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89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6分钟。
推广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为响应市人民政府的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认真组织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以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为抓手,建立健全电子政务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跨部门应用,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深化政务事务公开,不断提升机关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亭镇生态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主体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主体为:渔亭镇政府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工作重点
(一)整合网络资源,提升电子政务。做好渔亭镇网上审批新老系统的对接,完善网上审批系统,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公共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对全镇电子政务网的接入进一步规范管理,落实信息安全措施。
(二)创优发展环境,提高公开水平。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开展全部单位办事公开。开展向全镇承诺,梳理和编制公开指南和目录,加大对政务事务公开的督促检查。
(三)扩大网站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向社会广泛宣传报道全镇活动的进展情况和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镇政府组织培训全部工作人员学习电子政务平台,了解电子政务平台的各项功能,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平台无纸化办公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四)建立健全制度,提高机关效能。镇党委将指派专人负责电子应用平台建设。实现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工作步骤
活动分为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2013年2月16日-2013年3月31日)。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省“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方面的政策文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召开发展推进年动员大会,对发展推进年活动进行深入广泛的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2013年4月1日-2013年10月31日)。开展推进年活动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结合重点工作,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抓好工作任务落实,确保发展推进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三)总结考评(2013年1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由领导干部组成考评小组,对各个部门及干部职工的电子办公情况进行考评,奖惩分明。
工作要求
开展推进年活动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各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强化落实,务求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亲自抓,各部门要做好本部门开展活动情况台帐,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目标、人人有任务。
推广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是创立重要工作限时办结书面承诺制度,为区检查(办)机构履行全过程系统检查提供书证根据。承担区重要工作的责任单位均要按照区委区政府2012年2月2日印发的“迎宾区2012年度重要项目一览表”中的明细要求,向区工作检查局(区效能办)报送有区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签名确认的书面承诺函原印件三份。
二是创立重要工作检查制度,进步检查(办)工作效能。区纪委工作检查局(区效能办)、区委检查室、区政府督办室与区“五大指挥部”办公室组成检查组,对“五大指挥部”各责任单位承担的重要工作推广情况进行检查;区纪委工作检查局(区效能办)与区“大滁城创立指挥部”办公室组成检查组,对区直部门承担“大滁城”创立重要工作推广情况进行检查;区纪委工作检查局(区效能办)与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及相关工委(专委)分别组成检查组,对区政府相关部门落施“议案”、“提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区纪委工作检查局(区效能办)与“区民生办”组成检查组,对区直部门和镇(街道)承担的民生工程推广情况进行检查;区纪委工作检查局(区效能办)与社会管理、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全区重要及社会维稳难题、化解落施情况进行检查。
三是创立推广重要工作检查预告制度,进步检查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凡是要以通报方法公布检查结果的检查活动,区纪委工作检查局(区效能办)要事先以“检查预告”向外界方法通知被检查单位,详细告知检查的重要工作内容。
四是创立重要工作推动周简报、月通报制度,加强全过程检查举措。对区重要工作推动的进展情况,每周简报动态,每月通报工作进度。简报、通报主要内容为区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推动重要工作过程中落施“会办制”和一线“工作法”等情况。
推广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健全“三农”保障体系为目标,以开展人身意外伤害为内容,认真办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逐步建立规范有序、覆盖整个农村的小额人身保险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组织领导,乡级相关部门支持参与,加强指导、督查,协调解决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企业主体。保险经办机构作为小额人身保险的承办主体,坚持市场化原则运作,同时体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宗旨,及时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合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三)群众自愿。坚持自愿投保的原则,由参保对象自行缴费,严禁用行政命令、摊派任务等形式强制投保,严禁截留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惠农资金抵扣保费,严禁搭车收费。
三、工作目标
以2011年度农村人口统计数据为基数,到2014年9月30日,全乡覆盖率达到100%,在籍农村人口承保面达到70%以上;到2015年9月,在籍农村人口承保面达到80%
四、承办机构
由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支公司承办我乡辖区内小额人身保险业务。
五、主要内容
(一)参保对象。参保的对象为户籍在关渡乡的城乡居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乡镇街道居民),参保人员年龄为0岁(出生满30天)以上。
(二)保险赔付金额及保险费。小额人身保险统一保费和保险赔付金额。意外伤害身故赔付金额为2万元、意外伤害残疾最高赔付金额为2万元;疾病身故赔付金额为1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每人每年交纳保险费30元。
(三)参保方式。小额人身保险均以团体方式参保。以户籍为单位统保,原则上参保的成员应占团体中参保对象总数的100%;以村(居)为单位统保,不低于符合参保对象总数的50%以上。
(四)保险责任及生效时间。从承办机构开具保费收费凭据的次日零时起生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成立小额人身保险领导小组,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建管站长、劳保所长、办公室黄彦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村(居)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积极支持,为继续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推广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电子监管网的推广应用,是“十一五”期间加强、深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子监管网的推广工作,要按照积极推动、企业自愿、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从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城市开始,逐步向全面推进发展,分为重点突破、逐步铺开、全面覆盖三个工作阶段。其中,2007年是重点突破阶段,主要目标是推进实施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百百万万”放心商品工程。力争到2010年,将全省所有适合入网的企业和产品入网,在全省城乡销售网点广泛布设信息查询终端,基本建成功能完善、机制健全、反应快捷的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一)重点突破阶段(2007年)
2006年已在福州、厦门和泉州三个设区市试点推广,重点开展了企业摸底动员,选择适合签约入网的行业、企业类型和产品类别,与中信国检福建分公司进行赋码、激活监管码等技术方面的配合交流等,为全省范围的推广应用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2007年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选择重点,有效突破。
1.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100种入网产品目录,在2007年12月底以前,实现“2163”工作目标,即:签约入网企业超过2000家,申请密钥企业超过1000家,申请赋码企业超过600家,激活监管码企业超过300家;力争总局公布的100种入网产品目录中适合入网的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地理标志保护企业签约率达到100%;适合入网的福建名牌企业、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签约率,福州、厦门和泉州要达到50%以上,其余设区市要达到25%以上。同时,积极推动目录外产品适合入网的企业申请入网。
2.2007年6月底前,根据已激活监管码企业的分布情况,提出城市布设信息查询终端的数量和位置;2007年12月前,争取完成50个商场超市查询终端的布设,并完成调试工作。
3.2007年6月底前,提出重点农资连锁店、农村文化站等名单和相应终端布设计划;2007年底,全省完成1000台方便广大农民的查询终端(村村查)布设。
4.在中信国检公司的配合下,2007年底前建立并运行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
(二)逐步铺开阶段(2008年~2009年)
建成覆盖主要产品、城市乡村的网络。重点产品全部入网,大部分适合入网的产品入网。全省九个设区市、50%以上的县(市)、重点乡镇、重点村“农家店”、重点农户信息查询终端基本布设完毕。
(三)全面覆盖阶段(2010年)
电子监管网实现全面覆盖。所有适合入网的产品全部入网,大部分城市、重点乡镇和农村基本安装上信息查询终端设施,消费者能便捷地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终端等形式查询产品真假。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推动。经省政府同意,由省质监局牵头,工商行政、经贸、信息产业、农业、食品药品监管、宣传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福建省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全省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有关工作。各地也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具体推动和落实好此项工作。
(二)企业自愿。在采集企业和产品信息过程中,严格遵循企业自愿原则,通过产品质量电子监管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调动广大企业参与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社会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政府部门、生产销售企业、商户、公众共同参与的局面,加大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力度,提高社会影响力。
(四)市场运作。积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任务分工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的领导,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联手推动。
(一)质监部门:负责100种入网产品及适合入网的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出口免验产品、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入网动员工作。在中信国检公司的配合下,建立起我省的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并负责运行实施。做好与中信国检公司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确保中信国检公司在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中能及时高效地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做好商业企业布设查询终端的宣传工作。
(三)经贸部门:结合农村“三网”建设,负责农村重点商业网点和农资连锁店布设信息查询终端网点的选定工作,并做好信息查询终端(村村查)布设的宣传和协调工作。
(四)信息产业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及信息查询终端布设相关的协调工作。
(五)农业部门:负责协助做好种子、肥料、农药、饲料等农资生产企业入网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
(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符合入网条件的食品药品企业入网动员的协调工作。
(七)宣传部门:负责电子监管网推广宣传工作。
(八)中信国检公司:负责推广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查询终端配置规划,组织查询终端的安装和运行维护,各地区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建设及企业入网的技术配套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企业入网程序
1.凡自愿加入电子监管网的企业,可登录中信国检95001111.com网站,实行网上申请。
2.中信国检公司在接到企业入网申请后,即与申请入网企业进行业务洽谈,并与当地负责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沟通,在正式签署入网合同后,即将有关信息及时传输给国家质检总局CQS系统,以便掌握推广工作动态。
3.中信国检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赋码工作,激活监管码,使之入网成功。
(二)实时跟踪监管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严格入网产品监管,把好入网产品质量关。对有不良电子监管记录的产品,要做好处理整改工作。
1.各地要通过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及时跟踪入网产品动态,一旦获知多起假冒入网产品信息,立即组织执法队伍,顺藤摸瓜,端掉黑窝点。
2.加强对入网产品企业的跟踪管理,一旦出现生产产品不合格,立即通知中信国检公司将其撤网,并列入黑名单。
3.实时跟踪电子监管网运行情况,及时反馈入网产品信息,定期核验系统安全。
五、工作要求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电子监管网的推广应用工作,按照省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联席会议部署和本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有效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地要抓紧成立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抓好组织协调,有效推动工作。中信国检公司要结合各地工作特点,加强与当地组织协调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的联系沟通,成立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技术组,为入网企业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服务与技术保障,负责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信息联动系统建设与技术服务。
推广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为农民提供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仍存在着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机制不活、保障不足、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到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是当前和今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迫切要求,对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的要求,以优化机构设置、加强基层力量、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精干、高效、务实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明确职能。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有效发挥其服务作用,提高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益。
2、精干效能。整合区、乡(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精简非专业人员,按照行业特点、产业发展和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队伍。
3、统筹兼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要与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正确把握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4、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励探索新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5、充实一线。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要向农村一线倾斜。建立激励机制,稳定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和涉农企业、广大农户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农民信赖、充满活力的新型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三、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一)强化公益性职能。农技推广机构承担公益性职能,农技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正常业务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二)机构设置。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农业发展实际,全区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为:
1、设立区域农技站
全区设立5个区域性农技站,归区农林局直属管理,主要承担本区域内的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
2、保留乡街农技服务站
保留各乡街原农业技术服务站机构、性质不变,其原承担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归区域农技站,其他职能不变。对西泉、斜口、行者三个街办的农技站改善基础条件,其职能不作调整。
3、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点。为每村选聘1名农技推广员,协助区域农技站做好组织、联络、协调与宣传等工作,人员从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科技示范户或村组干部中优先选聘。
(三)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新设立5个区域农技站和2个区域农机管理站的人、财、物归区农林局统一管理,技术推广工作分别受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区农机管理站指导。各乡街农技服务站,维持原体制不变,实行区、乡(街)双重管理,以乡街为主,人员由乡街直接领导,协助、配合区域农技站和区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业务工作,完成区、乡街下达的各项任务。各乡街农技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区农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四)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各区域农技站按照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定编,综合设置农技、植保、土肥、园艺(果菜)、农检、能源(沼气)、科教(培训)、信息等岗位。所需事业编制,由区编办会同区农林局根据推广机构的职能和条件,科学合理确定。按照基层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要占全区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三分之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总编制数80%的要求,适当增加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比例,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积极性。
(五)完善基础条件。区发改委、财政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重点满足区域农技推广站的业务用房、住宿条件、办公条件、技术装备和交通工具等,同时完善区农技推广中心基础设施。区农林局要会同相关街办落实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能力建设。设施设备要坚持填平补齐,统一采购,集中使用。要确保区域农技站至少拥有2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必备的仪器设备、培训服务设备及必须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让基层农技人员基本实现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具备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基本工作条件和服务手段。
(六)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聘用期限一般为3年。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区域农技站要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在编制数额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聘用人员的选聘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从现有区级全额事业农技推广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中选聘;二是从现有各乡街农技服务站的正式人员中选聘。今后,对于新进人员,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区域农技站负责人的任用,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可采取招聘或任命等形式进行。各区域农技站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区农林局要配合人事部门组织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选聘工作。
(七)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区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确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对一线农技人员的考核,由区农业主管部门、乡街、农业生产代表三方共同进行,特别要注重听取服务区农户的意见,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再继续聘用。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评聘制度,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晋升、晋级、续聘、辞退、继续教育与考核结果挂钩。
(八)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推广效果。要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要利用电子农务、农业信息网、电波入户等电子信息技术,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解惑答疑;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利用科技大户、科技下乡、科技流动服务车、农技0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要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建设,促进科学技术直接到户、到人、到田。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区将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由分管副区长具体抓,区农林局牵头,编制、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副主任、区农林局局长任副组长,区编办、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农林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负责日常工作,为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保障财政投入。区域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具、仪器设备、办公设施、技术推广和村级农技员聘用等费用由区财政负担。区财政局要根据编制部门核准的单位性质和机构设置,将区域农技站纳入预算管理,确保区域农技站建设经费足额到位。要将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植物病虫害防治监控等所需经费,逐步列入财政专项,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上一篇:推广方案{甄选5篇}
下一篇:推广宣传方案{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