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税务管理方案{推荐5篇}

文思泉涌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31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6分钟。

税务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按照“一个确保、两个提高”的总体要求,以打造“阳光”地税为目标,以优化纳税服务为核心,以宣传税费政策为重点,不断提高地税工作的透明度、纳税人的满意度,努力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宣传重点

一是地税部门推进政务公开的基本情况及成效,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及运行情况等;二是地税部门在服务地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的职能和作用、措施与成效;三是中央、省和省、市局出台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政策传递时效,加强政策分析解读。四是地税部门的服务理念、服务途径、服务体制、服务职责,以及“一对一”服务纳税人活动等个措施。五是地税干部队伍建设和地税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三、主要措施

按照地税政务公开工作思路,结合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在加强日常政务公开宣传的基础上,着重打造两个宣传平台,开展五项专项活动。

(一)打造宣传平台

1、办税服务厅。结合办税服务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办税服务厅电子屏幕、触摸屏、政务公开栏,制作政务公开展板,以及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宣传地税部门政务公开基本情况,及时最新政策和税收信息等,将办税服务厅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主阵地。

2、地税网站。加强网站建设,完善网站功能,规范网站管理,调整栏目设置,设立或完善政务公开网页、专栏,及时更新内容、上传政策,及时信息、回复咨询,特别是新出台的税费政策、纳税人关心的涉税问题等,将地税网站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快车道。

(二)开展专项活动

在依托以上两个平台开展宣传的同时,主要开展以下四项活动,扩大政务公开宣传的影响。

1、开展税企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围绕地方税收与保增长促发展主题,听取企业对地税工作、地税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服务发展的水平。

2、开展税收专题宣传。与区内外有关媒体协作,采访撰写保增长促发展地税工作通讯,反映地税部门服务保增长促发展的措施和成效。

3、开展税收有奖征文。在*一中,开展中学生现场税收有奖征文活动,从中学生的角度,谈谈对税收、地税部门和地税工作的认识,扩大宣传效果。

4、开展上门送法活动。开展一次上门送法活动,向50户重点骨干企业和工业园区大型招商引资企业,赠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措施100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措施100条等税收宣传资料,向企业有针对性地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涉税政策辅导,积极为他们的生产经营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听取纳税人对地税工作、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

四、工作要求

(一)抓好组织领导。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将其作为推进地税政务公开,提升地税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早策划、早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活动任务,做到组织领导、活动任务和工作人员“三落实”,确保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抓好工作结合。要将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放在地税工作全局中来谋划,与税收宣传月结合起来,与组织收入、依法治税、纳税服务、税收管理、队伍建设、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避免“单打一”、“两张皮”,确保活动有特色、有实效。

税务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一、岗值量化的九项指标:

(一)岗位所需基础素质(10分)

A、初中水平或相当于初中水平。能从事简单工作,不要求较高的文化水平 (2分);

B、高中水平或相当于高中水平。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开展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能力(4分);

C、中专水平或相当于中专水平。除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外,还在一些专业领域有所涉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6分);

D、大专水平或相当于大专水平。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解、分析等能力较强;具有能准确理解财税政策、分析税源和进行复杂数据汇总、比较的能力,有较高的写作水平(8分);

E、本科水平或相当于本科水平。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

(二)岗位所需工作经验(10分)

A、基本不需要相关工作经验,只需要在已有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的基础上,经过简单培训就能顺利开展工作(2.5分);

B、至少需要半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能胜任岗位工作(5分);

C、至少需要两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能胜任岗位工作(7.5分);

D、至少满足该岗位的任职工作经验要求(10分)。

(三)岗位工作量(10分)

A、工作量较小,作业时间约为正常工作时间的30%(2.5分);

B、工作量一般,作业时间约为正常工作时间的50%(5分);

C、工作量较大,作业时间约为正常工作时间的70%(7.5分);

D、工作量很大,作业时间约为正常工作时间的90%(10分)。

(四)岗位复杂性(15分)

A、比较简单:遵从定义清楚的标准行事,直接在工作中应用已理解的规则和程序,根据常规方法分析不复杂的数据(6分);

B、一般:经常处理超出例行工作范围的问题,根据确定的条件或政策标准,独立做出一些小的决策;经常分析标准信息数据或使用经过他人分析的数据(9分);

C、比较复杂:根据上级指导或者在其他人员的配合下对例行工作进行决策,经常进行研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12分);

D、复杂:独立解决工作最后阶段才出现的非常规问题。工作中经常分析大量数据,对操作程序等许多方面做出决定(15分)。

(五)岗位工作环境(5分)[从危险性、危害性、工具设施考虑]

A、工作环境很好,较少使用计算机或不用接触钞票的岗位(1分);

B、工作环境较好,经常使用计算机或在完成职责过程中需要接触钞票的岗位(3分);

C、工作环境一般,在完成职责过程中绝大部分工作时间里接触对身体有潜在伤害的设备或物质的岗位,如汽车、电脑、钞票等(5分)。

(六)岗位承担责任(15分)

A、只对自己的工作负责(5分);

B、对其他人员有业务指导、监督的责任(10分);

C、对其他人员有分配工作、监督、指导、考核的责任(15分)。

(七)岗位工作规律性(10分)

A、工作有规律,偶尔加班、出差 (5分);

B、工作不规律,经常加班、出差 (10分)。

(八)岗位吸引力(10分)

A、岗位极具吸引力(2.5分);

B、岗位吸引力正常(5分);

C、岗位吸引力较低(7.5分);

D、岗位吸引力极低(10分)。

(九)岗位重要性(15分)

A、工作重要性相对较低,不会对全局产生影响(6分);

B、工作重要性一般,正常情况下工作结果不会产生影响(9分);

C、工作比较重要,工作结果直接对全局产生一些影响(12分);

D、工作非常重要,工作结果直接对全局产生重大影响(15分)。

二、岗值量化的方法、步骤

(一)开展岗位分析,合理设置岗位。本着规范管理、适度负荷、有效幅度、权责相称的原则,通过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岗位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把所有岗位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设置合理、权责清晰的岗责体系。

(二)进行岗位评价,确定岗位职责。结合实际工作,根据《XXX国家税务局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和《XXX国家税务局非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工作权责、工作内容、工作特点等方面,编制本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权限、重要程度、核心技能、任职资格、工作特点等方面的岗位说明书,对所有岗位进行岗位职责划分和工作内容描述,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工作标准及工作能力要求,理顺各岗位职责,便于业绩考核。

(三)实行分层测评,确定岗级体系。依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对照岗值量化的九项指标,采取分层测评、问卷调查、民主评议的方式,对所有岗位确定岗位系数,建立岗级体系,便于能岗匹配。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印发《岗位评价调查表》,将所有岗位分别赋予九项指标不同的分值,由局党组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对所有岗位进行评价打分;第二步,由能级管理办公室收齐调查表后,按局党组占30%,中层干部占30%,一般干部占40%的比例进行岗位分值计算,并经能级管理委员会和能级管理领导小组审定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将各岗初评分数印发给全体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并签署评议意见;第三步,能级管理办公室收集群众评议意见后,提交能级管理委员会和能级管理领导小组再次审定,对群众意见集中的岗位分值进行微调,并予以公示。无异议后,由能级管理办公室根据最终评定分值计算岗位系数,按照“按能定岗、能岗匹配”的原则,确定岗位级别,形成严密合理的岗级体系。

岗位分值计算公式:岗位分值=党组平均测评分×30%+中层干部平均测评分×30%+其他干部平均测评分×40%

岗位系数计算公式为:

岗位系数=1+(岗位分值-最低岗位分值)/最低岗位分值

三、工作要求

(一)深入认识岗值量化对能级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组织好、落实好、学习好、宣传好岗值量化实施方案,全面准确地把握岗值量化的评定标准。

(二)坚持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待岗值量化,积极慎重地进行岗值量化的评定,切实地反映出各岗位工作的本来面目。

(三)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各单位应加强对岗值量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促进岗值量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

税务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税务管理 案例教学 效果 质量

税务管理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财税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及经济类专业与管理类等专业(如:公共管理、会计学等)的选修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都极强。由于案例教学要求的实践与应用相结合之特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税务管理教学也概莫能外。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案例,切实提高学生,尤其是修读此课程之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基本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基础上,进而提高其解决税务管理实际问题之能力,成为财税专业教师特别是教授税务管理课程之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目前税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调查,我们发现当下税务管理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有偏差

在案例教学问题上,一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讲几个案例,证实或说明所讲授的内容或理论观点,则就认为是案例教学了。在具体进行案例教学时,主要又有两种情况:对课堂学生讨论案例时,任其争论,没有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引导与指导,就学生争论的焦点问题以及表达的不正确的观点也不予评论,致使学生在讨论的方向上把握不准,此其一;在案例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不正确之处急于纠正,对学生的讨论中之言论加以控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均予以详加评点,致使学生过多关注教师的评论,则对发言有所顾虑,担心说观点有错,影响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使得案例讨论不能自由地、充分地进行,流于形式,达不到相互学习之目的,此其二。

2.案例选取粗糙且时效性差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精选,或者编写教学案例。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新的税务管理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税务管理以最新的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制度和相关理论与制度为依据,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故还没有建立税务管理案例库,所积累案例零星且滞后,不能满足案例教学之要求。从案例选取之视角来看,选取的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国目前税务管理的实际,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将来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然现实中税务管理案例选择还存在如下一些不足:案例多,但操作性差,此其一;案例可讨论性差,没法激起不同意见的争论,此其二;案例材料多源于二手或三手,真实程度不够,此其三;案例描叙中参夹着编者的主观意志(不论是分析或评论、还是结论),客观性不足,此其四。

3.案例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目前我国税务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时间不长。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教学为主,案例仅仅只是用来说明说讲述内容之例证,案例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授课方法――“填鸭式”仍是税务管理课堂的主要形式,案例则只不过是证明观点、内容的例子。对案例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入,只是表面上作些较为抽象的分析,对微观的细节设计方面考虑不周,解决问题的方案经常多数情况还是:“空对空”(即是理论对理论),对案例分析浅尝辄止。另外,在案例教学时间上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随意性很强,税务管理这门课程通常1学年40-54学时,一般老师最多安排4-8学时应于案例教学,这显然不够。

4.“硬件”和“软件”都达不到要求

生动性、现实性和开放性是现代案例教学的显著特点,故要求教师除应当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准备、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的、科学的引导和评价。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类专业教学一直对案例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之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本身建设时间短,有税务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稀缺,故从师资上难以达到要求。

案例教材建设滞后。目前国内部分税务管理教材有专门的案例章节,但多数案例较为陈旧或滞后,且只是针对本章的知识点,将整个税务管理征管全过程都涵盖之综合性的案例很少。通观当下财税专业税务管理教材也存在两种极端现象:有少数教材是纯理论,没有税务管理具体实务的此其一;诸多教材完全没有理论,只有税务管理具体实务,此其二。其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前后知识不能串联起来。

案例教学手段与工具相对落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设备和工具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利用的深度不够,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配备完备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和有关设备,而在这方面,国内相当多有财税专业的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没有建成专门的教学实验室,除一些财经类学校建成专业教学实验室外,大多数学校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名不副实,认为一个单纯的计算机房就是专业教学实验室,软件建设与目前税务部门实际使用的软件CTAIS系统相差甚远。税务管理实验,包括案例教学中的运用,都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等,这需要相当大的一笔投资,许多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

二、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教学案例教学的质量和奖效果,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下四种途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选择:

1.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师的水平

在案例教学种,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先要进行消化;再查阅或回顾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则加深了其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其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方案,使其能力得到升华。同时教师对其答案随时给以引导,则必然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要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是关键。除了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从校外请优秀名师开展培训讲座,或教师送出去培训,都是较好的办法。高校相关机构应开设案例教学培训班或组织相关教师到其他高校从事案例教学观摩活动。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实际资料,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企业的实际工作另外,可与税务部门联系将从事税务管理教学的老师送到各税务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或实习。如此以来,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则会侧重选取目前的税务管理案例,在内容上会注意反映当下的税务管理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来选择特定的税务管理实践案例。还要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能力,突出案例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确定好案例讨论的形式,明确学生的角色,为案例讨论分析营造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争论的课堂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评价。

2.案例的选择要体现现实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所选案例应尽可能贴近现实,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目前税务管理的实际,这对学生将来的跨入社会参加工作才有意义。在案例教学中,应着重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应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税务管理原理来分析问题,同时也应使学生关注同类案例的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培养其应变能力。案例要尽量体现时效性,税务管理案例在我国没有任何积累,且税收政策法规、税收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之中,故教师应做个有心人,随时跟踪这方面的变化,尽可能地采用新近的案例,让学生熟悉国内目前税务部门的具体管理实践,积极地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案例,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避免所学与实际脱节之问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研究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税务管理教学中的作用,要针对不同的税务管理案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税务管理案例类型有三:理论型案例,主要是根据现代管理理论或公共管理理论来设计税务管理方式或改进税务管理流程等,目的是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和提出新的税务管理理论模式,此其一;说明型案例,主要用来描述和说明税务管理实践中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税收保全等的具体操作过程,此其二;政策探讨性案例,其以税收法律、法规为特定的对象,提供现实中的某个案件,突出问题的是目前税收法律、法规未有规定或有异议的,给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此其三;对于理论型案例,是让学生通过对税务管理现实素材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已有的税务管理方面的理论,并提出对该问题的看法。对于说明型案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税务管理中一些具体业务。对于政策探讨性案例,是提高学生在分析复杂问题时的能力;故对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4.加大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投入

税务管理这门课程因运用案例教学效果好,可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故要在这方面的投入从师资培养,教材与案例库建设,教学设备的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在教教材建设方面,可考虑从税务部门选取优秀典型取税务案例,直接用于编写教材。税务机关一般可随时就地取材,并吸收其他地区一些具有新动态的案例材料和国外先进税务案例资料,筛选汇总研究编制教材或讲义,特别是刚出现的新型案例,这样就会使得税务案例教材或讲义形式可灵活多样,更具时效性。建设网络化、综合性的税务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有条件的高校可单独建;条件不允许的高校可与其他高校合建,实现资源共享。也可考虑利用网络技术教学平台,在网上开展案例教学,以弥补因课时原因,使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时间不足之弊,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税务案例教学时间。另外,还要考虑在教学软件上尽量与税务部门正在使用的软件(如CTAIS系统)相似或相近。

三、结论

税务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不断改进税务管理案例教学,通过筛选合适的税务管理案例、培训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研究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等方法来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样才能提升的学生能力,使其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之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森平 李日新:《税务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杨森平:目前我国财税高等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M].中国税收教育研究(2007),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年7月版

[3]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谢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与思考(公共管理案例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5]蔡梦筠:改革财经类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环节[J].会计之友,2006(2)P91-92

税务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管机构改革,推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零散税源委托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有效提升税收风险的应对能力。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分类原则。科学地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进行分类,准确划分税源和职责分工,把分级分类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2、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导向,按照风险管理识别排序、处理应对的主线,合理配置征、管、评、查事权,明晰工作职责,提升风险管理效能。

3、制约协同原则。按照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和相互制约的要求,在实施征、管、查三分离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分工,全方位、立体化监控税源,以降低税收流失风险和执法风险。

4、平稳创新原则。充分考虑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发展要求,立足于务实、创新、高效,确定行之有效、积极稳妥的改革方案,实现创新基础上的平稳过渡。

二、组织领导及业务推进

为了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市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和两个工作小组。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征管科技处。负责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负责建立省局、市局、基层单位相关工作协调机制,组织研究有关问题,提出相关处理意见;负责岗位职责流程的制定、管户调整,并对应修改、迁移大集中系统相关数据;负责对各个工作阶段、推进过程的协调、指导和检查。

主任:

成员:、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小组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二个工作小组:

1、机构人事组

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局稽查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人事调整工作,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做到机构改革到位、人员调整到位。

2、业务推进组

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局稽查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进行管户调整、大集中系统数据修改,做到机构改革到位、业务交接到位。

各辖市(区)局成立相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名单报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主要内容

(一)优化纳税服务,建立集中统一的征收服务体系

随着网上办税服务厅功能的完善及社会化办税能力的提高,统筹考虑纳税人区域分布现状和税务机关现有管理水平,建立集中征收、全面服务的征收服务体系。

(二)加强税源监控,建立专业化和属地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为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纳税人的个性化涉税需求,以及税务机关的差异化管理需要,税源管理机构设置以纳税人规模加行业的专业化分类为主,属地分类为辅,建立专业化和属地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三)实施风险管理,构建与风险管理流程节点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为满足风险管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分级应对—监控评价”的流程节点需要,设立市、县两级风险评估专业机构,以指导各税源管理机构的税源监控。

(四)推进机关实体化,建立与扁平化要求相适应的市县两级机关职能体系

按照机构设置扁平化要求,推进市县两级机关实体化进程,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实施税源税基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

此外,对稽查局的内设机构设置,认真贯彻《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严格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制度。

四、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一)市区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市局机关设立数据管理处承担专业风险评估职能;成立一个征收税务分局、四个税源管理分局和一个稽查局,分别承担征收服务、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职能。其中征收税务分局使用第一税务分局编制,税源管理分局分别使用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第四税务分局和涉外税务分局编制。

税源管理分局内部统一设置一个综合业务科、一个纳税评估科和若干个税源管理科,分别承担行政业务、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职能,其中综合业务科在市局机关业务处室“职能实体化”的同时,淡化其业务管理职能,业务处室直接面向税源管理科进行业务指导和任务分配;税源管理科依“按户设科”原则设置科室,依“按事定岗”原则配置岗职,依“按岗到人”原则调整人员。(附图一)

税源管理分局具体职能配置、岗位设置由市局征管科技处明确,人事调整方案由市局人事处制订。

1、数据管理处

具体职能:负责牵头制定涉税数据管理办法;负责数据质量管理,涉税数据信息的交换、采集、加工、分析、提供、推送等工作;负责对涉税信息应用状况的测评和跟踪反馈工作。

数据管理处同时承担风险评估实体职能:负责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包括牵头建立和维护分行业、分税种、分行为的评估指标和模型,按户归集纳税人税收风险,制定、维护税收风险检索规则,确定纳税人税收风险等级,并推送给相关机构或岗位。

2、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市区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税款、基金(费)的征缴管理(含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承担纳税人申请提交的限时办结类事项的受理和当场办结类事项的审批;负责组织实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拟订并组织实施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管理12366和地税网站等纳税服务平台和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辅导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和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组织实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承担注册税务师的管理工作;承担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销等环节中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理。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管理科、制度业务科、办税服务科、宣传咨询科和维权服务科五个科室。

内设职能:综合管理科负责制订内部各项行政工作规章制度,处理日常事务。制度业务科负责纳税服务工作调研和纳税人需求调查;负责制订纳税服务各项工作规范;负责业务指导、督查及考核;负责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等级评定。办税服务科负责办税服务厅(点)纳税人各类涉税业务的受理、办理及涉税资料归档管理;负责网上办税厅所有涉税业务的办理;负责发票、票证管理;负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销环节中一般性违章行为的处理;负责办税服务厅(点)日常管理。宣传咨询科负责组织实现面向纳税人的日常税法宣传及纳税辅导;负责编印各种税法宣传资料;负责外网信息、栏目维护;负责12366纳税服务热线、12366短信平台、12366在线咨询等平台管理。维权服务科负责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负责纳税服务投诉和处理;负责制订“纳税人之家”活动计划,督查、指导各“纳税人之家”开展活动。负责组织纳税人(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

3、第二税务分局(一般税源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内除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外的,且年纳税额小于100万元的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税源管理三科、税源管理四科、税源管理五科(个体)、税源管理六科(个体)共八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个体之外京口区范围内纯营业税户,税源管理二科负责京口区范围内增值税户、增值税营业税混合户,税源管理三科负责润州区范围内纯营业税户,税源管理四科负责润州区范围内增值税户、增值税营业税混合户,税源管理五科、六科分别负责分局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个体及零散税收。

4、第三税务分局(开发区分局,副处级建制)

管理对象:开发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税源管理三科五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新区范围内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委托代征单位(新区)和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税源管理二科负责丁卯街道办范围内除一科外的所有纳税人,科源管理三科负责大港街道办和丁岗、大路、姚桥范围内除一科外的所有纳税人。

5、第四税务分局(重点税源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①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成员单位②金融保险企业,③除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之外的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科三个科室。

6、涉外税务分局(行业管理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契税的税种监控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四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项目管理,税源管理二科负责建筑安装业企业及其项目管理。

7、市局稽查局(副处级建制)

管理对象:市区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指导、协调和管理全市地方税务稽查工作;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订具体实施办法;监督检查全市地方税务系统征管对象执行地方税收法规、政策及制度情况;查处税务违法案件;牵头组织全市地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全市或区域性地方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受理税务违法案件的举报,承担案件的转办、查办工作;协调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处理税务稽查有关工作。

内设机构: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管理科、业务管理科、审理科、检查执行一科、检查执行二科五个科室。

内设职能:综合管理科负责稽查局的行政事务、文秘、后勤保障等综合管理,拟定起草全市稽查工作计划、总结,拟定内部有关工作制度;负责上级交办工作及本局工作的督办督察,负责协调本局各科之间、各辖市(区)稽查局之间工作;负责牵头组织省局、市局、本局“三个一流”考核工作及日常绩效考核,牵头组织税务稽查宣传、稽查服务、稽查工作创新、信息科调研和政务公开相关工作;负责对口落实省局稽查局及市局行政处室布置的工作。业务管理科负责稽查业务综合管理工作,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定具体实施办法;负责对辖市稽查业务的统一管理、培训、指导,制定及组织实施本局干部业务培训计划;负责系统“三个一流”考核及本局绩效考核稽查业务部分的考核工作;负责税务稽查案源分析和选案,制定案源管理办法;负责受理税收违法案件举报,承担举报案件的登记、转办、交办、督办、回复、兑奖管理;负责牵头组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及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行动工作,负责与公安、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负责起草制定全市各类税收检查计划、方案、总结,报表汇总、上报;负责案件检查进度跟踪管理,负责涉税大要案件管理、案例分析上报及税收违法案件公告工作;负责税务稽查统计工作,负责组织征询稽查信息化业务需求,负责协调稽查信息化工作,负责系统内稽查查帐软件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组织纳税人自查和稽查查前约谈工作;负责与数据管理处、征管科技处、征收分局、税源管理分局联系协调。审理科负责本局税务违法案件的审理工作,负责对审结案件的税务处理,制作《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审理工作文书;负责组织案件复查工作,负责案卷评审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工作;负责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及与公安等司法部门的联系工作,负责典型案例的收集、上报及曝光工作;负责编写行业性检查分析报告及行业性税收征管建议;负责稽查案件资料的归集、整理和立卷管理工作。检查执行一科、检查执行二科负责本局检查计划的执行,承担本局涉税举报案件、上级部门交办案件、有关部门转办案件、相关部门移交案件、下级部门提请检查案件的检查工作;负责所查处税务违法案件证据材料的收集、整理及《稽查底稿》、《税务稽查报告》等有关稽查文书的制作,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向审理部门移交案卷资料,负责所查案件听证、复议、诉讼事项的举证工作,负责对查结案件的稽查建议和案例分析工作;负责对税务稽查案件处理结果的执行工作,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税务稽查文书并督促追缴入库,负责执行环节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制作《税务稽查执行报告》,负责对逾期未执行完毕案件的跟踪管理工作;负责纳税人自查申报审核及组织税费入库、统计工作。

(二)辖市(区)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四个辖市(区)局统一设立数据管理科和稽查局;统一使用第一税务分局编制承担征收服务职能;市使用第二、第三税务分局编制,其他辖市(区)使用第二税务分局编制统一承担重点税源管理职能;市使用第四、第五税务分局编制,其他辖市(区)使用第三税务分局编制统一承担城区一般税源管理职能;市从第六税务分局起,其他辖市(区)从第四税务分局起,依次设立农村一般税源管理分局。(附图二)

辖市(区)局纳税服务分局(第一税务分局)内设机构统一在综合业务股、宣传咨询股、办税服务股范围内设置,其职能分别对应市区第一税务分局综合管理科和制度业务科、宣传咨询科、办税服务科职责;税源管理分局内设机构根据“按户设股(所)”原则设置,但允许在事务分类的基础上“按事设股(所)”;稽查局内设机构在市局稽查局内设范围内设置,但允许在明确稽查四环节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归并。

1、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企业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四税务分局,承担开发区范围内除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之外的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五税务分局,承担云阳镇范围内除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之外的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六税务分局至第十税务分局,分别承担司徒镇、延陵镇,珥陵镇、皇塘镇、导墅镇,陵口镇、吕城镇、访仙镇,后巷镇、埤城镇,新桥镇、界牌镇范围内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2、区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区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纳税人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至第五税务分局,分别承担城区、谷阳镇、上党镇、宝堰镇、荣炳盐资源区行政区范围内,高资镇、世业镇行政区范围和经济开发区范围内,辛丰镇、高桥镇、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外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区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3、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含原黄梅镇区域)、华阳镇、茅山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行政区内的一定规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承担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含原黄梅镇区域)、华阳镇、茅山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外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四税务分局至第六税务分局,分别承担下蜀镇、宝华镇和市宝华森林公园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边城镇、白兔镇行政区范围内,后白镇、天王镇、郭庄镇和赤山湖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4、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的房地产企业、三茅镇行政区范围的餐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至第五税务分局,分别承担新坝镇行政区范围内,三茅镇行政区范围内,经济开发区、镇、镇、镇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五、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

本轮专业化机构改革共分准备动员、组织实施、巩固完善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事项、时间安排和责任见附表。

税务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税收档案工作必须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创新思路,拓展档案管理渠道,才能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效和经济效益,体现档案服务经济、服务纳税人的自身价值。

档案工作作为国税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现代税收管理和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档案管理观念,转变税收征管资料收集观念,把运用和推广先进技术与税收征管改革相结合,把档案的实用效益与税收征管工作转变相结合,把简化工作流程与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相结合,全方位统筹考虑,减少纸质税收征管资料收集保存,注重电子数据档案的保存和运用。同时,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由原来被动接收税收征管资料,变为主动深入到税收征管业务工作中,通过请教税收征管业务岗位人员,熟悉了解税收征管资料形成的各环节,真正懂得各类税收征管资料的形成过程、内涵关系和保存意义,使档案人员对各种税收征管资料做至“心中有数”。

转变思路,管理创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谋求档案管理新举措。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高度重视,将推行税收征管资料影像系统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领导亲临办税现场,深入各部门、各岗位实地调查,多次组织召开税收征管资料收集归档专题调研会,研究分析推行网上税收申报、CA认证、影像信息系统等各项工作对档案工作管理的影响,确立信息部门为推行税收征管资料影像系统技术主管部门、档案室为操作指导部门、其他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运行体制,确定税收征管资料收集归档转变方向,明确运用信息化管理工具管理税收征管档案,短期税收征管档案实行电子信息数据保存为主,永久税收征管档案实行电子信息数据和纸质档案双重保存,逐步实现无纸化办税,为推行税收征管资料影像系统提供保障。二是落实责任,确保档案管理改革全面实现。

实行影像与网上办税厅、CA认证相结合,逐步转变税收申报的电子数据和纸质税收申报资料的管理方式,从2010年开始,对纳税人的月度和季度税收申报的主表及年报表等纸质资料仍收集整理,保证持有纸质申报档案,取消附表申报资料收集归档。使用江苏国税网上办税服务厅信息软件后,2011年取消了月度和季度纸质主表申报资料收集整理保存。2011年岗位上直接产生的税收纸质资料直接由岗位进行影像扫描后装袋塑封后交档案部门。2011年已将建局以来的全部的纸质税务登记档案扫描存入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影像系统,岗位上新产生的税务登记资料先进行影像扫描,纸质资料按月交档案部门整理归档。此项工作,虽然增加影像扫描归档手续,工作量增加,但也体现对永久保存的税务登记档案高度重视,重点档案实行电子与纸质双重管理。另外,随着金税工程系统的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发票等全部纳入金税工程系统中,从2011年开始,取消对增值税抵扣凭证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

改革成效显著,推进税收事业发展

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影像系统的实施,给税收档案工作注入新的血液,推进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再跨新台阶,增强了档案事业发展生机和活力。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展现新局面。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影像系统运行,致使税收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简化了税收征管资料归档办法,省略了资料整理、装订时间。以往税收征管资料档案归案要经过收集、分类、整理、装订、写封面、加页码、归档号录入档案系统等多项工序,而影像系统则通过条码识别技术,资料只需要扫描一次,抽真空封存后即可完成传统档案管理的全部工作。2011年取消税收征管月度、季度申报资料和增值税抵扣凭证的收集,仅此两项资料,使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量减少了70%。二是压缩档案空间,档案保存时间更长。影像资料由于采用抽真空保存,将资料实物占据空间压缩到最小,并且档案与空气隔绝,档案损坏概率更小,对档案室的环境要求更低。

档案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展示新活力。一是简化查询手续,提高利用效率,资料查询更方便。由于在采集环节就使用了条码,档案资料只需要扫描一次即实现了电子化。只要有权限即可查询,不再需要通过档案人员,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税收征管资料的电子档案应用经验表明,实际工作中纸质档案资料被查询的概率很小,而公检法取证使用的概率更小,确实需要应用到实物原件,则再打开真空压缩包查找原始档案。二是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纳税成本。运用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影像系统后,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完成月度、季度的申报办税事项,同类证件资料在不同时间段、不同业务流程中,都只要报送一次,简化了办税手续,而且减少了企业重复报送资料成本。在申报期,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从忙接收企业各类纸质申报资料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办理其他服务事项,解决了申报期办税服务厅事多人少的困难,实现了15分钟限时服务的承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