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74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7分钟。
电子合同实现方案范文第1篇
统一身份验证和统一权限管理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成功建设,使得上海徐汇区电子政务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徐汇区内各委办局的电子政务系统在提高政府机构行政效率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和过程文档。对于电子政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和过程文档,根据国家和地方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加以及时归档,并进行相应的后续档案管理。因此,如何建设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徐汇区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
综合服务平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建设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1. 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由若干子系统(区县档案局门户网站、文档一体化系统、电子文件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以及公务员档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组成。这些子系统共同构成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它们彼此之间在数据、档案内容、业务流程上都有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因此,如何处理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建设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 按卷整理向按件整理的转换与过渡
根据国家规定,文书档案的整理包含按卷整理和按件整理两种方式,各单位可根据现有档案整理基础或文件材料形成规律,任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但两种方式不能混淆和同时使用。上海徐汇区档案局在过去的工作中,以按卷整理的方式对档案进行归类整理。但在政府机构逐步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作后,为了便于对电子政务系统中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档案)进行管理,按件整理的方式显然更适合。因此,基于电子政务的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要保证从按卷向按件转换的过程中,“卷”、“件”两个阶段的良好衔接;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对以往按卷处理的档案的有效利用。
3. 现行文件和档案文件的管理
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从形成直至最后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在这个生命运动过程中,文件先后表现出三种明显不同的价值形态,文件生命周期也因此而划分为文件的现行期、半现行期和非现行期三个阶段。在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中,系统将政务文件定义为文件、现行文件和档案文件三种类型。对于现行文件和档案文件,由于文件实体的存放位置不同,其管理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应针对现行文件和档案文件的不同特征,提供不同的管理模式。
4. 系统整合
在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考虑档案服务平台与以下几个系统的整合:与区县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整合、与区县各委办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整合、与市级档案局管理系统的整合。
5. 信息与资源的共享
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必然涉及用户、权限、日志管理、模块管理等基础功能。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平台与区县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完全整合,同时,也为了使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区县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应遵守区县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建设要求与标准规范,在区县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档案管理。
6. 信息公开
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设计,应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安全的信息公开服务。
7. 数据交换
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涉及的数据交换,主要包括区县档案局信息网站的“数字档案馆”与档案管理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各委办局档案室与区县档案局之间的数据交换。
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模型
以上所述核心问题为基本目标,在顶层设计思想的统一指导下,以徐汇区为例,规划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徐汇区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由“五横二纵”的体系结构组成。“五横”是指从面向用户逐渐深入系统核心应用,系统分为五个层次,包括服务渠道层、应用服务层、服务支撑层、档案信息资源层和基础设施层。“二纵”是指徐汇区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中,贯彻始终的管理保障体系,由管理机制、绩效体系、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组成。
服务渠道层由档案局门户网站和档案综合服务系统组成。通过服务渠道层,实现了徐汇区档案局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政府公务员的服务前端、业务渠道和客户端的整合。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主要应用系统集中在应用服务层,由档案局管理系统、电子文件数据中心、文档一体化系统等三大系统组成。
服务支撑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实现应用系统所共有的、与业务无关的技术需求,为应用服务层提供基础服务。服务支撑体系由四大技术平台组成,即门户支撑、认证授权、信息交换、基础服务。
应用支撑层的设计和构建,突破了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思路,使电子政务建设,从以各部门自建自用为特征的分散建设模式,转变为一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整体建设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档案信息资源层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政务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加强政务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支持信息资源的交换。档案信息资源系统通过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更新和共享,建立若干个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库,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及系统软件等基础设施。
为了保障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顺利实施,需要从管理机制、绩效体系、标准体系、法规体系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机制。
基于政务文件生命周期的档案应用服务系统功能模型
根据区县档案局的工作特点,同时结合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公文的产生特点,针对政务文件的文件、现行文件、档案等三种方式,区县一体化档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服务层由三大系统组成:文档一体化系统、电子文件数据中心、档案管理系统。
区县档案管理的一体化管理的流程,主要体现在区县各委办局档案室利用文档一体化子系统收集、归档、整理、编目、利用、统计、上报、移交档案;移交的档案上报至区档案局电子文件子系统中,这部分档案为现行文件,档案局对这部分文件进行目录及全文信息的接收、进馆整理、编目、利用、统计、鉴定;根据档案法规定,对电子文件系统中的经过一定年限的档案,在进行实体进馆的同时,把相关档案提交至档案管理子系统中进行管理,同时建设的区县档案局(馆)信息网站和公务员档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的数据,由电子文件子系统和档案管理子系统中的数据构成。
电子文件数据中心子系统和档案管理子系统在功能上没有明显区别,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符合国家对于在档案实体未进馆之前需要在档案局备案的规定。电子文件数据中心子系统的管理对象是区县各委办局在档案实体未进馆之前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子系统的对象是档案实体进馆之后的归档管理。
1. 文档一体化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
文档一体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区县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中各委办局的电子政务系统所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
由于不同的委办局电子政务应用情况的差异,文档一体化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各委办局有各自的电子政务系统,且开发商提供开发接口。
(2)各委办局有各自的电子政务系统,且原开发商开放数据库结构。
(3)各委办局有各自的电子政务系统,原开发商不开放数据库结构。
(4)各委办局没有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
2.电子文件数据中心:实现归档后电子文件的统一数据交换和数据存储
电子文件数据中心与文档一体化系统紧密关联。文档一体化完成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后,电子文件数据中心对归档后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存储。
根据电子档案的不同状态,电子文件数据中心由以下主要功能模块组成:电子档案在线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使用。
数据交换是电子文件数据中心的核心功能,包含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接口、数据传输。电子文件数据交换的结构,如图所示。
数据交换需要基于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根据制定的交换标准,各委办局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档案数据被封装后,通过加密传输到数据交换平台,由数据交换平台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再通过消息机制、消息路由,将数据发送到档案局内网的数据交换前置机上,由数据交换前置机确认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然后对数据解封装,发送到电子文件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保存。
在以后的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电子档案的申请请求和电子档案的反馈传输也都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传输交换。
3. 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归档后电子文件的综合管理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对在线归档后的档案数据做统一的管理,包含电子档案目录管理、电子档案数据管理、授权管理、系统操作日志、档案使用日志等。
电子档案目录管理能够对电子档案的目录进行管理,可以增删、修改、调整目录,能够整理目录下的归档档案,建立索引,方便对档案的全文检索。电子档案数据管理能够对电子档案数据库进行管理,并完成档案清理、档案导入/导出、数据库备份等操作。授权管理则对归档后的电子档案进行统一的权限管理,再根据申请使用档案的情况,进行二次授权。二次授权的权限属于临时授权,只在一定的时限和范围内有效。系统操作日志对电子文件服务中心的重要操作做出详细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情况、操作时间、操作内容、设计档案编号。档案使用日志的管理对象是电子档案服务的日志记录,包含档案归档日志、档案的调用申请日志、档案的二次授权日志、档案的调用日志等。
参考文献:
①叶晗.论转型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J].档案学通讯,2007,3:31-33.
②姚磊.试论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中心的结构、原则和角色[J].图书情报知识,2007,3:68-69.
③蒋冠,何振.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档案学通讯,2004,6:44-47.
④张云超,邢宝凤.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特点及其管理模式[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Vol.6, No.1:62-65.
电子合同实现方案范文第2篇
一、电子档案的概念与特征
“电子档案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档”。1这一概念揭示了电子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电子档案是由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亦可称为“数字文件”。
第二,电子档案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符合内容、背景和结构三个要素的要求,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
电子档案这些区别于传统纸质文件的特点,对维护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电子档案的特殊属性
(一)内容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而言,档案就是原件。电子档案的出现,则对传统的档案观念提出了挑战。内容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是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二)电子档案是数字化形式
其内容信息可与它的载体分离,它可以从一个载体复制到另一载体,可以从这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存在于不同的存储空间,不再具有原先意义上的、有物理边界的原件。
(三)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
正是由于电子档案的生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的,所以如果离开了计算机,电子档案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体现在:一是数字编码,二是硬件,三是软件,四是技术设备更新,五是加密。
(四)快捷性、共享性、高密度性
在计算机环境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方位的组合,不再需要对它进行像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通过计算机系统,一份档案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被多人使用,突破了纸质档案在使用上的局限性,提高了档案的使用价值。
(五)不稳定性及不安全性
由于电子档案内容与形式的独立性,它具有比纸质档案更不稳定的因素。其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更难以保证。在档案的原始性方面,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判断和确认。电子档案的生成形式是由实态变为虚态,其生成时的状态与传输、接收中的状态并非完全一致,可以说既是原始的,又是复制的。在档案的真实性方面,电子档案极易失真。在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即会导致档案信息失实。此外,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甚至被篡改后可不留痕迹。
三、电子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思想
科学的管理措施是建立在正确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的。在制定和落实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时候必须贯彻以下相关的管理思想:
1.风险管理思想
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不可预知的因素引发问题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过程。确立风险管理思想,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威胁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风险。
2.前端控制思想
前端控制是现代档案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以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它把档案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电子档案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科学整合,把需要和可能在档案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尽量在这一阶段实现。在已经建立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地区和机构,电子档案是在系统中生成和运转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的前端就延伸到了系统设计阶段,前端控制的形式也部分转移到系统功能的设计之中,尽可能把档案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设计在系统之中,以功能合理的档案管理系统作为管好电子档案的先决条件。
3.全程管理思想
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是一种全面、系统、动态的过程管理,不仅涉及到电子档案的流程、管理规则、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的完整管理,还要求整个管理体系的无缝连接,通过对电子档案生成、流转、利用、保管等每一项管理内容实施具体的过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与纠正问题。
4.危机管理思想
危机管理思想是风险管理思想的补充,传统档案保护讲究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在现代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也是适用的。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但灾难还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不得不对可能发生的灾难做必要的预防以及灾后的应急和补救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信息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其形成、处理、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的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信息都有被更改、丢失、损坏的可能性,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因此,必须建立涉及全过程的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监督机制和严格加以执行。
1.电子档案制作责任制度
制作人员应该对其制作的文件负有全责,在合作制作的文件或大型设计项目中,要注意划清参与人员的责任范围。
2.电子档案及时积累制度
电子形成后应及时进行积累,以防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损失和变动。收集积累过程中的一切变更都应记录在案,对收集积累起来的电子文件要有备份。
3.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归档制度
归档时应对电子文件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在内容方面检查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齐全完整、真实可靠;在技术方面应检查归档电子文件载体的物理状态,有无病毒,读出信息的准确性等。
4.建立和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
归档电子文件应使用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对所有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作写保护处理,使之置于只读状态。对电子文件要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检查,发现载体或信息有损伤时,及时采取维护措施,进行修复或拷贝。
5.加强和规范电子档案的鉴定工作
电子档案信息的特点决定了电子文件必须采用不同于传统档案的鉴定方法,运用双重鉴定法。在双重鉴定中,内容鉴定是核心,技术鉴定是保障。通过有效合理的鉴定,为维护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提供质量保障。
6.建立电子档案的提供利用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提供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电子文件拷贝和网络查询,网络查询和拷贝利用要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查询登记,并采取技术手段防止提供的内容被再复制。电子档案入库载体不得外借,只能以拷贝的形式提供利用,防止利用过程中的泄密和损伤信息。
电子合同实现方案范文第3篇
一、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的安全隐患
(一)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隐患。由于电子档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不具备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物理特性,很难摆脱计算机的依附性。所以说,脱离计算机系统的电子档案则不现实,主要表现在物理性实体状态的缺失方面,所以,电子档案则具有更为严峻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互联网中的黑客入侵、病毒攻击,这些都给电子档案的传输、获取、共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同时,电子档案还存在容易被篡改的问题,使得信息完整性、真实性受到挑战,互联网所具备的共享特点也不利于实现电子档案的保密性要求,当出现网络瘫痪或者故障的情况下,则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二)电子档案的载体安全隐患。分析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其正朝着实体控制向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增加了电子档案管理中的载体安全性问题。计算机数字技术则是电子档案出现的基础,只有保证依存环境下的智能载体安全,才可能实现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同时,部分电子档案管理的环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比如,相关的办公环境、计算机机房、档案信息库房等场所,没有按照国家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配置,缺乏相应的监控系统,具有不完善的防火防水设备,特别是没有配置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护设备、抗电磁干扰保护设备等,这些都会造成电子档案安全性受到很大影响。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并不了解电子档案光盘材质性能,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产生氧化反应则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三)电子档案的制度安全隐患。电子档案的社会化服务具有比较广泛的内容,具体包括,档案外借制度,档案信息浏览制度以及档案复制制度等方面。当前,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对外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内容,服务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比如,电子档案的使用权限、电子档案借阅权限,相应的内容加密处理、严禁拷贝措施等方面,存在较为模糊的管理分类问题。同时,内部管理人员的档案应用权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全面的控制和监督体系结构,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人员非法外传电子文档的问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在进行调用电子档案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二、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的管理策略
(一)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存储保管工作,确保电子档案载体的安全性,应将核心工作落实在电子档案的存储保护中。一方面,应该重视电子档案的外部存储环境的保护问题,并根据规范标准要求,做好相关的有害物质检测分析工作,调试适宜的温度湿度,重视磁场电场的干扰问题,防止电子档案由于机械冲击力而受到损坏的可能,结合国家标准条件来规范储存条件。另一方面,从存储光盘材质本身考虑,管理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为避免意外擦伤情况出现,或者造成不必要的触摸与挤压痕迹,应及时检测和拷贝电子档案信息,以期实现其长期可读性要求。
(二)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专业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了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足够的信息化专业素养,应该有处理必要的信息技术的能力,结合实际的管理要求,应该重视以下几各方面:一是信息数据备份,这是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信息失真、丢失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二是信息加密,结合非授权用户的窃听和破坏行为情况,在非公开档案的传输过程中,应该应用必要的加密处理。三是访问权限控制问题,获得有效的控制访问权限也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策略方针,保证实现具有权限的用户的合法操作。四是重视病毒防护,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网络病毒的发展情况,积极采用有效的杀毒防毒措施,保证档案信息库不受病毒侵害。
(三)结合实际逐步完善电子档案使用监督体制。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由于其管理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过渡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的监督体制。首先,对于电子档案的密级划分标准进一步完善,结合不同密级要求采用相应数据库进行存储,保证其满足规范化、秩序化的要求。其次,结合电子档案的内部管理人员、外部应用人员的不同使用情况,设置不同的安全密级保护,这样能独立监控他们操作的合法性。再次,结合档案的保密登记情况,对于系统开放情况以及用户范围进行明确,杜绝出现跨级服务情况。最后,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的应用率,提升电子档案信息交流的便捷性、高效性。
电子合同实现方案范文第4篇
?
公司领导:
现有档案管理工作已远超公司现有人员及档案室存储空间的负荷。为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缓解档案管理压力,配合公司2008年业务目标,风险控制部对公司现有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一、纸质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公司的业务档案仍是以纸质为主。截至2024年01月05日,公司在保项目 笔,按照目前的档案管理要求,也就意味着已有?笔项目的纸质档案需逐笔进行归档。
(一)人员问题。区域办事处人员尚未完全到位,风险控制部档案管理人员目前仅有一人,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超现有人员负荷。前期卢氏金融扶贫等资料尚未归档到位,小额绿色通道业务、粮食收购贷业务等也未能完全归档到位。由于缺乏专业档案管理设备、系统及人员,未来即便相应档案全部归档到位,后续查阅单笔项目的纸质档案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二)存储空间问题。
(三)未来业务量压力
二、电子档案进展情况
2017年10月1日,公司担保业务系统正式启用,所有业务基本实现了线上处理。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的现实条件尚不具备,主要受限于四个方面:
(一)担保业务系统电子印章尚未启用,审批流程类的资料仍需从系统打印纸质资料、加盖印章,并保留纸质档案;
(二)担保业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尚未开发,无法实现审批流程类电子文档的归档、查阅等功能;
三、业务档案管理优化建议
(一)尽快在业务系统中开发档案管理模块,实现电子文档的归档、查阅等功能。目前,担保业务系统中缺乏档案管理模块,导致审批流程类资料(如提请放款通知书)仅存储在服务器中,无法在系统中查阅,仅当前任务处理人员可见,一旦任务处理完毕,经办人员无法查阅已出具文件;
(二)配备专业的存储设备,提升担保业务系统运行效率,确保电子文档的存储空间,进行灾难备份,确保电子文档的存储安全。依照目前的业务发展速度,担保业务系统很快就将出现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担保业务系统不时也会出现卡顿情况,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适时逐步启用担保业务系统的电子印章。1.优先启用审批流程类资料(如提请放款通知书)的电子印章,并授权审批流程类的资料均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储,在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减轻审批类纸质档案的存储压力;2.为各区域办事处配备专业扫描设备,提升电子档案的成像质量,减轻相关人员的扫描和审查压力;3.梳理客户核保类合同签署环节的流程,逐步启用客户核保类合同的电子印章,实现客户核保类合同以电子档案存储为主,纸质档案存储为辅,以解决区域办事处人员与省公司的距离问题,并减轻合同类纸质档案的存储压力;
(四)适当调整业务档案管理方式,梳理完善担保业务系统相关流程。1.小额批量类业务,合作机构之间正式往来函件(含推荐确认表、待核保贷款客户表、待核保借款客户确认函、已放款客户明细表、解除担保责任通知书、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代偿证明等)以纸质档案方式存储,借款人基础资料(如身份证、营业执照、审批单页、缴费凭证、借款合同、放款凭证、保险单、贷后检查报告)、公司审批流程类资料均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储于系统各个审批、收费、放款、保后等流程中,方便随时调阅;2.独立调查审批类业务,基础资料中除了必要证件,其他基础资料均已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审批类资料均以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客户核保类合同逐步以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合作机构类合同及往来函件等均以纸质档案方式存储。
电子合同实现方案范文第5篇
1、电子档案的基本特点
电子档案是指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电子档案除了具备一般档案的本源性、回溯性联系性、社会特征外还具有其他的特点:对软硬件系统的依赖性;文件类型的集成性;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时效性强,周期短;加工的标准化、信息的海量化和检索的智能化。
2、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线条多医院档案管理一般由设在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负责,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
(2)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和制度不健全有些医院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但实际运行效果不够理想,不少部门人员档案意识较淡薄,一些人员经常把档案材料随意存在自己的办公室,不能及时归档,导致档案材料丢失或欠缺。
(3)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失、损坏现象较普遍
3、医院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1)电子档案的收集
收集范围是医院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电子文件,均应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其他文件(图形文件、数据库文件、超媒体衔接文件等)。
(2)电子文件的整理与归档
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档案的基础工作标准,包括案卷质量标准、归档要求标准、全宗划分标准、分类要求标准等,使档案从立卷到归档等工作有序可循。
(3)电子档案的利用
电子文件归档成为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在做好保管的前提下,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上,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电子档案的利用一般由三种方法:1)直接利用。2)网络传输。3)提供拷贝。
4、医院电子档案的管理
(1)医院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的共存
目前由于电子文件的证据性、管理制度、管理技术与方法、管理设备、通讯设备等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针对医院科研的特点,为如实反应医院科研活动及其成果,必须有针对性地实行纸质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只有纸质文件的,如试验记载、取样调查、化验分析数据、会议资料等就只归档纸质文件;即有纸质文件,又有电子文件的,如上题论证报告、成果申报书、统计数据等就即要保存纸质文件,又要保存电子文件。
(2)医院电子档案的同步管理
医院电子档案管理要遵循同步管理要求,即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管理,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同步鉴定、同步整理、同步著录和同步利用。
(3)医院电子档案的提供利用
由于医院科研成果均拥有知识产权,再加上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易改、易复制等特性,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医院电子档案工作者在提供利用是应采取适宜的保密、防范措施。
5、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
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和不规范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有关,因此,切实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医院应当针对需要管理的电子档案类型及档案的特点,制定一套完备的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标准,且监督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这一方面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着实提升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对于工作标准的执行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另外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标准的操作以及高效的工作表现要给与肯定与奖赏,对于不合规与不符合标准的操作过程要给与相应惩罚并且引以为戒,这样,才能让标准更深入的落实到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
6、加强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1)电子档案的有效收集。
收集范围是在医院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电子文件,均应收集。如:图像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其他文件(图形文件、数据库文件、超媒体衔接文件等)。
(2)电子文件的整理与归档。
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档案的基础工作标准,包括案卷质量标准、归档要求标准、全宗划分标准、分类要求标准等,使档案从立卷归档等工作有序可循。
(3)电子档案的合理利用。
电子文件归档成为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在做好保管的前提下,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上,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电子档案的利用一般有三种方法: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利用者通过档案馆或另一个检索机构的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馆或网络上直接查询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可以减少大量的管理工作,为利用者条放那个技术支援,使更多的读者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网络传输。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网络环境。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不仅更为方便、快捷、可靠,而且为医院远程会诊提供了技术支撑;提供拷贝。电子档案具有良好的复用性,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移动硬盘、U盘等载体向利用者提供记录在特定载体上电子档案。
(4)医院内部可以定期组织针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的运作方案
下一篇:电子产品网络营销方案{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