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设计企划方案{整理5篇}

雨夜倾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80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2分钟。

设计企划方案范文第1篇

征税与纳税是一种永恒的、充满智慧的动态博弈对局。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降低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纳税意识,改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科学、合理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做好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一、纳税筹划的定义及原则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税务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为达到降低税负和防止税收风险,运用自身的权利对企业的战略模式、经营活动、投融资行为、理财涉税事项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规划,以达到节税、递延纳税或降低风险为目的的一系列税务规划活动。

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必须按照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依法合规原则。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依法合规是区别逃税、偷税的根本性标志,税务筹划的概念已被大众接受。企业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选择各种纳税方案,而不能违反制度规定,逃避税收负担。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纳税筹划从某个角度上看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但依法办事是硬道理,务必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在规章的制约下从事税务筹划活动,没有法律依据的税务筹划必将以失败告终。

第二,总体利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在制定筹划方案时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税务筹划是通过滞延纳税时间以及降低税务负担来取得税务利益,追求公司效益最大化。企业不能将眼光放在降低个别税种上,要通过测算分析综合各个税种的税负影响, 选择能使公司整体负担最低的最优纳税方案。

第三,成本效益优先原则。纳税筹划的根本目标就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为了获取额外的税务利益,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开展支付相应的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需要负担其他方案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纳税筹划不是税率税金的单一比较筛选,务必参考财务思维模式计算资金时间价值。

第四,事前规划原则。税务工作一般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纳税筹划要在事前借助多项手段开展设计安排、统筹规划提高事前管理行为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纳税义务通常滞后于应税行为,为了节省资金成本提高资金效率延迟缴纳税金,客观上提供了在应税行为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有利于开展各项税务筹划工作。

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目标

纳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交叉领域,融财务会计、税收、法律和管理为一体。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是一种融战略规划、经营模式、商业模型及管理模式于一体的,以税收规划设计为核心要素的智慧性行为。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是企业税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管理目标是:

1.规避企业税收风险

规避风险是纳税筹划方案的目的之一。虽然纳税筹划在概念上不等同于偷逃税款、漏缴税金,但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之间经常出现混淆。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要吃透法律精髓,领悟税法内涵。纳税筹划方案设计过程中,企业不定期进行税务工作自查自检活动,过滤、清理、消灭隐患;谋划即将开展的纳税工作,设计规避未来税收风险的方针战略。

2.探索规律性的税务模式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和运作管理有规律性,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纳税筹划最优方案。研究设计方案过程无疑就是去挖掘最为有效、最为合适的纳税模式,将其固化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长期对企业的特定业务发挥作用。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其特点,但在税务管理上却有共同共通的部分。在税务策划方面,出色的纳税模式是可以复制、嫁接和移植的。成功解决企业税收问题的纳税筹划方案,可以成为一种优秀的创新模式,规律性地推演到其他相邻行业企业中。

3.实现企业合法权益

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推动税务工作在重大涉税业务的事前参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重大涉税事项的决策流程中,挖掘了税收操作的最佳模式,加入税务咨询环节,探寻了合理纳税的最优方法。提前开展税务尽职调查和税务筹划,节约纳税成本,确保应当获得的合法权益,规避纳税风险,在合法基础之上的节税效应是没有法律风险存在。纳税筹划方案要实现企业效益增值,需在设计过程中评价方案的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并从法律角度维护纳税操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三、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切入点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必须依法合规,不是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可以进行合法地税务筹划,税务管理有其特定的客观空间。课税范围、对象、税率、应纳税额有选择性的开展筹划,并不是所有税种都具有筹划空间,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要选择合适合规地切入点:

1.确定节税幅度大的税目切入

从根本上看,所有税种都可以进行税务方案研究设计,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筹划的办法、渠道及其效益也不同。在判断节税事宜上,重点关注两个因素:

(1) 税务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在经营管理中某些税种对企业的效益影响深远,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特殊比重较大作用明显。这些特别税种通常就是税务筹划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在进行方案研究设计之前要排查确定哪些税种具有筹划价值。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即要自觉地使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定保持同步,也要考虑个体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显著的产业倾向时,税收作为有效的经济手段直接作用于市场,鼓励并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强势竞争力的行业、市场和产品。因此企业在重大涉税经营事项决策时,就应当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放弃限制发展的行业,以此来增加营利能力,减少财务风险。

(2)潜力大的税负弹性。税负弹性具有很强的引导性,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按照以往的规律,税种的税源充足,税负的弹性伸缩也大,重点税种是纳税筹划的主要关注对象。税制要素构成也是影响税负弹性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税率、税基、扣除额和税收优惠。税收扣除额越大,税收优惠越多,税负就越轻。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

2.依据税收差别待遇切入

税收优惠既税收差别待遇是税制设计的基本要素,用足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纳税筹划的过程。国家为了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体现产业政策,通常在税种设计时,制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种差别、优惠政策差别和税率差别。税收差别待遇为企业税收筹划开拓了空间。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的税收权益。税收政策还存在种种不成熟与不规范的规定,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企业不得滥用税收优惠条款,曲解税收优惠政策,杜绝以欺诈手段骗得税收优惠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尚不健全,税制不完善,市场波动性教大,法规法制力度较差,企业在财务税务方面与政府机关有很大协调沟通空间。因此,企业应主动与各财税机关建立保持长期稳定的政企关系,了解国家财政、税务统计动态,多沟通多交流掌握国家在财税上有何特殊优惠政策及要求,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照顾,获得最大税收利益。

3.从纳税主体构成切入

根据法律规定,每一税种都明确规定出各自的纳税人,凡不属于某一税种的纳税人,则无须缴纳该项税收。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在某些特定范围上税法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做纳税筹划调研时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利弊分析,全面综合的考虑争取选择避开成为某一税种的纳税人,尽量从根本上减轻税收负担问题。

4.从应纳税额的动因切入

影响应纳税额的动因主要有两个,即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就越小。反之,计税依据越大,税率越高,应纳税额就越大。所以纳税筹划的操作方法就是要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找到合法的手段控制应纳税额,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

四、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结合点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需要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结合,即:

纳税筹划=业务流程+税收政策+筹划方法+会计处理

因此,抓住三个关键结合点是做好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必要条件,即将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和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将税收政策与其相适应的纳税筹划方法结合起来;将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法与相应的会计处理结合起来。下面就对这三个关键结合点进行具体阐释:

1.业务流程与税收政策的结合

所谓的业务流程是指企业开展某项工程业务的全过程,如企业开展大型投融资行为、扩大某类产品的市场份额等。在发生业务的全过程中,纳税人必须要了解自身从事的业务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税率各是多少,自始至终涉及哪些税,采取何种征收方式,过程中有无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有效运用,法律和法规是怎样规定的,有无可以利用的规章制度漏洞来获得额外的税收利益。在深刻分析以上情况后,企业应高效、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动因来开展纳税筹划节税增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2.筹划方法与税务政策的结合

纳税人在准确掌握与自身经营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对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安排,选择与自身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纳税筹划切入点。

3.财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结合

纳税筹划的终点是降低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收成本。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实现该目标只有税收政策和筹划方法还不够。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企业的所有经营业务的结果最终都要在会计核算中体现,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企业还要利用好会计处理方法,不能一味地仅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把纳税筹划结果恰当地体现在会计处理中,以期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最终目的。

五、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期

1.企业建立、调整组织架构时

企业建立环节是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时期,税收政策中有许多法规尤其是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都是针对新成立的企业制定的。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会给财务管理带来很多影响,包括税务和经营方面,调整组织架构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时期,所以要走在组织架构调整之前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2.企业开展重组整合时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进行分立合并,在并购重组中寻找纳税筹划的节税空间极为重要,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的合并分立活动。在资产整合及分立合并之际对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并购成本,获得较大的纳税筹划空间,而且对企业并购的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签订合同契约时

在对外签订契约时,企业要综合考虑合同条款对纳税活动的影响,否则会给企业的后期经营带来隐患。因此,对于合同条款的仔细斟酌甚为必要,为了达到纳税筹划节税目标必须调整或改变合同条款。

4.开展特殊重大业务时

企业发生重大特殊业务时,也是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时期。因为业务特殊影响重大,会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上。企业准确掌握充分了解相关税务规章制度,设计最优纳税筹划方案,可以利用该特殊业务一举筹划成功。

5. 调整税务政策时

设计企划方案范文第2篇

××公司企业形象宣传主要针对公司内部办公环境,其主要目的为:

1、整合公司形象,加强公司形象的宣传力度。

2、对外能够起到宣传公司企业文化、公司主要业务架构、公司主要研究产品、公司会议活动成功案例的作用。

3、对内能够让员工及时了解公司基本架构及最新业务开展方向、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具体方案版权所有

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企业形象宣传的效果,加强公司整体形象

的整合,凝聚员工内部力量,创造适合公司形象的人性化的氛围,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宣传主体:

(1)公司产品和服务(研究报告、会议活动等)

(2)公司品牌形象

2、宣传涉及区域:

(1)前台

(2)办公工位

(3)办公区域墙面

(4)会议室/会客室

3、具体区域/表现形式说明:

(1)企业文化宣传部分以公司整体形象广告为主,配合简洁文案,达到整体宣传效果。区域包括前台、办公区主要通道。约6幅海报/喷绘。

(2)公司主要业务架构、主要研究产品、会议活动等成功案例

作为此次形象宣传的重点,对以上几项内容进行全新设计,区域包括办公区周围墙面、会议室/会客室,共约14幅海报/喷绘。其中:

l公司业务架构4幅左右——四大服务模式、10大业务领域、遍布全国机构图、世界范围内合作伙伴图;

l公司主要研究产品6幅左右——年度报告、季度报告、专题报告、市场趋势预测(中小企业版)报告、专项咨询产品;

l公司会议活动成功案例4幅左右——市场年会系列、服务年会、用户年会、经济年会;

(3)公司LOGO墙,在大会议室的一面墙及前台门口处分别制作2面公司logo墙面,以便为媒体采访、团队合影时作为背景使用,以强化公司品牌整体形象。

(4)前台的标志换成公司新logo,并将接待台外包装翻新。

三、预算

三、预算

项目

金额(元)

备注

设计费

20幅海报/喷绘,80元/个

海报/喷绘制作费

20幅,300元/个

Logo墙制作费

设计企划方案范文第3篇

一、现行会计准则及修订方案中对离职后福利的核算

离职后福利属于企业职工薪酬的范畴。在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会计核算规范是《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下简称“《股份支付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以下简称“《企业年金基金准则》”)。这三项准则涉及职工薪酬的主要领域是支付的方式时间点。其中《股份支付准则》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授予其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企业年金基金准则》规范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要求将企业年金基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处理和列报。企业为获得职工服务而支付的其他形式的薪酬均由《职工薪酬准则》来规范。《职工薪酬准则》要求将应付的职工薪酬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确认为相应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费用。

采取企业年金基金方式的职工薪酬,本质上属于养老保险,企业支付薪酬的时间点与职工能够获得薪酬的时间点存在一定的差异。采取股份支付的职工薪酬,其价值大小依赖企业权益资本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在企业年金基金或者股份支付方式下,职工获得薪酬或者将股份转换为货币形式的时间点相比于企业支付薪酬时间点往往滞后很久。也就是说企业已经支付了薪酬,而职工需要在此后较长的时间点上才能获得薪酬。

如前所述,离职后福利是企业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报酬和福利。职工在离职后获得薪酬与企业支付这部分薪酬的时间点可以相差无几,但是企业支付离职后福利的时点与企业获得职工服务的时间点有较大差距。考察这三项准则,离职后福利不属于《企业年金基金准则》或者《股份支付准则》所规范的事物,与之相关为《职工薪酬准则》第二条第八款,将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纳入职工薪酬核算范围。根据《职工薪酬准则》的核算要求,离职后福利应该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进行会计核算,并且记入相应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可见,现有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做出有针对性的核算规范。

2012年9月,财政部了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征求意见稿(简称“《修订方案》”)。为弥补现行《职工薪酬准则》缺乏离职后福利核算的情况,《修订方案》中单独用一章规范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将离职后福利界定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除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外的各种形式报酬和福利。

《修订方案》要求企业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企业向独立于企业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属于设定提存计划离职后福利,《修订方案》要求企业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阶段所属的会计期间,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属于设定收益计划的离职后福利,《修订方案》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设定受益计划确定的公式(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和适当的精算假设,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将产生的离职后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如果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如果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该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企业应当在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时,确认一项结算利得或损失。

《修订方案》要求企业对所有设定受益义务和设定提存计划中在职工提供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十二个月之后支付的应缴存金额予以进行折现。折现率应当与设定受益义务期限相匹配国债或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修订方案》要求企业披露所设立或参与的设定提存计划的性质、计算缴费金额的公式或依据,当期缴费金额以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披露以下与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的信息:(1)解释设定受益计划的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风险;(2)解释设定受益计划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及其变动;(3)描述设定受益计划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影响;(4)设定受益义务现值所依赖的重大精算假设,以及描述有关敏感性分析的结果。

相对于《职工薪酬准则》,《修订方案》中注意到企业在离职后福利中承担的支付义务与享有职工服务时间之间的差别,并且在财务报告中对企业承担支付义务及其风险进行表达和披露。但不论《职工薪酬准则》和《修订方案》都要求企业为职工支付的离职后福利必须在职工离职前、服务阶段所属的会计期间中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在离职后的会计期间进行会计核算,并且必须记入某项资产的成本或者记入职工服务发生阶段的某个会计期间的当期损益。

二、现行会计准则及修订方案中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

设计企划方案范文第4篇

兼顾公平和效率,是确定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基本原则

企业年金方案是企业发起、职工参与、经过企业和职工的集体协商、并经劳动保障等有关监管部门审核备案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企业年金方案规定企业年金的参与人员范围、缴款模式和方式、账户管理方式、基金管理方式、投资政策、权益归属、支付条件和其他有关事项。

对于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来说:企业年金方案是企业进行企业年金管理的基本规定,是企业职工、管理层在企业年金方面全体意志的集中表达,是企业与运营机构全部合同的基础。对于参与职工来说:企业年金方案是企业职工与企业的集体合同的一部分,是职工补充养老保险权益的法律文件。对于企业年金运营机构来说:企业年金方案是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共同遵守的准则,是运营机构企业年金客户需求的集中反映,是运营机构企业年金业务人财物资源配置的目标。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企业年金方案是监管部门的一个监管重点。企业的年金方案必须到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备案。国资企业还必须到国资监管部门审核备案。只有经过监管部门审核备案合格的企业年金方案,才能享受相关税收和政策扶持,才能规范进入企业年金运营程序。

所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一个核心的、专业的、重要的工作是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企业年金方案设计影响企业年金方案的合法性,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企业年金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影响企业年金的管理成本,最终影响企业和职工的福利。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企业的行业特点和自身特点直接影响着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方案时所应关注的要素。如何才能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为企业量身订做企业年金管理方案?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如下问题。

设计基本原则

建立企业年金方案,首先要明确基本宗旨与基本原则。从企业年金的建立目的来看,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建立企业年金,对于企业来讲,主要目的是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稳定职工队伍并形成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年金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原则,不能加重企业的负担,不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

二是自愿平等、集体协商的原则。相关法规规定,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并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草案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没有经过集体协商确定或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的企业年金方案将不予生效。所以,方案设计中如何兼顾职工殊群体的利益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更能让员工接受,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企业年金是长期的福利制度和激励制度的重要方式。企业核心员工是企业效益的主要创造者。短期的企业福利和激励方式,不利于长期吸引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企业年金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可以达到很大的积累规模,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优秀人才。与此同时,企业年金是普惠制,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到平衡,也是企业在设计年金方案时必须把握的原则之一。

四是适时调整的原则。企业年金是一个长期的养老制度,因此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的时候要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适应,如在企业缴费方面可以考虑企业不同时期的缴费能力,设定一定缴费幅度,使年金方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设计的关键点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企业年金方案应包括九项。其中核心内容为参加人员范围、资金筹集方式、离职归属、账户管理方式等几部分内容:

确定参加人员范围

兼顾公平和效率,是确定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基本原则。对于每个企业而言,建立企业年金应充分贯彻普惠制的思想。通常情况下,对计划参加企业年金职工的约束性规定非常少,只要职工在该企业工作满一定期限即试用期届满就能加入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的员工人数、分支机构数量的多少,以及各分支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决定了该企业在选择企业年金受托人时,及企业年金受托人在选择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时,是否要求该金融机构必须拥有遍布全国的机构网络。金融机构在为企业制订企业年金方案时,一定要预先充分了解该企业的分支机构情况,在必要时提供自身服务网络的详细情况及联系办法等,以赢得客户的信任。

由于员工退休待遇的高低与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时间和交费时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如职务、职称等其他条件相同,仅仅因为年龄不同,老人、中人、新人的待遇也会差别巨大。老员工由于缺乏账户积累,因而无法享受年金领取待遇。这样对老员工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仅仅因为过去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现在开始实行,不为他们做出补偿,是不合情理的,也违反了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所以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时,对待企业的所有员工,可以考虑企业员工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标准和办法,有所区别。

资金筹集方式

企业年金方案由企业和职工自愿协商建立。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缴费,二是个人缴费。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七条规定:“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也就是说企业年金费用来自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共同缴费,但具体比例应通过集体协商确定。企业缴纳企业年金费用一般不超过企业上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8.33%,加上职工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合计不超过本企业上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6.6%。考察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坏程度、其福利资金及企业年金基金积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方案设计时的交费模式,包括:交费水平为多少?固定金额还是与工资比例挂钩?是持续性分期交费,还是一次费等等。

规定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与待遇水平。根据企业经济发展阶段与效益状况,确定合理的筹资水平,在税优政策范围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超出部分可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充分享受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缴费在使用上,用于支付相关管理费用后,主要分配给职工个人,根据企业的类型等特点确定分配方式与比例,以对企业贡献大小为尺度决定向关键人才倾斜的幅度。

关于企业缴费的测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方法一:系数测算法

此办法为事先确定缴费基数,然后根据计划参加人年龄、性别、职级、服务年限、职称(或学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等因素计算缴费系数,则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系数=缴费基数×(职级系数+年龄系数+服务年限系数+职称系数+荣誉系数)×性别系数。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相关因素以及系数,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考虑职级、考核绩效、年龄、职称、性别等因素,充分与企业的现实情况切合,兼顾公平与效率。

方法二:比例测算法

此办法为企业根据计划参加人的工资额度或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全国性企业),然后确定缴费比例来计算缴费金额,则缴费金额=该计划参加人工资×缴费比例。

运用这种方式,一方面由于工资差距已被员工广泛接受,所以以工资为缴费基数易被员工广泛接受,因此在民主协商流程中,此种方式易于顺利通过;另一方面,简便易于操作,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方法三:等级确定金额法

根据计划参加人的职务等级确定缴费金额。

归属比例

分析企业的员工年龄结构和流动性,对决定该企业年金方案的财务结构和账户管理条款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例如,人员年龄结构较为年轻的企业和老龄化较为严重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归属方法。再如,对于人员流动性较大的企业,除了要充分考虑账户资金权益归属的问题,还要制订详细的账户转移条款,规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如何转移账户资金。

个人缴费部分权益完全归属计划参加人个人;企业缴费部分权益归属方式及比例由企业在计划建立时确定,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悬崖式、阶梯式和混合式三种形式。

方法一:悬崖式

对于员工队伍比较稳定,老员工较多的企业可以采用悬崖式。悬崖式即计划参加人在服务年限满一定期限后,将单位缴费部分全部归属给计划参加人个人。

方法二:阶梯式

对于员工队伍比较年轻的企业可以采用阶梯式,以达到稳定计划参加人队伍。阶梯式即随着员工服务年限递增,逐年将单位缴费部分按比例归属给计划参加人个人。

方法三:混合式

也可以将悬崖式和阶梯式合在一起使用,主要用于定期缴费的业务模式。

设计企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计企业;设计管理;设计战略;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设计产业,设计管理也受到了设计企业的高度重视。目前,在设计管理方面,设计管理者遇到的困难是,由于设计师和管理者在文化背景上有差异,设计观念的差异导致他们对设计的理解有所不同。同时,设计行业的不完善性、管理者与设计资源之间的沟通障碍也反映出了设计企业在设计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设计企业中存在的设计管理问题

1.1设计战略体系不完善,定位不准确

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在设计战略上,我国的工业设计公司往往采取的都是模仿和跟随的态度。全美三大设计公司之一的ZIBA设计总裁SohrabVossoughi对单纯的模仿提出了警告:“不能只是复制别人的成果,必须要考虑到怎样将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中。”当前正处于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时代,设计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未来发展中,情感等非物质因素将会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单纯的产品功能、技术、质量乃至外观已经无法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内现有的很多设计公司初期都有很好的设计项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智联网”时代,许多设计企业在制订设计战略时都出现了较大的失误或延迟,或者是设计部门的设计战略体系还不完善。比如,之前的手机界一哥——诺基亚,它正是因为在智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没有制订适合技术与时展的设计战略,所以,发展受到了制约。

1.2设计策划管理不当,盲目跟风

设计策划是针对设计企业某一产品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它影响着设计企业的品牌文化形象和项目效益。虽然策划的是产品的品牌形象,但是,外在表现的是设计企业的整体水平和品牌力量。设计策划主要是由4部分构成,即确定设计策划任务、组建设计策划团队、制订设计策划方案、选择设计策划方案。它们之间依次传递,环环相扣,一旦后期发生失误,就要从头来过,重新根据企业设计需求和设计战略制订策划方案。这样,将不能及时完成对策划阶段的修正。这是现阶段设计企业在策划管理上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还有一些设计企业在制订产品的设计策划时不够敏感和果断,导致设计资源被浪费。另外,目前,许多设计企业形成了一种跟风的策划模式——只要一种设计策划取得成功,市场上就会出现无数雷同的策划方案。这极大地打击了设计企业的创新力和生命力。

1.3设计管理组织沟通存在障碍

在实施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如果管理者与设计资源之间没有经过适当的洽谈和规划,那么,沟通、战略制订、策划混乱等问题都会随之而来。设计管理者只注重量化的工作目标和设计项目的绩效、效率,设计师过分关注设计方案的新颖度和完美度,对成本关注不足,工程师只关注设计方案方面的内容,以最小的风险满足产品结构和功能的要求,但对客户的审美需求关注不够。这些都容易在日常工作中产生冲突。同时,在甲方与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领导者、上下级之间都存在沟通障碍。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者具有控制管理能力的团队,那么,这个设计企业很可能会因为沟通障碍而产生各种负面问题。

2应对策略

2.1合理制订设计战略,完善企业设计

设计战略对于设计企业来说是生命线,因此,必须制订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路线和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行业领头羊和行业经典。农夫山泉在经历了“矿泉水”这一败笔后,没有纠结于前期问题,而是努力改变这一劣势,重新制订全新的发展战略——“天然水”。虽然农夫山泉不是设计企业,但是,在其转型之后,在设计方面,公司的战略非常出色,从厂房的景观设计、水瓶身的产品设计、用户的体验等入手,利用设计重新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形象,也为企业在外界打造了高端、精致的设计形象。小米手机的“为发烧而生”这一广告词也是其对自身战略发展的一种认识。

2.2设计策划创新多样化

创新性是设计企业的生命之源,没有创新,设计企业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对于设计企业的设计策划来说,提高其创新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魅族在当今智能化手机市场并不占据优势,魅族MX系列的简约性在其他手机的设计策划中也能体现出来,然而魅蓝的出现将其定位于“青年良品”,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时尚精致的外观。它针对的是智能手机使用者最多的群体,而不是单纯依靠产品性能。由此可知,魅族这一创新的产品策划方案无疑是成功的。多样性的设计策划能够保持产品形象的新鲜感,但是,在策划中,也不能一味追求多样而舍弃其一脉传承的部分,要将“基因文化”融入产品设计策划中,保证品牌效益。

2.3优化设计管理中沟通渠道与环境

沟通渠道越长,越容易使信息失真、丢失,尤其是在需要思想直接交流与碰撞的设计活动中。因此,建立便于设计管理者、设计师、客户、设计活动相关人员之间直接交流的途径和机制是提高设计沟通的重要手段。现代设计活动越来越复杂,对沟通的频率、沟通密切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建立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以知识平台丰富的内容、即时快捷、远程可视等独特条件为支撑,实现高水平、高效率的沟通。比如IDEO开放性的知识体系与工作环境,设计者和客户可以借助共享的知识平台沟通,并协调相关方面的工作,设计师也可以利用它制订方案,分析客户,使客户参与其中,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另外,在设计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行业的延伸性,为甲方公司提供“视觉形象设计—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一条龙服务,避免几家公司同时为甲方服务而出现沟通障碍。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采用这种方式将大大减少与外部进行不必要的沟通的时间,从而更加高效、便捷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曹薇.我国现有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管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

[2]管顺丰,刘健.设计沟通障碍与管理策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5).

[3]姚善良.提升设计竞争力,设计管理中文化力的整合研究[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