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生产技术方案{整理5篇}

知识海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922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7分钟。

生产技术方案范文第1篇

1. 组建龙安区林业生产自救领导小组

洪灾发生后,区林业局及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牛用生为组长的龙安区林业生产自救领导小组,领导分片包干负责,组织灾后生产自救队伍,同时建立灾后重建日报告制度,确保了解重建工作情况,保证灾后林业建设信息畅通。

2. 尽快恢复林业各项在建工程

2016年全区林业雨季造林共需完成31615亩,集中在7下8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完成。“7.19”特大洪涝灾害对我区当时林业建设造成很大冲击,据统计,洪涝造成工程所需苗木损毁100万余株,同时冲毁林业生产道路5万余米,直接导致10300亩造林难以完成。为在剩余的雨季造林时间最大量的完成造林任务,同时增加灾区农户的经济收入,积极指导和号召各乡镇结合自身条件和工作量,组织专业队伍积极完成任务,同时确保安全生产。

3. 加大造林力度,增加灾区人民劳务收入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积极指导西部山区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增大林业建设规模,对损毁、死亡林区纳入生产自救范畴。由林业局纳入抗洪救灾支持项目,苗木、栽植费用由林业局统筹解决。在当时各项林业建设中,组建了面向灾区受灾人员的造林队伍组织,足额、及时发放劳务费用,林业主管部门做好后勤支持工作。

4. 搞好灾后林业技术服务工作

区林业局积极开展灾后林业技术服务指导,组织发动群众做好林业生产自救工作,同时组织专家指导组,深入各乡镇、各林业园区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指导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林业生产。

4.1 做好用材林补救管理。大风和强降雨后,部分林木折断、倒伏,导致林区卫生状况较差、病虫害发生蔓延、林木质量下降。根据林区受灾程度不同,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林木生长,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洪涝灾害后,用材林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4.1.1 疏沟排水。及时对受淹林地疏通渠道,排出积水,尤其对不耐淹的泡桐、楸树、栾树、榆树、梧桐等树种,及时抽水排涝,恢复根系的通气。

4.1.2 清理林地。对折断、倒伏、倾斜的林木采取以下清理措施:对倒伏严重、根系完露、无法恢复生长的树木一般予以伐除,及时清出林地。对胸径10cm以上的树木,轻微倾斜的予以扶正培土固定,倾斜较大的建h予以伐除。对胸径10cm左右的树木:根系超过1/2以上的,直接伐除;根系1/2左右的树木,去掉树冠,扶正培土固定;根系较少的树木,根据倾斜情况,对树冠进行疏除、短截后,将树木扶正培土固定;后续抚育跟上。对名贵树种各经级尽量扶正,并采取固定和支护措施;

4.1.3 补植补造。幼林幼树倒伏经过扶正可继续培育的,应尽量培育;死亡较多而未达到合理造林密度的,要及时补植;受害严重的,应重新造林。

4.1.4 复垦抚育。及时采取松土除草、水肥管理等抚育措施,清理杂草、杂灌,适当增施复合肥料,促进林木恢复和生长,尤其是地势较低的幼林地,要做好清理沟渠,及时排除积水。

4.1.5 预防病虫害。及时监测和防控各种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采取人工清理,集中烧毁病虫枝。

4.2 经济林园补救管理措施

4.2.1 及时疏沟排水。对水淹果园、核桃园等,要及时疏通渠道,排出园内积水,并将树盘周围的淤泥清理出园,恢复果树根系的通气条件,减轻根部损害,以保持树体正常的呼吸代谢。

4.2.2 及时清理园区。及时清理园内中的残枝、落叶和落果,同时将树上受伤较重的果实摘掉,带离园区,以防传播各种病害;结合夏剪重回缩受伤枝条并将剪下的枝条清理出园;套袋果,打破袋的及时换上新袋。

4.2.3 及时扶正培土。对于土层瘠薄经济林园和坡地栽植的经济林,应及时培土并支撑加固;涝害过后,一旦发现有翻倒的树木,则应立即扶正,用支架固定,再培土保墒,同时将根系翻起一侧,去除对应树冠的一部分枝条、树叶。

4.2.4 及时根外追肥。水灾后,因树体根系受损,吸肥、吸水能力下降,不宜立即土壤施肥,而应通过叶面喷肥进行根外追肥,补充营养,及早恢复树势等。叶面肥可选用0.2%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液、氨基酸、腐殖酸、核苷酸等。选择在晴天微风的上午或傍晚喷施,以叶背为对象,进行全树喷施,及时补充并满足树体和果实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树体灾后根外追肥,要求以每隔5-7天,连续2-3次为标准。树势恢复后,按树体结果量和生长势,再正常转入常规施肥。

4.2.5 及时防病治虫。经济林树木受到涝害后,随着园内湿度的提高和树体免疫力的下降,常诱发各种病虫害发生。因此,灾后经济林园须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喷施一次高效杀菌剂,如石硫合剂、7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以控制各类病菌的滋生。

4.2.6 及时中耕松土。这样既有利于改善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环境,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又能够保障土壤墒情,维持树体水势。中耕时要适当增加深度,将土壤混匀、土块捣碎。结合中耕,及时清除杂草。根据土壤和果树生长的具体情况,可中耕1-2次。

4.2.7 加强采前管理,适时采收。对受淹时间较长的经济林园,受灾较轻的经济林园和未受灾的经济林园要分时、分级采收,避免集中上市影响销售。

4.3 苗圃地水灾后补救管理措施

4.3.1 排除积水。及时开挖排水沟,排除积水,防止因浸水时间过长使苗木长势受到影响,做好排水降渍工作。同时,应及时清理洪水带来的大量污泥,恢复苗木根系的通气条件。在排水时应注意对耐涝性较差和肉质根的苗木应先排水,而耐涝性较强的可以安排在稍后进行,尤其注意抢救低洼处的苗木,对土质粘重的苗圃地的苗木应优先排水。

4.3.2 扶正支撑。及时扶正歪斜、倒伏的苗木,较大树体设支架支撑固定;对于根基不牢的苗木,加强对根部的培土、踏实;对于伤根严重的苗木,采用树冠剪叶、疏枝的方式,减少叶片蒸腾,防止死亡。

4.3.3 及时清洗。茎叶粘黏大量污泥的低矮小苗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清理会导致小苗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影响小苗的生长发育,应及时用清水喷洗。

4.3.4 及时适当修剪。适当梳枝,对于树枝断裂的受伤苗木要及时剪除断枝败叶;对于不能恢复生长的断干苗木及根系伤害严重的苗木要及时清除,待生长恢复后再进行一次修剪,促发新梢。

4.3.5 土肥管理。排涝后还要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透气情况。同时应适时进行施肥管理,增加树体营养、增强苗木抵抗力,减少损失,施肥应以叶面喷施为主。

4.3.6 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洪涝后易发生的叶斑病、炭疽病、黑斑病的危害,及时采取枝干涂白(防止日灼病及其它枝干病害的感染)、喷杀菌剂,以确保枝干和叶片完好,促进光合作用。

4.4 河道树木

生产技术方案范文第2篇

“5.12”特大地震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小春作物不能及时收获,影响水稻适期栽插,致使水稻迟栽比重大。二是部分水稻苗床损毁,区域性秧苗供应矛盾突出。三是田块损毁,部分稻田无法正常灌水整田栽秧。四是水利设施损毁严重,灌溉无法保证,水稻移栽水源矛盾突出。确保水稻栽插,夺取水稻稳产高产措施如下:

(一)季节较早、水稻移栽已结束的冬水田区,应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努力夺取水稻高产。

(二)轻灾区和无灾区,要抓住当前降雨充沛、水源充足的有利时机,尽力多栽水稻。

(三)加强秧苗苗床管理。对无法适期移栽的秧苗,要尽快喷施一次多效唑控苗,延长秧龄弹性。一般亩用15%的多效唑粉剂100-150克兑水150-200公斤均匀喷雾。结合控苗,及时追施一次速效肥料,加强病虫防治,防止秧苗脱肥和病虫危害,促进健壮生长,保证秧苗供应。

(四)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重灾区,要尽快联系和组织收割机、动员农户及时抢收小春作物。对未受灾田块,要及时灌水泡田整田,搞好秧苗调剂,加快水稻移栽进度,最大限度保证水稻适期移栽。对能栽上水稻的受灾田块,要尽快整治和修复田埂,抢栽水稻。对已移栽、能保住水稻的受灾田块,要及时修复田埂和扶苗,促进秧苗尽快恢复生长。

(五)对移栽秧龄达70天以上的田块,采取底追一道清的施肥办法施足底肥;栽插时要多栽栽足基本苗,一般亩栽基本苗14-16万。

(六)对常年靠工程灌溉、震灾中水利设施损毁严重的地区,要加快修复水利设施,充分利用降雨抢时栽秧或等雨栽秧,移栽时大力推行麦壳、菜籽壳、秸秆覆盖栽培,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干旱危害。同时,要加快修复水利灌溉设施,尽快恢复农田正常灌溉,保证水稻生长需水。

(七)对无法栽上水稻、适宜改种旱地作物的稻田,要抓住时机,及时改种。

二、旱粮作物

地震对玉米、马铃薯等旱粮作物生产造成的灾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山体滑坡掩埋;二是避难群众和救灾人员踩踏;三是部分马铃薯良种繁育网室跨塌损毁;四是因灾民转移,已经成熟的小麦无法及时收割,对套种的马铃薯、玉米造成长时间荫蔽。应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一)玉米

现阶段灾区玉米正处于苗期,是玉米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措施:

1、抓紧组织人员及时收割小麦,为玉米增产提供较好的时空条件。灾区玉米多与小麦、马铃薯等作物间套种植,及时抢收已成熟的小春作物,可为玉米增产提供较好的时空条件,特别是今年小春作物前期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导致收获期推迟10天左右的情况下,及时抢收对下茬玉米尤为重要。

2、加强苗期管理。一是对直播田块和移栽未定苗地块及时匀苗定苗。二是对无法及时收割小麦,导致荫蔽时间过久的玉米,要及时追施提苗肥。

3、清理田间,除涝防倒。由于地震灾害导致山体滑坡和连续降雨,对受山体滑坡影响较小的地块,要及时清理田间石块,扶正被泥土填埋的部分植株,严重植株还应清洗叶片,利于玉米正常生长。同时,对排水受影响的田块,首先对田间四周和厢沟进行清淤,保持排水畅通,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植株倒伏。

4、及时补种改种,加强配套技术落实。对受损失十分严重的玉米地块和稻田受损无法蓄水的田块,及早补播和改种,补种和改种时间最迟在6月5日前(平均亩产可达到375.3kg,每推迟1天平均减产10.2公斤)。选择成单30、川单13等中熟、抗逆(抗大、小斑病和耐高温干旱)品种,不要选择早熟品种。种植密度应比春播玉米增加500~1000株/亩。

(二)马铃薯

目前灾区马铃薯正处于薯块膨大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注意抓好以下措施:

1、组织人员及时收割小麦,减少对马铃薯的荫蔽时间,对荫蔽时间过久或踩踏不严重的地块,要及时追施复合肥或叶面喷施1~2‰的磷酸二氢钾提苗,并及时培土垒厢。

2、及时收挖踩踏严重的马铃薯,防止薯块腐烂在地。收挖后,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可采取扦插马铃薯苗或补种中熟玉米或大豆。海拔1600米以上地区,补种速生蔬菜,同时准备短生育期马铃薯品种的种薯,8月上中旬增种秋薯。

生产技术方案范文第3篇

1.1对于技术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作为生产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重视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是正常情况,但技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样不应该被忽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繁琐、投入精力大、耗时长、短期回报不明显,这些特点给生产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对于生产任务重、人力资源有限的企业,同时由于技术档案管理可能出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效应,造成企业管理者对该项工作有意无意的回避。

1.2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术档案不同于行政档案、人事档案,其本身对于档案建立、分类以及日常更新需要一定的生产管理和专业技术经验,而具备这样经验的人员往往又是企业生产骨干,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就造成了技术档案建档、分类和更新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技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技术档案内容缺失或者关键参数不准确。另外,即使是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在做这方面工作,也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对于档案管理理解层次不同以及投入精力不同,造成该工作开展的差异性,都是直接影响技术档案规范性的重要诱因。

1.3技术档案管理缺乏连续性

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生产到后期检修、技术改造各个阶段,很难保证原有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不发生变动,岗位变动就意味着该人员不再承担技术档案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人员变更的情况下,即使可以做到交接过程的规范与全面,也会因为前任与继任管理人员理念、能力和对该项工作投入度不同等各种原因造成该项工作停顿、半途而废甚至推倒重来,造成工作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企业生产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的不同,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或者规划也会造成技术档案管理中的断层或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2对于技术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技术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强化管理意识和制度建设,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2.1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肯定技术档案在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技术档案具有原始性和凭证性的特点,一旦技术档案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料缺失或者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断将对企业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其次,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避免因工作冲突或者人员工作疏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强化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宣贯,使得生产人员自觉加入到技术档案管理体系中来,高质量完成技术档案建设、管理工作。

2.2规范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技术档案管理体系的规范,首先需要明确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保证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明确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可以综合档案管理规范和生产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符合企业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明确技术档案内容、格式、检索关键条目等内容,保证技术档案更新的时效性、形式的规范性,规避因人员变动或者企业经营氛围改变造成技术档案内容的疏漏以及质量下降。

2.3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

考虑到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全过程,建立并形成技术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建立以节点性工作为考核点,技术档案管理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跟踪管理的依托,可以有效降低因技术档案管理衔接不到位、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等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同时,对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也是推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

3全方位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要实现技术档案的全过程高效管理,就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前期对于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明确的思路和计划,并在技术档案建立初期甚至更早就明确档案内容、格式、档案变更程序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管理办法。

3.1技术档案的格式

技术档案的格式主要用于规范技术档案的建立和定点存放以及检索关键条目,应类别区分、装订形式、名称与时间排序、文本格式(档案名称、标识、页码等有效统一)等相关内容。通过规范技术档案的格式,可以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技术档案时可以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成质量和更完整、更有效地存放技术档案以及实现对于技术档案检索效率。

3.2技术档案的变更程序

技术档案变更程序是在技术档案内容或者格式发生变化,由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完成的对技术档案的更改手续。为保证技术档案的一贯性,除非技术档案存在重大缺陷或者生产业务需求进行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不对技术档案格式进行调整,而对内容的修改也应在保留原有信息的情况下完成,以保证原始信息留存和全过程管理。

3.3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

针对企业生产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制度。例如在设计阶段完成项目科研报告、审批文件、设计资料等技术资料的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架构和流程的实现,在建设与安装阶段完成设计资料变更、合同与技术协议、到货清单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收集,调试阶段完成调试报告、设计变更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竣工资料整理,生产阶段完成机组性能参数、试验记录、工艺记录、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备份数据和日常运维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现有技术档案调整工作,检修和技术改造阶段完成检修记录、设备变更记录、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的补充工作。保证各阶段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是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3.4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贯穿

要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关键是抓好贯穿整个技术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强化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技术档案在生产建设、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其次,赋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足够的权利,可以调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技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设立技术档案管理督管和奖惩机制,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监督下工作,保证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4结语

生产技术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技术;方案

1 施工技术方案分类和内容

一般来说。施工技术方案可大致分为3类。

1.1施工组织设计

为了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编制安排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活动的指导性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它的主要作用是依据合同对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的要求,统筹安排施工进度与程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使工程施工在最佳状态下有秩序的进行,获取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1)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选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选定有效的施工劳动组织方式,包括现场的组织机构;选定经济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工具;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方案;核定人力、施工机具、材料的需用量和确定供应计划;确定施工总平面布置;核定生产、辅助生产设施及生活设施等;施工组织设计中还应包括该项目要实行的各项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调度协调等,最好还附上这些程序运行过程中使用的表格。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保证整个建设项目按合同规定工期交付生产使用;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按照生产装置的投产次序,工程量大小和施工难易程度安排施工计划;充分利用施工作业面与施工空间,采用平行流水、合理交叉作业,合理地安排施工次序,以争取时间;注意施工季节的变化,安排好冬、雨季施工项目与措施;开展机械化、预制化、装配化、工厂化施工。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济的成熟施工经验,选定施工技术方案;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节约用地;方便工人的生产和生活。

1.2单项施工技术方案

(1)单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内容: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施工计划,要先后编制各个单项工程的详细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技术组织措施;还包括有各个单项工程的具体施工计划、工艺、平面布置及人力、机具、物资动员等。单项施工技术方案要充分体现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技术方案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达到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综合效益。

(2)编制单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原则:单项施工技术方案要保证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工期、质量的要求。施工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有利可图相结合;按照生产装置投用次序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对象的质量要求,尽早培训专业技术力量;施工机具的选用要符合经济先进的原则;物资储备供应与施工进度相适应;开展机械化、预制化、装配化、工厂化作业,减少现场作业时间;确保安全施工,尽量减少高空作业;采用平行流水、主体交叉施工法和组织均衡施工作业;考虑现场气象条件,安排好冬季、雨季施工措施,以增加施工作业时间;按照各工种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特定技术要求,制订相应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等。

1.3施工技术管理程序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程序主要包括:总图管理程序,图样、资料及标准化管理程序,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和审批程序、开工程序、图样会审程序、中间交接程序、竣工验收程序等。这些程序也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制订,并作为施工技术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施工技术方案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施工技术方案的分类可见,施工技术方案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及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不仅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整个项目施工提出科学的规划和预见,而且直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实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劣,对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在技术上必定是先进的和可行的,在组织管理上必定是严格的和科学的,由此决定的施工水平一定是高的,质量、速度和成本的综合效益也是好的,施工技术方案是项目施工中能否取得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之一。

3 施工技术方案优化

生产技术方案范文第5篇

1.现实性。科研档案的现实性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作用。因为一般档案归档后,大多用来进行历史查考。而科研档案归档后,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相反正是它们发挥现行效用的活跃时间。这是因为科技活动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缘故。科研档案现实性特点,使得科研档案工作同科技、生产活动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2.专业性。科研档案作为科技、生产活动的记录和伴生物,形成于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是相应的专业技术活动的产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3.成套性。任何科研、生产活动都是以一个独立的项目或某一个特有的现象为对象进行的。在这个独立的项目中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科研文件,它记载和反映了该项科技、生产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最终成果,构成了一个材料的整体,形成成套性的特点。

4.多样性。科研档案的多样性特点主要是指载体形式而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纸质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再存在,伴随而起的是磁带、胶片、光盘等声像档案材料。这给科研档案的整理、保护、复制、利用等带来新要求,也给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等提出新的标准。

科研档案是科研生产活动全过程从成果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重要的技术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科研档案是科技预测、决策的基础和根据。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确的预测和决策必须建立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筛选,最后择优选定,制定切合客观实际,富有科学性的预测和决策的最佳方案。

2.科研档案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智力媒介,是劳动者进行生产和科技活动的重要依据及凭证。在现代化生产建设中,面对着技术复杂的生产装置、设备和工艺流程,操作者如得不到完整、准确的科研档案,就难以准确地把握生产系统,就会造成失误。当产品更新、技术设备改造时,更需要大量的科研档案作为依据、凭证,从而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3.科研档案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且是在继承和借鉴前人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发展的。由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继承和借鉴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如果没有科研档案,科技发展的继承和借鉴就成为空中楼阁,势必造成重复研究、重复劳动,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科研档案是劳动者提高水平的“良师益友”。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科技工作者不仅要靠自己辛勤地积累事实、数据,而且还要利用别人和前人的劳动成果,即继承和吸取利用现有的科研档案,以减少失误和走弯路。

5.科研档案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科研档案是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可以在社会上进行有偿或无偿的交换。当科学技术作为技术商品,进入技术市场交换时,其载体科研档案的复制品就自然地成为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

6.科研档案是科技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这是由于科研档案始终参与科技管理活动的各个运行环节所决定的。要制定一项客观、先进、可行的计划,必须尽量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科技动态。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