的挽救生命的时间。急诊区内设独立挂号收费区、取药区、诊疗区(各科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输液室、留观室、监护室),使得诊疗、救治工作“一体化”,避免急诊病人来回奔波。
5.2.3医技部医技部安排在急诊部上侧,为独立的单元块,分别通过医疗街与门诊部、连廊与住院部联系。
5.2.4住院部住院部共30个护理单元。每层设2个护理单元,内廊联系南北病房,走廊中间布置了医护人员空间和护士站,以便最快捷的服务各个病室。医务工作区与病室区分开设置,独立成区,设置在北面,将朝向景观好的南面让出布置病房,使得远处的山景引入室内。医务人员与病患通过分设的医务梯和病床梯到达各病房层,实现医患分流,互不干扰。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物品和住院部首层营养食堂的食物经中央洁梯到护士站和配餐间,再由护士分发到各病室。污物及尸体通过两端的污梯送至地下层,再经过污物出口运出基地。
5.2.5地下一层地下室分区明确,分为机动车停放区、非机动车停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设于南端,位于住院部的下部,有效地缩短了物品的运送流线;污物存放区设于西端,各区域的污物则通过垂直污梯送至地下室,经地下室的污物通道运至污物存放处,再由污物出口运出基地。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之间通过车辆停放区分隔,就诊病人存车后可通过联系上层各功能区的垂直交通核到达其目的地。
6、建筑风格与立面造型
建筑造型在严格遵循总体规划方案的前提下,力求创造出富有清新气息的现代新型医院建筑,同时也保持了在地段文化上的延伸性,无论在建筑的构成,材料细部的色彩方面都着重体现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尊重。建筑尽量沿主要街道布置,最大可能的占用城市道路面。住院大楼两单元像两只手相扣,紧紧组合,使建筑最大面向南面和西南的镜湖展开,体现出对城市和镜湖景观空间的协调。同时使住院大楼的病房获得最佳景观和最佳朝向,南面的主广场也具有了空间的延续性,形成独特的城市环境空间。还在弧形面设置了遮阳板,形成了垂直方向的韵律感。在建筑的顶部设置了挑板框架,形成开敞的“廊”式观景休息空间。立面的开窗形式为简洁的条形带窗,强调建筑水平方向的韵律感。外墙采用统一的干挂浅色石材,其与周围建筑在色系上是统一的。但在整体形象上不强调其“新”,而在材料的西部做法及色彩等方面着重表现建筑的厚重感与现代感,并注重整体协调性,形成大气、谦和的建筑形象。使建筑在整体上与有悠久历史的镜湖及周遍环境建筑相协调,成为镜湖景观的一个背景和局部的亮点。
结 语
以简洁、清晰的现代形象表达现代综合医院的内涵,力求打破传统医院冷峻的传统形象,赋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意义,形成轻快、活泼而富于标志性的形象特色。建筑形象强调整体感和节奏感,并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其白色调的现代造型大方得体,方舟形象的病房楼形成了主体的识别性,建成后将成为新院的标志性景观。
诊所医疗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3篇
广西省柳州市卫生监督所,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 医院作为病患与病菌高度集中的场所,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发地区,特别是口腔科很多操作器械都与患者唾液和血液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口腔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就医院口腔科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感染控制对策。
[
关键词 ] 口腔科;感染;原因;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191-02
医院感染控制不仅关系到病患健康,同时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口腔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其感染控制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口腔科医疗器械类型多样,周转快,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如果消毒不彻底,极易在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其次,直弯机头及涡轮手机等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腔隙较多,普通器械的洗消方法难以达到彻底的消毒灭菌。再次,当涡轮手机设备停止运行时,机头处于负压状态,微生物、血液及唾液等容易进入到机体内部,甚至在机体死角滋生繁殖,当再次运行时,将引发交叉感染。因此,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做好各项感染控制工作,以有效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口腔科医院感染原因
1.1口腔科环境污染影响
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有空气污染、设备污染及水污染,其中空气污染主要是在口腔治疗期间,容易形成一定量的气溶胶,或者在牙齿修复或者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末,对室内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依据某医院口腔科室在2012年共采集了68例空气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进26例分样本合格,合格率仅为38.2%,空气污染严重;设备污染,主要是X光机、牙椅、按钮、手柄、门把手及开关等设备在口腔治疗中成为感染介质。在口腔操作过程中,粉尘、唾液及血液等对医疗设备造成污染;水污染,主要是供水系统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医疗器械未能进行有效清洗,口腔科的污水排放前未进行有效消毒。
1.2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到位
某医院口腔科室在2012年对30份消毒医疗器械,30份灭菌医疗器械进行采样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仅12份消毒医疗器械样本,合格率为40%,16份灭菌医疗器械样本合格,合格率为53.3%。口腔科手机头及车针等医疗器械污染率相对较高,特别是涡轮手机在操作时容易被粉末、血液及唾液等物质污染,导致涡轮手机腔隙内存在很多的污染物,且难以进行清理。同时在牙齿打磨后,涡轮手机会产生回吸效应,将粉末、血液及唾液带入到机头内,在口腔治疗时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症状[1]。再者,钢丝、车针及牙钻等都由主治医师保管,未能进行规范性的消毒和灭菌,大大提高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1.3医务人员受到严重感染
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能够与患者直接接触,容易受到患者体内血液及唾液的严重污染。临床研究表明,口腔科室工作人员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2倍,因此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通过采集某医院15名口腔科科室工作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查发现,其中10例工作人员HBsAb呈阳性(66.7%),7例工作人员HBeAg呈阳性(46.7%),8工作人员例抗-HCV呈阳性(53.3%)。
1.4医疗意外损伤感染
通过对某医院口腔科科室2010年—2012年医疗器械损伤感染事故进行调查发现,2010年共发生8起损伤感染事故,2011年共发生12起损伤感染事故,2012年共发生9起损伤感染事故。主要由于口腔科很多医疗器械都属于尖锐器械,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若医务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未能树立良好的防护意识,将发生切割或者针刺等损伤情况,大大提高了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2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2.1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症状,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口腔感染管理规程要求,制定完善的清洁制度、洗手制度、防护制度及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等,确保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以使医院口腔科的感染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化。同时建立一支感染控制小组,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对口腔科各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2改善口腔医疗环境
首先,将口腔科室分为三个区域,即诊疗区、清洗消毒区及污染区,定期开窗通风,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其次,口腔医疗前,护理人员必须对治疗方案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术前应准备各种手术物品,避免治疗期间反复取物,对医疗物品或者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手术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及手套,不可直接与物体表面相接触,避免医疗物品受到感染[2]。再次,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若诊疗物品表面受到污染,应及时用消毒液进行擦拭,且每日应用消毒剂清洁地面。最后,定期对口腔诊疗环境和诊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及时掌握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状况,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口腔医疗安全。
2.3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首先,要求医院口腔科做好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感染控制及无菌操作等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让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口腔科室感染控制知识。其次,在口腔医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可能与患者口腔黏膜、血液及唾液等直接接触,从而引发交叉感染现象,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在口腔医疗操作期间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帽子及口罩。患者体液或者血液可能会喷溅到医务人员眼部,要求医务人员要佩戴防护镜,同时严格遵守术前洗手消毒的要求。若手套严重破损或者手部受到污染,应立即将手套脱出,并用流动水和肥皂水清洗手部。再者,器械消毒室必须与口腔诊疗室分开设立,器械消毒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在对口腔诊疗器械清洁、消毒及灭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即佩戴帽子、手套、袖套、口罩、防护镜及防护裙,在清洗消毒结束后及时进行手卫生。
2.4医疗器械消毒及灭菌
口腔科医疗器械数量较多,类型多样,使用频繁,且与患者体液、血液及唾液等直接接触,成为疾病感染的重要介质。因此,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有效清洁、消毒及灭菌,以阻断感染路径。同时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疗器械危险性及材质特性,以采取针对性的消毒方法及灭菌方法。首先,与患者黏膜、血液、唾液及伤口直接接触的口腔医疗器械,主要有拔牙器、牙科手机、根管诊疗器、牙周诊疗器、车针及各种手术器械等,在操作前都要消毒灭菌。车针和手机使用后应在空中旋转30s,再拆卸车针和手机,并用酒精对手机表面进行消毒,然后用酶洗剂清洗,再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然后将手机水渍擦干放油后装入灭菌袋,最后进行高压灭菌[3]。车针与口腔黏膜接触频繁,容易受到血液污染,是医院口腔科感染的危险器械,使用后需及时清洁、消毒及灭菌,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现象的发生。其次,与患者皮肤、口腔黏膜直接接触的诊疗器械,主要有镊子、印模托盘、口镜、测量仪器、探针等,在操作前都要消毒和灭菌,才能减少医院感染机会[4]。再者,做好口腔科室医疗器械消毒工作,其工作流程主要为医疗器械清洗—医疗器械保养—医疗器械消毒及灭菌—医疗器械贮存,这些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标准进行,才能确保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5]。口腔医疗操作结束后,需用酶洗剂将医疗器械上的污垢进行清洗,然后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擦干放油后,可高压灭菌。若有些医疗器械无法高压灭菌,可将医疗器械放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进行浸泡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2.5做好医疗废物和医院污水处理工作
按照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医院口腔科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口腔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以规范口腔医疗废物处置行为。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口腔科医疗废物进行严格分类,做好标记,规范储存、运输及处置,避免医疗废物的流失和泄漏。一次性诊疗物品不可反复使用,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使领用数量与废弃数量相吻合,避免重复使用[6]。未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口腔科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达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2.6加大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力度
医院口腔科必须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学和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诊疗器械、无菌保存液使用中消毒剂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实现医院感染监测的制度化和经常化,以实时掌握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状况,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率,为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结语
口腔科诊疗器械由于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发生医源性感染,尤其基层医院口腔科诊疗空间较小,布局缺乏合理性,医疗器械消毒不够规范,容易被污染,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口腔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滞后现象较为严重,大大提高了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因此,要求医院必须加大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配备充足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同时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以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操作行为,降低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提高口腔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参考文献]
[1] 黄美琴,许笑华,陈淑良.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0,11(3):78-80.
[2] 索英,李美兰.加强口腔科感染管理及控制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12(10):76-78.
[3] 钱瑛,张淑军,邢媛.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2,15(1):98-99.
[4] 金顺贞,袁季华.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7(18):90-93.
[5] 魏新社,代灿灿.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11(30).
诊所医疗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肺炎,病毒性;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设备和供应,医院
2024年末至2024年初,病毒肆虐全国,并出现全球蔓延的趋势。自2024年12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我国的首例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例以来,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发现了类似病例[1]。WHO最终将该疾病命名为“病毒肺炎”,简称“肺炎”。2024年2月11日,WHO将其英文名确定为“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2024)[2]。目前,国内科学精准的防控体系成效显著,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比例明显下降,出院病例逐渐增多,逐步开始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而境外疫情形势仍十分复杂严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担全深圳市肺炎的救治任务,是深圳市唯一收治确诊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截至2024年3月22日,深圳市确诊439例,经救治后累计出院411例。在医院全力以赴阻击疫情的同时,医院的后勤部门也启动应急保障工作,在保障医院高强度运行和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全员院内“零感染”的优异成绩。作者旨在通过总结医院后勤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综合保障体系的建设,分析医院抗击疫情过程中后勤工作对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控制的支撑作用。
一、医院应急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的建立
自医院确定抗击疫情战役正式打响,后勤部门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后勤部门抗击疫情应急小组,建立明确的应急反馈体系[3-4];梳理保障服务工作的重点环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医院收治患者实际情况,汇总编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病毒后勤应急指引》。其中重点收录后勤工作对院感控制支撑作用相关的被服洗涤收送流程、膳食订餐送餐方案、污水处置方案、电梯服务方案、空调及排风使用规定、医疗废物收运流程、救护车洗消流程、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安全保卫巡查方案、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科室安保管理方案、氧气瓶收送流程、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逝者遗体转运流程、清洁消毒工作要求等10余项内容,并随时调整更新。通过落实以上流程指南,坚决杜绝院内感染事件发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服务。
二、主要实施方案和经验
(一)医用被服洗涤收送工作调整。1.肺炎患者相关衣物处理流程:按照院感指引,区分科室及常规科室,出台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洗衣收送流程,并及时与洗涤外包服务单位沟通,制订应对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具体方案[5]。具体调整内容包括:收治肺炎患者相关科室污染被服由科室放入科室被服存放区改为放入污物电梯间,且无需清点;所有与肺炎患者相关的被服均放入速溶袋后再放入密封箱,并对密封箱外表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后转运;接触污染被服密封箱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以上,如发现箱内有血迹,先用10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以上。2.物资准备: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避免污染被服回收作业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院内感染,先后投放130L密封箱93个,作为已套装速溶袋污染被服的存放容器,从而避免速溶袋在转运途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导致的破损,尽可能降低污染物暴露出现的概率。3.被服收送人员的培训:对被服收送作业人员进行院感培训。严格按医院病毒个人防护用品选择指引正确佩戴及穿脱防护用品,及时、规范进行手卫生处理。4.开展洗衣收送流程培训:严格按照流程对被服进行转运作业,及对运输工具按相应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疫情期间,为了禁止被服收送作业人员进入病区,改变了作业流程,需要各护理单元协助对密封箱进行消毒后转运至污物电梯。5.院内运输车辆管理:建立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规范医用被服转运运输车进入路线及停靠区域。(二)膳食订餐与送餐。1.肺炎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及患者均采取送餐制。2.疫情期间,所有患者用餐均采取送餐形式,使用一次性餐具。患者餐送至护士站,由科室护士转送。3.为避免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风险,对住院患者进行宣教,禁止接收外来饮食。4.取消自选餐,推出简装套餐。5.进入职工食堂需佩戴清洁口罩。6.堂食采取“高考模式”(1人1桌)。7.紧急协调采购配套保温设施,科学简化配餐流程,缩短配送时间。8.疫情相关一次性餐具及未食用饭、菜,作为医疗垃圾交定点专业公司处理。9.疫情期间,大部分医护人员采取送餐模式,使用一次性餐具,这部分餐具(含未食用饭、菜)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滞留喷洒后按生活垃圾由专业公司进行收运。其它使用非一次性餐具的,在洗碗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洗碗机温度调至85℃进行机洗消毒。其余由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及油脂交定点收运机构统一收运处理。(三)医疗污水处置。1.医疗污水处理站管理员每日在各楼栋预处理区域及医疗污水处理站的消毒反应池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使总排水口的余氯量达到8mg/L左右。2.每日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调节池原水的余氯量、总排水口的化学需氧量(COD值)、pH值、总余氯量、粪大肠菌群数量、日排放量等一系列数据进行监测记录,确保数据无异常,符合排放标准[6]。3.医疗污水处理站管理员每日对进入医疗污水处理站调节池的原水及经过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保医院医疗污水无存活(核酸检测为阴性),做到达标排放。(四)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实行“四专”管理,即专人上门收运、专通道进行收运、专项人员消毒、专车来院转运,全程进行严格消毒,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7],具体管理方案如下。1.肺炎患者相关科室后勤人员医疗废物收集流程:科室后勤人员完成科室医疗废物的收集、封口、称重、贴标签(注明“患者医疗废物”)、登记及每袋医疗废物的喷洒消毒工作后(对每袋高危险医疗废物表面喷洒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放入医疗废物收集桶内。收集完成后将桶口盖紧封好,对收集桶表面做消毒工作(对收集桶表面喷洒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等待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站回收运输人员上门收集。2.医疗废物暂存站收运人员医疗废物转运工作:暂存站收运员从固定路线进入科室医疗废物暂存间,对医疗废物收集桶进行交接、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站,在暂存站内对科室的高危险医疗废物桶表面贴上“高度感染性废物专用桶”的红色标识用于标记,再次消毒。完成一系列步骤后,回到收运路线进行喷洒消毒工作。3.医疗废物运送:医疗废物专业处置单位收运员安排专车来院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五)电梯服务方案。设置区分医务人员电梯、普通患者电梯、肺炎患者电梯、手术专梯等;加强标识和指引;及时进行电梯消毒;采取智能化手段,通过手机对电梯进行无接触管控。(六)空调及排风系统。1.医务人员区域与病房区域配备独立新风系统,空调排水为独立系统;每一房间均需独立空调盘管机系统;新风系统安装手动风阀和电动风阀,电动风阀系统有BA系统,独立远程控制每间房;空调过滤网定期进行清洗消毒。2.每间病房卫生间排风管道安装电动风阀系统与排风机联动,电动风阀断电后阀门自动关闭;楼顶排风口安装高效消毒排风机,以便以消毒后排放。(七)救护车洗消流程。转运肺炎患者后,救护车沿指定路线前往救护车指定消毒点;转运人员下车,在指定地点按要求脱摘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卫生;消毒人员进行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二级防护);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对救护车外部、门把手进行喷洒消毒至表面湿润;使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对车厢、驾驶室等内部空间进行喷洒消毒,保持密闭30min(气溶胶喷雾器);开窗通风,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车内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使用后的擦拭布巾浸泡于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中30min,清洗晾干。消毒人员在指定地点按要求脱摘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卫生。(八)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因收治肺炎患者期间需要对医院员工及患者车辆分流,故对院内车辆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医院员工车辆由南大门进出,就诊患者车辆由东大门进出,实现医院员工与就诊患者车辆分流。地下停车场调整为医院员工专用停车场,地面停车场为就诊患者专用;救护车在住院楼附近设置固定停靠点。(九)楼宇探视陪护管理与安全巡查制度。1.肺炎患者住院区域实行无陪护管理,所有人员(除医务人员及特批人员)不得进入肺炎患者收治区域;及时在患者电梯厅配置保安岗进行24h值守,保障病区运行安全;禁止肺炎患者离开科室,如遇患者外出应及时制止;收治肺炎患者相关科室及楼宇的保安岗要保留并熟悉岗位对应科室护士长及护士站电话;住院患者外出检查时,协助疏散该区域无关人员。2.抗击肺炎特殊时期内,每日开展2次全院安全巡查;其他时间随时进行抽查和突击检查。对全院各重点区域的安全保障、安保人员到岗值班、院内交通组织、物资储存等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巡检区域主要包括:院区各出入口、消防监控中心、地面车场、地下停车场、门急诊区域、各住院楼值守门岗、水电及特种设备机房、氧气站等。(十)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在抗击的关键时期,各科室广泛使用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毒用品以有效灭活病毒。由于消毒用品具有易燃、毒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存放或使用不当,易导致火灾、中毒、灼伤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及时下发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消毒用品采购部门应严格核查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文件资料,并完成入库手续。各使用科室负责做好各自区域内消毒用品的储存、使用及应急处置工作,对领用数量、使用情况及物资消耗及时予以登记造册。后勤管理部门应开展全院消毒用品专项督导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向使用科室予以反馈,并督促按期整改,严格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十一)氧气瓶收送规范。为减低医疗辅助人员感染风险,对医用氧气瓶的收送流程进行调整:2、4、10L医用氧气瓶由保安人员运送至科室护士站,由科室医务人员送入隔离病房并将空瓶取出,消毒后交由保安运回;40L氧气瓶由科室工作人员运送至隔离病房。如需保安人员送至病房,科室需提供对应的防护用品并审核穿戴合格后方可进入。(十二)疫情期间总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为规范总务后勤部门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行为,避免交叉感染事件,制定总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拟新进务工人员,需提前申报,填写健康筛查申请表,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岗;各外包单位人员在院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个人防护用品指引,正确佩戴防护用品;规范员工院外行为,不组织、参加聚会。如有批量人员入驻我院短期工作,尽量在医院周边租用宿舍,避免该部分人员长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每日组织上岗前体温检测及健康汇报,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归口管理人员处理;尽量避免非常驻人员进入我院。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进入我院,需提前询问拟进入我院人员健康状况及来源信息,上报归口管理人员备案,经同意后方可进入指定区域。(十三)规范肺炎逝者遗体转运管理。为减少肺炎逝者遗体对贮存环境、运输工具的污染,科室在出现肺炎逝者后立即对逝者遗体进行消毒并包裹好,同时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市殡仪馆及家属来院进行现场交接。交接后由市殡仪馆通知专车专人带棺木穿防护服来院转运遗体,现场封棺并密闭转运至殡仪馆进行火化,全程不经过医院太平间暂存。(十四)医院保洁与消毒管理。在抗击的关键时期,为提高防控工作的精准性,除科室日常的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消毒外,公共区域空气消毒也是重要环节。在医院会议室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安装空气消毒机,对有条件的区域采取紫外线消毒,对其他区域如内走廊、电梯轿厢、办公区域、门诊大厅等,使用ClO2进行空气消毒密闭至少30min后用清水再次擦拭。
三、总结和思考
1.院感管理的地位:院感管理在现代化医院运行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以及维护医务人员健康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8]。医院抗击疫情期间的院感控制关系到确诊患者的诊疗效果、疑似患者的判断筛查以及医务和辅助人员的自身保护,因而更显重要。医院院感控制部门职责为专业业务指导,而院感控制部门提出的措施规范和工作要求,很多需要后勤部门予以落实完成,后勤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院感控制的效果和质量。2.科学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由于肺炎主要传染源为感染患者,且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因此,减少人群聚集接触,避免交叉感染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疫情以来,我院在院感控制的统一要求之下,提前建立并重新梳理疫情期间各项后勤工作规范流程,在医用被服洗涤收送、职工订餐送餐、污水处置、电梯服务、空调及排风使用、医疗废物收运、救护车洗消、车辆进出及停放、安全保卫巡查、消毒用品安全使用、科室安保管理、氧气瓶收送流程、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调整,在保障医院诊疗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工作人员疫情初始的恐慌心理,从“我怕”到“我不怕”,让患者和职工均感觉到医院是安全的地方。3.后勤保障部门调度科学的重要性: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此次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后勤部门及时启动应急保障和服务工作,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后勤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并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动态调整应急方案,坚决避免后勤工作成为院感控制的漏洞和困扰,体现了较强的应急协调处置能力,取得了全员院内“零感染”的优异成绩,也为未来应对处置卫生医疗机构突发公共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9]。综上所述,后勤保障是医院医疗业务工作正常运行的坚强后盾,是医护人员安心工作的定海神针,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是医院在疫情时能打胜仗,平时安全运行的前提。经实践检验,我院在此次疫情中建立的应急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适用于各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的后勤管理,具有有效性和可推广性[10-12]。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EB/OL].[2024-12-28].
[2]新华网.世界卫生组织将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EB/OL].[2024-12-28].
[3]吴国安,魏丽荣,莫嫣娉,等.重大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医疗应急管理机制与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2440(3):1-3.
[4]李韬,杨涵淋,陈泽宇,等.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应用趋势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4(5):188-189.
[5]罗玉贞.医院被服洗涤外包服务质量标准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1,5(27):64-66.
[6]梁晶.综合医院医疗污水排放及处理设计的集成化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419(10):62-64.
[7]陈明壮,查静茹,鲁超,等.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2440(3):47-49.
[8]崔善.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419(102):267-269.
[9]林俊,景岷勇.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医院后勤管理质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426(04):110-112.
[10]高全胜.加强后勤保障人员管理促进医院规范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0):1119-1120.
[11]李系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和谐医院后勤保障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5):60-61.
诊所医疗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应对;隔离;职业防护
作者单位:161006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发生在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至今仍在肆虐,随着我国首例确诊病例的报告,确认我国已成为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之一,我院是齐齐哈尔唯一的指定收治单位,义不容辞地承担了甲型流感H1N1的防控、应对工作。2009年9月19日至10月12日,我院收治3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通过这次隔离确诊病例,我们总结了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宝贵经验,为今后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较全面的预案、流程。本文针对此次护理留观病例的过程中关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消毒隔离方面的技术方面加以探讨,以其能够增强传染科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观念和提高自我防护技能。
1 完善预案 建立流程
在甲型H1N1流行初期,我院即制定了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成立领导指挥组,医疗救治组,专家指导组,医院感染控制组,后勤保障组,培训演练组等多个组织机构,明确各组职责,成立救治人员梯队,建立了疫情的应急响应预案,完善了流感患者应急预案启动流程,包括发热门诊工作流程、隔离病区的工作流程、由于在隔离病房护士身处第一线,直接接触患者,且时间较长,针对护理工作特点医院制定了完备的防治甲型H1N1流感整体护理工作方案,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流程:执行医嘱流程、输液用药流程、诊疗用品消毒流程、废物处理流程、采取标本流程、特殊护理流程等。各项预案和工作流程制定得非常详细、具体,针对预案的前期培训工作非常及时、到位。并且是全员培训,全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后勤保障人员都要了解各项预案和流程,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个人防护技术,全院处于备战状态,使得我院在收治疑似患者时各项工作均能按照预案逐步落实,未出现慌乱及意外情况的发生生。
2 从容应对 科学防护
2.1 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均要彻底地执行一套标准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在接触被空气、飞沫传播或其他接触途径传播病原体所感染的患者时的风险,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是:视所有的患者均为具有潜在感染性患者 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2 按需防护 是基于标准预防的原则而提出来的,是对标准预防的最好实践,它强调医务人员应根据暴露风险和感染途径而采取的相应的防护方法。
2.2.1 基本防护 针对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而设计,无论是否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或其他传染病疫情。
防护配备:工作服 工作裤 工作鞋 工作帽 医用口罩。
防护要素: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手卫生。
2.2.2 加强防护 在基础防护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中度风险暴露的所有医务人员而设计,包括传染病疫情流行区域工作人员。
防护配备:在基础防护的基础上还需配备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服:进入传染病区进行有创操作和可能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可疑污染物污染的操作。
护目镜:与口罩一起是用来保护口腔、鼻子和眼睛,以便提供更完全的面部防护。
防护口罩:进入呼吸道传染病区或进行产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的飞溅和喷溅的操作。
手套:医务人员手部破损及进行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操作以及无菌操作时使用。
面罩:可代替口罩和护目镜,更完全的保护面部。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必要时使用。
2.2.3 严密防护 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中高度风险暴露的所有医务人员而设计。
防护配备: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负压面罩或全面型防护用品。
2.2.4 防护用品的质量要求 防护服:应当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连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防护口罩:应当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形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可选用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目前无相应的国家标准,通常眼睛保护必须是舒适的,能提供充足的外部视野,同时必须保证安全。
手套:目前无相应的国家标准,经研究测试显示:乙烯手套比乳胶手套在模拟或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屏障丧失的几率更高,选择乳胶手套更适合临床应用。
2.2.5 穿脱防护服的要点 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感染,离开污染区必须做好做好消毒、卫生处理,避免播散污染,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眼罩是医务人员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穿防护服的顺序与脱防护服的顺序基本相反,为的是防止在脱防护服的过程中污染皮肤、黏膜。防护关键点在于对口鼻、呼吸道黏膜、眼黏膜的保护要到位。因此,在脱防护服时应后脱呼吸道、眼部两个关键部位的防护用品,在脱防护服的过程应注意手部的卫生,尽量避免双手沾染污染物或者接触污染的防护服外部,意外被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应保持双手在清洁状态下进行摘口罩、眼罩的操作,脱下的防护服应将里面朝外,放入污物袋中,脱防护服操作完毕后,应对双手进行消毒,脱防护服的全过程动作要轻柔,禁止抖动物品,任何未穿防护服的人员禁止进入污染区,禁止污染区人员着防护服离开污染区。
2.2.6 双向预防 在诊疗过程中,应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播到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播给患者,对就诊的流感患者及陪护人员均应嘱其戴口罩,并进行咳嗽礼节的教育,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均应限制其外出。
3 确诊病例的隔离
我院为2005年建成的新型传染病病房,具有双侧走廊,内外通道,针对本次疫情在布局上又做出了新的改善,改建后的传染病病房均为单间设置,病房内有独立的卫生间,外走廊设置了监控设备,可随时观察患者的动态,病室内备有监护仪,紫外线循环消毒设备及感染性废物桶、生活垃圾桶。患者入院后被安排在单人房间中,所在的房间通向内走廊的房门保持关闭,严禁患者进入内走廊。空气流向由清洁区至污染区,病房每日通风2次,每次30 min,每日紫外线循环消毒2次,每次1 h,嘱患者日常活动均在病房内,所需物资均有护士传递。
4 消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在自然环境中存活2 h,56℃ 30 min可以灭活该病毒,因此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使用的物品,诊疗用品及生活垃圾应及时消毒。值得注意的是,在医患共处的相对密闭环境中对物品,物体表面与环境进行消毒时,应避免使用挥发性较大的消毒剂,以免消毒剂挥发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在室内空气中弥漫造成医护人员、患者的化学性伤害,加重患者病情。
4.1 空气消毒 病房采用壁挂式紫外线循环风消毒,2次/d,每次1 h。内外走廊、处置室采用可移动式紫外线循环系统消毒2次/d,每次1 h。可人机同室。
4.2 物表与地面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4.3 生活垃圾由500 mg/L含氯消毒剂喷洒,作用1 h后由专用污染通道转运出病房,专人处理。
4.4 诊疗用品 血压计、听诊器、纸张等采用熏箱消毒,2%戊二醛熏蒸3 h。
5 健康宣教不容忽视
对患者成功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和隔离知识。还可以让患者主动配合工作人员,降低患者对工作人员传播的风险,减少疾病对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隔离患者如突然被隔离,缺乏应对的心理准备和隔离知识,常表现为焦虑、恐惧、不合作等。对患者进行心里指导和疾病知识的宣教非常必要,首先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配备电视、杂志等以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焦虑,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患者入院后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如传播途径、主要症状、体征等,重点告知患者隔离知识,让患者配合,包括严密隔离的重要性,患者通道的管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为患者发放口罩并定期更换,嘱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飞溅,患者用后的废弃物不可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与他人交流时距离要保持1 m以上等。
6 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面对全球流行的传染病疫情,传染病院的医务人员处在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医务人员能够积极面对压力,寻找合理的方式舒缓压力。医院应特别关注身处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及时给与心理疏导,应用心理健康知识专家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帮助医务人员掌握科学的心理应对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为了坚强防护,在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需穿多层厚重的防护服,负重工作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体力消耗,所以,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要求必须身体健康,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人员,每天工作4 h,休息8 h,循环上岗,回到生活区要监测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平时也要注重医务人员身体素质的锻炼,开展职工健身活动,鼓励职工多做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7 体会
面对本次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们目前所能做的一方面要正确认识疾病,此次甲型H1N1流感已经出现二代病例,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要看到我国政府的重视,我们应该充分总结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经验,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分享各国应对成功的经验,我们的防控措施会更有针对性。
在防护方面,医疗机构除储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设备和药品外,还应储备一定量的防护及消毒物资,以防所在区域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措手不及。重要的是要把各项预案和流程中的具体措施做为平时职工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技能。注重常规的培训。培养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严格落实各项隔离制度,逐步养成正规的职业习惯,从而在面对各种疫情时均能从容面对。
上一篇:试点工作方案{甄选5篇}
下一篇:诊所医疗废物处置方案{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