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职教改革方案{集合5篇}

青春飞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77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8分钟。

职教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很多方面存在不够完善之处,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依旧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不利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正确面对当今时展形式,积极进行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强化学生计算机技术,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的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阶段,高职院校必须严格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和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在教学组织方面,都需要以学生为本。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探索,主动学习,同时能够深刻掌握到计算机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社会在不断发展变革中,高职院校必须随时关注就业市场动态,对此做好综合性分析,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到社会企业单位中进行调研,以此了解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而制定出合理可行、满足企业要求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案,将提升计算机技术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内容,加强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体上对现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育方案改革阶段,高职院校务必同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同时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充分分析,对于传统落后的不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课程,敢于舍弃,逐渐减小学生同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改革中需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理念,加大实践教学的占课比例,比如说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时间,上机实践课程设备进行升级等,建立更加全面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数据库,更加便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同社会中企业做好沟通合作关系,同样是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通过校企联合办学,使校企融合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以此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考虑,对学生做针对性培养训练,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以此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相比较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急需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合理结合专业知识同计算机知识,以培养实用型学生为目的。比如说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着重考虑软件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对于艺术专业学生,课程设计上着重安排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课程;对于管理类学生,可以着重安排文秘处理、数据库管理等课程,保证所有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充分结合,保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同时做好实际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学方法在选择性上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在课程开展前要求学生明确具体教学任务,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能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争强好胜心里的影响下,踊跃参加。比如在文字排版练习课程,可以组织报纸编辑竞赛,以此考察学生文字编辑软件使用情况和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学生录入信息的速度。通过组织竞赛,不仅能够营造出激烈学习的氛围,而且更加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三、重视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院校办校特色明显,特别是计算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更加突出技术性和工程性等内容,坚持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作为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阶段,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以此使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需要立足于实际发展和办校规模,在安排课程阶段,必须合理控制理论课堂与上机实践课堂的比例。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需要亲身进行指导,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指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耐心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对于毕业设计环节,能够真实的反应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水平,同时也是检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最好环节,所以毕业设计环节务必要严格抓起,高质量标准,以此保证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力得到全面展示和锻炼。

四、强化实验室教学,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时,需要同其他普通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有效区别,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方式方面更加突出计算机教育特色。比如可以进行专题性实验课程设置,对此有兴趣的学生、或者有特长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也可以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研究阶段促使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解决问题,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建设具有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特色的实验室,同样必不可缺,实践环境可以同学生未来就业工作环境相似,在学生充分得到锻炼时,也逐渐提升能力满足未来岗位所需,及早适应社会。

五、总结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未成熟,很多建设依旧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很多问题需要重视,急需解决。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提升自身能力,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开展有效的计算机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研究[J].赤子,2013(7):108-108

职教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中职数学 教学评价方法 改革方案

当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太注重试卷的表面成绩,而且对于教材的知识内容完全是灌输到同学的大脑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比较压抑,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无法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评价方式一定要做出改变,只有评价方式做了改革,才能一改中职数学的尴尬局面。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候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认知自己。只要有个好的评价体系,我认为一定可以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完善评价方案,能够让中职的数学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数学成绩上,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评价体系中关键所在。

一、建立评价方法和目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最后成绩,更多的是要关注他们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数学的知识,能否达到数学的水平,对数学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更多的评价方法。

1.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习数学的评价应该进行转变,从原来的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数学的好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让某些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件很累的事情,从而失去了兴趣。而且在学校不要形成这样一个习惯,任何课程都以成绩为主的现象,这属于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显然是没有办法提高的。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我们应该更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强调在这个评价过程当中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纵向评价上,也就是学生和以前相比要有进步,不管现在成绩是多少,要鼓励学生进步,对于成绩不断进步的同学应该重点关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2.注重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培养的。对学生这方面的评价,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从而进行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和数学有关的,能否从中发现并妥善地解决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方面更多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要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要注意多样化,不要用同一个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好的。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过程评价为主,其他评价方式为辅的方式。如可以用课堂讨论、书面考试、课后作业分析等方式来进行评价,坚决反对用考试来一次性评价学生的方式,在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或者自评,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数学的教学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二次评价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由于进入学校时候的自身能力有很多的区别,在学习数学上必然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允许一部分同学进行自身的努力之后,随着自己的努力数学水平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二次评价。二次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老师可以做出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二次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二、具体评价方案改革

首先,我们可以制作出一个数学学习的效果评价表,发给班级的每个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数学之前,首先要了解这个评价表,我们后期的学习过程都按照这个评价表来进行,让学生和家长进行讨论,做出修改意见和补充方案,尽量地把评价表做得更完善。吸取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建议,通过修改,制定评价方法,告诉学生,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评价方法来进行对每个学生评价,全班通过。

其次,把全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每个组别分别由不同高低成绩的学生组成,并且选出小组的组长来负责,这样方便与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可以做出更客观的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评价

给每个小组发评价表,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负责。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来决定填写的内容,如是否带了笔和书,是否遵守了课堂纪律,等等。课堂评价是反映一个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老师平时还要随机抽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每堂课布置的任务是否完成。

2.单元评价

每完成一个单元,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完成一次考核,考核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试卷的,也可以是报告形式的,形式可以不限,根据考核的情况来进行评价,积极鼓励进步的同学。

3.期中期末评价

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试,根据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试卷考试,老师给出一些复习提纲让学生进行全部复习,然后参加考试,根据最后的考试成绩来进行等级确定。

4.比赛评价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有很多的数学比赛,可以积极让学生参加,有些比赛可以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的学生。对于获奖学生,我们要加以鼓励和赞扬,可以发一些奖品来做为奖励。

三、总结

总之,中职学校的数学评价方案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在学生的评价系统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原则,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得到提高。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这个评价系统中得到帮助,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设更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传宝.学生数学学习适应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7).

\[2\]沈誉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6,(6).

职教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前言:

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采用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的方法,用或不用填料,使工件达到原子间结合,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焊接是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我国成为制造大国的关键技术。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千米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达35万个以上,整组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 5万千米。国家大剧院一共用了6700吨钢材,焊缝长达100千米,如果不算已经焊好的预制件,就现场焊缝加起来也有35千米长,需要100多名优秀的焊工,耗用了87吨焊条。北京奥运会鸟巢用的钢材11万吨,焊缝长达320千米,所用的焊条20100吨,其长度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周。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

焊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机械、电子、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我国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从1952年至今,经历了50多年的改革发展,己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焊接专业比较复杂,相关教学机制不健全,导致我国焊接人才不足。

一、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开办焊接专业的职业院校不少,但是经笔者调研发现目前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归纳目前各职校机械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它们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然而,这些课程都存在要求高、课时紧,大部分知识点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并且实践性强等特点。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讲述、板书、模型、挂画、画图、练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调枯燥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职中学生原本就脆弱无比的“专业兴趣”,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开始厌学、逃学甚至弃学。

2、课程设置不合理且脱离实际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焊接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缺乏整体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沟通,有时还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另外,课程的设置于与企业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时代潮流。

3、教师知识结构有待改进

我国中职焊接专业的授课教师在知识结构、观念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年龄较大的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理念落后,与社会发展潮流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不了解。年轻的教师虽然观念比较先进,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往往落后于理论知识。

4、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难教、难学

中职焊接专业的教材使用周期一般来说都比较长,由于一般教师备课时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更新比较慢,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不吻合,使得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工作需要。另外,课本内容繁琐,理论性强,再加上缺乏实际教学项目作为支撑,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怪现象。

二、职业学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构建

1、以培养学生自身能力为中心

职业学校旨在培养专业人才,因此必须根据社会要求量身培养相应的实用人才。对于焊接专业而言,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最关键的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应该确保实践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2、密切联系市场

中职焊接专业在培养焊接人才时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与相关企业联系在一起。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听取相关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人才。

3、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因此,必须重视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教学任务结束都要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以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4、将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职业学校要想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使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自己独特的开放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

三、焊接专业改革发展构想

1、教一练一做。焊接专业学习始终以体现工作环节过程为主题思想,以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和产品制造为主体,以钢结构、船舶、压力容器等为载体,以生产实例为实据,对教案进行改革。例如管管接头焊接实训任务,可以以北京鸟巢建造实例为依托,进行教学展开。通过PPT、视频等媒体介绍,以鸟巢的管管连接缝口工艺要求,进行教学任务安排,让每个学生自己动笔提出想法,规划施焊各个环节,以一到两周时间进行前期准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教师示范表演管管焊接技巧,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做。从下料、装配、清理吃溅、焊接、检验等环节逐条推进,穿插其他辅助课题,做到教学新颖、灵活,提高学生自主创造力。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职学校是为社会生产输送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岗前培训基地,要大力发展强化与各个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欧盟15国中,有11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高达50%,例如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制造强国,其中职教育的比例为70%,大量的高级技师、技师是通过职校教育进行培养的。伯纳德?L?温士坦博士(美国)在观察、研究西方的工业发展普遍规律后指出,“西方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比高等教育还要关键的因素”。

国外的中职教育基本做到了与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强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在课程设置上,将企业的需求、产业调整、经济政策充分考虑进去,并报请政府培训部门进行协调、资助开发,每三年做出调整,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如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教育、日本产学结合等,都是工学结合的典范。在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的典范如天津办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3、建立高水准、功能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学校现有的焊接设备以SMAW, GTAW, GMAW为主,SAW, MAG应、无损检测、自动切割等都没有开展,设备单一。增加一些更先进的焊接设备、仪器等,初步达到焊工培训站的资质,为今后承接省、市、国家级焊接比赛、培训做铺垫。综合来讲,规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规范的焊接实训场地能增加学生和用工单位的信任感。

4、提升质量办学与品牌服务。焊接专业的学生进入用工单位后,学校要不间断地与学生和单位进行沟通和信息采集,针对毕业生在用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误区,对用工方提出的意见积极回应、妥善处理。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场地培训、技能指导、焊接工艺评定等,展现学校的品牌服务意识,扩大学校在职能机构的影响力。

5、建设“专一精一尖”的“双师型”焊接教师团队。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形成“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认定、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适应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到高等学府深造、学习,打造全面、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焊接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到企业参观新型产品的焊接生产及检验过程,增加教师的阅历和经验,丰富教师的焊接知识,充实专业底了的内涵。

6、转变思想,做好现在,着眼远期规划。目前国际经济危机使国内制造业深受影响,从以前用工单位找上门来要人到现今焊接专业大幅萎缩,焊接班不能组班,都显示外部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对招生分配的影响。学校要走出去,找市场,找门路。焊接是一门复杂的独立综合型学科,有自身特点和环境要求,学习训练成本较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根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

7、很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分配关系

有教师认为,教书工作就是理论、实践各一半,不会理论就无法实践,先理论后实践,先教室后车间。通过课题研究后,教师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如果非用数字来规划的话,理论2、实践8,因为职业学校的焊接教学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技能人才,焊接技能主要是靠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摸索中练就的,光理论不实践没效果。就是理论课也大都在干中讲,只是确实需要时才在车间配备的白板上或者在多媒体教室里集中总结、展示。中职学生的理论不行,但实践能力很强,如果做到干中学,教学质量特别高、效率特别快,会干了,道理自然就通了,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

职教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可行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9-02

1.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教改措施层出不穷。但纵观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尽管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但大多仍属理论知识的单向传授;虽然有兼顾听说读写,但阅读讲解所占的课时数较多;除占较少时间比例的课堂游戏活动能获得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外,其他时间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听着,兴致乏乏。而当下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已大不同于以往,故迫切需要深化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初探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我校进行了初次教改实践,进行话题模块教学。以话题为单位,加大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真题训练,指导学生考级;采用一线教师团队的自编讲义,各任课教师做课堂展示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增减内容,以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免于参加统一的学期末考试,改为在参考学生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来最终确定。从学生参加考证的成绩数据来看,各专业的通过率都有所提高,大部分约为50%,最高为75%;而未开设大英课程的专业班级,通过率最低的只有19%,这直接证明我校教改是有成效的,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3.可行方案研究

基于此次改革的过程体会,借鉴同行院校的优秀教改经验,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尝试把握教改方向,进行可行方案研究。

①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将课堂搬到企业一线,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外贸公司进行实地训练,时间的长短根据专业或岗位对英语的需求来定。学校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如允许以企业实践充抵学分。课程考核的形式和内容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设定,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企业远程完成该学科的学习。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强调“在做中学”,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纯英语学习、实训与实战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和技能,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②基础英语+行业英语。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两个阶段,对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中突出职场听说能力的培养,行业英语的学习与产业相结合。以服务专业为宗旨,凸显英语的功能性,按学期设置英语课程。第一学期安上基础英语,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如搜索信息、记笔记、阅读时抓要点、听懂名人演讲、写简历、参与话题讨论和做课堂展示等;第二学期上行业英语,旨在帮助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了解相关词汇,熟练运用与专业相关的常用话语,强调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逐步将目前大学英语的学术定位(EAP)过渡到职场英语定位(EOP)。

③分层教学,混合模式。

这里所说的分层教学是指将各班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划分任务,个人领取,由学生自行决定选择完成哪个层次的任务。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和网络平台,如mooc、微课等新兴资源,推行线上网络自主学习台;线下翻转课堂,基于学生的提前学习,课堂上教师负责答疑,查漏补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提供练口语的机会。纯粹的教师课堂授课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而纯粹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又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故折中的办法就是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按不同比例进行整合,形成动态的整合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使他们今后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漫长而艰巨,充满着挑战和曲折,但也必定会变化发展和不断前行。须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安排,做到因材施教,差异教学;更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教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职教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石家庄市第四十五中学、石家庄市美术职业实验学校是一所国办美术专业学校,学校以美术专业教育为切入点,从培养学生掌握绘画的一技之长到培养全面发展特色人才,努力构建美术教育一流、育人效能卓著的全国品牌学校。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本科率达70%以上,一本录取率在40%以上,考入中央美院、清华大学、中国美院等名牌院校的人数每年都在100人以上。2008年、2010年、2011年,河北省美术联考状元均出自四十五中。2012年高考上线率100%,本科率87.1%,其中,升入中央美院4人,中国美院8人,天津美院20人,四川美院16人、西安美院2人、苏州大学9人??

新课程改革实施三年来,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变化,但与新课程高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拿着新教材,用着老办法,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糊涂,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入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出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目标

1、学校目标:探索小组建设,推行“三、四、五”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2、教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学生目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三、四、五教学模式”的解读

(一)“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学习的书面学习指导方案。“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导学案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着力点放在学法指导上;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二)“三、四、五”的含义:学习的三式:独学、对学、群学;教学的四环:预习、交流、展示、反馈。教师五导:引导、追问、精讲、点拨、评价。

四、“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学案使用

(1)导学案内容要求:环节完整,注意层次要求,使用方法表述要具体。

(2)导学案的格式要求:统一导学案模版,各学科要有学科特色和文化内涵。

(3)导学案的编制要求:学期初各备课组长根据教学任务布置备课组成员导学案编写任务书,学科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编写。利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开展集体备课,主备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导学案、课堂探究问题及小组合作展示的具体设计,并对备课组成员进行备课说明,组员集思广益,讨论、完善和补充,主备教师要对导学案进行二次修改,最后组长审核后印刷,统一使用。

(4)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要与上课前三天下发到学生手中,预习案一般利用晚自习的学科自习时间完成,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要求完成预习案,并由教师或学科组长负责批阅,归纳存在的问题,教师上课时要对预习案的完成情况做出总结,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由学生讨论解决。探究案和训练案在课上对学、群学、展示、质疑、点评、评价等环节使用。

2、小组建设

这是“三、四、五教学模式”的实施核心。每组8左右,设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日常管理。设学科组长6人,负责本学科的预习、讨论、互教、展示等。他们要协助老师带动组员预习、反馈预习情况;课上,要督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讨论、协调发言机会;课后,要组织好复习、作业检查、小组成员帮扶,以及各项实践活动等。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差四个层次组合,力求平衡,对学组(学习程度相当的同学组成)。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某一个方面的责任。学习小组的建立要在班主任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日常运转中,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学习顺利进行。

3、课堂操作要点

(1)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或课堂预习。要求根据学情和课标要求进行设

计,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性把握,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为下步交流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教师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群学,利用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本组同学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更多的关注差生,共同去讨论去思考,共同进步。教师要及时关注小组交流情况,给予合理指导,了解小组交流情况。

(3)展示、点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把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展示要抓住重点问题展示,在此过程中给教师还要注意展示学生的随机性和层次性,尽可能多的暴露学生的不同思维。教师起好牵引鼓励和点拨作用。此时,教师基本全面掌握了学生自学情况,明确了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并点拨精讲。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