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美术活动方案{优选5篇}

风华绝代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82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美术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度过了寒假来到了下半学期。伴随着年龄的成长,学生们的知识也不断地丰富。让学生快乐的成长,开开心心地学习知识,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是每一位老师所期望的。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上下形成浓郁的艺术氛围,提高全校学生参与、探索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反映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良好的艺术风采,进一步培养学生了解美、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艺术教育品质。

二、活动目的

美术是美化心灵的艺术,也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结晶,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节开展的绘画展览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加上作品的展览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四、活动地点:行政楼6号楼一楼大厅

五、活动筹备人员:

六、作品展参展对象

1、全体学生

2、作品类别:绘画、手工

3、参展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幅数不限

七、预期效果:

希望通过这次艺术节校园美术作品展活动,全面活跃我校校园文化生活和气氛,引导学生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充分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八、活动内容

1、2024年3月12日-3月15日活动策划、准备阶段

2、2024年3月16日-4月18日宣传、征集作品

3、2024年4月19日-4月22日绘画作品装裱及布置展厅

4、2024年4月28日-5月1日展示、交流

美术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性,教师应该努力地去发现学生们所创造出美术作品中的闪光点,并且对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1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和前两课的《老房子》、《门、窗、墙》以及后一课《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的一个单元,属设计应用学门领域。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其中,要能初步认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小房子,能反映出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施教时,可做适当的课前铺垫,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摄影或写生纪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鉴赏、分析、对比。链接好本单元课程,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种房屋的门、窗、墙、屋顶及老房子式样,感悟各式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了解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2、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大家收集的图片资料以及课本提供的欣赏图片。

3、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图片,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二、认识和发现

教师用彩色卡纸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三、感受与体验

1、教师拿出几件废旧材料,演示制作一座小房子,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问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汁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四、尝试与练习

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小房子。

五、游戏与评价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举行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开发商,介绍本公司的设计方案和造型特色及居住功能,全班同学当顾客去选购。要阐明购买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习评价巧妙地融人游戏之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交流,一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2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录音机、水粉、范画、画挂板、火车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被遮挡物体。

学生用具::蜡笔、水彩笔、水彩、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录音(火车开来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能拉动的火车列箱,并提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导出题目《乘上列车去画画》。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贴有一节车箱的挂板,用各种水果贴片进行贴画让学生观察贴的是否正确、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教师讲解物体的前后遮挡部分的画法,物体在车箱里的绘画顺序是:由下向上画、由前向后画。

2.教师演示画画箱的车箱画法四句话:

(1)先画车箱长方形。

(2)再画车轮小圆形。

(3)火车铁轨两条线。

(4)车身图案任你添。

其中车身图案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注意:自己的本子有多大,车箱的长度画多长。)

3.启发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的车箱,自己还能画出什么样的车箱外形。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火车箱装满各种货物,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把车箱画满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学生练习

1.再次提示学生物体被遮挡部分画法。

2.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提示学生作品一个连一个贴在黑板右侧变成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并让学生评说哪个车的好与坏。

2.教师总结发言,引导学生说一说应把这么多的东西送到祖国四面八方,最后放一段火车渐渐开走的,表示司机叔叔开着火车带着学生的心愿走远。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3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

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

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听风、感觉风、发现风

1.多媒体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听,引入课题《风来了》。

【同学们,你能摸到风吗?那你看得见风吗?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感觉到风吗?】

2.让学生想想,现在你可以怎么来制造风。

(用手扇、嘴巴吹)

3.通过什么感觉到了风,(头发晃动)及对风的感觉。

【我们通过脸上有凉气、头发摆动、红领巾扬起这些现象都可以感觉到风的存在】

二、了解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对不同季节的风的感受,了解风吹过之后物体变成什么样子?

1.教师提问,风是怎么形成的?在自然界有哪些种类的风?

教师答案,风是由云冷热分布不均而产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2.提问,不同的风跟什么有关系?(天气)不同天气的风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不同季节的风吹过之后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有些凉,冬—冷)

【不同季节的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春天的风温和,使我们感觉舒适;夏天的风凉爽,使我们感觉清新;秋风飒爽,使我们寒意渐浓;冬天的风寒冷,使我们畏惧。】

3.风吹来时物体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一下。

【风吹过之后树枝会摇动、湖面上有波纹的时候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

4、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人物的变化:

(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

(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

(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三、欣赏作品,学习用线条表现风

1.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强化学生记忆。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幅作品,在作品中是大风还是小风?】(大风)

【大风来临,作品中的人和物体变成什么样了呢?谁愿意来说说】

(风把帽子吹掉了,头巾被风吹的飘起来了,人都是抱着头往前走,衣服飘起来了。沙被吹起来了)

2.欣赏教材,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

【其实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在绘画中我们怎样表现风来了的效果呢?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画出风呢?】(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旋转的涡状线)【板书怎么用线条表现风】

(1)线条来表现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

(2)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四、尝试画风

1.出示书本上的几幅画,让学生说说在微风、大风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进行练习,体现出风来时方向的变化。

3.出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观察作品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及出现的错误。

4.欣赏图片学生作品,体验风来时不同表现形式。

第二课时

五、作业要求及指导表现

1.作画要求:

(1)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2)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

(3)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析

说风:学生作品赏析。

1、学生自评: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

2、学生互评:你认为哪幅作品较好的表现了风?为什么?

3、教师总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在咱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越来越美好!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5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感受美术的节奏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根据美术的节奏进行想象并画出各种图型。

教学难点:有关美术的节奏意境的想象和创造。

教学准备:美术的节奏图片,课件、实物展台等。

学具准备: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展示动画和图片,在宁静幽雅的音乐中将学生的思维、想象。

2、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

想象能看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景色?(……)

3、渗透美术的节奏知识:

二、欣赏课本的图片:

1、欣赏:

2、拓展:

三、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

欣赏老师课前准备的作品,(利用实物展台或课件,逐图播放,欣赏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从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的作业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中,谈谈准备怎么画,小组成员达成共识,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五、学生独立作业,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画面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协调。

美术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幼儿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程时,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会将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为判断教学好坏的标准,这就会导致教师忽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1活动目标:

1、学习正面人物的画法,复习背面人物的画法。

2、合理安排画面,体现游戏的快乐场景。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画纸

2、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工剪纸手拉手做游戏的作品。

1、出示手工作品,没有完善好作品

教师:你们瞧,钟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吗?(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样手拉手做游戏的?(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做游戏的人物动态)

2、示范装扮拉拉手做游戏的作品

教师:你觉得这手工作品漂亮吗?我们可以把它打扮的更漂亮!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怎么装饰起来更漂亮!(教师用油画棒在黑板上示范,把手工作品添上表情,头发。学习画人物的表情)

教师小结:这件作品,手拉手做游戏看起来真漂亮,添上表情,装饰好后更漂亮了,我们画画的时候也可以像打扮这些作品一样,用不同的方法装扮漂亮。

二、教师出示范画,教幼儿如何画人物动态

教师:老师这里也带了一幅画,画的是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的故事。

教师:我们共同阅读怎样画出来的呢?(教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动态,并示范画出来)

教师:我们共同阅读这些人物是如何画出来的。

(教师示范人物的正面画法和反面画法)

教师小结:看了拉拉手做游戏画面,小朋友们平时也会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你们开心吗。

教师:今天我们也来画一画,把我们拉手做游戏时的情景画出来,画画的主题叫做“拉拉手做游戏”。

三、发放绘画材料,画纸、油画棒。

1、教师:小朋友们画之前我们要先想一想我们平时和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情景,然后再开始画。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颜色搭配,和画面布置,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可以把画面装扮的更漂亮,把你画的故事添上场景,这样你的画面就会更漂亮了。

3、教师对画的好的一些画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幼儿更有喜欢画画!

4、请画的好小朋友把画贴在外面的墙上。

5、活动结束,整理桌面。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2活动目标

1.用绘画表现自己与老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产生关心、帮助老人的意愿。

2.向老人赠送自己的作品,体验爱心交流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家里有老人吗?你是怎么称呼他们的?

你在家帮助老人做事情吗?你做过哪些让老人特别开心的事?

老人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比如帮爷爷拿报纸拿老花镜,或是向他们主动问好,亲亲他们,听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们肯定会很开心,很满足的。

二、画一画。

送身边的老人一幅画:左边是我,右边是老人,中间连着一条爱心彩虹,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幼儿作画,要求画出人的不同特征以及彩虹的七彩序列。

三、送一送。

启发幼儿说说:准备把这张画送给谁。

幼儿将“爱心彩虹”画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对老人的心愿记录在每一条“彩虹”上,最后将画送给家里的老人或年老的亲戚。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3活动前评析

秋季是橘子丰收的季节,近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点总是吃橘子,孩子们剥下来的橘子皮总爱在手里把玩儿,于是就产生橘子皮的创意活动。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每个人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能,但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诱导,需要老师、家长提供充分的发挥其潜能的机会和情境。这先天的创造力是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能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只放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教育,为他们营造轻松自由的情境,让孩子们愉快自如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一日生活中我抓住了吃午点这一细节,利用橘子皮让幼儿发挥想象,并进行创造活动,是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挖掘和表现。

活动目标

1、利用午点后的橘子皮进行手工创造,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训练幼儿的手脑协调性,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午点橘子2、剪刀、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小棍棒等

活动过程实录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剥下来的橘子皮。

老师:孩子们看一看自己剥下来的橘子皮像什么呢?

幼儿:“像一顶帐篷,给小蚂蚁、小蚱蜢住”“像一只乌龟”“像一只小鸟在飞”“像一顶帽子”“像摇篮”“”像荷花“向小碗”……

2、创意活动

(1)引导幼儿相处办法用橘子皮进行创意。

老师:你们想得非常好,说得也很棒。那我们怎么让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也能看到或听到呢?

幼儿:“用橘子皮做成画”“把橘子皮做的画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可以做成玩具让小弟弟妹妹们玩”“老师我们用笔画下来”“用胶粘在纸上”“用大头针钉在吹塑板上”......

(2)幼儿讨论创作橘子皮画所需要的物品。剪刀、彩笔、背景纸、小棍等。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启发幼儿使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子昊小朋友用橘子皮拼出两只展翅飞翔得小燕子,美滋滋地拿给我看。我问他两只燕子去做什么?他没有回答,若有所思的样子,一会儿,他在纸上就画出许多内容,并讲给我听:这是大树,这是燕子得窝,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在等着吃饭,它们得爸爸妈妈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太阳、小草和小花他们在高兴的笑着。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动听故事被子昊创编出来了。

南南把背景纸画成了一个古怪得城堡,城堡里面全市隧道,他说这是迷宫,迷宫上面插着几面旗子,一个橘子皮拼成的古怪人,他说这是好人,很勇敢,他在抓坏人,坏人钻进了迷宫。多麽富有想象力呀!

园告诉我她有一头猪和一条鱼。我问她:猪和鱼都应该生活在哪里?于是她用彩了笔添画了池塘,里面有螃蟹、小虾、水草和橘子鱼玩耍。猪的旁边添画牛在幽闲地吃草,最远处还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牧童的家。瞧,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啊!

平时最活跃的龙龙玩得更开心。只见他站在桌子旁边,头上扣着橘子皮剪成的菊花当厨师帽,他用橘子皮做成四个小碗里面放有细碎的小橘子皮和碎纸屑,手里摆弄着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这是一盘京酱肉丝,这是一碗面条,这是两碗米饭.....”。原来他正陶醉在做厨师的快乐中。

菁菁小朋友正在用橘子皮做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用四条短腿在爬行,半圆的橘子皮正好做小乌龟圆鼓鼓的大贝壳,四块小的橘子皮做腿,还有头和尾巴,活灵活现。她在创作一个有关乌龟的新故事。和她长得一样得双胞胎妹妹也在做着同样得创意作品。

璇璇用橘子皮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饭菜,里面有肉、菜、米,又用纸剪、折、粘作成一个精美的小炉灶,还有打火的旋扭,可以玩娃娃家的游戏了。

佳琦举着她的作品正在给大家讲解:“我的菊花是双层的,是用两个橘子皮,剪的细细的,然后用筷子穿在一起做成的,你们看,多漂亮!!”

3、橘子皮画展览

(1)指导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分类张贴或摆放作品。提醒幼儿注意摆放张贴的位置要适合参观者观看。

(2)先向伙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再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参观展览。自己当小小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创意。

4、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更多更好、不同的橘子皮作品,带来和大家分享。

本次活动我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环节,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水果皮---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对幼儿开展的一次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作为教师扮演着幼儿行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氛围,激起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迸发。

从这一活动中可以得到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注意各领域课程相互融合,以求限度地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挖掘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老师要利用游戏、教学、生活各环节提供合作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合作,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使他们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价值和做法。

幼儿通过大脑的思考、判断、筛选把自己的想象借辅助材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可爱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张扬。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充分获得了创造的成果,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升华。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这也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创造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与成功。都认为自己的作品,自己是最棒的!

杜威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做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要善于扑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节入手,从幼儿日常生活接触到事物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造角度不同,作品各异,教师能够倾听每位幼儿的创作思路,接纳每一件作品,鼓励幼儿个性的张扬,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创造后的成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再一次加深自信心的烙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我是最棒的”!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4【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葫芦天牛》,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

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

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葫芦。

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

(1)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

(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

(1)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

(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

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

创作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

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

欣赏、评价应侧重于葫芦的造型和整幅画的构图。

【评析】

丝瓜、葫芦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代表。这两个活动着重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长势和疏密的构图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继续尝试绘画葡萄、黄瓜、紫藤这些植物,为下一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5活动目标:

1、通过漫画作品《最后一个苹果》激发幼儿对漫画这种夸张幽默艺术的感受力,体验诙谐的乐趣和幽默的生活态度。

2、培养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口头语言、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3、初步了解漫画的简单知识和表现技巧。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服装、手杖、果树、画笔、绘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起兴趣

幼儿律动《表演者》,在诙谐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做漫画中幽默动作编排的律动。

二、展开欣赏漫画

1、初步认识漫画:(出示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和一幅照片,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父与子的图片和父子生活照

提问:(比较)哪一幅更好玩儿、更有趣儿?

教师:这种好玩儿、有趣儿的画就是“漫画”。

这一对漫画里的老爸和儿子平常经常碰到滑稽可笑的事情,咱们来看一看他们今天又碰到了什么事儿呢?

2、逐幅欣赏漫画:

第一幅:(出示图片观察)

教师:(提问)这幅画中有什么?儿子手里拿着什么?老爸在干什么?为什么晃树…?(启发表演)咱们一起来学学老爸撅着屁股晃树的样子吧!看谁更像漫画中的老爸。

第二幅:(提问)除了晃树能得到苹果,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儿子想出了好办法(出示图片),结果手杖砸在了哪里?老爸被手杖打中脑袋的样子好笑吧?

(启发模仿)做一做我们看一看?(出示苹果树道具,幼儿表演,做模仿动作)

第三幅(提问)没拿到苹果,老爸很不甘心,老爸又有了什么办法了(出示图片)天,好可怜的苹果树(幼儿模仿苹果树的样子)

第四幅:(提问)急中生智的爸爸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好办法?(出示图片)请几位小朋友脱靴打苹果。

第五幅:(出示图片)哎呀,苹果没打着,靴子又挂在了树枝上,老爸又在忙什么?

请小朋友到前面,学一学老爸用手杖打靴子的样子。

第六幅:(提问)靴子好不容易掉下来了,折腾了半天,结果怎么样?(失望地走了),不料这时候……?

(出示动画)(旁白)哎呀,白忙活了!

3、谈话:老爸和儿子虽然没拿到苹果,但却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办法,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用了哪些办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看了这几幅画有什么感觉?这种好笑、幽默的画叫什么?请小朋友重复“漫画”这个名字。漫画最早在中国是没有的,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4、完整欣赏:(完整配乐讲述)

教师:小朋友,今天咱们看到的这组漫画名字叫做《最后一个苹果》,下面咱们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说,一边表演好不好(师幼随音乐共同表演漫画故事)

5、加深理解:(切换大屏幕)

讲述:刚才小朋友表演得非常好,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遇到过什么的好玩的、有趣的故事,咱们来讲一讲好么?

三、创作漫画:

1、教师:(引导创作)小朋友们讲了那么多好玩儿的事儿,咱们也来创作漫画吧!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漫画里的形象是很好玩儿、很滑稽的,(出示黑板,简单引导漫画形象的绘画技巧。

)

美术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一、音乐、美术艺术类档案的特点

多样性与特殊性是音乐、美术艺术类档案区别于其它各类档案的最大特点。

1、音乐艺术档案的特点

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的多种变化来表达内涵的一种以声音作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它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由于音乐表演活动中音响效果的至关重要,音像材料的录制就成为记录和表现音乐艺术的最真实、最完整的手段,所以各种音像材料在音乐艺术档案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艺术档案具有载体和内容的多样性:从载体上讲,音乐艺术档案与其它档案有其共性的一面,这是指纸质档案。如乐谱、节目单、音乐剧剧本、乐曲分析、音乐评论等。然而,更符合音乐表演艺术特点并更能突出音乐艺术档案特色的,则是胶片、磁带、录像带、照片、唱片、光盘等。内容上有教学类、科研创作类、学术交流类等。由于音乐艺术与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导致了音乐艺术档案中的特殊性,为了客观反映音乐专业的教育思想、学术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对外交流活动情况等,就必须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及声像档案。

2、美术艺术档案的特点

美术就是占有特定的平面或立体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它一般包括雕塑、绘画、传统工艺、现代设计、书法、篆刻等门类。美术艺术档案的主体应该是作为现实的物质存在的艺术品,就是指那些以不同载体、不同艺术体裁和艺术风格存在的美术作品或艺术设计作品。这样,美术艺术档案实际上也具有了两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它是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科研及外事、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可供查考使用和研究之用,具有精神属性和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它又以物质的形式存在,实际上同样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物质属性和商业属性。美术艺术档案同样具有载体和内容上的多样性,有纸质的,但更多的是其他物质材料的,如雕塑作品,就有石材雕塑、金属雕塑、玻璃钢及塑料、白水泥雕塑等。总之美术艺术档案载体广泛,形体多样,与其它门类档案有很大差别。

二、音乐、美术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

1、音乐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

由于音乐艺术是以音响作为基本表现手段,因此音像档案的收集整理是音乐艺术档案中最重要的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音乐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笔者认为必须从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入手,把教师业务档案作为音乐艺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本身具有音乐艺术档案的共同属性,另一方面它又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成就、学术水平,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成规律方面,音乐艺术档案离不开教师这一个体。假如把每个教师的授课、教学活动及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的各类文本记录(包括纸质、照片、音像带等)都很好地收集起来,那么音乐艺术档案就初具规模了。再将音乐艺术档案按照其属性,如独唱、重唱、合唱;独奏、重奏、合奏;民乐、西乐;管弦乐、交响乐……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分类整理,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可汇编成册、出版书籍,还可录制磁带、音像带,为高雅艺术占领文化市场和两个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地开展音乐艺术档案收集工作,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音乐专业教师的配合,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是有必要的。譬如说,可以规定将音乐艺术档案归档情况作为教师本人升职、晋升职称、评比先进等参照条件之一,也可以制订条例将音乐艺术档案进行有偿收集,给予档案提供者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促动归档的积极性。

2、美术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商品意识逐渐增强,不少美术艺术档案形成者的价值取向标准发生了变化,对于经济利益的思考和追求变得强烈了。这样,美术教师在档案归档问题上便常常会出现两种相互关联的考虑。一是认为上交艺术作品会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是相当大的损失。二是不少人认为在档案工作上花精力、时间不划算。整理上交美术艺术档案,不但要“忍痛割爱”,而且也要花精力、时间,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创作,反过来又影响自己的经济收入。如自己要使用时,又需要与档案部门打交道,不如放在自己身边来得方便。这些因素都妨碍了美术艺术档案形成者按要求归档的自觉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档案法》的广泛宣传,学校领导还未意识到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档案人员本身因任务重、人手紧,认为《高等院校档案十大类实施办法》中未对该问题作具体要求,收集起来又困难重重,既没有经济作保证,也没有足够的存放空间,存在畏难情绪从而导致了艺术类档案收集的不完整性。

美术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延安时期;美术观念;美术方案;观念建构美术

一、毛泽东的美术观念及态度转变

1937年,毛泽东向斯诺描述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学习生活时说道:“我最讨厌的就是必修的静物写生。我以为这是透底的愚笨。我总想画简单的东西,快快画完就离开课室。记得有一次画一幅‘半壁见海日’(是李太白的一句名诗),我用一条直线和上边半个圆圈来代表。还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就算数了,我称之为鸭蛋。结果画图得到四十分,不及格。”实际上,1913至1918年的毛泽东格外关注社会改良理论,当时他的头脑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有趣混合物”,而像美术学科则被置于次要地位,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

然而,毛泽东在1936年保安县(现名志丹县)的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却这样称赞道:“今天这个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壮举。……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你们伟大的光荣任务。”1938年,在由毛泽东等人起草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创立缘起》中这样写道:“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从这两份文献来看,毛泽东已将美术当作重要的“武器”来组织群众抗击敌人了。这种美术为大众服务、为革命服务的观点到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中得以观念化、系统化和制度化。暂且不论《讲话》的内容:单从座谈会召开前毛泽东近20次向文艺家征求意见的事实中就能看出其对艺术的重视程度。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能够看出毛泽东美术观念的改变:从最初对美术学科的毫不在意,到后来对美术的高度重视,并将美术同革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是什么原因促使毛泽东美术观念发生了转变呢?首先,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革命形势进行分析。

从历史上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历经过的屡次灾难中,却牢牢掌握了中共的领导权。关键在于,毛泽东准确处理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比如,他在1942年发动的整风运动就是旨在“协调个人的‘自觉行动’和完美的社会纪律之间的冲突”。1943年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以后,国共两党便开始激烈地争夺中国民众的信任,毛泽东被进一步树立为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成为所有人都必须效忠的领袖,大大增强了中共的内聚力。上述史实说明,争取民心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争取民心不能依赖武力,而需要具有亲和力的宣传策略。由于边区民众的文盲占90%以上,美术的直观形象性便具有了战略价值,其功能也发生了改变:美术不再强调陶冶性情,而着重于向民众宣传革命思想,即被彻底政治化了。

此外,延安在抗战时期是中国知识分子投奔的热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主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国民党仍采取片面的抗战路线。国民党的做法使中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极度失望,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与红色首都延安成了众望所归的抗战热土。在民族情绪的感染下,延安的画家们响应自1942年春“整风运动”所发出的“新下乡运动”的号召,去真正为工农兵服务。美术便被庄严的政治使命覆盖住了,也即是说,只有为工农兵和革命事业服务,美术才会具有价值。

对毛泽东美术观念的确立与态度的转变,便可以进行如下描述: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受到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的影响,怀有强烈的乌托邦精神和社会改良的意愿。由于缺乏革命经验,毛泽东未能意识到美术的政治功能。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认识到了美术的功能:既可对外树立政权形象,又可对内获得广大民心。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舞台上出现的标志,他发现中国革命创造力的源泉不在党内,而是在农民运动中,因而他在延安时期就确立了美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政策。延安岁月是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的黄金时代,也是他与知识分子的蜜月期。这保证了美术的政治功能得以实现,同时,政治化的美术观念也影响了延安美术方案的建构。

二、延安美术观念下的方案建构

回到方案本身,可以进行两个维度的比较:一是从方案执行者的角度出发,即从艺术创作主体的角度来比较;二是从赞助人制度的演变来比较。

殷双喜认为:“如果说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史有什么鲜明的特征……那就‘革命’。这种革命,有两个阶段,先是‘五四’运动前后的‘美术革命’,尔后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逐渐形成的‘革命美术’。”从“美术革命”到“革命美术”的转变,是由于指导美术创作的观念产生了变化。而在观念建构美术的过程中,还要有可操作的美术方案。在此意义上,美术方案就成了观念的集合载体。“美术革命”的观念,对应的方案是用西方的方法革传统中国绘画的命,如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等人对“四王”的批判。“革命美术”的方案则是深入群众生活,通过速写、构图等全新课程的开设,系统地进行革命主题画与历史画创作。对于后者而言,其中心观念是服务政治、服从革命。

接下来比较赞助人制度的演变。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就有由赞助人和学者为画家提供创作资金与题材的传统,画家只是这些“方案”的执行者。而中国文人画多以表达自我为主,文人画家是在执行自己心灵的方案,社会与他人似乎都无从干预。同时中国也有类似于西方赞助人制度的绘画活动存在,如宫廷画家、富商名流用金钱购画等等。1942年《讲话》发表以后,延安的画家便具有了红色的“官方”色彩,赞助人的角色也就相应地由个人转变成了代表民族精神的“红色政府”。此时的情形与古代中国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都有着巨大区别,那么,影响延安美术方案形成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呢?

转贴于

第一,美术逐渐被革命化。毛泽东认为,保存现有的革命实力,将红色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是艺术的核心任务。因此美术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强化革命纪律,统一抗战思想。第二,由于民族危机,传统文人画中的“出世”精神让位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世”态度。第三,边区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规定了美术形式的通俗化。毛泽东在大力发动“学习”和“扫盲”的活动之余,开始运用直观形象的美术,参与构建边区人民的精神共同体。下面,我们通过相关美术史实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作为抗战资源、有着政治意义的延安美术方案形成的深层原因。

李松指出,20世纪40年代初期形成了两个艺术中心:一是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和在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二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地区。比较这两个艺术中心,不难发现两者在美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尽管重庆举办了“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及多次筹赈抗战画展、抗日宣传画展览等,但有许多画家仍沉湎于风花雪月的题材,导致有人撰文批评当时的重庆文艺界:“抗战三年来,艺术宣传工作表现最有成绩的是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界最没有出息。”而延安的画家们却生活在火热的创作氛围中。毛泽东在《讲话》中将政治与人民放在了首位,倡导的是“现实品格极强的艺术思想”。与重庆比较起来,延安的美术方案体现出了鲜明的政治功利性。

最后要论及的是毛泽东个人的政治意志与延安美术观念、美术方案之间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早年受到过孙中山中央集权党治国家思想的影响,延安美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这种政治意志。第二,受20世纪中国美术界“启蒙”与“救亡”两大主题的影响。世纪初开始流行的“以美育代宗教说”、“美育救国”及各种通过美术教化民众、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大批学者和专家来过问、研究美术,全社会对美术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此意义上,毛泽东是传承和发展了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有识之士的呼喊和主张,而非其个人的空想杜撰。同时,在这种指导观念下形成的美术方案,也会感召关心中国命运的人们,包括那些具有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的中国美术家。

三、延安美术方案的实践及意义

延安时期,解放区的美术创作基本以木刻版画为主,这是由于木刻版画便于大批量印刷,表达形式简洁,适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边区老百姓宣传抗战精神,正如鲁迅1930年所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而其它画种却不具备这些便利。邹跃进认为,解放区木刻更深层、更本质、更久远的作用在于“艺术家们是通过反映解放区的社会现实,将毛泽东思想转换成一种老百姓能接受的艺术形象”。延安时期的美术实践,逐渐促成了审美取向的转换,深刻影响了此后其它画种的创作,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在杂乱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俗”的审美转向。其二,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20世纪40年代,“抗战”和“救亡”成为最重要的主题,画家们的创作开始倾向于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民族国家之命运,逐渐实现美术格调从“雅”向“俗”的转变。其三,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美术家和教育家提倡设公园、博物馆、美术馆、展览会、艺术演讲等措施,促使“俗”的艺术走进了民众的生活空间。其四,美术观念的转变,从而提倡自然写生,表现工农兵生活,描绘普通人的真实情感。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