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15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9分钟。
自媒体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动态调整;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20-05
一、何为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案例(case)又译为实例、个案等,是指特定情况或问题的一个实际例子,有时也指客观存在的一种情形,尤其是那些会对特定人物或群体产生影响的情形。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则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特定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相应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1]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它秉承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和要求,但由于多媒体案例应用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声、像、图、文等融汇、统整于一体,因此,案例内容与呈现方式更加形象、直观,既传承了传统案例教学法情境性、体验性的优势,同时使案例更具生动性、仿真性、过程性,可以有效缩短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之上,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可以更为便捷地与传统案例教学法进行深层次整合,并且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领域。
二、学前心理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从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走进独特的幼儿心理世界,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够初步鉴别幼儿常见的心理失调状况。但课程中所涉及的很多内容都很难用言语或传统案例教学来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以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为例,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前提。对幼儿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知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因此,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能力,是本课程所面向的未来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但是,观察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很难用言语或传统的案例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幼儿的观察力。而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从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将学生置于一个情境之中,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和知识的感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情境认识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一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识与学习理论,提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知识是学习者与情境互动的产物。对于案例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案例教学而言,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情境,它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理论性知识,而是在探究案例的活动中,给学习者提供相关的资讯、并协助其解决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最后,从课程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使得其已经具备常见心理现象和活动的基本体验,并在相应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关于幼儿、幼儿心理健康等的初步知识素养。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幼教经历相对不足,对幼儿、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样态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体验,在幼儿心理发展情况、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亟需直观、亲身的体验和经验,而当前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课程相对不足的状况,又恰恰限制了学生这方面需求的满足。在此情形下,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现实矛盾,正是《学前心理学》课堂的理想选择。
三、如何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以多媒体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因此,多媒体案例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总的来说,在选择多媒体案例时,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案例的真实性。以多媒体案例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对问题情境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学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案例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一课时,教师选择了三个真实的多媒体案例:《藏在哪里了》《青蛙的成长》《鸡蛋沉浮实验》,希望学生从他人的经验中进行替代性学习,并通过对多媒体案例的分析解释他人的经验,尤其是学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二是案例的典型性。即案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情境,如在“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一课中,我们选取的三个多媒体案例――《藏在哪里了》《青蛙的成长》《鸡蛋沉浮实验》,选择案例的难度由易到难;案例指向对象上看,涵盖了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案例内容上三则案例具有典型性,都是幼儿园教师经常会经历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讨论、分析,学生能够在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是案例的实践性。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时,所选择的案例需源自幼儿生活实际,并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
四是案例的启发性。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因此,所选择的案例通常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讨论案例时,能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可以启发他们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这样学生在阅读案例、思考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便能够逐渐形成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多媒体案例的引入
在确定选择哪些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需要在课前将多媒体案例分发到学生手上。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案例材料打印出来直接发给学生,而在多媒体案例教学中,分发纸质材料的方式显然不合适。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学生可在课前观看视频,对课上需要讨论的多媒体案例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并有了初步的思考。
课上,教师应在何时引入多媒体案例,这需要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而定。有学者将多媒体案例分为三种类型[2]:(1)应用型。应用型案例多与学习中某一知识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起到说明和论证的作用,有明确、唯一的标准答案。通过此种案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思考型。思考型案例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答案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标准答案,多用于启发式教学,旨在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3)开拓型。开拓型案例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尝试,理清思路,提出方法。鉴于学前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所面向学生的特点,思考型案例是最为常用的多媒体案例类型。
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的第一课时,其基本课堂流程如图1。
在这节课中,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或标准的答案,多媒体案例的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从而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
(三)多媒体案例的讨论
在多媒体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最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案例中包含了大量极具启发意味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思维线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习得的知识,从不同的视角和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接纳他人的观点,实现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时,讨论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上面多次提到的幼儿观察力培养的课堂中,在教师的示范分析环节,笔者就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老师是怎样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幼儿的表现又如何。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举例示范,为之后学生分组完成另两则案例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各小组交流,彼此启迪,完善观点和看法,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清晰、富有逻辑性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接下来的分组操作环节,学生重点讨论了案例中的老师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幼儿的表现如何?通过各小组交流,彼此启迪,完善观点和看法,深化了学生对幼儿观察力培养的理解。
(四)总结提炼
在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时,其他小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或不同意见,教师适时给出反馈。在小组讨论后,教师需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或者带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提炼。
四、展望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这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但多媒体案例所呈现的情境毕竟有限,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幼儿在幼儿园以及家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笔者在学前心理学课堂上做了各种尝试,并提出了运用“全真多媒体案例”的想法,即利用QQ视频连线幼儿园,同时将QQ视频推送至大屏幕。比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课时,教师先设计了互动问题:如何利用幼儿园区角实现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然后用QQ视频连线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分区角介绍幼儿观察力培养的方法,学生当场提出疑问,实现即时远程互动。现场连线幼儿园,让学生对幼儿园活动情境有了直观的感知,远程互动,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迁移至幼儿园实际情境中,加深了学生对幼儿观察力培养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参考文献:
自媒体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0引言
据统计201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大学就业越来越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应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多条出路中自己创业便是一种很好选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想解决的问题。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模糊交叉性较强的概念。高晓杰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中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杨芳在《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要载体,以开发、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人格、知识、思维、能力等的素质教育。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新指认,而且是具体的、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实施的新指认。从广义上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新的伟大事业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它是关于创造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走上主动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活动。曹胜利、雷家骑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根本区别是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它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将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在这个理念中,创新是灵魂,创业是载体,创新创业是一种实践行为。它强调了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培养。
2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入市场调研使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长期致力于调研分析并调校本专业的人才定位,建立基于人才市场需求规格、区域经济规划、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反馈、专业委员会专家建议、国家职业岗位标准和生源素质的多要素专业定位。定期监测与本专业相对应领域的人才市场需求量及规格,抽取岗位任职条件的重要指标,并结合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建议汇总提炼,形成本专业可能匹配岗位群,然后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淘汰未来几年需求萎缩的岗位和不符合区域经济规划方向的岗位,最后结合往届生源的学习能力实际,准确遴选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目前我们定位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员。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多媒体行业所必须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从事多媒体素材采集、素材处理、多媒体集成开发、多媒体应用设计等工作,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面向的岗位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员。学生毕业后面向广告企业、传媒企业、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信息服务企业等从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开发、网站建设、动画制作、平面设计、广告制作,以及策划和管理工作。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形成“一个岗位群、两大能力、三步递进、四大模块、五个突出、六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讲就是形成了多媒体应用设计制作员这样一个岗位群;具备多媒体应用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两大能力;课程教学采用“案例引入项目模仿课程置换三步递进”;课程模块采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主干课程模块、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四大模块;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的五个突出;以校内工作室顶岗、校内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为主体,定向培养和职业技能比赛为补充的六种实践形式。2.2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构建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调研社会职位需求,访谈企业专家,优化整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该专业实践课程共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美学基础类课程,强调基础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设计类课程,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综合实训类课程,体现职业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的“四层次”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这样“四层次”的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单调、盲目、随意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
2.2建立基于工作室的工学结合模式
我系由于建系早,实验室条件相对完善,目前已有定格工作室、动画工作室和Web工作室。让工作室按公司经营运作模式,集“产教学赛”一体,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产,工作室提供设计制作服务,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和项目,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供培训指导。教,工作室在总经理的指导和管理下完成客户订单(项目),实现产品设计制作。面向企业、行业和个人提供商业化的设计制作服务,主要业务领域有: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制作、动画制作、互动演示、课件、摄影、摄像、图像处理、视音频制作、网站制作;学,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安排到工作室完成,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进度和产品设计制作并行。以工作室客户订单(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在工作室工作,可以获得专业技能训练和工资,兼备学生和设计师两重身份。对设计能力强,工作表现突出的,可将项目成果转化为课程成绩,实现工作现场考核。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工作室成员与其他同学结成一帮一或一帮多,分配传帮带指标,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教学。赛,通过工作室的经验积累和专业教师的指导,选择工作室表现优秀和设计经验丰富的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大赛,提供设计创意理念,提升学生个人声誉和工作室品牌。我们力将把工作室打造成“学子的乐园,多媒体设计师的摇篮”,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缩短专业技能与企业技能的差距,获得工作经验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档案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体来说,地方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探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新产生的电子文件及时归档保存,直接建立全文数据库,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开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使档案信息逐步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目前,国内档案数字化工作还刚起步,正处在探索与论证阶段,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也刚刚兴起,且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以及一些专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
2.3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在当前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口益增强、数字化技术更新快速的大背景下,档案部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已愈发撤得效率低下,且力不从心。鉴于此,国内的一些档案馆开始尝试将自身力量同社会力量相结合,实行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选择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专业公司来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这样既可以省时省力,又可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与成效。虽然目前来说,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工作基木上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是它已然成为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的内容业务外包是源于工业企业的一种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它是将一些传统上由组织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以外加工方式包给专业、高效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组织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策略。具体来说,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内容应包括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整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档案信息网络、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内容。在数字化过程中,档案馆要积极做好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不定期进行数字化业务的监督与验收。(2)实施档案数字化外包的策略要选择专业、可靠的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公司。档案部门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认真听取内外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外包商的技术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状况、对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能力等进行全而的评估与审核,选择业务能力强、信誉好的服务商。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外包商的专业实力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其是否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如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系统集成商证书,认定的软件厂商证书等,资质证书与证明是否与外包项目的要求一致,证书的种类、级别、允许承接的业务范围要作为资格审查的主要内容;二是要对外包商的能力进行审查,通常判断专业公司是否具备外包的能力,就要审查其所拥有的技术设备和所开发的软件或其他信息技术产品能否满足要求;三是要对外包商的经验、品牌和信誉进行审查,通过该公司在近几年完成的项目表,评定其在软件工程工具、配置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人员、控制项目成本和质量的能力及水平,并针对其他客户对该外包商的满意程度,进行外包商的选择。
总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仃务。在数字化进程中采取档案馆与档案数字化专业外包公司合作的模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更能够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降低业务运行成本。对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之不断在推广中走向规范与完善。
参考文献
自媒体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工科力学 多媒体教学 工程案例 科学研究素养
论文摘?要:?开放性教学模式下工科力学的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科学化和多样化。在教学过程引入具体的工程案例,且在教学过程中与科研紧密结合,对多媒体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进行改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
?
工科力学教学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力学教学从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到现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组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的特色,可谓成绩斐然。当然也并非尽善尽美,在经历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现在工科力学多媒体教学,理论性强,缺乏形象、生动的工程实际实例。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现代工程教育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开放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指引下,迫切需要与之相应的多媒体教学。为了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对工科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工科力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1.适用教学?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多媒体教学要通过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1]。?
2.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在讲解力学的基本原理、演示工程实例时,要符合科学性。所以,演示原理、实例要正确,要反映基本的力学机制,淡化细节,尊重事实。?
3.注重“以人为本”?
多媒体课件应做到“以人为本”,即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本。制作多媒体课件既要便于老师操作,又要便于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和人三者的有机统一。?
4.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
因为工科力学的教学不同其他课程的教学,工科力学具有逻辑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本身学生接触的工程实例比较少,课本上的实例都是经过处理和简化以后抽象出来的力学模型,缺少和现实工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对照。开放性教学模式下的工科力学多媒体课件应体现从工程案例到力学模型的具体演化原则,即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原则。?
二、工科力学多媒体教学?
1.实现教学的基本目的?
首先多媒体教学应实现工科力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要根据工科力学本身体系、内容进行对应多媒体教学。在内容选取上,要以新编写的工科力学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优秀的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教学既要能解决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又要便于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等等。?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基础?
引入较多的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对工程案例进行简化、分析,从工程案例中抽象出具体的力学模型,并引导学生怎样解决相应的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能力。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增强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工程案例介绍,如彩虹桥倒塌原因分析、上海杨浦(大桥桥面结构力学性能分析)、韧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等等典型工程实例分析专题[2-4]。从工程案例入手讲解怎样从中获得简化的力学模型,并根据简化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工科力学的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了较强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了从具体的工程实例中分析抽象出合理力学模型,并解决力学问题的实践基础。同时在考试方法上,着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实行目标教学法和多样化考核方式,彻底改变过去只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课程成绩,重理论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建立工科力学课程综合素质能力考核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3.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课程教学作为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科研信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建设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课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便是实现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目标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在新时代下工科力学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适当把教学过程与科研过程结合,在多媒体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上进行改进。在教学内容上,要跟上时代创新的步伐,注重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以讲为唯一形式的做法,实行多种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重视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对学生的继续深造和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的工程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手段上,着重把新技术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matlab等引入教学。将创新能力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实现人才培养教育目标提供一种新的途径。这种在课程体系内对学生实施全过程的科研训练,对学生科研素养培养自然会收到更显著的效益。?
总之,我们应当制作符合工科力学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和进行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的教学中,首先应该从工科力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先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体系、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其次,需引入较多的具体工程案例介绍,从中指导学生怎样抽取简化的力学模型,并引导学生怎样解决相应的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能力。最后,要时刻关注工科力学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重视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工科力学基础,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成为21世纪合格的工科力学人才。?
?
参考文献:?
[1]贺永存.浅析多媒体教学思想[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5):4-5.?
[2]孙立红,吴云鹏,刘宝良.深化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3):54-55.?
自媒体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创业;素养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大部分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实体店和网购平台购物,消费者正在从别的渠道来获取优惠信息购物。例如自媒体平台,自媒体是近年来发展趋势非常好的一类媒体,刚开始,他还只是个消息传播平台,后来随着“网红”的介入,利用自身影响力带货,这种自媒体购物模式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渐渐地,人们认识到了自媒体的商业价值,开始利用自媒体进行商业活动,并且相当一部分普通人通过它致富,它的影响越来越大。自媒体,顾名思义就是以拥有方自身为主体的个人媒体,是指它的所有人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向非大众群体传递非官方信息的一种模式。其主要包括现在非常流行的交友软件、贴吧等,例如:QQ、微信、微博、百度贴吧、论坛、博客、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主流和非主流交友娱乐平台。这些平台为大众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使得我们的才艺和想法有了交流、展现的空间。现在,自媒体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交流的范围,成了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商业利益集体。目前,自媒体活跃度非常高,不论是在哪个领域,都有发展的可能,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我们应该结合时势发展,引领学生在专业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媒体发展趋势,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开展有意义的创业活动,甚至是创业实践,培养新时代下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一、中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创业素养水平能力现状
(一)学校大部分老师和同学对于自媒体的概念认知不清楚,从而没有进一步的思路
在校生中,大部分同学提到自媒体,他们的理解仅限于网上购物,对于网站的营销活动一无所知,对于购物,他们也许非常精通,但是说到电子商务创业这个概念,他们就蒙圈了,首先想到的也许是网上店铺,即在天猫或京东开一家网店。但是,对于包括自媒体在内的一系列概念以及网购是什么流程一无所知,如何利用自媒体发展趋势和规则也是知之甚少。有的学生产生过自己创业的想法,但是对于创业方面的一切都不太了解,最基础的了解都没有,就更谈不上科学性、合理性。
(二)学生缺乏创业技能,师资力量匮乏以及学校授课知识落后
很多老师往往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中职教育,不仅理论基础不够完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也相当缺乏,并且,学校专业课老师往往是相似专业老师调岗得来的。更甚,有的课程为了宣传而开设,任课老师和相关负责人没有相关的经验,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技能培养和体系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创业培训的作用。并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好多年都没更新过,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不能体现时展的需求,也未适应现代商业的发展,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仍然停留在十几年前,导致学生的学习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三)学校从根本上不重视创业素养的培育,学生得不到专业的培养
从国家层面来讲,是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的。要求各类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学校只能将此类教育划入选修课程当中去,这就导致大多数学校人员培训项目都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即使有的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实践中往往只是形式上应付应付,压根儿没有付诸实践,不能发挥出良好的创业教育效果,也没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此外,学校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反应较慢,对自媒体的各方面认识和了解非常落后,使得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机会,影响他们的创业实践。
二、关于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技能素养培养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专业、科学的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具备基本能力
学校应该对此类问题充分重视,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商业的发展规律,即使调整、修改适合学生的培养方案。例如,以下这几个方面在自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案,学校可以提供在线文案、文案策划和写作课程;视频的制作、剪辑,学校可以提供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课程;视觉营销、网页设计与制作等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展示相关内容,提高平台的粘性。无论是文案还是视频设计制作,都离不开创意、趣味性和可读性。因此,要求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积累创作素材。
(二)学校培养一批具备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
专业老师必须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当中去,以自身为榜样,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实践活动,以自身为榜样,言传身教,帮助学生们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新型创业教育素养技能培训新氛围
实践类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教室里,应该走出教室。学校除了开设创业理论课程外,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如,选择合适的企业把学生送去实习,实习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四)学校应该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
作为学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相关的优秀人才,所以应该给予学生大量支持,并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实践。学校应该从以下角度入手:成立创业导师小组,设立校园创业园,引导企业入校,营造适合学生学习创业的氛围。对于一些理论性不太强的课程,可以适当压缩课程,转为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学习。学校应该不定时举办一些比赛活动,促进教学、学习和改革。例如,组织一个小型的视频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如写作,平面设计和视频制作技巧。
(五)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往往不会在实践中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学生的专业知识决定了他的上限。因此,在校期间,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着重于实践,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高校相比,我们学校的学生在理论基础上的研究还是比较少,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学生多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加强学生对自身掌握技能的熟练度。
(六)选定特色、重要的项目作为必修课程
我们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和技能,基本都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定制的。我们要把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实用的、通用的、能反映熟练程度的项目作为我们的基本技能,加强培训。加强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基本文字输入输出能力、基本图像输入输出和处理能力、自动化办公软件和办公系统的使用能力、网页的制作和美化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们的与人沟通能力、市场需求调查分析能力、电脑等的使用能力以及文案的制作能力。还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使用市场上常用的交易系统和软件、开设网上店铺的基本流程等。
(七)多元化探索、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电子商务这门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极强,对学生的培养也是着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作为学生引路人,老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和市场需求,朝着多元化、专业化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强化,以便学生适应各个场景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还要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体会到接触到、了解到电子商务的流程和操作,这个平台需要我们教育者来提供。除此之外,在学校内部,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在实际操作中尽可能多地接触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从实际操作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进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个实践过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极大的加强。
(八)完善电子商务学生后备以及储备功能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根据固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的。如果企业突然改变就业标准或校企合作中断,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就业。但如果学校能从多企业、多用人单位、多岗位、多角度培养学生,不仅能在多方面储备人才,还能有效解决学生可能面临的求职风险。我们可以借鉴大学公共课和专业课在教育教学这一点上的内容分类模式,列出电子商务教学中的一些常识,并将比较专业的内容分开。这样,后备人才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也是势头正猛,随之兴起的自媒体也冲劲十足,在对人才数量的大量需求的基础上,对人才的专业性也有了特殊的要求。不难看出,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与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电子商务产业随着科技创新而变化,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变化而丰富。中职院校只要立足实际,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勇于创新,探索制定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和电子商务学生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能找到一条适应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韦亚洲.自媒体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素养培育研究[J].市场周刊,2024(05):164-165.
自媒体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闻学类专业;工学结合;应用型;教学模式;网络与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5-0019-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教育部要求全国约200所高校试点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作为应用专业的新闻学,理应倡导学理与术理并重、传播文化与传播科技结盟,培养既有深厚人文功底,又有系统社科知识,还能掌握现代传播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这是当下政策的导向,也是市场的必然要求。
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的新闻学教育还存在诸多盲点,尤其表现在新闻教学的实践环节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不够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与职业竞争意识相对薄弱等方面。可见,传统的新闻教学模式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媒体实践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结构为逻辑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构建以系统化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等为基础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将是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类专业办学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国内新闻院系的新闻学理论研究刚刚起步,新闻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改变“新闻实践”就是“放羊”的现状,如何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等居多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以惠州学院网络与新媒体实践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新闻学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一、基于职业分析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实践课程设置还是停留在“网络+新闻”的阶段,设置的课程虽然兼顾了新闻和计算机网络的内容,但是各门课程之间融合不够,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1]。本课程群在针对网站和新媒体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以及对毕业生进行回访的基础上,发现本课程群的实践课程直接面对的岗位为网络与新媒体采写、版面编排、专题策划、论坛管理、内容传输等技术岗位。这些技术岗位对应的人才培养技能要求为网络与新媒体的“采、写、编、评、传”五个方面的技能。
按照“采、写、编、评、传”五个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规律,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和实践,逐渐提炼出了基于职业分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了网络与新媒体编辑专业技术课程体系(见图1)。该课程体系按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分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四个阶段。基础能力包括各种网络硬件设备的使用和软件的应用学习,学生在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完成网络新闻的采写、编辑评论和传输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完成经验层面的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注重策略层面的技能培养,包括第三阶段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第四阶段的拓展能力培养。
二、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课程体系设计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它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我们教育的效果。课程设计思路包括六个步骤:①通过对网络与新媒体新闻采编活动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东江传媒网、新浪乐居网、惠州西子网进行深度合作以及在毕业生回访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②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业界专家的指导下,集合专家的理论知识、业界的工作需要和教师的经验,共同设计课程,确定课程培养目标;③根据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要求、工作任务选取课程内容和学习项目;④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合作、省市共建等手段完善教学条件建设和设计教学方法;⑤采用工学交替,专兼职教学团队,全真(仿真)实训展开教学;⑥最后,采用理论与实操双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估。这样,才能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改革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具体见图2所示)。
三、根据工作任务分析,选取教学内容
我国拥有网络与新媒体从业人员多达300万人,未来10年总增长量将超过26%[2],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已经成为新兴的职业之一。其从业人员担负着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选题策划、内容选择和审核加工、信息组织、服务设计与论坛管理等工作,是我国网络与新媒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本课程群紧跟网络媒体、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每年修订一次教学计划。每次修订教学计划,课程组教师与传媒业精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学生代表一起共同讨论,按照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需要、岗位需要、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性地选取了网络与新媒体采编中最为常见和实用的采编技能為教学内容模块。
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实际,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并通过让学生学习知识点、掌握技能点来达到教学要求。针对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引入双证教育,即引入国家“网络与新媒体”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让学生走出校门不仅有毕业证还有职业资格证,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四、按照网络与新媒体工作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理论联系实际
网络与新媒体编辑是一门与一线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群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网络与新媒体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将理论融入实践,不但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实现教、学、做、用一体化学习项目的教学组织如图4所示)。
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该课程应该以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教学的组织实施应该以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例如,将学生分组模拟编辑部创办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新闻站点、电子期刊、论坛等,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媒介工作流程一致,教师在课堂上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对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新闻站点、电子期刊、论坛进行市场定位分析、选题策划、选稿组稿、制作校对,最后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情境式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服务专业教学,以任务和项目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和综合实训为平台,逐步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要求。
五、按照教学规律,设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群基于工学结合模式、双证书制度、核心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按照教学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向媒体从业人员的转型,设计了工作和学习交替的六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图5所示)。六个实践环节包括:选择实训项目、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准备素材和设备、实施实训、撰写报告。教师通过设计方案的答辩和实训报告的答辩两个环节介入实训中,在实训开展前进行选题和方案的把关,对实训的结果进行考评,以保证实训的效果。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有两种:一是项目导向法,二是任务驱动法。
(一)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项目”是指以完成一个具体的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为目的的任务,在完成此课题过程中,能将此课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项目导向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的开发过程转换为教学过程,把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的载体,实现校企的零距离对接[3]。网络与新媒体编辑专业立足编辑岗位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实训中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学过程完全按媒体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作,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实训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项目的组织与协调,且每个小组的组长采用轮流制。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责任心,实现了校内教学与媒体岗位间的直接对接。
(二)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课程的日常教学由课程组教师首先按课程要求把知识点提炼成学习项目或工作任务,学生必须完成每一个学习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课堂上就是让学生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每一个学习项目或工作任务,教师只做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最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份角色完成项目,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中的生产流程一致。课程的综合训练教学则采用了两种任务驱动方式,一是将媒体的实际工作任务放到课堂上,由学生根据媒体要求进行新闻产品的策划和制作,学生完成新闻作品后,由媒体进行评选与采用;二是进行产训结合,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新闻业界各种业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等。
上一篇:英语的2023兔年春节祝福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