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20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9分钟。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字:校园网络; 建设; 策略;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26-001
一、校园网络概述
高校校园网络作为一种在高校应用的局域网,有其特定含义和应用范畴,我们可以将校园网定义为:一种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且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
二、校园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校园网络建设来说,其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下面四个环节(以下简称校园网络四要素)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应用。因此,一个学校在设计校园网时,也应从这四个环节去考虑,缺一不可。而传统的网络建设只是指网络环境建设这一个环节,忽视了其它几个环节。
目前,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视为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关键。然而,很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不完整,仅停留在底层的硬件环境阶段,所以难免造成今天我们看见的种种问题。
三、校园网络的建设策略
根据校园网络四要素,如果只考虑校园网建设的网络拓扑和如何施工的方案,而不考虑如何建设资源、如何培训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如何应用校园网络,那么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方案是不完整的。因此,校园网络建设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和设备选型方案、网络维护管理方案、资源建设方案、人员培训方案、校园网应用方案。
1.校园网络的规划
建设校园网络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校园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应采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针。其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还要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必须分步实施,设计中需要考虑各阶段的情况,适应长远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在网络规划时率先考虑的有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校园网络建设应当作工程项目来完成,而不是当作研究或实验课题来作。网络应用和服务在整个网络建设中应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只有应用才是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为最终应用服务的
开放性原则:校园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靠标准化实现,使用符合这些标准的计算机系统很容易进行网络互联。为此,必须制定全网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
先进性原则:建设校园网络,尽可能使用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和各种网络应用软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还有几项设计原则是必须考虑的。
2.网络技术选择策略
目前,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典型的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和ATM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投资和性能。
3.结构化布线策略
校园网的信息通道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因此,由各种传输介质(光纤、电缆等)、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等一系列设备组成的布线系统就成为整个信息流通的必经之路,一旦通道阻塞,整个校园网就会陷于瘫痪。布线的混乱会埋下事故的隐患。好的布线系统不仅方便日后校园网的维护、检修故障,更有利于未来校园网的扩充和升级。因此,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中,要首先考虑校园建筑物地理位置特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建设符合标准的布线系统。只要先打好路基,才能修起通畅的高速公路。
4.校园网的资源建设策略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校园网的资源包括:(1)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2)图书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3)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4)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5.校园网的维护与保障策略
只有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才能应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校园网的建设完成以后,保障工作成为与资源建设并重的任务。
6.有效应用校园网络的策略
校园网的应用是整个校园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建好的校园网却没人用,这无疑是校园建设的最大失败。无论何人,在网络性能、带宽和资源均有保障的前提下,要有效应用网络,还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第二是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第三是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因此,要让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使用校园网,可以从培养兴趣及激发动机、培训使用能力和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三方面来考虑。第一,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应用校园网络的兴趣和动机。第二,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应用校园网络的能力。第三,通过足够的经费投入和合适的管理机制确保应用校园网络的机会和时间。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建设;环境监理;绿色施工;重要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各地的校园建设大多遵循了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为我国建设出了许多环境舒适、设施先进、各项功能齐全的新校区。
1 发展背景
全国各地校园建设有声有色,各地新校区林立,校园基础建设日益完备。要想优化校园环境,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校园,环境监理工作必不可少。重视校园工程建设的环境建立以及绿色施工,需要各施工方、有关部门与校园的共同配合,加大有关部门的规范监督,才能完善我国的环境监理制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校园基础建设带给环境的各项危害,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校园建设环境监理的各项依据
校园建设环境监理是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的。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国策。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会产生的污染问题及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详细的评估总结。只有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批准后,计划部门才可以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建设企业才可以投入施工。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建设施工,并且同期投入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之前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工程建设项目方才可以将之投入使用或生产。
另外,还有交通部及环境保护部门颁布的一些管理办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环境保护质量标准,或是某些地方性的法规及政府章程,工程的设计文件,工程的标准规范以及环境规范,还有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批复,工程监理合同等等,都是校园建设环境监理的重要管理依据。
3 校园建设环境监理的重要意义
3.1 实现校园建设环境保护 学校作为项目甲方,一般需要聘请专业的工程监理人员来规范监督项目企业及施工单位等项目乙方的各项建设行为,确保校园建设的顺利展开。但由于各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没有严格的规范,导致了市面上的许多工程监理单位没有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没有相应的环境风险防护、生态恢复以及环境保护等各项措施、对于各建设单位更没有足够的环境监理制度来规范其环保行为,因而各校园工程监理的效果欠佳。所以,需要有专业的环境监理单位来帮助工程监理人员实现校园工程项目环境监理,这就要求环境监理单位必须以足够公平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来为校园基础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服务与支持。在项目建设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系统化、规范化的记录,利用环境监理,做好校园建设各个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将校园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3.2 督促落实三个同期政策 实行建设项目中的污染防治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的三个同期政策时,必须要有环境监理的相关依据。需要环境监理人员的及时跟踪监督,确保校园建设项目中的污染防治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的同期设计,同期建设施工,及同期投入使用,减少校园建设项目环境污染。
3.3 树立良好校园形象 在校园建设过程,注重环境监理,可以树立良好校园形象,给学校带来更多潜在效益。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好扬尘、振动噪音、水污染、光污染、建筑垃圾、土壤保护、地下设施等的管理控制,就可以有效改善校园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为学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有利于取得学生与教师的支持,确保校园建设各项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因此,做好校园建设的环境监理工作,不仅可以保护校园环境效益,更能提高施工效率,树立良好校园形象。
4 校园建设的绿色施工
2007年,我国建设部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其中指出,绿色施工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在保障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基本的要求下,利用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实现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及环境保护这一“四节一环保”原则。其对于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4.1 减少施工污染排放 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污染极其恶劣,其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废渣、泥浆水以及粉尘等,都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校园建设不仅工程量较大,其建设工期也较长,不论是前期的建设还是后期的修补及扩建等,都需要工程项目建设,大量的施工难免带来许多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施工可以有效树立起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减少施工中的各项污染废物排放量及工程建设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配合环境监理部门,及时进行施工问题整改,从而降低工程建设环境污染,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健康。
4.2 节约建设成本 绿色施工的方案内容有:①制定出科学的环境管理方案以及应急预案,确保文物及地下设施等资源的完整性,降低环境负荷;②根据工程建设地区的实际水资源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节水措施;③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制定节能措施;④制定节材措施,但同时需要注意保障工程质量。如使用可循环材料、优化施工方案等;⑤做好施工总面积规划,并规范临时用地面积及制定出相应的临时用地节约措施等,各项施工方案都可帮助校园建设节能减排。另外,绿色施工对于施工材料也有所要求,在施工中,应尽量使用可循环材料及绿色材料,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环境。
5 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建设的环境监理以及绿色施工对于环境保护及校园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设学校要加强环境监理工作,树立绿色施工意识,做好校园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才能促进建筑行业与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邵琪B.论校园建设中环境监理和绿色施工的重要性[J].绿色科技,2014(11).
[2]周凯.绿色监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3]黄毕原.环境监理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J].地球,2014(7).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继承;延续;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022-03
收稿日期:2006-04-19
作者简介:黄德民(1963-),男(汉族),建筑师。
1 工程概况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也是粤东地区著名高校之一。文科大楼拟建在桥东“东山路”东丽学村A区,工程占地约2520m2(约56mx45m),场地地势低平,地貌属山丘地,基建总面积约7.4万m2。
2 设计理念
韩山师范学院创立(建)历史悠久,文科大楼的建设是韩山师院东区校园发展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东区校园与东丽学村A区被东山路分割成两个区域,因此,如何承接东区,启下东丽学村,使东丽学村成为韩师学院校区的延续发展,是我们本方案设计的重点,也是该项目设计的难点。文科大楼处于东丽学村A区入门中轴线上,其位置十分重要,文科大楼正面面向东山路,立面设计关系到沿东山路的城市景观,功能设计必须满足使用的要求,并充分体现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在考虑以上提出的设计重点、特点和难点的同时,我们也着眼于体现高校教学楼的现代气息和先进技术,尊重和延续东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把新建的文科楼融入校园的建筑群体之中。我们的构思主题是:继承、延续、以人为本。
2.1继承
由东山路分割的东区和东丽学村均为韩山师院新校园区,如何把这两个区域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校园区,将拟建的建筑物同已建建筑物的设计风格相协调,形成呼应关系。因此,尊重和继承已建的东区校园建筑风格成为设计的关键。
东区学生图书馆座落于东区的轴线上,而文科楼又是座落于东丽学村A区的轴线上,于是我们将文科大楼与已建理科大楼贯串于一条继承与延续的轴线上,通过该轴线承转了文、理科的呼应关系,寓意东区校园向东发展,形成统一整体,把两区融为一体。
2.2延续
教学区建筑物风格的延续也是校园文化的延续,并寓意发展。因此我们将文科大楼的设计风格与学生图书馆和理科大楼风格协调呼应,特别强调了文科教学楼与东丽学村A区学生宿舍不同建筑功能的不同设计风格。在文科大楼建筑立面处理上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与理科大楼有机联系,形成自然过渡。建筑物的文化延续,拉近了两区的距离,增强了园区之间的融合程度。
2.3以人为本
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学习、交流环境,设计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已建的东区学生图书馆前面下沉广场的生态型校园环境和东丽学村A区学生宿舍的绿化布置,使文科大楼融于自然的生态环境之中。首先在大门入口广场我们采用了园林式的设计手法,使整个环境自然、生态、人性化;文科大楼首层中庭营造了一个园林式的绿化空间,把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引入到建筑物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到自然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
3 功能布局
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在平面设计方案中进行多个方案比较,综合评选最后方案,该方案综合了各个方案的优点,设计使用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功能设置:
a.大型阶梯教室13.8m x25m,设在首层两侧,方便大量人流的疏散,每间能容纳253人,总共506个座位。
b.大教室1 7.2mx8.8m,14间设在两侧二至八层,能容纳?20~150人/间,总共约2100个座位。
c.标准教室26间,能容纳80~100人/间,总共约2600个座位。
d.小教室?4间,能容纳60―80人/间,总共约1120个座位。
另在每层均设有教师休息室(两间)、教授办公室、管理室、配电房等辅助房间,并在三、六层利用两个标准教室安排系级办公室,微格教室设在八层,教室全部设置多媒体与网络连接。各层均设有学生课外活动空间。
文科大楼平面布局设计合理,教室设计符合国家规范,平面及垂直交通组织流畅,走廊宽敞,教室光线充足,空气对流畅通。
首层的电梯大厅空间采用两层楼的高度,增加大堂的视觉空间,电梯大厅设在进门处,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人流集中的垂直交通问题,内庭式的口廊设计打破传统的单调长廊模式,创造灵活多变的课余活动和交流空间。
4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采用简洁的现代设计手法,立面风格力求与已建理科大楼恸调呼应,正门的石板台阶设计同理科大楼及图书馆建筑风格呼应,并解决阶梯教室踏步高差问题;正面入口大幅玻璃幕墙设计富于现代感,两侧立面的梁柱构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力求产生强烈的艺术视觉震憾,屋面的钢结构构架呈腾飞形状,喻意挺拔向上,立面设计充满时代气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
6 结语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抓好校园建设规划为切入点,以建设整洁优美、高雅和谐的校园为重点,以创建“园林生态校园”为目标,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扮靓优质育人环境,打造特色学校,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年实施,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推进全市中小学“园林生态校园”建设。一是力争用三~五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校校园绿化达到标准、校园美化特色鲜明、校园环境错落有致。二是通过园林生态校园的建设,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激发师生创造美、热爱美、欣赏美的自觉追求;发挥园林生态校园“物化语言”的效能,提升办学品味;三是有机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环保、绿色的生活习惯。把学校建设成资源节约、环境和谐的生态型校园。
三、主要任务
校园生态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外在形象,是教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生态”的要求,建设清雅、朴素、整洁、文明的园林生态校园。学校园林生态化建设要面向未来,起点高,立意新,立足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1、校园的绿化。校园绿化要从学校实际出发,遵循自然、整体和谐原则。校园内的各类建筑风格色彩与园林绿化应形成有机统一。不仅要发挥服务教育教学的作用,还要使园林生态校园成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调节器。校园内实行多层次复式绿化,在不影响教室采光的前提下,以高大的常绿乔木和攀援植物为主;提倡建设开放性的绿地,增加师生的活动空间;花草以当地常用应季花草为主,搭配适量多年生宿根花卉;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降温、滞尘、减噪、杀菌、增加空气潮湿度等生态功能。校园绿化率应占校园面积30—40%。
2、校园的美化。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设立文明宣传橱窗,定期刊出文明、节能环保、绿化美化等内容。设立环保标志牌,悬挂环保主题的图片、作品,学校宣传媒体定期刊出或播放环保内容的节目,努力营造环保氛围。按照统一性、个性化、层次感、差异对比、色彩和谐等艺术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的资源条件,有机地组织空间布局,创造注重自然的生态校园环境,追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
3、园林文化的建设。学校的园林建设,要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提升学校的历史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蕴含学校的办学理念,张扬师生的价值追求。绿化美化要体现园林艺术的意趣,建筑景点要洋溢着学校精神的意蕴。努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藤、一石一水,都富有灵性,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4、校园的生态建设。各学校在创建过程中,要注重贯彻生态理念。最大限度地从节能、环保、节水、节材上做文章,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体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原有资源,进行改造。要挖掘社会和自然资源,组织师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突出地域特色,少花钱多办事,既能节约教育经费,又能使师生在建设校园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四、实施步骤
全市中小学园林生态校园创建主要分四个阶段;
1、规划设计阶段(2012年)。全市中小学要积极开动脑筋,聘请相关设计人员,做好自身园林生态校园建设规划。
2、试点阶段(2013年)。各县区(开发区)教体局都要结合实际开展试点,做出样板。市局拟在市一中高中部、市二中高中部、三中高中部、市十中、十七中、市十九中红角洲新校、市外国语学校、一专昌北校区、汽车机电学校昌北校区、实验中学高新校区等一批学校完成园林生态校园建设工作。
3、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市属学校应完成园林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园林生态校园采取申报制(申报细则另附通知)。并择时召开园林生态校园建设现场会。
4、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完成园林生态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园林生态校园建设总结会,重点表彰一批园林生态校园。力争至二〇一五年,各县区(开发区)创建园林生态校园数应达2—5所,市直学校、事业办学校、民办学校创建园林生态校园数应不少于10所。
五、工作措施
各地、各学校要把园林生态校园建设工作纳入教育文化建设的整体战略中,确保按照《方案》的要求,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园林生态校园建设不仅是学校树立社会形象的重要工作,还是给学校全体成员以文化熏陶、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全市教育环境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为加强对园林生态校园建设的领导,有组织地推进建设工作,市教育局将成立了园林生态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开发区)与各中小学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集中主要精力,协调各方力量,调动优势资源,保证建设的质量。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质量;外部的形象与意象;空间内部的格局与意象交通与停车
1 概 念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是一门介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Urban Plan)之间的学科,国外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并研究,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齐康院士为首涉入此领域,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就是指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即人工环境的种种建设加以调节,主要目标是改进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路?康认为“城市始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原”。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是三维设计,注重邻里,广场等空间的塑造及心理感受。城市规划(Urban Plan)是二维设计,注重功能分区,而建筑设计是功能与空间要求的室内室外交接处,建筑立面是建筑外壳与表皮,但又是城市空间的内壁,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三者的区别。
城市设计所指城市空间分为四类:
(1)环境质量;
(2)外部的形象与意象;
(3)空间内部的格局与意象;
(4)交通与停车。
以下,从这些方面解读扬州市职业大学新校区城市设计。
2 解 读
扬州市职业大学新址地处扬州市贾七路以西、文昌西路延伸段以北、赵家之沟及其延伸段以东、扬冶路南北的地域之间,属于规划设计中的体育文化中心区,西面与拟建的扬州市体育中心毗邻。主校区在扬冶路以南,为教学行政区,约517亩;辅校区在扬冶路以北,为学生生活区,约200亩。
一个适应将来发展需要的,一个人们乐于学习和工作的大学校园,除了要满足学习与生活等基本条件之外,还必须提供两种场所,一种是人与自然接触的场所,一种是人与人发生交流的场所。于是设计一个园林化、生态化、具有多层次交流空间的校园街区、开放空间成为我们构思的切入点。
2.1 环境质量(环境景观)
2.1.1 借鉴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强化新校区的园林特征
我们在营造一个现代大学校园的同时把江南园林的意匠用到新校园的规划中。江南园林讲究:巧于因借,曲折通达,疏密有致,精在体宜,层楼耸阁,理水理景。本方案根据用地形状的特点来组织建筑布局,建筑相互退让,形成阶梯状的界面,既围合了中心公共空间又形成多层次的庭院空间,中心公共空间向图书馆和教学楼开放,并且各个建筑之间的庭院与中心的公共空间相互借景。在江南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之中,空间的尺度最重要的一环。小尺度的院落构成了园林空间的独特肌理,不同主题的院落又强化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在本校园规划的方案中,建筑群的组织便运用了这种院落组合的空间组织方式。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各种形式的院落重重相联,开合收放有度,既方便联系又保持了人性化的校园尺度和富有园林意味的空间肌理。江南传统园林除了造景之外,也格外留意营造多层次的观景空间。溪岸旁、柳阴下、敞廊中、楼阁上,各种不同的休憩空间引入驻足停留。本方案中借鉴了江南传统园林的这一特色,结合校园特点,致力于营造多层次的校园交往空间。通过建筑连廊、屋顶花园平台、小庭园、滨水步行道、绿岛游园、观景平台等一系列交往空间的营造,将整个校园处处都可以作为师生交流心得,指导学术的第二课堂,以适应现代教育地展的最新需求。
2.1.2 传统园林特征的现代再现
(1)借鉴传统园林营造中“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巧于因借的特点,营造中央景观生态带,环绕中心绿地的各个楼群皆能对其借景。
(2)借鉴传统园林的空间对比的处理方式,巧妙组织建筑外部空间关系,形成园林空间机理中的疏与密、开与合的对比关系。
(3)借鉴传统园林“绮亭巧榭,层阁丛楼”的多层次景观空间的处理手法,通过建筑外廊,屋顶花园,庭院,滨水步行道,观景平台等一系列交往空间的营造,构建多层次的园区景观同赏空间。
(4)借鉴“卜筑贵从水面”的观念,适当开挖水面,配以绿化,形成中心绿化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
(5)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使空间环境具有从内到外的延续性,同时也使人工与自然相互渗透的设计思想落到实处。
整个新校区按花园式、生态型校园进行建设,以校前广场、中心绿化休闲区――“绿核”、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绿带”为主体,并通过其他道路绿化,将各建筑组群的庭院绿化联为一体,创造独特的绿化开敞空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新校区内适当安排小池塘和绿地,利用各种植物组成多种图案,采用园林手法设计亭、阁、雕塑、小品、喷泉等,此外,在各建筑物周围、公共绿地及路旁、河边,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绿化设计,栽植常绿灌木或种植花圃及草坪,道路两旁设置路灯、坐凳。
2.2 外部的形象与意象
建筑形态具有文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通常,建筑只有组成一个有机群体时才能对城市环境作出贡献。荷兰建筑师F?范?克林格瑞研究城市集结和融会情况后,用一个公式总结他对城市生活的经验:“一加一至少等于三”。从这说明“个性大于总体之和”。
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从城市地域和大学校园自身的功能要求来考虑,如何呼应体育文化中心的城市轴线,如何形成良好的城市街道界面,以及如何使建筑的布局和高度的控制符合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是我们另一个重点思考的问题。由此得出的方案不仅满足了城市将来发展的需要,而且合理地规划各功能分区,使城市―校园―各功能区形成良好的整体系统,使校园融于城市,与城市对话。
我们把功能分为宿舍区、教学区和运动区三个部分,并且结合用地形状的特点,把几个功能部分组成“品”字的结构关系,很好地满足各区之间高效便捷的联系。学生宿舍区独立地放在北边的用地,并通过一条天桥来连接主校区。
单体建筑采用水平构图,平行展开,最多为五层,利用连廊形成自由的线形建筑群。图书馆是校园的焦点与标志,采用垂直,构图高十一层,吸收校园建筑元素、符号,使之既统一于校园,又统领校园。整体式教学楼群为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经济布线提供了方便,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教师的交往氛围,是现代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3 空间内部的格局与意象
在校园总体空间组织上着意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每组建筑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为全校师生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
2.3.1 空间组织
(1)多层次交流空间
以生态带为主导:两条联系轴组成第一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并从中生出由教学楼及居住单位组成的大组团间的第二层次的公共空间,然后再生成建筑单体内部的第三层次半公共空间,从而形成树干式的丰富的多变又井然有序的校园交往空间体系。
(2)多渠道的交流环境
结合建筑与环境,塑造了多种交往空间:中心绿化带的多层次交往空间;滨水步行道,临水广场等功能区与中心绿化带交界处的交往空间;各功能区中的步行广场,休息庭院等交往空间;建筑连廊,临水平台等建筑与外环境交界处的交往空间;建筑内部中庭,休息廊等交往空间。
(3)空间序列
从贾七路入口开始的轴线空间序列为校前区广场――景柜式的建筑――半开放的庭院空间――中心绿地景观节点――开放的中心公共空间――11层高的图书馆及图书馆前广场。从文昌西路开始的轴线的空间序列为――入口广场――林荫大道――教学楼前广场――半开放的庭院空间――中心绿地景观节点――开放的中心公共空间。其中11层的图书馆是统领整个中心公共空间的元素和视觉焦点。
(4)多样复合
①尺度与氛围的对比――学术轴形式规整,体现学术范畴的理性和秩序;生活交往轴则或亲水平台,或临水亭榭,或小桥流水,尺度亲切宜人。生态区如自然的山野公园,处处湖光山色,绿树成林,浪漫动人。
②开合收放――通过建筑与绿化的不同围合及线性联系轴对不同区域的穿越,塑造变化多端的公共空间。
2.3.2 多层次的园林空间
规划设计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外部空间的多层次园林化处理为核心,组织空间与景观,突出学校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创造融规划、景观、建筑为一体的优美教书育人环境。园内一泓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沿岸葱郁的树林,小桥上、树木间、广场里穿梭着同学们活跃的身影,林荫间掩映着典雅的校舍――这就是我们最求的绿树碧水、佳气溢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校园意境,也是校园景观的主题。
第一层次园林空间(校园整体的大环境布局):
校园整体大环境布局采用“人家尽枕河”的中国经典扬州、苏州环境意象。利用原有水面体现大气、流畅的自然滨水景色,建立完整的主附水体。以水面作为主体,结合驳岸和绿岛布置附水体,相互映衬的水面形态,大大开拓了校园空间,产生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手法,将规则严谨的建筑群体与自由开放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二层次园林空间(建筑群体间的街道空间和广场空间):
在借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同时,借鉴江南水乡古镇的街道空间处理手法,利用相似的街道尺度和收放节奏,营造与江南水乡意境相配合的诗意环境,强调地域特色景观。主轴线空间序列借鉴中国皇家园林的主轴线处理手法,以校门、入口、广场、景观长堤、主教学楼的层层迭进及收放有致的空间,形成起承转合,交响乐章一般的空间序列关系。
第三层次园林空间(建筑单体围合的庭院):
山、水、建筑、小品及植物景观间复杂的穿插、渗透、映衬组合关系,形成流畅柔美,富于自然韵致的园林式滨水校园特色。以亭、廊等造园元素,营造尽可能多近人尺度的灰空间,为实验实习、学术研究等提供清净、幽雅而富于生趣的理想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建筑与园林的完美融合,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和感受自然的机会。
2.4 交通与停车
交通:
良好的交通是形成优秀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保证之一。我们在交通规划中运用“步行优先”和“邻里单位”的设计理念,使内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区域,免受汽车穿越的干扰,给行车的效率和安静的学习以各得其所的最优发展机会,并根据基地地形和生态特点规划交通系统:
路――沿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设置主环路,形成畅通的车行路线,高效便捷地联系各区,同时避免机动交通对各区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街、开放空间――学术轴和生活交往轴在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内部组织了舒适、流畅的步行流线,又互相联系成一体,形成完整的网络。街、开放空间是校园的中心与聚会场所。设计中在环道处布置停车区域。学生采用步行到达各功能区域,行人与娱乐活动都会增加,为校园平添了魅力,也为同学创造经常性的、非正式的见面、交流提供机会。熙熙琅琅的学子穿流于街区和开放空间,或停或动,欣赏宜人的建筑尺度与精致的环境景观,感受着校园与城市文化。
停车场――校园内机动车采用集中停放的方式,在校园主要出入口附近及对外功能为主的建筑周边设置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分散布置,结合教学区,宿舍区的底层架空和集中停放来解决。
3 小 结
上一篇:校园电子商务安全及解决方案
下一篇: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方案{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