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疾病健康管理方案{优选5篇}

文化苦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947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8分钟。

疾病健康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社区预防 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35-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成为了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据报道,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存在不同程度地劳动能力丧失,其中40%重度致残,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迫在眉睫,成为了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发病早期未能引起足够地重视,病情得不到良好地控制,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可以说患心脑血管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忽视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才最为可怕。

我们不难懂得,要做到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从控制病因、积极预防开始。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恰恰满足了那些慢性病人、亚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防病治病的健康需求。

可以肯定地说: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应从社区开始。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金起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到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线,对心脑血管病人进行系统性管理。

开展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线的信息收集及录入工作,对心脑血管病人进行系统化管理和重点监控,提高对病人的管理率和控制率。

二、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以“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健康促进工作。

心脑血管病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症状,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因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注意科学饮食和运动,任由其自然发展,不加以控制,最终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通过健康促进工作,可以提高人群对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及危险因素的认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逐步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积极控制、避免并发症。

三、采用健康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为心脑血管病人提供系统性、连续。

1、采用健康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和主要行为生活方式制定个体化指导方案,提高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以健康教育为首要控制措施,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3、建立并健全慢病防治监测系统,开展心脑血管病的跟踪、随访工作,提供周期性就诊服务,实现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四、对未定期随诊的病人或行动不便的心脑血管病人,定期进行入户随访,并提出个体化指导方案和建议。

根据病人的自身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健康帮扶服务,让病人及其家属学会自我动态监测疾病情况;建立家庭食物消耗长期账目以进行膳食监测;有血压和血糖测量条件的个人,建议其定期进行血压和血糖自我检测。

五、加强对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

主要是针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采用全面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通过自我监测、随访干预和效果评价,提高防病治病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和习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 在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或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获得确定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相关信息并将其纳入管理。

2、采用专家培训、同伴教育、一对一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对高危人群进行集体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内容包括科学烹饪、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控烟限酒等。

3、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进行规范管理,根据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和主要行为生活方式制定个体化指导方案,并提供周期性就诊建议。

疾病健康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

1.引言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管理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卫生防病工作的现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危害因素控制和监测、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和评价、疾病预防应用研究指导和技术管理、健康和疫情相关信息管理等等。充分开发和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效率,不单单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是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下文浅析了档案管理与利用状况,提出档案管理与建设的对策。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管理现状

第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单位的工作实际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建立综合档案室,配备档案存放密集架,安排专职档案管理员。

第二、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存在着专业性强、范围广、门类多的情况,每份档案凝聚着专业人员的心血,是其在长期工作中积攒累积的成果,这些第一手原始资料对于科学的研究、疾病的预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情况,可将档案按照使用目的进行粗略的划分,为一些重大事件例如艾滋病项目、鼠疫、卫生检验监测、结核病项目、计量认证考核编写志书等提供详细资料、实质等;为了申报科研成果、编写志书、撰写专业论文、查询业务技术等拟写各种材料作数据文字参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对各种传染病、流行病开展日常性、长期性、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分析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发展动态,掌握疾病在所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等等。例如2008年人禽流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可以通过和利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所形成的声像、文字等不同形式载体的档案资料,第一时间掌握了解疾病的传染源、疫源、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分析疫情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档案人员应该通过编制专题介绍、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等,熟悉掌握并能介绍现有档案的具体内容与实际利用价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编写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等等。还可以设立课题组,根据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相关原始数据、调查报告寻找分析有关疾病的流行途径、发病规律、预防措施、应急方案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素质、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身体。

3.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保管,轻利用。目前,大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的实用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对档案的收集与保管,档案管理员工作局限在整理、收集、防虫等方面上,对于档案的利用工作上还是停留在被动服务上,别人需要查阅什么,就提供什么资料。

第二、自我宣传力度不足。对利用档案后取得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档案内容的宣传,导致个别干部职工认为档案室中的档案资料无价值、无意义。

4.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和建设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健康预防疾病意识的提高,基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体系,对档案管理工作科学管理,丰富馆藏,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积极编写各类专题档案的汇编,充分科学主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档案资源信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二、利用资源,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

利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举办形式多样的疾病预防科普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制作预防疾病的宣传手册、健康教育的宣传单,把防病知识进行科普,送进社区。组织疾病预防专家,与民众面对面交流,提高百姓的意识、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全员参与,提高档案利用效益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资料归档、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真实性、统一性、完整性。档案的管理需要纳入工作日程,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支持档案管理员工作。

第四、采用现代技术,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随着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各种突发事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疫情的时效性、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加快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加强档案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5.结束语

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准确掌握疾病发病信息,及时分析疾病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对策,防止疾病的传播。

疾病健康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社区卫生 健康档案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13-02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开展,健康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在社区工作中显得更加重要,健康档案是记录与居民健康有关的系统性资料,记录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及接受服务的总和[1],社区档案的建立为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便患者就医。本文截杀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2009年7月~2010年12月200名建立健康档案居民作为研究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180名未建立健康档案居民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47.5±6.7岁;对照组男性115例,女性65例,年龄在13~75岁之间,平均48.2±6.8岁,两组居民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两组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防治的知晓率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疾病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社区服务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社区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收集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删选高危人群,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管理[2],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打下基础。健康档案可以为对居民进行慢性疾病的筛查、管理,开展肿瘤早期发现筛查提供最详尽的资料。健康档案的内容覆盖面较广,信息采集量大,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家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反应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情况、病史的采集及健康体检记录,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重点疾病登记情况与管理材料,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材料等[3]。通过健康档案可以使社区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对慢性疾病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指导,让患者能再社区内接受健康指导,避免了去大医院就诊的繁琐程序[4]。同时居民在就诊时,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健康信息做到一目了然,能准确、全面的提出治疗方案,避免了重复用药、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患者减轻看病负担作出了努力。在制定健康档案的同时为义务人员配备绩效卡,记录每天的工作量,这种分配制度,强化量化指标[5],促使医生的观念发生很大改变,社区医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其建立的最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达到提高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定期给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讲座,让患者能参与到自我保健的意识中来。有研究治疗表明,建立健康档案后居民从饮食控制、用药指导、自我监护、定期检查等方面较前均有较大的提高.

3.2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为了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化及合理性,要加强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建立居民档案必须遵循逐步完善的原则,在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过程中要以健康问题为向导,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并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建立健康档案室,资料收集应据别前瞻性和目的性,及时发现勤在的健康因素,并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层次进行分析总结。真实性是健康档案的基本属性,只有真实的材料才具有利用价值,居民档案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脱离这一点,居民档案毫无价值,同时在应用档案时要注意保密原则,尊重患者的隐私,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建立档案的医生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根据居民家庭及个人的情况,为健康居民和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准备一些毫无意义的数字和文字材料。

对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能使居民增加对慢性疾病的认识,为医生的诊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潘雪凤,刘定一.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9,8(15):1293―1294.

[2]刘小平,刘华,秦天刚,等.北京市大兴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8,8(23):1993―1994.

[3]李莉,徐哲峰.建立和使用健康档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4(1):43―45.

疾病健康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档案

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乡镇卫生院,其公共卫生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完善乡镇居民医疗服务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群众就医难看病贵仍是一大难题,因此,完善乡镇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生活幸福,有病敢医,看病不贵,生活踏踏实实,心理满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去抓,去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档案的建立对于改善居民医疗服务提升必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当大力实施,尽快推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施。

1乡村居民健康档案需要着手建立

健康档案包含了个人的健康信息,对居民有没有疾病,身体是否健康做了一个总结统计,对居民是否潜在发生某些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诊断,可以为居民提供快速的信息查阅,具有很大的优势。居民健康档案应当包含足够的内容和信息,首先要有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说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其次要对不同的居民所特有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进行详细记录,比如说一些家族性疾病、家族潜在的慢性疾病都要详细记录,同时要对其给出一个基本建议,作为预防和观察的重点对象予以指导。将这些填写完整的档案分门别类,按序编号,系统整理,录入相应管理系统,做好统计,做到及时更新,完善相应的机制体制。

1.1为乡村居民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资料是一种很直接的宣传推广方式,对于增强广大居民的防病治病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大力推广。这些相应的宣传资料需张贴或绘制在醒目的位置,比如说保健室,门诊楼,走廊,书报架等能够让居民实实在在的看到感受到。同时还可张贴海报,宣传单等等,做好及时更新,按季按时令加以宣传提高大家防病的意识观念。

1.2开设增加健康教育宣传栏教育宣传栏作为另外一种宣传的载体,同样可以为居民提供很好的医疗信息服务。因其位置固定,比较容易引起大家注意,可以起到比较有效的宣传作用。可以利用张贴或绘制通俗易懂的漫画,幽默有趣的歌谣,是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相应的医疗知识,增加自我防范意识。比如说孕期妇女的保健、吸烟酗酒的危害、传染病的预防等等。

1.3为公众开展咨询活动上述的宣传都是静态的,对于大家想知道而又没有张贴或宣传的医疗知识,可以用动态的咨询活动予以补充,丰富大家的医疗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时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设相应的咨询活动,比如说女性健康、慢性疾病的防治、药物合理利用、健康养生等等,提高大家健康意识,配合医疗工作的展开,增加居民对医疗知识的扩展。

1.4健康知识讲座是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聘请相关专家或有经验的医师定期到镇村为居民做相应的健康知识讲座,增加居民对不同疾病的认识,增加自我防范意识。这种讲座可以有效的帮助居民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增加自我防病治病的意识。

2重点人群也需要建立项目档案

2.1儿童的保健档案儿童是疾病易侵袭的一个群体,建立儿童保健档案是一种保护的有效措施。但现在基层医疗机构对儿童的保健工作做的不够完善没有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应当加快建立儿童的健康档案,切实做好儿童的防病工作。特别是是新生儿婴幼儿更易感染一些疾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接种工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2妇女的保健档案妇女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健康档案的建立对她们的健康生活也是很有效的保障措施。镇村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准确掌握各年龄段妇女的基本信息,对产妇、孕妇、新婚夫妇建档注册。给与他们正确的婚育指导,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指导正确的避孕节育措施以及相关性病的防治。搞好妇幼保健工作。

2.3老年人的保健档案老年人也是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相关保健档案的建立可以为他们防治治疗慢性病等,增加自我防病治病意识改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档案的建立

3.1预防接种档案的建立儿童接种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医疗工作,建立健全完善儿童接种做到查缺补漏做好相应的记录,建立相应的档案卡,做好资料的保存。

3.2传染病防治档案的建立传染病是一类非常可怕的疾病,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建立健全该类疾病的档案,对于居民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要切实做好各类疾病的记录和建档工作,不能遗漏,达到相关的要求。

3.3慢性病管理档案的建立近年来,慢性病越来越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杀手,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该类疾病的建档也显得非常重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是两大主要的慢性病。建立完善慢性病,掌握慢性病发生发展的趋势为病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指导,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信心[1]。老年人作为两类疾病高发的群体,特别是糖尿病是一种终身代谢性慢性疾病,给与他们正确的医疗指导,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2]。

4电子化管理项目档案

5总结

总之,乡镇卫生院公共服务项目档案的建立,收益的是居民,他们在获得相应疾病治疗的同时,获得了相应防病治病的知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参考文献

[1]程晓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66.

[2]宋凤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J].河北医药,2001,23(5):375.

疾病健康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慢性病;社区;康复治疗;规范化管理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又称慢性非传染疾病,是指长期的,从发病之日起超过3个月的,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这是对于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这类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一般无传染性。慢性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以及治疗的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因此,在社区广泛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慢性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慢性病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单靠临床治疗已无法控制其迅速的增长趋势,而在社区开展的康复治疗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有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规范化管理可以使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显著延长患者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分别对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以及该类疾病在社区中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报道如下。

1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为病程缓慢且呈逐渐加重之势,引发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且常伴有不可逆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保健和治疗。目前对慢性病尚无确实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使患者痊愈,只有找出可能引起这类疾病的这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对易感人群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来减轻该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此外,慢性病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发病方式和病理特征的复杂性,通常不是一个单一的病理问题。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不能采取简单的对症下药的方法。

2 开展社区康复治疗的意义

对慢性病患者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可使广大患者都得到康复治疗,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减轻治疗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采取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措施,不仅利于疾病的控制,也可以促进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

3 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

3.1  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使患者和家属能了解社区治疗的优势,而选择这种治疗方式。由于慢性病是一类长期、且一旦发生就几乎不可能治愈的疾病。因此对于该类疾病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这类疾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力度和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是干预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针对与各种健康问题相关的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来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让其能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状态,最终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是我们国家整个卫生保健体系的基础,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机构对社区内所有人群的健康进行维护。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及时发现慢性疾病,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  慢性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4.1  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完整的病情管理档案是能否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在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病历的书写和病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建立完整的疾病管理档案,并对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定期查阅,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2  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主要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同时,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病患管理联系:社区卫生组织应及时与上级医院进行患者情况的沟通,并与其加强病患管理联系,这也是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一旦患者的病情恶化,需要转入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时,上级医院的医生能快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迅速反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治疗时间。

慢性病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社区卫生组织接触的是范围最广的社区居民,是可以对疾病进行控制的最直接机构。对慢性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可通过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对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以及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等手段,来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在社区中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花费,达到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鲁,施榕. 社区预防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2] 吴毅,陆蓉蓉. 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967-968.

[3] 陆蓉蓉,吴毅. 慢性病社区康复的适宜技术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1052-1055.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