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973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9分钟。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北方农村旧房;改造方案;施工要点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因地制宜的制订村庄整治规划,避免村庄整治时大拆大建,应组织和引导农民在新建住房和改造既有住房时,采用房屋保暖节能技术、高效节能炕(吊炕)灶等技术,使广大农民以较小的投入,能够住上整洁、温暖、舒适的房屋。本文侧重从保温节能浅析旧房改造技术。
1.北方农村旧房构造分析及节能改造方案
旧房实施改造时,首先要分析房屋承重结构的安全性,如:基础、承重墙、屋盖是否能继续安全使用,如有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由专业人员提供),通过房屋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旧房其他部位的改造如下:
(1)旧房外墙,外墙为370毫米或490毫米厚砖墙,属于非保温节能墙体。外饰面:清水墙;清水墙刷涂料;抹面刷涂料;贴瓷砖。
改造方案,外墙做保温节能处理,做法即在房屋外砖墙外面用专用粘板胶浆粘贴60毫米~80毫米厚的聚苯乙烯板,在聚苯乙烯板的表面上做薄抹灰(一布两浆保护层)详见节点构造图集。外饰面可以涂刷外墙涂料,也可以购买专用瓷砖胶粘贴瓷砖;色调符合村镇总体规划。
(2)旧房外窗,旧房外窗多为木窗、钢窗、普通铝合金窗,这些窗的共同缺点是保温密封性能差,特别是木窗,钢窗油漆易脱落,一、二年就得重新刷油。
改造方案,将旧窗拆除,更换保温平开塑钢窗(平开塑钢窗的密封性比推拉窗好),塑钢窗框与窗口之间的缝隙用市场上出售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充填。
(3)旧房入户门,旧房入户门大多为普通木制门 ,门扇不保温,门扇与门框间缝隙大,在冬季对室内温度影响很大(降低室温)。
(4)改造方案,原门扇如较好,可在门的内侧做保温软包层,提高门的保温星梦;或更换成木质保温门,商品防盗保温门。
(5)旧房屋盖,坡屋盖:一般由木屋架、房薄板、瓦、吊顶天棚(上铺锯沫或珍珠岩做保温层)组成;平屋盖:一般由现浇或空心楼板、保温层、防水层等组成。
改造方案,坡屋盖翻新改造时,屋盖保温节能做法有2种,一种是在房薄板下吊铺100毫米厚的聚苯乙烯板;另一种是在室内天棚(吊顶)上铺100毫米厚的聚苯乙烯板。屋面保温铺设的聚苯乙烯板接缝均应严密。防水层也可采用彩钢瓦,彩钢瓦耐久性及外观好于其他瓦材。平屋盖翻新改造时,如原保温层保温性能差,防水层破旧时,可先做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在防水层上加铺60毫米~100毫米厚聚苯乙烯板(倒置式防水做法),在聚苯乙烯板上分层抹水泥砂浆(可掺防水剂)。
屋盖平改坡可有多种造型,使房屋里面更加美观,有利于村庄环境美化。
(6)地面,旧房的地面一般为混凝土、水泥砂浆或红砖地面。
改造方案,原地面冲刷干净,素水泥灰贴大规格地砖或铺强化木地板(8毫米或者12毫米厚,加防潮垫)。或凿除原地面,重新做(保温)地面,做法有室内和室外保温2种方式。室内地面保温在室内地面满铺30毫米厚聚苯乙烯板,聚苯乙烯板上做地面层。室外地面保温,在房屋外墙基础的外侧敷设30毫米厚聚苯乙烯板。因地面向外传染量较小,有条件的用户可采用地面保温做法。
(7)旧房炕灶及采暖,旧房炕灶多数为旧式炕灶,热效率低,浪费燃料。
改造方案,旧式炕灶及采暖设施的改造选用连炕省柴节煤灶或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火炕(吊坑)。
(8)水电设施,旧房的用电线路多为明敷设,线路老化,易发生火灾;旧房大多无上下水,生活不便。
改造方案,旧房明敷设电线改为暗敷设:墙面凿沟暗敷阻燃PVC电线管,照明灯具光源应选用节能型。上水:结合新农村建设,力求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下水:每户修建一处污水渗井,改变污水随意排放。
(9)旧房入户门,旧房入户门大多为普通木制门 ,门扇不保温,门扇与门框间缝隙大,在冬季对室内温度影响很大(降低室温)。
改造方案,原门扇如较好,可在门的内侧做保温软包层,提高门的保温星梦;或更换成木质保温门,商品防盗保温门。
2.旧房改造施工要点
(1)旧房改造施工顺序,如对旧房进行全面改造时,施工顺序为:屋盖门窗外墙保温饰面水电天棚吊顶炕灶地面。
(2)旧房外墙面基层处理,旧房改造外墙做法保温时,应对原外墙面基层做处理:旧房外墙面为清水墙时,原墙面应用水泥砂浆做找平层;原墙面为抹面涂料面层时,如涂料无起粉、起皮、剥落现象,应将原墙面凿毛,否则,应将原涂料层铲除;原墙面为瓷砖面层时,应将瓷砖面灰尘清刷干净。
(3)外墙外保温层施工,外保温材料要选购合格产品,尤其是粘聚苯板和抹面用的专用粘结剂应选购专业生产厂家的产品(有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施工。
3.塑钢窗选购要点
北方农村房屋外窗应首选塑钢窗。塑钢窗保温密封性能好,价格适中,可广泛适用于农村新建和改建房屋工程。塑钢窗选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型材,塑钢窗的型材应选用国内知名品牌,如海螺、实德等品牌型材。
(2)钢衬,塑钢窗制作时型材内必须加钢衬,在安装现场可用磁铁检查型材内是否有钢衬。
(3)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应密封,不得透气。如安装后,中空玻璃内有水气,应及时找厂家更换。
(4)五金件,应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现场应检查五金件与厂家提供的样品是否一致。
(5)专业厂家制作,塑钢窗应在专业塑钢穿加工厂制作。单价一般包含窗本体、安装、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密封胶费用。
(6)保修,应与塑钢窗厂家签订保修合同或获得保修承诺。
4.旧房改造材料选购注意事项
(1)市场调查,旧房改造时应了解当地的材料市场供应情况,选用自有和当地现有材料资源。
(2)量力而行,农村旧房改造要根据集体和个人的财力,尽量选择统一或相似的改造方案和造价较低的材料,方便材料采购和降低材料费用。
(3)组织团购,在有土建工程经验的人员参与下,有组织地采购大宗建筑材料,降低旧房改造材料成本,防止购入质次价高的建筑材料;合理组织人力资源,将当地的瓦工、木工等土建人员组织起来,帮工互助,尽量降低人工成本。
5.旧房改造工程的组织管理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农村旧房改造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步骤地稳妥实施。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旧房改造的资金管理,旧房改造对于集体和个人都是较大的支出,做好改造资金的管理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到事先有结算、有核对,切实做好资金管理。
(2)旧房改造的质量管理,要保证工程质量合格,必须选用合格的材料和正确的施工操作工艺,在改造中应避免使用质次价高的材料和粗制滥造,可先在一户或一村做师范工程,有村民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房屋改造工程质量作出评价。
(3)旧房改造的时间安排,根据当地农村集体和个人的财力、施工力量、农闲时间,可分年、分批、分期安排旧房改造的时间和批次。
6.旧房改造与庭院整治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2篇
“三旧”是指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三旧”改造是在当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设宜居现代化的重要民生工程。
作为民生工程,“三旧”改造涉及方方面面的民生问题:拆迁、补偿、再就业、企业转制、公共服务等。这些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所产生的文件、资料和记录,构成了“三旧”改造档案的主要内容。档案工作者应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想民生所想,做民生所需”为原则,充分做好“三旧”改造档案的系统收集、归档和开发利用工作,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三旧”改造档案的门类
“三旧”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国土、规划、“三旧”办、房管、市政管理等多个部门,包括立项、规划、审批、验收等多个管理环节。“三旧”改造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档案资料,需要对其系统梳理、完整记录。结合社会民生关注的信息,“三旧”改造档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规划管理类:规划部门编制和审查“三旧”改造规划和近期改造片区的详细规划,提供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制定改造方案,办理项目所形成的档案。
2.土地管理类: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土地等用地工作形成的文件,土地确权、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等环节产生的档案。
3.建设工程类:“三旧”改造中房屋的拆迁管理,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建筑、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的报批、施工、验收过程产生的档案。
4.产业转型类:“三旧”改造中涉及立项投资的和制定产业政策而形成的档案材料;国企转制后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5.社会保障、居民安置类:在房屋安置、拆迁补偿等方面形成的档案。
6.其他类:财政、税务、监察、农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林业、文化、公用事业管理、人防、公安等相关部门配合“三旧”改造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二、改造模式不尽相同,档案工作各有侧重
结合人民生活需要、房屋危破状况、土地利用效率、环境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三旧”改造的整治模式可分为全面改造、综合改造、历史文化保护改造三种模式。根据不同的“三旧”改造模式,档案工作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全面改造模式
1.全面改造模式的内容
全面改造模式是针对危破房分布相对集中、土地功能布局明显不合理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区域,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为目的,按照城市规划和节约集约高效用地的要求实施成片重建改造。
2.档案工作的重点――记录拆迁全程
对于全面改造模式,档案工作的重点是记录拆迁全过程,保存全面改造项目系统完整的档案资料。
一是注意收集用地、规划、拆迁、建设等管理审批环节的档案资料。(1)“三旧”用地的调查摸底档案信息。全面改造前对每宗“三旧”用地的土地、房屋、人口等现状情况的调查、记录,并形成分类列表造册。(2)“三旧”项目在规划、拆迁、建设方面的管理性文件。如征地批准文件、红线图、补偿等文件材料和各标段的标书、标价、施工组织、设计等档案材料应收集齐全并得到妥善保管。(3)“三旧”改造项目规划档案。“三旧”改造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改造方案。包括改造范围、规划功能和设计条件。全市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任务和年度实施计划等档案资料。
二是注意保存完整的动迁资料。为实行“阳光动迁”,保证改造区域居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全面改造过程中会面向居民征求意见,并就拆迁补偿达成协议。档案工作者要注意全面、及时、动态地收集征询意见和拆迁补偿方案、安置信息,以备查询。
三是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的监督指导。强化对全面改造地区建设工程档案的监督、指导、检查、验收等行政职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工程档案培训,讲授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档案整理、验收、移交等方面的内容。
四是开展声像档案全过程的跟踪记录。主要跟踪拍摄的内容包括:“三旧”改造过程中涉及市领导重要现场视察活动;改造前的原貌、特色建筑和典型环境;村民、市民、企业主要活动;改造实施过程;改造完毕全新面貌等。
(二)综合改造模式
1.综合改造模式的内容
综合改造模式是对于危破房或建筑和环境设施标准较低的旧住房,可结合街区综合整治,采取修缮排危、成套改造、高层房屋加装电梯、立面整饰等多种方式予以改造,消除居住安全隐患,完善各种生活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档案工作的重点――关注民生问题
对于综合改造模式,档案工作的重点是关注民生问题,收集服务民生的公共服务档案,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注意收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档案资料。综合改造模式主要是为配套设施较差的居民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档案收集的重点可放在综合改造项目范围内路、水、电、气、排污、环卫、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改造情况,如为解决区域水浸隐患,实现“雨污分流”和“三线”下地的地下管线档案。
二是优质高效,提供档案信息利用服务。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为“三旧”改造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旧”改造有许多涉及改善民生的项目,如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改造,这些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档案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对于局部改造模式的项目,档案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部门协作、资源整合、构建一站式的档案服务体系。
(三)历史文化保护改造模式
1.历史文化保护改造模式的内容
对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进行保护性整治更新,按照“重在保护、弱化居住”的原则,参照拆迁管理法律法规,合理动迁,疏解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的居住人口,探索采取出售文化保护建筑使用权或产权的方法,建立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新机制。
2.档案工作的重点――留存城市记忆
对于历史文化保护整治模式,档案的工作重点是征集历史档案、重塑城市记忆。
一是主动出击,征集历史档案。征集工作的宗旨是传承旧城历史文脉,记录地区传统特色和人文氛围,尽可能保持历史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征集工作应从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内容多样化、题材多元化”为原则,重点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人文环境、历史风貌、建筑特征环境的历史档案资料(例如照片、志书、地图、建筑物构件)。
二是完整记录,收集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改造前后的档案。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的规划,收集工作的范围可重点集中在传统历史街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优秀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以声像拍摄、文字记录等方式建立历史文化地区档案现状信息。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3篇
我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作*年办理《关于加强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基础环境水平的议案》的情况报告,请审议。
在*年年初召开的区*人大第2次会议上,*街刘国全等13名代表《关于加强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基础环境水平的议案》,经议案审查委员会审议确立为1号议案(简称1号议案)后,交区政府办理。区政府十分重视1号议案的办理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国土房管分局牵头,区建设市政局、规划分局、区环保局、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区城管办、区市容环卫局等部门组成的议案办理小组。同年6月,区政府研究制定了该议案的实施方案,并提交区*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讨论通过。去年1月,在区*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我也代表区政府将办理议案的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报告。按区人大常委会的安排,现将*年办理1号议案的主要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
一、*年工作完成情况
去年,区政府继续按照《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定期对议案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研究并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实施方案顺利推进。主要抓好了以下6项工作:
(一)预计提前一年半完成*在册危破房改造任务。
*年区政府以保障民生为出发点,认真落实为民措施,提前完成了危破房改造任务。
1.危破房改造瓶颈可望打通。
国土房管分局和各街道迎难而上,扎实开展零散危破房的维修改造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年的全年计划,共改造危破房10.17万平方米,去年新入册的危破房实现了“当年发现,年内修复”。我区共有*年在册危破房25.24万平方米,*—*年已累计完成22.85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剩下的2.39万平方米危破房可望于今年上半年全面改造完成,从而提前一年半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危破房改造任务。现我区的小片危破房改造工程中,*地块已完成绿化建设,新增绿地1976平方米;营房巷、玉华坊、太和里地块已完成房屋修缮排危;共和南地块10户直管房住户已全部迁走,正在办理规划审批。
此外,区政府针对私房业主维修改造房屋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规划报建、施工管理、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方面入手,制定了《*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旧城区私有危破房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调动私房业主自行修缮房屋的积极性,对促进我区全面完成在册危破房的改造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2.解放中旧城改造试点取得可喜成绩。
解放中旧城改造试点工程是我市首个旧城改造项目,为我市的旧城改造工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这一试点工程的1号、3号楼已全面完工;2号楼已完成基础和首层建设,正在进行2层施工;4—6号楼已完成水电、煤气管道等设施的安装;小区内的市政配套设施及保留整饰工程都已基本完成,回迁安置工作现有序推进,3、4、5、6号楼的回迁户已陆续收房回迁。
3.全力推进东濠涌旧城改造项目。
为有效改善我区东濠涌沿线旧居民区的居住环境,区政府根据实际,初步选定了东濠涌*南地块作为我区新的旧城改造项目,现已完成地块的基础数据摸查、测算分析和研究论证等前期工作,并征求了市相关部门意见,研究制定了改造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方案的制定上报工作,并获市政府初审通过。
4.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目前区政府已完成对扬箕村基础数据的摸查工作,正按市的要求就改造方式、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等问题与该村进行磋商。
(二)提前两年完成物业管理全覆盖任务。
我区是广州市乃至全国较早实施小区物业管理的城区之一。市政府要求各区2008年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5%,2009年覆盖率达到100%,我区去年已达到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加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四项制度,巩固管理成果,提升管理质量。一是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区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我区物业管理市场的规范发展。二是发挥房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完善物业管理联络员制度,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和物业保安队伍的管理。三是建立联合检查制度,由国土房管分局与公安分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区实施物业管理的506个小区和大厦进行检查。四是建立区、街和物业小区三级纠纷排查制度,积极开展物业管理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物管公司的违规行为及时督促整改,对业主的不当要求依法予以解释,有效缓解小区居民与物业管理公司的矛盾冲突,维护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及各方的合法权益。
通过落实好上述四项制度,截至*年底,全区建立业主自治组织的居民比率达到76.14%,物业管理平均收费率达到69%,实施规范物业管理的居民比率达到47.26%。指导业主委员会成立或换届选举26宗,指导小区(大厦)做好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协调处理物业管理重大投诉42宗。
(三)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
去年,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很好地完成了我区各项市政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任务,有效提升了我区基础环境水平。
1.超额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任务。
我区去年全年计划新建、改建车行道23.37公里、20.66万平方米,人行道28.71公里、10.58万平方米,实施排水排污管网改造16119米。截至去年底,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其中,完成瑶台西街等72项车行道改造工程25.61公里,面积21.49万平方米;完成麓景路等60项人行道改造工程37.78公里,面积12.76万平方米;改造王圣堂等48个地段的排水管网17234.8米。
2.顺利推进市政重点设施建设项目。
为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加快我区的市政建设,经多方努力,我区一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被纳入市城建投资计划,目前按计划逐步实施。其中,瑶台西街道路改造工程、寺右新马路排水改造工程、北京南路大修工程等9个项目已按期完成;麓湖路大修、光孝寺北侧新建规划路等2项工程正在施工,计划于春节前完成;淘金东路新建道路、站西路西段排水改造、连新路、长堤大马路等4项工程已完成招标、计划于春节前完成一期施工;府学西街道路扩建工程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和专家组初步评审,已进入方案调整及深化设计阶段;光孝寺、大佛寺和六榕寺三大寺庙周边道路整治工程正在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前期工作。
3.进一步加强了市政设施维护管理。
区政府注重加大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力度,确保市政设施正常运转,累计清疏各类排水排污管渠148.17万米,清疏沉沙井、下水道井15.52万座,清运渠泥9492立方米,更换井环盖1444个。此外,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审批城市道路挖掘328宗,占道129宗,批准排水许可证8宗,巡查处理各类市政管理违章案563宗。
(四)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
去年,区政府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加强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建成了东昌南小区等一批绿化景点,新增绿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改造及补植绿地1.8万平方米。截至*年底,我区绿地面积908.1公顷,绿地率27.38%,绿化覆盖面积1087.8公顷,绿化覆盖率32.8%,公共绿地623.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5.42平方米。
此外,去年市、区在我区共投资实施绿化工程115项,其中市投资项目中,已完成朱紫寮、*北等6项工程,东风中万安南绿地等2项工程已进入拆迁阶段,金贵村山头绿地、广州大桥桥底及二沙岛北侧道路绿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应元路31号等3项绿化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区投资的102项绿化建设工程现已完成90项,建成绿地2万平方米。
*年至*年,我区在23个社区中投入850万元开展创绿工作,把绿色文化带进社区,充分利用企业、事业单位的示范作用,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理念辐射到各社区。目前,全区共有“绿色社区”54个,其中国家命名的有3个,省级命名的有13个,市级命名的有20个,区级命名的有18个,我区“绿色社区”创建成绩走在全市的前列。
(五)按照建设平安和谐*的要求推进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和重点社区综合整治工作。
1.积极推进市、区重点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
由于我区新建设的市政项目多,旧城改造任务重,因此我区承担的征地拆迁任务十分繁重。区建设市政局、国土房管分局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努力完成了多项艰巨的征地拆迁任务。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中,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共完成房屋拆迁面积1.32万平方米,其中,小北等地铁站点的房屋拆迁8647平方米,借地5.77万平方米;建设新村综合整治房屋拆迁1000平方米;东山大街房屋拆迁3545平方米。
2.按计划推进社区整治工程。
根据市政府的决定,我区开展了新河浦涌社区整治工程,由区建设市政局负责对小区的建筑外墙立面整饰、规范“三线”、改造道路、增设停车场和绿化配套等一系列整治工程,占地面积达9.36万平方米,整饰房屋246栋。去年12月,区委、区政府在该小区举行了整治工程开工仪式,标志着该项工程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今年4月底完成。
此外,我区还完成了建设新村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房屋整饰8栋,面积6000多平方米,更换铝合金窗2400平方米,市政建设基本完成,改造建设二、三、五马路等十二条道路,铺设车行道9456平方米,人行道5832平方米,改造排水管1161米,增设绿化景点2500平方米,规范治理“三线”3.2公里。
(六)积极推进规划修编工作。
区政府坚持规划与建设、改造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中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研究整合*分区规划,做好专项规划储备和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到规划先行,规划引导。一是在原*、东山、白云(矿泉)、天河(登峰、扬箕)分区规划的基础上,重新研究我区的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重大发展策略,编制完成《*区发展战略规划》;二是配合“城中村”改造,做好《矿泉地区改造规划》编制工作;三是认真开展区“数字详规”项目现状核查工作,为市规划管理提供法定依据;四是开展《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4)》修编现状调研工作,为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做好《*区公建配套项目规划信息系统开发、规划信息数据采集与建库》工作;六是组织编制《广州市东濠涌两岸沿线旧城改造规划》方案;七是《*区三类肉菜市场升级改造规划》形成终审成果;八是结合“中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好我区危破房改造与旧城更新规划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年,我们将以“*大”精神为指导,努力践行“*”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实施“中调”发展战略的机遇,以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为目标,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我区旧城综合改造和整治,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调优、调高、调强、调活”的发展战略目标。
(一)继续加大危破房改造工作力度。
1.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200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在册零散危破房改造工作任务。
加快维修改造工作的步伐,继续完成尚余的2.39万平方米危破房的改造,确保200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年在册危破房的改造任务。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努力突破私有严损房改造的瓶颈。争取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办理危破房改造审批程序,为全面完成改造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2.总结经验,探索新模式,为全面铺开旧城综合改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解放中旧城改造工程是我市首个旧城综合改造试点工程,从*年开始实施,经过几年辛勤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存在不少的困难,需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区正准备着手实施的东濠涌*南地块的综合改造,将探索采取“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新模式。针对具有文物价值、富含岭南文化历史底蕴的建筑,将采取“修旧如旧”的方针,结合时代气息突出文化古韵进行改造。我们将继续总结好的经验,探索好的做法,为全面铺开旧城综合改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工作,推动物业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围绕《*区*—2008年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我区的工作重点将转向巩固管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大力促进业主自我管理、民主协商的自治自律机制的形成,指导街道建立业主自治组织的居民比率要达到95%,并逐步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着力提高物业管理的收费率,实现物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基本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工作体系和考核验收体系,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三)加快市政项目建设步伐,多渠道增加城区园林绿化面积。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把水荫路、府学西街道路扩建改造、站前路大修、矿泉街向阳大街片区、登峰街金贵村片区及火车站广场排水改造、永安横公园和东风路竹丝岗二马路绿地等工程纳入市的城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重点抓好东山大街绿化广场、东风中万安南绿地、应元路31号、金贵村山头绿地等项目的实施。继续加大区财政投入,加快区管市政道路、排水排污设施和桥梁的维修改造,改善我区道路状况。加大内街拆违复绿工作力度,改善内街环境。
此外,我们还将继续做好绿化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对区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绿化验收,指导辖区机团单位的绿化建设,力争2008年增加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
(四)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重点社区的综合整治工作。
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加大工作力度,做细思想工作,继续推进地铁五号线和六号线、东山大街绿化广场、东风中万安南绿地、府学西街道路扩建、教育综改二期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集中精力抓好永安横公园的拆迁工作,力争按期交地,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强协调,进一步妥善解决好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历年来实施的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的结算、结案工作。
此外,切实推进新河浦涌、沙河涌、东濠涌、景泰涌等河涌的综合整治工程,改善我区河涌两岸的景观。同时,借助大力开展旧城社区环境整治的良好势头,继续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除完成最后20%旧城社区创建达标任务外,还将进一步提高已整治社区的环境水平,大力改善旧城社区环境状况,提升中心城区城市环境综合水平,造福一方百姓。
(五)继续做好规划工作,发挥好先导和指引作用。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4篇
1.1旧房屋维修的种类根据旧房屋维修的相关规定,旧房屋维修一般的种类有小修、中修、大修三种方式。一是旧房屋的小修,小修主要针对于旧房屋内部的局部进行修缮和改造,小修的关注点在于房屋内部有关结构、房屋装修、房屋水电设备出现局部、零星、微小的损坏而进行的小修小补服务,小修的要求是及时、迅速,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住户和用户的正常使用。二是旧房屋的中修,中修是养护大修力量的补充,养护小修力量难完成的中小型工程服务的。要求快进快出工期短,服务点多面广。三是大修,大修是对房屋功能性损坏的综合性维修,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房屋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改造和改善居住者和利用者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1.2旧房屋维修的要点其一,建立好房屋管理档案,房屋要建立维修档案和建筑物台账。其二,确定旧房屋维修的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水、电、建筑、结构及其他设备等保修年限,维修部位及次数,等等。其三,接收并管理好建筑工程资料。从竣工验收之日起,列表排序,记录好各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承建单位。其四,注明保修单位,保修项目,保修年限,并罗列出有关下次预计维修项目的周期和时间。其五,标定保修条例、保修责任、保修范围,为旧房屋维修工作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2旧房屋改造与施工的技术关键
房屋维修改造前,确定是大修、中修还是小修,大修、中修必须向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提供原设计图纸及施工隐蔽记录,编写好委托设计任务书,并提出具体要求。房屋改造主要是改善居住条件,增加楼层面积和增加层数。旧房屋改造过程中常见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2.1挑用挑梁、悬臂梁、牛腿等构件,挑出相应的长度支撑上部结构。
2.2跨用简支梁、连续梁跨过原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等,形成承重结构支撑上部结构。
2.3包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等材料,将原构件包围,增加其原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2.4镶沿原墙或柱镶砌,与原结构连接成整体,支撑新增上部构件。
2.5贴由于原建筑构件的强度、刚度有所下降无法支撑上部结构。采用与原墙体相同的材料,进行贴砌,与原构件紧密拉结,形成整体。
2.6帮在原梁、墙单面侧壁,用砼或钢结构帮一条简支或连续梁,加强原结构的强度、刚度,支撑上部构件。
3结语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5篇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京旧城内持续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始终都对北京历史名城及传统建筑产生着重大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曾是北京城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四合院建筑,因长年失修,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后,大都成为破旧的房屋及院落。加之住户人口激增,使得居住的院落空间狭小而拥挤;又由于结构老化、市政建设落后,造成传统四合院区域生活环境的普遍恶化。这一状况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水平以及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社会各界要求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呼声日渐高涨。为解决广大居民住户的危房问题,提高首都城市的环境质量,北京旧城内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即拉开了大规模危房改造工程的序幕。 关键词: 危房改造 四合院 保护 矛盾
但是,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做好最具古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也同时提到了我们面前。十几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发展而在全市不断扩展的保护历史名城、保护四合院的争论,现已逐步演变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所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危房改造进程中对?四合院等传统建筑的认识及保护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旧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而且,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旧城的四合院区域扩展,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首都的城市面貌。为加快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决定。全市自1990年正式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以来,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其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关系与矛盾以及社会视点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状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危房改造的第一阶段:1990 年至1997年之间,以解决旧城内危破程度严重的房屋为目标的危房改造工程。城区内当年最突出的危房主要集中在内城的原城墙根一带,即东二环路西侧、西二环路东侧、北二环路南侧以及外城的天坛、先农坛坛根附近的天桥金鱼池、法华寺等区域。为解决危改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当年所采取的方式,是原地改造建设,就地平衡资金。这一改造建设方式,确实为最初的危房改造和区域性的市政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同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改造建设单位为了多建住房,纷纷要求突破旧城建设高度控制的规定,不断提高楼房的建设高度。为防止危改建设有可能给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带来不良影响,市政府在当年的危房改造工作中曾制定了 “四个结合”,提出危房改造要与“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的规定,并在社会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要保护古都风貌,尤其是保护古都的空间格局,改造建设项目要维护旧城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等等。为此,当年在旧城内最初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注意力,多放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古都风貌的协调上,危改启动的区域,也多在旧城的边缘地带。所以,这一阶段的危房改造工程,是以外城的宣武区、崇文区和内城的东西二环以内的危房区域为重点,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危改建设工程,从而较大面积地拆除了这一区域的危旧房,先后建起了一批居民住宅楼,使旧城内部分区域的居民危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在1990年至1992年开展的危房改造的三年间,旧城内四城区总计搬迁住户29385户,平均每区每年只搬迁1600余户。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的规模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危房改造项目与老北京四合院、胡同保护的矛盾还未充分显现。
?危房改造的第二阶段:1998 年至2003年3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市政建设的步伐,而旧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大面积的危房问题的解决,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全市提出的危改工作的目标是,在5年时间内完成全市的危房改造工程,其重点是旧城内的危旧房。自1998年以来,在旧城内的四城区全面开展了针对危旧平房的危改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旧城内危房改造速度,还同时提出和实施了开发建设带危改、市政建设带危改、修路工程带危改等危改思路和建设项目。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统计,在这一阶段,旧城内除25片历史文化街区外,在传统四合院平房区域内,列入危房改造计划的项目达到130余片,在危房改造搬迁的高峰年度,四城区每年外迁住户曾超过3万户。我们看到,在短短几年内,旧城内的传统平房区域逐渐被现代化的楼房小区所代替,东西城区的部分危改项目已逐步向传统的四合院、胡同区域扩展,部分传统四合院、胡同在逐步消失……。这一变化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危房改造的第三阶段是:2003 年4月以后,市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和吸纳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在全市认真落实中央领导有关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指示精神,对旧城内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制定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保护办法”、对危改区域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了挂牌保护的措施,使处于危改拆除区域内的658座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得以保留。尤其重要的是,将全市危房改造的思路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从以往的危房改造工程中对四合院胡同采取的“改造、建设”转变为“保护、维修”,要在保护四合院和历史名城的前提下,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市延续多年的以拆除原有四合院为主要方式的危房改造工程,最终转变为以保护维修和提升居住环境为目的的危改工作。
?根据上述对四合院保护的原则精神,我市四城区先后研究并制定了近期将以新的思路开展的白塔寺地区、三眼井地区、前门地区、大栅栏等传统街区的保护维修和改造市政设施的方案,将会取得既能保留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及格局,又能适应和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双重效果。?
二、旧城内危房改造的实施方式?及对传统四合院保护产生的影响
为在危房改造工程中妥善处理与历史名城和传统建筑保护的关系,我市自开展危房改造工作以来,也曾经历过多方面的探讨过程,社会各界曾针对如何在危改过程中保护古都风貌的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一批专家学者曾从历史名城和古都风貌整体保护的战略高度,发表过真知灼见;有的专家亲自主持或参与了部分危改方案的设计工作,在全市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也曾有过各种探索和不同模式:?
1.?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实施的楼房小区式的改造方式。在危房改造的初期阶段,为了能尽快安置大量的居住危房的居民住户,各城区曾在旧城的边缘地带建造了一定规模的楼房小区式的住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区域因危房所造成的社会压力。但随着危房改造工程的进展,这种改造模式却逐步向旧城内的传统四合院区域“侵蚀”。在危改初期阶段以后,我们看到,由于实施了楼房小区式的危房改造工程,使得一些传统平房区域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被全部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现代化的楼房小区。从北京旧城的整体看,当初为解决部分居民的危房而在旧城的边缘或某一区域,建成一定高度的楼房式住宅,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名城的整体景观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只要建筑的外观形制、体量、高度符合城市总体控规要求,在历史名城保护总体规划中是允许的,但是这种“改造”方式的代价,却是旧城内这一历史地区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由此而永远消失了。?
2.? 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开展的菊儿胡同“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房改造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即我市在大规模实施危房改造之前,清华大学等一些科研单位,曾就如何在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前提下,妥善解决旧城内危房问题展开过多项研究和探索。东城区菊儿胡同的改造,就是当时在努力协调古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内开展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改造更新、新旧结合”式的危改试点方案。这一方案的突出特点是:将传统四合院的独门独户的居住形制与楼房单元相结合,组成住户居住的基本单位;在建筑设计上,为每户增加了原传统四合院住房中没有的厨房、卫生间等现代设施。建成后,每组建筑基本保留了大院落的组合形式,能够较好地延续传统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原有的住宅胡同的传统结构;继续保持了以往四合院传统住宅院落的地域空间;其建筑外观尽量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在当时被社会称?为“类?四合院”或“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改建筑。
?菊儿胡同开展的危房改造方式,是我市最早在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开展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危房改造探索性试点方案,其整体规划中的改造、继承、更新的设计手法,为我市以后在旧城内开展的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
3.? 在城根、坛根开展的整治及恢复区域景观的危房改造方式。在我市旧城内的城根、皇城根、坛根、古河道等地带,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形成的居民居住区,由于房屋建设质量差,是我市最早出现的危房区域,也是旧城内危房改造的重点地区。我市先后在东皇城根、明城墙遗址、菖蒲河遗址(南皇城根)、南中轴路两侧的天坛和先农坛的坛根等地带采用搬迁、整治的思路,开展了以解决危房、拆除违章、整治环境、恢复区域历史景观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工程,共搬迁住户超过一万余户,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上述区域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共同之处是:由市区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在搬迁了大量住户、单位的基础上,将区域内多年形成的杂乱建筑全部拆除清理;整治和绿化环境,市文物局积极参与了上述各项工程的实施工作,先后清理发掘了东皇城墙(根)遗址,利用考古成果恢复和展示了部分地段的皇城墙遗迹;维修、加固和保护了崇文门东侧明城墙遗迹;配合菖蒲河恢复工程,修缮了南皇城墙;参与南中轴路的整治工程,修复了天坛、先农坛的外侧坛墙等,局部恢复了上述重要区域的历史面貌。尤其是在菖蒲河遗址整治及恢复河道的工程中,在菖蒲河北侧修建了一批传统式的四合院建筑,使这一地区历史上特有的红墙、御河、四合院的传统建筑景观得以重新展现。?
4.?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南池子危房改造方式。南池子地区的危房改造工程,是我市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第一个以四合院改造为主的危房改造项目,也是我市对传统四合院改造、维修、保护利用的探索性的试点工程。又由于南池子位于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故宫的建设控制地带之内,其街区本身又是全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所以南池子地区的危房改造工程,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界人士分别从故宫传统环境的延续、原有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环境水平等不同的角度给予评说。特别是对改造后新建造的二层式的居民住房等方面,部分专家还存有一定的看法。但从整体上看,南池子地区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是在十分复杂的矛盾和多种困难的境地下,开展的一项危房改造的艰难探索,其总体效果应给予充分肯定:一是危改工程尽量多的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搬迁了占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渡寺大殿的小学校;搬迁和拆除了普渡寺大殿周围的186户居民,使年久失修的文物建筑得到了彻底的修缮;在危改工程中保留了原有的9条胡同和街巷;保留了现状较好的四合院31座;按原格局重新修复了传统四合院17座。二是,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提高了居住水平。在危房改造前,每户住房面积为26?84平方米,改建工程后的回迁户户均达到69平方米。为解决区域内居民住户过多过密的问题,在这次危房改造中,居民外迁率为70%,降低了住户及人口密度,从而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各种现代化的市政设施,如管道燃气、电力设施、通讯网络、上下水管线、地下停车场等等都从地下引入四合院内或居住的区域内,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整个区域的市政水平。?
5.?实施了小规模院落式的维修改造方式。为在危房改造中更有效地保护现状四合院建筑,我市有关部门曾做过多种改造形式的探索,其中在传统四合院区域推行的以单体院落为单位的危旧房改造方式,基本保持了原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传统外观,对原有胡同、街区风貌及周边邻里建筑不造成任何影响,是我市在旧城内危房改造工作中,对四合院建筑改造与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成功的尝试,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此方案的实施,往往是以一组或几组四合院为改造单位,在搬迁安置院内原有住户的基础上,根据院落建筑的保护状况及完残程度,做出维修、改造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原有院落建筑开展一系列的维修、复原、翻建和内部改造,使原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得以恢复。新的院落建筑,完全可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化的居住生活和多种使用的需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改造院落有:东城区南锣鼓巷沙井胡同15号四合院、秦老胡同 35号四合院、鼓楼东大街国祥胡同甲2号四合院、东城区亮果厂6号四合院、东城区府学胡同34号四合院以及国子监街、南长街等数十处院落,大都是在安置原有危房户后,对现存的危旧四合院仍依照原有的结构和传统的格局,进行翻修或重建。重新改造后的院落建筑,除内部增建了卫生间、厨房、上下水管等市政设施外,其建筑的总体外观,基本保留和延续了原有四合院的传统特色。从这种单体院落改造后的整体效果看,这种小规模院落式的危房改造方式,既保留和发展了传统建筑原有的实用居住价值,又再现了老北京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建筑。
?三、已实施的几种危房改造?模式与传统四合院保护的矛盾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在危改工作中做好四合院保护的指示精神,我市在旧城内的危改工作思路已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为适应这一重大转变,有必要对我市十几年来的危改工程实施方式进行认真反思,以便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今后危改工程中保护传统建筑及历史文化环境的原则和方法。我们首先充分肯定以往的危改工作在解决城市危房、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环境水平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但如何在危房改造的实施工程中处理好与传统四合院保护的关系,确有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的问题:?
1.?以开发建设的方式,开展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对传统四合院、胡同、街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开发建设的本质,就是利用旧城内的土地及空间进行建设,它与开发地域上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是相矛盾的,其所追求的目标,是最多的建筑容量和最大限度的建设高度,以新增的建筑面积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市危房改造的起步时期,在旧城的边缘地区实施这种开发性建设,也确实为当地的危旧房住户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居住用房,也为政府缓解了没有资金解决危房及困难户回迁的现实问题。但是,这种在旧城内特别是在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实施的开发性建设,是以牺牲危房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地区传统风貌为代价的。从以后的实际效果看,在实施开发性建设的传统平房区域内,部分保留状况较好的四合院建筑,也在开发建设的工程中被拆除。特别是在占地面积较大的四合院平房区域,不但原有的各类建筑包括个别状况较好的四合院被全部拆除,而且这一地区已延续多年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也被一栋栋体量较大的现代楼房所取代,致使这一地区的历史“痕迹”也随之消失了。?
在危房改造初期,为加快全市危改工作速度,我市在旧城内还同时实施了市政建设带危改、道路扩建带危改等多种建设性的危房改造方式,这种以城市建设工程的方式来承担部分危房改造任务的做法,其实际中所偏重的是市政工程建设本身,而对市政工程两侧所涉及的传统建筑也是以拆除为主。在工程实施后,城内部分地段的道路确实展宽了,但沿街两侧原有的传统建筑及街区景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沿街的传统四合院、商家店铺等历史性建筑在不断减少。?
2.?原地实施危房改造的方式,对传统四合院建筑和地区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四合院平房区危房住户过多,加之建房资金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解决危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原地危改建设,就地搬迁安置,增加建筑高度,平衡建房资金。应该说,这种方法在旧城的某些边缘地带是可行的,但如果在内城的中心地区或四合院胡同区域,也实行“就地危改,原地建楼”的方式,就必然拆除危房区域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造成一个历史地区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的破坏直至消失。?
3.?以迁移的方法在新建楼区的一侧保留部分四合院的方式,将使传统四合院的原有价值大打折扣。部分旧城内的危房改造项目,为协调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矛盾,兼顾两者的关系,在危房改造建设中,将区域内有价值的四合院,迁移至新建小区的一侧。从表面看,这种危改方式是将有价值的四合院建筑迁移保留了,有的小区内个别的四合院还做到了原地保留,有的楼房林立的小区内需保留的挂牌四合院一个不少,但这种原本分散于胡同、街巷之中的四合院建筑,却在这种危改方式中脱离了原有胡同的历史环境,又重新组织在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建筑环境内。这种重建的四合院,不但失去了传统环境下的原有价值与意义,而且新建成的楼房小区,也必将影响和改变这一传统四合院区域在历史名城中原有的地位与作用,进而会对北京历史名城的整体风貌造成损害。
?4.?在危改的运行方式上,部分危改区域曾出现过把危房改造与保护四合院对立起来的偏向,造成部分危改地区的居民对政府部门保护四合院工作的误解。旧城内很大一部分危改工程,因涉及到历史街区和四合院的保护问题,多与危改建设形成矛盾。有的建设单位就认为,是四合院保护影响了危改建设,个别的建设单位在处理建设与保护关系上,形成一种:解决危房=拆除破旧四合院、改造=盖楼房=解决居民的危房问题的思维模式,片面认为,不拆除原有的危旧四合院就无法解决居民危房问题。在前一时期,有的危房项目因四合院保护问题出现了停顿和调整,在部分建设单位上述错误情绪的影响下,致使部分急于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对政府部门保护四合院、胡同的做法产生了对立情绪。个别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北京破旧的四合院已经过时了,保护它就是保护落后等等。而未能看到,市委、市政府之所以采取保护北京四合院以及保护历史名城的举措,正是保护和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述认识问题的产生,其根源概出自于这种原地危改建设的运行方式。
?四、以新的思路解决旧城内?危房改造中的四合院保护问题
1.?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坚决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住户疏解与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问题。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另行研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与保护。按照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措施,不得拆除和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3.?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的四合院危房维修、改造、保护和利用方案。在北京旧城内,对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建筑应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如:处于旧城中心区的四合院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与一般传统平房的四合院建筑,因在历史名城的不同地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在保护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因地域上的差异,对全市四合院的保护标准与方式不搞“一刀切”,特别是对旧城内的40片历史传统街区的四合院,要严格按照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拆除、改建原有的传统建筑。对年久失修的危破房屋的修缮,要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按其建筑原状维修并保持和恢复其传统外观。而对于一般平房区内四合院建筑的维修,一般不做纯“复古式”的要求,在其建筑内,除可增建卫生间、厨房及各种市政设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建地下室等。在院落的利用上,可在不影响建筑格局和区域景观的前提下,可以营建“下沉式”院落或增加庭院式罩棚等等,以满足和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
4.?以四合院私有化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实现四合院维修、保护的社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城市普遍推行公有制并最终实现了私人住房公有化后,政府部门也从此背负了全市职工住房的沉重“包袱”。几十年来,由于政府及房管部门长期缺乏足够的维修资金,始终无法保证全市居民住房的日常维护,使得很多居民住房特别是旧城内年代久远的四合院平房,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中日见残破,以至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危房。实践证明,政府部门无法继续承担全市居民的住房问题。由于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及北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已经积蓄了较大的资金财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各阶层人士,已经开始介入旧城内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利用领域。如在皇城内的南、北池子、南、北长街、景山东、西街、什刹海地区、南、北锣鼓巷、国子监街等重点四合院街区,已先后有百余处四合院建筑,由港澳企业家及各界人士依有关政策出资收购后,都按院落原有的格局和建筑风格重新修复利用,使原已危破的四合院建筑在经过维修后得以延续。可见,社会人士参与四合院的危房维修及利用,在全市传统四合院的保护利用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今后发展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的各界人士参与我市四合院的维修、利用,还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明察暗访工作方案{集合5篇}
下一篇: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