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2024年最新5篇}

心灵驿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885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6分钟。

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港口 航运 长江沿岸

1990年6月,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获批成立,其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发〔2013〕38号)。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举行。经过20余年的探索发展,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变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根据《京都公约》,即《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Simplification and Harmonization of Customs Procedures),自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一国的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自由贸易区是许多国家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世界四大自由贸易区包括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

一、上海自贸区获批的背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和投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为主要平台,加速推动建立高标准的全球投资规则体系,力图掌握制定全球多边投资规则的主导权。中国只有对投资管理方式进行重大改革,才能适应将要形成的高标准的全球投资规则体系。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改革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动应变对策,而融入全球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个重要举措,被视为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大潮,意义堪比深圳特区。

建设上海自贸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将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并能够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上海自贸区以开放促改革,这里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二、上海自贸区两港区基本情况

1、外高桥港区

1990年6月,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应运而生,它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保税区。2012年,外高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5.36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38亿元。外高桥港区是上海港在浦东新区建设的综合性码头,其主要功能是为浦东开发开放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服务。外高桥港区连接长江深水岸线与外高桥保税区,其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的重要枢纽。

2、洋山保税港区

2005年12月10日,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用。洋山保税港区拥有一流的深水港口设施、完善的配套条件,具有改革创新和探索突破、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责任。洋山港良好的靠泊条件和装卸能力,吸引了马士基的四艘“3E”级超大集装箱船先后靠泊。2012年8月1日,启运港退税政策在洋山港试行,这有利于扩大洋山港的辐射能力,巩固其国际中转枢纽港的地位。目前,水水中转箱量已经占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半壁江山。2013年1―10月洋山港水水中转情况如表1所示。

3、两港区吞吐量情况

2009年5月6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会宣布国务院批准撤销南汇区,将南汇区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大浦东”契合的正是上海正在全力建设的“双中心”战略,原先分属浦东和南汇的上海两港――外高桥港、洋山港,终成一家。

金融危机后,国际航运市场低迷,航运企业成本高企、市场运力过剩,全球主要航运指数持续低位徘徊。在这种大形式下,上海航运却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7.36亿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吞吐量3252.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两者均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其中集装箱吞吐方面,1536万箱在外高桥港区完成,1415万箱在洋山港完成。同期,釜山港吞吐量为1700万个标准箱。2013年1―10月外高桥港区、洋山港和上海港集装箱量情况如表2所示。

4、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上海港口发展前沿的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港口服务能力。2011年10月14日上海港外高桥六期港区通过国家验收,其是一个具备汽车滚装、集装箱运输、港口物流三大主题功能的综合性港区。洋山港区四期工程拟建设7个5―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占用岸线长2800米,设计年吞吐量400万标准箱,规划2015年底基本完成并投产。2013年下半年制约港口发展和吞吐量提升的洋山港主航道单向通航模式升级为双向航道。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两港区的服务能力。

三、上海自贸区给港航业带来的新机遇

在国务院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了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和社会共计6大服务领域的开放政策,涉及18项措施。航运方面,《方案》提到,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其中,着重强调“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

外国籍船舶在我国沿海港口之间从事外贸集装箱重箱的国内段运输,性质属于国内沿海运输。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条例,之前我国禁止“外轮捎带”政策,即中资拥有或者控股的方便旗船不能享受国内的优惠政策,待遇基本等同于外国船只。外轮捎带政策允许外籍船舶捎带国内两个港口之间的货物,若实行将使上海港分流原本因为外轮不得经营国内港口之间业务,而选择在周边国家/地区进行中转的箱量。以后相关船舶货物的中转不必再到韩国釜山港等港口中转,降低了中转成本,而成本的降低也会带来价格上的优势。

总理在上港集团考察时,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曾向总理表示,如果允许外轮捎带,上海港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枢纽港,将大大提高公司的货物聚集能力。据估算,捎带业务放开后,上海港一年可新增90万标准集装箱的中转箱量,相当于新增主营业务量的7%左右。

港口航运业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是国际经济的“晴雨表”。《方案》提出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等。国际贸易地位的提升将有力地促进港口的发展。

四、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带动长江沿岸港口发展

2013年3月,总理在长三角调研时曾在上海表示,中国最大的能够运用内河航运的就是长江,上海地处长江口,希望上海港将自己的管理经验、投资力量,向沿江顺江而上,带动沿江地区的开发。

上海港和长江流域各港口具有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1997年,为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务院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组合港组建方案的批复(国函(1997)87号)》,同意上海组合港的组建方案。同年9月29日上海组合港正式成立,它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和江苏为两翼,在不改变原有地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对相应港口的集装箱码头泊位进行组合。2005年,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港口集团公司、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2006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阴港港口集团合资组建江阴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据统计,上海港95%的集装箱量来自于长江流域。优质的服务、经济的中转成本不断吸引船舶和货物通过上海港中转,促进中转箱比重逐年上升。2013年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率为46.6%,比去年同期增长3.8%,提前达到“十二五”规划中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45%的目标;集装箱国际中转量118.8万TEU,增速达32.7%。

目前,泰州港、龙潭港、江阴港等沿江港口和企业已经积极采取行动与上海自贸区进行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为上海港以及长江沿岸港口创造了发展和合作良机,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空间。

(注:本文是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文献信息支撑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870017)、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3年度科研项目“海事行业竞争情报服务的体系构建与服务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CSTX03)、2012年上海海事大学校基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智库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012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上海自贸区:试验任重道远不能急功近利[N].解放日报,2013-09-29.

[2] 戴榆:中资旗船试行沿海捎带业务 提升货物聚集能力[N].每日经济新闻,2013-09-28.

[3] 张建平:以上海自由贸易区撬动新一轮改革[J].中国外汇,2013(9).

[4] 阮延华: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五年的开发实践[J].浦东开发,1995(5).

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范文第2篇

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国际铁路货运枢纽,中国成都国际铁路港似乎被寄予了厚望。3月31日,国务院ν夥⒉肌吨泄(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四川为自贸试验区,畅通国际开放通道被列为重点,成都国际铁路港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3月31日,国务院对外《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确定四川为自贸试验区,其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三大片区。同时被列入自贸试验区的还有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陕西六省市。

这份总体方案显示,四川自贸试验区的任务有24项之多。功能按区域布局划分,主要是三大块: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临空经济、口岸服务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航空枢纽,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高地;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川南临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装备制造、现代医药、食品饮料等先进制造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成为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

无疑,港口经济成为自贸试验区的重点。而在四川的港口经济中,中国成都国际铁路港成为新宠。打开中国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蓝色的界面,一段简介引人注目:中国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四川省唯一的国际铁路货运枢纽,也是成都市规划的交通枢纽及现代物流功能区,肩负着作为成都向西开放的“使者”和“载体”,为促进中国西部与中亚、中东、欧洲和独联体国家经贸往来提供稳定、快捷、安全物流通道的重任。特别是“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提出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迅速成为亚欧双向“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成都加速区域性国际中心建设的历史进程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中国成都国际铁路港:小平台发挥大作用

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国际铁路货运枢纽,中国成都国际铁路港似乎被寄予了厚望。那么,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又搭建了一个怎样的平台?

资料显示,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是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注册资本50亿元,是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也是成都市政府重要的物流投融资平台。

其母公司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成都市政府重要的投融资平台,一直深度参与汽车、电子、石化、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文化创意7个战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大产业、扶持大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先后参与80万吨乙烯、成都一汽、富士康、京东方、深天马、工业集中发展区、旭双太阳能、东区项目等市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建设。目前,提出并正在打造以“创新型、走出去、多元化、证券化”为发展路径的“1238”的事业格局,即一个主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两大板块――投资、专业服务;三个平台――投融资平台、非银行金融服务平台、园区开发建设平台;八个业务单元――重大产业化及资本运作、融资担保、风险投资、土地收储、资产经营(含融资租赁、典当)、城市功能区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小额贷款。

作为成都工业投资集团的重要板块,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主要承担三大块内容,一是国际铁路港规划范围内基础设施和平台类功能性项目的投资建设,二是部分经营项目的开发运营,三是整合航空、铁路和公路口岸设施资源,参与全市物流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和平台功能性重大物流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重要物流通道的运营管理及市级物流产业发展基金的筹建。由此看来,其目标是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联通欧洲泛亚的桥头堡、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平台,并且,以其旗下的“蓉欧快铁”为依托,围绕自贸业务、跨境电商等业务形态开展贸易业务转型。

其实,这家铁路港,早在2014年就业绩不菲,当时就实现了货物吞吐量全国中心站第一,并首创了“六位一体”建设模式,获得了诸如“中国最佳物流园区”“中国物流园区示范基地”“中国物流园区50强”“全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的市场商圈”等众多荣誉,同时也成为各方来访的驻地,近两年仅接待各类团体考察访问就高达上千次,每天都有来访者。另外,2014年4月,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下文批复,同意将成都铁路口岸设为国家临时对外开放口岸,这是全国继哈尔滨、郑州、重庆之后第四个铁路开放口岸,是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并且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全域通关。而成都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确立的物流枢纽地位,也提振了世界500强布局成都的信心,据悉,有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在成都落户,稳居中西部城市的首位。

如今,自贸试验区的获批为成都国际铁路港又打了一针强心剂,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中心辐射开来,打通“欧亚大陆桥”所带来的“产业西进”,正一步步改变着成都未来的发展轨迹。

四川自贸试验区:畅通国际开放通道

有了国际铁路港这样的平台,申报自贸试验区显得轻松了些。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而对于四川,主要要求有两点,一是落实中央P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二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根据这些要求,仅仅三个月后的11月15日,四川省就完成了四川自贸区方案,并上报商务部。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印发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0号),正式公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次日的4月1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一环扣一环,一步紧接着一步,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可谓一帆风顺,究其缘由,一批成都国际铁路港这样的企业提前谋划无不起着重要作用。

此次方案中,关于畅通国际开放通道用了较重的笔墨,提出依托双流航空枢纽、成都国际铁路港、川南临港口岸,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长江经济带空、铁、公、水联运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可见,成都国际铁路港在这场改革和试验区内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上述总体方案中提出以下措施: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依托中欧班列(成都)等打造国际铁路运输重要枢纽,推进与泛欧泛亚国家(地区)枢纽城市的互联互通;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在运输安全、环境保护、通关查验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支持国际航班代码共享,鼓励符合条件的航空公司新开、加密、优化国际(地区)国内航线;构建国际(地区)国内有效衔接、相互支撑的航线网络和航班时刻分配机制;允许设立符合条件的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优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中转流程,完善多式联运标准和服务规则,探索与沿海沿边沿江重要枢纽城市高效联运新模式,加速构建集高铁、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欧陆空联运基地;推进内陆地区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建设,试点签发具备物权凭证性质的多式联运提单,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在交通运输领域,完善快件处理设施和绿色通道;加快发展快递等现代物流业。对此,总体方案可谓是面面俱到。

并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2017年的重要目标之际,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中对此也有深入剖析,提出坚持市场化导向,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内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提升资本运营能力和水平;鼓励国有企业依托自贸试验区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内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国家铁路运输企业、国家铁路控股合资铁路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成都国际铁路港运营管理,推动铁路资源有效整合。

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范文第3篇

自7月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后,不断有媒体报出某某地正在调研建立自贸区的消息。梳理这些报道,可以发现,已有十几个省市在调研、准备方案,以期紧随上海之后摘得“自贸区”头衔。

《财经国家周刊》从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处获悉,目前已经向商务部提交方案或进行了沟通的有:天津东疆,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山东青岛,河北曹妃甸。

“大家都想赶上头班车。”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说,谁也不想错过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先机,“先机就意味着地方经济发展”。

八仙过海

上述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表示,目前,中央层面的意思是,要待上海自贸区试验显现一定效果后,再逐步推进其他地区自贸区建设。

而对未来是否会形成逐步批复自贸区的趋势,大部分受访的相关人士认为,依据对上海自贸区试验经验应当“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可能会逐步放开。目前,各预申报的省市都在发奋努力。

对天津来说,今年6月其东疆保税港区距离第一批自贸区的头衔,可谓仅有一步之遥。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最初商务部向国务院上报自贸区方案时,天津方案是和上海方案一块提交的,后来天津的方案被拿下了。

在方案提交后,天津政府方面曾公开表示极有可能会在一个月后拿到批文,引发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

10月中旬,当《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再次联系天津市政府方面时,“自贸区”三个字已变得讳莫如深。不论是天津市政府、还是东疆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士,对此都闭口不言。

“讲,可能是为造势;不讲,可能是已经进入高层审议程序。”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分析说。

一位接近政府部门的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天津的自贸区方案已有中央高层人士支持,不排除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批自贸区首选的可能。

外贸大省广东也在积极运作。

广东省高层近日向媒体透露,粤港澳自贸区申报已进入最后关键阶段,并说,广东已经联合香港、澳门,大力争取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9月1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曾带队到广东调研,其调研组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银监会等部门15人组成。有人据此认为,广东方案已进入了征求中央部委意见的阶段。

上述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还告知,他了解到的情况是,天津和广东的方案比较系统。由于广东方案涉及3个地区,而且面积大,这方面可能会有争议。

浙江也在为获批舟山自贸区而努力。今年1月,国务院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其中提及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在条件成熟时,可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区。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说,浙江已加快申报舟山自由贸易区的工作。打造海岛型自贸区与上海错位发展。

上述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还表示,福建平潭、山东青岛、河北曹妃甸所在省的政府都已与商务部作过沟通,正在做前期研究。至于媒体报道提到的重庆,是自己在做方案,目前还没有正式跟商务部接触过。

大树底下不长草?

政策红利是各地关注的重点。

天津亟须新的政策刺激,中央给予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的创新举措,恰恰也是天津需要的。

天津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天津早在2012年就开始启动自贸区申办工作。

他说,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本身拥有特殊地位。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要求以建设东疆保税港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条件成熟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一个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首先必须是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天津在获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单在金融方面就进行过诸多探索,比如发展柜台交易市场(OTC)、文化产权交易所、产业基金等。

运行5年之后,从外界的观察分析看,一些改革并不如设想所期,OTC市场没发展起来,文化产权交易所受到整改,VC/PE机构在这里只注册不留人。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前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李维安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谈到,对地方来说,相关的政策需求很大。这也说明现有政策还不能满足各地发展的需求,包括监管和各方面的发展条件。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广东省。

今年年初广东提出将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3个地方打包,建立面向香港和澳门的粤港澳自贸区。

而早在2003年,内地就分别与香港、澳门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广东成为落实两个CEPA的前沿阵地。

李钢参与了广东自贸区方案的调研。他说,“虽然两个CEPA已经运行了10年,但里边还有一些东西没有落地。”

例如,在金融领域,广东与港澳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和金融结算合作,与CEPA内容还有差距。如果广东自贸区获批,这一领域的政策红利会得到释放。

除一些省市本身遇到发展瓶颈急需政策红利外,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还表示,从区域发展角度看,天津和广东可能还有这样的担心:如果地处长三角的上海因政策红利率先得以发展,那么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的吸引力是否会被削弱?

张汉东也认为,上海自贸区的率先成立将对其他地区构成“虹吸”效应。

“大树底下不长草。”他说,浙江本土企业特别是一些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可能会将总部迁至上海,或者在自贸区设立财务中心、运营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的企业总部,这将对浙江总部经济产生压力。

要应对这一趋势,“浙江除了加快申报浙江省自己的自贸区外,政府还需要对企业加强引导,鼓励骨干企业扎根浙江。” 张汉东说。

“中国的改革都是先试点,不管条件成不成熟都要上,抢晚了就吃亏。”李维安说得很直接。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自由贸易是对外的,但对内是割裂的,各自争夺自贸区,如果再用自贸区把各自分割,实际上还是源于对GDP的争夺。

上海也遇尴尬?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仪式上,一位身着浅灰色西装的78岁老人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注意,而他却正是很了解上海自贸区方案由来的人。

他叫王茂林,1990年代曾经担任湖南省委书记,现在担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

2009年,中国生产力学会应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的邀请,成立了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泊溪研究员为组长、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区课题组,历时半年完成了一份《关于在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的报告,上报给国务院主要领导,从此拉开了上海自贸区的序幕。

王茂林说,直到浦东开发开放18年后的2008年,上海仍没能完成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任务,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缘于上海能够自我改革的空间很小,涉及经济和金融领域改革都要到各部委审批,进展缓慢。

他分析说,与此同时,2008年的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全球贸易量的下滑,亚太港口城市的经贸竞争日趋白热化。而正是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GDP结束了长达16年的两位数增长时代,在7.5%至9.9%之间浮动,一直在全国排名靠后。

王茂林认为,此时,建立“自贸区”,无论对于浦东还是对于上海来说,都是一个政策突破以及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机遇。

据陈波介绍,上海自贸区的第一稿方案,重点集中在试行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高效便利的海关通关和监管、企业减税以及建立免税商品销售店等内容,核心是向中央要政策。

9月底上海自贸区方案出炉后,所有有关企业减税和免税商店的利好政策都被拿掉了。对此,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分析说,中央这么做是希望上海关注改革,把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也有防止上海的虹吸效应产生的意义。

无论如何,“先行先试”本身就被认为是利好政策。在当前环境下,政府管理体制和效率的改善,就是对企业的利好,也会对地方的经济带来拉动作用。

上海自贸区挂牌20多天来,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注册,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每天接到上门递交的材料将近600件,咨询人数近2000人次。与此同时,自贸区附近的楼盘也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近20%。

一位深入研究自贸区方案、并在9月前往上海进行实地调研的学者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虽然中央希望上海自贸区实现未来“可复制、可推广”,但上海肯定希望自己能先借这一轮的开放之力聚集眼球和资源。

李钢向记者表示了这样的观点:从对外开放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轮对外开放,第一轮是1978年的三中全会,第二轮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第三轮是2001年中国入世,而上海自贸区可以算作中国的第四轮对外开放。

如果中国的第四轮开放仍然从一个点突破,是否适应中国当前的经济现实?这是学术界提的一个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和他的研究团队,曾经针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做了深入研究,并在2010年出版了《区域经济新战略》一书。

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贸区;广东;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04503

1 引言

自贸区是一个历史范畴。最早的自贸区,可以追溯到1951年法国、西德等欧洲六国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其成立的目的旨在约束二战后的德国。但是,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它的概念已经早已演化。如今,根据自贸区的概念和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Free Trade Area(FTA),指两个以上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为了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和政府采购,如亚太自贸区(2010)。另一类是Free Trade Zone(FTZ),指某一国家在国境内划出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区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如我国的沪、津、粤、闽自贸区。本文所讨论的自贸区属于第二类范围。

我国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为了应对国际贸易竞争的而挑战,加快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与国际接轨,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我国的第一个贸易试验区应运而生。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和总结之后,我国广东自由贸易区、天津自由贸易区和福建自由贸易区也宣告成立。

2 中国(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影响分析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于2015年3月24日审议通过,其对中国(广东)自贸区的定位、目标、功能划分、主要任务和发展措施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在我国日益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自贸区的建设又是我国加强崛起和走向复兴的又一伟大举措,势必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一战略举措将会造成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改善投资环境。根据中国(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的规定,自贸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其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起决定作用的中国,发挥市场的作用,创新优化市场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举措。良好的市场环境离开不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自贸区的建设,为中外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市场监管环境等,无疑会给我国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也会改善以往的投资环境。

(2)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总方案把广东自贸区定位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其中,广东自贸区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濒临港澳。一方面,自贸区的成立有利于发挥自贸区的增长极作用,加强深化广州、深圳等沿海重要城市与香港自由港和澳门等的深化合作,促进贸易往来、产业转移和升级,加快资源的集聚,并形成对珠三角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广东自贸区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块翘板,有利于逐渐打开我国市场,与轨迹接轨,迎接国际性的贸易竞争和抓住对外合作的机会。

(3)开放倒逼改革,改善民生。经历过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虽然我国经济取得较大发展,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监管机制一方面必然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让利于民,提高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改善民生;另一方面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额机会,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中国(广东)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东自贸区在总方案的规划中都表现出种种的利好趋势,但是,中国(广东)自贸区成立之初可谓一片空白,从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到中国(广东)自贸区成立中间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复制、推广、借鉴的经验非常有限,没有很多成熟的措施经验可以直接移植到中国(广东)自贸区,中国(广东)自贸区的发展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的问题依然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也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从中国(广东)自贸区的本身来看,很多片区仅仅只是处于破土动工的阶段,比如中国(广东)自贸区前海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等,这些都只是在远期规划建设之中,存在的挑战与困难难以准确估量。

(1)简单复制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2013年8月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已经经历了近一年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和经验,比如说负面清单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广东)自贸区和其他自贸区有一定的借鉴经验。中国(上海)自贸区处于我国东部地区,面对太平洋,与美日韩等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是辐射长三角地区和迎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TTIP)等等。而中国(广东)自贸区则主要是为了深化港澳合作,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南大门等。

因此,每个自贸区都有不一样的功能、定位、核心趋势等等,如果只是一味地简单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而不是从中国(广东)自贸区的本身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当地的形势和优缺点做出具体的对策,很容易犯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所以,发展自贸区必须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地缘等因素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和具体措施。

此外,中国(广东)自贸区不同片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片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程度都不一样,因此很难对不同片区做出统一的规划,也不能对不同片区做出完全一致的发展措施,不然将不能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而会带来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集聚效应过度强化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之间大致呈品字形,他们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极点,借助自贸区的制度、税收等政策优势,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引进大量边缘地区乃至海外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等在自贸区的集聚融合。这种集聚融合能够给自贸区带来极大的发展机会,所有资源的融合将会形成一种乘数效应促进自贸区经济的大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以边缘地区的牺牲为代价的,以自贸区为中心的发展会造成附近城市的空心化,比如东莞、惠州、中山等等,甚至是以一些内地的城市,也会因为与自贸区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和发展机会而没落。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自贸区和珠三角等一些发达城市经济越来越发达,而边缘较落后的城市相比之下越来越落后,造成经济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这种集聚效应短时间内不能够通过自贸区和边缘地区的发展来解决,只有当自贸区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扩散效应时才会对边缘地区形成辐射作用而促进边缘地区的发展,逐渐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图1 广东自贸区不同片区

图2 广东自贸区的扩散效应

(3)过度依赖政策而导致创新不力。自贸区并不是我国的首创,但是我国发展自贸区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和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在我国复兴之路上本来是一大创举,尤其是中国(广东)自贸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的前沿阵地,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集聚大量的资源优势,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量的企业入驻自贸区仅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从中谋利,也有很多企业保持观望态度,一直等待政策的落地而行动。相比于创新能力的挖掘而言,优惠的政策机制似乎对企业的诱惑力更大,而这种诱惑的不断扩大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如果大量企业的依赖越来越大就会失去原有的发展创新活力,一旦这种政策优惠推广到其他地区,变得普惠化以后,自贸区中的企业就会失去这种依靠而面临着平庸化的风险。因此,企业如何在自贸区中依靠政府优惠政策的同时,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创新动力,在剧烈化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4)法制监管不力而导致的风险。法制保障是自贸区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我国自贸区建立之初,各项条件还不成熟,更需要法律的保障才能实施下去,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处理在自贸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成立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备案管理办法》等等,为自贸区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中国(广东)自贸区的成立目前只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于2015年2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二届42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布、施行。中国(广东)自贸区与中国(上海)自贸区和国外其他自贸区相比,还处在刚起步阶段,发展较为落后,各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而且中国(广东)自贸区不同片区之间的差异加剧了中国(广东)自贸区的复杂性。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必然会带来权责不明、是非不分等问题,众多不确定因素也会给企业、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带来相应的风险。在负面清单风险方面,中国(上海)自贸区虽然能提供一定的经验,但是中国(广东)自贸区因为在投资环境、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而没有明确的法制规范也难以简单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模式;金融风险方面,中国(广东)自贸区发展的主要是金融等相关的服务业和贸易服务业,良好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对自贸区的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如果不能在法律的源头上为自贸区的发展建立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有效机制,就很难保证中国(广东)自贸区能够平稳健康快速地发展。

4 总结和建议

纵观我国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和横向比较我国自贸区的发展布局,我们会发现我国自贸区的发展时间虽然比较短,经验不足,但每个阶段依然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具有百花齐放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四大自贸区已经连点成线,遍布沿海各大重要经济区,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也可圈可点,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其他很多地区也争先恐后申请设立自贸区,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动力。但是,自贸区的发展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盲目推广,成立和发展之初的自贸区还存在着以上和其他诸多的风险。针对我国目前自贸区的发展现状,有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地方特色。鉴于中国(广东)自贸区和中国(上海)自贸区以及其他自贸区的不同,中国(广东)自贸区必须有自身的发展重点。中国(广东)自贸区濒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自由港之一,对中国(广东)自贸区特别是深圳片区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也是中国(广东)自贸区的发展目标之一。因此,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地方特色,深化多方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2)协调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升级版。中国(广东)自贸区的三个片区无论是在资源、政策还是区位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这种优势的不断积聚带来的是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不管是在广东省还是在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因此,在大力发展自贸区的同时必须兼顾边缘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不能等到差距过大而矛盾激化时利用发达地区的扩散效应来帮扶落后地区,而更应该注重区域之间产业合理分工,地域之间相互合作,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打破政策枷锁,走创新发展之路。自贸区的发展不能简单依靠政策的优惠,尤其是在中国(广东)自贸区政策还没有落地之时,企业就必须探索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持久的发展动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最开放的自贸区,更应该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中国(广东)自贸区更应该重视在金融创新方面的作用,推动适应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金融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增进中外企业的友好合作关系。

(4)加强自贸区的法制建设,完善监管机制。上层建筑的落后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国(广东)自贸区法制建设的落后也会阻碍自贸区的发展,加快中国(广东)自贸区的法制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各个片区的不同情况。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等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内的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他们之间的监管模式不一致也必须有相应的法制保障做基础,以免造成法制不明,监管混乱。对涉及多个领域、多边关系等行业也必须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以保证自贸区安全正常地运转。

参考文献

[1]周运源.创新驱动,推进中国广东自贸区建设发展[J].广东经济,2013,(8).

[2]林江.广东自贸区建设背景与运行基础[J].广东社会科学,2015,(3).

[3]蔡春林.广东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J].中国经贸,2015,(1):1521.

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范文第5篇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晏玲菊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在上海市建立浦东新区20 年后,国务院提出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适应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需要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决定。与世界上主要自贸区不同,上海自贸区是在特定时期、担负改革实验任务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世界主要自贸区经验,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自贸区,自由港,单一自贸区,综合自贸区

一、????????????? 上海自贸区建设目标和思路

(一)?? 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的区域。上海自贸区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传统意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自由贸易区是通过清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为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问题。世界上主要的自由贸易区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欧自由贸易区等。

(二)?? 建设目标和思路

上海自贸区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下建立的。一方面,随着2009年美国的加入,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与文莱创立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且该机制绕开中国,给中国的对外经贸发展带来日益突出的影响。此外,2013年年中,美欧双方在华盛顿举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这两项不包含中国的谈判和协议,将可能对未来世界贸易规则、格局产生重要决定性作用。当前,国际需求疲弱及劳动力成本升高,我国过去严重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需经改革来探索新出路。另一方面,国内面临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压力,需要用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以促进新一轮改革。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旨在通过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以开放促改革,建立融入全球新格局新规则的“倒逼”机制,达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的目标。目标主要包括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上海自贸区建设主要涉及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开放创新和转变政府职能及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具体地,自贸区要能够起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建立负面清单[1]管理模式、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和完善法制保障等九方面的示范作用。

二、????????????? 国际经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设有自贸区,各国根据本国经济贸易发展需要,为促进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建设了各具特色的自贸区。[2]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775个,占65.6%。[3]根据总体方案,上海自贸区建设主要涉及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开放创新和转变政府职能及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为此,国际上可供借鉴的自贸区有自由港型的香港、新加坡;保税仓库型自由贸易区的代表为美国对外贸易区。

(一)?? 香港自由港[4]

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自由港型自由贸易区通常是处于外贸货物吞吐量大、国际航线多、联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腹地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港口,能够将国家或地区整体开发目标和功能与港口的货物集散中心作用相联起来。从环境条件来看,香港自由港不仅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如完善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能满足航运业的各种要求,而且运输条件优越。此外,香港自由港还拥有良好的软环境,如有成熟的法律法规和高效办事效率,以及聚集有适应外向型经济的专门人才。在经贸方面,香港队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没有管制,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符合惯例的贸易行为不设任何限制。在投资方面,香港不区分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对新投资项目不设任何管制。外汇市场完全开放,企业可以在香港银行开立多种货币账户,采用不同货币营运业务或进行投资。

(二)?? 新加坡自由港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然而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亚的中央部位,是太平洋、印度洋以及亚、欧、非、澳四大洲海、空航线交汇处,新加坡岛又拥有天然良港,水深6220 米,可以停泊任何类型的大海轮。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迅速成为世界上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设在裕廊工业区的裕廊码头内,现已发展为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是国际级货物集散基地。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主要是提供一个免税区,方便商家把货物存放在区内,以重新分类、鉴别、包装和展示,然后再出口或转口。由于新加坡大部分商品不实行进口配额,可免税进口,且海关通关手续和程序简单便捷,因此吸引世界各地销往亚太地区的商品在此中转和运输。在自贸区法制建设方面,新加坡制定有《新加坡海关法》、《新加坡进出口商品管理法》和《自由贸易区法令》。新加坡政府允许外币自由兑换及出入。

(三)?? 美国综合自贸区

美国的自贸区约有几百个,是在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元贬值、失业上升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美国的自贸区有两种,一是以保税来发展转口贸易;一是以优惠税率来发展出口加工业。前者是物流型单一自贸区;后者主要以从事加工为主,以转口贸易、国际贸易、仓储运输服务为辅的综合自贸区。物流型单一自贸区主要以保税为主,免除外国货物进出口手续,较长时间处于保税状态。设立保税仓库的目的在于发展转口贸易,给与贸易商以经营上的便利,便于使保税货物待机出售。港口建立保税仓库区有如下好处:进入保税仓库区的货物不受数量、种类及配额限制,且免征关税,无须办理报关手续,因而使外国厂商或贸易商能够把握最有利的时机,将其仓储的货物转销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获得最佳利润。进入保税仓库区的货物,在保税仓库内处于保税状态的商品可允许进行再包装、分级、挑选、抽样、混合、处理等业务活动。外国厂商或贸易商可在保税仓库区内对当地或他国进口的零部件、中间产品等从事装配和加工活动。

综合型自由贸易区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兼备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并允许和鼓励金融业、旅游业、交通电讯业和科教卫生事业获得发展。综合型自由贸易区由于其功能多样化,能够灵活适应经济调整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可以在各类自由贸易区彼此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还可以尽可能大的对毗邻地区、甚至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广泛影响,因而建立和发展综合型自由贸易区往往被视为设区所在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德国汉堡港[5]和爱尔兰香农也属于此类自贸区。

三、????????????? 上海自贸区建设思考

上海是大陆地区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经济基础较好,且有长三角作为其经济腹地。此外,上海服务业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需要通过建设自贸区来推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经济的进一步提升。[6]因为,原有保税区的功能定位、区域布局、监管模式等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上海自贸区建设,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如2012年6月,洋山保税港区宣布率先启动“保税船舶登记”,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保税船舶登记”的试点区域;在外高桥保税区,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免验许可证件,免予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自由出入;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建成了国内首家融资租赁展示馆和综合服务平台,是高附加值特点的空运产品分拨中心等。以往我国主要通过建立享受特殊政策优惠的特区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然而这种方式面临多重挑战,如政策依赖症、对全球贸易投资规则的适应等。建立上海自贸区,意味着全方位、深层次、更大程度的开放。对此,要形成有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进行制度创新。具体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接轨国际的外商投资管理机制

在投资管理方面,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改革投资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创新外汇管理体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国际通行的投资管理模式,可通过制定负面清单并逐步减少负面清单长度的方式,逐步开放外资投资限制。通过创新外汇管理体制,逐步解决人民币可兑换项目下的资金的自由流出入,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创造条件。改变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的备案制,优化登记流程。通过对试点经验的总结,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原有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的改善,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力和对直接投资产生吸引力。[7]

(二)?? 放松海关的货物贸易管控

“境内关外”是自由贸易区最主要的法律特征,因此,监管是上海自由贸易区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上海)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一线”即国境线,要建立和实施宽松自有的货物贸易管理体制,“二线”即与非试验区的连接线,要探索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口岸管理部门和查验单位及相关部门监管模式、服务措施的创新,建立高效便捷的货物从自贸区进口内销或转口贸易的管理和通关体制。美国对于自贸区的监管主要通过立法和由美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成立的自贸区委员会实现的,不仅监管货物进出,还对企业申请自贸区进行审批,高效的监管制度为企业自由经营活动提供空间。

(三)?? 优惠待遇制度化

形成制度化优惠代替政策性优惠。从目前其他国家的自贸区建设经验来看,尽管自贸区功能定位迥异,但区内享受更多优惠待遇是一个共同点,且这些优惠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如美国的自贸区是根据《自贸区法案》建立的,对于自贸区内企业的设立、生产和经营做了规定,而优惠的税收也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如区内企业征收3%的企业增值税。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