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68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从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现状入手进行剖析,指出了精品课程材料归档的范围,并就如何加强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档案工作;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3~2010年,教育部已经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3862门,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实施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从上到下,形成三级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严格的教学管理与优秀的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构成了精品课程档案。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档案多是纸质材料,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运行、验收等整个过程,其材料主要以电子文件为主。[1]精品课程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在课程网站上发布与之有关的通知文件和课程共享资源,有效记录、保存精品课程档案,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重要意义。
一、精品课程档案的内容
1.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档案内涵相当广泛,有体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如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申报材料及批准、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总结等;有体现教学共性资料的,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听课情况记录、教学工作总结、重要教研活动记录、教材建设、考试大纲、试题库、学生成绩等;但更多的是教师个性化的资料,如典型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心得、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材料,以及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摘抄或剪辑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声像资料等。
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是为了了解哪些材料属于归档材料。精品课程在申报、评审、运行、验收整个过程中,其材料基本以电子文件为主。如申请书及其汇总表格直接通过网络报送电子版,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制作成网页形式,只需报送网址。产生的纸质归档材料主要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申报通知、正式公布年度精品课程函件以及学校签字盖章的精品课程申报表。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源和实体资料两种都要储存备份。
2.按项目建设过程分类产生的归档材料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归档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运行、检查验收等全部过程。
申报阶段的材料要求:“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申报学校在申报平台上,登录‘精品课程工作网站’,录入本年度推荐的精品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学校名称、课程网址等信息”。
运行阶段的材料要求:“申报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并要求“每门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有形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效果及特色、学校政策支持及辐射等指标,也就是说每项内容发生较大改变,其相应的材料也应做变更并归档。以师资队伍为例,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工作发生变动,所在学院应及时填写变更决定,上交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并报送精品课程授予单位。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有形资源正是这种无形资源应用于课程改革与实践产生的成果,如果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有所调整,其课程的教学理念也可能发生一些改变。
检查验收阶段的材料要求:“对于2003至2009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高教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二、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现状
1.档案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
在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系到课程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申报阶段,由于时间紧,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比较重视申报材料的填报,材料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准备得比较完备,而对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精品课程档案的搜集以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为主,以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参与为辅,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档案训练,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规律缺乏了解,忽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资源规范制度等教学档案基础工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没有及时收集、归档,当需要查询和使用时,无处可找。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你交多少,我管多少,对课程档案工作缺乏责任意识。
2.精品课程档案建设规范性、系统性不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实践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档案建设也需从申报、评审、运行直至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建设周期,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文件中提出“荣誉称号有效期5年”,一些精品课程的运行过程中档案建设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且由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以网页的形式展现其教学资源,其档案资源以电子文件为主,传递过程中或因计算机网络等产生技术问题,一些课程的网站建设处于随意状态。
目前,高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主要限于校级,精品课程档案基本上是教学院部上交多少给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再移交多少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且教学院部的文件(档案)二级管理没有统一规范,各部门、各院部自行建设,自行管理本单位基础资料。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全部移交给学校,既给学校档案管理带来负担,也造成查阅不便;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移交学校时,由于从档案形成到归档时间过长,部分主要材料遗失,致使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完整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精品课程档案的构建
1.强化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将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增强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要注重收集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并及时上交;稳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明确管理职责
按照文件规定,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由申报学校存档。高校要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课程建设所在院部、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各司其责,按照工作流程,使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课程建设团队是精品课程档案建立和利用的最大主体,应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整理、申报、汇总及归档,并将课程档案管理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课程建设所在院部不仅要加强前期申报阶段的材料整理,而且要强化后期建设的检查、督促;教学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通知文件,对精品课程档案建设定期检查和验收,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档案宣传,拟定精品课程归档范围,明确归档材料要求,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研,档案人员要充分挖掘精品课程档案内容,并能根据教学人员需求,将收集的文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科学归纳、筛选、整理和集中,由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向三次文献加工发展,形成系统、权威、深层次的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时效性。
3.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强化全过程管理
精品课程档案管理规范与流程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与要求,以每门课程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进行归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内容上要保持连续性和成套性,教学过程和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考虑到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验收要求,则更应当注重过程材料的归档。重要批复文件作为事件的结果可以先行单独存档,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重要的声像文件如课堂教学录像可以以光盘的形式备份,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应留有备份。
4.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将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与课程自身结合起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一个以共享、开放和立体化为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网络向校内外师生提供课程共享资源。一是对课程档案的文字、图片、录像等材料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教学系统平台运转,共同使用,把电子化归档和纸质材料归档保管相结合,提高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与效能。二是建立档案的实体资料库和网络资料库,实现实体资料库与网络资料库的双重储存。合理设计课程网络资料库的数据结构和界面,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环节和流程的特点,反映多形式教学档案资料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档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精品课程 三关键 三步走
教育部2003年4月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即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全国各高校以此为始相继开始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实践略谈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精品课程
1.1 所谓“课程”:①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②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③某学科的教学进程;④广义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和“课程”其意义是不同的。“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课”也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形象的说“课”是建筑用砖,那么“课程”就是用砖砌之建筑,“精品课程”则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建筑。
1.2 精品课程的内涵。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它的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2 精品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有什么要求;评价标准是什么;建设精品课程需要哪些材料。并召开精品课程探讨会,印发学习精品课程的相关文件、评价标准等相关资料。其次,了解同类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对比分析专业相对优势,明细精品课程建设差距。再次,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具体实施精品课程系统工程。制定建设精品课程计划并逐级分步骤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谋划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评价标准、监督考评机制。
3 精品课程建设“三关键”认识
笔者认为建设精品课程要具备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要有优秀的人才,二是要有特色专业的支撑,三是要有机制的保障。
3.1 精品课程建设关键之一:依托优秀专业师资队伍。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有一批严于教学、精于教学并且能够深入企业一线研究实践教学的优秀教师的深入和广泛参与。大多高等职业院校实际情况是专业不强,人才不专,校企合作经验匮乏,这样就使得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础不牢,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规范的教学流程、以及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弱项,必须加强专业教学研究,凝聚专业人才队伍。以加强教学秩序管理为导向,以探究专业课程建设为依托,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方面来。
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外引内培”力度,增加人才培养投入。系部主任和专业负责人要定期沟通本系部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时间路线图,各系部每学年要至少建成一到两门“优质课程”(关于优质课程后面再述)。以上措施在于逐渐培养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强化责任意识,为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服务。
3.2 精品课程的建设关键之二:需要特色专业的支撑。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或者比较优势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和选择。一个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能被企业所用,为市场所需要,或者更直接的是否能够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是检验专业生存壮大的关键。因此,只有培养的人才能够服务社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也将成为培育精品课程的沃土。
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或者比较优势专业应该是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设置区域特色明显(或者目标市场对人才需求量较大)、实习实训条件优越、专业教学内容技术性含量高,毕业学生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专业。
选择建设特色专业的特色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3.3 精品课程建设关键之三: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是适量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人员培训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必备条件。其次是筹划精品课程专门网站建设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就是规范严谨的教学秩序,其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外部环境,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保障条件之一。第四,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组建及高效运作。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从组建专业团队、研讨专业教学计划、确定建设课程、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建设思路、制定建设规划、实施实践教学、整理完善相关材料、制作课程网页、上传网络课程等具体事务做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院校决策层充分重视和政策的鼎力支持。
4 精品课程建设“三步走”过程
建设精品课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通过科学的论证评价,逐步建设、筛选出一批“达标课程”,进而提炼“优质课程”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笔者认为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开展专业教学研究,启动“达标课程”建设活动。规范专业教学行为,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建议在系部学期教学计划中布置落实。此活动在于为精品课程建设“造势”,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吸引到学科研究上来。是否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完整的电子教案、完成的教学课件、最新的校企合作案例,是评价达标课程的主要指标。第二步,开展遴选“优质课程”活动。在深入研究专业教学、市场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建议在系部年度教学计划中布置落实。优质课程的标准应该是介于“达标课程”和“精品课程”之间。是否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的电子教案、系统的教学课件、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试题库)等是评价的主要指标。第三步,选择建设一批校级“精品课程”。教务处规划建设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各系部(专业教师、学科负责人)利用一到二学年时间至少建设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参加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高职)》相关指导精神组织专家论证评审。最后,集全校之力,申报建设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5 建设精品课程程序
①制定科学的专业教学计划,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②开展预选建设课程的研讨、评估;③遴选建设课程,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作用等;④组建专业团队,确定负责人、带头人;⑤明细建设任务,明确个人责任;⑥制定建设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培养目标,细化教学内容;⑦结合就业和学生实际,确定相应高职教材或自编教材;⑧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⑨实施理论、实践教学:a准备格式规范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完整的电子教案、课件。b进行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研究。c编制习题库、测试案例或实践考核项目等。习题库、案例等要有参考答案或评价标准等。d录制视频教学。e收集教学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⑩实施精品课程上网工程;■综合评估。
6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把握“三关键”思想,实施“三步走”的过程。把教师的教学着力点引导到课堂上,引导到专业教学研究上,形成系部专业教学研究长效机制,开展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努力实现精品课程“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曲洪山,于雷.以深化改革为基础强化高职精品课程建设[J].课程改革,2006.
[2]郑家茂,张胤.“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是新时代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精品课程也是汇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推动教育机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实现教育革新的战略选择。在各高等学校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后,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从而培养了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整合了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并促进了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优势
1.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
精品课程的筛选、申报、评审到公示、公开和使用,都要通过网络进行,最终必将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教师和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样板,并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好的课程内容、教案、课件以及各高校颇有分量的教学录像等都放到网上,使各个学校的广大学生可以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不同学校、学科的教师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推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精品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广大师生欲从事精品课程的建设或使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就必须提高自身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对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专业建设结合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校精品课程分布在不同专业,没有围绕精品专业建设来进行,造成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专业建设的结合力度不够。无论什么专业,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案,最终都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上。而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体系,即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实现。
2.教师对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的精品课程手段和工具是更新了,教学内涵仍然是陈旧的,致使不少精品课程的形式和内涵缺乏和谐与交融。现实的情况是一些精品课程很注重课程的外在形式,忽略了形式和内涵的和谐与交融。精品课程的内涵要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伴随精品课程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组织形式也应该不断更新。
3.精品课程建设缺乏合作与交流
不仅缺乏国内高校之间的校级合作,也缺乏国际化平台,具有国际水平的精品课程较少。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国内的水平和状况,必须放眼世界,扩大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力争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精品课程。
四、对策
各教育行政部门及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精品课程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略。每个专业要深入研究培养方案,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和专业的核心知识、技能;再根据这些核心知识技能确定4~6门专业核心课程并按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长远规划,明确建设步骤和实施方案。
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精品课程科研工作,丰富精品课程的内涵,保证精品课程能够持续发展。首先,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使青年教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针对每个青年教师的实际,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使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其次,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以拓展学术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负责人要带领他们参加相关的教改项目和教学研究课题,引导他们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和参加教材建设,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52
1 引言
当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类课程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高职,2009)》中,其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居于首位。
高职类课程在推进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案例的来源、质量和数量成了难题。一方面,编写一个高质量的案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丰富的案例。仅靠教师一人搜集、整理、积累教学所需要的案例存在很大的困难。
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的、有组织和系统化的教学案例库。
为了使案例库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我们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作为研究与实践对象。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它不仅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被许多有程序设计技能要求的其它专业所选开。
综合所述,基于案例教学法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被提出。
本课题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为研究目标,在案例教学法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的结构及要素,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选编的原则、组织方法,并设计出一种适于教师和学生利用的教学案例库系统,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丰富案例,完善案例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 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案例库建设研究中,医卫类、管理类课程案例库研究相对成熟,而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不少,但关于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偏少,能够有意识地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案例库几乎没有。[1][2][3]
第一,关于案例的来源认定大体是一致的。认定案例的来源有自编、教材或网站、课程应用行业等。
第二,对案例的特征还存在不一致的方法,但一般认为案例应具备典型性、目的性。
第三,案例库建设基本流程已明确。徐拥军、宋扬撰文指出,案例库建设流程包括总体规划、收集素材、撰写案例、维护开发和总结反馈等五个阶段。
第四,针对计算机类课程案例库研究少,而且也不够深入。寇从芝对.NET课程案例库建设作了研究。她对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但她没有研究上述各类案例的结构和形式,更未提及如何组织案例成案例库。
第五,在这些案例库的建设中,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2 纵观“C#程序设计”各级精品课程,缺乏有规模的案例库及应用研究[4]
由宋国明副教授领衔的省级C#精品课程则使用了四个大型实训项目代替案例库,这些项目综合性很强,适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综合应用训练,但缺乏针对每个知识技能单元用于教学或学习的案例。其余省市院级的精品课程与此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有的提供了详尽不一的实验指导书。由梁曦教授领衔的国家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在其课程学习网站中,提供了较丰富的与案例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由知识技能点实例、单元实训、项目实战组成。但是,这些案例资源散落在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学习网中,没有系统化地组成案例库,在案例数目上也还是不够丰富,课程团队也没有关于案例资源建设的研究。
总之,在各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大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资源中多采用几个项目作为综合性案例,而用于解决知识技能单元的案例较少,有意识地建立案例库的还没有,案例库建设研究更为滞后。
2.3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日益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上海金融大学杜鹃、陈玲、徐爱荣老师专门撰文《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提出了要推广案例教学除了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外,更要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的观点。[5]
2006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模财经分院黄春雷则提出了“学习案例的多与少、优与劣,是决定一门课程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围绕课程以及相关任务要求,建设一个能够长期使用的、资源共享的学习案例库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指出了建设高质量案例库的重要性紧迫性。
2009年,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潇、张贝克、马昕等人则针对化工安全问题,设计开发了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该案例库系统中的案例库的系统结构、案例的表达方式、案例库系统检索系统值得借鉴。[6]
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案例教学法列在了首位;二级指标“教材及相关资料”,就明确要求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建立案例库,但是强调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及案例相关资源完备的必要性。[7]
要提高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库的利用效果,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库中案例学习库。案例库必须要保持有机的联系,体现教学规律。
3 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3.1 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为中心,研究其建设方法,全面、深入推广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它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建构,有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案例库的建立,按照认知规律,以科学的方式来精选案例,以系统的方法组织案例,避免了案例的零散、无序状态,使课程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成功建设教学案例库,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全面推进案例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案例库进行教学,是一种科学系统化的案例法教学行为,带来了整个课程的革新。
建设好案例库,为课程资源共享库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3.2 研究价值
对案例库的建设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案例结构要素,制订采编、组织原则,可以提高案例及案例库的质量。
设计并创建教学案例库系统,可以方便案例的使用,提高案例利用率。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组织方法等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其他课程案例库的建设。
4 课题理论依据
关于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案例“情境”中,在老师的辅助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资料搜集、分析验证等“协作”学习,通过平等的“会话”和讨论,根据自身经验建构出有关知识的意义。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案例库系统的建设则对“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等建构主义学习要素进行了系统化,使其具有了系统性、层次性、多样性、关联性,学习者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并进而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案例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层次以及设定目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构成了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另一个理论依据。
5 课题研究内容及案例库系统构想
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研究基于乐学教学思想指导的案例的结构及组成要素。
第二,研究案例的选编与组织原则。
第三,研究案例库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方法。即如何将已经选编并组织有序的、大量的案例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使之检索快捷,学习和使用方便。考虑采用基于Visual Studio Web开发技术,创建案例库系统。
经过对案例库建设现状研究,也为了充分发挥案例库系统的作用,满足案例库教学使用的便利,本案例库系统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乐学教学思想指导,所选案例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案例库系统,简洁明了,安装使用方便。案例库系统拟以Web应用系统软件提供给师生,简洁明了,容易上手,而且可以脱离互联网络环境使用。
第三,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教学为辅”、“理论知识够用”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案例库系统中,案例是为操作技能单元服务,知识点是为解决案例问题而设。
建设具有以上特色的教学案例库系统,是案例库建设的创新。
6 研究思路、方法、实施步骤等
6.1 研究思路
从调查出发,即调查师生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现状,收集现有的案例资源,依托原有的本课程课件开发基础,分析成熟案例的结构和特征,开发案例模板,组织编写案例,根据教学规律组织案例,进而完成案例库的建设。
6.2 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个案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三种研究方法。
个案法: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个案,总结出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的规律与方法。
网站系统设计法:采用基于WEB的网站构建技术和开发流程,完成案例库系统开发。
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案例库的建设方法,用于指导本课题案例库的建设。
调查法: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及案例实施方法的要求。
实验法:将案例库用于真实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然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丰富。
6.3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文献资料,剖析现有成熟案例的基础上,明确案例的结构和要素,编写本课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案例模板。
第二阶段: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探索案例选取及编写的方法,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案例。
第三阶段:将案例用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检验,积极获获取师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案例,完成案例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邵谨荣.高职院校教学案例库的创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寇从芝.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NET案例库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5).
[3]周梅妮,张振威.高校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4]国家精品课程网. http://course. [DB/OL].
[5]杜鹃,陈玲,徐爱荣.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3).
[6]李潇,张贝克,马昕.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9,(2).
[7]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Z].2010.
[8]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刘柱鸿(1972-),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研究方向为课程建设与教育技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 410151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63-02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精品课程网站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优秀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牡丹江医学院作为一所发展建设中的高校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
1精品课程网站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由教务处负责建设维护,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距一些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精品课程网站发展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瓶颈。
现有精品课程网站是静态展示性的,只是将一些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片简单放在网站上供学生浏览、下载。网站与学生没有互动,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静态的精品课程网站维护和更新是比较困难的,往往需要非常专业的网站建设人员参与,对于教务处来说难度比较大、要求也比较高。
另外,现有的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是独立建设的,各二级学院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往往互相隔绝,投入的人力、经费以及网络资源不能共享,导致了相当大的浪费。现阶段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往往只能是个例与试点,如果全面针对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和运营网络教学平台,那么,难度太大,成本太高。
2精品课程网站的提出及建设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解决上述困难。依据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际经验,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思路与方法。牡丹江医学院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应突出两个特点:一是动态交互。网站必须提供功能使学生和教师开展动态的交互式教学,教学内容必须是可以动态维护和修改的;二是可定制性。教师或网站维护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定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内容,并且完全符合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
3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设计
3.1 教学资源维护与教学资源的核心内容是授课教案。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准备教学内容。平台支持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和组合它们。根据医学类授课特点,教学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可以设置超文本跳转,为学生选择和浏览学习内容提供方便。为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适当的章节配备习题。习题可以是布置给学生线下完成的应用题或论述题,也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线上习题。线上习题配有标准答案,学生在线上完成,系统当场批改并给出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给学生针对性督促和辅导。教师还应为课程准备试题库,可以组织网络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
3.2 学生在线学习功能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按教师准备好的授课教案在线学习。授课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章节内容开始学习。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设置超文本跳转,学生可以回顾和参考这些相关知识点。如果章节配有线上习题,学生要做完线上习题并且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才算完成这个章节的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过哪些章节,没做过的练习标记为“未练习”,做错的练习标记为“未掌握”等等。
3.3 实时讨论和在线辅导功能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讨论,讨论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交换学习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教师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课程论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3.4 在线无纸化考试教师可以组织在线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答题。测试结束,学生提交答案,系统立即判卷、统计成绩。系统列表显示题号、学生答案、标准答案、答案解释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点击“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进入相应的教学章节,重新学习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得到一份详细的成绩清单和成绩分析报告,今后可以针对性改进教学策略。
4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技术支持
网站的开发,将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开发工具及开发技术。网站采用+Java script技术,网页设计工具使用Dream waver。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3/2007,在并发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时,也可以完全兼容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2008。本系统采用B/S框架结构,客户端采用IE6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即可访问。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XP Server。网站通过 技术实现动态交互。是建立在微软新一代NET平台架构上,利用普通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在服务器后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企业级Web应用服务的编程框架,它可以组合HTML、后台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式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
访问数据库,需要使用技术。ADO.NET是NET Framework的类库中一些特定的能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的类。为软件访问数据库提供了方便的接口,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统一、简单,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不同数据库要不同语言开发的麻烦。
作为牡丹江医学院教务处的教学改革项目之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受到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平台已基本建成,并应用于数门课程的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本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推广了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贯彻了成功素质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师生反映良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反馈传递速度加快,加之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不断扩展和对协同学习的支持,交互式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必将成为最为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李仕梅,龚盛昭.基于Web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维护[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上一篇:精品课程方案{优选5篇}
下一篇: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