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27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2分钟。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NIT
中图分类号:TP3-4
信息化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于所有学生都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这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基本操作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同时,学习从网上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能力。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探索,找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
1 现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尽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大量采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体现出来就是教师注入灌输方式,学生学习的东西只是教师所教的东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机房、课时等条件限制,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的课堂展示页往往是教师的手段,但是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教学进度过快、信息量比较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较难实现,结果是学生上课时听的明白,等到自己动手时却不知从何做起。
1.2 对于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主要缺点体现在学生完全被教材所禁锢,只是一味接受所灌输的知识,基本上只介绍课本内容,教学内容就是知识点讲解,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有何用处。这种教学模式所体现的则是学生的强迫性思维,只有按照教师的思维而进行,对于学过的知识也只是强迫性的记忆,所以,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心烦。
1.3 对于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分析,其缺点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安排不合理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在考核方式方面,一般采用的是学生上机和笔试的方式。由于计算机基础往往具有考点分散、内容多的特点,对于时间要求严格的笔试考试来说,只是知识性内容方面的考核,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方面则存在一定差距。电子作业来评定往往是学生上机考试的形式,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学生的抄袭行为往往很难避免,这样的考试效果并不理想。计算机的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考试中没有突出,学生就业时的实际需求也就没有充分考虑。学院各专业对于计算机基础考试是统一标准进行命题,这样的考试内容往往局限性比较大,只是侧重相关的知识考试,局限在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而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
1.4 考试存在重结果轻总结的现象。分数的价值功能在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考试中往往被进行扩大,当相关的奖学金、评优等和分数紧紧挂钩以后,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在学生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简单的认为“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以及“分数就是一切”等等的错误认识。真正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没有去掌握,只满足与考试的分数,对于考试的质量评价,以及后续的总结工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视不够的问题,这样的做法往往只能减弱考试的激励作用。
2 NIT教学理念
NIT(National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中文则是“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这是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一个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的系统。其在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实践基础上,结合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的相关的剑桥信息技术项目的经验,采用相关的国际化、规范化、个性化和模块化的思想,主要强调实践为主的操作培训,当然还包括技能考试,这种教学理念被计算机教育领域的专家所认可,受到很大程度的欢迎。
NIT教学理念则是通过学生为中心以及素质教育为宗旨所体现的,这里体现的前提就是学生,而教育的主线则认识学习任务,重过程、重应用的学习才被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的提高和挖掘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相比以往的传统模式,NIT的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则成为引导者,具有把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串接并组织成学生能够理解的任务,教师的指导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研究者,而去不断的探索发现,让学生体会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知识和真理的成就感。
系统化的设计的考试则是NIT教学理念另外一方面体现,学生成绩好坏的考评标准并不能通过一张试卷进行评判,完成任务代替了考核项目,相关联系一定基础能力、实操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设定任务的完成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得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3 NIT理念影响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3.1 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为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基本操作,,我院结合NIT教学理念,于2008年2月在“商务学院”试点成功后,2008年9月在全校全面展开。通过这次改革,多媒体教室与机房的传统方式被打破,采用小班授课方式,在计算机机房内实现了相关的全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10+35”教学模式(即10分钟讲解+35分钟实验),真正实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并结合相关不同专业的特点,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侧重点的进行,牢固树立起学生的相关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3.2 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考
(1)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方面。参考我校各专业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基本定位,落实在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实践教学。同时,这也是NIT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也进行了如下调整:一是,从时间安排上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如在大约9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大约用30分钟的时间讲解概念、基本操作等相关内容,剩下的时间则由学生自己设计内容,应用所学知识自己编辑。二是,在不同专业的要求下,要进行教授内容的明确性、可行性和重点突出教学,有侧重点进行讲授内容。比如,Word和PowerPoint软件的应用在文秘专业就应该突出强调;而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处理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则应该重点讲解,这会帮助到今后的工作以及相关的基本能力的需要。能力培养则是应该通过综合性的应用项目进行,相关的基本操作都应该明确相关的具体的内容、步骤以及目的等等。三是,循序渐进的方式则是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原则,做好“掌握—提高—应用”的方式进行。掌握主要是通过根据学习进度的正常课堂上机实践,实践操作则是通过模仿教学实例完成,掌握其操作过程;提高的过程,即以大作业为任务导向展开,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设计,任课教师只是提供相关的一定辅导,完成的知识点应用即在“评估记录表”中签字。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速度,另外,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方法;所谓的应用过程,主要是指通过学生选择都具体应用问题,积极思考所学的知识系统而进行问题解决。学生对于并没有具体题目的基本要求而进行自主选题,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创新意识能够有效培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所提高。
(2)选取教学内容方面。在NIT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通过所选内容很好体现,重点落实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应用为目的则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以及相关的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的讲解,做好“必需、够用”为度的要求,对于“纯理论”性的而不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进行摒弃。这样一方面能保证教学需要,另外,还能增强教学直观性,降低相关的理论难度。
3.3 教学方法的改革
(1)关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所学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而完成的特定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提出的某一任务开始,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思考,以及相关的讨论过程中都能够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的重点工作则是提供适当的引导而协助完成任务,学生的重点掌握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而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于知识运用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际课堂贯彻NIT“以作业设计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目标”的理念,侧重于能力培养和上机操作,在具体讲如何做的方面下功夫。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一方面,还能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互动性教学及时有针对性开展。每节课的实训内容完整包括了实训的内容、目的与步骤,学生的作业内容能够很好对于任务的完成具有巩固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程之后完成,通过网上上传给教师。可以在课后利用业务之间完成,也可以根据能力在课堂上完成。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在课堂进行分享,全批全改学生的作业,还能够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交流。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考
掌握系统软件和常用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则是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所以,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一直是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重点进行考察。在NIT模式影响下,基本解决了以往考试的单一性特点,丰富并合理化了考试内容,形成多种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开卷、闭卷、上机和电子作业等等。过程式考试、作业设计及上机考试则是组成考试的三个步骤和阶段。教学过程中一直伴有过程式考试,通过对于学习目标的分解,学生相关的独立操作技能都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得以反映,记录学生的操作能力的考核结果。在教师指导下,做专业设计能够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作业,要求整体设计美观大方,内容健康新颖。在NIT作业设计中,适当的描述对于作业较为重要,重点体现学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迸发出的思路和方法,使得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真正意义上有所提高,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学生实验中的抄袭现象。在我院,要求每位学生的作业设计必须合格,并将作业设计交与省考试院审核,通过后才能参加NIT上机考试,否则,将取消其上机考试资格。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及时评阅学生的作业,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处理。在NIT模式中,往往具有“只计成功,不计失败”的特点,使得有差距的同学在鼓励之下而完成作业的修改,然后再次进行评定,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模式下,教与学的效果得以科学的分析,其中的成功之处与薄弱环节比较明显展示,能够更为有效提出相关处理措施。
在一定背景下,NIT的上机考试给出题目相关要求,给定一定的时间,通过完成具有意义的实际项目来测定学生能力。在每个模块上机考试合格后,教育部考试中心会颁发“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证书,考生所达到的水平与应该具备的能力在证书背面进行真实性的记录,为学生以后应聘工作提高了自信,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我院自实施NIT考试以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我院师生的认可。
4 教学改革效果
我院自2008年进行教学改革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体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水平,学生的评教效果十分好,考试通过率90%以上。通过这次改革,不仅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通过率。
5 NIT理念下实施教学改革后总结和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在实施教学改革后,不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考试改革方面,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计算机“机房”中授课,采取“10+35”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些什么。
但是,通过我们学校5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NIT考证下实施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中,较难真正地实现让学生主动、积极的、独立的去设计自己的作业。当今90后的高职学生大部分都具有个性突出、自主意识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主动积极学习态度差、自卑感强等特点,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如何进一步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如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云霞.计算机基础课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5).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学思路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面向全体中职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普及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由于该课程面向的学生最多,并且其他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与该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里就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出发点,讨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讲授将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便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现状分析
1.学习效率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仍然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通常由科任老师先在课堂讲授2节课,再另外安排2节课由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即该课程一半的教学时间由老师唱主角,另一半的时间则交给学生去实践。采用该教学方式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由老师唱主角的课堂时间里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他会认真听课,然而时间一旦超过30分钟,学生可能就会心不在焉。接下来,应该由学生全力完成上机作业的上机时间,由于他没有认真听课也许会不懂题目的要求,从而需要教师再利用宝贵的上机时间去讲课,相应的,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上机时间就减少了。由此可见,每周4节的计算机课,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只有70%。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呢?
2.教学内容滞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内容较多的公共基础课程,早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包含较多的原理性内容,图文相对较少,各操作实例缺少联系性,使学生很难以原有的知识为载体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由于其模式的滞后性,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一条合适的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第1章的教学目标。显然,这样的学习目标对现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太难了。
3.课程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联系不紧密
今天的人才市场,对求职者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文化思想素质,要求有较好较全面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人才招聘现场,常常可以看到,更受欢迎的往往是那些知识面宽、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较高、适应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我们的课程教学目前却仅仅立足于教材的内容,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确立目标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关键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现在应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充实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改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是:结合目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中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为切入点,精心安排课程内容,突出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改革的特点,教学中的案例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就业密切相关。
四、对策方法
1.建立“教学一体化”课堂
建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全部在机房完成,这样教师不需要滔滔不绝地占据整个课堂时间,而是讲一部分内容就停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实践,学生没有时间打瞌睡。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后,教师再继续下一个任务的说明和讲解。
这样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了独立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整合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特点及就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将“面向过程”、“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等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基本理念。强调工作过程导向,即:通过解决模拟工作过程的实际问题引入知识,围绕“应用”讲理论,取舍适度,不追求理论的完整性,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针对公司实际操作的日常工作,我们对各个软件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如果进行书信、公文、报告、论文、商业合同、写作排版等一些文字集中的工作,可以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如果要进行财务、预算、统计、各种清单、数据跟踪、数据汇总、函数运算等计算量大的工作,可以使用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如果要制作幻灯片、投影片、演示文稿,甚至是贺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等,可以使用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日常办公和公司业务。
由此,我们重新定义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三个大项目:Word字处理软件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使用及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等。每一项目都设计了多个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讲解、演示和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更快地获得计算机操作技能。原教材的文件操作内容将渗透在各上机操作环节中,部分纯理论性的内容例如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原理等则留给学生自学。
下表为原教学内容与改革后的新教学内容的对比表。
3.优化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根据中职教育的特征,以计算机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将以“轻理论、重实践,以实例贯穿各知识体系,采用案例驱动”为指导思想,力求真正体现计算机的实用性特点。教学内容选材合理,编排新颖,实例生动活泼,并通过大量图解及简化的操作步骤,深入浅出讲解知识点,使学生易学、易懂、易用。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计算机教学中的理想模式,符合计算机的课程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行为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最佳选择,使课堂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转变,从而完成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任务。所谓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进而达到学用一致目的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中,“任务”设计与编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非常关键。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任务多元化”等多方面来设计任务。①任务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设计时应该在学体目标框架上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学习目标。②任务设计要以学生特点为出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也会使学生对此乐此不疲,专心致志。③任务设计要注重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由此实施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思路,如下表所示: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中、小学校中都是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其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其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在一些职业学校中,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比较热门的学科,但是在非计算机的专业中,也安排有计算机课程,其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性,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需要结合不同的人群,进行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借鉴性较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现笔者对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方案进行了介绍,以供同行借鉴。
一、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涵义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为计算机教学的模式提供了方向,专业应用导向的涵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开展的计算机课程,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比较特殊,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进行重新划定,主要是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方法以及内容;第二种是根据计算机不同课程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要而进行教学改革,这一过程需要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对其不同的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进行改革。在现代教学改革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正处于改革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正从知识普及形式转向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形式,我国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都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前提,以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为辅助的框架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分层教学以及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对教学模式以及方式划分层次,这样可以更加细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水平,是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方案
1、构建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构建正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可以更好的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对专业与非专业计算机学生相关能力进行区分,并进行分层教学,有效的区分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为了更好的体现知识分层,需要开设知识普及课程群,而为了更好的体现专业分层,则需要设计专业应用课程群。
1.1知识普及课程群
知识普及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区分知识层次,在对不同专业的人群,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也需要区分,在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要注意掌握新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能力对这些新生进行分组分班,对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要进行区分教学,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所以,针对这些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要改革教学模式,加快教学进度。
1.2专业应用课程群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整合专业应用类课程群的知识模块,按照专业应用需求,选择与专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进行教学。
2、“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教学方法设计
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进行阶段模块化设计。课程教学以综合案例为主线,将综合案例分解为与相应知识模块相配套的实训项目,形成能力递增驱动的“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方法。
2.1知识普及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
下面以新闻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知识普及课程群”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需求模块(音频处理软件 CoolEdit、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 Publisher)。
综合教学案例: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是集多媒体素材(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的采集、处理、集成为一体的综合案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音频处理软件 CoolEdit、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 Publisher 的常用技能。案例在注重解决常用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多媒体集成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制作能力。教学主线如图1所示。
2.2专业应用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
下面分别以工商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应用课程群”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和专业应用软件课程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示例 1:工商管理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模块: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语言。综合教学案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用户为本”的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等能力。
教学主线: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软件项目开发为实践教学主线。按“功能描述、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前端操作界面的设计”的项目开发流程,将“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操作命令-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分解到实践各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学习结束后掌握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设计。VFP 语言课程以能力递增驱动的教学设计思路。
三、结语
计算基础课程在教学在改革与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区分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刚进校的学生,要了解其计算机基础能力以及技术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本身计算机基础知识情况进行分班,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不同能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改进,使教学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应用这项技术,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威娜.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专业”教学方式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9)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近年来,“计算思维”思想概念在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改革中被称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向,随即展开了关于“计算思维”的教育研究的热潮,尤其是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研究。陈国良教授等研究学者认为“计算思维”与逻辑思维、验证思维一并称为推动人类和现代科技发展的三大思维,计算机与数学、物理一样是培养新时代各个领域人才的必备基础课程。计算思维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及影响力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enWilson在他的获奖演讲中就提到计算在他的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都与“计算”有关;“计算思维”是理解自然、社会等现象的新视角,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是创造知识、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途径。成都理工大学的孙淑霞教授针对地方高校进行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基于计算思维的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周以真教授的定义,可以将“计算思维”看作是一种思想或方法理论。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每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问起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作用时,教师通常给予“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方式思考问题”等类似的回答。虽然在朦胧之中,也有将“计算”的基本思路注入到教学中去,但也难免为枯燥、烦闷的计算机理论所掩盖。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制订教学目的时以学生掌握了多少操作为基本考核目标,这就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陷入了“狭义工具论”的深渊。会使学生感到“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计算的愉悦———计算原理的相互影响以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思维方式”,对计算机的教育非常有害,这样会使学生对计算学科的认识淡化,无助于计算技术中最重要的核心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一线教师和教学改革者的燃眉之急。下面,就依照我校近两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现状,浅谈在农林类高校中如何进一步发展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二、基于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实践
1.课程的构建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构建方面,采用了“一个教学目标、三个实验层次、分专业立体”的培养原则。“一个目标”是以提高人才的基于“计算思维”等综合素质或能力为目标;“三个实验层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专业、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课程的层次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合网络学习资源,建立了包括自主学习系统、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辅助系统的“分专业立体培养体系”。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既有内延又有外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素质的提高。
2.教材的修订
从教材的修订入手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修订后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具有如下特点: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体现最新计算机技术前沿以及“计算技术”在农业院校的应用;强调“技能”实用性,更新书中的大量案例;应用性和概念性内容与时俱进,通过算法及基于Raptor的程序设计基础等以问题求解为核心的内容设置增强“计算思维”思想概念的引入和理解;知识点组织模块化,对于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3.编写基于“计算思维”的与农业各领域相关的案例集
在精选案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层次的不同,将案例集的整理分为两个层面:基础案例集和项目驱动型案例集。基础案例集中的案例采用迭代式案例模式,比如在Excel教学中使用同一个案例,采用迭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重点讲解单元格格式引用公式排序分类汇总图表数据透视表图表输出等知识点。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使枯燥的计算方法变得生动,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乐趣。使用案例驱动的方式讲解程序设计的语法现象和知识点,结合生产实践和经典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讲解解决思路,引出常见的语法现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达到“计算思维”培养的目的。项目驱动型案例集依托服务垦区和地方现代化大农业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各个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进行构建。这些案例来源于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横、纵向课题,例如选取“水稻本田现代化管理系统”“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等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格式转换、A/D转换等内容作为数据表示部分的案例展示;将横向课题“农场社区管理系统”和“农场党建管理系统”作为数据库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思考中,学习和领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根据专业进行进一步细化。
在现阶段区分文科类、理工类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成农业工程类、文科经管类、农学类、动物科学类、生命科学类等等。不同的专业运用“计算思维”的核心问题解决思想理解各自专业的实例,将更有利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2.合理配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软件应用培养要分层,技术基础培养分专业,“计算思维”的培养是根本。
3.教学过程合理规划。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依据调研结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试行)》。即在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理论基础知识(主要是岗位所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国家等级2级考试的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测试、期末考核。主要改革内容如下。改革方案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三部分内容。
1优化教学内容
民办院校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做到既尊重和保留传统的教学内容,又要增加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新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理论内容增加了程序设计基础、算法、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基础、软件工程基础等教学内容,从广度上拓展了计算机的知识面,涵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实践内容加强了网络应用和Office软件的应用,并且与时俱进,操作系统更新为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软件更新为Office2010,保证学生学习的内容跟上计算机的主流。
2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鼓励各专业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获得岗位所需的资格证书,扩充了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等新的教学内容。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又不给学校的教学带来过重的负担,我们创新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增加理论学时,将理论课时由原来的14学时增加到28学时。这样可以缓解新增理论内容带来的教学负担。根据实际情况,理论可以合班上也可以单班上。同时在理论课让讲解理论内容时要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如在讲软件工程基础时,如果不拿具体的软件来讲,只讲理论概念,学生会感觉很乏味,可以拿学生正在使用的学生管理系统软件为例讲解其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而引出软件工程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果条件允许,理论内容也可以在机房结合具体相关的软件讲解。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教师指导实践与学生自主实践两部分。教师指导实践14学时,学生自主实践25学时。这样不仅缓解了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全部以案例为主线,包括课上教师指导案例、课后自主实践案例、网络学习案例、自主评测案例和综合考试案例。整个实践过程以案例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为了达到实践教学效果,考虑部分学生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学校机房全部开放,并给第个学生分配免费学习机时25小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实践。
3改革考试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采用传统的笔试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引入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可以实现无纸化,考试内容全面覆盖理论与实践内容,而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实施
二、改革方案
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是由北京百科园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自主学习自主测评软件。主要功能模块有用户管理、试题管理、学生管理、方案管理和方案控制。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对教师的权限设置,通过试题管理模块实现试题库的建设、编辑、修改、删除等操作,通过学生管理实现学生的导入、个别学生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通过方案管理实现自主学习任务的设置、自主评测方案、期末考试方案等。教师通过方案控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测试结果等。学生在自主测评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测评结果,并能看到错误所在进行改正错误操作。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设多校的试题库,建立多种自主学习方案、自主测评方案及期末考试方案,可以实现前面提出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试行)》。
1建设多样化的试题库
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服务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和实践,首要任务是建设多样化的试题库,对于理论内容的试题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实践内容的试题库主要以案例的形式出现,案例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如Word案例有校报的制作与排版、邀请函的制作、企业年终报告的排版、海报的制作与排版、节省水资源的宣传报告的制作与排版等。通过案例涵盖Word的大部分知识点,如字体格式化设置、段落格式化设置、图文混排、目录生成、链接、查找与替换、页眉与页脚、样式使用、页面设置、脚注尾注封面、插入表格、图片、图表和SmartArtl图等。丰富的案例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职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以满足自主学习、自主评测和期末考试的需要。为了顺利完成试题库的建设,根据教学大纲分模块分配了相应的教师,并制定了试题库建设进度表。
2建立多种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专业特点,教师建立多种学习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四种:一种是教师指导实践课上的实践方案,一种是学生自主实践的实践方案,一种是自主测试方案,一种是期末考试方案。2012年9月我校引入了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后。2012年10对我校2012级的本科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摸底考试,并按班级、专业及系进行了汇总。从摸底考试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新入学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还停留在单纯机械的软件学习,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的架构和整合不够完整和系统。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实际情况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制定了相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多种学习测试方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不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及进度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学习方案。教师指导实践课上的实践方案,教师要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方法,介绍所用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建构案例情境,组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成案例,并进行评价。学生自主实践的实践方案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案可以进行自动评测,学生可以看到评测结果,并根据评测结果查找操作错误或不足,并进行改正,直到完全正确。期末考试方案要对教学大纲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一次综合考试,这种方案学生操作完成后一旦提交,考试就结束,不像自主实践方案那样可以反复查找错误,不断更正直到完全正确。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练习方案。可以设置对课程进行细化的练习方案,按照不同的模块和知识点进行分阶段教学,建立了Windows、Word、Excel、PPT、网络等模块的自主实践任务,自我测评任务,也可根据专业进行模块组合,单独设置考试时间,分别进行不同阶段的测试。练习方案中增加了课程所有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包括算法的基本知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和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的基本概述和软件测试方法。同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课后自主完成系统中的模拟习题,准确把握算法、数据结构、数据库以及软件工程所包含的知识点。拓宽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也为学生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好准备。经过两年的应用,使用效果良好而显著。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考试方案。根据教学大纲及考试命题计划建立考试方案,通过考试方案抽取200套考试试卷,根据考试时间、考场分配和试卷分配使同一班级的学生试卷基础不同。这样的考试方式可以综合考试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掌握情况,同时避免了学生作弊,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进行了入学后的计算机摸底考试与计算机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方案与刚入学的摸底考试方案一样。对摸底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按班级、专业及系进行了汇总,并期末成绩与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即将学生的期末计算机成绩与入学时的计算机成绩进行比较,从两次考试成绩可以看到,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课程大纲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这一改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革效果
基于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后,效果主要有几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自主实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可以反复操作,并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发现操作的错误所在,根据提示正确完成学习任务。
(2)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实现集体备课,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集体设置实践方案,每个模块由专职老师负责,精选案例,到自主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学习网络资源,自主实践,自主评测,教师通过方案控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考试内容覆盖整个教学大纲内容,并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计算机操作占到了60%,理论占40%。根据入学摸底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整体成绩大大提高,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学生普遍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满意。
四、小结
下一篇:计生药械市场整顿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