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45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0分钟。
最新理财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信息系统;TOPSIS;评价体系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后面简称为财务系统)建设,推动集团企业内部子系统集成和对外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而提高集团企业协作能力。然而,我国集团企业在当前的财务信息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财务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模块集成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完善和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等。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与预期往往存在巨大的落差。面对以上问题,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财务系统实施的绩效。本文从加快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系统评价理论研究角度完成研究。
二、财务评价系统概念分析
财务系统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原系统的全新的建设与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研究者以预期的设定目标从经济的、技术的、生态环境的、社会文化等着四个方面进行评审与选择以后合理的全新的评价方案,这是一个最优化的最满意的财务评价系统方案,主要包括一下六个步骤:首先是需要明确系统评价的目标集合与约束的不同条件,第二是需要明确财务评价系统的对象集合和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是需要确定财务评价系统的技术以及相应的评价背景资料,第四是进行财务系统评价的可行性指标分析,第五是完成财务评价经济技术方面的评价,最后是进行财务的综合评价。按照财务评价的过程还可以将评价分为四种阶段,分别是财务应用前评价、财务应用过程中评价、财务应用后的评价以及全程跟踪的评价过程。
三、企业财务系统评价技术分析
1981年C.L.Hwang和K.Yoon提出的TOPSIS方法,这是一个对于现在的情况进行优劣品质评价的方法,这一方法是根据可数的限定的评价项目以与最终的理想的目标进行对比排列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运用有效的函数呈现出逐层递减或者递增的趋势变化,是一种趋近与最终的最理想的排列顺序的方法,这种方法又成为优劣解距离法。下面对这个评价方法的原理、理解以及模型的建立进行。
1.关于TOPSIS评价方法原理。主要通过检验财务评价对象以及最有、最烈的求解的距离的排序的过程,如果财务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否则为最差。其中最优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最劣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差值。
2.关于TOPSIS评价方法中理想解和负理想解。TOPSIS法其中“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是TOPSIS法的两个基本概念。所谓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优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好的值;而负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劣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坏的值。方案排序的规则是把各备选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做比较,若其中有一个方案最接近理想解,而同时又远离负理想解,则该方案是备选方案中最好的方案。
3.关于TOPSIS评价法模型建立。本模型构建的基本思想: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采用余弦法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用最优矢量和最劣矢量表示),然后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4.TOPSIS法模型建立基本步骤如下:设有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原有数据形式见下表。
表
(1)指标属性趋同化处理、可将低优指标和中性指标全转化为高优指标X′ij,方法是:
公式1
并适当调整(扩大或缩小一定比例)转换数据
(2)趋同化数据的归一化
公式2
(3)确定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最优方案Z+由Z中每列中的最大值构成:Z+=(maxZi1,maxZi2,…,maxZim);最劣方案Z-由Z中每列中的最小值构成:Z-=(minZi1,minZi2,…,minZim)
(4)计算每一个评价对象与Z+和Z-的距离D+i和D-i
公式3
公式4
(5)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
公式5
表明评价对象优越。
(6)按Ci大小排序,给出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朝.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6-7.
最新理财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学;静态;动态
作者简介:张巍巍(1980-),女,山东烟台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江苏南京210095)。(江苏
泰州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FIB070335-B11-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71-02
一、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引入及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中,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和撰写分析报告等过程,以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其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经过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郑汉姆(W.B.Doham)的推广,被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它甚至被看作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其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始于1930年,此后便不断得到发展。目前,西方大学的财务管理教学均采用此教学方式。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从西方学来的。20世纪80年代,在引进 MBA教育模式的同时,也把其带入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的教学课堂。自引入后,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并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为很多原因,案例教学法始终未能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地开展起来。
财务管理学是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因此,在其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学的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与财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财务管理案例,让其把所学的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分析案例、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和撰写案例报告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刚被引入我国高校时,出于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教师们积极采用此教学方法。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是形象而神不像。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问题造成的。
1.重视程度不够
国外著名商学院的财务管理学教学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其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多在50%以上,尤其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竟高达90%。[1]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仍普遍采用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同时我国高校对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很有限,也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与之相配套。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热情。大部分教师都把案例教学当作任务,流于形式,不能把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如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也是只懂理论分析,缺乏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2.案例建设滞后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适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很少,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现有我国高校编写的案例教材,引用的案例与我国国情相符者较少,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国外的案例,并存在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案例翻译错误百出等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新的、有代表性的且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案例,就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的效用不能得到最大发挥。这已经成为困扰当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广泛开展的最大难题。
3.缺乏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案例教学相比一般的课堂理论讲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精深的财务管理学理论知识、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需要具备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财务运作的流程和各个环节。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深厚,但到公司、企业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抽象、晦涩难懂的财务管理理论放在实际案例中,使之具体化和形象化,很难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案例内容选择、案例实施前的准备、课堂组织与引导、课后案例教学总结评价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无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发挥。
4.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为闭卷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为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四种题型。在这种考核方式的激励下,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缺乏学习案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案例的课前准备,在小组和课堂讨论中表现消极、被动,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去。这种考核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多是只懂得数字分析,而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这门课程的考核目的,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可见一斑。
三、改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针对上述谈到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改进建议,希望通过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校财务管理学新案例教学法模式。
1.大幅增加案例教学课时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法具有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挖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最终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可以把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学效果发挥得更佳。而要做到此点,重要的就是大幅调整案例教学的课时数。如果财务管理学是必修课程,案例教学至少应该占到总课时的1/3,高者可以达到1/2。如此,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把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其在长时间进行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精神疲劳”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等晦涩难懂但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章节。
2.编写和及时更新案例教材
选择或编写好案例,是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引导性、典型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强是一个好案例应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将知识融于案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其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每年都要动员大批教师编写案例。尤其是新课开设时,学校要求教师至少要准备时效性较强的20至30个案例。[2]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我国高校应借鉴哈佛大学的做法,根据高校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首先组织教师集中精力编写一部案例教材。案例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由选取国内外企业的实际资料而来,但必须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实用性。而后,每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编一批新的案例,添加到案例教材中,并把时效性差的案例从教材中剔除。如当前,财务分析一章,教师可以采用青岛海尔等上市公司的财务作为案例分析;时间价值计算一章,可以采用个人按揭购买住房还款明细账单作为案例,加深学生对时间价值概念的理解,掌握时间价值的计算,并对等额还款法有进一步的认识;筹资决策一章,可以以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作为案例,分析财务杠杆的双刃剑作用,加深学生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理解,等等。
此外,高校还应制订与案例教材编写相应的奖励政策,引导和激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积极参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各种实践与科研活动,为财务管理案例的搜集和编写提供有利条件。
3.建立“静态+动态”的考核制度
改革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以考查基本理论知识为核心的考核制度,构建以考查能力为导向的“静态+动态”考核制度。所谓的静态考核就是传统的基本理论考试,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记忆公式和理论,掌握财务管理学的“知识+技能”。动态考核是指案例考核方式,让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财务管理知识的能力。静态考核和动态考核的分数比重可以各占50%。构建这种“静态+动态”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情况,引导其由“死学”变为“活学”,培养其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决策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需求。
4.建立由政策倾斜、专家培训、外聘讲授和基地建设构成的创新发展模式
首先,高校应在教学酬金和职务提升等方面对实行案例教学法卓有成效的教师予以倾斜,提高其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主动学习新的案例教学法、对现有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创新。其次,高校应组织案例教学方面的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并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技巧。再次,高校应积极利用当地社会资源,聘请财务总监(CFO)进入大学课堂,专题讲解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或是让教师去企业实地考察、挂职锻炼,增强案例教学师资队伍的实力。最后,高校应通过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调研,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以此带动财务管理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参考文献:
最新理财方案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最后,从观念,技术,人才、制度等几方面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高校参与社会活动日益频繁,财务部门业务量逐年加大,各种财务档案快速增加,会计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通过现代化高科技管理手段科学、规范的管理财务档案,将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现状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重核算、轻管理”意识普遍存在。一方面,忽视手工操作的纸质会计档案的管理,认为财务部门只要资金管好,报账准确,及时报送资料就行,而会计档案只是会计核算的后续工作、内务管理,没有必要设置专人专岗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档案归档移交一般重点关注的往往是传统手工档案,忽视对电子档案的清理和同步归档。电子文档,在保存与维护方面较为复杂,操作人员在思想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一些单位对电子档案更是缺乏足够认识,在归档过程中不作任何筛选和分类处理,会计档案常常出现遗漏和重复归档的现象。若归档基础工作不严谨、管理随意,档案利用人常常无法正常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检索其所需信息,这样势必影响高校档案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财务部门对资金预算、收入、支出等日常业务都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大多缺乏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磁盘、光盘、硬盘、微缩制品等新的会计档案信息载体,没有形成一整套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在管理方法和制度上仍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致使许多应该归档的电子文件整理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完整。尤其是一些重要物件没有集中统一归档保存,正确维护,使之安全、可靠的处于一种可随时被利用状态。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归档程序,势必导致档案归档验收、查阅、借阅、登记、审批等管理都有很大随意性,这样不仅影响档案归档的完整性,也影响整个高校财务档案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
(三)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校财务档案管理还未全部实现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传统的储存及归档方式很难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因此,加强电子文档的归档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便于用户查询、下载、传输档案信息。档案归档前,需工作人员将原有的纸质的档案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转换,录入到数字档案的数据库,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经过各个系统间的相互链接,用户就可以直接检索到所需资料并得以利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在数字档案的归档、管理和服务及领用过程中都存在各种问题。具体表现:管理人员思想观念保守、设备陈旧落后、实际操作和管理存在疏漏,不注重基础数据的挖掘、整理、加工,缺乏对档案界最新动态的关注等。
(四)缺乏专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
目前高等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大多由会计人员兼职。学校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致使学校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吸纳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
二、加强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
高校财务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财金、税务检查的重要证据。只有观念转变了,重视了,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财务会计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工作,工作中不能有丁点闪失,半点马虎。要实现高校会计档案科学管理,真正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阅方便,必须按照《关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的办法实行财务档案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的日常财务档案工作。对会计电算化核算形成的电子档案,要配置适当规模的库房和档案专柜等专用设施,实行专人负责,做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按时同步归档,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档案内容,保证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逐步实现高校档案保管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二)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在大数据时代,电子文档蕴藏着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做好各类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显得越加重要。高校财务电子档案的产生、移交、归档、管理、利用,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信息共享,都是基于网络传输信息而实现。要想系统得以安全运行,技术是保障,管理有方法。首先,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教育,树立高度的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强化高校会计电算化档案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防范能力,完善保密措施,对涉密性较高的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和保护。在财务软件方面,应注重系统自身功能建设,保证数据库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面对客观的数据相关人员不能随意操作,篡改数据。建立制定痕迹管理制度,定期安全查询制度,档案权限调用制度,做到其行为可管理、控制、可追溯,减少一切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各种财务隐患。
(三)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传统档案大多以纸质为载体,财务档案管理、财务查账和财务审计烦琐且费时费力,与会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相比,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则相对滞后。信息化条件下,要实现高校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依托现有档案,逐步建立完善财务档案数据库,将财务档案资料无缝对接,通过转换进入高校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公共目录查询、远程检索服务和对数据汇总分析、财务档案信息网络交流、查找满足指定条件的会计记录等。海量的财务信息,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档案使用人对档案翻阅的工作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在传输、分析上的便捷和资源的共享。
(四)设置会计档案管理专职岗位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除了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齐头并进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素质高、相对稳定的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信息技术和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定期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知识、财务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培训或外出交流,帮助他们了解、掌握财务档案工作的新变化、最新动向,开拓眼界,挖掘财务档案的潜在用途和利用价值,使得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总之,高校财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方面。加快高校档案建设工作自身的创新发展,合理规避管理风险,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的策略,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彤.法务会计高级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最新理财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
在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之下,财务会计核算方法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愈加广泛,得到了很多行业的重视,它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统计等操作,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也获得了现代化的发展,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核算的结合产生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取代了原来的手工记账、报账、信息处理等工作,使得财务工作变得更加简洁,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规范起来,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会计电算化主要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个就是它对数据信息处理方式进行了革新,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之下,财务核算实现了人机交互管理的新模式,具体的使用过程非常简单,只要将数据成功输入到核算机制之中,通过财务软件作用的发挥就可以直接对会计分录进行计算与处理了,最后在机制凭证审核完成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输出,这样会计报表就制作完成了。另外,原有的财务档案是由人工管理的,其具有可视性的特点,而电算化档案只能在相应的财务管理平台进行观看查阅,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那么财务信息就容易被别人随意入侵修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同时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也需要学习了解,这样才能确保财务档案的安全性,达到较好的档案管理效果。
二、基于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策略
1.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
基于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选择具有档案管理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确认其管理功能是否健全,同时还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维护,为电算化档案管理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运行环境[1]。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定期的杀毒处理,避免财务档案信息被随意篡改。在财务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上,也应该配备相关的先进设备,,比如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这样能够实现财务信息载体的质量的提高,对纸质档案进行存放,需要选择整洁,温度湿度都比较合适的地方,延长纸质档案的保存期限,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2.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属于人机交互的管理模式,人们能够对计算机的安全性进行自主的控制,因此,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一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职位要求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划分,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每一位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另外,就是需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将软件操作、网络财务安全等知识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管理人员的电算化核算水平,培养更多的复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促进财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机制
基于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为了增强财务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就需要实现相关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对不同管理环节的制度加强重视[3]。一方面,为了实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形成完善的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产生的财务报表等数据进行及时的打印,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去进行账簿的打印,处理结束后立卷,形成纸质的档案。另一方面,需要对电子财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确立,在对财务档案进行备份的时候,最好选择质量合格的磁盘进行信息的存储,对存储磁盘与备用内容进行分开存放,对电子档案的存储还需要注重后期的保养,要满足电子档案防光、防尘的要求。在存放之前还需要对电子财务档案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编号储存,将建档的详细日期以及档案的主要内容进行明确的标注,也可以制作成小卡片的形式,这样方便后期对档案的查找,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上的浪费。对财务档案的借用也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财务档案中包含的信息内容是非常复杂广泛的,档案中记录的信息非常重要,不能随意的进行借用,否则容易造成信息的无故泄露[4]。所以,在进行财务档案的借阅的时候,需要根据一定的借阅步骤去规范的进行操作,企业内部人员如果需要借阅财务档案,则需要先去财务部门进行申请,经过审批允许之后再进行借阅。如果是企业外部人员需要借阅档案,则需要持有企业开具的介绍信或者相关的审批文件才能成功借阅,通过遵守这样的借阅制度,能够大大的提升财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的避免了信息泄露问题的发生。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对档案进行定期的备份,形成比较完善的档案备份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定期的备份,将所有的备份档案单独的储存在一个专门的数据库之中,对档案备份的主要内容、备份时间等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备份档案损坏的问题。
三、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不断的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行工作上的改革创新,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满足了财务档案管理创新的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新时期,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性,积极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完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软硬件都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这样会计电算化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了。
参考文献:
[1]梁艳.浅析实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档案管理[J].群文天地,2012,12:117.
[2]张惠霞.探析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财务档案管理[J].财会研究,2012,21:51-53.
[3]符玉萍.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财务档案管理探讨[J].城建档案,2015,8:61-62.
最新理财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28.01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方案是实行企业经营计划和市场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创新方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它可以对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预算方案是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进行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合理预计,避免了不合理的浪费,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成本。其次,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也日趋成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点,但是两权分离也带来了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企业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案可以起到缓和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矛盾,监督职业经理人的双重作用。最后,全面的企业预算管理方案可以对企业的投资经营管理风险进行有效地预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2.1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制定方法落后
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实现预算方案的电子表格化,还可以使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和精确的财务分析变得异常容易。尽管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通过了网络实现了预算方案的制定和规划,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由于人员复杂,部门设置较多以及预算制定的不科学。现有的预算管理网络无法根据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情况作出精确地财务方案,也不能同步更新相关的数据,效率低下。
2.2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中制定的方法不能及时更新
我国企业目前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在制定和实施中还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需要及时更新。一是在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案时候,企业往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各种预算数据的收集,然后通过网络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二是在全面的企业预算管理方案制定过程中,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的各个要素的变化及时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更新;三是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实施后,没能及时收集大量的市场运行的基础数据,只注重分析预算数额和决算数额的差距。
2.3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新的激励方式
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内部提升和外部表扬激励、正面鼓励和反面教训激励,可是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虽然也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机制,但是却没有能及时的为各个部门提供准确的预算管理激励信息,从而导致了很多的预算信息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4ERP 和全面预算管理不能有效的结合
ERP是当前全世界最流行也是最有效的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一体化的管理的企业管理网络技术。我国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采用了这一最新和最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但是我国企业把过多的目光投在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对于企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其他重要的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对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尤其是和企业包括人力和物力在内的各个方面的融合。
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创新手段
3.1明晰当前条件下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
现在我国的很多企业都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对预算方案进行编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而且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前,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把企业的预算信息和核心内容逐一纳入到到企业全面预算编制中。同时根据我国的《预算法》和企业的相关要求,采用上级编制预算通知下级,下级制定预算编制通报上级的预算编制方式。
3.2通过网络技术创新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方法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是最终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将全面预算的任务细分到各个部门。并且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要求,将企业的财务预算和非财务预算都纳入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中。企业的各个部门,尤其是预算编制部门,应充分利用好ERP 系统对预算编制的详细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在将这些数据输入到网络软件后,要尽快的计算出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以及企业的预期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更新已有的预算数据,保证预算方案的编制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
3.3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机构。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预算编制和执行都是由企业财务部门来进行的,而企业的绩效管理却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来执行,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越来越少,这就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良好运转的需求。因此,应当建立一个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机构,该机构具有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双重职责,能够对人力资源和财务同时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协调。
3.4充分利用ERP 系统,将企业预算的各个因素计入其中
从企业的经营过程来看,ERP 系统是一个将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机整合的一个网络系统,能够很好地为企业制定全面的预算方案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为了制定出更好的企业全面管理预算方案,应当将企业的内部各个单位最为预算的最小单位;将每一个工作日最为预算的最小时间单位;同时也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预算的数据,以保证企业预算数据能够适应企业运行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最新营销方案范文精选{5篇}
下一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