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3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2分钟。
管道疏通施工方案范文第1篇
(1)由于航道工程施工项目复杂、项目交叉繁多,而且当前多数港口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型化船舶发展的需要,对于原有的港口加以充分的利用,并且会对港口的航行跳进都会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来港池以及航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延伸和加深,保证港口生产与疏浚是同步进行的。因为在疏浚的过程中,通航的水域与疏浚的水域是交错的,所以施工作业中会有大量的船舶在巷道内同时存在的状况,因此必须要保障船舶之间不会产生互相干扰的状况,以免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没有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疏浚作业过程中没有安全责任意识。由于存在着一些作业单位安全意识不够的状况,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只是表面功夫,不能将责任切实落实到个人,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有些技术人员对安全工作交底不彻底,普遍存在着重视技术而忽视安全的状况,导致作业中安全制度对其的约束效应不能发挥,有些还存在着安全记录文件造价的情况,这对后续出现安全事故要想找出原因进行清查极为不利。
(3)没有科学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安全制度的针对性不强。在航道不断航疏浚作业中,由于施工的区域是海上,所以施工作业的区域面比较广,但是因为存在着交通不便的原因,容易造成安全检查不到位的状况。疏浚作业中安全监管手段落后,盲点颇多,所以管理上的漏洞也很大。没有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做约束对于工程项目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疏浚作业的安全也就得不到必要的保障。
(4)疏浚作业中多是将工程分包出去,导致项目不断增多,安全隐患也就不断被扩大化。当前航道施工中疏浚行业间的竞争越发的激烈,导致疏浚作业的利润空间很小,有些分包模式极为不规范,分包单位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必定在成本投入上的力度就不够,这样其疏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都较差,甚至有些船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都不高,最终给疏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港口的顺利建设和疏浚作业都极为不利。
2航道不断航疏浚安全施工措施
2.1科学地规划疏浚作业方案
制定疏浚作业方案是作业开始之初就应当规划好的基础内容,方案的制定是保证航道疏浚施工安全性以及科学有效性的必须。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根据航道的具体情况,对航道的水面、宽度以及地下水的空间情况都有准确的测量,对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后再选择合适的疏浚机械和施工方法。疏浚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的目的、施工作业的具体内容、施工作业的区域以及施工人员和使用的机械设备等。在疏浚作业过程中,由于挖泥船会占用航道并且对其他船舶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多加考虑,预先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防范。疏浚方案对于紧急情况以及遇险方案的内容都应有必要的考量。例如某一航道工程在开展航道不断航疏浚作业施工的过程中,提前规划并制定了分层分条开挖淤泥的航道疏浚方案,施工作业单位立刻挖出了一条新航道,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原来航道的宽度,从而有效保证航道中其他船舶能够正常的行驶。与此同时,其在开挖另外一条航道时,将航道一次性地开挖到核定,最后再开挖先前一条航道的下层部分一直到设计的高程,最终完成整条航道的拓宽和淤泥清除工作。另外,在航道不断航疏浚施工方案中,对于挖泥船的选择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现如今,航道疏浚作业中使用的挖泥船一般有两种,其主要的分类方式是机械式和水利式。两种不同的挖泥船采取的施工方法又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疏浚作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挖泥船。
2.2采取科学有效的疏浚作业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
在航道不断航疏浚作业中,施工单位应当执行严格的技术审核制度,对于疏浚过程中采用的施工工艺应当有明确的认识。做好信息的采集以及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施工中出现任何施工方法上的问题,都应当进行及时的解决,强化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保证沟通的顺畅,无比确保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被解决。在航道不断航疏浚作业中,作业单位应当对施工技术安全运用加以把握。比如在挖泥船作业过程中,挖泥船的定位应当准确,当航道大风过后,对挖泥船的定位都应当有及时的检查和矫正,确保挖泥船定位的精确性。确保挖泥船定位仪器的质量达标,保障挖泥船操作符合疏浚工程的基本要求。在疏浚施工中,如果施工单位选择的施工作业方法是分条分层法,对于航道条与条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应当密切注意。时刻关注疏浚的后一项施工段跟前一段施工段能够保持一定范围的重叠,防止施工完毕后有淤泥的遗留以及因为淤泥回冲造成的浅埂状况,最终影响疏浚作业的质量。
2.3加强对疏浚作业中环境保护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在航道不断航疏浚作业中,环境保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疏浚工作中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则,完善好航道环境保护的措施,避免因为施工作业而对航道造成污染。对于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废弃物,应当采取集中存放、统一销毁的做法。严禁出现直接将垃圾丢弃以及航道周围垃圾污染的情况。
2.4做好航道疏浚安全宣传的管理工作
在航道疏浚施工作业开始之初,就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做好遇险方案的宣传,这样航道上行驶的船舶都能够明确认清航道疏浚的具体状况以及作业范围,航道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区域中设置显眼的标志牌,明确安全作业的区域和警戒区域,提醒来往船只注意到前方航向的疏浚工作,避免船只因为速度过快而发生撞破管线以及船体碰撞的事故的发生。
2.5加强对航道施工作业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对施工人员安全理念的教育,对技术操作安全的掌握以及挖泥船作业中应当达到的熟练和标准程度,最终保障挖泥质量和施工作业的效率。在教育培训中,还应重视对航道不断航疏浚中工作细节的宣传,保障疏浚施工人员对于技术能够全面掌握,在施工中能够安全无误地开展施工。对于疏浚机械的保养维修,必须要落实到实处,一旦发现机械中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必须要停止作业找到安全隐患点,然后第一时间进行维修。机械设备是航道不断航疏浚工作的基础,没有机械设备,施工效率会大打折扣,疏浚效率也不尽人意。
3结束语
管道疏通施工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明挖下穿隧道;低碳环保;施工组织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0引 言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靠近市区的公路两侧都已经慢慢城镇化,人流、车行交通量不断增加,为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很多城市开始对旧路进行大修或改扩建,特别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进行立交改造,实现交叉路口的快速通行,由于修建高架桥会影响道路景观、遮挡视线、有行车噪声,从而影响周边地块的商业价值和居住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立交的路口采用下穿隧道的设计形式。
本文对交通疏导组织、机械设备选型配置方面重点展开研究。而且深入的对各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效果性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城市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的先进做法,提高施工组织水平,适应社会发展步伐。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建设路主线下穿隧道(隧道全长545m,共17节段)、建设路主线道路改造(北端主线改造长度为355m、南端改造长度为173.269m)、迎宾路道路改造(长度448.297m)、新建辅道(A、B、C、D辅道)。主要工程内容具体见图1-1。
图1-1 主要工程内容分布示意图
2交通疏导与施工组织
对城市下穿隧道工程施工而言,交通疏导组织方案非常重要,不仅解决既有道路通行问题,且决定了总体的施工组织顺序,不同的交通疏导方案将产生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案,而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将对整个项目的进度、安全、经济方面产生较大影响。交通疏导方案在制定时,需考虑在施工期间尽可能的减少对既有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影响,尽可能制定便于车辆通行及市民通过的组织方案。
2.1道路现状
建设路与迎宾路均为城市主干道,现状建设路北段为双向八车道,建设路南段为双向十车道,现状迎宾路为双向八车道。
建设路和迎宾路道路等级高,分别承担了市东西和南北向的交通,通行压力较大。根据调查显示,交叉口平均日交通量达76982PCU/d,建设路双向直行方向交通量最大,南转东及东转南交通量次之。现状交通以小客车和摩托车为主,其中小客车占比例约为34%,摩托车所占比例约为24%。
2.1.1交通疏导与施工组织方案
为减小对既有道路通车影响,考虑施工过程周边道路能够正常通车,保持迎宾路双向六车道通行能力,共分为三个阶段五期的交通疏导。
第一阶段:建设路南北区管线改移、道路拓宽与绿化带硬化。本期交通疏导方案见图2-1。
图2-1 第一阶段交通疏导
第二阶段分为两期,本阶段将建设路隧道分为南北两区进行疏导。
第一期:进行建设路北区隧道1~7节段范围内的渠箱改建及横向渠箱半幅围蔽施工,建设路下沉隧道第8节段范围用于迎宾大道通车,同时建设路南区隧道9~17节段两侧新建临时路面,作为摩托车与公交车的专用道路。本期交通疏导方案见图2-2。
图2-2 第二阶段第一期施工范围
第二期:北区隧道1~7节段范围内的渠箱改建施工完毕后,对渠箱改建围蔽范围内的辅道路面进行回填及恢复路面,路面硬化后开放辅道交通,再将隧道北区第1~7节段全封闭围蔽施工,本期隧道南区交通疏导不发生变化,本期隧道第8节段仍用于迎宾大道通车;迎宾路道路拓宽采用半幅倒边法围蔽施工,车辆半幅通行。本期施工范围见交通疏导方案见图2-3。
图2-3 第二阶段第二期施工范围
第三阶段分为两期:
第一期:隧道第10节段施工完毕,隧道顶部回填后开放交通,将迎宾路第8节段行车道路改移至第10节段,作为迎宾路行车道路,并将此时未施工的第8、9节段与南区第1~7节段围蔽在同一区段施工,同时对隧道两端的主线段进行分幅改造施工。主线改造时采用半幅倒边施工,半幅通车,保证整个施工期间,建设路北端可以正常通车,南端可以通摩托车与公交车。主线道路全部改造完毕后,建设路主线通车。本期施工范围见交通疏导方案见图2-4。
图2-4 第三阶段第一期主线通车前施工范围
第二期:建设路主线通车后,将隧道两侧辅道进行围蔽施工,实施旧路升级改造,辅道拓宽施工,建设路、迎宾路主线可正常通车。本期施工范围见交通疏导方案见图2-5。
图2-5 第三阶段第二期施工范围
通过分为三个阶段五期交通疏导,很好的解决了建设路、迎宾路施工期间通车问题。
3主要工序机械设备选用
本项目位于江门市闹市区,周边建筑密集,人流量大,小区众多,为此,选择适应环境的设备进行施工非常重要。
3.1钻孔桩设备选型
3.1.1支护桩、抗拔桩成孔设备选用
基坑工程支护桩、抗拔桩施工为项目首个开工项目,为减少噪声扰民,减少支护桩施工产生的泥浆,降低震动,实现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目前国内常用成桩设备性能进行对比选择,旋挖钻机,回旋钻、冲击钻三种设备在淤泥、全风化岩中性能指标对比情况见表3-1:
表3-1 机械性能指标对比表
经以上对比,确定选用施工速度最快、产生泥浆最少、震动最小的旋挖钻机。
3.1.2钢筋笼加工设备选用
由于旋挖钻机成孔速度快,为配套施工,配套使用国内选进的钢筋笼自动加工滚焊机。
在钢筋笼加工时,为实现旋筋与主筋的快速点焊,配套使用二氧化碳焊机。该设备以CO2作保护气体,依靠焊丝与焊件之间的电弧来熔化金属的气体保护焊的方法称CO2焊。
3.1.3止水桩水泥浆搅拌设备选用
在水泥搅拌桩与高压旋喷桩施工时,采用了全密闭自动计量水泥浆搅拌系统。本套设备由密闭水泥罐、水泥传送机、水泥自动计量装置、水自动计量装置、密闭水泥浆搅拌筒组成,通过手动输入配合比后,可自动完成进水、进灰、搅拌作业。
在实际使用时,一套设置供应3台止水桩机同时施工,解决了以往泥池跟着桩机移动,场地凌乱问题。压力浆管可外伸长度达到260米,可正常供应使用。
3.1.4 主体结构钢筋加工设备选用
在主体结构钢筋加工中,配置了立式数控钢筋弯曲中心,该设备是钢筋进行自动化高质量弯曲的加工设备,电子屏输入,齿条式移动轨设计,其加工精度高、成型速度快、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使钢筋加工质量大幅提升,人工与总耗电量大幅降低。
4 结论与体会
通过江门市建设路-迎宾路城市明挖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的低碳环保的施工组织方法达到“质量保证、安全放心、进度保证、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的目的。实现整个建设周期低排放、少扰民。受到政府与市民的欢迎。
管道疏通施工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铁;施工;交通疏解;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地铁施工建设时序长、围挡量大,轨道沿线站点所处的城市道路均会被不同程度占用,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施工站点周边居民不得不选择其他道路绕行,增加居民出行的时间和距离,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不仅导致交通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还增加了居民和建设方之间的矛盾。因此,根据地铁施工期间周边环境和道路特点,结合地铁施工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疏解方案对缓解地铁施工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以及居民和建设方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本文以沈阳地铁辽宁大学站为例,结合其疏解方案和施工工法,经过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施工工法和疏解方案[1]。
1、工程背景
沈阳地铁辽宁大学站位于京沈街与辽宁大学校门北侧市政道路的交口处,车站跨路口设置,沿京沈街呈南北走向。车站东侧为南北走向的京沈街,西南侧为一居民小区,南侧为绿化地,北侧紧邻一开发楼盘。车站占用的市政道路,宽约8米,为车站西南侧一居民小区的唯一进出道路,小区内有洗车店,幼儿园,超市等商业设施,并出入和停放反铲、碾子机、虎头铲,12m板车等工程车辆。占用市政道路施工对小区内商户经营及工程车辆进出影响较大,且施工工地紧邻小区居民楼,小区居民与建设方矛盾日益突出。
2.交通状况
制定交通疏解方案前,对小区进出车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车流量统计分析,结果该小区平均每天通行车辆126辆,每天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三点至四点是车流高峰期。
3.疏解原则
3.1设计原则
车站施工所占用的道路虽不是城市主干路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道路使用者和施工人员出行安全方便,减小对商业设施经营的影响,并合理安排施工方案,充分考虑施工时序,通过便道、便桥等保留尽可能大的通行能力,尽量少投资,节能高效[2]。
3.2施工组织原则
对施工各阶段进行细分,视条件许可,随时考虑减少施工占地,对施工和交通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严格落实施工工序和进度计划,争取早日还路于民[3]。
4、疏解方案
4.1封闭道路绕行临时路疏解
考虑到车站施工便利及基坑安全,同时从节约工程造价出发,拟对原市政道路进行封闭施工,同时在车站南侧围挡外新建一条宽约8米,长170米的临时道路,以满足车辆及行人通行,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工期约24个月,待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完成后,即可恢复道路通行。整个施工期间仅一期疏解(见图一)。
图一
4.2军用梁临时疏解
该方案拟在占用市政道路处,选用军用梁路面进行交通疏解,军用梁总宽9米,路面7米,左右各1米做护栏及其他保护措施,跨度19.5米。车站有军用梁处采用盖挖施工,其余为明挖施工。需要对施工场地分四期行交通疏解。
一期疏解(见图二):在现状道路北侧新建一条7米宽临时道路,施工临时路右侧的围挡,以保证军用梁布置范围内的施工场地,此时车站围护桩施工,架设军用梁,铺设临时路面,工期约1个月。
图二
二期疏解(见图三):待军用梁临时路面系统施工完成后,拆除临时道路,对军用梁临时路面系统两侧围挡进行改造,形成军用梁临时路面系统导行的通道。此时,进行车站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覆土回填,此期疏解工期约12个月。
图三
三期疏解:疏解形式同一期,用于拆除军用梁临时路面系统,恢复原市政道路,工期20日。
四期疏解:疏解形式同二期,施工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及为区间、车站内部结构、装修及地面景观施工提供作业面。
4.3中间施做临时围护桩进行倒边施工
在保障市政道路正常通行的同时,基坑正常开挖,在道路两侧各2m处施作两排临时围护桩,桩直径800mm,间距1200mm,共32根;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但需分三个基坑进行。
一期疏解(见图四):保留原市政道路,在道路两侧进行围挡施工,待两侧临时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分两侧进行基坑开挖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施工完成后,回填覆土,并施工二期疏解临时道路工期约10个月。
图四
二期疏解(见图五):待道路改移完成后开挖临时桩之间的基坑、凿除临时桩,施工车站主体结构,回填覆土、恢复路面,工期约90天。
图五
三期疏解:形式同一期疏解,进行车站附属结构、内部结构等工程施工。
5、方案优缺点比较
方案一施工工艺简单成熟,施工便利,基坑安全度高,工期快,投资小,虽然车辆及行人通行绕行距离较远,但小区内车流量较小,通过合理铺设疏解道路等措施可以减小车辆进出困难的问题。
方案二行人及车辆绕行距离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施工工艺成熟。但采用局部军用梁施工,作为军用梁支座段的压顶梁及桩顶,须下降1.6m,导致两侧压顶梁不连续。且由于施工场地从中间断开,对施工影响较大,施工效率降低,施工用龙门吊须由一台增加为两台,较方案一工程造价增加约102万元,影响工期约2个月。
方案三行人及车辆绕行距离短,但围护桩倒边施工比较困难,分三个基坑施工,效率大幅降低,临时围护桩破除困难,严重影响施工工期。且加大了施工缝防水处理难度,分区防水质量差,亦需增加一台龙门吊。较方案一工程造价增加约187万,影响工期约100日。
经比较,方案一更有利于施工安全,工期快,造价低,虽然导行距离较长,但小区车流量较小,导行路可以满足车辆通行,后经与当地居民沟通后,同意采用此方案施工。
6、交通保障措施
设置7.0m宽混凝土路面疏解路,在疏解路靠近施工围挡一侧设置1m宽人行道,另外一侧设置0.5m宽人行道。
疏解期间在路口处安装爆闪灯,转弯处安装反光镜、减速带等防护设施及警示标志,并做好导行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为避免交通堵塞,地铁施工工程车辆禁止在小区车辆通行高峰时段通行,禁止一切车辆在施工路段临时或长时间停车,并派专人对导行路进行合理疏导。
加强施工围挡地带的卫生清洁工作,雨雪后及时清理地面,同时对行车遗留的杂物及时清除,定期清扫地面,做好文明施工。
7、施工情况
根据交通疏解方案的选择,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采用单基坑,明挖法施工,施工单位根据工法和交通疏解要求进行了工程筹划,尽量缩短工期。且交通保障措施到位,没有出现任何交通堵塞和事故。施工完后,根据既定方案,按期恢复了市政路通行,满足周边局面要求的同时,工程投资及工期都得到了保障。
8、结论
交通疏解方案的选择,应综合施工工法的可行性、施工风险、工期及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正确的交通疏解方案很好的平衡了辽宁大学站施工总体部署与交通疏解、施工工进度要求和工程投资的关系。工程按照建设方要求如期进行,施工期内行车秩序良好确保了交通畅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存.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地面交通组织方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2
管道疏通施工方案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各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地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
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有关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学校可视演练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学校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校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全校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
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演练前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不同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
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六、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他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遇到浓烟时,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如果烟气特别浓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清新空气);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4.中高层楼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关要求:在7层以上中高层建筑物进行消防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处在10楼以下的学生可视情况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楼以上的学生,可视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台奔跑或尽快寻找阳台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从而逃离起火层。
5.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帮助有困难的人员疏散。如出现拥挤摔倒等突况,负责疏散引导的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等险情排除后,再组织学生有序撤出。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等工作;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记录(摄像、摄影等)和计时等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报警等工作;抢险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等工作。
6.学生疏散到避险场所后,应按照班级形成队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乱。班主任或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班级、年级人员统计;抢险救护组检查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组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
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阶段
(一)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讲评,内容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情况,演练目标及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结合演练的主题和目的,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三)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回收整理演练物资装备。
管道疏通施工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防设施 三化 高层建筑 火灾防控
引言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一栋高层住宅起火,导致58人死亡,70人受伤。2011年2月3日0时11分,辽宁省沈阳市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随着上海“11?15”、沈阳“2.3”等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解决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难点,保证建筑消防设施在火灾中发挥作用亟待解决。
一、当前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现状。
一是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不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隐患突出。经检查、登记,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不高,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完好率较低,部分高层甚至处于瘫痪状态。
二是建筑消防设施专业维护保养率低,地区差异明显,维保质量不高。高层建筑与专业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协议,比例较低。即使签订了维保协议,从日常检查情况看,维保质量并不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完好率较低。
三是物业公司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不高。普遍存在高层居民住宅小区消防设施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措施缺乏、维护经费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物业公司未能认识到对公共消防设施和公共疏散通道的管理是其法定职责,对一些损坏消防设施、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缺乏有力的措施进行管理,有的也不愿去管理,部分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消防知识缺乏,不具备管理、维护、操作、检查消防设施的基本技能。
四是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主动实施消防违法行为较多。由于住宅小区每家每户产权分散、使用相对独立,大多数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自家生活、使用的方便,往往忽视对公共消防安全的维护,在物业公司人员进行管理时,还拒不配合、拒不整改。部分群众为了方便,经常将自行车、电瓶车以及家中日常生活垃圾或杂物堆放在住宅楼梯间和公共疏散通道,影响人员疏散逃生;部分群众为了停车方便,将私家车随意停放在小区公共通道内或室外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附近,严重影响到消防车正常通行和消防设施正常使用;有的为了行走方便,经常将楼梯间的常闭式防火门常开;有的擅自挪用室内消火栓箱中的水带、水枪等消防器材。
二、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包括:标准化、标识化、规范化三项内容。
标准化:建筑物是否办理了合格的消防行政许可手续;单位是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职责,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和岗位员工职责;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否经过培训;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用火用电管理、重点部位管理、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档案管理、工作考评、工作奖惩“十项制度”;是否制定消防控制室应急操作规程、配电室应急操作规程;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实现职业化管理,是否落实每班2人值班并持证上岗;是否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标识化:建筑室内消防设施(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火卷帘、防火门等)是否设置统一的标识;室外地下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消防设施是否设置明显标识;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作业场地等是否设置禁止堵塞、占用和停放车辆等内容的警示标志;建筑内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以及宾馆客房、公共娱乐场所包厢等重点部位、重要场所是否设置明显标识;标识张贴位置是否醒目、内容是否简洁易懂;是否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自动消防设施操作流程图、灭火和应急疏散流程图、消防设施设备管理表、消防行政许可文书、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单位消防安全组织结构图、建筑总平面布局图、建筑重点部位图、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十上墙”
规范化:室内建筑消防设施(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等)是否完好有效
是否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是否落实每日防火巡查(非重点单位除外),定期检查,填写统一的巡查、检查记录表;是否与消防设施维保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协议,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及时更换故障消防设施;是否开展年度消防设施检测工作,提供合格的消防设施检测报告;是否定期组织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是否建立完整的各类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检查、维护保养记录和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演练等专项档案资料;对检查发现的隐患是否立即消除;不能消除的,是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是否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是否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三、如何将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与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实现有效对接。
深入落实三化建设,确保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正常。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单位通过开展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首先从源头上把好消防安全第一关。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前必须取得合格的消防验收手续,消除了先天火灾隐患。开展三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岗位人员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物业单位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单位通过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用火用电管理、重点部位管理、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档案管理、工作考评、工作奖惩等“十项制度”。各项消防制度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必将保持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正常,在发生火灾的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
扎实推进三化建设,提高高层建筑消防从业人员素质。单位通过制定消防控制室应急操作规程、配电室应急操作规程;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实现职业化管理,落实每班2人值班并持证上岗,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认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消防从业人员素质。
全面铺开三化建设,增强人民群众消防安全综合素质。通过在高层建筑室内消防设施;室外地下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作业场地、建筑内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以及宾馆客房、公共娱乐场所包厢等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张贴醒目、简洁易懂的消防标识,可以使普通群众更加直观的了解、掌握疏散逃生的路线,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位置和使用方法,有效提高了扑救初起火灾和疏散逃生综合能力。
上一篇:篮球教学方案{优选5篇}
下一篇:管道焊接工程施工方案{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