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2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1分钟。
科研课题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 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 1.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 制定出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出整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就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如果没有研究计划,盲目地凭感觉去瞎碰,绝对不可能获得科学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也不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科研课题确定后便无声无息,或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研究计划。
??? 2.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
??? 研究课题必须具体化、可操作。如果对课题有不少想法,但是不知如何使课题具体化,使课题研究可操作。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使课题具体化、操作化的中心环节和必要步骤。在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去实施具体研究。
??? 3.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 如果说,设计蓝图、制定工程计划决定着一项工程的质量,那么一份教育科研计划也直接关系到一项课题研究的质量、研究价值乃至成败。有人说,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就等于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一半。
?? 4.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
??? 有了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照计划检查??? 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按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也有了依据。
??? 5.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协作研究:是保证明确研究人员职责范围、内部协调、工作同步的必要条件。
??? 综上所述,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可以使教育科研奠定在目标明确、任务明确的基础上,使课题研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
??? 尽管教育科研的课题众多,所用的具体科研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是:
???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 2.研究的目的、意义;
??? 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 4.研究的方法、途径;
??? 5.研究对象和范围;
??? 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
??? 7.成果的形式;
??? 8.课题组成员分工;
?? 9.经费预算。
科研课题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软件架构设计 案例 课程体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ase-center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 System
SHANG Jianga, ZHOU Shunping, FANG Fang, YUAN Guobin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 course, because of abstract theories and lack of project experiences, college students feel lacking in flavor or interest in common. To begin with many teaching cases were constructed which can meet teaching and practice requirements and be shared with other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ase-center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 which includ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 resource database,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he relevant teaching system etc.. Also, we explore education mechanism cohering in studying in course, practice in experiment course, long-lasting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Key words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ign; case; course system; practice
0 引言
软件架构(也称软件体系结构)是一门源自于软件工程实践的学科,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大量复杂软件系统研发的核心,在现代软件行业中处于重要地位。作为一门在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中提纲挈领的核心课程,“软件架构设计”是最能体现软件工程专业特色的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乎整个学科学生培养质量。然而因其涵盖面极为广泛,抽象程度高,对刚刚接触软件工程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认同,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为了提高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国不少高校都进行了软件体系结构或软件工程的课程建设和改革。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和理解软件架构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普遍引入了案例,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案例进行解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些课程改革往往只是针对软件体系结构一门课程,并未考虑这门课与其他课程之间案例的共享和知识衔接问题。对于如何将教学、人才培养、科研有机结合,解决学生课堂上学习、实演课上练习、课下长期实践协调统一的培养机制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项目案例驱动的软件架构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在该校开设的“软件架构设计”课程为对象,对案例为中心的软件架构设计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探索。
1 课程特点与研究思路
1.1 软件架构设计课程特点
“软件架构设计”这门课是根据人们的软件设计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主题是针对复杂软件系统的高层结构,组织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描述,以及围绕这种描述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设计、评估、实现、管理、测试等),其关注的是系统大粒度(宏观)的总体结构(例如分层、子系统的划分等)。
软件架构的设计原则、技术、方法可以应用在不同的软件项目中,它们位于所有具体项目之上,针对全体软件项目,因而是抽象的。由于授课对象多是大三学生,项目开发经验有限,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将软件架构的抽象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因此较难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在接受抽象的理论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软件中的一些质量要素经常是相互冲突的,即软件的质量要素之间既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因此在实际的软件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各种要素进行折衷与权衡,从而得到总体上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怎么折衷和权衡,必须结合具体项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去把握,不能生搬硬套,对于习惯了套公式,寻求标准答案的中国学生而言这种需要更多交流和折衷考虑的学习实践在接受上有一定难度。
1.2 案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模式在诸多学科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从案例中分析各类软件系统架构设计风格的优缺点,可以让学生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将软件架构设计教学必须与实际软件项目相结合,通过实践练习加强学生对软件架构概念和设计思想的理解,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代的软件开发尤其是大型软件开发多采用增量迭代、以架构为中心、用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架构设计开发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因此,软件架构的教学内容与软件需求、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以及软件文档写作等课程紧密相关、甚至有部分重叠,教学中应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妥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相关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并在课程之间合理复用包括案例在内的教学资源。但这种复用不能是简单的题目共享,既要考虑因不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而导致的侧重不同,又要注意讲授课、实验课、实习的相互衔接。
我们针对“软件架构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缺乏项目经验、实践安排不足等问题,从构建以满足软件架构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为主并能兼顾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案例和资源库出发,研究探索了基于项目尤其是实际项目的案例中心教学方法,强调课上与课下、教学与科研、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为全面改进和提高软件工程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2 案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我们本着“抽象与实践协调统一” 的教学理念,以软件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走教学革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围绕着案例建设、分析和运用,大胆探索实践了“软件架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如下图所示。
图 1 案例为中心的软件架构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框架
2.1 项目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
针对教学、实验、实习需要,通过教师科研项目、业界典型项目、学生团队项目等多渠道广泛搜集项目资料,整理、编写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案例。对于教师科研项目资料主要选择近年来授课老师团队在科研开发工作中积累的软件系统开发经验、成果,业界典型项目主要选择典型商业软件和开源项目资料,学生项目主要用于问题分析使用。每个案例一般应包括案例简介、解决/设计方案、文献资料、架构文档、源码、构件库等资料,这些案例资料还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此外,参考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在软件架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试题库、实习题库和文献资料库,力争授课时能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展示给学生,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新颖性,追踪学科前沿。
通过系统研究上述教学资源的分类和编码,我们利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或NoteExpress)建立起可用于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的多源、多层次案例资源学习库,并通过引入SVN版本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资料的版本控制、集中管理和网络共享,使得资料的使用可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例如针对数据流风格、过程调用风格、隐式调用风格等常见软件架构我们建立了经典的KWIC案例,针对事件驱动的软件架构建立了MessageIT、Rebeca、FAMOUSO等开源软件案例,针对C/S、B/S等流行多层软件架构建立了基于教师科研项目“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案例,所有案例源码一般都有Java和C++两种版本,供学生选择学习。
2.2 基于项目案例法的教学内容及手段创新
借助项目案例教学资源库,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我们对原有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改以前的单纯理论讲授为案例分析、研讨为基础的讲授,将知识点贯穿于案例中进行讲解,尽可能使所有架构知识都“落到实处”,触及具体案例、甚至代码,便于学生理解。由于有了案例做支撑,老师讲课更加自信,讲解也更透彻了,由于讲授中注重解决软件构架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普遍反映切实体会到了软件架构这门课的作用。通过课堂上案例讲解和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实验课练习和课下项目实训,让学生对构架分析和设计的方法、过程等产生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对于本课程与软件工程其他课程的资源共享和衔接,课程实验及开发团队建设、课程考核方式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探索。在本课程与软件工程其他课程衔接方面,通过让学生在不同课程(如软件需求、软件测试)中选择同一个题目来完成作业、实验、实习,既打通了不同课程知识体系之间的闭锁、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又保证了学习质量。此外,我们还引导学生组成项目团队,通过参与教师研究课题、企业项目或进行兴趣研究等方式,获得更长期实践机会和锻炼。这种产学研结合培养方式,使得学生能有机会综合运用软件架构设计等软件工程方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总结与探讨
软件工程尤其是软件架构设计课程具有抽象程度高、强调工程实践的特点,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建立多源、多层次内容丰富的项目案例教学资源库,引入案例教学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和改进。接下来,我们将会针对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修改、完善案例库结构和内容,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软件架构课程与其他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之间的深度衔接,探索案例资源库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共享服务的机制。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项目案例驱动的软件架构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0B21)
参考文献
[1] 覃征,邢剑宽.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抽象与实践的协调与统一[J].中国大学教学,2009(7):14-15.
[2] 陈长清.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2):134-135.
科研课题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实践;产品建模与仿真;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38-02
产品建模与仿真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是在前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讲述产品设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品模型数据交换的方法以及产品建模与仿真分析平台的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产品零件及整机设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典型的产品建模与仿真平台或数字化设计系统来建立完整的产品虚拟模型,能够利用虚拟模型代替实物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以及将来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型产品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
一、目前课程授课现状
课程的授课目标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产品设计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典型的数字化设计系统为工具将相关理论及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用于产品开发。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目前课程的教学较多地在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技术运用层面对学生进行强化,如美国PTC公司开发的Cero软件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讲授这类课程时多是遵循单项的、以知识积累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地教给学生具体命令的操作技能。另外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软件的操作和讲解,而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还没有做好。在现行的教材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内容的编排以软件说明为主线,系统的解决工程问题思想较弱;以命令操作为核心,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联系不够密切;学生普遍表现还是为了建模而建模,不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在面临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时,仍然不知所措。
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些思考
1.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1]。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组织运用和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案例的出处、案例在专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案例的专业结构组成以及案例覆盖课程知识点的综合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学生自己的看法,并做出评价和决策,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2-4]。对本课程来说引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认识课程内容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培养其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解决具体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什么样的案例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本课程。对本课程的教学来说,案例的出处、性质以及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合理应用都是需要进行归纳和研究的内容。目前大学老师基本都在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开展着具体科研工作,而机械工程的大部分科研课题都有着非常好的工程背景,如果将老师科研与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炼为教学案例引入本课程,并将案例分解为工程问题及需求、工程中的通常解决办法、课堂内容知识点与工程问题的联系、学生上课后应掌握的程度和目标、相似问题的进一步归纳和举例,五个部分依次有层次有目的性地将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建立学习兴趣,知道学为所用并能够学以致用。
3.改革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组织精选案例实施。在教学手段方面,在课堂教学引用案例的同时,同步建立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作为课后知识加强和讨论应用的主要途径,教师完善课程资源,将精选案例经过加工组织后通过微课、MOOC的形式保存在云端实现网络化共享,以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进行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注重案例的工程性内涵,课堂具体知识点与工程问题的点面有机结合,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系统性地开展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解决目前课堂内容过于具体、学生被动接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现状。如此在消化案例服务课程的内涵以及案例本身包括的具体内容同时,进一步在课外进行延伸实践。学生可以基于收获的知识在更大范围参与开放实验、大学生科技计划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并从项目全局出发,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进行工程技能训练。
三、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
作为服务课程的教学案例必须非常丰富,而且一定要精选案例使其具备工程性强、覆盖面大的特点。限于篇幅,下文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例对其服务课程的作用及实施过程做一简要说明。
1.案例的来源。作者所在学院有一个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其中有一个典型机电产品管道检测机器人。作者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做了部分工作,在完成整机方案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制造装配等环节中都运用到课程相关理论及具体内容,后将相关体会整理后作为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2.案例的具体组成内容。案例的具体组成包括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及描述、零件结构设计与三维建模、机械运动与结构强度等仿真分析、整机虚拟建模与装配、零件制造工艺分析、零件图与装配图纸绘制、技术文档的整理汇编等。所述内容全部以研制的管道检测机器人为载体,反映到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当中。
3.案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随堂实施。讲绪论课的时候,就将案例引入,从案例的来源、包括的具体内容、解决的具体问题出发,向学生解释说明常见的工程问题及需求、通常的解决办法等。使学生对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树立学习自信并增强学习兴趣。在后续授课环节中,进一步以案例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作为例子引出具体知识点。增强课堂内容与工程问题的实际联系、让学生认识上课应掌握的程度和达到的目标。比如机械零件的建模会用到哪些操作命令,如何组织各命令的顺序才能使模型更加简洁、结构更便于加工制造、更方便输出工程图以及数控加工程序等。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课堂授课将其解决突破,让学生真实感觉到点滴知识的实际用途,待课程结束时,整个案例也基本完成,学生同样完成了一整的产品数字样机,体会到学习本课程的成就感。
4.案例在课外使用时的资源共享。课程所学内容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还会被经常用到,为了更好服务学生将来从事具体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必须建立从始至终的学习方案、学习指导,并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计划、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等实践环节中逐步实施。当然这仅靠一个案例是不够的,需要不断精选转化教师科研工作过程中的成果,建立优良、完善的典型案例资源库供学生课后学习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脑、手机等接收终端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网络上共享的数字资源。在正常课堂教学引用案例的同时,同步建立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可以作为课后知识加强的主要途径。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将精选案例通过微课、MOOC的形式保存在云端实现网络化共享,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进行学习。目前已有部分案例资源经过整理后,以文本文档、PPT、教学视频、互动APP等形式分别存储到校园网、百度云端、360云端等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进行访问和下载。
5.课程开出效果及评价。通过将典型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并延伸到后续学期的学习实践当中,学生反馈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现代设计方法。在每学期结束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给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评价连续几年都是优秀;(2)在后续专业实践环节特别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当中,本课程所掌握内容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很多地方用到课程所讲内容及方法,使得后续学习的目的性更强;(3)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在后续学期的课外实践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每年都有比较多的同学积极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获得北京市级、国家级奖励,通过案例的运用、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四、结论
通过将教师科研工作过程中完成的具体机械结构等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课堂讲授知识点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加上学生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计划项目、课外科技竞赛等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深入体会和应用,从项目训练入手,从工程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经过实践并完成项目后,参与学生都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基本具备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之,将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对提升产品建模与仿真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型产品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敬尧.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5):98-99.
[2]刘萍,李永宁.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引入与实践探微[J].计算机教育,2007,(2):36-38.
科研课题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关精神,加大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快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有效地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此项活动。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的评选内容须紧紧围绕>:请记住我站域名/
(1)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亲历性典型性和问题性,反思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实录及反思、教育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评价及反思和学校、班级管理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等。
(2)学案的设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学科特点,学案应包括: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策略、教具、学习流程及教学反思等。
(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包括学生的研究报告和教师的指导、总结。报告应是参评教师本人指导,基于学生亲历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应呈现此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课题的确定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与体会等内容;报告应主体明确、观点鲜明、有针对性、数据准确、文本规范、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教师的指导与反思应呈现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研究结果的评析,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报送成果时需注明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学生)姓名及课题实施年级。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秀论文、学案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以文字稿(一式三份)和电子稿(word2003)的形式上报学校教研室邮箱()。文字稿要求:统一用A4纸,必须有封皮(写有:学段、论文、教案/案例/学案题目,科类、姓名、单位),正文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标题小三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1、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设置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
科研课题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高中英语课例研究是为研究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过程、效果和自我反思。
微型课题生态下的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就是高中英语教师将平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为课题的形式加以研究、总结并提炼成一种范例。
一、问题聚焦
英语教师以英语学科中心组作为课例研究的研修共同体,提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经验或困惑,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类并提炼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各种专题,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研究专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揭示英语平日教学中的教育现象的本质。
二、行动研究
英语教师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开展自我备课、同组成员现场观摩,总结课堂教学设计流程的得失,共同对比分析、探究反思,形成较为优化的课例共识,再结合英语模块各单元的内容形成精彩纷呈的课案。
1.模式建构
英语课堂教学按具体课型设计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如按上课内容类型可分为英语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按课堂接受方式可分英语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等。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和考虑教育的创造性,将各类英语教学专题进行有效归纳、分类,构建各种授课的有效模式,将各种课型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学习方式进行总结,形成典型范例。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符合南通市教研室最新提出的课堂教学评价“十二字方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
教师在确立主题、明确内容的情况下,依据教学理论将教学专题的各个环节有效细化和分解,精心设计英语教学每一章节、每一授课单元的授课内容和进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师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符合高中英语教学特点的“三案导学”课案基本格式和设计要求。
(1)英语教师依据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和具体课型的课例,以各年级教学模块的每一教学单元为单位设计课案。各年级英语备课组在英语学科中心组的指导之下设计具体课案时可在认真分析自身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整合使用学科中心组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各课型的典型范例。
(2)每份课案相对固定,均分为三大板块,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则分为预学案、启学案、补学案三部分。学生能基于预学案在课前有效自主学习,如观看微视频、教材解读等,在课堂上运用启学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在课后有能力提升和个性差异的补学案;如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运用启学案,学生在教师教会的基础上运用测学案检测学习效果,课后利用补学案巩固和提升学习能力。
(3)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案时要围绕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充分考虑学生具体学情实际,把握好英语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英语课案的三大板块既是英语教学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细化或分解,三大板块又各自拥有小板块的子教学目标和板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英语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启学案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英语教师依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教师精简的课堂讲授、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师生或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自信中完成学习任务。
2.个式重构
英语教师将英语学科中心组形成的课例研究共识,结合个人教学风格、班情和具体教学内容实际重新建构,形成符合英语教学理念、独具风格、富有成效的课案。个式重构不是简单的教学模式的,而是基于班级实际需要和个性化的同课异构。
三、报告生成
高中英语教师将已有相对成熟的课例以微型课题研究报告的方式生成。教师要描述好各个英语专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的内容和翔实的相关课例、教学反思、具体案例等,教师也可将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生成的课案汇总,形成校本特色的课案,供全体英语教师学习和借鉴。
上一篇:科研调研方案{整合5篇}
下一篇: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