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852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15分钟。
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昨天我们参观了胶州市马店镇、北关办事处、营海办事处及王家村、陆家村、郭家庄村,他们综合运用把涉农档案信息上网、刻成光盘或复印送到乡村等办法,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这种不等不靠、勇于创新、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精神,这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刚才,青岛市档案局等7个单位介绍了开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还有北京市档案局等26个单位书面提供了经验材料,相信同志们和我一样,都有很大的启发和收获。实践证明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在广阔的农村基层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可以大有作为。
下面我讲两点:
一、当前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实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在2008年湖北宜都会议上提出的。当时有些同志不太理解,认为农村有什么可共享的档案信息?更多的同志认为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但两年来各地的创造性工作已使这项工作遍地开花并丰收在望。
(一)勇于创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档案工作的一个全新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供大家套用,面对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各地档案部门不等不靠,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浙江省政府2005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通知》,要求“到2008年年底,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全面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点,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有电脑,百万农户有信箱’的目标”。省档案局抓住机遇迅即提出实施全省“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并在萧山、嘉善等地试点。到2009年年底,全省已有7488个行政村安装使用了省档案局免费提供的行政村档案管理软件,达到全省农村总数的三分2_--左右。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档案领域的“数字浙江”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完全实现。
广东省档案局通过省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上载自编的《“三农”工作常用文件选编》,同时在该网络上提供《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服务手册》和“农村基层档案管理软件”,供农村基层免费下载使用。东莞、中山、珠海、肇庆、江门等市依托政府网、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等信息平台上载涉农信息,运用网络手段开展“三农”信息查询服务。到2010年7月,全省21个地市开通了档案公众网站,提供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查询。另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10360个行政村通过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网站,可查询镇村党务、政务、财务等公共档案信息。
河南省18个地市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中牟县档案局建立“中牟电子文档中心”,实现了档案在线查询、在线归档、在线咨询。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为档案室配齐电脑、扫描仪等硬件设施。2009年县档案局全面启动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门户网站设立了“三农档案查询利用中心”,提供有关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服务的档案信息,实现了开放档案和已公开信息目录的网上查询。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查到本村的有关档案。
重庆市档案局2009年印发《关于启动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在网上开辟“三农档案”专栏,上载本级政府涉及“三农”工作的公开信息和已开放档案目录,逐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目前全市各乡镇基本上都配备有计算机,并且基本上都连通了互联网;各行政村中的绝大多数都配备有计算机,其中部分连通互联网。
2008年大连市政府启动了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市档案局与市民政局加强沟通协调,将村级档案室建设列入《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档案室作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一场九室”建设的一项内容与项目建设同步实施。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全市440个村级档案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市财政同时为440个村档案室提供了配套资金,统一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档案管理软件等,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二)争取领导重视和资金支持,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提供保障
湖北省档案局根据省领导关于信息共享工作的要求,抓住机遇,要求全省档案部门在三年内建成以省电子政务为平台,方便人民群众查阅电子档案和开展远程服务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省档案局与扶贫开发部门联合,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扩大贫困地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试点单位。不少部门投入几I-)Y元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为顺利开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提供了保障。宜都市委、市政府把档案信息共享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动员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就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共享提出具体要求。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亲自办点,示范推进,推动了共享工作向纵深开展。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及档案信息“村村通”试点工作列入了《天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惠农工程项目》。市农委、市民政局与市档案局联合召开了全市新农村档案工作现场会,把农村档案信息“村村通”工程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7年浙江省档案局就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对行政村档案软件的推广人员培训和欠发达地区农村档案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项补助。各地档案部门也积极争取把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如湖州市落实市财政资金50073"元用于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杭州市萧山区已累计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诸暨市每年争取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补助农村规范化档案室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档案信鼠共享的基础条件,增强了档案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安徽省档案局与省新农办联合发文,在全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制定了验收标准,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纳入验收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今年年底,省档案局、省新农办将根据验收结果,联合表彰验收合格的创建单位。
(三)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河南济源市档案局通过对涉农档案资源的深入整合,促进了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市直各涉农部门、各镇、街道及村(社区)的档案工作均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涉农档案资源得到了全面整合,全市16个镇、街道和市直各涉农部门均建立了公开利用场所,婚姻、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安全饮水、阳光工程、征用土地、农村低保、移民、林权档案实现了目
录数据化;全市有200个村实现了新农村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化。
大连市及区县档案馆全面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形成独生子女、婚姻登记、干部安置等民生档案专题目录500多万条,档案全文扫描400多万页,为档案信息共享提供了基本保障。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南通市网上村村通平台,在网上设置了各村的页面,将公开的档案资料采集、上传、更新。农民上网就能看到各村的信息。
(四)不拘一格,积极探索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模式和途径
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么共享?”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许多基层的同志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形成7"--些比较成熟的做法,用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杭州萧山区档案局积极实施“民生数字档案下乡进村”项目,他们依托政务网建成了县、镇、村三级数字档案室,共建立各类档案电子目录数据170万条,扫描档案150万页,已有21个镇街33个行政村和社区开展了档案全文数字化并建立了档案网站,开辟了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青岛胶州市档案局组织人力物力把各级政府制定的惠农政策及市各职能部门制定的配套措施3000余份已公开现行文件制成政府信息资源库,刻录光盘3000多张,向全市811个行政村免--费发放。这些文件内容涉及教育、卫生、医疗保险、土地承包、林权改革、粮农补贴、金融信贷等40多个类别,基本上能满足农民群众对档案的查阅使用需求。
沈阳市依托农业科技信息网,一方面在区县成立农业信息中心,开通农业信息网站,形成区、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农户可以网上查询档案部门的国家有关涉农政策。另一方面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实行档案、信息、图书、资料一体化管理体制。目前,全市共建成10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这种一体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成为沈阳市农村社会发展史上的新尝试,也成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新突破。此外,还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平台,把“三农”可公开信息、已公开现行文件、村务公开信息、已开放档案目录、家庭档案知识等通过网络共享,让广大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地利用档案信息。
四川攀枝花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从2009年以来,乡(镇)形成的文件已全部实现全文挂接,并开始建立和完善知青、婚姻、失地农民安置、土地征用、第二轮土地延包等专门档案数据库,村民在各乡(镇)的利用大厅就可以查到相关信息,对其中利用率高的婚姻、土地承包等档案进行了全文数字化处理,逐步实现了查阅打印一体化,大大提高了档案查准率,为解决农民各种问题服务。
重庆北碚区档案局依托区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网,开辟服务“三农”档案信息专栏,以镇、村网点在线阅览平台建设为重点,截至2010年5月底,已建成开通107个村级网点,初步实现在线查阅“三农档案”的目标。同时大力推广运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进行立卷归档,使乡(镇)档案工作也在网络环境下操作、管理并提供档案利用。米易县每年在乡(镇)、村两级按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要求归档完毕后,将全部数据集中到乡(镇),再由乡(镇)进行处理后,将各村数据与本乡(镇)数据一并刻录成光盘下发各村,供各村在单机上查阅使用,部分实现档案信息的初级共享。
(五)为维护农民权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是方便广大农民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以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四川新津县档案局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协作配合,利用覆盖全县的光纤网络及设备设施,对全县公众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政务信息,特别是对民生民情档案的需要。目前,新津县所辖村(社区)已有3000多人通过电子政务网在村(社区)查阅到所需档案信息。2010年4月12日,新津县花桥镇村民赵兵、王冬梅在花桥镇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查到了自己的婚姻档案,为其购房提供了有效的凭证。广东东莞市大朗镇档案馆自建馆以来,有15JTA次通过网络点击该馆的网上档案信息;塘厦镇所辖村近三年来通过利用公共档案信息,解决争议纠纷647起。重庆丰都县都督乡把本乡资源等情况到网上,该县一家公司从网上看到后,经实地考察,2009年进驻该乡,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解决了lOO多名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户直接创收100多万元。2008年10月,江西南城县徐家乡湖东村村民因山林界线不明,阻止鹰瑞高速公路施工,有关部门通过县档案馆的数据库,查到该村山林权证,很快解决了纠纷。天津北辰区沙庄子村一农户油菜忽生怪病,他通过村里的网登录“村村通”三农档案专栏,找到病因,并按网上的方法救治,使菜顺利上市。安徽霍山县档案局全面整合茶叶质量安全档案信息,建立了霍山县茶叶质量安全追溯档案信息查询系统。消费者在购买霍山黄芽茶叶时,只要登录霍山档案方志网,输入产品外包装上的26位追溯码,即可知道该产品从种植、采摘、收购、鲜叶检验、初加工、精加工、成品检验、内包装、外包装、销售等全过程的所有信息,实现了“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提高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六)加大培训力度,打遣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基层队伍
宁波市镇海区档案局以编写软件指南、上机操作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全面推广村档案现代化管理软件,使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素养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加强电子文件、多媒体文件的收集力度并对纸质档案进行全文扫描,指导他们进行电子文件的系统整理、安全备份,为以后村级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网络化打好了基础。
黑龙江克山县古北乡政府为提高基层档案员素质,召集各行政村的档案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每个行政村的档案员都上机演示,做到学会为止。
河南济源市档案局开发了《档案管理电子平台》管理软件,在全市推广使用。他们组织了20个试点单位的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并对各镇、街道、市直单位档案人员进行轮训。现在,市直各单位和各镇、街道均配备了计算机,部分单位配备了扫描仪,全市520个村(社区)实现了村村有电脑。
当前,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涌现了一批成效明显的典型单位,但从全国范围看尚属起步阶段,仍然存在普及率不高、覆盖面不广’档案信息共享深度不够、档案部门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不足,未来工作任重道远。影响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发展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一是畏难思想普遍,很多地方不敢去想,不敢去干,二是资金投入制约,使档案信息共享难以形成规模;三是资源整合制约,影响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四是专业人才匮乏,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面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参差不齐、农民档案信息需求层次多元的新形势,做好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需要继续做出更大努力。
二、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这作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也作为全国档案工作的一个亮点来抓,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这项工作取得突破性和实质性进展。具体地说,就是争取在全国90%左右的农村地区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东部省份有80%左右、中部省份有60%左右、西部省份有40%左右的乡镇和村,要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这一目标如能实现,我国的档案工作水平和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水平,就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那么,怎么去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呢?关键要解决“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
概括地说,“怎么看”,首先要看清什么是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简单地说,就是把涉及“三农”的档案信息,通过各种可行有效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实现农民利用档案信息不出村的目标。“共享”实际是更大范围、更多人的利用。传统的档案利用是一对一的提供利用,“共享”则是一对多、一对众的提供利用。这是现代档案工作与传统档案工作一个本质性的重要区别。实现“共享”,都有些什么可行有效的形式呢?目前各地已经做的,至少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网络形式,也就是在已经通有各种网络的地区,档案部门把涉农档案信息上传到网上,农民和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利用。这是目前最先进的形式,可说是最广泛的共享。第二种是电脑加光盘的形式,也就是在网络没有覆盖的地区,档案部门把涉农档案信息刻成光盘,送到有电脑的乡、村档案室或其他公共场所,农民可以在电脑上看光盘中的档案信息。第三种是纸质复印形式,也就是在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脑的地区,档案部门把涉农档案信息编印成册,送到农村档案室、文化室、农家书屋等,让农民利用。当然在网、盘、书这三种形式以外,有些地方还创造了其他的形式,如运用电子触摸屏或广告屏、运用电视滚动字幕、运用手机等档案目录等信息。但不管哪种形式,只要把档案信息主要是涉农档案信息送到农民身边了'农民能在本村方便地利用到档案信息,享受到档案信息的便利了,都可以叫实现了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并不是说只有运用最先进的网络形式才算,别的形式就不算。只有这样认识,我们才能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地推进农村档案信息共享。
“怎么看”还要看清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重点。第一要看清需要共享的档案信息内容的重点,那就是农民最迫切需要的东西,主要是三部分,一是各级特别是本县市政府及其涉农部门以及各个乡镇的有关“三农”的政策性文件;二是关系到农民各方面切身利益的凭证性材料,三是可以帮助农民致富和更好生活的各种知识性、技术性信息。目前需要共享的并不是所有“三农”档案,而主要是这三部分东西。它们主要存在于县级档案馆和县级各涉农部门以及各个乡镇。第二要看清开展这项工作的重点部门。开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重点部门是县级档案局馆、县级各涉农部门的档案室、乡镇档案室,其中,县级档案局馆是重中之重的关键部门。为数众多、处于最基层的村级档案室,由于其档案就在本村,其他村的人很少利用,所以,即使他们的档案暂时不上网、不扫描,也不太影响农村档案信息的共享。作为农村档案信息的落脚点,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怎么让上级档案部门送到村的档案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村民利用。等将来条件具备时,村的档案再扫描上网。
所谓“怎么干”,首先要弄清本县市乡镇和村目前有没有通各种网络,大约有多少地方有电脑,从而根据这种县情,确定干的方向或形式。已通有各种网络的可选择把相关档案数字化后传到网上;未通网络但已有电脑的可选择把相关档案数字化后刻成光盘再分送到有电脑的乡、村;连电脑也没有的,则可选择把重要档案编印成册,送到农村。其次要重点解决最基本的设备。共享工作的最基本设备是数字化扫描设备,即扫描仪加上电脑,一台(套)约需七八千元,一个县要想启动这项工作,至少也必须有一台(套)扫描设备。如果要刻录光盘或打印,还需再花一两千元,配刻录或打印设备。这些设备有条件的县可以自己解决,条件差的县可以省、地、县三级共同解决,即省级、地级、县级各拿一部分。一台扫描仪如果充分利用,一年至少可扫描二三十万页档案,即使一个县仅有一台,五年下来,扫描数量也较可观了。只要把档案扫描了,数字化了,就既可传到网上,又可刻成光盘,也可打印成册,从而实现共享。第三,要有具体的干法。有条件的县,可让各重点单位分别配备扫描设备,让他们各自扫描自己的,条件差而只有一台设备的,可由县档案局馆集中使用,分头到各重点单位去扫描。扫描中要先扫农民急需的且又是内容可以公开的,扫描后经审核即可传上网或刻光盘、编印成册送到农村。网络或电脑都不必是档案部门专用的,其他部门的也可以,只要在乡镇和村的公共场所就行,档案部门完全可以借助它们为农民提供档案信息共享。
具体地说,究竟“怎么看”、“怎么干”,我们需要做到五个“进一步”。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认识
1.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农村档案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成果,记录了新农村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今后新农村建设必须应用的基础性信息,对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水平、实现村民民主决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新农村建设不但体现在建新房、修新路等农村硬件的改善上,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科技文化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等的互通共享上。因此,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反映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基础性工程,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档案部门要重视,各级领导和涉农部门也更要重视。
2.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反映广大农民迫切愿望的一项民心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最大愿望是求富裕、求稳定、求发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正是帮助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稳定、推动农业发展的民心工程。过去,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的农民查个档案非常不方便,再要寻求个生产经营信息什么的就更困难了。这主要是我国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档案信息离农民太远。开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通过送档案下乡、特别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档案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各地在农村档案工作中,要以档案信息共享为核心,以农民一般查档案不出村为目标,把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农村政策文件、政府公开信息、馆藏档案资料等,传到网上或者送到村上,把这个民心工程真正建到农民心中。
3.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反映农村档案工作新方向的一项带动性工程。农村档案工作的未来方向是什么?新农村建设
档案工作与过去传统的农村档案工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档案信息共享。档案信息共享工作覆盖了档案工作的主要方面和业务环节,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开拓了农村档案工作的新领域,反映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面貌,对档案工作的标准、规范以及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编目利用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将促进农村档案工作跨上新台阶,带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是今后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开展这项工作,可以全面带动农村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它是反映农村档案工作新方向的一项带动性工程。
4.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将把我国档案工作全面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主要的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特别是在农村的档案信息共享这方面。这几年,我们党和国家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要如此,档案事业发展也要如此。农村是我国区域最广大的地区,农民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没有农村档案信息的共享,就没有全国的档案信息共享。进入新世纪以来,跟随世界信息革命的脚步,我国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以促进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仅仅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是远远不够的,缺少了农村这一块依然不能根本改变我国同发达国家档案工作水平的差距。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能够弥补农村档案工作在国家整体档案事业发展中的“短板”缺陷,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水平普遍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将把我国的档案工作全面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各级档案部门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5.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必须破除畏难思想。“最大的畏惧是畏惧本身”。凡事不怕难,而怕“怕难”。当前,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最大的困难不在别处,而在于我们一些同志的畏难思想。有的人认为本地区没钱、没设备,搞不了共享,有的人认为本地农民没需求,没必要搞共享。实际上,从现在一些已经搞起来的地方的实践看,开展这项工作并不太难,关键是想不想去做。只要真正想做,没有条件也能创造出条件去做。比如:有些档案部门自己没有网络,他们主动借船出海,利用别的系统在农村已建的网络去上传档案信息;有些本地区没有任何网络,他们把农村档案信息刻成光盘或者选编成册,送到各个乡村。美国现在实施一个为贫困人口提供免费阅读的项目,名称叫“为了站得更高”。我们实施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也可以说是为了让几亿农民站得更高,让他们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够享用档案信息。只要我们能站在这个高度上去认识这件事的意义,带着对农民的感情去做这件事,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积极动手去做这件事,直到完全做成这件事。我个人也是带着对农民的感情来推动这件事的,因为我出身子农民,当过农民。我曾说过,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国的广大农民利用档案不出村,便利地共享档案信息,共享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成果。我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地实现这一愿望。昨天我们在胶州市北关办事处,看到他们提出的一种干事的精神,叫“盯上、靠上、上,豁上、拼上”。各级档案部门都要用这“五上”的精神来干农村档案信息共享这件事。
(二)要进一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1.争取领导和有关单位在政策、资金、网络等方面的支持。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一项利国利民、顺应人心的工程,档案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各地政府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之中,把档案部门纳入当地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参与地方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同步发展。配套应用,为档案部门解决档案数字化所需的基本的设备购置资金。档案部门还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借助他们的电子网络、服务网点、公用设施等,开展档案信息共享。
2.争取各涉农单位的支持,形成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许多涉农单位把涉农档案列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内容和考核范围,有的部门还主动联合档案部门共同部署工作、共同协调行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民政、林业等主要涉农部门都曾主动联系档案部门,建立各种协调机制,相互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档案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各涉农部门的支持,同他们齐抓共管,互相联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档案信息共享工作。要争取同他们共同部署这件事,各涉农部门分工负责,分头按照档案部门的统一标准,把本部门的涉农档案数字化,由档案部门加以整合,实现共享。
(三)要进一步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资源,档案信息共享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一定要进一步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
1.加强各涉农单位的档案工作。县级党委政府及其各涉农部门的档案,直接涉及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是农村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部位。档案部门要加强对这些部门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和业务指导,重点联系农业、林业、民政、公安、社保、土地、水利、卫生、教育等主要涉农部门,帮助并督促他们把大量涉及民生的档案及时归档,收集齐全,并尽快予以数字化后及时向档案馆移交并提供数字化信息。当涉农部门进行撤并改革时,档案部门要加强督察,防止档案因机构变动而流失,保证档案资源齐全完整。
乡镇档案室是农村基层档案工作的主阵地,加强这一阵地是做好农村基层档案资源建设的关键环节。要不断加强乡镇档案室的建设,并不断扩大其档案来源,赋予其档案信息整合的管理权限,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成立乡镇档案馆。广东东莞市大朗镇档案馆同时也是东莞市档案馆的分馆,既整合了全镇的档案资源,同时也成为东莞市档案馆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做法值得推广。还有一些地方对保管条件差的村实行“村档镇管”,也有利于农村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安全。要创新乡镇档案管理机制,强化档案队伍,为档案资源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要继续推进行政村建档工作,不断提高村级建档水平,强化各项硬件和软件建设,把行政村的档案室打造成档案资源建设的基层堡垒。对于村级建档,各地要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来抓,因为这一层的档案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群众的,村级档案如果缺失或损毁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将难以弥补。在这方面,大连的经验值得学习。明年,我们准备配合民政部制定村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高村级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2.不断修改各涉农部门和乡、村档案室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县、乡镇、行政村要做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贯彻落实工作,及时修订各自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特别注意把一些新门类和涉及广大农民利益的各类民生档案纳入归档范围,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逐步建立起覆盖农村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资源体系。一要关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变化,把乡、村所属的各个所、站、办、企以及各种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和各个新的工作领域产生的文件以及新型载体文
件纳入归档范围,明确保管期限。二要关注广大农民的各方面利益,把有关民生方面的如:土地、林权、房产、社保、户口,婚姻、医疗、教育、移民、计划生育、粮棉补贴、金融信贷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文件全部纳入归档范围,并延长保管期限。三要突出地方特色,把反映和代表地方特色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以及特色产品、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文件纳入归档范围。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加强审核,使每一个涉农部门、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都有规范适用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在今后随着形势的新发展而随时加以修改,不断扩大归档范围,不断丰富档案资源。
3.加强对农村基层归档、建档的指导。农村基层档案工作由于人员编制等条件的限制,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各级档案部门把基层建档、归档作为业务指导的重点来抓。县级档案局是重点,是主体,负有重要的责任,不但要指导好县级各涉农部门的档案工作,而且要指导好乡、村两级的档案工作,要把重心沉下去,跑乡村,下基层,实地督察指导帮助。县以上各级档案局也要重视农村档案工作这一块,在政策法规标准制定、人员培训、经费投入、设备支持等方面给以倾斜。要本着制度为先、规范为主、实效为重的原则,以档案的齐全完整规范有序为目标,力争在基层建立起制度全面、扎实有效的档案收集整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拓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基础。
4.整合各涉农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由于受到行政管理部门条条和块块的分割,农村档案信息资源不系统、不完整。各级档案部门要大力做好各部门涉农档案信息的整合工作,不断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不仅要整合县级档案馆和乡镇的档案资源,还要整合县级民政、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社保、公安、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质检等各个涉农部门的民生档案信息,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进行档案目录的整合,也可以进行各种档案副本的整合,还可以进行档案实体的整合,也可以同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信息资源互换。
(四)要进一步狠抓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
有了资源不共享,资源再多也发挥不了作用。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放在农村档案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在怎么共享上下力气,切实加强共享工作。
1.加快涉农档案专题目录的数字化和上网。从当前经验看,在县一级档案部门建设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最理想。目前全国大部分县级档案局馆都有自己的网站,这个基础很好。档案部门要以此为依托,首先抓紧把馆藏涉农档案的目录数字化并放到网上,同时,还要推动把县级各主要涉农部门和乡镇这一级的涉农档案目录也尽快上网,首先实现涉农档案目录的共享。
2.加快可公开涉农档案的开放审核和数字化及上网。档案共享仅享目录还不行,必须有档案内容的共享,否则不能称作真正的档案信息共享。内容丰富、贴近群众、实用高效是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生命力。为什么有些涉农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时热闹风光,过后就冷冷清清?就是因为它的内容服务没有跟上。档案部门应该吸取这个教训,抓紧开展涉农档案的审核,划分出开放利用和控制利用两部分,并及时把开放部分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然后或者上传到网上,或者刻成光盘、编印成册,送到农村。要分出轻重缓急,先搞农民急需的、有用的、可以公开的,如有关涉农政策的,户口管理的,土地、山林、草场、水面承包经营的,房屋建设的,社会保险的,合作医疗的,婚姻的,生育的,教育培训的,就业的,健康的,等等。各级档案部门要把这当作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核心任务、关键任氖重点任务来抓,协同攻坚,加快推进。
3.加快推进各级政府公开信息在农村的网上查询。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各级政府机关近几年的公开信息也就是可公开的红头文件,多数已经上传到网上,各县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同相关部门联系,利用农村已有的各种网络,向农民宣传、指导,帮助他们在网上查询这些政府公开信息,缩短国家现行政策和农民的距离,扩大农民获取档案信息的广度。
4.加大对各种涉农信息的整合并上农村网。除了档案目录、档案、政府公开信息以外,一些其他的信息,如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科技知识、健康知识、图书报刊资料、文化娱乐项目等,档案部门也可整合起来,一起传到网上或刻成光盘、编印成册,送到农民身边。总之,凡是农民需要的、喜欢的实用信息,档案部门都可以整合到一起,通过各种办法让农民共享。
5.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网络和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广泛共享。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是网络,好多同志迟迟不干的最大借口也是档案部门没钱建专用网。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善于借鸡下蛋,借梯上房,借船出海,化难为易。据我所知,目前在农村覆盖面比较大的有党委组织部门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部门的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网、文化部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科技部门的科技网等,各级档案部门要打开思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他们已经建好并在使用的各种网络和信息平台,大力推动档案信息在网上的传送。近年来,有些地区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开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这个思路就很好。现在全国已经有将近20个左右的省市建成了这个网,有关省市的档案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网络。现在有些网上,缺少实用信息,如果我们把农民需要的涉农档案信息上传到他们的网络上,正好可以丰富他们网上的信息量,增强其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他们一定会欢迎。这样,我们档案部门就可以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办成事,扩大共享成果,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除了利用现成网络外,档案部门还要善于利用其他现有资源,例如:把档案信息光盘或汇编本送到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行政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室等,供农民阅读;在各种公共电子显示屏上打字幕、在电视上打滚动字幕宣传档案信息,在手机上传送档案信息等。总之,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公共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现代信息平台和现成的网络、站点,来输送上传档案信息,把档案信息送到农民身边。
6.加快乡、村两级档案机构的信息接收终端建设。有条件的地区,省、市、县三级档案部门要合力加强乡、村两级档案机构的电子硬件建设,为其配备电脑等信息接收终端。先做到每个乡档案室有一台电脑,再逐步做到每个村档案室有一台电脑,这样,既便于他们为农民提供阅读电子档案信息服务,又可以对乡、村档案人员开展远距离业务培训,使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成果更加扩大。
7.加强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安全是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档案部门必须采取严密的措施确保信息安全。要围绕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上传档案信息,不宜公开的秘密信息、内部信息、个人隐私等绝不能上网或送去共享。要有专人对共享信息进行审查、检查,绝不允许出现档案失泄密安全事故。要应用先进的软件设置防火墙,
防止系统和网络遭到黑客的攻击。要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8.统一规范县域内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县这一级是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主要平台,县域内档案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要在同一平台上完成,因此必须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格式等。各地在规划之初就要对本地特别是本县域内的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提出统一规范的要求。要在使用的软件和技术上统一标准和格式,并尽量采用兼容性强的软件和技术,同时,还要做好与其他单位信息技术平台的衔接,保证相关数据的正常使用。
9.积极开展送档下乡、送光盘下乡等活动。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今后农村档案工作的普遍性工作,不管哪个地区都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网络传输的办法,条件差的地区则可用其他可行的办法。有些地方档案部门开展的送档案信息选编、档案信息光盘和软件到农村给农民,就是一些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办法,很多地方都能做到。对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来说,这也是获取档案信息的有效途径。各地档案部门要积极采用这些好的办法,能用哪种办法就先用它干起来,等条件具备再采用更先进的方法。总之,要不等不靠,有条件的用现代化的办法干,条件暂不具备的用传统的办法干。允许先用传统的办法搞共享,但不允许什么也不干。先干起来,再逐步完善、逐步扩大。
(五)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1.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档案部门一方面要向各级领导宣传,让他们了解农村档案在发展经济、富民强农、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取得领导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向群众宣传,特别要宣传农民利用档案信息产生效益的实例,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农村档案信息是他们增长知识、搞好生产、发家致富、维护权益的重要工具,培养他们利用档案的习惯。
2.落实组织保证。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在组织上的支持,成立以主管领导挂帅的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涉农部门和乡镇的负责同志都要参加。同时,要调集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提供队伍保证。
3.列入“十二五”规划。今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年,各地也都在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各级档案部门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列入本地区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有关专项规划中,并列为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国家档案局已经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书面建议,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同时,我们已经把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列入了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农民不出村就能利用档案的目标。
4.列人工作日程。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当作“十二五”期间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把手要亲自升帐挂帅,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组织实施。要按照这次会议提出的东、中、西部各地区的五年总目标,提出本地区各年度的完成指标,并每年根据这些指标,提出具体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分年完成,做到每年都有较大的动作,每年都有新的进展。国家档案局将从明年开始,把各省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进展情况列入每年的督察内容,办法是:每年11月底,各省级档案局向我局书面报告当年开展这项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完成情况两方面内容,我局在每年的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通报这些情况。请各省级档案部门积极行动,组织本省各地、县级档案部门分批实施,加强督察,逐步推动。另外,我局还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百家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推动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5.加强人才培训。档案信息共享是一项新工作。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人才。各级档案部门要运用网上培训、实地培训、送教材培训等各种形式,培训一批人才,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提供人才支持。国家档案局已组织基层档案部门的同志编写了《农村档案人员工作手册》一书,并将发放给基层。明年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提供业务骨干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也希望各地继续创造条件为档案信息化锻炼队伍培养人才。
6.扩大试点,全面推进。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尤其是农村的发展水平不一,档案信息共享不可―刀切。一定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地区试行不同的共享方法。试点取得经验后,立即在同类地区推广扩大战果。各省、区、市要依托近年来档案信息化工作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果,努力打造实用、简洁和规范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软件,并把这些成果送到各个试点的市县和乡镇。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都要建立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联系点,经常到点上去看看,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思路。以后我和国家档案局的其他同志要到你们的点上去学习并把你们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云政办发〔*〕134号)和《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昭政发〔*〕38号)和省、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结合实际,经县人民政府54次常务会议研究,现就我县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新时期“三农”工作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省信息化、数字化、电子政务和“数字*”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数字乡村”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文字、数据、图片、视频图像四种表现形式,全面、真实、直观地展现乡村风貌、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政务公开、存在问题和发展重点等现状。“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农村基层的基本情况,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及时向农民提供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市场供求等有关信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民主管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较为滞后,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信息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实际应用水平低、涉农信息资源分散、信息队伍建设不适应发展需要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协调服务,努力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牵头,市场运作。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推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同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鼓励合作与竞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坚持统一标准,依托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结合国家实施的“金农工程”等项目,整合各部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建立分工负责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强化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全社会推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合力,加快项目建设。
3.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要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坚持统一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数字乡村”工程的系统操作要简便易行、方便使用,信息要贴近实际需要,及时更新补充。要加强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4.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村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以试点先行,做到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完善功能、先易后难、逐步推广,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三)建设目标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8月下旬全面开展建设,到今年10月底前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连接县、乡、村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图文并茂的网络信息服务。
三、建设内容
(一)抓好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
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规范栏目,加强信息资源采集、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乡村概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监测防治、林业、水利、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通过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和反映全县以自然村为起点和建设重点的农村基本情况。具体要求是通过数据采集和图片采集,全面反映乡镇、村委会和自然村的基本情况(按附件1—5的要求和内容进行采集)。
(二)抓好“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我县“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以全省统一的“数字乡村”工程信息网为依托,项目建设与“金农工程”等项目有机结合,利用电脑、电视、电话、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构建“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重点对乡镇、村委会、自然村三级子网进行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信息网络体系。“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栏目的设置,既要考虑科学合理,又要做到易懂、实用(具体设置按附表6的要求进行)。结合实际,我县目前的村级网络终端建设首期安排在白鹤滩镇的莲塘、库着、黎明、七里、北门、可福、迤博7个村委会和其它乡镇政府所在地的15个村委会,其余村委会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建设。网络建成后,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和整合信息资源,推动涉农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共享,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要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实用性、实效性,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抓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又好、又省、又快为方向,整合现有资源,抓好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延伸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县,连接乡、村,涉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经营大户,集采集、分析、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四)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信息化
“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建成后,在有条件的地方,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智能生产管理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方面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田作业、良种工程、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造林绿化、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作物栽培管理、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疫病监测预警、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管理等服务系统,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新思路,加快普及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科技、建设、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业中的应用,促进农村管理服务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步伐。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数字乡村”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来抓,把“数字乡村”工程纳入信息化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责任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措施、责任“三到位”,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县人民政府已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制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组织项目实施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及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1.坚持部门负责制,严把数据质量关。数据质量是“数字乡村”工程的生命。“数字乡村”工程的采集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等方方面面,要把好众多领域、众多数据的质量关是任何一家部门都难以做到的。因此,为确保采集数据的质量,县直各有关部门都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对乡镇采集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具体把关任务分解见附表7)。未经把关的数据不能输入信息网络平台;已经把关但把关不严致使“数字乡村”工程在接受省、市验收中出现问题的,要按照谁把关、谁签字的原则,追究谁的责任。各乡镇在数据采集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提供的数据绝对不能想当然和凭空捏造,一定要据实填报和客观采集。若弄虚作假,一经发现,要按照《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肃处理。
2.坚持“三统一、一集中”,严把整理录入关。根据所建网站栏目设置对文字、数据、图片的要求,为了使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料统一规范,便于收集、处理、编辑、录入,在技术上采取“三统一、一集中”的方法进行规范操作。“三统一”是指《巧家县“数字乡村”建设情况调查表》统一、《照片收集标准》统一、《文字处理模板》统一;“一集中”是指文字、图片编辑录入集中。各乡镇要严格按照“三统一、一集中”的要求进行操作,县直挂钩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解决,以确保“三统一、一集中”技术措施实施到位。
3.坚持转段验收制,严把阶段质量关。为了把好各阶段的工作质量,确保“数字乡村”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各阶段的工作从第二阶段开始要实行转段验收制。即,本阶段的工作完成后,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向县领导组办公室写出自查报告和验收申请,经县领导组办公室审核验收后,方能转入下一阶段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在审核中必须尽职尽责,坚持即到即审,绝不允许推诿扯皮和拖沓延误,一般要求在接到乡镇的验收申请后,在3天内要作出答复。
(三)明确职责,协调配合。
我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行“政府领导、部门指导、乡镇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和乡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并处理领导组的日常事务工作,将“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搞好工作指导,提供技术支撑;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各通信企业,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改部门负责将“数字乡村”工程纳入重大投资计划,并审定相关投资项目;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县委党史研究室、县统计局、交通局、公安局、城管局、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民政局、民宗局、扶贫办、教育局、卫生局、经贸局、气象局、人力办、文体局、供电公司、合管办、交警大队等部门要负责相关信息的核实、整理、交换,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服务;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农村地理、农村地籍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和服务;宣传、通信、广电等部门负责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平台等基础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宣传工作。各乡镇负责数据采集、照片拍摄、图片收集处理、文字编辑录入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逐级细化工作目标,层层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
(四)突出培训,建设队伍。
县农业局必须对县直部门抽调参加“数字乡村”工程的业务人员和各乡镇的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通过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乡镇的业务骨干接受培训后,要对本乡镇所有参加“数字乡村”工程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提高数据、图片采集、分析、整理、文字图片编辑和录入工作能力,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五)加大投入,全力保障。
为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县政府根据各乡镇的工作量,决定拨给一定工作经费(具体安排见附表8),并配备一台电脑和一台数码相机(所配设备必须用于“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绝不能挪作它用,并要落实专人管理,如发生人为损坏,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到的文本材料、图表等由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印制后下发各乡镇。各乡镇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充实设备(可以考虑租赁等),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投入,不断拓宽建设筹资渠道。
(六)政府主导,齐抓共管。
为了加强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形成县乡齐抓共建的局面,我县的“数字乡村”工程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责任制和部门挂钩制。县“四家班子”领导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挂钩联系乡镇的“乡村数字”工程建设(挂钩联系乡镇按照《中共巧家县委关于调整县四家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和帮扶贫困村的通知》(巧通〔2006〕25号)执行);县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建立挂钩负责制度(具体挂钩安排见附表9),尽全力帮助挂钩乡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与乡镇共同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全面实施。各乡镇也要实行乡镇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制,把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人,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
(七)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县里已在金塘乡进行了试点,金塘乡的试点经验各乡镇要认真学习。各乡镇也要选择具有一定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就信息采集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开,达到少走弯路、稳步推进的目的,确保整个“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八)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宣传,积极展示建设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关心和支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九)及时更新,永续利用。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其目的是全方位地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信息的更新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乡村”工程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及时对数据、图片、文字等进行更新,以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建立制度、形成机制,确保该项工作能正常开展。
五、工作步骤
按照省、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会议精神和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我县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年7月1日至8月20日)。主要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开展县级试点,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培训会,为“数字乡村”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信息采集阶段(*年8月21日至9月30日)。其中,8月21日—25日,各乡镇要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培训会;8月26日—31日,各乡镇要完成试点村的数据采集工作,并报县领导组办公室审核;9月1日—20日,各乡镇要完成所有村的数据采集工作;9月21日—30日,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完成对所有数据的审核工作。县直部门对数据的审核工作,可结合实际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各乡镇报县领导组办公室,再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二是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组成审核组到各乡镇进行审核。9月1日—30日,各乡镇完成图片的采集工作(采集图片的质量由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把关)。
第三阶段:信息平台建设阶段(*年10月1日至31日)。完成所需文字、数据、图片、视频图像的整理、编录、处理及基本网页制作并上网运行。
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作为一位乡中心小学的领导班子成员,政治思想不但要合格,而且还要不断地进步,然后才能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任职以来,我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观念和素质教育理论,教育管理观念不断更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政策法律法规,依法治教的水平不断提高。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我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做好老师和学生的表率。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不研究教学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教研管理人员不进行教学研究就不是一个好的教研工作者,特别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任现职以来,我一直在致力于教学上的研究,认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工作成效明显。
1、开展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农村小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根深蒂固,没有人去推一把是不会改变的。为改变这种局面,花香乡中心小学申请了《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课题,我是该课题组织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倡首先训练学生举手回答的习惯,然后训练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评一评、议一议的形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我写成了《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一文,用于课题研究小组的讨论、交流和实践。经过老师们的不断努力,我们学校涌现出了较为新鲜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涌现出了四人小组的讨论式,课桌摆设的会议式、突破难点的表演式等。我曾用这篇论文参加了东兰县教师论文比赛和区“课改杯”论文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
2、一丝不苟地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任现职以来,我每个学期都要求教师写好教学计划、总结,认真备好课;自觉地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根据校长要求安排好教师外出学习;鼓励教师写教学论文,积极倡导教师写教学后记。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力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能力竞赛活动。如几年来开展的小学生作文竞赛、小学生故事比赛、小学生书画比赛、小学背诵比赛等。设法通过学生的比赛来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每个学年度,我不但自己有教学研究内容,同时还组织年轻教师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长期以来,我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有一些体会总喜欢拿起笔来写一写。虽然教研论文的创作总是不见于报端,但是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经过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不规范现象的研究,我写了《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文;经过小学文言文教学实践,我写了《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一文。任现职以来,我组织年轻教师对小学识字教学方法、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读评写作文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控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兴奋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普九”工作成绩斐然。
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做好花香乡的“普九”验收软件工作。在工作中,我不等不拖,一直站在“普九”工作队伍的最前列,带领材料工作人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迎接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做好花香乡“普九”攻坚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几年来的工作中,我首先做好“普九”攻坚的组织和安排工作。
1、 做好一年一度的年报工作布置。
每个学年度初,从东兰教育局开会回来以后,我立即组织召开各村“普九”攻坚材料工作人员会议,按上级要求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严格要求各村校做好学生就学情况造册与统计工作、坚持要求做好家访与动员学生回校工作。
2、 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的摸底工作。
2003年9月,县教育局普教育股要求各乡镇做好0—17周岁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该项工作涉及到每一位教师,要走遍每屯每户,而且教师整天上课,怎么办呢?最后我决定召开各村“普九”攻坚档案人员会议,把责任落实到村中心校,然后村中心校把责任落实到教师个人。强调各学校不能凭印象和本村在校生来造册,必须利用课余时间挨家挨户地登门拜访,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经过几个月的工作,03年年底全乡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摸底工作初告结束。
3、 做好“普九”攻坚“教育线”领导机构的成立工作。
①花香乡市级“普九”验收领导机构的成立。
2004年初,在03年度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为了完善学校常规管理档案和“普九”专项档案的建设工作,我协助乡中心校校长和乡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花香乡‘普九’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要求各村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小组。在此项工作中,我把档案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了每一位领导和教师的身上,为2004年我乡“普九”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自治区级“普九”验收攻坚方案的成立。
05年中旬以后,东兰县的“普九”攻坚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县教育局要求各乡镇中小学要做好冲刺阶段“普九”攻坚的工作方案。于是该项工作又落到我的肩膀上。根据上级的要求和花香乡各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我起草了《花香乡教育线“普九”攻坚迎检方案》,在方案中定下了花香乡的“普九”攻坚目标,设立了迎检工作机构。这样,在花香乡“教育线”的迎检工作中,硬件、软件有人管,有人做。同时,我还做好乡党委、政府的参谋,完成了《花香乡“普九”攻坚迎检实施方案》,为我乡“普九”攻坚迎检的冲刺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认真研究,扎实工作,为“普九”验收顺利过关而奋斗。
“普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例如“普九”工作中数字的建立和完善特别难做:数与数、数与“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做不好,数字便会变成空中楼阁或矛盾重重。对于我们这样没有学过统计学的教师来说,在“普九”工作中遇到困难注重研究特别重要。
1、 如何做好在外就读学生回执证明的索取工作。
花香乡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有7个村与外县相连,有7个村与外乡镇接壤,而且外出务工者较多。所以,花香乡的适龄儿童、少年几乎要有一半在外县、外乡镇中学就读,而且流动频繁。这给我们的“回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呢?为此在校长的支持下,我就此事拿到学校班子会上进行研究。最后决定,由乡政府和学校一同派专人到各县、乡中小学索取回执。经过几天的奔波劳累之苦,“回执”工作总算顺利地完成了。
2、 如何才能解决数与数、数与“物”之间的矛盾。
“普九”工作中各种表格数字的建立必须科学。如果数字工作者不理解各种数字建立的含义,其得出的数字结果必然是矛盾重重,不可采用。为此,我多次召集各村数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充分地了解表与册、表与表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建立健全各种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如何科学地完成花香乡的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是“普九”验收最终要完成的工作,它是“普九”验收的重要材料之一。它涉及
到文字的表述、数据的准确、“普九”工作的布署与实施等情况,是“普九”验收人员了解“普九”成果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花香乡“普九”自查报告的科学与完善。我把花香乡“普九”自查报告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一是“普九”自查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四率”数据由我来完成,办学条件由主管基建的覃友礼副校长来负责,师资情况由总务处韦锋主任来负责;二是把做好的自查报告草稿交乡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来讨论通过;三是把自查报告交县教育局审核;四是把自查报告交乡人民政府。
4、 如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辍学率是“普九”验收的必验数据,辍学率不达标验收直接不过关。政府与学校签订了各种责任状,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各种责任状,这对控辍保学工作确实有不小的帮助。但这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真正要落到实处还要教师认真的去做,我发现班主任工作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尤其重要。为此,我建立了学校班主任工作档案。用它来反映学校在控辍工作中所做的一切,用它来为花香乡“辍学率”达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勤奋踏实,敢为人先,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1、 走村窜校的日子。
①下队调查摸索底和动员学生返校。在摸底调查的工作中,我除了做好组织安排工作以外,还要与同事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下到村屯挨家挨户地采集,有的晚上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能返回学校。我除了承担全乡的“普九”材料工作以外,还要做好花香村的“普九”材料工作,每当有学生不来学校,我必须过问,经常与教师们一起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采取各种办法动员学生返回学校上课。
②检查指导村校的档案建设。我不知道多少次地下到各村小学去检查学校的档案建设,有时是一个人去,有时是随同乡中心小学领导班子一起去。为了如期完成学校的档案建设,曾经有几次由于没有车或不通车,我独步前往大乐、草坪、弄曼检查他们的档案建设进展情况,并手把手地交他们如何做好档案材料。今年3月份,为了不影响档案员的上课和“普九”的工作进度,我带上脸巾、牙刷连续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到各个村校处理他们摸底材料。
2、 索取“回执”证明的日子。
第一次是05年10月份,为了完善花香适龄少年在外乡镇中学就读的回执证明,我先后到大同、坡豪、长乐中学去弄清他们的去向,并且要回了一些回执。由于去年各乡镇的档案建设还不完善,所以有些还是遗漏了。06年5月份我又一次到大同、坡豪、三弄、长乐和隘洞等学校去要回执。经几天的奔波,当我回到学校时已是蓬头垢面,精疲力竭。
3、 事情千头万绪,工作通霄达旦的日子。
①汇总工作忙,造册时间紧,自查报告急,整理档案多。离06年的6月下旬还有1个多月,眼看时间将到,各种工作多了起来,工作也更忙了起来。上级连连要求上报数据,我的数据汇总工作也正在紧张的进行着,但是发现有些数据的册子还没造好,正在这时推出去的自查报告又悄然无声地回到我的手里,档案目录要求重新更改的地方又很多,而别人又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为了确保任务的按时完成,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坚持不懈地加班加点,脚踏实地地干好一件件事情。在繁忙中不乱,在紧张中不慌。
②工作需要我坐通霄。
ⅰ、对回执。坡峨中学把3年来的在校生、变动生、辍学生名册整理好后,已是5月中旬。为了确保初中阶段在校生花名册与中学的回执证明对上号从而不出现问题,我与坡峨中学梁平老师用1个星期才把全乡初中阶段在校生对号完整,有两个夜晚我们加班到深夜3点钟才睡觉。
ⅱ、档案的多次加工。档案要符合验收的要求,必须要不断地更新与改进。我们每一样工作完成之后,会发现还是存在着一些或多或少的缺限,为了赶在验收之前完成工作任务,我与各村的档案员一道连续半个多月总是工作到深夜,有几个晚上一直工作到天亮。
ⅲ、档案的温习。一切档案准备就绪,验收的日子马上来临,为了确保在验收过程中万无一失,我必须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对已经做好的档案进行熟悉,做好随时回答检查团提问的准备。
为了“普九”攻坚,我做了一切能做的事;为了“普九”攻坚,一切能做的事我都做了。
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
“五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二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五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村级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村级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村级业务的重要证据,是村级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明确“章”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村级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4、着力“训”字,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5、注重“稳”字,保持财会队伍稳定。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6、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7、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文化建设方面
1、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建设。要在年内切实完成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61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务必在9月底完成县文化中心资源整合二期工程。
县文化中心资源整合工程全部完工后,县文化馆要按照国家一级馆的标准,提升软件建设,尽快创建达标。乡镇(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后,要加强管理与使用,督促县文化阵地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到位。继续做好市文化示范乡镇和省东海文化明珠的创建达标工作。
2、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要抓好乡镇布点,抓好县图书馆分中心建设,完成80家“农家书屋”创建达标。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建设要坚持各类信息的集成整合,实现共享。继续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广电惠民。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力争8月份完成省级验收,同时做好总结表彰。抓紧做好数字电视建设整体规划,力争完成安装2000户数字电视的任务。
3、大力繁荣文化活动。不断深化“阳光文化山里行”活动,组织举办好全县第三届农民文化节、百场爱国影片进广场、全民读书节、红歌大合唱、大学生村官才艺表演PK大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完成全年送戏下乡120场,送电影下乡2868场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组织参加省首届文化艺术节的相关活动。
4、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做好大佛寺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工作,包括材料准备、文本制作、文物修复、管理办法完善等工作。做好文物普查后的数据录入和复查工作,编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辑)。做好调腔、越剧进校园的相关工作。组织做好调腔剧团成立50周年的相关庆祝活动,认真创排好目连戏《红神》,选送参加市十一届戏剧节调演,备战明年全省戏典节“群星奖”。协助做好钦寸水库库区文物搬迁的规划工作。
5、严格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要重点抓好网吧、校园周边、农村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黑网吧坚决取缔;通宵网吧、未成年人上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卫星接收天线的销售及节目接收要加快整顿,广电总台还要特别做好安全播出。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年内完成电影公司的改制。参照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好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文化系统内各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工作效益。要对各项政策的实施与执行情况作一次全面检查。
二、档案工作
1、加快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确保213个行政村档案室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2、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继续对馆藏档案进行加工录入,加快民生档案全文数字化进程,建成婚姻、山林、照片档案三个全文数据库。
3、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开发编研档案文化精品,办好纪念*解放60周年图片展,出版《钦寸水库历史文化志》。
4、研究解决无纸化办公情况下的档案征集,切实做好馆藏档案的保管工作。
三、电子政务
1、继续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特别是部门子网站建设,发挥信息公开及服务功能。
2、在试运行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协同办公系统,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上一篇: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完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