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评估项目实施方案{优选5篇}

梦幻城堡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98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2分钟。

评估项目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主动维护稳定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对全县交通运输系统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期预知、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确保系统社会稳定。社会风险评估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第一责任意识,坚持科学发展,稳定为重,切实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的必经程序,切实做到科学评估在前,有效预防在先。

二、范围和内容

本实施方案所指的社会稳定风险是指局属各单位(科室)在交通运输工作中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措施等。

(一)风险评估范围

1、交通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中涉及群众利益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方面的有关事项决策;

2、涉及公路、工程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方面的有关决策;

3、涉及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4、涉及系统内企业组织结构、产权结构调整等;

5、其他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有关事项决策。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

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以下四个方面内容逐一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一是合法性。主要分析评估事项决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政策、法律依据是否充分;二是合理性。主要测评是否适应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否超越了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可行性。主要测评事项决策或政策出台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报批程序和周密的可行性论证,时机是否成熟;四是可控性。主要分析评价是否存在引发的苗头性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矛盾的对策措施等。

三、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

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实施单位(科室)是稳定风险评估和维护稳定的责任主体。

四、评估程序和步骤

(一)全面掌握情况

对拟出台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交通各责任单位、机关各科室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群众、民意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真实了解所评事项的基本情况,为预测评估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准确评估风险

根据掌握的情况,按照评估内容,对重大事项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重大问题,逐项进行科学分析,准确预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员、相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与决策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众代表参加论证会、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后形成明确的论证意见。

(三)制定化解方案

针对分析研判的具体问题,制定有效化解的方案和处置不稳定因素及重大问题的预案,做到解决问题与重大事项推进工作同步安排到位、同步开展工作。

(四)编写评估报告

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各责任主体要根据评估情况编制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1、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法规简要说明;2稳定风险预测评估情况;3、预防和化解工作预案;4评估结论。实行四级预警机制:即存在重大风险的为一级风险,作出不予实施结论;存在较大风险、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为二级风险,作出暂缓实施的结论;存在一定风险但可以控制的为三级风险,作出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后实施的结论;风险较小的为四级风险,作出准予实施的结论。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及按规定必须填写的走访、座谈、论证等有关的表格、资料,由各责任单位(科室)在实施前报局社会稳定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实施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各责任主体单位要充分认识实行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班子,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确保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顺利实施。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评估项目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当前我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状况仍没有改变。特别是各种矛盾大量存在,碰头叠加,一些地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时有发生,对抗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增强,维稳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深入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矛盾纠纷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矛盾纠纷和,是由于一些地区、部门、单位在作决策、上项目、定事项时考虑不周全、决策不科学造成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就是要通过充分预测风险、防范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慎重、时机不成熟、操作不规范引发社会矛盾和,切实增强维稳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事前、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巩固发展我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通过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的政策关、民意关,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和促进符合民意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稳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是否理解支持作为政策、措施出台的重要决策依据,通过提前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从而推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决策和项目顺利进行,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而且有利于把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贯穿于决策全过程,有效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出台,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出台政策时,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诉求;在调整政策措施时,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实施重大项目时,事前认真进行科学论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准确把握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前置程序,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一是实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全覆盖。在各市、县(市、区)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社会管理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二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范围、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得到规范,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长效机制。三是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实现预知预防,做到“四个不出台、一个最低限度”,即违反法律法规、违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不出台,侵犯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不出台,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又不能解决的不出台,群众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起局部社会震动的不出台;因出台实施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引发的社会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

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正确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党委、政府主导原则。各级党委要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要进行正确引导,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改革发展上,放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上。各级政府要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力度,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主管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即由重大决策的决策部门、重大项目的审批部门、重大事项的决定部门,负责对重大决策、项目或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论负责。政府决定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客观公正原则。要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和预测论证,如实反映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估意见。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决策。包括涉及重点领域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会管理措施以及建设规划的出台等。二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项目。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大型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等。

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要围绕以下主要内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一,要对合法性进行评估。主要看这些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符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第二,要对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是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是否反映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不是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利益,有没有平衡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会不会引起相关地区、

部门、行业及类似群体的攀比等。第三,要对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时机成熟不成熟,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相适应,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在不在可承受范围内等。第四,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后会不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不能得到有效消除。

评估项目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评估的目的、思路与目标

(一)评估目的。

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十一五”规划进展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领域和计划生育领域若干重点指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完善政策措施,改善规划实施的外部环境提供依据,确保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完成,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奠定重要基础,促进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二)基本思路。

建立面向结果为主的国家级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规划评估制度框架和体系,采取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一些重点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和综合评估,把握全国和重点地区人口发展总体运行情况。通过评估,进一步发挥国家人口规划及其相关政策在国家人口发展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推动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切实转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

(三)拟达到的目标。

1.对规划若干核心指标进展情况作出客观评估。?

2.对“十一五”时期若干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对规划事业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推进的效用作出评估。?

3.形成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4年规划有关内容的进展评估报告、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规划评估报告、若干代表性省域规划评估报告以及若干重点专题评估报告和重点工程项目评估报告。?

二、评估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方式

(一)评估的基本原则。

1.国家独立组织评估和省级自评估相结合。国家规划总体评估报告既采用独立调查资料和各重点专项规划评估资料,同时也吸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自评估的基本材料。注重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估,通过评估工作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6〕22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

2.总体评估与专题(或工程)评估相结合。国家组织规划总体评估,选择若干重点专题,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相关单位负责重点专题的评估;同时各重点工程承担单位或专家评估组对重点工程的进展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3.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定量指标主要是事业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指标以及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性指标。定性指标主要考察各级党政领导和人口计生系统干部对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中央《决定》和规划的战略思想的了解情况、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决策情况等。?

4.核心指标数据专项采集与已有的统计报表、信息系统、抽样调查工作相结合。对规划涉及的核心指标,现有来源数据质量差或缺少的,根据财力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专项数据采集。其他的数据,将主要依靠现有统计报表、部分省抽查、120个监测点和信息系统数据库等途径获取。?

5.系统内部评估与专家外部评估相结合。在评估过程中,以系统内部人员为主进行评估的同时,可以适当组织相关部门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也可以委托高校研究机构或专业评估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在评估报告的形成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6.深度评估和常规绩效考核相结合。组织具有娴熟访问技巧的专家,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访谈,摸清实情。?

(二)国家评估的基本方式。

1.关键定量指标数据主要通过全国120个监测点获得。?

2.定性分析和部分定量数据主要通过重点专题评估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评估报告、重点工程评估报告、督察问卷调查以及报送的汇总表获得。?

3.各重点专题评估报告和重点工程项目评估报告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机关相关单位承担,重点专题评估小组的基层调研、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验收与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规划中期评估督查工作相结合。?

4.组织力量对部分人口大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艰巨的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和评估。调查结果与国家督查评估结果、重点专题评估结果和各省自我评估结果相结合,掌握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发展核心指标变动情况。督查评估重点掌握党政领导对人口问题的综合决策、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问题的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掌握人口形势及变动情况。

三、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级评估和国家对省级评估的主要指标。

1.总和生育率或出生政策符合率;?

2.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覆盖率;

3.出生人口性别比;?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指数;?

5.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建设指数;?

6.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覆盖率;?

7.人均计划生育事业经费;?

8.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满意率;?

9.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指数;?

10.人口和计划生育违法违规案件发生数。?

(二)评估的侧重方面。

评估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将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宏观决策、加强领导、综合治理的情况;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两个规划”有关指标的进展情况。?

3.“两个规划”中人口计生部门承担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与分布有关任务的进展情况。?

4.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规划的有关目标、任务提出完善的政策建议。?

(三)重点专题评估。

1.全国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育水平专题评估(由发展规划司牵头);?

2.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题评估(由政策法规司牵头);?

3.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专题评估(由宣传教育司牵头);?

4.全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优质服务专题评估(由科学技术司牵头);?

5.人口分布专题评估(由发展规划司牵头)。?

(四)重点工程项目进展评估。

1.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评估(由办公厅牵头);?

2.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评估(由财务司、科学技术司牵头);?

3.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项目评估(含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新农村新家庭建设项目,由宣传教育司牵头);?4.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培训评估(由人事司牵头);?

5.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评估(由政策法规司和财务司牵头);

6.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评估(由发展规划司牵头);?

7.人口和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评估(由国际合作司牵头)。?四、评估步骤

本次调查评估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8年4月~5月)。

主要任务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制定并下发全国“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方案;明确有关各方的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期评估工作作出部署;组织有关培训;制定国家人口计生委抽样调查、重点评估方案和督查方案。?

(二)各地自评估阶段(6月~8月)。

主要任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根据国家方案的要求,研究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施方案,确定调点,拟订具体的调查和评估活动计划;组织有关培训,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结合当地实际,设计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和评估中需要的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组织对所辖的地级、县级进行评估性调查。

(三)综合调查评估阶段(9月)。

主要任务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评估、中期评估督查工作(含委机关相关单位组织的重点专题评估以及重点工程评估,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验收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将收集取得的各项数据和调查、座谈结果进行汇总,运用综合评估方式对“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作出评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依据调查评估结果,按要求起草本省“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

(四)总结阶段(10月~11月)。

主要任务是:国家人口计生委依据120个监测点数据、重点地区抽样调查结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自评估报告、各重点专题评估报告、各重点工程评估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并形成全国中期评估报告和重点调查地区的中期评估报告。召开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十一五”规划后半期的实施工作;全国中期评估报告和部分省的中期评估报告以适当方式报送国务院,并以通报的形式在内部刊物或公开媒体上。?

五、评估的组织与实施

(一)总体安排。

根据全委的统筹安排,各专题评估由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并起草评估报告,总体评估报告由发展规划司牵头、各专题评估的骨干人员共同参与起草。总体评估、专题评估方案、评估报告报委主任会审议通过。发展规划司负责中期评估总体协调工作。*8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所有检查、评比、评估工作都统一纳入“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中进行,由驻委纪检组监察局监督落实。各地也要比照执行,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二)评估组的基本任务和地区分配基本方案。

各评估组的任务,一是督查评估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工作;二是结合业务工作对重点内容进行督查评估。按照业务重点突出、督查地区不交叉重复、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各评估组地区分配的基本方案如下:?

评估项目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众参与;项目论证;案例教学;环境影响评价

哈佛大学商学院从1924年首用案例教学,其经历90多年依然是哈佛商学院的特色和品牌。德里克?博克认为,大学教育需要停止对固定知识的强调,强调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他批评一些教师仍然依靠讲课来传授知识的方式,指出现在已到了认真考虑成倍地给学生增加机会,让他们考虑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积极的课堂讨论,需要培养教师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要多给学生布置启发其思维发展的写作作业,考试题目也要注意启发思维[1]。“项目论证与评估”主要讲授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项目评价,具体包括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学生认为只要做好项目论证,按照条款引入公众评价,就算完成环境影响评价;但是引入具体案例后,学生意识到带着问题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才能就具体项目论证描述各阶段中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出我国项目评估中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的具体执行情况。本文从教学基本环节、问题导向、综合能力、需处理利益相关者等方面阐述了案例教学的理念及在”项目论证与评估”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1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

1.1案例界定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案例内容,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案例进行。项目论证与评估案例确定为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中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案例中三个阶段如何确定公众参与是主动的、被动的、参与的真实性以及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影响。1.2案例特征一是真实性。案例必须真实反映项目论证与评估中涉及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的评价,不能虚构案例,对应“湘潭垃圾焚烧场”“武汉锅顶山垃圾焚烧厂”项目评估的环境影响的公众参与真实案例,真实描述事件的发生、地点和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案例中的问题。二是目的性。案例选择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每个案例都设计明确的主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水平,便于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主题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评估环境影响的公众参与,目前法律的规定与实际落实的差距。三是典型性。“湘潭垃圾焚烧场”“武汉锅顶山垃圾焚烧厂”项目评估中环境影响的公众参与具有典型案例特征,包括其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估的公众参与,项目选址、项目公示等怎样让当地公众知晓,项目后评价中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真实性对垃圾焚烧企业项目评估。四是时效性。案例应选择当前面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着眼点,其情境与时代相适应。教学案例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陈旧,尽管其道理、原理可能不变,也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案例应当及时更新,保证其时效性。

2案例教学的问题导向

2.1案例问题平台“项目论证与评估”的内容完全不同其他管理类课程,需要了解相关法规、项目评估环境影响需要经历的阶段、每个阶段具体环境影响评估的相关程序。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平台,让学生围绕案例阅读主体和案例的公众参与的最近动态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讲授项目前评价,以湘潭垃圾焚烧场案例引发学生思考环境影响评估面临哪些问题[2],为什么会存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潜在风险,如何降低其风险,再对其环境影响评估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评判项目前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估,对项目前评价报告进行仔细研读。2.2案例情境讨论学生对项目论证与评估缺乏感性认识,故学生对项目评估程序的理解过于抽象,对其中公众参与缺乏清晰认识,将学生引入案例情境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项目评估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经过认证可行的报告依然会存在很多环境影响评价的隐患,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如武汉锅顶山垃圾焚烧厂。我们将学生分组,有的组扮演地方环保局、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周边居民,企业管理当局扮演者将项目评估的环评报告做的很好,利用各种手段俘获地方环保局,实际污染很大,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罹患癌症,地方环保局声明没有影响,居民的对抗性反对,不让其焚烧垃圾,理由是环评报告不合格,居民与企业几乎达到势不两立。垃圾焚烧企业扮演者发现靠政府庇护不能掩盖环评不合格事实,居民扮演者既不相信政府也不相信企业,因为环评报告与实际不相符,与环保NGO组织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违规经营,同学们认真学习新环保法,加深了项目评估的公众参与的理解。2.3他人观点的评判项目评估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和专业背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对三个阶段环评报告好坏的判断感到生疏与神秘,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评价他人观点可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也可提供寻求正确判断的路径。学生课前阅读老师准备的案例资料和预留问题,各组同学推选主讲的学生,主讲学生认真阅读、归纳能力强,多数学生不认真。学生只是知道反对垃圾焚烧,却不能指出垃圾焚烧这类项目环评中以及期后环评存在的问题,提供类似企业项目评估的建议,需要多多实地调研加以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以期待将来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2.4案例讨论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效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既是对成绩优异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后进学生的鞭策。学生很在意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当然,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教学的综合能力

实施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评价主体多元化,是保证项目论证与评估案例教学需要评价客观、公正的前提,更需要学生和教师在案例教学评价中进行互动。教学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3.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案例分析和讨论阶段分别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认真阅读资料,了解案例湘潭垃圾焚烧场和武汉锅顶山垃圾焚烧厂的情况,对其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实际落实的、公众参与不足及缺陷的了解。3.2学生互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之间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匿名互评,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判断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学习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提升学生自身学习效果。3.3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即让学生自己做评价主体,对自己的案例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阅读相关“项目论证与评估”公众参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文献,提高其自身的判断力。

4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4.1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理论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是通过理论指导案例学习、通过案例挖掘理论,二者互相促进。教材一般从理论篇讲起,并且始终贯穿着行业项目论证,缺少鲜活案例,学生读书难免产生枯燥感。教师能将项目论证与评估课程讲得很生动有趣,究其原因就是以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因而,项目论证与评估课程也需要通过实务来挖掘理论,以真实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思考公众参与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影响,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案例讨论和讲解中贯穿理论,引导学生弄清理论依据,使学生对案例的辨别和处理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4.2教师课堂案例点评与课外指导的关系教师课堂案例的挑选必须与时俱进,提高学生阅读教学案例的兴趣,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应该是课堂案例点评、把握全局,课外个别答疑,二者相得益彰。课堂案例教学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教师抓住了45min的课堂就等于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讲精粹,对学生讨论的指导、点评要把握好全局。项目论证与评估课程的课时一般32课时左右,课时不多。爱学习的学生希望老师课堂讲细、讲精,不爱学习的学生希望老师课堂讲点精华,案例最受欢迎,对理论性的内容则没有兴趣。毫无疑问,无论哪种学生都希望学到精华,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就要讲案例精华。学生都知道,自己琢磨好久的内容老师一句话就点通了,因而需要老师在课外随时答疑解惑。4.3课堂案例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课堂案例教学的课时有限,老师课堂教学要照顾多数学生,学生只有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必须有课外学习。而课外学习的方式有多种,讨论相关案例问题是学习,向学姐学长请教也是学习,浏览与课程相关新闻也是学习,网上听课也是学习,老师要善于留案例悬念让学生课外去捕捉最新信息。当然,学生课外学习需要老师指导,老师要牺牲一些课外时间。实践证明,通过课内案例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学生能对课题讲授的知识领会和掌握得更快,教学效果上去了,即使老师牺牲课外时间,但也能享受案例教学效果的成就。

5结论

评估项目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项目背景与动因

江苏省淮安市地处苏北老区,前些年是全省“大市”。一些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往往“政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每年都有约一半的重大事项因稳定的压力或阻力而“搁浅”。2006年起,淮安市开始探索“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确定评估事项、收集社情民意、汇总分析论证、落实维稳措施、全程跟踪评估等内容的“五步工作法”,实现了“稳评”工作的模式化和流程化。5年共评估重大事项549件,覆盖率占全市重大事项的80%以上。2007年至今,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这一做法2010年荣获江苏省政法工作“创新一等奖”。2010年11月,到淮安视察时,对淮安稳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稳评”工作与阳光、老户致富工程并称为淮安市维护稳定的“三驾马车”。

市委书记市长关注什么

2011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推荐案例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的维稳工作原则,在江苏省率先推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化解”工作机制,切实从根本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坚持“主动维稳”观念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实现社会稳定工作由“保稳定”向“创稳定”转变,在维护稳定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立“五步工作法”,规范评估流程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中, 淮安市注重规范评估流程, 不断摸索总结, 逐步形成了“五步工作法”。

第一步,确定评估对象, 制定评估方案。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因实施引起利益冲突的重大事项, 均列为评估对象。对确定评估的对象, 建立专项档案, 制定评估方案。方案要准确把握评估重点, 明确责任主体, 适时组织实施。第二步,收集社情民意,实施重点论证。在“稳评”工作中深入群众,通过下发调查问卷、设置群众意见箱、开通维稳热线电话、走村入户召开群众座谈会、听证会等各种形式,收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呼声,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第三步: 汇总分析论证, 编制评估报告。按照一事一策的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的成因、涉及人数及规模、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严密论证,并逐一形成规范化的“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维稳工作预案”。第四步: 运用评估结论, 落实维稳措施。对没有通过“稳评”的项目,坚决不准实施,对存在一定风险的,在落实风险化解工作措施后方能实施。第五步, 跟踪评估事项, 做好后续评估。对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 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评估, 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完善相应措施, 确保决策的贯彻执行和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为促进“五步工作法”的规范化、便捷化,提高“稳评”效率,2009年7月,淮安市在江苏省率先研发了稳评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并于2010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稳评工作网上督察、网上报备、网上研判等功能。目前,第二代“稳评”网络系统软件已经投入使用,江苏省维稳办准备在全省推广。

打造“两专”队伍,为“稳评”工作提供人才储备

打造专业和专家两支队伍,给“稳评”工作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2007年,淮安市聘请组织了全市首批“稳评”工作专家组,22名成员中有政府机关部门的业务专家,也有高等院校的学者教授。各县区也相应建立了“稳评”专家组,目前拥有专家组成员96人,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县乡的“稳评”工作专家网络。此外,淮安市还充分发挥专业评估机构的作用。2010年5月,淮安市维稳办牵头组建的国内首家民办非赢利性质的稳评中介机构――淮安政和稳评工作中心正式挂牌,既解决了维稳办力量不足的问题, 又促进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为“稳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首先是对维稳办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采取专家授课、专题讲座、案例讲评、基层调研、考试考核等方式,先后13次对9个县区维稳办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其次,通过开展稳定形势教育,采取集中授课、跟班学习等方法,分期分批地对市有关部门、县区分管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360名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28期。再次是对“稳评”工作项目涉及的单位、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测试合格的专业“稳评”工作人员达520余人。

建立多维度的联结机制,为“稳评”工作提供后台支撑

一是把“稳评”工作与责任主体相联结,提高“稳评”工作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在“稳评”工作实施过程中,按照职责分工不同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本地本部门的重大事项,坚持把“稳评”工作作为前置程序,坚决做到不评估不实施,并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二是把“稳评”工作和目标考核、干部考核相联结。2007年起,淮安市对“稳评”工作进行专项考核,2008年纳入各县区及市直机关年度目标考核,2009年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考核。同时还坚持把“稳评”工作纳入干部队伍政绩考核,坚决实行干部任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三是把“稳评”工作与理论研究相联结,提高“稳评”工作科学化水平。2010年5月,由淮安市维稳办联合淮阴师范学院历经一年编写完成的国内首部“稳评”专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公开出版发行,填补了国内稳评理论研究的空白。四是把“稳评”工作与法律援助体系相联结,利用社会力量促“稳评”。借助“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全市9个法律援助中心、139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这一法律援助体系,利用全市1607名政法干警担任驻村平安法制指导员这一机制,使其成为“稳评”工作的宣传员、信息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稳评”工作。

项目创新性分析

项目实施单位:淮安市维稳办

推荐词:作为全国较早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地区,淮安市注重稳评工作理论与实践双推进,创立“五步工作法”,为“稳评”工作提供程序规范;打造“两专”队伍,为“稳评”工作提供人力资源;建立多维度的联结机制,为“稳评”工作提供后台支撑,创出“稳评”工作“淮安模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