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优选5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26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0分钟。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实践效果

临床护理人员的来源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等,其中高职高专方向的护理人员较多,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展开了相关教学方式的调查。本次调查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护理专业方向院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为此选取了院校内两级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教学方式下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校内护理专业2013级与2014级学生各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2013级学生分为对照组,2014级学生分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学生有男生4名,女生46名;实验组学生有男生3名,女生47名。

2.方法

(1)对照组培养方式。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专业教学方式,主要是讲述理论知识,其课程教学由校内教师负责,课程设计为常规方案,初级为护理基础学教学,第二学年逐渐加入急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重症监护护理学等,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见习培训。

(2)实验组培养方式。实验组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机构选择:经由专业的承办组织选择临近3家医院为合作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参与教师。

课程体系设定:第一学年与常规教学方案一致,讲授基础护理学理论,第二学年开始进入分化课程设计,以急救与ICU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为参考,强调专业领域与全新技术的相关技能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进行融合,建立综合教学方案。以急救护理相关需求为核心,合理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专业课程与常见急症患者护理技能的培训。

整合教师资源:课程教学由校内所筛选的教师以及院方所提供的急救护理专业护师或教授组建师资团队。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院内教师主要负责实训及技能培养方面教学。其中,实训课程教学于院内建立模拟仿真培训环境,由责任教师进行过程监督,之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整合教学方式:急救护理工作所面对的多为病情危急、疾病变化快、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等工作,因此,需要结合其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课程设计,可建立模拟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单项急救技能与多人综合急救配合能力等。

建立考核体系:由校内教师与院内教师以及参与管理人员进行协商,制订考核体系。针对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不同的考核,其中理论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实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与应急能力考核为主。

3.评价方法

根据所要调查的核心目的,对参与学生及教团队进行教学方案的回馈意见调查,同时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二、结果

1.学生与教师对教学方案的反馈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课程设计、大部分教学方式、实训课程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大部分教师对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

2.人才培养效果对比

经对两组学生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反映出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急救护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三、讨论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教学机构,基于近几年自然灾害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对急救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中逐渐增加了急救护理相关专业。急救护理工作需要掌握充足的急救类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其掌握急救技能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因此,在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显然不能够充分满足急救护理专业的需求,为此,应开展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院校合作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且参与的教师与学生均对院校合作培养的教学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等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55-0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适应工作的能力,有别于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1]。为了使我院护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我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从教学理念的树立、实训环境的改变、双师队伍的打造、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教案的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的措施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护理专业不同的课程的实训实验室具有不同的模型,如模拟病房有高级组合式基础护理人训练模型、导尿模型、高级手臂静脉穿刺训练模型等基础护理课程必需的模型,内科护理实训室有综合穿刺训练电子标准化病人、心电图机等模型设备等,外科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妇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等等实训室都有相应的实训模型和设备。除此之外,各实训室还要有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实训室,从模型、实验设备上为“理实―体化”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

2.护理专业试行1+1+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校院合作共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探索,充分发挥学校、医院双方的资源优势,通过“1+1+1”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研究,探索一种可行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学年在学院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由校内老师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直接授课;第二学年在医院,由医院的一线临床医师或护理部主任来承担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并利用时间直接带学生去病房讲授课程,充分体现了将“围着黑板讲护理”变成“围着病床学护理”教学理念;第三学年直接在医院实习。这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双师型”教师。我院护理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就走上教学岗位,无临床工作经验,理论教学水平尚可,而实践教学能力则较薄弱。实训教学则大多依赖实训指导教师,而实训指导教师虽然专业技能娴熟而对理论知识又知之甚少,因而产生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加强对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富有经验的实训教师传、帮、带以弥补专职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从医院引进优秀的护理人才或聘请一些理实过硬的护理专家充实教学一线;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利用暑期下医院、外出实习进修的方法,先后有三人到国外学习,十余人到其他院校培训学习,有三十多名骨干教师利用暑假到医院亲身体验,增加实践教学经验。

4.“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与教案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①、录像观摩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开展课堂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使用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制作了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录像、习题库、试题库、问题实时解答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去发展思考力,去领悟寻求真理的方法。

5.编写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3],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系教师积极探索,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定,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我院提倡有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如护理专业依据本专业特点和需求,由教师集体备课,编写了完整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训课的教材,教材内容编排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

6.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而以过程评价为主[4]。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院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体系。评价结果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教学有法,而教无常法”,理实―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富花;沈发治.“理实一体化”在《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9,(09).

[2]吕美珍.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

[3]张继红.高职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具有实践性、职业性、综合性3个基本特性[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性培养的主要代表,轻视甚至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特性。事实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创新性为本质属性,以培养创新性的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在于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工艺等的创新,把特定的行业要求与部门实际问题和人才培养以及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它和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样具有创新性的特征,不同点在于创新的方式: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成果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而专业学位要求创新性地将现有理论和规律运用于实践并创造出新价值[3]。

2 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我国自1990年开设护理硕士教育以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护理人才,但培养的人才以科研型为主[4]。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素质,以满足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职业背景专门人才实施培养的要求,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结束了我国只有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的历史,并确立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5]。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护理硕士教育具备两套体系,即专业学位和研究学位,毕业后分别授予护理学硕士(Master of Nursing,MN)和护理学科学硕士(MSN)学位。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是培养拥有专家才能、在某一专科或专病方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已开始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APN,包括临床护理专家、执业护士、注册麻醉护士、高级助产士、高级个案管理护士等5类专门人才,后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先后设置了家庭护理、危重症护理、精神科护理、公共健康护理等护理专业。英国的护理硕士教育有2种类型,即授课式和研究式,前者侧重于护理科研与理论的研究,后者旨在培养高级实践护士[7]。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为临床和社区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护理专门人才,对提升临床护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3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强的研究与教学能力的护理专门人才,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5]。由于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转型阶段,护理专业学位教育处于刚起步状态,尚缺乏培养经验,只有国家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缺乏本专业规范的、具体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大多数院校还未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护理专业特色明显的研究生实践方案,出现培养方向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的现象。

3.1 树立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培养的是临床护理应用型实践人才,但区别于本、专科教育的在于其培养的是专业领域里的专家。专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还应具备创新能力,方有可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有所建树。

3.2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尚缺乏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护理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必须细化、专科化,应大胆借鉴和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培养具有专科性质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注重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应集中国内护理学专业优势力量,联合研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单单停留在描述性研究层面,应广泛开展调研或进行实验性研究,以明确有护理专业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培养目标。

3.3 确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受制于培养目标,在护理硕士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制订具有现实指导性和操作可行性的培养方案,参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先从招收在职护理人员开始,合理设置课程,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强化外语培训、课题研究的训练、专科操作能力的提升,达到解决专科问题能力的凝练。

3.4 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通才教育以及专业研究方向不明确的培养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同时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的应用,训练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循证护理与实践。针对不同专科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采用个性化的实践内容和计划安排,对于其专科方向的科室应重点实践[8]。毕业论文应该以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护理方案创新等为主,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学生创新性,将现有护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创新考核形式

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在考试为主的方法基础上,可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经验,采用多形式、灵活的考核方式,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提交固定内容的小论文、小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小的演讲、试讲等,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形成。

3.6 建设创新型导师队伍

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需严格遴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导师。可通过校院联合培养的方式,从医院遴选聘请本专业领域临床经验丰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兼职导师,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确保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更是刚刚开始,需要明确创新性的重要性。广大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应共同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2]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61-64.

[3]李娜.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视野下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4]朱海利,陈洪华,张银华,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4-66.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1-10-12]. 省略/xwyyjsjyxx/gjjl/zcwj/268310.shtml.

[6]李亚洁.护理研究生教育[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内科护理 实训教学 实训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强调“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研究在对《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围绕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的根本任务,将改革着眼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以期提高护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强化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1.内科护理实训课现况调查

1.1对象与方法

本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前的调研对象以江苏省南通卫生高职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大四的学生,以及该校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为对象,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如表1。

1.2结果

我校内科护理任课教师共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助教2名,发放调查问卷9份,回收9份,回收率100%。随机抽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3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92%学生愿意开展,并且73%的学生认为内科护理实训课内容应该以内科疾病护理为主。而100%的内科护理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77.8%的认为该以内科疾病的护理为主。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的难点排在前三位的是:无现有的,适合本校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没有现成的可供内科护理实训课使用的教材、开展实训课的实训室及教师资源紧张。

因此,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编写实训课可用的教材及解决实训课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制订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而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就是关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具体计划,包括实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步骤、评价方法、具体要求等。通过方案的制订,加强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规范性、计划性、可实施性、可评价性。

2.1内科护理实训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制订方案时,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系到实训课的内容选择、实训方案、评价方法。按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内科护理教学目标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从护士职业成长来说,今天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成长为一名临床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护士。而护理人才的成长有其阶段性、复杂性、实践性。我认为阶段性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护生的在校教育、临床见习、临床工作。可以说,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是贯穿整个护士职业生涯的,但每个阶段又有侧重点。护生在校期间,就内科护理学这门课来讲,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基本专科技能、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以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促进专科技能掌握和应用、在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搭建平台。而这一切都是以护士核心能力[1][2]培养为中心,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成就明天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内科护理实训内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从事内科护理教学的人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等作为内科护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少有人将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作为内护实训课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内科护理学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护理内科病人”,培养护生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等诊疗技术不仅内科护理中用得到,外科护理中同样用得到;至于“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内科护理病人病情监测、咳嗽咳痰的护理等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等技术是具有内科护理特色的、体现内科护理技能的项目。所以,内科护理实训内容应该以后者为主,即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一些症状体征的护理、内科病人病情监测及内科护理中常用的一些技术。

2.3内科护理实训方法

首先,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用什么样的实训方法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呢?无论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是护士核心能力,都有其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要想获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还要像做临床工作一样去学习、训练。内科护理实训方法总体来说是模拟训练,具体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仿真教学、标准化病人等。

其次,每次实训课都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训练、课后反思三部分。每次实训课前教师提前把实训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请学生做好理论知识、实训用物、分组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训练满意结果的必备条件。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个护理技能进行训练、讨论、讲评,没有反复的训练就没有技能的成熟,讨论是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讲评的目的是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课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本次实训课,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4内科护理实训教材编写

内科护理实训教材不仅是实验内容的体现,更是内科护理实训目标、方法的体现,含有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的指导思想。目前内科护理实训教材多以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及内科护理技术的护理为主,很少有以疾病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因此,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迫切需要一本能提升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实训教材,内容以疾病护理为主,在疾病护理中运用一些内科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应该在护理内科病人中得到训练,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实训项目。因此,我和几位内护教师一起编写了《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2.5评价方法

参照内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目标,结果评价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理论考试,很多研究证明内科护理实训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内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4]。另一方面是技能抽考,关于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技能及内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效果评价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对内科护理实训课的体验,及时了解并设法解决学生及教师在内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常见问题。

3.讨论

关于内科护理实训的研究从未终止,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必须理清以下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获得日后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或提升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对于在校护生应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了解内科护理理论与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内科护理实训课“练”什么?应该突出内科护理专业特色,即护理内科病人需要的技能,如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护理内科病人所需的内科护理技术、内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三,内科护理实训课怎么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显然是后者,方案是有序、有效实施的保障,是广泛推广的必备条件,更是不断提升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四,内科护理实训效果如何评价?结合实训课开展目的采用理论和技能双项考核方法,再按各自比例综合成内科护理这门课的成绩。

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对护理人才培养有宏观认识。同时知晓,自己所任的这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既知道学生在这门课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又知道这门课应达到的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实训课不仅促进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还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

[2]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3]张莉,裴琦,赖桂荣等.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结合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06-108.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高职护理;应用

由于传统的护理教学都是比较重视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力培养,却忽视了实践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了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为了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护理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教学方式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被提出。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即把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为重点进行整体教学,把课堂教学、实训室强化技能教学和临床一线实践教学融入一体。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最终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护理人才。

1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让理论知识同实际病例情况相结合,采用“案例项目+课堂理论情景模拟训练+技能操作临床情景体验”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在对传统高职护生教学法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法中的案例项目是指以首先给出一个临床疾病案例,其次再让学生根据案例项目中的任务来对每个疾病进行实际分析。课堂理论比较好理解,就是关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案例项目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授。情景模拟训练是根据临床案例所布置的任务驱动、护生模拟双向的有情感的角色扮演,对医院病人活动再现的实景,这样能够加强护生对疾病的直观认识。护生再根据实际的具体病例情况进行实际演练,这样也是建立感性认识的手段和方法。技能操作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对学生而言是好的积累经验的科学教学方式。临床实验体验主要是指在医院病人中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学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具有在面临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快速做出决策,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处理临床中发生的突发性情况,同时需要保持冷静。因此,在教学中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对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实践

2.1研究对象

以某校某年级高职护理专业300名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保持两组的学生人数、性别、年龄以及背景文化知识大体无差别。

2.2实验方法

对试验组按照“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对该组进行教学。首先是选择临床案例,通过高级模拟人芯片中编制疾病过程,学生可以现场看到病人的正常和异常表现;然后是后续的理论知识教学,包括:总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这些知识。其次是对实验组进行情景模拟训练的构建,根据课堂案例提出的任务,设计情景剧模拟训练。最后的教学方式是临床情景体验过程,组织实验组学生按系统到医院进行临床情景体验,加强对实际案例的认识,锻炼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授课。

2.3效果评价

通过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通过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案例分析与情境模拟测试),案例分析,教师针对病例问题提问几个方面来对比两组学生的情况。关于学生的应对能力,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反应情况,处理问题方面更胜一筹,实验组的批判能力相比对照组也有一定提高。因此,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临床气氛,培养职业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言沟通技巧和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3关于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方式的讨论

3.1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适应临床整体护理模式

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育方式中加入了临床情景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接近临床环境,对临床中的病例情况能够具有更好地认识。除此之外,现如今护士的角色呈现多元化,护士不仅是护理技术操作者,而且需要懂得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方面的知识,因而如今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课程中更加强调实践教学,将综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快适应临床整体护理要求。

3.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去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被动的学习对学校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而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中还加入了情景模拟,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有利于以项目来驱动学生知识获取,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

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采用了“案例项目―情景模拟训练―临床情景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通过结合案例情景模拟训练,能够让学生对疾病认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护生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去感受这些复杂事物,,能够逐渐把学习内容迁移、结合并应用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去。除此之外,案例、模拟情景训练和临床的差距在临床体验步骤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通过临床体验可以将课堂理论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应对能力,适合护生离校即能上岗,上岗即能工作的所谓“零适应期”的教学要求。

4结束语

三位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加入了案例项目、情境模拟训练、临床实验综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旨在培养出应用型护理人才,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方式提高护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常金兰,于颖新,赵凤霞等.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2):17-20.

[2]常金兰,陈双琴,赵凤霞等.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在内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79-81.

[3]朱大乔,刘燕燕,封维阳等.构建教学、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护理师资培训模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67-68.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