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85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8分钟。
智能电网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光纤通讯;设计方案;风光互补路灯
引 言
随着我国通信网络.能源需求的快速增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和电力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在供用电的基础上建设数字化智能电网,为抵御不可预见性地自然灾害,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点的新型电网。
1.智能电网设计的基本理念
智能坚强电网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有效抵御各类故障的能力,能够适应各类电源.用户资源的协调互动.高效率共享以及利用各类信息实现电网运行优化调度,显著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用户服务质量,实现无碳经济,促进和谐发展。智能电网的基本框架如下图1所示。
图1 智能电网基本框架
根据智能电网的基本框架结构可知:在子站层,引入智能化变电站.互动用户(智能电表).自愈型配电网络.风光互补路灯及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等等;在通信层,采用光纤环网方式,做到信息共享网络化;在主站层,建设包括智能可视化监视及优化功能在内的智能型调度控制中心。
2.智能电网建设性设计方案分析
2.1一次设计
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实现勘测数字化.信息标准化和应用网络化;全面实施状态检修,对在运杆塔.导地线.绝缘子.金具等部件和通道环境进行安全状态与预期剩余寿命评估;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对典型环境条件下输电线路设计部件性能退化规律的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设施寿命分析模型,提出设施预测维修策略;建设输电线路安全状态智能监测中心,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等评估与决策技术,实时分析输电线路微风振动(舞动).绝缘子泄露电流.地基沉陷.杆塔倾斜.架空线张力与覆冰.气象环境等关键运行参数,对线路健康状况.电气与力学安全状态进行实时智能诊断评估和趋势预测分析,为输电线路智能化监控与维护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110 kV变电站设计中采用智能化电站方案:使用电子式互感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一次设备上,适应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要求;实现二次设备网络化,每个间隔配置过程层设备合并单元(实现电压并列切换与故障录波等功能)及智能终端(实现设备信息及操作数字化),而间隔层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则通过光纤以太网(代替电缆连接)与对应间隔的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连接;标准上应用IEC 61850模型,确保整站数据一致性,GOOSE机制使二次设备控制操作由硬接线方式转向通信方式,增强系统配置灵活性。
2.2二次设计
在110 kV变电站.县调和智能配电网通讯系统设计中强调满足高速.双向.实时以及集成等四大特征,这将使智能电网成为动态信息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基础设施。当这样的通信系统建成后,可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资产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从而提高电网价值。
在系统主站设计中采用智能化的调配一体化,调度.集控.配网管理功能于一体,统一实现对输.配电网及变电站的实时监视.协调及其控制功能。
2.3用电部分
2.3.1智能电表与用户管理系统
智能电表是适用于家庭用户用电信息监测.电度计量及控制的智能终端。而用户管理系统配合智能电表的应用,可实现大用户远程自动抄表和负荷现场管理,提高用电监测及负荷管理水平,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2.3.2风光互补路灯系统
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及可作为清洁可利用再生能源的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将成为未来路灯的新选择。
3.智能电网设计要点
3.1 自愈的配电网
(1)需要建设坚强的配电网络,为其智能化打下坚实基础,重要负荷冗杂电源配置,全部采用电缆下地敷设方式,并埋设于地下排管中。
(2)为及时掌握电缆各种运行状态,确保电缆安全运行以及科学合理地调度电力负荷输送,在主干线上同期建设远程监测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
①环境状态监测。实时监测电缆外部火灾.淹没.人为故障位置信息;
②灵活负荷调度。根据状态监测信息,预估电缆负荷能力,过载能力,实现负荷输送的灵活调度;
③运行状态监测。实时显示沿电缆线路上的温度分布曲线.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报警,并反映报警画面及故障信号所在区域的分布图,显示故障区域最高温度或其他相关报警指标;
④建立与绵阳电业局调度中心的通信联系,将监测数据及时传输给电业局调度中心。
(3)与远程监测系统配套,智能化调配一体化系统主站中设计负荷转供与故障处理两类功能,前者在系统正常状态下,根据各种限制条件,如负荷容量.开关动作次数等,基于局部拓扑搜索算法,给出较现有方式更优的负荷供应方案,目的是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减少可能停电的影响范围;后者是在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区域,根据拓扑关系自动识别各种故障,获得最优故障处理方案和最高的安全保证,并进行快速隔离和恢复。
在实现馈线自动化中必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应该过多强调所有点的馈线自动化,而是应该根据线路重要性合理分布一遥.二遥.三遥点,只有重点线路才布置三遥点,而相应的故障恢复策略也需要根据一遥.二遥.三遥点的分布进行考虑,得出结合实时信息点分布的故障隔离和恢复方案,如一遥模式进行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故障处理方案,二遥模式进行基于拓扑结构和量测数据的故障处理方案,三遥模式可以进行在故障处理方案基础上的遥控执行。
(4)接纳足够容量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分散储能装置也是配网实现自愈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有些地区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的条件,但可选取调度大楼,开发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利用建筑的屋顶或幕墙进行太阳能发电,并接入电网。此外,在低压用户侧,规划建设智能化小区,通过构建在智能家居中的即插式混合动力汽车充电站实现分布式储能。
3.2智能化的调度系统
除实现传统的配电管理信息化功能(含业务定制.工作流管理.检修计划.操作票管理等)之外,智能化的调配一体化系统主站还可通过采集各终 端数据,结合配网拓扑结构,监视电网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管理和配网自愈.用户互动.高效运行.分布式电源灵活接入等智能化功能。
3.2.1智能监视及优化
①智能化监视与告警。能根据上传信息发现配网运行薄弱点及其发展趋势,并以专家知识库为依据对电网越限等告警信息实现在线判别过滤,按照类型和轻重缓急分页面显示,并提供处理方案。
②智能可视化显示。配网可视化技术可以提高配调人员警觉性,快速.准确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提高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同时减少调度员脑力劳动,为调度员运行值班提供更高效的监视方式。
③视频监视。在变电站.开闭所.环网柜等区域安装摄像头,实现对一次设备现场的视频监视,即时发现问题,并防火防盗等。
3.2.2 智能自愈
对于没有安装配电终端的地区,可以根据用户打来的电话进行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这应作为馈线自动化功能的重要补充。详细的用户信息支持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减少停电时间,同时可与95598结合,更好地服务用电客户。
3.2.3用户智能化管理
①防窃电分析。采用电能和电流平衡法两种技术手段实现防窃电。
②负荷控制。改善电网负荷曲线形状,使负荷均衡地使用,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投资效益。
③WEB信息网建设。客户可以在WEB上实现用电信息查询.用电业务办理.用户信息录入等功能,实现电子营业厅。
④智能电表采集分析。具有智能电表的采集.统计.分析.控制等功能,能以W EB的方式显示每个电表的电量曲线,统计分时电量.分时计费.设备用电特性等,并可以基于因特网远程查看。
⑤用电信息采集。实现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信息互动功能,提高电能计量.自动抄表.预付费等业务的自动化程度,为电力用户提供用电信息查询和电费交纳服务,为开展其他增值服务奠定基础,也为促进智能家居.智能楼宇和智能小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3 新型供用电设施的利用
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具备风能和太阳能产品的双重优点。它是一套独立供电系统,在风.光任一或同时具备时都可以发电并储存在蓄电池,由蓄电池向负载提供电力。路灯开关无须人工操作,由智能时控器自动感应天空亮度进行控制。
智能电网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四网合一;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报文;网络流量
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45-02
1 智能变电站组网现状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智能变电站按照IEC61850标准,将变电站划分成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称为站控层网络,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称为过程层网络,即通常所说的“三层两网”结构。站控层网络业务数据量不大,实时性要求不高,但拓扑结构较为灵活;过程层网络是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对可靠性、实时性要求严格。智能变电站常用的几种组网方式如下:
(1)站控层MMS、过程层GOOSE及SV均单独组网;
(2)站控层MMS单独组网,过程层GOOSE及SV共网传输;
(3)站控层MMS单独组网,过程层GOOSE、SV及IEEE1588“三网合一”;
(4)混合组网:即结合以上几种组网方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一种组网方式。
2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组网方式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围绕“安全可靠、配置优化、工艺一流、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结合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要求优化变电站网络结构,减少网络交换机数量,降低通信网络建设成本。新一代智能站更加强调间隔的独立且简化,对站级网络来说,其交换机和设备均具备按需流量管理的能力,可根据需要配置百兆或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并支持优先级。
110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网络流量
3.1 站控层MMS报文流量
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制造报文规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用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或智能电子设备之间交换实时数据和监控信息。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MMS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工业领域具有通信能力的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智能控制设备的通信行为,使出自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具有互操作性,使系统集成变得简单、方便。
MMS数据报文流量较小,发生故障时是MMS数据流量最大的情况,包含遥测及遥信量,理论计算值可取0.012Mbit/s。
3.2 过程层GOOSE报文流量
GOOSE报文采用具有信息优先级的交换式以太网技术,从通信协议栈的层面保证了报文传输的实时性,以者/订阅者模式进行通信。有完善的超时重传机制,GOOSE数据流量和占用的网络带宽比较小。
GOOSE报文一般只用于传输保护跳闸、闭锁等状态变化信息,内容比较单一,在正常情况下只维持心跳报文。在没有GOOSE事件发生时,报文发送时间较长,发送时间间隔固定。在某个事件发生时,数据发生了变化,发送时间间隔就会设置为最小,在此阶段,发送时间间隔会逐渐增大,直到事件状态稳定,GOOSE报文的发送又变为固定时间间隔。实际工程中GOOSE报文的最大长度为6016字节,假定固定发送时间为10s,那么GOOSE流量为:6016*8*(1/10)=0.048Mbit/s,可以明显地看出在网络中GOOSE报文的流量不大,基本不会对网络传输造成影响,可以忽略其占用的网络带宽。
3.3 过程层SV报文流量
SV采样值作为智能变电站内传送的重要信息,表征了一次侧电流、电压实时数值,是间隔层保护、测控、计量等智能设备进行动作判定和数据计算的重要信息来源,IEC61850为此描述了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通过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串行通信网络取代并行电缆,实现采样值传输的实现方法。
IEC61850-9-2采样值报文长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具体值由配置和编码来决定。TLV格式中的长度采用ASN1编码,具体的编码长度可能不同,一个APDU(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可以由多个ASDU(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链接而成,它的数目与采样速率有关,IEC61850-9-2中定义采样值报文的最大长度为:26字节以太网报头(含4字节优先级标记)+4字节CRC+8字节以太网型PDU+2字节ASN1标记/长度+2字节块的数目+APDU的编码(m个ASDU)数据;APDU的编码(n个点ASDU)长度=11字节+n个点ASDU的编码;ASDU编码的长度为:2字节+4字节svID+2字节+24字节DataSet路径+2字节+2字节SmpCnt采样序号+2字节+2字节ConfRey+2字节+1字节SmpSynch+2字节+2n字节(n个通道采样值数据)=45+2n=69字节,其中n代表是电子式互感器采样值的通道数目,一般是7路交流电流,5路交流电压信号共12通道,即n=12。合并单元的输出数据要满足间隔层各个IED设备的要求,因此应具有尽可能高的数据采集速率。为了减少实现的复杂性,提高可靠性,本文假设为每周波采样80个点,每帧由1个ASDU组成,故SV采样值报文的最大长度为122字节,那么一个合并单元每秒钟的数据流量为122*8*50*80=3.9Mbit/s,采样值的流量只占100M端口带宽的3.9%。
3.4 对时IEEE1588报文流量
智能变电站通常是以太网交换机组网,IEEE1588协议顺应了报文同步的发展趋势,不但借鉴了NTP和SNTP技术,通过迭代消除了往返的路径延时,而且利用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打时间戳技术,消除了设备响应时间同步报文的不确定延时,大幅度提高了时间同步精度。IEEE1588协议占用的网络资源非常少,其网络流量可以忽略。
4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设备”组成,并将各层设备连接至统一网络,形成“三层一网”网络架构。变电站通过一体化网络汇聚智能变电站多种业务。
结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组网方案,分别从网络可靠性、响应能力、延时、经济性及扩展性对各种网络架构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内,保护装置目前均采用“直采直跳”的方式,对新增的站点或保护功能则采用“网采网跳”方式。由于网络上信息传输量的短时不确定,运行维护人员无法准确判断系统运行的状况,需要交换机具备流量控制的功能。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要求交换机需具备以下功能:
(1)支持广播风暴抑制、组播风暴抑制、未知单播风暴抑制;
(2)支持单端口镜像和多端口镜像,在保证镜像端口吞吐量的情况下,镜像端口不应丢失数据;
(3)支持IEEE802.1Q定义的VLAN标准,支持基于端口或MAC地址的VLAN,单端口应支持多个VLAN划分;
(4)支持IEEE802.1p流量优先级控制标准,提供流量优先级和动态组播过滤服务,应支持不少于4个优先级队列,具有绝对优先级功能,应能够确保关键应用和时延要求高的信息流优先进行传输;
(5)支持IEC61588网络时间同步;
(6)设备状态信息采用DL/T860标准建模。
伴随着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逐步推广建设,网络交换机后期发展需同时具备高实时、高可靠、易调试、低成本及易运检等要求。
5 结语
本文结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要求,分析了变电站在“四网合一”方案下网络信息流量计算方法,并提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交换机需具备的基本功能及发展趋势。为后期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网络构架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与时间同步要求》,2014.
[2]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智能变电站建设技术》,2012.
智能电网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化;建设方案
1 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障电力能源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国家安全。在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顺应新时期能源建设与发展要求,电力企业信息化对于发电企业而言是降低成本更好的参与到竞价上网的竞争中来[1],是电网企业的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信息化建设,是电网企业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扁平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电网企业实现建设具有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在智能电网建设框架下,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覆盖从电源、输配电、售电和用电管理的四大环节[2],信息化也将成为各业务环节实现智能化的手段,信息化部门需要为更多新的业务需求提供支撑和服务,信息化部门也需要更加深入业务,紧跟智能电网建设带来的业务变革。[3]为了加电网信息管理,保证信息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本文对于建立覆盖全网的电力IT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2 研究背景
2.1 研究意义
信息系统走过的历程不算短暂,开发投入运行的信息系统也为数众多,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电力市场体制改革地不断推进,面向智能电网愿景下的传统的电力信息化系统已难以适应新时期下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基于IT服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定义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是为信息部门服务的应用系统。[4]因此该系统的建设在信息化发展史上应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系统的建设目标非常明确,即全面提升电力IT服务管理水平、提高IT服务工作效率以及改善IT服务工作质量,为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供有价值的实时运行数据,使信息管理达到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要求。
2.2 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力企业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应用系统运行中安全高效的规范管理己成为信息化建设浪潮中的主要矛盾。为了改善企业信息运维管理水平,建设一套高效运行的IT服务管理系统已成为电力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5]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IT服务的有效管理,提高IT服务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有效提升IT管理的规范性,该系统强大的运行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最好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系统简介
本文研究的IT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台管理、业务管理、检修管理、运行管理等系统特色模块以及系统管理、资产管理、报表管理、综合查询等常规应用模块。IT服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1)数据层建议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业务数据存储;
(2)数据同步与数据交互(整合层);
(3)业务处理(业务层)。在业务处理逻辑层,用业界最先进的J2EE体架构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部署,并且充分考虑到系统分布式部署、系统的扩展性;
(4)商业智能与门户展现(展现层)。在系统中,要求信息平台必须提供基于WEB的高质量的报表、即时查询以及更高级的商业智能、统计分析能力。
本文研究的基于IT服务的信息平台是一套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一体的应用系统。该系统的建设遵循“统一设计、省局先行、市局试点、全面推广、逐步完善”的原则,基于电力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立足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引入国际国内先进的IT服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该系统具备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灵活性等特点。
3 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
3.1 系统整体建设框架的研究
本文根据总体设计原则,对于IT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按照省地一体化、集中式模式进行设计,功能涵盖省信息技术中心、地市局信息技术中心、县局信息中心等各类信息管理业务,并建立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和流程接口。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2 系统逻辑结构的设计
系统本身在总体上可划分为系统硬件平台和系统软件平台两大部分。我们将系统架构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设施平台,第二层是数据层(即为数据资源平台),第三层为整合层,第四层是业务层,第五层是展现层。IT基础设施平台,主要由网络设施、统一接入系统、主机、服务器、存储、备份系统、辅助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等组成;数据层主要由数据索引、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抽取、数据筛选等组成,并负责业务数据的存储;整合层主要由数据对象和接口服务组成;业务层主要由系统业务功能和应用支撑平台组成,负责提供对业务逻辑的封装,应用支撑平台负责提供平台性质的组件;展现层主要负责实现系统的界面逻辑。
3.3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本文基于统一支撑平台的设计原则,对于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模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业务管理(资源申请模块)、检修管理(停复役管理模块)以及运行管理(巡检管理模块),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3.3.1 资源申请模块
资源申请是做好信息规范化运行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环节,由于信息运维人员自身规范管理意识不强,导致资源申请一项是较难完全做到规范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将信息运维人员的管理规范意识实现质的转变就必须靠制度和配套的流程来实现。
资源申请模块设计就是要求以管理规范性为着眼点,系统先从服务台统一接收客户服务请求,在各项资料都完备的条件下才允许转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处理,并对处理过程由服务台进行跟踪、督办,最后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客户并对客户进行回访的一个闭环流程。服务台可以对申请流程的状态随时可以查询,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工单注销的功能。办理资源分配的部门对不能达到要求的申请系统应具有回退功能。通过资源申请模块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使信息资源可追溯,从而为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功能奠定基础。
3.3.2 停复役管理模块
停复役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确保对重要信息设备进行停运前完成设备核对、操作方案核对以及应急预案的准备等各项安全工作。工作负责人在填写停复役申请单时,系统需要提供多项安全保障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停运设备选择区(供负责人选择相对应的信息停运设备)、操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的上传区(供负责人上传具体实施方案和系统出现异常后的应急预案)、工作内容及影响业务范围、信息运维部门审批、信息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会签意见等内容。
停复役管理模块关键角色包括工作负责人、信息运维部门审批人、信息主管部门会签人和业务主管部门会签人。信息运维部门审批人一般要求是信息运行维护部门主管,需要对工作负责人所填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核对,尤其是对应急预案和操作方案要仔细审查,把好安全关。信息主管部门会签人是信息主管部门负责人,对于关键信息设备停运事件,信息主管部门负责人必须知晓。业务主管部门会签人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往信息设备停运经常会出现业务部门不知晓的情况,这不仅对于系统稳定运行以及部门关系都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停复役管理模块必须增加业务部门会签环节,这可以大大改善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同时也使系统停运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3.3.3 巡检管理模块
巡检管理模块是对设备进行定期体检的一项工作,它是信息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不能通过机房巡视发现的缺陷和隐患基本都是需要通过定期巡检来发现的,因此在操作上必须非常严谨、认真,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每一项巡检任务都应该认真记录,严格做到不漏项。巡检类别主要包括标准设备巡检、PC服务器安装作业、UNIX操作系统安全加固作业、Veritas备份系统巡检作业、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加固作业、防火墙巡检作业、入侵检测系统巡检作业、网络系统巡检作业、小型网络工程验收作业等。本文以网络系统巡检模块为例对该模块的设计进行研究。
网络系统巡检模块关键角色为系统巡检人员。巡检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经信息部门领导批准并公布;能够根据巡检信息判断系统工作状态,能对故障进行分析;具备该设备或业务系统操作权限。根据相关要求,网络系统巡检需要填写工作票、操作票,并经相关责任人、签发人书面认可。
4 研究总结
信息化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已经成为电力行业迎战新的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针对于在智能电网建设框架下,对建立覆盖全网的电力IT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并从整体建设框架、逻辑结构的与功能模块等方面对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春霖,陈谈.信息化服务“智能电网”的初步探索[J]].华东电力.2009,37(6).
[2]常康,薛峰,杨卫东.中国智能电网基本特征及其技术进展评述[J].电力系统自化.2009,33(17):10-14.
[3]李井泉.基于智能电网的河北电力信息化建设展望[J].河北电力技术,2009,28(11):8-10.
智能电网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网智能化;增值业务;方案
1 固定电话网智能化
固定电话交换网智能化就是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现有固定电话交换网提供业务的能力,提供集约化、规模化、个性化的电信服务。固定电话网智能化的核心思想是用户数据集中管理,减少业务对端局的依赖,便于业务触发和部署,同时为业务向3G过渡做准备。
2 固定电话网智能化的若干技术方案
? 2.1 PSR业务触发方案
根据目前基础固定电话网络的实际情况,业界有2种用户属性业务触发的解决方案:端局过滤加PSR的触发方案和纯汇结局触发方案。前者适合大规模的本地网,或基本已形成端局网状网组织的本地网组织的本地网;后者则适合中等规模的按市话汇接两级组网的本地网。
2.2 SHLR方案
此方案需要在IsuP中增加新的信令消息流程。而新的流程目前在网络中交换设备并不能支持,所以需要对网络中现有设备的信令软件和呼叫处理软件做升级和改动,具体实施复杂。
2.3智能号码再定位(SNR)技术方案
SNR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本地网络智能化,它能够在网络的信令层实现号码业务的智能处理,避免在业务应用层的升级改造,以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化解本地网络智能化中遇到的难题。
3 铁通黑龙江分公司网络特点
主导运营商的网络由于机型众多,部分机型支持新业务能力较差,所以常用的技术方案有“独立汇接局+HLR”或“软交换+SHLR”等模式。与主导电信运营商相比,铁通成立时间短,电话交换设备新、功能全,各端局、汇接局、长途局、关口局都具备SSP功能;机型少,以黑龙江铁通为例,大部分为华为、中兴设备,少量为贝尔、西门子设备。
4 黑龙江铁通固网智能化实施方案
将华为32模交换机降级为模块,全部接在128模交换机上,由14个端局整合为6个端局,并把交换机版本全部升级为9K以上版本,端局实现SSP功能。对华为智能网进行版本升级,新增加了BASECALL业务,实现了话费套餐、业务嵌套等功能。在哈尔滨新建华为HLR 1套,把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兴安岭、伊春用户上移到哈尔滨HLR上,实现用户属性的集中管理、维护。对9个本地网的中兴交换机进行整合,由30个端局整合为19个端局,全部升级为V.311版本,端局实现SSP功能。新建中兴综合智能网(含彩铃业务),所有中兴交换机端局兼SSP功能。4个使用华为交换机的本地网,在汇接局使用中兴交换机承担该本地网的SSP功能。在牡丹江、佳木斯新建中兴HLR各1套,把黑河、绥化、佳木斯、鹤岗、双鸭山本地网接到佳木斯的HLR上,把大庆、牡丹江、鸡西、七台河本地网接到牡丹江的HLR上。中兴综合智能网ISCP预留与华为智能网SCP对接的条件,待条件成熟时组织对接,实现业务之间的交叉触发。对信令网(HSTP)A、B平面进行扩容,实现各端局、汇接局、长途局、关口局、HLR、智能网信令准直联
5 黑龙江铁通的各项智能业务
1.卡号业务。现网中96300、96301、IP、197、智能公话业务采用接入码触发方式,由华为智能网承载,路由和卡信息不变。
2.预付费业务。预付费用户通过HLR获得主叫信息,采用主叫签约触发方式实现鉴权,华为本地网用户通过各端局SSP呼叫至华为智能网,中兴本地网用户在各端局SSP呼叫至中兴智能网。业务应用:利用预付费业务功能,将各本地网用户上移至智能网,实现用户话单的时时扣费,避免造成账期内话费透支,增加清欠工作难度。3.一号通。一号通用户通过HLR获得被叫信息,采用被叫签约触发方式实现鉴权,华为本地网用户通过各端局SSP呼叫华为智能网,中兴本地网用户在各端局SSP呼叫中兴智能网。业务应用于个人用户和集团用户,使用户与客户永保畅通。
4.110、119等特服业务。铁通用户拨打110、119等特服业务,呼叫智能网(ENIP),智能网根据不同营业区的主叫组,将110、119变换成110XX,119XX回送关口局,呼叫送至网通。简化各级交换机用户分类,降低局数据制作难度。
5.铁路专网一号通。专网号码开通一号通的同振/顺振功能,可以转专网号码,也可以转公网号码及手机。
根据黑龙江铁通网络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保护既有投资,采用了端局智能业务触发方式,有效降低了网络风险,节省了新建汇接局或软交换设备的巨额资金。黑龙江铁通交换网经过网络智能化改造,网络结构更加清晰、灵活,业务开通更加快速,为公司的话音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运营商间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用户需求越来越广泛,固定电话网智能化的发展空间必将越来越大。黑龙江铁通必将以“专业的品质”、“卓越的服务”来赢得用户,在固定电话网智能化的发展上必将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晓峰.智能网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智能电网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智能化改造 研究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4-098X(2013)02(a)-0047-01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节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应当充分体现“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点和需求。对于传统变电站,可通过智能化升级建设,实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行指标之目的。1110 kV惠民变电站改造前概况
本工程远景规划安装2台50 MVA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110 kV架空进线3回,单母线分段接线;35 kV远景出线8回,本期安装6回,单母线分段接线,电缆出线;10 kV出线远景规划16回,单母线分段接线,电缆出线;无功补偿电容器远景规划安装4×4 Mvar,串联5%铁芯电抗器。变电站采用全户内布置,按照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采用光缆通讯方式。改造前,变电站在采用了典型的分层分布式常规综合自动化模式,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可提供间隔层就地监视控制、变电站层监视控制、远方调度监视控制、保护测控、微机五防、电压无功按地补偿及小电流按地选线等功能。电能计量系统采用传统的电子表,串联入485总线接入采集终端,通过调度数据网路由器实现远方数据传输。站控层总控装置遵循IEC-104规约实现与远方调度的联系。
2 110 kV惠民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总体规划,将按照三层结构方式进行现有设备的改造,开展功能业务模块的配置调整。变电站内电气一次设备选择采用全智能化设备和常规设备配置智能化接口的解决方案;站内二次设备按功能集成、设备集中和网络分层原则实施。计划将全站分为三个网络:站控层网络、过程层独立GOOSE网络、过程层点对点采样网络。变电站内数据传输以通讯光缆为主要介质,其中室内至室外的信号传输采用多模铠装光缆,室内信号传输采用尾缆或尾纤。变电站站控层采用通讯双绞线;室外一次设备至智能终端的信号,主变本体跳闸等少量关键信号、开关柜内的信号仍采用信号电缆。
2.1 110 kV惠民变电站站控层改造方案
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1套,采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整套一体化信息平台系统软件,含监控功能、操作闭锁功能和高级应用功能等;远动通信装置1套,双机配置,采用直流供电。具备2个4线E/M模拟接口/一个调度端(传输速率在300-2400bt范围内可调),采用IEC60870-5-101规约和新部颁CDT规约;并应具备至调度端的以太网接口(至少为2个),采用IEC60870-5-104网络通讯规约;网络报文记录分析系统1套,配置独立的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1套,实现对全站各种网络报文的实时监视、捕捉、存储、分析和统计功能。网络报文记录分析系统宜具备变电站网络通信状态的在线监视和状态评估功能;网络打印机1台,设置网络打印机1台,通过变电站站控层和间隔层网络通信打印全站各装置的保护告警、事件等。 2.2 110 kV惠民变电站过程层与间隔层的改造方案
间隔层设备选择110 kV及主变等高压侧间隔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方式,实现电压、电流信号的数字式采集,传送给过程层的合并单元。对于35 kV/10 kV及以下低压侧设备,改造方案中决定在低压侧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方式。站内间隔层设备全部按入站内直流供电系统中,采用直流220 V供电。110 kV线路备投由独立装置实现,110 kV母联保护功能保留。过程层设备的改造与间隔层统筹考虑。主变部分一次设备,各侧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方式实现电压、电流信号的智能化采集,就地智能化采集后送给主变合并单元;主变本体、各侧开关通过过程层智能终端实现本体、开关信号智能化采集与控制。110 kV间隔、主变本体及各侧采用间隔断路器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方式,通过过程层智能终端实现开关信号智能化采集与控制、以GOOSE通讯实现一次设备的数字接口与智能控制;站内电气设备选择支持IEC61850标准的成熟产品。全站开关智能终端就地安装于智能柜;对支持电动操作的开关智能化一次设备,实现遥控操作。全站采用计算机监控逻辑闭锁,辅助电气闭锁和机械闭锁,完善35 kV开关柜电气五防。
2.3 网络设备配置
站控层配置2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换机(含光模块-SFP-GE-单模模块-(1310nm,10km,LC)4个)。控制室内配置2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口间隔层交换机。110 kVGIS室配置2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口间隔层交换机。35kV开关室配置2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口间隔层交换机。10 kV开关室配置4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口间隔层交换机。二次设备室和继电器室内网络通信介质采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通向户外的通信介质应采用光缆。采样值和保护GOOSE报文的传输介质采用光缆,光纤连接宜采用1310 nm多模ST光纤接口。
3 110 kV惠民变电站智能化方案总结与分析
该方案实施后较传统变电站有以下优势:(1)一次设备智能化:包括变压器智能化、开关智能化,实现对变压器冷却系统的智能调节,提高变压器绝缘寿命和风机运行效率,降低变压器电能损耗和运行噪音。(2)全站设置一套一体化电源系统。直流、交流、UPS、通信电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采用61850标准模型数据接入自动化系统,实现站用电源智能管理。(3)数字式电度表的使用使得智能电能量实时监测及结算系统更加完善。(4)大量电缆为光缆所替代,槽盒取代了电缆沟,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
4 结语
该文针对110 kV常规变电站,通过分析技术方案,提出了既经济又安全,具备典型意义的110 kV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并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成果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程莉.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电子式互感器选型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10(4).
上一篇:智能调度方案{汇总5篇}
下一篇:智能物流的方案{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