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54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5分钟。
智能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医疗资源的结构性失衡
巨大的医疗需求和相对失衡的医疗资源配置,使“看病难、看病贵”逐步成为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新医改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正如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志洪,在IBM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暨IBM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成立大会上所说:“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很明确: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人们扎堆去大医院争抢医疗卫生资源导致了‘看病贵’的问题,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也给医疗卫生带来了很大压力。”
医疗资源的结构性失衡,正是看病难题的症结所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信息的共享、流动与智能运用。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服务,在医疗卫生服务全环节中实现协同和整合,才能推动医疗资源的灵活流动和结构优化,实现新医改的目标。
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协同
为解决医疗资源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新医改方案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医院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协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倡导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模式。
这就要求医疗信息化能够使医疗资源、科研、设施、患者信息形成一个有机体,在各部分协调运转的前提下为人民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因此,为了有效规避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新医改方案要求医疗单位必须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各医疗单位要充分考虑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以及新老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各种异构平台的不同应用之间的复杂集成共享问题。
正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所说:“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资源信息化,只有把所有的医疗机构进行整合,通过功能互补和功能分区形成一个服务链,才能促使医疗资源有效配置。”
可扩展的医疗集成框架
为了抓住新医改所带来的机遇,IBM成立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并提出区域医疗信息网络、CHAS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等四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这四大解决方案涵盖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记录、各种实验室检验信息以及财务信息,可以方便患者、医生和管理者输入、管理和使用上述信息,紧密连接各医疗部门以及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和信息交互,促使医疗机构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上述解决方案都是基于SOA架构的医疗行业集成框架,医疗机构可基于该框架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基于行业扩展的创建和设计。“IBM提出的智慧医疗系统是以患者为本的信息体系。智慧医疗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善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研究,最终让医疗生态圈的各个组成部分受益。” IBM软件集团全球销售总经理Robert LeBlanc说。
智能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顺应改革 全方位推进智慧的医疗
2009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产业都积极投身到医改当中。IBM“智慧的医疗”不仅在时间上契合了医改方案的,更契合了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是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尽管国家的新医改方案已经制定,但是新医改的目标和要求的具体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普及性和覆盖面的增加,如何实现医疗保障体系的高效、安全、广覆盖地运行?近年来国内大型医院的业务量、门诊量、运营收入等都有很大提高。如何在医疗业务急速扩展的情况下,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经营者以及医院的院长们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潜在推动。随着各地医改具体实施细则的不断颁布,公立医院改革、区域医疗体系建立、以及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改善,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为医疗信息化厂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舞台。
IBM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的厂家,一直关注如何将先进的IT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相结合。近一年来,面对当前的医改形势和医疗卫生领域对信息化的需求,IBM在能力、资源、解决方案成熟度以及对中国用户的适用性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公司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省市级卫生主管机构、大型的医疗机构、社区、制药、以及医疗流通等领域积极寻求发展,业务涉及战略规划、发展路线、信息成熟度、信息基础架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标准、医疗业务规范化等等。IBM中国区政府于公共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利用自身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积累和研究,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推进智慧医疗的开拓与落地。通过联袂合作伙伴展示IBM在医疗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我们将向业界证明‘智慧医疗’不仅勾勒了医疗信息化的美好未来,还涵盖了一系列洞悉行业需要、切实可行、且覆盖从区域医疗协同到医院信息化改革的全面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 促进政府服务创新
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推进区域医疗的实施和建设,各地卫生局都进行着各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电子健康档案和开放标准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并迈出创新的第一步。由于医疗信息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各级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将成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生态链中的核心角色和第一推动力。作为中国区域医疗改革创新合作伙伴的IBM公司,也借助智慧的医疗以及自身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能力配合各地卫生局在医疗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广州,IBM在对广州市卫生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广州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各卫生专业领域主要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软件选型以及实施方法等详细方案。为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的方案指导。
在云南,IBM与云南省卫生厅合作,全力打造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的省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基于SOA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公共卫生整体规划项目。实现了全省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新农合等各个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成为云南省卫生厅的信息中枢。
协作创新 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IBM作为中国医疗行业创新合作伙伴,凭借多年来服务于医疗行业的丰富经验及领先的信息技术,一直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开展不同医疗领域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积极推进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
IBM与飞利浦的合作将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信息技术与临床技术的紧密融合。IBM的动态基础架构和虚拟技术将为飞利浦在PACS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打开局面。与SAP的合作,IBM将在项目咨询、管理实施、动态基础架构等方面对SAP进行支持,共同打造创新医院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医院整体运营。IBM与天健科技的合作,将联手打造基于IBM云计算架构的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低成本、易管理且可以按需灵活扩展的信息共享平台,致力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新模式的开发与探索。
今年,IBM还携手多家国内合作伙伴实施院内信息系统整合。IBM与南京海泰公司开展了电子病历等临床应用软件研究和开发合作,以及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与福建实达软件公司开展HIS系统开发合作;与西安华海公司开展PACS系统的开发合作;以及与广州怡捷科技公司开展临床检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合作。
IBM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实现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s Planning, HRP)及业务智能分析系统,使全医院后勤系统能实现数据流、业务流、财务流的三流合一,并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管理信息,助力医院管理层优化决策,让院长可以了解医院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实现高效智慧运营。
“智慧医疗的实现绝对不是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能独立完成的。IBM一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通过整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实现协作创新,一起打造更全面的智慧解决方案,携手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IBM新兴市场医疗行业高级方案经理Fahara Nakhooda表示。今后,IBM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进行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共同勾勒“智慧医疗”的美好蓝图。
推进标准 实现区域和系统的交互
IBM在中国的智慧实践同样体现在对开放标准的推动之上。多年来,IBM一直坚持合作与创新,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标准的研究、建立和推广应用,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能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
IBM与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采用符合IHE开放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探索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等内容。同时,双方也将推进建立浙江省医疗应用开发、测评、认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测评认证,共建支持开放标准的生态系统,发展壮大浙江省医疗行业信息化服务,助力医疗卫生国际国内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IBM联手海泰、嘉和、联众和杭创等合作伙伴,建立基于其区域医疗解决方案(HIE)的临床共享和互操作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不同应用开发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避免受制于供应商,维护用户对数据长久的访问权、开放性和继承性,提高采购资金支出的长期有效性。
智能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中国医疗变革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时期,分析主要原因是因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人员集中在大型医院,导致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实体资源利用率接近极限,不得不不断扩张。基础医院病床空置率偏高,设备使用率偏低,医师养成周期慢。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多次强调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并实施了远程医疗及双向会诊等措施。但由于存在远程通信传输质量不高,系统兼容性差,远程传输存在安全问题,缺乏终端执行操作平台,缺少大中型医院与基层医院医生“医医沟通”平台等诸多问题导致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形同虚设。
为了配合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本次展会上同样云集了众多远程医疗智能化产品,是医疗信息化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和产品的一次集中展示。远程医疗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有效达到大型医院与基础医院、基础医院与门诊部、医院内部之间高效接洽与服务水平的相融合。此次一康智参展的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系统正迎合了市场需求,会上的咨询与会后的交流也恰证实了这次产品的成功亮相。
而一康智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系统的具体解决方案是如何呢?
首先农村、社区基层医院通过信息化医疗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患者信息,相当于大型医院中央监护系统延伸至基础医院每张病床边,为基础医院搭建患者的服务平台。其次采集的患者信息(可能含PACS信息、LIS信息等)由区域电子病历中心系统通过专网(高速专用网络)上传,运用远程会诊平台随时发送会诊请求。再次,大型医院的医生通过移动医疗平台随时随地获得全部医疗临床信息,并根据上传信息进行远程会诊,在不影响现有工作时间及地点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远程会诊,甚至进行视频指导诊断、治疗或转诊,让远程会诊日常化。
此解决方案的具体流程可概括为:基层医院对患者通过服务终端刷医保/社保卡,识别身份(个人身份兼医保、社保多功能健康卡结合终端实现病例的采集、存储、传输一体化);然后农村、社区基层医院医师对患者检查、生成电子病历;选择远程会诊申请,则可直接选择某大型医院的科室/病区与专家;信息传输到大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会诊列表,等待会诊通知;专家通过电子病历查看远程会诊病人监护信息,了解当前状况及其病人完整电子病历(含技诊报告);通过视频查看病员情况;诊断完成后发送远程会诊结果。以上流程,运用计算机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言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面对面”会诊。
远程医疗克服了时空距离给求医问诊造成的障碍,以其便捷、快速、经济、权威等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优势,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发挥了实质作用。远程医疗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和互补,缩小医疗水平的差距。对医院来说,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病人的信任度;对医生来说,既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又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隐患;对病人来说,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意见,既可把握最佳的诊疗时机,又节省了异地就诊带来的巨额的费用开支,从而减轻经济和精神负担。
智能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用房;智能化系统;安全保障;舒适环境;高效管理;节能策略;可持续发展
1.现代医疗用房的建设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1.1安全――医疗用房的首要关注点
关注的重点不仅限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还包括医疗用房内大量贵重设备安全。
1.2服务、环境、设施设备品质要求日益提高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就医环境、就医效率、医疗行业服务质量、医院设施设备的档次和性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产品来保证,通过工作质量、环境品质、资源分布的优化和提高来实现。
1.3面临巨大的费用压力
医疗用房业主面临的费用压力不仅体现在项目初期建设投资的费用,作为24小时×365天持续运转的建筑,更体现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的使用维护费用,节能降耗刻不容缓。
2.面对挑战何去何从
优质产品是成功的基础,但成功的医疗用房绝非高质量产品的堆砌,符合医疗用房特点和功能需求的解决方案才是业主真正需求所在;同时,贯穿项目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经验丰富、能提供专业服务的系统集成商才是解决方案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3.解决方案设计出发点
3.1成熟、先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3.2稳定、功能强大的网络基础和系统集成平台
3.3符合各科室功能需求、业务特点和院方管理模式
3.4与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各专业协同配合
3.5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具有最优的性能价格比
3.6能够提供数据基础、分析报告、持续优化改进
4.医疗用房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医疗用房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涵盖以下方面:提供安全舒适环境、优化设备运行、降低维护管理费用、易于升级扩展的理念,贯穿医疗用房设计、使用和维护全过程。医疗用房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要涵盖以下方面:
4.1安全保障
首先,用电安全是医疗用房的首要安全保证。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就像人的强壮体魄,智能化系统就像人的头脑和神经网络,失去了电力供应,一切控制都是空谈;其次,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楼宇管理系统平台,针对火灾、人身侵害、意外事故、自然灾难、恐怖袭击、全国性流行疾病爆发等情况设置应对预案;充分利用系统集成平台的强大功能,协同配合,最大限度的保证人员安全。当然这些预案是需要反复研讨保证其可行性的。
此外,医院内贵重设备保护。可采取视频监控、门禁、防盗报警、巡更等多种防护手段配合,保护核心设备和财产安全;对移动设备可以考虑采取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追踪)等方式进行管理。
最后,对各类重点区域防护。通过视频监视特殊病房(烧伤科、白血病、ICU、CCU、传染科、精神病房等)、手术室、关键场所(重要机房、药品库、组织器官库、危险物料等)内状况,通过门禁系统限制无关人员出入,保障环境质量和设备安全,减少感染和财产损失的可能。
4.2舒适环境
室内环境参数控制通常包括对温度、湿度、洁净度、压力、CO2浓度、照度等的控制;对医疗用房内公共区域环境控制,通过DDC协同配合,实现对空调、新风机组,送排风机、通风口/窗、制冷/采暖系统、被控区域末端设备控制,保证环境舒适度;对洁净手术部、烧伤科、白血病、ICU、传染科隔离病房等特殊区域环境控制,在空调系统分区细化的前提下,根据各区域的功能特点和环境要求,通过控制系统对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组织/正负压/换气次数等参数进行控制,保证环境洁净度、湿度及正负压要求。对医疗用房中的高级单人间病房,还可通过C-Bus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定时自然唤醒、健康入睡、探视、休息、清洁、查房、视听等多种场景控制,通过床头集中控制板或遥控器一键切换、在增加舒适度的同时,为行动不便的病患提供方便。
4.3高效管理
通过医疗用房内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优化设备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维护人员工作量。包括:对变配电、发电机组、UPS、冷冻机组、锅炉、电梯、空调新风机组等各类大型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故障报警、累计设备运行时间,定期提醒维护保养;能够大大降低维护人员巡检工作量,减少维护人员数量,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宕机损失和故障排除不及时导致的设备损坏;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故障、维护报表的分析,为管理层决策和优化系统运行提供数据基础。
4.4节能策略
医院空调能耗是一般办公楼的两倍,主要原因是运行时间长,新风量大,人员负荷量多,水、气驱动能耗多,对节能的要求也相应更高。通过楼宇管理系统,可根据环境温度、设定温度、时间程序、环境质量、人员数量等优化HVAC设备运行,在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达到节能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时间程序、存在控制、照度控制、日光跟踪等方式对外景照明、公共区域照明、庭院照明、绿化喷灌设备等进行控制;优化电梯运行,保持建筑内垂直通道的畅通并减少设备空转率;根据流量、液位控制投用的风机和泵类设备数量,并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进一步降低能耗;在用电低谷期进行补、排水、蓄冷等工作,降低单位电价;在建设时选择地源热泵或冰蓄冷等节能效果明显的技术。
4.5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易于管理维护、能够充分满足医护人员、管理团队高速数据交换需求和多元化机房应用技术需求的语音-数据-图象(Voice-Data-Image)传输硬件平台,即综合布线系统,为构建数字医疗园区提供基础;二是功能强大、开放、易于升级扩展的楼宇管理系统集成平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保证智能化系统的卓越性能。
4.6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了解医疗用房的运行情况,才能真正管理好建筑。通过楼宇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得设备运行参数、故障、维护报表,基于这些系统运行参数报表的分析,专家咨询服务,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数据基础、生成持续优化设备维护方案、进行运行参数设定调整,从而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和良好运行效果;同时,基于开放网络结构和TCP/IP协议、易于在线升级、扩展灵活的楼宇管理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闻大全.浅析影响当前医疗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5, (03) .
[2]莫施?扎希,符济湘.未来医疗设施建筑的趋势[J].建筑学报,2007,(10) .
[3]刘培森.大型医疗建筑设计[J].城市建筑,2008,(07) .
智能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院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深入,数字化医院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共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的推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是医疗数字化和公共建筑智能化的领航者,智慧城市倡导者与建设者。
携手智能科技,立足企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袭来“智能建筑,在中国大陆上,得以真正的普及和推广并兴起于沿海地区。1995年在美丽的榕城(福州)一个新生的智能化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诞生了,公司在成立之初定位在专注于智能建筑、数据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让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永续经营……”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民族科技品牌长久发展。17年来福建恒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智能科技为根本立足本土不断的发展壮大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的持有“甲级智能建筑系统专项设计资质、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一级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的“3甲”企业。公司荣获中国智能建筑分会“2011年度完成工程额前50强企业”,2010、2011年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机房设备应用分会“中国机房工程企业30强”,2011年福建省软件骨干企业。
继往开来,深耕智慧医疗
针对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对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要求逐渐专业化,如医院、政府办公大楼、金融机构、空港、体育建筑等由于具有不同的专业用房、设备和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对智能化系统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医疗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是为人服务、为管理服务的,并确保医院内日常的医疗任务的顺利进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包括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设计给于高度的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必须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院正进行改造或新建(扩建),这些医院正面临智能化系统建设问题,而且新建、改建的医院大楼本身功能多样、系统复杂,有中央空调、冷热水、多种照明、集中供氧、电视广播等。大量的建筑设备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靠以往的常规管理已无法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也提出了智能化新的要求。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在欧霖杰总经理带领下紧抓市场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医疗服务整个环节里实施协同和整合,从而建立高效、惠民的智慧医疗体系,解决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成功应用于重庆肿瘤医院、中国人民174医院、厦门中山医院、重庆西郊医院、邢台第三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福鼎市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龙岩市第二医院等国内数十家医院智能化、数据中心设计施工和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顺应行业发展,注重产品研发
恒锋电子长期致力于为中国医疗事业提供最佳技术支持和行业实践。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恒锋电子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演进提供着强大支持。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恒锋电子开发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医疗协同平台即统一医疗协作平台提供各种医疗机构的人员及系统的集成与协作环境。通过对各种医疗资源系统的整合,为医生提供了实时的、集成的、可操作的数据,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降低成本,减少医疗事故。该平台同时提供了以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功能,为病人方便获取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提供工具,包括:个人门诊服务预约、个人健康档案及管理、健康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和健康常识等。
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是以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为支撑,将医疗机构的系统和设备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互联起来,大幅度减少运行成本,并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通过软件服务(SaaS)的创新模式向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一整套在线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注册预约等,大大缩减医疗机构的投资,并为病人提供便利。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亦将为医疗未来的美好图景贡献其智慧。
医疗行业一直是恒锋电子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无论是对研究开发的持续投入,还是通过对医疗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智慧医疗’的宗旨就是使医疗行业真正实现更加互联互通、更加可量化和更加智慧,这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恒锋电子将与各级政府、医疗单位和相关行业共同努力,携手推动医疗领域信息化,打造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
品行天下,致誉万里
上一篇:智能医疗解决方案{优选5篇}
下一篇:智能医疗方案{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