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37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4分钟。
教育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贯彻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38-03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师资,尤其是基础教育体育师资的主要和重要阵地。本课题以我国部分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就《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施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相互学习交流,为切实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作出努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题以部颁《方案》后各高校经修订的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样本院校8所,其中体育院校2所(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师范大学2所(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综合院校4所(三峡大学、韩山师范学院、井冈山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各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从8所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总体上都反映出所培养的人才既能胜任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又能从事体育科研、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与《方案》主体精神一致。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对人才的定位,8所院校有“体育人才”、“体育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高级体育人才”、“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等6种提法;对服务的定位,也有“学校”、“各级各类学校”、“中等学校”、“学校及其他体育相关领域”等4种提法(表1)。
2.2人才培养规格《方案》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规定,不仅包涵思想品德、基本素质、科研能力、健康体魄、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而且对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社会适应性、外语与计算机、审美及创造美等方面也都提出了要求。因而8所院校也基本遵照这些要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所不同的主要反映在两点:一是对运动能力水平的要求,如有3所院校提出了达到二级运动员等级的要求;二是对外语和计算机的要求,如有4所院校明确了大学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的规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较好地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等工具性知识,对于他们今后从事教学与管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十分必要。但一直以来,体育类考生入校时文化成绩(包括外语)的“门槛”普遍较低,若把达到英语四级作为学生毕业或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与当前的实际不太相符。另外,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重点应是实际的操作与运用,如能够使用相关的教学软件、网上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而不是二级所要求的计算机语言等知识,因而也不能“一刀切”。
2.3课程设置
2.3.1课程结构各院校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不一,故在课程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如有按修习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按知识结构层次分为普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学课和选修课;有按平台划分为学校平台课程、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等。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对学生的修习要求基本一致。为便于分析研究,本文数据统计统一按《方案》的修习要求进行(表2,表3)。
从表2表3我们可以看出:1) 各院校教学计划的课内总学时较以往均有了大幅度的压缩,为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搭建了平台,体现了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2) 8所院校课程结构比例的均值表现出与《方案》基本一致,但院校之间的相互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是各院校教学计划的总学时有明显的差异(如最高与最低相差近300学时)。二是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其课程结构比例的差异性,体现其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与特色。如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院校,其课程结构比例相对均衡,公共教育课程的学时相对较大;注重专门人才培养的院校,其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相对较大。三是“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归属不一,导致课程结构比例的差异。如有的院校归属于公共课程,有的院校归属于专业必修课程,有的院校归属于学生必选模块课程等。3) 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与选修、学科与术科的结构比例表现出明显差异。如2所体育院校因“主副项提高课程”的高学时(T1比Z2高出536学时,T2比Z2高出264学时)导致术科与学科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院校,反映出体育院校在培养学生专项运动技能水平方面的突出特点。当然,“主副项提高课程”学时过低(Z2为168学时),对于如何加强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培养以体现专业特点,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4) 8所院校中有5所院校都或以公共课、或以专业基础课、或以方向模块课等形式明确设置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且学时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各院校对教师教育的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2.3.2课程内容
2.3.2.1公共课公共课作为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促进大学生生活、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谐发展。虽然《方案》只提出了“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的建议,但各院校都力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很下功夫,表现出:1) 开设的课程门数和门类较多,教育辐射面广,如绝大部分院校在部颁有关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人文、艺术、美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综合教育类课程;2) 重视方法工具类课程,如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学时普遍较多,并开设“高等数学”、“应用写作”课程等;3) 教师教育课程一改过去“老三门”的局面,课程设置学时增多、门类较广,并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当然,从总体来看公共课程内容的设置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院校之间不平衡,有的还是仅局限于思想政治品德、外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教育覆盖面较小;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开设总体偏弱;教师教育类课程中,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课标解读、新课程与教学观念更新与方法改革、课程开发”等内容涉及少,而这些是学生走上教师岗位能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
2.3.2.2专业课专业课程决定着培养对象的知识、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8所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表现在:1) 主干课程遵照《方案》6大领域,体现出因校制宜地构建课程的灵活性。如有的院校为加强学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侧重开设体育康复、运动营养学、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理论与方法等课程;有的院校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侧重开设社会体育学、体育法规、旅游体育、体育管理等课程;有的院校为增强课程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加强了课程整合,如将解剖与生理、生力与生化、营养与损伤整合成3门“体育生物学科基础”课程等。2) 一般必修课为拓宽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面搭建良好平台。各院校一般必修课基本都超过《方案》4~5门的规定,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开设各具特色的课程,如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跳竹竿、腰鼓、秧歌、瑜珈、木兰拳、舞龙舞狮等;运动与康乐管理、新兴运动项目等。3) 方向选修,突出专项,各具特色。8所院校的方向选修在将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主副项提高)方向课作为学生必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侧重学生在某一方向上的培养,即设置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康复、民族传统体育等4个方向课程模块,学生任选1个方向;二是注重学生的综合培养,即设置若干课群,每个课群都规定一定的选课要求,综合组成学生的方向选修课。4) 任选课为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及自我发展多种能力搭建平台。各院校根据实际设置体育学科、术科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文化素质等多学科课程供学生任选,而且学科课力求体现专业发展与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术科体现出时尚、实用的课程价值取向。
当然,综观8所院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有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地方:如受总学时的限制,有的院校术科必修课程学时压缩过低(如田径类64学时等),这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具有生活实用价值取向的课程(如野外生活生存、户外运动等)设置较缺乏;一些非竞技性的、大众健身娱乐性的运动项目开设相对较少,而这些既是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应具备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各院校对“顶点课程”(《方案》中指为毕业班开设的综合四年所学知识的课程)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课程设置中体现不够明确。
2.3.3实践教学环节各院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课程实验、教育实践(见习、实习)、社会实践(军训、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科研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术活动)等环节。从总体上看,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实验环节的设置普遍较弱(各院校对体育学科课程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验设备条件的不一,有的院校仅限于生理、生化等极少数课程开设了实验,且实验学时较少);二是教育实习的形式较单一,如基本都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集中一次性完成;有的院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如只有6周等;三是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不够,如有的院校只安排第8学期的毕业论文环节,缺乏低年级的学年论文训练和平时科研活动训练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新一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方案》为指导,总体上较好地体现了新形式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神,但各院校体现改革的力度不一;2) 各院校对人才与服务定位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类型院校的办学特色,但应如何站在社会发展与需求变化的高度去更好地把握新时期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尚需进一步研究;3) 教学计划课内学时的普遍压缩,拓展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适应了新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4) 体育院校表现出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上的突出特点,而综合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突显优势,但需要加强互补,取长补短;5) 各院校在课程整合、强化基础、优化必修、突出主干、增加选修等方面各具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但对于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素养、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些非竞技性大众健身娱乐项目等课程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2建议
1) 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即将完成四年一轮的运行实践,各院校应结合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2) 加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新型体育教育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4) 加强院校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广泛开展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把实证研究取得的成果加以巩固和推广,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搭建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2003.
[2] 顾伟农,刘传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方案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6(3).
[3] 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2).
教育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倍尔指出,“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中。”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长教育观念又制约着自身的教育行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于提高家长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样,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终生的,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化进程,家庭教育的取向也决定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向。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言:“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未来的父亲、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但是,这还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当前,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的获取相当便捷,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渠道由过去单一的学校扩展到多方位的影响。这些影响良莠不齐,有的强化了学校的教育,有的则淡化甚至抵消了学校的教育,造成学生的价值观念混乱,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面对新形势,人们已认识到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与时俱进,积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已经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尤其是要和学生家庭协力合作,统一力量,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的关键在家长素质,家长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教育的观念。
我校虽地处城郊,但人口居住密集,是榆阳区上郡路方圆十里唯一的一所公办小学,近年来,随着进城打工子女的大量涌入(占到学生总人数的70%),他们与本地农民、居民杂居,导致我校班额过大,学生流动较频繁,生源参差不齐。所对应的家庭环境从总体而言,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还有不少文盲。在所有的家长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许多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了结”“教育孩子就是老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还有不少文盲。在所有的家长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许多父母认为 “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了结” “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从不与老师主动沟通交流,也不关注孩子成长动态,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在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交流中,教师普遍反映家长配合不力,更有甚者是背道而驰帮倒忙。如学校“班级行知图书角”中发现家长给孩子购买的图书《僵尸大战》《白日鬼》《教主,你就从了吧》……而这些图书的封面和插图充满了骷髅、鬼脸、凶杀甚至色情画面,细看其中内容,更让人头皮发麻:“冰冻眼球串”“幼虫冰激凌”等字眼让人作呕。
针对上述状况,我校曾在家校共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曾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称号。近年来,随着榆林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全市人民积极投入,开展“双创” “四城联创”( 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创建美好家园,提高全民素质。学校是育人主阵地,借助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施,将更精细化的育人工作推上每日议事日程。加之近两年,我校精心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大力倡导师生践行陶行知“大爱教育”思想。这一系列的精细化育人工作,更离不开家长的鼎力配合,进一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打造一支高素质家长队伍已迫在眉睫。为了摸索一套更科学、更高效的家长学校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1、主要内容
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他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甘情愿为孩子默默付出。进城打工的家长更是肩负使命,他们背井离乡、忍辱负重,为的是给孩子创设更好的求知环境,但是这些家长在教育观念片面甚至错误影响下,导致教育方法欠缺或不当,使得自己的教育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这样的事情是可悲的。为了让家长“好心能有好结果”,进一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并针对我们观察了解与问卷访谈中了解到的,学生最反感的家长教育观念与行为,确定以下具体内容:
①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③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④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2、创新之处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先进的家教观念、科学的家教知识、实用的家教方法,转化为家长乐于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快更便捷地传送给家长,让家长自我学习、相互学习,能成为新时代智慧的、成功的父母!构建成家校联动的育人体系,从而有效推进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建设。
①定期举办由父母、学生参加的亲子交流、对话、娱乐等活动,向父母推荐家教类书报刊;
②组织读书会、征文评比、演讲比赛、座谈会等活动,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③根据学生父母受训成绩、家教实践情况、子女成长情况等,每学年评选一次好家长、优秀家庭,并进行物质、精神奖励;
④积极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家庭教育工作评优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途径:
1、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对有关家庭教育观念理论书籍的学习及对国内外有关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
②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家长、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以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继而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③座谈研究法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变化,并通过讲座、小组辅导、发放相关学习资料等提高家长的各项素质,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④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并进行家长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
⑤个案研究法
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早发现、早预防措施,同时对其家长进行必要的辅导,并按时间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
⑥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互动方法和原则,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进行理性整理形成成果。
2、研究的手段、途径:
①营造学习氛围,帮助教师在学习中理解与提高。
加强培训,统一认识。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家庭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借助有关家教理论书籍及期刊,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观念素养。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专家互动交流,帮助教师了解课题研究动态,借鉴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科研水平。
②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打造“理想的父母”。
利用“千名家长进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观念误区,给予家长方法上指导,使家长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举办家教征文活动,使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一次次进行认识和梳理;建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适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家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他们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定期评选“优秀家长”, 召开优秀家教经验交流会,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进“理想父母”的进程。
五、课题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家长会、个案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征集优秀家教论文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根据课题组整体安排,结合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一年半,即2013年5月――2014年10月。具体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①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
③确定人员分工,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7月-2014年7月)
第一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①组织对学生、家长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
②做好个案观察记录。
③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④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小结研究初步成果,完成调查报告。
⑤开发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⑥开展家长学校师资培训。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7月)
①全面实施家长学校课程,完善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体系与标准,完善家长课程教学与管理评价机制、实验方案补充、完善、初步总结反思,阶段研究成果。
②举办家教征文活动,评选“优秀家长”,召开优秀家教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广家教理念。
3、结题阶段:(2014年8月-10月)
①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设计思想、活动方案、教育随笔、调查问卷、案例集、家庭教育校本课程等)统计分析。
②进行全面分析,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③整理汇编实验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鉴定。
六、组织管理
1、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组 长:王莹(本校校长)
副组长:刘玉靖(本校业务副校长)
组 员:马海霞 马艳红 李艳春
景常杰 赵 平 叶晓宁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该课题由我校校长王莹亲自主持,王校长是国家级骨干教师,陕西省新课改“模范教师”,榆林市教学能手,榆林市小语教育学会会员,榆阳区小语教育学会首席委员,榆阳名师,榆阳区拔尖人才,榆阳区“十佳育才标兵”,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主持研究并完成了国家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三个。主持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全国十一五奇快作文》,省级课题《离变异家庭中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大班额条件下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成果在全区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榆林市“好教师”、区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刘玉靖同志具体负责,她十几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家校沟通交流经验,为课题的开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课题的其余参与者学历层次高,文化底蕴厚,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在各自学科学术上均有建树,均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验。在学校中,或是骨干教师,或是教坛新秀,能够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共8人,平均年龄约38岁,单就年龄来说,正是年富力强做课题研究的最佳阶段,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知识、专业、热情、精力、能力的有力保障。
总之,课题组成员都有着丰富的教研经验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志同道合,且都在本校工作, 交流方便,研究中分工明确又能相互支持, 相互合作,可以有效的推动课题的深入研究。
七、实施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经费:
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供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一切经费。
本课题从申报之日起,约需要一年多的研究时间,即预计到 2014年6月结题。课题研究期间组员间做好协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双休日加班工作,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3、所在单位的支持条件:
①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校长亲自挂帅,业务副校长主管,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参加,确保研究队伍的精干和实干,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②教师群体中有浓厚的科研意识。近年来,我校完成了语文、数学等区级、市级课题的结题,并由2个省级课题已立项,现在正在研究阶段。这些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③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参加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④学校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考核奖励等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利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开展。
⑤课题组成员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方便组员间的交流,方便资料的及时搜集、整理。
4、课题研究基础:
教育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统筹规划,提高校本研究科学性
校本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校本研究工作必需要认真规划。校本研究方案的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校本培训的随意性,又可与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整合,确保了校本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使校本研究的内涵日益丰富。我校在设计校本研究实施方案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1.教师队伍发展状况。
校本培训力求要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几个方面重点突破,在新课程背景下,重点是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课程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骨干教师的培养等。
2.学校课改的现状和推进。
以全面提高课改整体水平为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校本研究活动。
3.评价改革的要求。
通过校本研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重新设计学校管理的制度、要求和考核机制。
从2003年开始,学校每学年都要认真制订《港口学校校本研究实施方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研究活动,通过系统规划、步步推进与有效整合,主要开展了如下“六大板块”的系列活动:
板块一:教育信息化研训活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核心之一。创建省示范学校以来,学校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在张家港市农村学校实现了三个“第一”,即“第一个安装校园网,第一批创建成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先进学校,第一个建立校园网站”。围绕教育信息化,我们主要开展了“网络、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研讨”、“教育博客与教师成长”、“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情感研讨”等校本研究活动。通过研讨,结合学校相应的培训活动,全校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蒋俭学老师于2005年获全国初中多媒体课展评一等奖,曹勇、朱敏江、周晓明、钱丽雅、徐春方、何正才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苏州市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赛中获奖。
板块二:实践新课程系列活动
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服务是我校校本研究的一个重点。根据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几年来,我们主要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研讨活动、“一个课例,三次研讨”活动、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展示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资源库式电子备课试点、“讲学稿”课堂教学改革等十多个专题的校本研究活动,通过这些专题化校本研究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学校的体育、“艺术、生物、历史”综合等学科的满分率多次列全市同类学校榜首。
板块三: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是整体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推进群众性科研活动的有效平台。针对我校科研方面较为薄弱的状况,我校在“十一五”期间,申请了三项张家港市级以上研究课题:两项是学校德育工作方面的,一项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方面的。几年来,全校大部分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活动。经过全体课题成员的共同努力,三项研究课题均顺利进行,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有两项课题成果获得了苏州市一等奖,一项课题成果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
板块四:新教育实验活动
我校参与《新教育实验》的项目初中部是“依托信息技术环境,师生共写成长随笔”,小学部是“营造书香校园”。2004年以来,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写教育随笔活动,还成立了“自主、实践、互动”、“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等青年教师沙龙。近两年来,共组织了30多次沙龙活动,30余位青年教师撰写了100余万字、1000余篇随笔,较好地调整了他们的教育状态。同时,通过一批骨干教师的成长,带动了全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板块五:青少年教育有效性研讨活动
本板块重点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增强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几年来,主要开展了学生课余生活指导研讨、写育人案例活动、“班级公约”自己订、失败的“优秀”学生反思、每日“三省”等活动。通过几年打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风景。
板块六:校本课程开发研讨
本板块重点是为了提高学校新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成功开发了《擦亮你的心灵》、《“河阳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一批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丰富了学校课程内涵。
二、务实管理,增强校本研究实效性
在校本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究工作的管理,确保每一个主题、每一个具体培训项目均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便于实施,在制订方案时,每一个培训项目,都明确责任人和承担人。责任人在子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要制订出相应的活动计划,要参与培训的全过程,并根据实施情况,适当调整活动的时间、内容等,确保校本研究活动的有效实施。
教育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2013年3月,我校确立了几个校级课题,我申报了课题“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将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数学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研究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及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立项申请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法,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调查和学量的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认真研读大量素质教育和课改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确定把“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从而形成课题,书写立项申请书,在我校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开展论证阶段
1.课题获准立项后,我们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会上宣读了开题报告,会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正。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确立人员分工和实验班级。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任务是: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分层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丰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边学习实验边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调查问卷,撰写论文、反思、教学案例、叙事、课堂教学实录等相关材料。主持人根据实验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和中期阶段性总结。
主要活动:2013年4月2日,设计问卷,调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现状及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然后分析和研讨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学学科实验方案。
2013年4月13日,组织课题组会议,指导实验教师在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的操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全面分层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配小组,根据特殊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建议每个学习小组以3-4人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办法来确定,小组内的人员应有一定的分工,要定期更换组员。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合理;教师要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注重实效性;要运用多维评价机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2013年6月6日,开始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在实验班采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科学改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2013年9月,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听课研讨活动,两名教师讲了“引路实验课”,听后进行了研讨。
2013年10月28日,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报调查结果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并介绍成功经验,使课题组成员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根据研究出现的问题,制定二期实验研究计划。
2013年11月10日,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实验班的研究课并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2013年12月6日,验收研究成果,实验教师上交论文、反思、教学设计等资料。
2013年12月10日,召开课题组座谈会,汇报实验进展,研讨课题研究成果,拟确定最终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12日,聘请特教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专家听了一节实验课并进行了点评,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性评价。
2014年1月2日,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全部参加,确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结果研讨商定出聋校新型的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2月,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整理研究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开题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装订,写出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数学成绩全面提高,学习方法全面优化,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成果的物化形式
课题组成员已有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发表获省、市级奖励,还形成了优秀教案集、论文集等。
4.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研究出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适合所有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理论。
(2)我校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的特教学校教学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材料。
(3)此成果有利于教研员对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调研和指导。本研究结果会给教研员的工作提供依据,更科学的了解聋校教学中问题。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不明显。
2.由于时间短,只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试验优化教学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他方面有些弱化。
七、今后设想
教育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
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
步骤三:分析诊断?
?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
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性交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6、主题明确。?
上一篇:教育系统开展群众教育活动方案
下一篇: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