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61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3分钟。
茶园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茶园;建设;栽培技术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为了使我国的茶茶产业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建设生态茶园是必由之路。2010年开始,为我区茶叶原材料提质增效,茶产品从无公害――绿色生态――有机产品方向发展,3年时间政府先后投资4800多万元,对在现有茶园(13万亩)生态茶园进行改造,极大地丰富了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也提升了茶叶品质。文章对生态茶园改造及栽培技术分析以下:
1 生态茶园改造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全球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污染不断加重,食品质量下降,消费者的观念与行为随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开始有茶喝逐步向纯天然、富营养、高质量质、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发展无公害茶叶,既是人民的生活需要,也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茶园并非仅指“生态环境”,生态茶园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健康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良好改善茶园群落生态环境,同时使园区生态有利于调制茶树病虫害,有效解决茶叶农残问题的新型茶园。
(1)生态茶园改造主要技术
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考虑山、水、园、林、路的优化格局,规划园区道路,灌溉设施,合理配置其他树种,建立生态复合茶园模式:
(2)按生态学理论的要求,根据茶园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园区的园、林、水、路,制定相应细化实施方案,并做好工程测量、施工和投资预算等关键环节工作,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见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3)在茶园山顶、周围、路旁和风口处营造防护林,提高绿化程度,防止寒风侵入和空中飘浮尘埃等有害物质污染茶园。
(4)间种树规格标准:a、高密度留养模式:株×行=2m×2.5m,株高控制在1.8m~2.5m之间,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6~8株,株×行=10m×10m。b、间隔留养模式:株×行=6m×5m,株高控制在1.8m~2.5m之间,每亩留养茶树2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株×行=8m×8m;c、茶―樟、茶―豆科树种(固氮)模式:选用本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的树种:樟树、山苍子(木姜子)等樟科树种;选择具有固氮功能的豆科植物,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满足茶叶对光照需要;d、茶―经济林果间作:在改造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和当地水肥条件,选择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分枝层次较高,效益好,投产快的果树或经济林木,如山苍子(木姜子)、杜仲等,配置乔―灌结构,间作的树种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还能增加茶园效益。
(5)在茶园道路旁种植行道树或在空闲地段种树,规格一般以间隔6米种1株为好,在山顶、箐沟、园区四周适当密植树木,株×行=3m×3m,树木要求选种阔叶树,如香樟、天竺桂树等,这样有利于防风、调节茶园微域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天敌、培养生物多样性和美化茶园。
(6)在茶园的护坡梯壁上、行间间隙种植园叶决明、平托花生等植物,种植规格因品种、茶园地势、土壤肥力状况的不同而异,一般以挖穴直播为宜,每穴播种子3-5粒用细土覆盖,不宜撒播。种植草类的目的是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牢固梯壁,减轻水土流失,增强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营造天敌息居地,实现茶园生物多样性;在幼龄茶园实行套种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紫云英、苜蓿之类的绿肥。
(7)根据茶园面积规模大小设计安排,建设蓄水池、蓄水坑,蓄水池容量一般15~20m3为宜,有条件的也可建过滤池,容量一般为30m3;蓄水坑容量一般以3~5m3为宜,蓄水的目的是截留排涝、生产灌溉用水。同时在茶园内侧修筑深15cm、长5~10m的竹节沟,解决雨期排水,保护茶园地表完好。有条件的茶园可考虑安装喷灌系统,提高灌溉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抗旱防旱能力。
(8)因地、因园制宜安装虫情测报灯、物理杀虫灯,有利减少危害虫口,提高病虫害防治效能和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同时在茶园内放养鸡、鹅等禽类,具有消灭害虫、禽粪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辅助人工除草等功效,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9)品种改良是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宜于选种高优型、高抗性良种。如云抗10号、雪芽100、紫娟、长叶白毫、桃型叶等优良品种,通过良种引种,优化茶园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0)茶园施用安全绿色有机肥及安全农药:严控不合格肥料的施用及不全安农药的施用,杜绝人为的因素影响茶叶的品质。
2 生态茶园栽培技术
2.1 土壤管理技术
土壤不仅是茶树生长的场所,也是茶树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水分和矿质营养元素的源泉。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栏肥等有机物覆盖土表或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形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蛆酬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2 施肥管理技术
根据茶树生长习性与需肥时期,进行科学施肥。生态茶园的营养管理主要以施有机肥为主,营养元素平衡,安全施肥。基肥:采用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经1―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堆肥、沤肥、厩肥、绿肥、饼肥等类似物质以及经过堆制处理的食物和林业副产品,由于这些肥料养分释放慢,有效养分较低,因此要坚持重施、早施和深施。基肥应开沟深施;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提高春、秋季追肥比例。追肥: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开沟施入茶园。
2.3 水分管理技术
茶园水分管理以保水为主,一般要求耕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5%―90%,保证茶树能正常生育。茶园土壤进行铺草覆盖,在路边地角建立蓄水沟、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等,以减少水分蒸发,涵养水分;干旱严重,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70%以下时,茶园应及时引水灌溉,采取滴灌和喷灌较好。其水质要求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4 病虫害防治技术
茶园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充分利用茶园四周的防护林、遮荫树、绿肥、间作物及植被,强化茶园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害虫天敌的潜力,减少害虫发生的数量。
2.4.1 农业防治
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如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可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把部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适时锄草与耕作可减少因杂草、土壤发生联系的病虫为害,同时可以减少杂草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适当间作,适度种植遮荫树,增加茶园生态的系统生物多样性,分散害虫集中为害,减轻病虫为害;合理施肥、灌水、培肥土壤,改善茶树营养条件,提高茶树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及补偿能力。
2.4.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有益的生物来控制、压低病虫害的方法。它具有无毒、无污染、对作物、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且对病虫有较长时间的控制作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保护,对赤眼蜂、茶园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害虫天敌加强保护。
2.4.3 物理机械防治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等害虫危害;利用某些害虫的天性,可用彩色粘板、灯光等进行诱杀。此外在病虫害大规模暴发时可适当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的农药。
参考文献
茶园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紫色土;油茶;沼液;沼渣;农户循环经济
农户循环经济是指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以及生态阈值综合约束下,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循环经济学方法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末端物质能量的回流,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生产系统[1]。在部分紫色土区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已经实施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多为短期控制,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水土流失区发展农户循环经济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既可保持水土,也能提高农民收入,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2]。油茶经济价值高、用途广、适应性强,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潜力大,是南方丘陵山地重要的经济林树种[3]。土壤肥力是制约油茶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施肥措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是提高油茶产量的支撑技术之一[4]。福建省宁化县油茶分布广泛,栽种历史悠久,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酸性的紫色土,再加上适宜的地形,为当地油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长期粗放的经营模式造成油茶园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肥力不断下降,养分供应不足,油茶生长缓慢,产量下降[5]。如何控制油茶园水土流失,提高油茶园的土壤肥力与油茶产量,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福建省宁化县先锋牧场油茶种植区为实验样地,通过计算农户循环经济所能提供的土壤养分,并比较沼液对油茶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农户循环经济建设与推广以及提高紫色土区域油茶的产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福建省宁化县坐落于闽江、汀江、赣江三江源头[6],东经116°22′E~117°2′E,25°58′N~26°40′N,北与建宁相接,东邻清流、明溪,南毗长汀,西与江西赣南交界,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407.13km2[7];县域海拔320m,地势由西向东递降,低山、丘陵、盆地占全境总面积的96%;气候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均气温15℃-18℃,年均降水量1700mm-1800mm,年均日照1723.4h;土壤包括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山地草甸土、潮土、水稻土7种类型。宁化县是福建省典型的紫色土流失区之一[6],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低下、财产经济损失一直是困扰当地政府的重要问题[6]。先锋牧场位于宁化县淮土乡凤山村,土壤以紫色土为主,酸性较强,保肥能力较低,水土流失严重[7]。根据实地调查,2014年底该牧场农业用地总面积2.54hm?,种植油茶1hm?,油茶籽产量0.38t,杨梅0.5hm?,牧草1.5hm?,玫瑰茄、大豆等作物若干,生猪出栏200头,母猪出栏15头,并建有沼气池容积共计66m?。先锋牧场农户循环经济模式主要为“猪—沼—油茶(杨梅)—渔”,具体循环为养殖生猪,养猪产生的粪便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沼气供自家作为燃料使用,沼液、沼渣用于果园施肥,以减少肥料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1.2实验样地布设
在先锋牧场油茶种植区选择典型区域布设实验样地9个,规格为20×5m2;9个实验样地平均分为3组,分别施用沼液、有机肥和复合肥;每年施肥两次,分别在5月初油茶花芽分化期前和10月初开花授粉期前进行,施肥方案具体如下:沼液和沼渣组:每株每年施沼液和沼渣25kg~50kg;有机肥组:每株每年施有机肥25kg;复合肥组:每株每年施复合肥0.5kg~1kg。施肥方式:均为沿树冠投影内缘挖深和宽均为30-40cm的环状带沟或穴,然后施肥,再覆土。
1.3沼液和沼渣中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测定
有机质含量=H×有机质含量(1)氮(磷、钾)含量=H×氮(磷、钾)含量(2)式中,H为沼液和沼渣的使用重量(kg),猪粪有机质含量设为15.0%[8],猪粪的氮、磷和钾含量分别设为0.56%、0.40%和0.44%[8]。
1.4油茶果粒数与重量的测定
在9块实验样地各选3株成年油茶树和6株幼年油茶树进行果实采摘,分别统计和称量每株油茶树的茶果粒数和重量。
2结果与分析
2.1沼液和沼渣为油茶园土壤提供的养分重量
2014年,先锋牧场共计使用沼液26t、沼渣11t,将数据带入上述两个公式中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农户循环经济中系统产出的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投入到种植业系统尤其是油茶园中,换算成的有机质、氮、磷和钾重量分别为3850kg、137kg、65kg和117kg。因此,农户循环经济可将养殖系统内的废弃物作为种植业系统的肥料用于肥果、肥草,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而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沼气池的使用也解决了养殖业中粪便随意堆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蚊虫滋生,净化了农村生活环境。
2.2沼液和沼渣对油茶产量的影响
成年油茶树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果粒与重量均表现为:复合肥>沼液>有机肥,幼年油茶树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果粒与重量均表现为:有机肥>沼液>复合肥。由此可见,无论是成年油茶树还是幼年油茶树,施用沼液和沼渣实验样地的果粒与重量均居中,因此施用沼液和沼渣可以有效的促进油茶的生长。同时,不同生长年限的油茶树所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不同,复合肥有利于成年油茶树的生长,而有机肥则是幼年油茶树生长所需。因此,当地在种植油茶树的过程中,应根据油茶树自身的生长年限施加适宜的肥料,即可在施用沼液和沼渣的基础上,补充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
3结论
研究了紫色土区域农户循环经济中沼液和沼渣可为油茶园土壤提供的养分重量以及对油茶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农户循环经济对油茶产量的促进作用。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投入到种植业系统中,可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液和沼渣可以有效的促进油茶的生长。因此,施用沼液和沼渣是农户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既可减少外来肥料的消耗,也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际种植中,应因地制宜并结合当地特色有效施肥,进而提高油茶产量。
[参考文献]
[1]李克国.论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1):11-13.
[2]方芸芸.福建典型土壤侵蚀区农户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对比与效益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31.
[3]戴柯炜.福建省油茶产业化发展研究——尤溪县油茶产业化实践剖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7.
[4]王华,牛德奎,胡冬南,等.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6):1468-1476.
[5]杨正华,陈永忠,陈隆升,等.不同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66-68.
[6]黄龙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紫色土侵蚀区土壤物理性质和易变碳的影响[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5.
[7]宁化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化县调查队.宁化县2014年统计年鉴[M].宁化:三明市(宁化)建新彩印公司,2015.
茶园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立体生态茶园 茶本地交易 茶文化旅游
清远茶叶历史悠久,已形成以英德市、清新区、三连一阳为主产区的产业布局,市委市政府也下发《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将清远市打造成中国优质特色茶叶之乡。目前清远市茶叶良种率较低、品牌多而小、综合利用率不高、茶功能拓展不够广。因此,创新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大做强清远茶叶产业,打造高质量茶文化名牌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模式
1、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必要性
茶树是一种亚热带常绿植物,具有“耐荫、喜温、好湿、喜酸”的生态特性。目前我国茶园建设普遍以纯茶园为主,致使茶园更易受到冷、热、旱、虫、草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目前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清远英德红茶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出口70多个国家与地区,英国人尤其喜爱“英红”。因此,要保证茶叶中残留的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不能超标。
2、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效益
(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立体生态茶园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茶园群落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控制茶树病虫害,有效解决使用化肥和农药而导致的茶叶农残问题。
建设立体生态茶园,主要是通过套种来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生态效益,提高茶叶质量。茶林套种比单一的茶园更能够保持水土、防止土壤的流失;茶草套种可以防止杂草丛生,能够减少茶的天敌,保护幼苗的成长;茶竹套种能够改良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质量,为幼茶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茶菌套种使优质的有机肥留在了茶园土壤中,使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福建安溪县遵循生态农业和立体茶园的要求,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形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四周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还能吸引七星瓢虫等益虫,减少茶树病虫害。
(2)提升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茶园单一的品种,市场风险也比较大,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若同一块地套种多个品种,就基本解决了目前茶叶种植的风险,而且经济效益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川省华丰村的“茶叶套种”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更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我的茶园茶梨套种,每亩茶叶可卖6000多元,梨子可卖4000元左右,产值超过10000元了。”近日,在四川省华丰村,茶叶大户龙希军高兴地说道。记者看到,在华丰村整整齐齐的茶园里套种着梨树,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3、选择清远各地的套种模式
根据清远各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试验套种品种及套种的模式。
(1)茶树留养模式。采取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最理想的果树是根深,杆高,冬落叶。如:梨、柿子、李子、樱桃、大枣、枇杷、桃子、橄榄、杨梅、龙眼等。
(2)种植覆荫树模式。要求在山顶、园区四周、箐沟、道路两旁适当密植。茶园中以遮荫度在30%左右为宜。如:桂花树、檀香树、红豆杉、罗汉松、台湾相思、铁刀木、板栗、银杏、山苍子、桤木、合欢、黄柏、楝树、油桐等。
(3)防护林草模式。在茶园梯壁上种草。如:、金银花、羽叶决明、平托花生、豇豆、紫云英、日本草、红根草、绿豆、肥田萝卜、眉豆、无刺含羞、箭舌豌豆、苕子、苜蓿、紫花扁豆、爬地兰、黑麦草等。
(4)套种绿肥模式。在未封行的茶园和幼龄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如:黄豆、花生、蚕豆、豌豆、木豆、猪屎豆等。
(5)套种食用菌模式。具有“生产周期短、易形成规模效应、附加值高”的特点。如:香菇、平菇、竹荪等。
经过几年的尝试,选出最适合清远各地的套种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4、开展立体生态茶园建设
一是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集中力量利用三年时间将现有茶园建设成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二是每千亩村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是做好立体生态茶园规划;四是是完善规范茶叶农资服务体系;五是市县乡全面实施立体生态茶园技术培训;六是全市所有茶园按照“绿色食品、有机茶”标准实施。
云南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6种以上乔木,所种茶树不施化肥、农药,自然生态还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售价是当地其他茶农所产茶叶的2倍,而且不愁销路。
二、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模式
1、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意义
在清远本地建设茶叶市场和茶叶网站,旨在以本地茶叶为依托,以本地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为经营主体,构建起清远茶叶的网下网上营销平台,从而推动清远茶叶标准的制定、地理产品标志的保护,整合利用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创建清远的茶叶品牌,打造成经营茶叶、宣传茶文化、欣赏茶艺茶道为主的茶叶网下网上专业市场。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具有持久性与长远性,茶产品的网络营销既可实现网上交易,同时也对网下的实体营销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解决本地茶农卖茶难、卖茶成本高、卖不好价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安徽合肥市南翔安徽华夏国际茶博城一期近日正式开业。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商贸物流、文化、休闲旅游、居住、金融办公、茶研科技和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顶级茶文化综合体。项目分三期建设,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量近5万吨,年交易额近百亿元。同时,每年可吸引近百万人次游客前来采购、休闲度假,带动旅游消费近5亿元。目前谢裕大、黄山毛峰、天方茶苑等400余家茶企已经入驻。在茶博城里,不仅有茶品交易,还有安徽首个茶文化体验中心――茶博馆,馆内涵盖中国名茶馆、世界名茶馆、茶具展示区等,为爱茶游客献上丰盛的茶文化大餐。
2、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方法
一是建立茶叶实体交易专业市场,市场内建设三区三中心,即茶叶批发交易区、茶文化欣赏区、茶叶加工贮存区、茶叶物流配送中心、茶叶品质检验中心和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二是建立茶叶网络交易专业市场,通过专业的茶叶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广茶叶。三是茶叶实体交易市场和网站交易相互推广,资源共享,降低销售成本,扩大销售范围。四是每天更新茶苗和茶叶销售价格,定期公布茶预计产量、需求信息及实际交易信息,让茶农及时掌握茶苗和茶叶的供需与交易信息。
沿进出清远主通道,合理规划茶叶市场,吸引南来北往的商家前来交易,重点培育英红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整合我市各茶叶网站资源,借鉴中国茶网、中国普耳茶网等的运营经验,结合清远实际,共同打造中国英红茶叶网,来统一推广清远茶叶。
三、推广茶文化旅游的模式
1、推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业资源、茶叶历史与现代旅游活动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不仅能给游客带来游览、观赏的需要,还提升了产品档次,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产品,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四川成都市依托茶叶产业链,串起35个产茶乡镇打造休闲旅游品牌。蒲江已规划在成佳镇,以茶乡风光,绿茶公园,蒲江雀舌,倾力打造茶文化旅游核心观光区,成佳镇同心村将成为国家AAA级,每年举办的采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游客,除了观光,还可以体验现场采茶的乐趣,欣赏茶艺表演。
2、推广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茶文化旅游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生态有机茶基地为载体,以茶叶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自动化生产为特色,深入挖掘茶文化,研制开发茶点、茶宴、茶保健品等,以赏茶、采茶、制茶、品茶、斗茶为主要内容,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融科普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体验式、观光型的生态茶叶文化旅游项目。
将清远市各茶园地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特色产品与观赏茶、体验茶、茶艺表演以及美食、奇石、书法、绘画、音乐、摄影、杂技、科普、商贸、养生、度假等结合,差异化发展,抱团发展,争取将清远市打造成中国茶文化旅游强市。
总之,若能够创新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模式,推广“茶叶套种”、“茶本地交易”和“茶文化旅游”三模式并行,将有利于防范茶叶种植风险,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有利于推动茶文化旅游,有利于打造茶叶品牌,也有利于把清远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集茶叶种植、加工、展示、交易、旅游、文化于一体的茶叶强市。
【参考文献】
[1] 林钦固:茶乡安溪争创国家级生态县[N].泉州晚报,2012-03-
16.
茶园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土壤养分;温网室调查方法;限制因子;九江市
中图分类号:S794.4;S1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608-03
土壤养分状况与作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根据土壤本身养分含量的丰缺程度与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统筹考虑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进行推荐施肥是高效施肥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用Porth的修正法——土壤养分状况的温网室调查方法[1,2],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和永修县军山镇两地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土壤养分状况及限制因子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探明两地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限制因子及亏缺程度,为制定最佳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指导油茶平衡施肥。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常规分析
。
1.2 吸附试验
根据ASI法确定的各营养元素亏缺临界值,凡测定值低于3倍临界值的元素均进行土壤吸附试验。两地土样均进行了P、K、S、B、Fe、Cu、Mn、Zn等的吸附试验,并作出吸附曲线。
1.3 盆栽试验
1.3.1 试验处理的确定 结合土壤常规分析和吸附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处理,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各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若土壤中某化学元素含量高于3倍临界值,在最佳处理(OPT)中不再施加;当低于3倍临界值时,结合其吸附曲线使其在OPT中的量达到3倍临界值;从OPT配方中除去或加入某一元素,构成元素的丰缺处理[3-5](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土壤的基本养分状况
根据ASI法确定各营养元素的亏缺临界值,各营养元素化学测定值低于3倍临界值的均可作为缺素对象加以研究。分析结果(表2)表明,两地土壤的S、Fe和Mn含量都非常丰富,海会土的B含量也相对充足; 其他养分含量均明显低于亏缺临界值的3倍。
2.2 吸附试验结果
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直接影响着土壤养分肥效的发挥。根据吸附曲线图(图1至图7)可知,两地的土壤对P、S和 K都具有较强的吸附固定能力;而对Mn和Cu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海会土壤对B的吸附成阶段性反应,在低浓度0~0.5 μg/mL时土壤不表现对其的吸附能力,随着B浓度的增加,土壤对B的吸附能力增强,但是由于海会土壤中B的含量充裕,海会土壤盆栽中可不施B。结合吸附特征曲线和化学分析可知,N、K、P、Ca、Mg可能是军山油茶林土壤的限制因子;N、K、P、Ca、Mg、Zn是海会油茶林土壤的限制因子。
2.3 盆栽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海会油茶林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顺序为Ca、P、N、Mo、K、Mg、Cu、Zn;军山油茶林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顺序为Ca、P、N、K、Mg。海会和军山两地土壤缺Ca、P、N的程度均较重,应合理施用,其他营养元素应针对其亏缺状况及土壤吸附特性进行配合施用;值得注意的是,海会和军山同属九江市,虽然两地都普遍缺乏大、中量元素Ca、P、N、K、Mg,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海会油茶林土壤养分中的限制因子表现更为缺乏,微量元素Mo、Cu和Zn也为其限制因子,且Mo缺乏程度较重。在海会和军山两地的施肥时应充分考虑各自的养分配比状况,才能在生产中做到高产优质,同时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的温网室调查方法能有效快速地对诸多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可确定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缺乏程度,提高试验准确性,减少盲目性[6-8]。但是,由于存在指示作物对各营养元素需求程度的差异以及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和实际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盆栽试验仍然需要与田间试验配合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钾磷研究所北京办事处.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庞宁菊,洪世奇,朱胤椿.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温网室系统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4,3(4):58-63.
[3] 胡冬南,郭小敏,刘细燕,等.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1):105-108.
[4] 杨苞梅,林 电,吴多能,等.海南省蕉园燥红土养分状况及其限制因子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5(10):168-172.
[5] 赵良菊,肖洪浪,刘晓宏,等.甘肃省河西地区灌漠土养分限制因子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2):50-53.
[6] 刘 平,凃仕华,张仁绥,等.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的改进及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1):65-69.
茶园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5篇
一、老姆登茶叶生产概况
老姆登茶园发展于60年代,从勐库、双江、昌宁一带引进茶种发展至今,老姆登茶区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800余亩,可采面积约1200亩,集中成片600余亩。“老姆登”茶品牌发展于1997年,由怒江州经济作物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当地茶农挂钩,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创立起来的。
1.采制技术
老姆登茶叶鲜叶采收后,适度摊凉2~6小时进行加工,茶叶加工工序为:杀青揉捻初炒做形足干扬风筛分人工拣剔匀堆包装。
2.老姆登茶叶的品质特点
干茶外形美观,条索紧结重实,两头完整,有锋苗,均匀纯净,光泽油润,栗香浓郁。内质: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活,收敛性强,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黄绿明亮,具有“饮茶之腹,过喉爽快,口中留有余甘”之感,是不可多得的上乘饮品。
3.老姆登茶叶生产管理取得的成效
3.1茶叶产量、产值稳步提高,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茶农的生活水平
老姆登茶叶生产开发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把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化服务,与农民形成互惠互利关系。15年来,茶农获直接收入37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实现税收21.8万元,上缴财政收入30万元,上缴乡村管理费15万元,销售优质干茶15万斤,扣除成本创利72万元。
3.2 茶叶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基本改造完各项基础设施
过去一度存在的干茶颜色偏黄,外形不美观,含水量过高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在的产品质量和信誉较好,产品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标准,在怒江境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老姆登茶厂距销售地六库镇约130多公里,茶厂占地面积约1.5亩,建有简易厂房3间,内置整套绿茶加工机械设备,场所清洁、卫生、安全,远离村庄,远离了生活污染,周边还建有其他五个小型初制加工作坊。
3.3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为生产有机茶创造了有利条件
茶园采用传统管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每年中耕除草3至4次,秋茶采摘结束后重修剪一次,结合冬耕和春耕追施有机肥2次。茶园里间作水冬瓜树,水冬瓜树不仅起到了遮阴的效果,还有蓄水保土的作用,落叶可以回归土地作有机肥,茶粮间作园间套复种豆科植物,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茶业朝着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持续发展,营造了发展绿色农业的良好氛围。
二、老姆登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
1.茶园管理粗放,可投产茶园面积小,产业规模偏小
老姆登茶叶原料生产基地有茶园2800多亩,可目前能投入生产的茶园仅1200余亩,其中集中成片、茶树密集的仅有600余亩,其余都零星分布,茶粮间作,整个茶区茶园管理粗放,完全属于自然生长状态,亩产不足30kg,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2.基础薄弱,加工环节结构不合理
茶叶加工作坊过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现有机械设备老龄化严重,缺少新型、名优茶加工机械设施。
3.产业化程度低
龙头企业难以发挥带动作用,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的单一性已不适应市场的多元化、多样化特点。产品品牌在国内、省内的市场影响力小,市场占有率低。
4.技术和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新建茶园投产需要五年左右,建园时间长使茶园成本投入较大,导致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难度较大,茶园建设发展速度缓慢。
三、老姆登茶叶发展思路和目标
老姆登茶叶生产与发展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提升产量、质量、效益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全力打造“老姆登”特色品牌,推动怒江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高茶叶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2年及今后5年目标:新发展良种茶园2000亩,改造中低产茶园2000亩,茶叶年产量达50吨以上,茶叶总产值达560万元以上。
四、老姆登茶叶发展对策和措施
在工作中把握好“注重创新、激发活力”,“注重实际、走地方特色”,“注重效益、促进增收”三个原则,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老姆登茶叶发展对策
1.1深入调研、合理布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老姆登茶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根据新情况、新市场、新消费趋势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深入调研、合理布局、科学制定2012年及今后5年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茶叶产业功能区规划,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全面启动怒江州“十二五”计划中的“10万亩茶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和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工作,推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1.2 实施“提升传统农业、加快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启动休闲农业”的峡谷农业发展模式,推进转型升级
1.2.1老姆登茶叶基地提升转型。一个厂没有充足的原料保证,始终没办法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始终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使产品的产量达到某一程度。做好优良品种引进和本地良种茶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开展茶叶机械化修剪、采摘的试验、示范,通过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逐步提高老姆登村茶园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老姆登茶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茶叶综合生产与产业竟争能力,推进茶产业建康发展,以基地来带动周围群众共同发展。
1.2.2 提升改造老姆登茶叶加工厂。实施老姆登茶叶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和启动名优茶加工厂改造工程,做好茶叶生产清洁化、智能化成套加工流水线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茶厂优化改造是提高茶叶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结合各茶厂实际情况,科学地、合理地制订年度茶厂优化改造计划,采取“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措施,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茶厂。
1.2.3提升“老姆登”品牌。出台“老姆登”证明商标专用权使用许可制度,全面使用“老姆登”证明商标,发挥品牌增值效应,紧紧围绕“老姆登”茶叶品牌建设,集中力量,统一组织企业参加各种茶事活动,利用杂志、报刊等各种媒体宣传推介怒江茶叶,进一步树立怒江茶叶形象,扩大影响力,力求获得促销成效呈现,增强产销对接能力。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从市场、价格、信誉、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能为怒江州填补一个空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更有力带动周围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利用“老姆登”证明商标来规范和管理,加大品牌保护力度,推进新一轮品牌提升。
1.2.4促进老姆登茶叶市场。充分利用“老姆登”在怒江州内的知名品牌商标,组织召开“老姆登”证明商标命名大会及茶产业发展推进会,组织参加早茶节、茶博览会、省市农博会等茶事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宣传怒江茶叶,创造条件启动茶叶功能区、休闲观光等建设,促进茶文化、观光旅游与茶叶产业经济发展,提升老姆登茶叶市场功能。
1.3 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发展思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进步
1.3.1开展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公司建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制定老姆登村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创建活动,结合老茶园优化改造,引进适宜怒江各地带生长的“云抗10号”等优良品种,启动1~2个标准茶园示范区创建工作。
1.3.2推广应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提升茶园管理水平。按照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应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建设无公害茶叶基地,确保茶叶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1.3.3加快改造和完善机械装备,提高茶叶管、采、制的机械化水平。茶叶机械装备依托怒江州农机部门农机补贴政策,茶叶采摘方面引进先进的名优茶叶采摘机械设备,组织开展茶叶机械采摘示范与推广,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技术试验,缓解采茶劳力紧缺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茶叶加工方面,引进先进的名优茶加工设备,进一步研发老姆登茶叶机制技术,推广茶叶热风杀青、清洁化加工等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方面,依托怒江州植保站开展统防统治工作试点,引进先进防治机械和配套设备进行试验示范,组建统防统治队伍,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效益和安全水平。
1.3.4改变经营状况,促进产业化发展。从改变怒江州茶业行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不利于发挥综合规模效益入手,把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化服务,要与老百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要为农民提供信息,培育市场,开拓能力,进行产品深加工。通过改变,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为老百姓脱了贫,致了富,带动了农户发展商品生产,培育了“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2.老姆登茶叶发展的技术措施
2.1发展壮大老姆登茶叶生产基地
坚持“以改为主,适当发展”原则,重点抓好品种更新和基地改造工作。
2.1.1改造低产茶园。老姆登村现有茶园中,有200多亩老茶园是在60年代开始逐年建设起来的,大部分茶树的树龄是30~40年,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已处于成年期,树冠已形如馒头,采摘面小,茶园缺株断行分布成簇状,衰老枝、寄生物分布广,萌发的茶芽小,抗病能力弱,营养叶过剩,树体养分供求分散。这一时期,如果水、肥、剪、采、保等管理配合得当,一般能持续高产稳产10~20年,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措施管理,建立合理的采养制度,不断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交替进行的方法更新采摘面和树冠。同时,配套相适应的肥培管理制度,促进新梢迅速生长,以保持旺盛的树势和育芽力,使茶叶产量持续上升。另外,有小部分茶树已处于衰老期,树体出现了向心生产趋势,新梢活动逐渐向下转移,以至根颈部形成新的骨干枝进行更新,根系也发生更新现象,吸收根减少,侧根开始死亡,根颈部也陆续形成不定根群,茶树生机衰退。这个时期可以利用较强的再生能力,经过人力更新,仍可复壮,构成新树冠,可多次更新,直到死亡。此时期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深耕改土的基础上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剪去衰老枝条部分,促进新的骨干枝形成,切断老根,刺激新根发生,从而复壮根系和树冠,达到茶叶产量回升的目的。
2.1.2实施茶树良种化,引进繁育良种茶苗,发展良种茶园。茶园改造和新茶园建设都需要苗木,根据集中连片,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适合茶园各种机械作业的原则和要求建200亩良种茶园,培育母本园。从选择地块、整理、深挖、施底肥做起,选用适宜怒江各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如“云抗10号”、“雪芽100”、“长叶白毫”等密植,采用铺草覆盖以抗旱保苗,加强管理以培养壮苗,合理施肥以加强营养,低位修剪以矮化树势,治虫防疫加强茶园植保工作,采养结合持续高产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良种茶园的建设。
2.1.3改造茶粮混合园。老姆登村有部分茶园由于在幼苗期管理不善,严重缺株断行,导致茶树分布稀疏,茶农便在园中套种玉米等粮食作物,可是这两种作物的产量都很低,没有达到高产高收入的目的。对这一类型茶园进行农业改造,补种优质茶苗的同时,对老茶树进行重修剪、深耕施肥等技术改造,逐步将茶粮混合园转换为纯茶园。其次,改变间作作物,以套种矮杆的、固氮的豆料植物,合理间套复种。
2.1.4加强幼龄茶园的管理。1999年开始逐年投入建设的茶园中,大部分茶树还处于幼龄期,这一时期的管理好坏,对茶树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如果茶树因管理不善,造成树势衰退,以后即使加强管理也很难恢复树势。因此,要以护苗、全苗、土壤耕锄、合理施肥、定型修剪和打顶轻采的栽培技术要点管理。
2.2加强茶农、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切实抓好科技服务工作
为增加茶农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提升茶叶加工技术、茶树病虫防治技术、茶园栽培与管理技术,全面进行茶叶技术推广工作,需要组织和协助举办各种茶叶科技培训班,切实抓好科技服务工作。办好茶叶技术培训班,一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原则,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专业人员下去等形式来开展。以加快知识更新,提高科技人员服务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产业化发展为目的,根据生产季节的农事特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采用实地讲座的形式,帮助广大茶农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做到哪里有需要就服务到在哪里。二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茶叶生产情况,注意收集生产上的第一手资料,做好面上各项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同时还需要组织茶农开展种植经验、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交流活动,发放茶叶栽培技术资料。三要积极帮助茶农引进名茶加工机械,修剪、采摘、耕作、初精制机械。争取扶贫单位和各级信用联社对茶叶企业、经营大户的支持,发放专项扶持贷款等工作。四要推行岗位承包责任制,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产品开发工作。基地建设需要优秀的科技人员,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产品开发工作。
2.3加强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老姆登村已经成立了茶叶生产合作组织,今后的工作重心,就是需要加强培育茶叶生产与经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联系。农民生产出来产品,公司把它变成商品,再将商品变成货币,货币再投入生产,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只有这样,产业才具有生命力,公司才能生存,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很关键。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公司、种植农户、龙头企业提供市场、品种、价格等信息服务。
2.4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体系,杜绝卫生质量不符合各项标准的产品上市销售,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总之,在市场需要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迫使我们必须走科学办厂、科学种植、科学管园、科学经营的科学管理化道路,培训农户,让他们真正成为管理的能手、种植的能手。要从引进优良品种、科学管理茶园、机械设备改进、完善基础设施着手,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多方面投入前提下,加强科技力量建好基地,在当前面临的农业结构调整中,老姆登茶叶要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科学种茶、科学管理、科学经营。
参考文献:
[1]《茶树栽培学》.
[2]《茶树病虫害管理》.
上一篇:诗经的读后感初中
下一篇:试用期辞职怎么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