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线路运维方案{2024年最新5篇}

翰墨飘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67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7分钟。

线路运维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检修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53

1 前言

10kV配电线路作为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输电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10kV配电线路具有覆盖范围广、线路半径大、点多面散等特点,再加上众多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针对该种现象,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尽可能的将故障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以此提高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文章针对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检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措施分析

2.1 创建完善的运维制度

通过创建科学、完善的运维制度,对于保证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10kV配电线路运维人员在展开运行维护工作时,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职业准则与规范进行。创建健全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运维人员一定的处罚,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所有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高10kV配电线路运维效率。创建科学的问责制度,明确所有运维人员的职责,当出现故障或者问题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2.2 控制外力破坏。

外力导致10kV配电线路出现故障的现象众多,例如,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施工,破坏电力设备;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撞击电杆等,上述现象都会对10kV配电线路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外力对10kV配电线路造成的破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政府部门、城建以及规划部门应该积极的联系和沟通,对违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和整治;其二,每年冬季,对线路附近以及道路两旁的树木进行修剪,将树木枝干控制在一定的高度,避免大风、大雪天气导致树枝掉落砸断电线或者损坏设备;其三,在道路两旁的电杆上贴上反光贴或者反光油漆,这样能够引起车辆驾驶人员的注意,不至于出现撞坏电杆的现象。

2.3 控制自然因素破坏。

控制自然因素破坏10kV配电线路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强线路防雷工作,由于10kV配电线路长度长、覆盖范围广,为了提高防雷水平,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在组装杆塔时,应该采用顶相瓷横担的固定铁件,并采用电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形成顶相铁脚接地网络;每间隔350米,应该在顶相上安装避雷器,例如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做好接地保护;如果线路通过多雷区,必须把线路顶相瓷横店的电压提高一个等级;采用瓷横担代替传统的角钢横担,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耐雷能力;其二,加强和气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准确的掌握天气状况,并做好气象资料档案整理和存档工作,针对恶劣天气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天气造成的损坏;其三,在进行立杆施工时,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保证杆塔的埋深和设计相同,如果立杆区域的土质松软,则应该对杆塔基础进行加固,避免杆塔出现倒塌、倾覆的现象。

3 10kV配电线路的检修措施

3.1 始终坚持检修原则

10kV配电线路的检修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制定科学的检修方案,在进行检修之前,必须根据10kV配电线路的实际状况以及检修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检修方案,检修方案中尽可能的包含检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配备先进的机具、物资以及人员进行检修;其二,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10kV配电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一旦检测出10kV配电线路存在故障,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或者采用状态检修以及先进的检修设备,尽可能的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其三,在用电量大、经济发达以及相对重要的区域,在进行10kV配电线路检修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带电检修的方式进行检修,如果必须采用停电检修的方式,应该制定科学的方案,合理的安排停电时间,防止出现一处两次停电的现象。

3.2 加强危险点检修。

针对10kV配电线路中的危险点,在进行检修时必须制定科学的检修方案,保证检修方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在进行技术改造、小修以及大修时,检修人员应该亲自到工作现场进行勘查,并注意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制定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案,做好检修之前的技术交底工作,由负责人下发检修计划,强调检修重点、危险点,保证检修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在检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线路的实际状况对检修方案进行调整。

3.3 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10kV配电线路检修工作时,应该应用各种新设备、新技术,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检修效率,例如,GPS系统在10kV配电线路检修中的应用,能够对10kV配电线路的配电设备、杆塔、线路等进行准确的定位,显著的提高线路巡视和检修效率;创建自动化检测系统,实现对10kV配电线路的全面、实时监测,保证检修人员能够实时的了解10kV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将会自动的将故障隔离,并发出报警信号,检修人员立刻赶到故障现场将问题解决;安装小电流接地自动选线装置,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接地故障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在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改造或者新建施工时,在分支开关、分段开关处安装真空断路器,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线路出现故障的概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10kV配电线路分布广、路径长、散点多的特点,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众多问题,通过采取多样、有效的运行维护措施、检修措施,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10kV配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或者异常,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保证10kV配电线路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线路运维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分析

引言

高压的输电线路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伴随输电的规模持续的增加,特高压的输电线路逐渐的出现。我们看见高压的输电线路给社会经济成长带来保障,同时不能忽略其后期运维管理相关的工作。

1 对维修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1.1 提高班组工作人员管理

高压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作业,对维修人员进行现场维护和检测。输电线路相关的运维管理工作大部分是交付普通的维修单位来修护的。在企业内部就进行细分成不同维修小组,属于高压的输电线路最为基础的维护企业。此时,对于高压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小组成员展开培训业务能力工作显得非常关键。维修的小组成员应可以对高压的输电线路相关的运营状况实施正确的判断,将运营时可能出现的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降低一些不要的损失,培训工作应贯彻落实企业相关要求与标准,同时在各个周期中制定培训方案与活动。

1.2 充分l挥群众护线员的作用

高压的输电线路其长度较长,检修人员无法同时遍及全部的线路领域,此时处于输电线路四周的人民群众可能会成为发现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处于现场巡查没能接触的偏远区域,居住于此的居民或是正在作业的农民经过短时间培训之后,作为护线员,帮助展开对线路看护的工作,一旦发现有线路受损的状况应及时的上前制止,同时立即向上级组织汇报受损状况。一旦发现高压的输电线路出现故障之时,就应马上向维修小组的负责人进行上报检修,选用合理的方法展开运维管理。人民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应充分的结合优点,做到紧密融合人民群众。

2 改良体制、构建运维制度

2.1 构建改良班组的维护体制

2.1.1 建立岗位职责评估体制

只有建立管理体制,才可以确保每个人相关的职责均可以恪尽职守。处于班组运维管理期间,应借助建立相关的评估体制持续的增加班组人员业务能力的水平.处于日常的工作期间展开持续评估,借助各项能力比试,结合赛事与能力培训等层面展开融合,目的是完成相应预期而展开的一种评估的手段。岗位责任评估体制有助于增强操作人员对自身优点和缺点进行明确,秉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口号。

2.1.2 安全职责体制

高压的输电线路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有些故障多发地带,班组人员应多多的进行关注。各个班组成员均对管辖区域中的安全肩负直接的责任。秉持安全为首、预防第一的制度和体制,构建安全职责体制,在部门之中建立主任和组长、成员各级的管理形式。借助体制对各个班组安全职责展开规范,增强防范意识。

2.2 维修线路的管理体制

目的是规范对高压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应借助体制对维修方案、施工和准备等各个层面展开管理。管理体制中基本含有所有能够遇见的状况,一旦面临以上紧急状况之时要怎样进行解决,均应与流程管理规范相吻合。通常来说,故障维修大部分是由于地震、泥石流等不可抗力所引发国家的线路受到损毁情况。紧急抢修则为借助在较短的时间之中展开紧急的方案进行快速恢复用电,致使减少损失的目标。而对于含有紧急抢修之中高压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都应构建合理的运维管理工作,展开维护工作实施保障。

2.3 改良材料器械的管理

因为高压的输电线路和普通民用的输电线路的电压不一样。在运维管理期间选用器械同时也大相径庭,运维管理工作遍及的线路、架杆、站点等需要的器具十分多,需要借助器具管理才可以确保工作正常的进行。对于器具管理和使用期间,应安排指定质量员工定时对器具展开维护和校验,降低器具于使用期间突发失灵等状况,或是显示数值不够准确的情况。以上问题均可能引发运维管理期间作出的方案不准确,致使将输电网络整体上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的运行。此外,针对器具的保管、采购、报废和使用等均应根据管理规范执行,每个操作员工均应遵循器具管理的相关规范。

3 高压的输电线路运营管理手段

3.1 规范作业的指导书

高压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不仅是对高压的输电线路展开检测,还含有其他在技术上的改良。构建规范性作业的指导书为对传统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的改革,致使输电线路的运营管理变得有理可循。规范性作业的指导书不仅能够规范维修人员相关的流程和运维管理,并且还是财富的一种,关于新型工艺改良的手段,借助人和人之间的传导,十分有可能出现误差,然而借助作业的指导书来进行作业,操作员就能够对准确流程进一步掌握,不管是否是完全不了解操作的人面对作业指导书,也可以了解什么内容是需要运维管理,什么内容是无须进行的。

3.2 生产管理体系实行的流程管理

借助构建生产管理体系PMS,能够从横向和纵向展开集成,对生产电网的期间展开监控覆盖,规范性的生产管理体系对完成国家维护电网的标准化和集成化管理的水平展开增强。当今,生产管理体系PMS不仅能够在一般高压的输电线路运营维护中应用,对故障和检测记录都可以进行管理。此外,对维修方案、工作记录实施备案管理。然而,运行生产管理体系有助于操作人员整体均可以在管理中心控制的范围内,完善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化。

4 巡视现场事故

4.1 融合特殊巡视和巡视线路的情况

在熟知高压线路状况之后,应确定巡视的具体周期,对荒无人烟的地方,可适当延长巡视的周期,对线路周围有基建工程或是居民区时,会对线路安全导致相应的影响时,应定时增加巡视,在熟知这些内容之后才可以实施状态巡视。当出现特殊自然天气,像下雪、大风天气等,应对容易出现塔基下沉、致使悬挂物丢失进行判断;若是条件允许状况下,及时展开特殊的巡视。一般状态的巡视和特殊巡视二者不同,但却不互相矛盾,同时又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合理的融合一起,才可以切实的发挥出实际的成效和作用,完成输电线路能够安全运行。

4.2 故障巡视

对出现特殊天气之后引发大面积的停电故障之后,运维管理线路的企业应于第一时间展开故障性的巡视。按照故障表面的现象,检测事故点大约的位置,进一步实施重点检测。

5 结束语

高压的输电线路处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期间其作用非常关键,运维管理工作应小心谨慎的展开。在运维管理期间借助对构建制度、培训操作人员和先进的设施,于日常提高巡视线路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可以于第一时间奔往现场展开紧急抢修、确保用电安全。伴随当今智能化和在线的检测技术持续的进步,高压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变得更科学合理和先进,加速了我国的电力领域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力.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3(11):12-14.

线路运维方案范文第3篇

1.1建立目标体系,实现管理有目标、工作有方向

在管理层面,坚持管理指标和投资成本指标“一体化”的原则,将电网运行主要责任指标和复合管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基层、班组和节点,围绕总体目标任务,制定各级节点的量化工作目标。同时,我们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管理系统和节点进行重新优化,对节点科学制定量化考核目标,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2建立运行体系,实现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在确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认真修订完善到节点的规范化运行体系,包括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将制度、标准和流程层层细化完善,形成《“电网节点”基层队管理标准》、《“电网节点”管理班组工作标准》、《职工岗位工作规范标准》、《6kV线路电气工程节点质量标准手册》、《6kV线路(设备)故障抢修作业流程节点标准》,实现从上到下、从电网运行到节点精细管理的制度化、文本化。如外线班组绕节点管理目标,建立了《外线维护班组工作标准》,对应理清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汇总形成班长、工作负责人、外线维护等具体岗位的工作规范。在倒闸班职工岗位规范中,规定每次倒闸操作必须填写操作票,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并按时填写倒闸操作记录和交接班记录,有效规范了职工的工作程序,实现了日常管理的程序化、精细化。

1.3建立责任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尽职尽责

根据“电网节点”确定的目标,每年对各班组、岗位下达责任书,落实班组和岗位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并成立电网节点运行小组。组长负责电网节点精细管理控制措施实施的统筹安排,全面完成工作目标确定的控制指标。副组长协助组长统筹安排节点精细管理控制措施实施,完成工作目标确定的控制指标。组员具体负责线路日常巡护、春季电网检修、线路事故处理、线路整改优化四方面的节点控制措施及指标分解落实,并控制在指标之内。同时突出各节点工作目标与岗位职责的有机结合,明确各岗位的工作重点、工作标准,保证节点目标任务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如外线维护班组将线路事故率这一目标,落实到外线班组,细化到每一条线路,明确每名外线维护人员负责每条线路的日常巡视维护、资料录取、隐患治理等工作,确保线路运行质量达到目标要求。

1.4建立考核体系,实现真考核、硬兑现

建立分基层队、班组、岗位的节点考核体系,采用周检查、月分析、季度考核的动态考核体系。定期对节点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每季度进行考核,并分层次逐级考核兑现到队干部、班组、岗位。与岗位职工工资奖金、评先树优等挂钩,严格奖惩兑现,保证全队整体工作精细高效运行。

2“电网节点”精细管理的经典做法

2.1线路管理实施区域管理法

实施区域管理法,在6kV电网维护管理过程中,结合电网运行受气候、环境、负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创新应用线路“区域管理法”,把6kV电网线路按区域分为居民区、生产区、耕种区、偏远区,分析提炼相关区域线路的运行特点、管理方法,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标记,实现重点区域线段运行信息、承包人员、管理方法清晰化,从人员、方法、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专项管理,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该方法针对性强、效率高,提高线路运行管理水平。

2.2电网检修实施项目管理法

实施项目管理,通过建立项目管理模式,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在电网检修运行中应用项目安全、项目质量、项目时间及项目成本四大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6kV电网检修运行水平。项目安全管理:检修项目的安全是项目运行的前提,项目组细化安全项目,从电力规程和现场施工操作两方面入手,强化项目安全,为电网检修的正常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建立检修项目安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组人员安全运行能力。二是严格执行电业安全操作规程,夯实项目运行安全基础。把好“四个关口”,即安全措施落实关、工作许可关、监督检查关和工作终结关,夯实项目安全运行基础。三是完善安全考核管理机制,提升项目安全运行水平。建立和完善安全考核管理机制,实施个人安全责任制,一方面调动参检职工的安全监护责任意识和安全检查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参检队伍的安全施工意识和主动性,通过对施工人员与监护人员的双重管理方式来提高项目安全运行水平。x项目质量管理:构建全员参与,实施项目质量4M管理机制,实施影响检修项目质量的人(Man)、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机械(Machine)四大因素的4M管理机制,提高项目质量。时间项目管理:一是充分利用气象资源,确定检修项目时间范围。由于6kV电网检修项目受到行业性质和施工现场的限制,下雨或者大雾天气不能进行检修,然而天气属于自然现象,非人为因素能够控制,因此项目组在历届检修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同时考虑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定项目时间计划,选取最佳时间段,进一步确定出检修项目实施的时间范围。二是取全取准线路检修资料,精确制定检修项目进度。要求项目组在取全取准线路检修资料的前提下,根据施工队伍的具体情况,量化区分清扫、更换、新上等检修内容,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表,合理安排项目分工和内容,把检修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项目成本管理:项目组对检修项目成本进行系统管理,首先确立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同时建立成本控制体系。通过明确项目组各有关人员的责、权、利,是全面落实目标成本责任的前提和使目标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

2.3线路事故处理实施案例管理法

实施案例管理,把电网管理中曾发生的各种线路事故,汇编成各种经典案例。如电网管理中曾发生安全事件(事故)和潜在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归类成各种安全经典案例,每个经典案例由案例背景、案例简介、案例分析、案例启示四部分组成,通过安全案例的教育、培训、分析、应用,提高职工在电网维护管理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人员安全能本化,从而全面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目前已形成了各种经典安全案例57个,并汇编成《电网安全案例库》。3.4线路整改优化实施“一线一策”管理法实施“一线一策”管理模式,根据线路的负荷结构和运行环境,从线路隐患治理和经济技术改造两个方面优化改造。如针对跨域树木居民区较多的线路进行更换绝缘导线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技术改造;针对基地居民区附近的线路进行线路整体安全技术改造;针对负荷重的线路进行变压器节能及线路改造;针对处于多雷区的线路实施防雷技术改造,有效减少因雷击造成的线路事故。

3“电网节点”管理实施效果

线路运维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铁路;专用线;站场改扩建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对于铁路专用线(包括专用的铁路)作为铁路运输的一个有机组成内容。现在,对于铁路所运输的绝大多数的大宗物资,比如说煤炭等都是需要铁路专用线装卸车。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用线的需求模式和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现在的专用线技术标准、规模等达不到现在的运量要求。介于企业发展或区域运输统筹规划等原因,在铁路运量增加和运输品类变化时,往往需要对既有专用线进行改扩建。在全路推行路企直通运输后专用线内的站场普遍存在股道有效长不足、限制坡度过大、站场平面条件不良、线路下穿高架桥等建筑物时净空过低等问题。结合某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实例,对既有铁路专用线站场改扩建平面及纵断面设计探讨。

一、平面设计方案

某电厂改扩建工程计划新增设一个超大型的燃煤发电机组,对于电厂站而言,其需要以现有的1台单翻车机作为基础,再上马1台新的单翻车机,由此则需要增加铺设1条重车线以及1条空车线。依照铁路领域路企直通运输的有关要求,对于电厂站的股道需延长到1050m,重、空车线彼此之间的距离为11.0 m,两条重车线间设机车走行线,线间距为5.5 m。电厂站既有平纵断面如图1。电厂专用线煤车送重取空及厂内调车有铁路负责,既有机组运煤货车装卸流程保持现有方式。新增机组运煤货车在新2股道办理交接,国铁机车从新3股道返回,利用翻车机卸煤后空车在新1股道集结。

对于铁路新增的两股道,我们可以在已经有的股道和站房之间预留位置进行铺设。因为翻车机的位置之前已经确定,为此,我们需要把现有的股道长从950 m延长到1 050 m,为此我们需要把咽喉区向区间方向进行平移大约在100 m。介于咽喉区受到了上跨的高速公路桥墩影响,平面条件并不是很好,如果直向延长股道,铺设部分道岔及线路的位置被桥墩占据。因此,考虑将咽喉区斜向布置,使股道在两排桥墩的空隙穿越。后续道岔于岔尾直向或曲线延长线后的直向线路上铺设,然后以直线或曲线顺接原股道与新股道。根据以上分析,分别以新建重车线或空车线为正线,形成两个方案,如图2、图3所示。由于方案Ⅱ的咽喉区更为紧凑,进路较顺畅,初步确定方案Ⅱ为推荐方案。电厂站改造项目开始设计后,接触网专业提出由于采煤样机影响电气化挂网改造,要求岔心距采煤样机最小距离为65 m,以便挂网后机车转头。原岔心距采煤样机距离为68 m,因而新设道岔只能位于既有道岔北侧,进一步压缩了原已紧张的北部咽喉区。

图1 电厂站既有平面示意图

图2 电厂站改造方案Ⅰ平面示意图

图3 电厂站改造方案Ⅱ平面示意图

通过方案的比较研究,将第3道机走线在咽喉区接于第4道重车线上,然后将4 道北端两道岔位置进行对调,第4道股道的长度达到1 048 m,如果继续外移咽喉区最北侧的道岔,则有可能会导致岔尾后接线路与桥墩距离过近,自然也就满足不了铁路限界的要求。为此,我们可以调整第4道北端曲线至道岔前直线段长度,由规范通常情况下2 m改为困难情况下不留直线段长度,使第4道重车线的有效长满足1 050 m。该方案满足电厂站平面布置的各项要求,符合设计规范,最终确定修改后的方案Ⅱ为推荐方案,如图4所示。

图4推荐方案平面示意图

二、站场纵断面设计

对于此电厂站的正线,其已经存在的坡度是从高速路桥下,面向电厂站设300 m长4‰上坡,伸入有效长范围183 m,然后再成为平坡。但是,这个4‰的坡道伸入长度过长,一旦出现部分车辆摘钩后停在此区域,则存在着严重的溜逸危险。同时,电厂站股道延长为1050 m后,铁路线的咽喉区就移到了高速公路桥的下面。为了更好的满足电气化对桥下净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对咽喉区做好落坡处理,降低桥下轨面标高,造成车场两端高差进一步增大。所以,设计电厂站站坪为1‰上坡,以满足翻车机前的轨道标高要求。根据相关规范,厂内正线考虑自高速公路桥下仍采用4‰上坡,向电厂站延伸100 m,伸入有效长范围内33 m。接1‰上坡直至轨顶标高与既有翻车机前轨顶标高相同,其余纵坡均设计为平坡,站线纵断面满足顺接正线坡度的要求。如果纵断面设计考虑维持既有坡度及坡段长度的方案,改造后4‰上坡伸入有效长范围内200 m左右,推荐方案较之引起的落道工程量大,有相当数量的站线需要重铺,并且影响几个既有站场内涵洞。因此,考虑到既有坡段存在安全隐患,纵断面设计否定了按既有坡度设计的方案。如果按照正常组织路企直通运输的要求,整列车在电厂站不进行摘钩作业,纵断面按既有坡度设计,理论上产生溜逸的可能性极小。

三、铁路专用线站场的优化策略

1、加大设备监管

设备作为安全运输的首要,对于各铁路局及相应的站段需要把专用线站场的设备检查及监督做好,将相应的专用线设备管理纳入日常管理而非简单的突击。一旦发现相应的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提醒有关的单位做好必要的经济投入,更好的确保设备使用。对重运输而轻设备的企业进行整顿,形成长效监督机制。同时,各铁路局可以依照自己所管辖的情况,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对专用线产权单位负责铁路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进行铁路知识的培训,并且要连续性地推进。通过培训的方式,让相关人员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铁路的管理,使所属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专用线在管理和运输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相关管理人员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妨把原有自主或者代维管理的模式稍作完善。自主维修方面,相关的工务段参与日常的检查和维修,监督和指导其正确、科学地进行维修管理工作。代维修方面,让产权单位参与到日常检查和维修中来,检查和维修必须有其技术人员参与和学习,让产权单位来监督维修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维修管理的优化,减少欠维修和不维修的现象,就是要相互嵌入。

2、协调管理,建章立制

参照相关的运输单位管理模式,各铁路局可以成立相应的专用线协调机构,以此来对专用线站场做好日常运输和管理,当然,力度上可以做到适度放宽,只要可控。由此,就可以让专用线协调工作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管理。同样,也不能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专用线不可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没有对其严格把关,缺乏指导性理论基础。因此,我们能够按照现有国铁管理模式,尝试推行把相关、可行、或者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专门下达的方式下发给专用线单位,尤其是设备管理和安全运输方面的规章制度。不求在层次上达到同步,只求在成效上达到目的。

结论

对于已经有的铁路专用线,其改扩建设计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掌握专用线已存在的条件,利用好现有平面及纵断面的因素,在达到设计规范以及能够很好的保障安全运营前提下,更加灵活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此外,还要考虑好与其他专业的配合,提高设计质量,节省投资。

参考文献:

[1] 杨广安.天宏车站扩建设计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2(21)

[2] 武晓晖,何美玲.铁路专用线站场改扩建设计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04)

线路运维方案范文第5篇

由于高速铁路机电监控以环境控制为主,各站之间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相对独立,没有对应联系和联动关系,且高速铁路线路长、跨地区广、站间距大,集中监控组网投资大,调试困难,因此在不是特别强调集中管理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分散监控方案。分散方案就是以车站为独立监控单位,构建监控系统,全线不设监控中心,区间监控设备就近纳入附近车站监控系统,各车站机电设备独立管理运行,与其它车站可通过其它系统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浏览相关车站监控信息。这种监控方案简单实用、安装调试方便,独立性强,对其它系统影响小,投资相对集中监控少。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主要由站级设备包括工作站、储存、输出设备,现场设备包括各种控制器、控制模块和各类检测执行单元组成。其监控对象主要包括车站供配电设备及UPS、EPS设备、照明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停车场等。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从网络的配置到主控制器的构成可组成多种方案。

1.1单网

从车站内主控制器到所有控制器、远程I/O模块之间采用单一网络和设备。单网的特点是组网简单、成本较低,基本满足高速铁路车站机电设备运营控制要求。该方案适用投资受限制、追求经济实用的项目。

1.2部分单网、部分双网

根据被控对象的重要程度不同,可采用部分单网、部分冗余网络的组网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被控对象都是采用冗余配置,只有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监控设备采用双网冗余配置,对一般配电、给排水、电梯等系统则采用单网,投资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在高速铁路机电设备车站监控系统中,无论是单网还是双网,将现场总线作为控制系统的远程I/O单元与控制器通信的联接网络,利用集散在各处的远程I/O单元采集相关信息,通过现场总线实现远距离通信。从主控制器到现场设备间的网络就是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用于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间的多结点、总线式双向数字通信规程。现场总线接线十分简单,采用总线连接方式替代一对一的I/O连线,因而减少了电缆用量,简化连线设计;便于适当扩充现场设备,减少安装工作量;方便大量数字信息传送,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和修改。

2系统构成

2.1车站设多组主控制器方案

各系统控制器负责各子系统的数据采集、规约转换、命令下达和数据预处理,负责采集、处理现场设备的数据,并下达指令完成控制任务,一般以现场总线形式与被控设施的控制模块或I/O设备相连。监控工作站完成调度值班员人机交互功能,它为调度员执行运行操作提供了所有入口:显示各种监控画面,如变配电接线图、照明系统状态图、给排水运行图、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图、电梯运行图、视频监控画面等,以及系统配置图、实时数据和信息、生产报表管理、告警信息、各种曲线、数据查询等。系统的各种控制和调节功能,如开关控制、变压器调节、照明控制、水泵调节、空调控制和调节、电梯控制以及时钟同步等,也可以通过监控画面直接操作完成。监控工作站可以驱动打印机打印各种运行报表、告警/事故信息等,还可以驱动数字投影系统、大屏幕或模拟屏显示。对于规模较大或要求比较苛刻的系统,还可以设置单独的维护工作站。维护工作站具备普通监控工作站的所有功能,可以用作监控工作站的备用工作站,维护工作站主要供维护工程师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进程调度、权限管理和系统维护使用。数据库服务器负责保存和管理监控系统的历史数据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保证系统数据的唯一性。Web服务器以Web的方式向MIS或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服务,用户端只需使用IE浏览器即可查询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和信息、各种监控画面、管理报表、历史数据和曲线等。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由数据库服务器兼作Web服务器。此种方案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主控制器与现场I/O之间距离短,各子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影响较小,对大型站房、动车段、所、维修基地等比较适用。

2.2车站设一组冗余主控制器方案

系统结构,系统配置与设上面的方案类似,但车站级主控制器仅设一组,网络改为双网或单网。此方案控制管理集中,投资相对较省,但主控制器与现场I/O之间距离较长,各子系统间共用主控制器,一个子系统故障容易对其它子系统产生影响,但通过对重要监控设备采用网络冗余配置后,可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该方案中小型站房比较适用。

3控制器选择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采用PLC构建系统,也可以采用DCS构建系统。PLC是由模仿继电器控制原理发展起来的,具有逻辑判断、定时、计数、记忆和算术运算、数据处理、联网通信及PID回路调节等功能,更加适合工业现场的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编程安装简便,输入和输出端更接近现场设备。DCS是在运算放大器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具有模拟量控制的优势,在一些高级运算和大量的PID函数运算方面具有优势。高速铁路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监控对象以开关量为主,并且工业环境下PLC系统综合性能优于DCS系统,而且在交通领域已经经过运行检验,因此在高速铁路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中一般采用PLC系统。

4车站监控电源

为了保障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运行,向其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源是必不可少的,工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4.1集中供电方案

在控制室设自动切换装置,由车站低压供电系统接取2路380/220V电源,切换装置后设在线式UPS,UPS分回路向车站级监控设备,现场监控模块提供电源,监控模块再向各种变送器提供电源。集中供电方案电源系统独立,供电可靠,但由于现场监控设备分散,当供电半径过长时,该供电方案就会受到局限。

4.2分散供电方案

分散供电方案中,除控制室接取2路电源外,其它控制模块等相关控制设备电源就近接取电源,各模块箱内设备用电池。这种方案简单实用,供电线路段,但电源接取点分散,供电可靠性差。

4.3混合供电方案

将集中供电与分散供电相结合,分区域设置切换装置和UPS,向附近控制设备提供电源,这样既可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又能减少供电线路。

5结束语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