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68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养猪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疫病防控,努力巩固畜牧大县创建成果,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使全市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1、畜牧生产全面发展。预计全市生猪累计出栏100万头,同比增长12.9%,家禽累计出笼1000万只,同比增长8.3%,山羊累计出栏13.8万只,同比基本持平,实现畜牧业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11%。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
2、规模养殖继续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各类规模养殖户1927个,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专业户1460个,千头以上猪场90个,新增7个;万头以上猪场7个,新增1个;年出笼2000只以上的养禽专业户254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专业户116个。规模养殖产值占总产值的51%,比去年增长1个百分点。
3、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向上申报畜牧项目21个,其中,已审批落实的项目7个,到位资金1121万元,已申报待批项目13个,待拨资金1699万元。储备项目11个。为我市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品种改良进展顺利。全市实施人工授精14.6万头次,人工授精面达93%以上,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新建了生猪人工授精总站,饲养优良种公猪18头,解决了全市生猪人工授精供应紧张的问题。清平猪保种和新品系选育顺利进行,双莲鸡保种工作已经启动。
5、疫病防控力度加大。针对6月中旬王店镇发生的猪普通蓝耳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混合感染疫情,全市上下齐努力,采取果断措施,扑杀了病猪和同栏猪,打赢了这场疫病防控攻坚战。认真组织春秋两季防疫工作,“两瘟四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清栏消毒入户率、“三位一体”的动物免疫标识率及免疫证发放率分别达到100%。
6、卫生监管稳健开展。全年检疫肉产品380万公斤,调运检疫牲畜60.2万头,动物产品420万公斤,市场检疫活畜禽58万头(只),对检出的病畜(禽)及产品全部做了无害化处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5次,开展日常监督执法检查32次,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243家、超市8家、城乡集贸市场23家、肉类加工厂和冷库9家、宾馆和学校食堂13家、肉品销售摊位140家,查处销售未经检疫案件2起30公斤,病害肉案件5起170公斤,查处无证经营案件1起、逃避检疫案件7起,抽样检测饲料69批次。确保了食品卫生安全。
(二)主要做法
1、狠抓畜牧科技推广,提高畜牧养殖水平。一是开展科技培训。组织专家举办了两次全市防疫员专业知识培训,受训316人次,强化了防疫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分镇处举办了10场畜禽养殖档案培训班,就正确应对甲型h1n1流感、科学饲养管理以及规范填写养殖档案进行了讲解与指导,受训养殖大户2000人;利用春训、不定期讲座、培训开展生猪人工授精、科学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控培训30场次,受训人工授精员和养殖户6000人次。二是实施品种改良。坚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品种管理,鼓励品种改良,引进优良种猪,实施生猪良种工程。三是保护品种资源。投资18.1万元,更新了清平种猪场的限位栏和产床共174套,为清平猪的保种、选育、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在双莲鸡原产地王店双莲建立起双莲鸡保种场,组建了保种群和繁殖扩大群。
2、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一方面做好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对所有已争取在建的项目,采取一个项目一个专班负责落实的办法,严格督促业主对照项目建设要求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标准高、效果好;同时对新牧公司万头标准化猪场“以奖代补”项目、2007年度标准化规模猪场(小区)改扩建、基层防疫体系、2008年度标准化规模猪场改扩建、生猪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严格按照省局下发的方案进行了自查,预计可全部通过验收;编制了项目建设中长期规划,做好项目贮备,规划了11个项目,所涉建设资金8.9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99亿元。促进了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做好2008年畜牧产业政策兑现工作,将505.5万元资金及时兑现到养殖户手中;积极开展生猪养殖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申报、兑现工作,核实合格养殖户75个,发放贴息资金13.7万元;大力宣传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引导养殖户投保81010头,参保率达到97%,并做好母猪死亡鉴定工作;配合市农业局做好农机补贴工作,摸底上报畜牧机械补贴资金20万元。极大地激励了畜牧业的发展。
3、培植畜牧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经营水平。一是培植龙头企业。对翔鹤食品公司继续实施驻场检疫制,实行检疫费减半,帮助其申报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指导搞好规划设计,建立起2万头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做好亚源乳业的奶牛疫病监测工作,引导其扩大生产规模,做好奶站建设。二是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建设,引导其在协调产供销、开展信息服务与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全市组建了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1个养猪协会(其中新建4个),拥有社员和会员800人。三是规范交易市场管理。做好交易市场的规划管理,加强交易市场的畜禽检疫,严禁病畜(禽)上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四是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强品牌建设,申报无公害畜禽产品和产地双认证,在抓好去年申报项目的落实工作的同时,今年又申报1个。
4、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生产安全。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镇(办事处)政府(行政)的动物防疫责任主体,层层签订了行政业务责任状,实行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保障防疫经费。今年争取市政府增加了20万元的防疫经费,用于补充冷链容量的不足,保障了防疫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强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了王店、育溪、河溶、半月四个防检分所,购置了办公、检测设施设备;通过各方面争取,为全市十个镇(办事处)更新、添置冷藏柜、冷冻柜36个、保温盒165个,满足了基层冷链体系所需的容量。三是加大防疫督办力度。在今年春秋两季防疫过程中,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畜牧局组成了防疫督查专班,深入各镇(处)、村开展巡回督查,突出母猪、小猪等薄弱、重点环节,加强督办,并对全市158个村(居委会)的畜禽进行随机抽样采血化验,实行抗体监测,判定免疫效果,对不达标的地方责令查漏补缺或返工,检查结束后实行严格考核兑现。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的作用,严格重大动物疫病报告责任制,严密监视疫情,定期排查,及时发现,规范报告,果断处置。
5、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确保畜禽产品安全。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利用“3.15”等活动,宣传了畜牧法律法规和肉食品安全常识;印刷《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原文塑胶版700张,张贴到各镇(处)畜牧产业化办公室、村委会和仔猪交易所;免费发放《畜牧法》单行本1500本、专题宣传资料6000份,营造了依法治牧氛围。二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与所有大型养殖场、仔猪交易所和屠宰、加工企业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管责任状》;对中小型养殖场(户)建立联系村、场监管责任制,实行1个责任人联系1到2个村场,负责所联系村、场的养殖技术指导、动物防疫、检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服务。三是严格动物卫生监管。严把运输、屠宰和市场检疫关,制定了《加强产地检疫方案》,实行村级协检员制度,加大产地检疫力度;严格肉类加工企业和冷贮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核,进行规范管理;与质检、商务、药检、工商、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实施食品安全整治,严防病害肉食品上市。四是强化饲料兽药监管。抓好违禁药品的清查、监测、监管工作,教育引导养殖户自觉守法,不添加使用“三聚氰胺”等禁用药物,做到“三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规范了我市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五是做好养殖档案工作。指导全市规模养殖场建立了包括疫病防控、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使用、消毒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内容的《养殖档案》,规范养殖档案管理,建立肉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6、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畜牧队伍素质。一是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每个学员集中学习达50个学时,学习笔记达6000字以上,共撰写、交流心得体会54篇、专题调研报告6篇,征求意见、建议21条并进行了整改;开展了“三联四促”、“服务民生促和谐,法律宣传进万家”等实践活动,促进了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提高了工作效益;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督查小组,加强对上网玩游戏、摸牌赌博等违纪行为的督查。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精心组织了党员春训工作,剖析出机关党员作风方面的十个问题,切实加以了整改;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风廉政电教片,加强了党风廉政教育;切实提高服务态度和质量,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共接访了12件,办结9件,其它3件正在认真办理。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将今年的宣传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调动全系统的积极性;与省电视系,制作了十分钟的畜牧大县专题片,在省农业信息网播出;在××电视台、各级网站、报纸上发表新闻、稿件、专题片149篇,很好地宣传了我市创建畜牧大县的成果及畜牧系统的形象。四是做好群团工作。建立了女工维权机制,为全体女职工购买了大病医疗保险,组织女职工定期体检;组织老职工参加了宜昌市举办的“夕阳红健康公益活动”、重阳节座谈会等活动,使他们享受组织的温暖;组织机关干部参加了全市“庆祝国庆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职工趣味运动会、关公杯职工蓝球赛等活动,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五是加强机关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压缩办公经费的规定,制定了《车辆使用管理制度》等机关管理制度,建设节约型机关,做好办公楼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努力改善办公条件。
三、2010年的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增产增益为目标,以养猪业为主导产业,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为方向,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加快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强化疫病防控,力争2010年生猪出栏达到110万头,家禽出笼达到110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市畜牧业为农民人平增收150元以上。
(二)具体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发展规模养殖。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畜牧产业政策,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品种改良、中介组织,激励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国家的有关惠农政策,做好母猪保险、母猪补贴、奶牛保险、奶牛补贴等工作;开展肉猪保险试点工作。充分保护和调动广大畜禽养殖户特别是养殖专业户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力争全市新增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户10个,新增年出笼或存笼2万只以上家禽的户10个。
2、推广畜牧科技,提高养殖效益。一是开展技术培训。利用春训、防疫员培训班、各种专题培训班等形式,重点推广“150”、“500”高效养猪模式、生态养殖“115”模式、自然养猪法、标准化“1235”养羊、“猪-沼-鱼”、“猪-沼-果”立体养殖等实用新模式;推广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生猪人工授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标准化养猪、粪污处理等畜牧兽医实用技术。二是加快品种改良。继续全面落实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提高母猪生产能力;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依法实行种畜生产、供应、使用许可制度;继续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加强管理,生猪人工授精面提高1个百分点,做好供精总站的规范化建设,扩大种猪规模;稳步推广长大清、大长清等内三元杂交猪,大力推广杜长大等外三元杂交猪,进一步提高三元杂交猪的比率;加强清平种猪场种猪档案管理,做好清平猪的保种及新品系的选育工作。扩大双莲鸡保种群和繁殖扩大群的规模,优化选育方案,加大选育力度,切实做好双莲鸡的保种工作。
3、培植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加强与重点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扶持翔鹤食品公司扩大加工规模,扩大生产基地;扶植亚龙乳业扩大奶牛饲养规模;提高清平种猪场的生产能力。鼓励发展各种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增5个,引导其实行农企对接。
4、突出项目建设,加大基础投入。对所有已争取在建的项目,实行专班负责制,严格按要求落实好;加强与农业部、省畜牧兽医局、宜昌市畜牧局的联系,按照项目申报指南,高标准地做好项目申报,做到应报尽报。依托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疫情测报站续建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防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省级标准化万头养殖小区(场)、标准化规模猪场改扩建项目、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带动养殖户加大畜牧业固定资产投入。
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为了促进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有序快速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220号)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茶叶生猪烤烟中药材蔬菜五大产业及蚕桑后续产业的决定》([2006]34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规模化生猪养殖供地原则
1、企业和个户规模化生猪养殖所需用地,必须符合**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村庄集镇建设规划。
2、鼓励企业、个户规模化生猪养殖时充分利用乡(镇)村办企业闲置土地、废弃地、空闲地、原有宅基地、空置房屋、圈舍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3、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合理确定用地标准,节约集约用地。
二、规模化生猪养殖供地政策
1、企业生猪养殖在200头以上,个户生猪养殖在20头以上的,经县农业主管部门对其养殖数量、投资金额、建筑结构、供地面积、圈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和管理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建设规模进行审核备案后视为规模化养殖。
2、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3、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需用地的,实行分类管理,圈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4、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所需的用地计划指标,纳入年度用地计划予以安排。
三、规模化生猪养殖的供地程序
1、申请规模化生猪养殖的企业或个人,需经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同意后,向县畜牧主管部门提出规模化养殖项目申请,进行审核备案。申请内容应载明用地位置、范围、地类、面积、投资额度、圈舍结构、使用年限等情况。同时向县城建部门提交规划选址报告,符合城建选址规划及用途的,由城建部门下达选址意见。
2、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经县畜牧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乡镇人民政府和辖区国土所要现场踏勘,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持相关申报材料到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拟由用地企业或个人要按规定应与当地村民委员会签订复耕保证书,缴纳土地复耕保证金,届时按要求恢复成耕地。新建选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行补充耕地。
3、其他企业或个人申请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经县畜牧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乡镇政府、辖区国土所和县国土部门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持相关材料到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其中,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占用耕地的,要按有关规定签订复耕保证书,缴纳土地复耕保证金,届时按要求恢复成耕地。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行补充耕地;管理用房等附属设施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和要求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4、规模化生猪养殖用地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出租、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切实维护好土地所有权人和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规模化生猪养殖用地有关手续完备后,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
四、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服务措施
1、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的企业或个人,应拿到乡镇、农业、城建、国土部门的书面备案同意用地文件后,方可用地。
2、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国土、城建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确保规模化生猪养殖健康有序发展,为企业和个户服好务。
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高度重视当前生猪生产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今年6、7月份,猪价涨势加快,毛猪和猪肉价格均创下历史新高,影响了群众生活。7月中旬至8月中旬,猪肉价格在连续四周趋于稳定后,近日又出现小幅上涨的趋势。因此,我们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指导,确保全市生猪生产平稳健康发展。
二、抓紧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加强与发改委的沟通,落实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按照《2013年能繁母猪补贴实施指导意见》要求,认真核实能繁母猪存栏基数,尽快将补贴发放到母猪养殖户手中。积极会同财政部门督促生猪调出大县用好奖励资金,统筹规划调出大县生猪产业发展。主动配合保险部门做好生猪保险工作,增强抗御风险能力。
三、努力提升规模养殖水平
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改善设施装备,全面提升综合生产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推进生猪规模场备案工作。继续探索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技术措施,积极推广经济高效实用的模式。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契机,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多方支持,帮助规模养殖场户解决用地、贷款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
四、建立健全生猪良繁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生猪改良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切实增加投入,增强自主育种和供种能力。要严格种猪场生产经营许可,切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广告宣传、销售假劣种猪行为。大力支持种猪扩繁场和种公猪站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认真做好种猪场主要垂直性疫病监测净化工作,提高种猪质量水平,强化种猪质量检测,鼓励开展生产性能测定。
五、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充分发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组织养殖场户参加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等活动,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户,为养殖场户提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等各个环节生产关键技术。引导养殖场户优化养殖结构,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节本增效,提高生猪生产的综合能力。
六、切实强化生猪疫病防控
继续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病和常规性疾病防控,提高仔猪育成率。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严格封闭管理,抓好消毒灭源,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调运生猪的可追溯管理。强化检疫监管,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实行无害化处理。强化应急准备,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健全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断改进、完善和推广建设村级动物卫生室,努力延伸基层服务链条。
七、继续抓好质量安全整治
深入推进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机制,切实加强饲料生产、生猪养殖、收购、贩运和屠宰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尤其是育肥后期和出栏生猪的监督抽查,严格实行休药期制度,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健全养殖场(户)日常监管制度,督促档案建立完善。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普法宣传教育,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提升养殖场(户)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假劣饲料兽药识别能力,建立养殖场(户)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知识,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一、三县(区、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规划先行的理念,谋划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大英县、广安区、华蓥市都制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其中大英县和安居区为**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地区,确立了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把构筑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监管等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系统工程。大英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以区域发展、突出重点为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为前提,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整合项目集中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带。注重“点、线、面”结合,力求从“点”上体现示范观摩效果,从“线”上突出规模效应,带动“面”上发展。沿隆盛—蓬莱—卓筒井一线重点打造标准化生猪繁育基地、养殖小区产业带,建设生猪样板片和示范片;在象山、玉峰、智水、蓬莱、卓筒井、金元等乡镇11个村建设天府白鹅养殖基地,集中打造蓬莱—卓筒井、蓬莱—象山、蓬莱—金元三条“稻—鹅”养殖示范带;在回马、蓬莱、卓筒井等乡镇集中打造商品肉兔产业带,努力把蓬莱、回马打造成肉兔养殖之乡,创立大英肉兔养殖品牌。
(二)以工业化理念,助推现代畜牧业“四化”建设。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三个县(区、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实现畜牧业“核聚变”效应,联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一是推进良种化。三县(区、市)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广pic、dly,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大英县的卓筒实业公司投资XX余万元在民主办事处租用土地800亩,建立了现代化万头生猪良繁基地,饲养优质种猪1500头,实施“369”工程(即:在300个村建立300个养猪专业合作社,每村6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单批存栏生猪30头,年出栏三批90头),建成年出栏160万头优质商品生猪的大基地,使全县的优质种猪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良种化进程。二是推进规模化。东方公司以“培育一流种猪,铸就行业金牌”为目标,在隆盛镇三家店村租用土地130亩建立工厂化种猪繁育基地,养殖种猪1500头,公司采取低价优惠、赊销、零成本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养殖。目前大英县有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18家,带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3000余户。三是推进小区模式化。大英县生猪养殖小区严格实行“八统一”, 推行“多方联动”、“退宅进区”等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养殖农户采取实物配送与现金补助的方式,分别对圈舍、沼气池建设和种猪、仔猪补栏给予适当的引导资金补贴,全县建成年出栏千头生猪养殖小区38个,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个。四是推进了生态化。三县(区、市)积极推广“发酵床生物零排放”技术和“养殖—沼气—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鹅和种草养畜,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构建健康生态养殖。
(三)以市场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担保融资机制。大英县卓筒实业公司成立了联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养殖企业、业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贷款,提供周转资金。二是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大英县在资阳“6+1”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使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种猪场、专合组织、养殖户、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经营实体互动共赢。卓筒实业公司采取给农户优惠提供仔猪,提供饲料,无偿提供建设服务,保证优于市场价格0.4元/千克收购生猪,实行二次返利,保证农户每头育成猪最低收入50元。华蓥市的红源种猪场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赊销或按期付款的方式将二杂种猪和商品仔猪交与农户饲养,并与农户签订种母猪和商品猪供给、技术指导和保护价回收等合同。化解了农户面临的市场、疫病双重风险。
(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三个县(区、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大英县收编的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阳光津贴也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现代畜牧业建设与三(区、市)的差距
通过考察学习,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与其它地方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三是点多不亮未成带;四是六方合作银行参与难;五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辐射带动力不强;六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七是县、镇对生产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八是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得不够好。
三、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一)抓好规划,建设畜禽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得胜、奇峰、太伏、潮河、海潮、天兴、牛滩等镇为重点,狠抓小家禽畜和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发展,建立小家禽产业带和草食牲畜产业带,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
(二)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XX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五)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一、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开放型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一化带四化”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规模化生态养猪小区建设,培育以生猪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加快生猪业增长方式转变,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立生猪品牌,促进我县生猪及其产品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本推进计划从2007年开始实施,通过四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到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5万头,平均增长10.8%,猪肉产量达到8.9万吨,年均增长11%。规模化和生猪屠宰深加工企业1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万头;生猪产值达10.2亿元。
2007年重点培植发展6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龙头企业及生猪生产龙头企业4个。
2、建立和完善省一级种猪场10个,组成联合育种公司1个,乡镇人工授精站10个,完善二级扩繁场10个。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提高到90%;比2006年增加10.5个百分点。
3、建设完善生态养猪小区50个,年出栏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场400个,其中建设规范化示范小区20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90%,比2006年增加20个百分点。
4、建立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1个。
2007年重点建设完善生态养殖小区3个,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场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75%,增加5个百分点。
(三)产业布局
按照“一乡一品、一品一片,一条产业带”区域布局原则,重点在生猪发展基础较好的孝岗镇、圩上桥、邓家、虎圩、岗上积、占圩、小璜建立生猪产业经济带。加大生态养殖小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坚持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生猪产业发展变化,年度计划可适当调整重点乡镇。
根据建设内容重点乡镇,要选择生猪重点发展区域。
二、建设内容
(一)良种繁育体系
以全县9个省一级种猪场及6个二级扩繁场为依托,积极推广和应用三元杂交及四系配套技术,加快我县品种改良步伐,通过省级种猪场,二级扩繁场,商品猪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形成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开展种猪测量,拍卖,建立供猪站,开展和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促进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和供能力。
1、以现有省一级种猪为主,通过改(扩)建联合或兼并,股份制建立一个大型生猪育种公司。建设内容为种猪引进,场内测定设施设备、栏舍、疫病监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
2、建立人工授精网路,在全县建设11个猪人工授精站,其中建立1个县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和乡镇人工授精站10个。主要建设内容为种公猪的引进,栏舍和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种猪测是,质量检测和分装等设备的配备。
(二)生猪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1、规范化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在重点乡镇选择20个进行规范化生态示范养殖小区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疫病监测、粪污无害化处理系统等。
2、养殖示范场:在全县选择100个养殖示范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完善配套环保设施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
3、技术推广与培训:为规范化生态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开展新技术和技术培训。
(三)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
在全县建立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4个,(其中生猪养殖3个,屠宰深加工企业1个),对现有生猪养殖省级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建立和引进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扩大猪肉的加工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
(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建立和完善生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逐步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效益机制,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及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三、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00万元。主要用于优质原种猪引进与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设施建设。其中财政支持800万元,单位自筹1200万元。
2、规范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6000万元。主要用于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水、电、路设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防疫消毒等设施建设。财政支持1400万元,单位自筹4600万元,
3、龙头加工企业建设:2000万元。主要用于生猪屠宰加工,环保处理设施建设。财政支持800万元,单位自筹1200万元。
4、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00万元。主要用于办公、培训设施建设和必须的服务设施投资。财政支持100万元。
5、科技推广与培训:4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示范。财政支持40万元。
本推进计划总投资1014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支持2740万元,单位自筹7400万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和技术改造、财政补助和财政贴息等,经营性投资以单位自筹为主。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通过推进计划的实施,到2010年全县生产出栏115万头,比2006年增加38.6万头,猪肉产量8.9万吨,比2006年增加3万吨,生猪产值10.2亿头,比2006年增加3.2亿元。
(2)种猪生产:到2010年,全县10个省一级种猪场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猪5万头,10个二级扩繁场每年可提供种猪2万头,可增加产值1.5亿元。
(3)生猪屠宰深加工:计划建立年屠宰加工60万头生猪生产线,通过屠宰加工产值增加4亿元以上,增加利税6千万元以上。
2、社会、生态效益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全县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规范化生猪养殖小区、养殖场迅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可极大地增强我县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推进,可吸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围绕生猪产业还可带动产品加工、汽车运输、饲料加工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增加大量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规范化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通过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生猪产业推进计划的顺利实施,成立县生猪产业推进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畜牧业的县长任组长,畜牧水产局局长任副组长,畜牧技术推广、疫病防治、饲料业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水产局,具体负责推进计划实施的协调,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
为了确保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县生猪产业推进计划技术小组,由畜牧水产局组织专业技术支撑单位的专家组成。
各乡镇为了促进生猪产业推进计划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制订本区域的产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抓好落实。
(二)整合各方力量
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执法职能、科研能力、技术优势以及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示范和推广优势,整合各方力量,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实施推进计划的积极性。
(三)落实各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里支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有关产业政策;继续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生猪生产发展的决定》。落实养殖业为农业用地、畜牧生产用水用电为农业用水用电待遇政策;落实好畜禽养殖和经营等环节税费减免政策;严格规范税费征收行为;认真落实好借贷政策;大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大畜牧良种补贴和养殖小区建设补贴力度;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按规定减免有关税费,特别是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加大生猪产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的投资,不断优化畜牧业投资环境,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兴办养殖场和加工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各方面资金投向生猪产业,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新格局。
(四)推进科技进步
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是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要进一步深化畜牧科技体制政策,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健全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提高畜牧业整体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广泛开展畜牧科技进场入户等系列科技活动,大力推广生猪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新型饲料及添加剂应用、畜产品深加工等,提高产品质量和兽医卫生安全,建立和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技术装备和手段;加强农村畜牧业科技能人的培养,加大对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
(五)推行标准化生产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是提高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保证。要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疫病、药物残留、违禁药物使用等一切严重影响生猪及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加强防疫体系、质量监督检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生猪生产及产品的标准档案管理及标识制度,进一步完善生猪生产及质量追溯制度。
上一篇:生猪屠宰和肉品整治活动方案
下一篇:生猪养殖专用基地项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