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72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3分钟。
色盲的治疗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球虫;鸡球虫病;重大危害;重大损失;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
1鸡球虫病概述
鸡球虫病是以危害幼鸡为主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以3~6周龄的幼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该病之所以死亡率高,是由其4大特点所造成的。
1.1球虫以裂殖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球虫裂殖阶段致病性最强,裂殖体在肠壁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破坏了肠壁的完整性,引起肠黏膜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使肠道的分泌和消化吸收机能发生障碍,致使机体消瘦失重。
1.2由于肠黏膜受损,肠道的血管和淋巴被破坏,使大量的血液和淋巴液流入肠道,使机体严重失血。
1.3崩解的上皮细胞和肠道内出血,有利于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引起鸡只自体中毒。
1.4肠道黏膜完整性被破坏,为细菌入侵打开门户,易发生继发感染。
2球虫病对养鸡业的危害
鸡球虫病分布很广,发生普遍,呈世界性分布,也就是说凡是养鸡的地方均有球虫存在,各地的大小养鸡场都会发生球虫病,尤其是节约化采取地面养殖的鸡场更是球虫病的高发场所。球虫病发病率一般高达70%左右,死亡率20%~50%不等,但混合型球虫病死亡率可达100%。发病未死亡的鸡只愈后生长缓慢,生产能力下降,经济效益差。据报道,全球养鸡业1年因球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多达20多亿美元,其中用于防治球虫病的药物支出就高达3亿多美元。我国是个养鸡大国,饲养量在世界前列,但和国外比由于饲养规模相对较小,养殖条件相对较差,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给养鸡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比其它国家更为惨重。
在养鸡业越来越专业化,规模化,节约化的当今,球虫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处在我国专业化蛋鸡养殖数量较多县市之一的建德市,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从事养鸡技术指导工作27年之久,在鸡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在此,就对鸡球虫病的防治与广大同仁和养鸡户进行探讨。
3球虫病的病源
鸡球虫病是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壁而引起的。目前已知的就有9种球虫,都是艾美尔属球虫,分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小肠。
其中唯一寄生于盲肠的是柔嫩艾美尔球虫,也称盲肠球虫。致病力最强,能引起盲肠出血,雏鸡易感性高,成年鸡也能感染。大多数球虫病都是由这种球虫引起的,或者以这种球虫为主和其它几种小肠球虫混合感染而致病。
其余8种球虫寄生于小肠,统称小肠球虫。其中致病力危害性仅次于盲肠球虫的是毒害艾美尔球虫,大龄青年鸡和成年鸡的球虫病有时主要由这种球虫引起。堆型、巨型、布氏艾美尔球虫,致病力中等。余下的4种球虫一般不引起明显症状。
4球虫病的种类
4.1急性盲肠球虫病
是由柔嫩艾美尔球虫寄生于盲肠所引起,以拉鲜红色或酱油色血便,剖检见盲肠肿胀出血为特征,可导致鸡只大批发病死亡。但本病的临床特征明显,容易确诊,只要及早发现,及时用药,可将发病死亡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4.2急性小肠球虫病
是由毒害艾美尔球虫寄生于小肠所致,以拉粘稠带血粪便,剖检见小肠中断比正常肿大2倍以上,长度缩短一半,粘膜上有大量粟粒般大小的出血点及坏死灶为特征。本病主要见于日龄较大的鸡,而且较为罕见。
4.3慢性小肠球虫病又称亚临诊型小肠球虫病
是由堆型、巨型艾美尔球虫分别寄生于十二指肠和小肠中断所引起,由于没有特征性症状而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其侵害的部位是鸡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致使鸡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皮肤色素沉着不良。慢性小肠球虫广泛存在于各类大、中、小鸡场,给养鸡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4混合型球虫病
盲肠球虫与毒害艾美尔球虫,同时严重感染,病鸡死亡率可达100%,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常见的混合感染是由盲肠球虫和几种小肠球虫同时中轻度感染,病鸡有数天时间粪便带血(呈瘦肉样),造成一定的死亡,然后逐渐康复,3~4周内生长缓慢。
5球虫病的症状
5.1急性型:多见于雏鸡
病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翅下垂、轻瘫,眼半闭,缩颈呆立,或集成一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不食,渴欲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拉稀开始粪便为咖啡色,以后为完全的血粪。鸡冠和可视黏膜苍白,贫血,逐渐消瘦,病鸡常排水样红色粪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稀粪玷污,病末期雏鸡昏迷或痉挛,不久即死亡,死亡率可达50%~80%。
5.2慢性型:多见于成年鸡
病鸡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不明显,病程较长。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膀发生轻瘫,蛋鸡产蛋率下降,有间歇性下痢。病程数周至数月。
6球虫病的治疗
雏鸡或青年鸡发生球虫病(盲肠球虫、小肠球虫或混合型球虫病)时,选用浙江金大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出品的100g包装的鸡宝(预混剂)拌料或饮水进行治疗,拌料100g预混剂拌200kg饲料,连用3~5d。饮水100g加水400L,连用3~5d。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的用量,治疗效果明显。
6.2治疗方案2
产蛋鸡发生球虫病(盲肠球虫、小肠球虫或混合型球虫病)时,选用金华牧之家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每包100g包装的百球康拌料或饮水进行治疗,拌料100g百球康可拌100kg饲料,应将药物逐级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用3d,最好不超过5d,用药时间过长,容易引起鸡只中毒。饮水100g百球康先用少量温水将药物溶解后,再加清水至200L,供鸡自由饮水。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用量,治疗效果也很好。
6.3治疗方案3
肉用鸡发生球虫病(盲肠球虫、小肠球虫或混合型球虫病)时,选用金华牧之家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每包50g包装的三字球虫粉进行饮水治疗,1g药兑1L水,连用3d,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的用量,治疗效果也不错。
7球虫病的预防措施
7.1建立全进全出
雏鸡离地育雏,肉鸡离地网上养殖或笼养,蛋鸡笼养的养殖模式。
7.2加强饲养
在饲料中多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7.3雏鸡在育雏的全过程
应可用百球康、肠毒克星等抗球虫药进行预防。
7.4加强管理
搞好鸡舍的卫生和消毒,保持鸡舍通风、干燥,及时清理鸡粪,并对鸡粪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参考文献
[1]叶岐山等.鸡病防治实用手册[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刘景星,赵万里等修订.科学养鸡问答[M].农业出版社出版.
色盲的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林下散养鸡;盲肠肝炎;发病原因;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61-01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林下生态养鸡规模越来越大。林下养鸡育雏一般采用室内育雏,脱温后一般放养在林下地面,接触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的机会多,导致近年来林下生态养鸡寄生虫病呈多发趋势。2016年8月,笔者接诊一例林下散养鸡寄生虫病,经诊断为鸡盲肠肝炎。现报告如下,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1 发病情况和临诊症状
2016年8月17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一农庄向笔者反映其于8月7日接了1月龄2 500只脱温鸡,8月10日开始出现采食下降、精神不振、排绿色稀粪便等症状,其咨询附近一兽医,兽医建议其用新城疫疫苗免疫。畜主用鸡新城疫克隆30以4倍量点眼滴鼻,同时用恩诺沙星按净含量的0.01%拌料,连用5 d,以预防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1周后,鸡群不见好转,出现零星死亡。笔者和平顶山市农科院林下生态养鸡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成员等赶到现场,见大群中有的鸡头、冠发黑,精神不振。询问饲主得知,该鸡群日只均采食量只有28 g,与标准日只均采食量37 g有很大的差距。同时,鸡群的采食动作也不积极。有的鸡只羽毛蓬松、无光泽,缩头垂翼,呆立一隅。有硫磺色粪便,偶见红色粪便[1]。
2 剖检变化
病死鸡头部皮肤发黑,剖检后能看到混浊的腹水,肝脏肿大,表面有中心凹陷、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坏死灶呈黄灰色或淡绿色。双侧或单侧盲肠肿大、发炎,盲肠硬、短。剖开盲肠可见内壁变厚,内有豆腐渣样渗出物。有的渗出物呈香肠样,切开后可见红、白相间的同心圆状物[2]。
3 实验室检查
取病鸡盲肠内容物或粪便,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压片,做显微镜检查,适当将玻片加热,可见活泼运动、呈不规则形,大小为5~30 μm,有1根鞭毛的虫体。取肝部病变部位做组织切片,镜检,可见大量呈圆形、卵圆形、无鞭毛的虫体。
4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盲肠肝炎。
5 鉴别诊断
鸡盲肠球虫也可引起盲肠病变,故应注意本病与盲肠球虫病的鉴别诊断。鸡盲肠肝炎病初期排淡黄色、浅绿色带泡沫的稀粪,血便比较少见,中期排褐色恶臭稀粪,后期头部皮肤呈蓝紫色或黑色。鸡盲肠球虫病则排红色或暗红色的黏稠粪、带血稀粪或血水,由于血粪造成鸡只贫血,鸡冠苍白。患盲肠肝炎病的鸡一侧或两侧盲肠肿大,肠壁增厚,黏膜出血,内有干酪样渗出物或坏死物形成栓子堵塞肠腔,使盲肠肥厚坚实,呈香肠样,切面呈同心圆的层状,肝脏表面有特征性溃疡灶。患盲肠球虫病的鸡则两侧盲肠肿大,盲肠黏膜糜烂,内有血粪或黏膜碎片,但一般不见栓塞,肝脏一般不见溃疡病变。取盲肠内容物压片镜检可见大量球虫卵囊[3]。
6 预防
一是加强卫生管理,保持鸡舍及鸡生活的环境清洁干燥。二是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对重症者进行焚烧或深埋,鸡舍内地面用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三是适当加大VA用量。四是供应营养全面的日粮。五是保持鸡群环境稳定,减少应激发生。转群、防疫、天气突变时,要加大维生素用量,并添加能增加抵抗力的中草药添加剂。六是定期驱虫,可用左旋咪唑等药物按25 mg/kg体重一次投服,以驱除鸡体内的异刺线虫。七是做好粪便处理工作。可将粪便堆腐发酵消毒,以减少粪便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4]。八是在进鸡前可在鸡群活动范围内用生石灰撒布地面,以杀灭蚯蚓等,经10~15 d,蚯蚓腐烂后再进鸡。九是贯彻全进全出制,做到幼鸡和成年鸡分开饲养。
7 治疗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于环境及用具则用百毒杀1∶300消毒。饲料中补充VA,以修复被破坏的肠黏膜。二是用甲硝唑按净含量0.1%拌料,连用7 d,停药3 d后再用7 d。对个别重症者口服0.1 g/kg体重甲硝唑。
用药后5 d,回L养殖户,大群已得到控制,鸡群精神好转,采食量上升,死亡停止[5]。
8 结语
鸡盲肠肝炎又名鸡组织滴虫病或黑头病,本病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异刺线虫为其中间宿主。饲养管理不良、应激、环境卫生恶劣等,均能诱发和加剧本病的发生。预防本病要做好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给鸡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饲喂营养全面的日粮,做好驱虫工作和粪便处理工作,驱虫可用左旋咪唑等。在进鸡前可在鸡群活动范围内用生石灰撒布地面,以杀灭蚯蚓等,经10~15 d,蚯蚓腐烂后再进鸡。
9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银梅.禽病检验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吕荣修.禽病诊断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3] 黄艳丽,王成达,王芳.一例鸡盲肠肝炎的诊疗体会[J].吉林畜牧兽医,2015(7):36-37.
色盲的治疗方案范文第3篇
[主题词]随机对照试验;针灸学
在中国使用了数千年的针灸医学,目前已经被100多个国家所接受和应用,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医疗卫生的组成部分。至1986年在中国采用针灸治疗的疾病有1116种,查阅统计近5年发表于国内针灸杂志上的针灸临床研究疾病病种,针灸界宣称针灸有效病症超过300种,疗效显著者有100多种。
近年中医学界开始关注迅速崛起与流行的循证医学研究,因为通过循证医学研究的临床结果可以视为真实的证据而被全球临床医生承认而广泛运用,这对推广针灸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许多相关介绍论文陆续发表,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注重循证医学教育,并进行了专项的针灸临床研究,部分针灸诊疗课题获得资金资助进行随机对照研究(RCT)并通过鉴定。但是依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循证医学”标准,针灸疗效确认为“显著”的只有不到10种病症。面对如此巨大的差异,许多针灸学者开始思考,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循证医学是促进针灸医学发展还是将束缚其发展?
笔者有幸承担了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诊疗方案研究,通过实践循证RCT研究全过程,对此产生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1 分析目前对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认识
针灸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究竟有多可靠呢?下面是绝大部分系统评价中表明的目前针灸RCT研究中一些比较普遍的缺陷。
(1)对随机分配过程细节描述不足,分配隐藏很少被提到,且经常被错误地理解和运用;
(2)只有不到15%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了盲法,绝大多数研究未能最小程度减小操作者对结果的影响;
(3)样本量的计算很少被报道,样本量通常太小,只有很少的试验样本数大于300;
(4)研究对照组的选择不合理,有大量的试验采用的是另一种疗效未被肯定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
(5)干预措施的刺激参数通常被个人经验主观个体化,不易被扩大成一个标准的协议,重复率较低,不易临床推广;
(6)约多于一半的RCT没有报道基线的特征,或基线数据(年龄、性别等)没有被充分地罗列出来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发生的不确定;
(7)只有很少的针灸疗效评价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疗效指标很少被量化报道;
(8)试验对象的脱落和患者的依从性很少被考虑和解释,针灸疗效缺乏长期的随访论证,统计分析和试验结果的解释不准确;
(9)有相当数量的试验是以短篇报道的形式发表,其中的大多数试验宣称其验证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从而暗示有较普遍的发表偏倚的存在。
正是由于针灸研究具有上述缺陷,所以针对针灸研究的普遍结论是:“目前只有很少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针灸有效,由于方法学基础薄弱和可供检验的假设缺乏,所以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显得遥不可及。”
目前中医针灸学界领域内对此的解释是,针灸是一个与多专业应用交叉的复合型学科,现在的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忽视了针灸医学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在不领会针灸本身特征的基础上,把一些通用的原则强加于另外一种理论体系的研究上,这种忽视其复杂性的结果使大家对针灸疗效产生错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可能不是发掘针灸全部潜能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研究的结果可能并不只贬低了作为治病手段的针刺或艾灸,而是整个针灸医学。所以,国内有学者开始质疑对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学全套亦步亦趋地应用于针灸医学是否合适,提出中医针灸医学的临床知识是否可以完全依照循证医学的格式去评价和审核吗?
2 实践中的困惑与疑问
针对上述问题与争论,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注意。针灸医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其研究范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临床医疗行为,而并非简单的针刺体表的某一部位的一种医疗手段。一个完整的针灸医疗活动包括“理(中医的理论)、法(中医学治法)、穴(在理指导下的辨证取穴)、术(在理、穴基础上的针对性操作)”4个步骤。所以在全盘按照循证医学方法论设计临床研究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笔者认为这可能造成了最后结论的部分研究质疑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医认为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不断交争的表现,为此提出相对应的反映疾病动态特色的临床理论――辨证论治。而目前西医的研究方法多在遵循接受单一的病理定义,将病理改变禁锢在一个相对静态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承认疾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现在借鉴的研究方法似乎不能体现疾病动态特色,具体表现在研究中很难确定标准的治疗记录。
(2)在确定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组上,牺牲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整体观强调“天人合一”,即患者连续的病理生理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的病理状态的改变在研究中应该被考虑。事实上,如果考虑到这些变量因素,研究就几乎不可能随机化分组,因为很少有共性的患者。纳入标准的模糊使得大多数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从一开始就可能偏离中医的理论,以致在以后的疗效评判时很难说明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针灸RCT纳入标准都采取两种模式,即“西医辨病”或(和)“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前者强调所有研究对象符合某种疾病诊断标准也就是满足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矛盾,但此种矛盾认识基于西医理论,而治疗却依据中医理论观念;后者虽既强调研究对象符合某种疾病诊断标准也就是满足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矛盾(西医),同时也强调了疾病发生发展的现阶段主要矛盾(中医),但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认识的起点不一致,可能无法有交叉结合点,这种研究模式结论事实上并没有客观划定这种治疗方案自身的适用边界,它究竟能治哪些疾病。因此这种模式虽然强调了中西医学各自的特色,但事实上并不能提高针灸临床研究质量,进而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3)几乎也不可能有双盲的使用。一般来说,在一项针刺治疗过程中很难使针灸医生和患者实现双盲。事实上,针灸医生应该清楚患者真实的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如果使针灸操作者处于盲态则可能使操作者本应该知道的必要的信息来源无法得到而不能采取正确的辨证施治,这可能不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4)过度的标准化操作可能使针灸治疗作用失去更多。因为忽视了或者没有深入研究操作者的背景技术和个性特征,事实等于忽视了针灸治疗中的“治神”特点,这对治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
使许多在针灸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医疗行为受到影响。
通过实践,以目前的循证医学方法研究针灸临床疗效,笔者也认为由于忽视了针灸医学本身的很多特性,所以可能牺牲了针灸治疗潜能从而造成目前的争论。
3 体会与建议
尽管针灸临床试验有着其方法学上的先天局限,证明针灸有效病症证据不足,但令人困惑的是低质量的研究水平却很难掩饰住每天日常临床工作中所取得的针灸医疗成就。在很容易找到针灸医学研究的缺点以后,怎样理解针灸医学而不仅仅是批评和指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针灸临床工作者的科研知识水平得到改进,如①盲法的运用,双盲不易做到,但研究结论的第三者盲法判效及公正的第三单位的统计分析可能使结论更为公正;②研究的随机分配方法、对照组选择均可以通过与专业设计人员紧密合作得到一定改善;③在进行成功的RCT研究之前推荐先期进行观察性的研究,目的是获得可靠的关于治疗类型、病例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相关的副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而不是从理论上推论就可以进行临床研究。
同时,笔者认为针灸医学是一门以技术特点为分类原则的多学科交叉的专科医学。由于针灸理论建立受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其理论基础不能用西医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所解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西方医学有很大的不同。在提高针灸研究者素质、完善基本研究方法的同时,为使针灸领域进行更趋合理的科学研究,针灸界未来应在更好地理解针灸学特性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努力开展研究,探讨符合针灸医学特点的研究方法。
(1)怎样做到真正地病证结合即在中NN论指导下对疾病各种矛盾认识的统一。事实上西医细致诊断也不以辨病为自限,例如休克是综合性的病症,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过敏性休克、心力衰竭性休克等,治则亦不相同。所以,积极探讨中医对疾病的基本矛盾认识,借鉴西医名词,装入中医内涵,以利于交流与推广,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对疾病进行努力探讨,以找到一个为某具体疾病的辨证方案指南。
(2)怎样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在RCT试验中去量化各种操作方法,尤其是针刺深度的选择及刺激量的确定。由于干预措施本身的特殊性,所以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比其他干预措施研究更困难,研究方法学上更具挑战性。事实上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术”是在根据中医病证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的,一般原则“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素问?刺要论》),即是根据中医理论确定研究疾病病位是在“皮、肉、筋、脉、骨”的哪一个层次,并最终确定针刺深度及不同层次的刺激量。这种针刺深度选择,笔者认为较之目前统一规定针刺人皮多少厘米的硬性规定,更符合针灸治疗的辨证体系,更容易使中医针灸学界接受,也更体现因人制宜的中医原则。因为一个肥胖的患者与一个瘦小患者针刺同样深度最后疗效结果就可能不同。
(3)怎样评价针灸诊疗者的素质以确保所进行的是真实可靠的针灸治疗活动。针灸操作包含的不仅仅是针刺或艾灸的过程,而且还包含了患者对针灸医师的认同。笔者认为,需要尽快建立针灸住院医生与专科医生培养体系与认证体系,这将有助于推进针灸从业人员的整体内在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针灸职业荣誉感,从而提高研究的品质。
4 结束语
色盲的治疗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致盲性? 治疗
???????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本文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4月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患者145例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方法的选择,探讨临床表现,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5例(145眼),患者年龄5~82岁,平均38.4岁,男92例,女53例。经过治疗145例患者基本痊愈,现将临床分析与治疗汇报如下。
??????? 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1.1临床表现?
??????? 发病前常有飞蚊、闪光感,以后突然视力下降,视物遮挡,范围逐渐扩大。眼底检查可见到脱离的视网膜和视网膜裂孔。陈旧的视网膜脱离可以出现线状或膜片状视网膜下膜,也可以在裂孔附近发生视网膜囊肿。
??????? 1.2诊断要点?
??????? 诊断主要根据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裂孔的存在。
??????? 1.3治疗方案及原则?
??????? 1.3.1视网膜脱离行复位手术。
??????? 1.3.2单纯的视网膜裂孔和脱离范围小者,可以行激光光凝封闭裂孔。
??????? 2?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 2.1临床表现?
??????? 2.1.1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时视力下降,或脱离区波及黄斑区时视力下降合并视物变形。
??????? 2.1.2检眼镜下可以看到伸入玻璃体腔内的膜状或条索状物,部分患者合并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呈帐篷形,其顶端有玻璃体腔的牵拉物。
??????? 2.2诊断要点?
??????? 根据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检眼镜下看到帐篷样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前或玻璃体腔的纤维膜、血管膜或机化物,可做出诊断。
??????? 2.3治疗方案及原则?
???????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引起视方下降时,或脱离范围逐渐扩大,则应行手术治疗。根据眼底情况行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除术。
??????? 3?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色盲的治疗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治疗措施;分析
阑尾起自盲肠根部、3条结肠带汇合点,远端游离于右下腹腔,为一条细长的盲管,形似蚯蚓。其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即麦氏点处。但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随盲肠的位置改变而改变,故存在着个体差异。该器官发生感染时,容易发炎而导致发病(阑尾炎),又根据发病急缓和轻重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而急性阑尾炎又是临床外科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1 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1.1 阑尾官腔阻塞 是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原因。当阑尾腔发生阻塞时,
其分泌物残留在管腔内,阑尾上的血管被压迫,血流受阻,阑尾缺血。
1.2 细菌入侵 阑尾缺血缺氧,细菌在此生长繁殖形成了感染灶,造成了急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格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1]
2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化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型:根据其临床过程及病理解剖学变化将其分为4种类型。
2.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表面充血。镜下各层组织均有充血、水肿和中性多核白细胞浸润,黏膜上可见小的溃疡和出血点。
2.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又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附有脓性渗出物。镜下,各层组织除充血水肿和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外,常有壁间小脓肿,黏膜面可有溃疡和坏死,腔内常有积脓,和少量浑浊渗液。
2.3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阑尾炎,阑尾管壁一圈层或部分坏死,外观呈暗紫色或黑色,表面及其周围有大量脓性、纤维素性渗出物,阑尾腔内积脓。由于官腔阻塞或积脓,压力升高,加重管壁血运障碍,严重者发生穿孔。
2.4 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大时,大网膜及周围临近的肠管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即形成炎性脓块或阑尾周围脓肿。[2]
3 临床表现
3.1 腹痛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疼痛发作始于上腹部,疼痛位置不固定,之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呈持续性。
3.2 胃肠道和全身症状 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也有乏力、头痛、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3 右下腹压痛 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即麦式点。
3.4 腹膜刺激征 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为壁腹膜受到炎症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常提示炎症加重,有渗出,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3]
4 治疗措施
4.1 辅助检查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包括腹X线平片,B超检查,白细胞计数;此外腹腔镜检查可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4.2 非手术治疗 一旦确诊,绝大都数急性阑尾炎应早期手术治疗,但部分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不同意手术,或者患者病程已超过72小时等,则选择非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短时禁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选择有效抗生素等。[4]
4.3 手术治疗 对于大部分患者仍需选择手术治疗。
4.3.1 手术适用范围 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各型急性阑尾炎均适用。
4.3.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化验,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B超检查阑尾有无肿大,或脓肿;较短时间的补液;常规禁食,禁饮,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4.3.3 切口选择 一般选择麦式点斜形切口,即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外1/3处,作与连接线垂直的小切口长约4-5cm。其优点是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肌肉,对腹壁血管和神经无损伤,发生切口疝的几率小。对于急性阑尾炎的儿童,切口可选择横行,与皮肤皱纹吻合,此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5]
4.3.4 寻找和切除阑尾的方法 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恒定,且阑尾末端游离。可沿结肠带追踪到盲肠顶端即为阑尾根部。对于异位阑尾也可用此法寻找。但也应考虑到腹膜外的异位阑尾,对于寻找此型阑尾,需切开侧腹膜,将盲肠与升结肠向内侧翻转寻找阑尾。顺位法切除阑尾,操作方便,污染少。但若炎症严重,阑尾末端和深处组织粘连无法剥离时,也可逆性切除。
4.3.5 阑尾残端处理 一般采用结扎残端,用酒精消毒残端后,荷包缝合,内翻入盲肠内。该种处理可是创面腹膜化防止黏连。但对盲肠壁炎症明显,肠壁水肿脆弱或阑尾残端肿胀增粗者,可单纯结扎。
4.3.6 腹腔探查、冲洗与引流 对于术中发现阑尾正常或炎症轻者,则应系统探查寻找病因;一般不易冲洗腹腔,以防止炎症扩散,除非脓液不能洗尽或坏死组织见多;阑尾切除术后较少留置引流管,只需连续缝合腹膜,切口冲洗后一期缝合。而腹腔引流适用于:①阑尾炎症较重,粘连广泛,阑尾切除后局部仍有少量渗血者;②阑尾附近有较多脓性渗液者;③阑尾位置较深,或盲肠后位阑尾,阑尾坏疽等;④阑尾根部结扎不可靠,又不能埋入盲肠者;⑤阑尾周围脓肿者。[6]
4.3.7 密切观察病情,严防并发症 ①出血:多因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而引起系膜血管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输血,补液,紧急手术止血。②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对于感染切口,先试行抽出脓液,或在波动处拆线敞开引流,排除脓液,定期换药。③粘连型肠梗阻:与局部炎性渗出,手术损伤和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不完全肠梗阻者行胃肠减压,完全肠梗阻者则应手术治疗。④阑尾残株炎:阑尾切除后若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术后残株易复发炎症,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症状较重者,应手术切除阑尾残株。[6]
4.3.8 转归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一方面取决于病人全身和局部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其转归有①炎症消散:对于部分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大部分转为慢性阑尾炎;②炎症局限:部分化脓,坏疽的阑尾炎被大网膜和邻近肠管包裹粘连后,炎症局限;③炎症扩散:阑尾炎症较重,又未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能被大网膜包裹,炎症容易扩散。
综上,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常见病症,病情变化多端,各体差异较大,通过对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治疗、转归等方面的阐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治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提更临床对阑尾炎的治疗有更加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斌.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的经验总结[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3):163.
[2] 刘淑霞.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74.
[3] 彭金钰.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及临床治疗案例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7):1728-1729.
[4] 史振友.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02(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