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抗类风湿治疗方案{甄选5篇}

纸上谈兵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028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2分钟。

抗类风湿治疗方案范文第1篇

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风湿科,吉林辽源 136201

[摘要] 目的 对应用硫酸羟氯喹对患有风湿性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风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单纯应用甲氨蝶呤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甲氨蝶呤与硫酸羟氯喹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风湿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风湿疾病在停药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风湿疾病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硫酸羟氯喹对患有风湿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关键词 ] 硫酸羟氯喹;风湿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47-02

类风湿关节炎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临床上遇到的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相比较而言,该疾病大多数表现为不可逆转的关节破坏,及早应用适当的药物实施治疗,并对病情的进展进行控制,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次研究对患有风湿性疾病的患者应用硫酸羟氯喹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风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7±0.6)岁;患风湿病时间1~7年,平均患病时间(2.5±0.8)年;治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5.5±0.7)岁;患风湿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2.4±0.9)年。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口服甲氨蝶呤,每次7.5 mg,每星期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口服甲氨蝶呤,每次7.5 mg,每星期一次,口服硫酸羟氯喹。每次400 mg,1次/d,计划治疗一个月[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的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风湿病治疗效果、风湿疾病在停药后的复发率、风湿疾病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善程度在75%以上;有效: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善程度超过30%,但仍然没有达到75%;无效: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善程度没有达到30%[3]。

1.5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后(13.29±3.16)d;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临床治疗方案共计持续实施(18.74±2.77)d;治疗组应用甲氨蝶呤与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后(9.12±2.13)d;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临床治疗方案共计持续实施(14.28±2.43)d。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风湿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后风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69.1%;治疗组应用甲氨蝶呤与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后风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90.5%。两组患者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风湿病治疗效果比较[n(%)]

2.3 药物不良反应、风湿病复发率、治疗效果满意度

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23.8%;应用甲氨蝶呤与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4.7%。停药后对照组患者中有14例风湿病症状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33.3%;停药后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风湿病症状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4.7%。对照组中有32例患者对风湿病治疗效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6.2%;治疗组中有40例患者对风湿病治疗效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5.3%。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风湿病复发率、治疗效果满意度等三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起病急,发展速度快,通常情况下需要长期接受用药治疗。目前临床上用于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治疗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几大类型,由于这些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长期应用通常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病情程度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甲氨蝶呤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界公认的一种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进行治疗有效药物,对于临床上常见的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有效,对于一些存在关节肿痛、晨僵、血沉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有效扭转,硫酸羟氯喹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疟药,也可以用于对风湿疾病进行治疗。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显著改善,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治疗的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值得临床上借鉴和推广[5]。临床有关于硫酸羟氯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使血浆地高辛水平增加的相关报道,因此接受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应该对患者血清地高辛水平进行严格监测。尽管还没有特异的报道,硫酸羟氯喹也可能具有氯喹目前已知的几种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可使其直接阻滞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增加;西米替丁抑制它的代谢从而增加抗疟疾药物血浆浓度;拮抗新斯的明和吡啶斯的明的效应;减弱机体对皮内注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的初次免疫抗体反应。与联合氯喹治疗相似,抗酸药可能减少羟氯喹的吸收因此使用间隔通常应该控制在24 h,羟氯喹可使降血糖药物的作用效果显著增强,因而联合用药时可能需要减少胰岛素和降糖类药物的实施剂量[6]。

[

参考文献]

[1] 田静,高洁生,吴轰,等.甲氨蝶呤、柳氮磺嘧啶、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10(30):152.

[2] 张剑,解洁,张铁翼.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2(18):198-199.

[3] 许百洁.羟氯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8,12(15):138-139.

[4] 龚媛.羟氯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实用卜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5(19):802-803.

[5] 李芳,姚建华,张风肖,等.阿魏酸钠联合羟氯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7(11):1430-1431.

抗类风湿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湿病;中医药;治疗;优势

1 风湿病的治疗概述

风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残疾病之一。一般是指以筋膜、肌腱和肌肉等部位疼痛为临床表现特征的疾病的总称。风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西医药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炎药等为主,但其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优势明显,蕴含着极大的潜力,下文将重点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点,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2 风湿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归纳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包括:

2.1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调节和提高免疫功能

已有的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进展。在风湿病的免疫功能上,中医药制剂能很好的调节免疫功能:(1)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 使低下的细胞免疫上升;(2)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补阴助阳、平调阴阳都能提高皮质激素水平;(3)调节血管通透性,消除血管壁炎症,增加血管通透性以促进瘀血吸收;(4)调节血液黏度、促进循环加速血流等。通过中医药的免疫调节功能,调节人体的身体症状,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的作用。

2.2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有效的缓解疾病进程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有效的缓解疾病进程方面优势明显,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环节疾病的治疗进程。比如慢性风湿病,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采用活血祛瘀,疏风祛湿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更易于接受,通过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疾病进程的目的。

2.3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副作用较少,能弥补西药的不足

相对西药治疗风湿病而言,中医药副作用相对较少,能弥补西药这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治疗风湿病的过程中,以中医药为主的基础上,合并使用中医药和西药,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风湿病的主要方法。比如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中医药治疗,不但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还能减少疾病的反跳症状;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中医药治疗,也能弥补该药物持久性弱的疗效,加强其清热镇痛的疗效;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作用的药物和中药,可以有效的减轻激素带来的副作用,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2.4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充分发挥整体调节的功效

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整体调节的最大特点。中医药治疗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身体特点入手,首先区分患者的病性,如寒性、热性、实性和虚性等;其次再根据病性来区分患者的痹性,如寒痹、热痹、湿痹和风痹等;继而综合判断患者的症状,从整体上制定调节的方案,如腿足屈伸不利、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内有气血亏虚等症状特点。

2.5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的疗效较好

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的疗效较好,方便患者携带服用,应用较广。例如痹隆清安等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青风藤中提取青藤碱和从白芍中提取白芍总苷等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也表现不俗,显示出了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6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针对性较强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加强和发展,在治疗风湿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在抗关节炎、抗敏、提高免疫能力方面、在消炎止痛方面、在调节免疫功能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丹皮治疗皮下瘀点,因其有抗血管炎、抗栓塞的作用等。如能将这些成果和风湿病的治疗相结合起来,使得风湿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医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2.7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不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

由于大多数中医药的不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临床型实验研究表明,某些慢性风湿免疫病患者已经服用中药长达5-10 年之久,并没有因为服用中药而引起不良反应。但风湿病患者在服用中药过程也要注意保护脾胃,也要尽量避免服用少数有明显副作用的中医药,减少其可能带来的不良作用。

2.8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养治结合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养治结合,特别是在康复过程中,要在强调中医药的疗效的同时,注重调养,注重养治结合,预防复发,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一方面,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合理调养膳食,加强食疗法的治疗。中医药的食疗法对风湿性病具有特别的疗效,特别是对风湿病关节炎患者,应选用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高蛋白质的补益肝肾类食物所制成的药膳;另一方面,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还要加强起居的合理调理和情趣的培养,避免阴冷潮湿的环境,避免患者由于服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副作用。

3 总结

总之,中医药治疗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立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在治疗风湿病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过程的优势作用,有效的风湿病患者的疼痛和疾病的进程,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整体调节功效和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注重养治结合,最终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旷惠桃. 论风湿病中医药治疗的优势[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6):7-10.

[2]张永生,柴欣楼,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25-28.

抗类风湿治疗方案范文第3篇

陈 适

每次坐门诊的时候,一旦有患者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都会很担忧地问一句:“这病能治好吗?”可见,该病的难治性在人们心中已经扎下了很深的根。

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都是进展性的。除了造成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畸形、骨质疏松以外,还会出现心脏、肺和血液系统损害。以前,因为其治疗困难,患者痛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类风湿关节炎真的不能治愈吗?回答是否定的。纵观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的发展,不难看出,近20年来,该病的研究已经取得明显进展。诊疗理念已经由诊断疾病、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发展到早期诊断、抑制病情发展、完全治愈疾病。

实验室检查中,除传统的类风湿因子外,近年来又发现了多种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乃至病因研究均有意义的自身抗体,如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大的意义。

免疫及生物治疗的应用,给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插上了新的翅膀。免疫及生物治疗包括:针对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等的靶分子免疫治疗;以去除血浆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为主要目的的免疫净化疗法,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及去淋巴细胞治疗等;以免疫重建为主的干细胞移植。这些方法有针对性地干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变进展的主要环节,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早期治疗。尽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称病变修饰抗风湿药,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进展。

2 联合用药。联合应用几种慢作用抗风湿药,可抑制免疫或炎症损伤的不同环节,产生更好的治疗作用。

3 方案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对药物的反应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4 功能锻炼。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强调关节的功能活动。

近年来,随着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正确使用以及新疗法的不断出现,已使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明显改善。若能早期诊断、正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均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治愈。

警惕生命中的“死海现象”

赵之心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汗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你肯定就会理解出汗的意义了。

到了夏天,你穿厚衣服去跑步,你的衣服肯定会被汗水打湿,别洗!把它装在塑料袋子中裹得严严的,封好袋口挂在太阳下暴晒3天。你打开袋会发现什么?大概你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衣服馊了!臭了!要不得了!”问题就在这儿,为什么你的衣服会变馊变臭?因为只有衣服上有了“有机物质”才会变质。“有机物质”在哪里?正在衣服上的汗水里。可见,人体排出的汗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要记住,出汗是排出我们体内垃圾的一个重要途径。

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死海,告诉了我们自然界一个特定的现象。死海低于地中海海平面392米,常年有约旦河等河流往里流。因为死海的水没有排出,大量水只有靠当地非常高的温度而蒸发掉。蒸发掉的只是水,水里的物质留了下来。流入死海中的每一滴水都带一点点盐分,就这样经过百年、千年、万年之后,其盐分的积累达到了23%~25%,成为“死海”。所以“死海”的水中没有任何生命,周边寸草难生。

“死海”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常年不出汗,相当于创造生命当中的“死海现象”。我在对有健康问题的女性调查中发现,“常年不出汗”是女性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吃的五谷杂粮、喝进体内的各种物质,仅靠大小便排泄废物是不行的。当人体内的有机物质排泄不畅,多会引发各种代谢性疾病;而人体内的无机物质排泄不畅,多会引发人体细胞的突变(癌症)。

抗类风湿治疗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章次公;医案;痹证;西河柳;附子

中图分类号:112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441-02

章次公(1903-1959),名成之,镇江大港人。其医学师从丁甘仁、曹颖甫,国学问业于章太炎。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宅心仁厚,博学深思,求真务实,无门户之见,多创新精神,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著有《药物学》、《诊余集》、《道少集》等,《章次公医案》为其弟子朱良春先生等编纂而成(简称《医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现将《医案》中痹证的用药特色浅析如下。

1 首辨虚实攻补得宜

《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者闭也,风寒湿邪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先生认为治疗本病当首辨虚实,病症初起,邪实体壮者当以祛邪为主,提出治痹之法,不外“祛风、散寒、逐湿、活血、通络”,因而治疗本病常用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等祛风胜湿,通经络;附子、细辛、川芎温阳散寒定痛;苍术燥湿;五加皮、防已、蚕沙、秦艽、桑枝、海风藤等利湿通络;当归、红花、赤芍、川芎、鸡血藤养血活血行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体亏损者,则卫外不能,以致风寒侵袭,深入经脉筋骨之间,则患侧酸痛无力,屈伸不能,强伸则痛。对于素体不足。久病不愈者当以益肝肾、调气血为主,同时以祛风、通络、祛瘀而治其病之症结,即所谓攻补兼施。如《医案》中治疗杜男,阳虚不足之体感受风寒湿之气而脊椎疼痛,痛有定处者,方用黄芪益气定痛,并用炮附块、细辛、羌独活温经散寒止痛,当归、芍活血行瘀,海桐皮、威灵仙祛风湿,即补气血、祛风湿同用。而对于肝肾亏损,久坐久立后疼痛加重者,先生多宗“治病必求于本”,“久病须扶正”的原则,重点在补益肝肾,祛邪反在其次,如治疗张女坐骨部常有紧束感,多发作于行走与久站以后,方以补益肝肾气血,强健筋骨为主,黄芪、金毛脊、补骨脂、川断、杜仲用量较大。先生临床常用紫河车、龟鹿二仙胶、枸杞子、桑寄生、狗脊、川断等补益气血阴阳之本,破故纸、巴戟天、肉桂、续断、鹿角霜、仙茅、杜仲等以温肾强腰健膝。

综观先生治痹之法,当首辨虚实,初起邪实体壮者祛邪为要;素体亏虚,或病痹日久,肝肾不足者宜补益气血阴阳之本,调补肝肾或攻补兼施,方能药效卓著。

2 善用虫药 疏逐剐络

叶天士云:“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杂证总诀》亦有:“病初在经在气,久病人络入血,气血瘀痹而痛者,用虫蚁搜逐血络,宣通阳气”的论述。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云:“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先生继承了叶天士等善用虫药的宝贵经验,每于补益肝肾、疏利气血、温阳通络、祛风逐湿之余,配合虫类药物,利用其飞灵走动,搜剔入络的特性,以疗病痹日久之顽疾。如《医案》中治疗雷女腰背酸楚日久,以补为主。方用紫河车、龟鹿二仙胶、枸杞子、桑寄生、狗脊、川断等补益气血阴阳之本,4味虫药娱蚣、全蝎、地鳖虫、蕲蛇祛风通络,散肿止痛,又治疗张女坐骨、腰背及两臂关节酸痛,无论阴晴皆然,再以党参、当归、续断、甘草扶正的同时重用全蝎、蜈蚣、蜂房治痹定痛,收到较好效果。

《医案》中治疗痹症所用虫类药包括娱蚣、全蝎、地鳖虫、露蜂房、蕲蛇、炙僵蚕6种。蕲蛇祛风通络,透骨搜风,可治风湿痹痛等症,《本草纲目》云:“蕲蛇用于诸风顽痹,皮肤不仁”。据章先生临床经验,蕲蛇治风湿痛在腰部者最佳;蜈蚣、全蝎走窜以祛风通络,其中全蝎有良好的止痛功能,治风湿病疗效卓著。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云:“全蝎色青善走者。独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蜈蚣开瘀通络,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本草思辨录》谓:“僵蚕,味辛气温而性燥,故主湿胜之风痰”。露蜂房具有祛风攻毒、散肿止痛之功。风寒湿邪入侵之痹痛,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经久不愈,日久则人络成瘀,患者往往气血虚损,精髓不足,运用这些虫类药不仅能增强解痉镇痛之功,又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力。先生医案中虫类药的运用为我们临床治疗本病及其他日久成瘀,缠绵难愈之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来看,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全蝎、蜈蚣、白僵蚕均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作用。此外全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能够抗血栓形成;蜈蚣能够增加蟾蜍下肢血流量,直接扩张血管;白僵蚕对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促进大鼠血浆凝块完全溶解。表现出较强的抗纤溶活性。地鳖虫能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率、抗血栓形成;药理实验也证实地鳖虫能使6-酮-PGF1。明显升高,TXB2下降,调节PGI2及TXB2的平衡;实验研究表明蜂房水提液6.6-9.9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对慢性疼痛有效。

3 重用西河柳 炮附子 法随证变

西河柳又名柽柳,性味辛凉,功能发表透疹,祛风除湿。先生经验重用西河柳,如治疗“杨男,先是颈项酸楚,而后关节肿痛,天气阴寒,所苦益甚”。方中西河柳用至30g,在原有组方的基础上独其用量之大远超过其他药物,说明先生之治病之法灵活辨证,不拘一格。其按语谓“其含有水杨酸钠,对风湿病具有明显的发汗止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河柳煎剂能明显降低小鼠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二甲苯所致的鼠耳化学性炎症,在按50g/kg灌胃给药时有明显镇痛作用,并且对人工发热家兔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先生在治疗痹证的21案中,有13案用到了附子,并常与养血活血药如当归、鸡血藤等同用以温养气血,或与温阳散寒药如细辛、羌活等同用,以增强止痛之力,三是常与虫类药同用如蜈蚣、全蝎等以搜剔脉络,活血化瘀而止痛。

抗类风湿治疗方案范文第5篇

我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时因膝关节疼痛经常服用止痛药,目前只吃过一种止痛药,但没什么疗效,请问能不能多吃几种。

常常会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出案例中的问题,类风湿关节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仅仅是一种关节疼痛的疾病吗?止痛药物的使用是否是越多越好?使用止痛药时都有些什么样的注意事项呢?

科学认识类风湿关节炎

在我们了解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治疗之前,首先让我们来科学地认识一下这种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不仅仅是一种关节疼痛的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有的病人可出现全身其他系统的病变表现,如皮下结节、皮肤溃疡、淋巴结肿、肺纤维化、脾肿大、巩膜炎等。第一次发作时间多数是在冬春季节,其临床表现与病程在不同病人身上可能差异很大,临床上可以见到从短暂、轻微的少数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的多数关节炎及周身血管炎等各种不同表现的病例。关节侵犯程度与周身症状及关节外表现的轻重也不平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大约有15%呈急性发作,多数则起病缓慢。一般来说,关节症状虽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但最初却不一定出现关节的症状,而且还不一定是最明显的临床表现。病人可能通常先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消瘦、手足麻木、刺痛。继而出现1~2个关节的疼痛和僵硬,僵硬往往在晨间较为明显,可持续几小时,此时关节的外观并无异常。接着便出现关节肿大和疼痛,逐渐为对称性多关节痛。四肢大小关节呈游走性疼痛、肿胀。近端指间关节呈具有特征性的梭形肿胀。

在祖国医学中风湿病属于“痹证”范畴。“痹证”指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发沉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使用

了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以后,让我们来看看缓解这种疾病疼痛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使用情况。首先我们要给大家灌输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这种疾病的治疗决不能单靠止痛来完成,在临床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常常结合用于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延缓或者防止关节损伤,并促进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但是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药物止痛治疗仍然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谈到的也只是管于止痛治疗方面的一些常识。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止痛药物中有一些药属于单纯止痛药,比如泰诺(对乙酰氨基酚)和其他品牌的同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但是对炎症几乎没有作用,他们仅在关节炎复发时使用止痛药可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还有一类属于抗炎止痛药物,我们现在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怡美力、诺松、乐松、莫比可、吲哚美辛(消炎痛)、奇诺力、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扶他林)、酮洛芬、萘普生、萘普酮、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等。这些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都有止痛作用。不少病人埋怨:所有止痛药都用过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这是什么缘故呢?这里面有一些用药原则及用药方法问题,可能病人不甚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虽都是用于止痛、抗炎,但各种药物服用后发挥最佳作用的时间不同,出现的副作用也不同。不仅如此,这类药对白种人和黄种人的作用和副作用也不完全相同。例如阿司匹林,价格低廉,副作用小,过去在有些国家用得较多,但我国病人对此药的耐受性差,难以长期服用。这就是所谓的种族和个体差异。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注意到用药个体化。病人要配合医生选择最适宜于自己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种选择必然要有一个试用过程,因为医生无法事先对每一个病人作出估计。只有通过试用过程,才能摸索到合理的用药方法,包括首选药物的选择、用药的剂量、用药持续的时间、用药的维持量等等。一般来说,非甾体类抗炎药大多在数日之内可以见效。所以,观察疗效韵时间不宜太长,通常一种药单独用两周左右,如果效果不显著,就应当换用另一种药。正如前面讲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每种药物本身的作用及个体差异。因此,每个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都要经过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阶段。

在目前临床实践中,我们一般不主张联合用药(同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甾体类抗炎药),因为给病人用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只要剂量合理,要比几种小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的效果好,而且联合用药还有配伍问题,即合理的联合用药,才能加强药效。否则会适得其反,疗效不好,副作用又大。虽然我们不主张联合用药,但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可以联合使用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病情需要,我们还是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的,但要特别注意区别情况,灵活掌握,如一些病人早晨起床时关节特别僵硬,则可在前一天晚上临睡时加用一种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的药,如优妥、吲哚美辛栓等。

另外,所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黏膜都有损害,为提高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时胃肠道的耐受性,口服药物时应做到:与食物同时服用或餐后即服;同时饮水;直位服用;减少诱发胃炎的因素,如吸烟、饮酒等。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