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85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6分钟。
手术室中医护理方案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1964.2-),女,大专,主管护师。
【摘要】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是指为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的有机运行系统,它包括安全评估,落实干预方案,安全监管三大环节。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通过安全教育,排查问题与预警,整改安全问题,进而完成干预方案。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干预
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安全问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理又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护理安全问题分为两种:一种为危及患者生命的技术性安全,因设备条件所限或技术水平低或经验不足而导致上述不良后果。另一种为危及患者的非技术安全,主要涉及护理责任,包括各种不当护理条件或环境影响引发的各种问题。
1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
安全是医疗系统内各个组成部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在于个人,设备或部门,关键在于各部门之间建立的一个可操作性的流程过程,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
1.1 手术患者的安全干预
1.1.1 手术患者的核对
(1)术前准备的核对、皮肤情况、过敏史、各种管道准备、知情同意书、术前用药情况、出凝血时间。
(2)患者身份的核对:科别、姓名、床号、性别、疾病、年龄、住院号。
(3)患者手术的核对: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
(4)随身携带物品的核对:病历、影象资料、术殊用药。
1.1.2 手术标本的安全干预:手术标本的干预包括《病理送检申请单》、标本签、手术患者资料、《送检标本登记本》四方面信息准确无误。
1.1.3 手术用物的安全干预:手术中所用的一切物品,手术开始前、关闭空腔脏器前、关闭切口前后,共同清点手术器械及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后,方可关闭切口,严格防止异物留于体腔。
1.2 医疗设备的安全干预
1.2.1 手术仪器的安全检查:手术中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电刀、超声刀、电动吸引等)安全,高效地为手术患者服务,其正确操作和日常维护工作非常关键,所以,巡回护士除了要会正确连接和使用手术仪器外,还要有预见性地提出术毕设备是否需要检修和维护。
2 制定完善的干预方案
任何干预机制必须具备详尽的干预方案,否则整个机制就成为空中楼阁。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应事先制定出完善的干预方案,明确相关人员对不同预警情况负责,包括干预人员具体分工、干预手段等。例如,预防开错手术部位的干预要求、认真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严格按手术医嘱记录执行术中医嘱。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三者在切开皮肤前再次共同核对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确保准确无误。这样的术前干预方案才能保证医嘱预警发出后,护理干预行动有章可循、有效进行。
2.1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的特点:护理安全干预具有:①针对性强,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没有太复杂因素,如针对护士主观上的个体因素,包括及时沟通谈话,以避免劳累、心理烦燥引起的护理差错;互相协助以克服性别行为差异造成的疏忽等。②简洁明了,护理安全干预没有太多要求,干预过程趋于简单,干预方法也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帮助护士解决客观上的因素,包括护理技能训练以克服护理操作不当发生的几率;加强核对和观察。③协调度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医院的各方面,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护士必须善于分析各种诱因,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协同的干预行为,实现干预目的。
2.2 手术室护理安全紧急干预方案:护理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干预机构和人员应该进入应急状态,严格按照工作制度事先制定的干预方案采取行动。由在场最有权威、最有能力的护士担当主角,获得医生、行政等各方人员的参与和配合,采取果断手段积极帮助干预对象克服和纠正各种险象,消除或尽量减少险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危机干预做好了,可以缩小危害范围或者降低损伤的程度。
3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手段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的主要手段包括安全教育和培训、排查问题与预警及安全问题整改。
3.1 手术室护理安全教育与培训:手术室护理干预性安全教育应该从改进教育途征方式上下功夫,除医院召开晨会外,更多应分析当前手术室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每台手术点评护理安全的盲点和干预的切入点。护理安全干预教育可以针对护理安全问题,通过互动式教学和研讨,共同研究护理人员心理稳定标准,自我调控能力,职业道德水准,提出干预意见,从被动规矩到主动规范,成为护理安全操作的标兵,成为护理安全保障的高手。
3.2 排查安全问题与预警: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建立是以排查问题为起点的。排查安全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预警的开始,对存在护理隐患不留幻想,对各种问题苗头及其成因进行质量和安全分析,排查安全问题界定警示区间,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干预行动。比如,开错手术部位,安全问题可能来自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之间的不配合,错误可能涉及的范围包括病室、病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手术房间等信息的错误。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则要求:术前实行“暂停时间”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在摆放患者前,施行手术前、消毒铺单前,应分别根据病历、手术通知单、影像诊断检查,核对患者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保准确无误。出现疏忽苗头,则需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事故发生。
4 护理安全问题监管
医疗工作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要能够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护理部对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辅导与干预,从基本任务,基本技能,基本程序着手,针对薄弱环节管理有效监控护士安全不当行为的发生,对安全隐患不留幻想,克服侥幸心理。对成功的整改方法,深刻的经验教训及有效的干预成果,不断加以宣传或推广、营造一种以讲安全为荣,讲安全为耀的护理职业氛围。
5 小结
手术室中医护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路径;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应激反应
腹腔镜手术属于近年来常用的一类治疗方案,属于微创性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同时其还能够减轻对患者组织损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无论哪类手术方案,均可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而一项良好、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减轻对患者的损伤[1]。而本文旨在探索手术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31.56±5.47)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76±5.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一天,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目的、重要性,且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当病房询问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组成护理路径小组:由1名麻醉师、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若干名护理人员组成,通过分析以往腹腔镜手术中不足之处,并将其列成表格形式,且在小组谈论会中分析,发挥头脑风暴法,讨论出解决方案。同时定期在院内举行腹腔镜相关知识讲堂,促使小组成员了解手术步骤、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2)手术前护理:在接受当手术通知单后,通知手术医生,确定具体手术时间后,由当天的巡回护士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现存状态、既往史、过敏史,对于存在过度紧张情绪的患者,应告知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以及当天手术医师的成功案例,尽可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3)术中护理:在手术前1h,将手术室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从而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手术环境。在接受患者时,应实施双人核对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送入相应手术间。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积极配合麻醉医师检测患者尿量、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等指标,同时在不影响手术进展情况下,尽可能为患者摆放舒适的,术中一旦发现患者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而器械护士主要工作是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且准确、速度的递于手术医师器械,从而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在手术前、手术结束前10min、关腹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完成清点器械工作。(4)术后护理:带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往麻醉清醒时,且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当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便可送回病房,且在送往过程中,加强保暖护理。同时告知患者和其家属手术很成功,不必过度紧张。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率以及术中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后,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70.73%(29/41),而术中血氧饱和度为(91.02±2.45)%,心率为(95.14±2.69)次/min,体温为(37.01±1.45)℃。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后,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100.00%(41/41),而术中血氧饱和度为(96.85±2.41)%,心率为(84.41±1.58)次/min,体温为(36.14±0.12)℃。观察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可适用于各类患者,能够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加速病情恢复。但由于腹腔镜手术需将手术器械侵入患者体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心理,以至于发生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可影响手术效果,同时也是导致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此应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应激反应[3]。早期的常规护理属于被动模式,较为机械化,不具备针对性,从而导致护理效果不显著,而手术室护理路径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分析临床工作中不足之处,可提高护理人员对腹腔镜手术的认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同时手术室护理路径属于新型的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能够改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4]。
总而言之,对腹腔镜手术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松林,韩芳,赵海生,等.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是否保留动脉与术后并发附睾炎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5,85(11):1784-1785,1786.
[2]周玲珍,林碧芳,詹美莺,等.泌尿科腹腔镜手术45例的手术室护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5):164-165.
手术室中医护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一体化;手术室护理;腔镜
一体化手术室是指在有限的手术室场地中,通过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及多媒体技术,将电源、气源和各种信息接口与种类繁多的医疗器械有效地集中协调起来,使其空间布局更合理,减少了设备布局对层流的干扰,确保手术工作环境的安全,简化操作流程,使医师、麻醉师和护士的操作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同时,实现术中手术室与其他手术室、示教室、会议室甚至远程交流之间的无缝连接,完成示教、远程沟通等功能[1]。一体化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手术室建设的新模式,是手术室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2]。一体化手术室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3],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医院建设项目,相关建设设计方案、工程学技术等文献报道较多,而一体化手术室运行、管理和使用的相关文献较少,作为手术室管理的主体——手术室护士应对如何有效、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昂贵的一体化手术室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2011年8月到2012年7月共2间一体化手术室的运作经验,现将相关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共32个住院手术间,2011年手术量31000多例,内镜手术7278例,占23.2 %。共有2间高清视频一体化手术间,2间数字化手术间,1间泌尿内镜专用手术间,均为数字化建设,腔镜主机置手术间内吊塔固定。另有移动高清腔镜主机2台,标清腔镜主机12台。
1.2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1335例腔镜手术和56例开放手术在2间一体化手术间进行,腔镜手术主要涉及腔镜甲状腺、胸腔镜、腹腔镜等手术,开放手术主要为需转播、术野录像等疑难复杂手术。
2 方法
2.1 手术室人员培训
试运行期间,采用重点分批培训护理人员的方法,即由厂方工程师对科室腔镜组5名骨干力量重点培训一体化手术间的运行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护要点等,其他人员分批培训基本使用方法,并分别考核通过,共为期一周。
2.2 临床医学工程部与手术室护士共同保障手术间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临床医学工程部派驻在手术室的工程人员负责一体化手术间的设备正常运转,每日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与厂方联系。手术室的腔镜组负责与手术医生的沟通,将不同手术组、手术种类的特殊要求以及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与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共同探讨,将数字化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为满足我院外科医生需求的特色手术间。
2.3 调整外科手术安排次序,保证一体化手术间的高效运转
常规手术室和一体化手术室应呈现10:l的配比[2],但由于造价昂贵,大多数医院很难达到比率。一体化手术间,能实现手术录像、远程会诊、手术设备整合使用、手术医生习惯记忆、PACS和HIS系统同步使用等等,手术间7个显示屏,特别适合腔镜手术的开展,这些功能深得外科医生的青睐,经常预约一体化手术间,导致预约手术冲突,安排手术台次护士感觉压力较大。分析1个月的手术安排情况后发现,周一和周五一体化手术间几乎无人预约,预约冲突主要集中在周二到周四,另外有些外科医生使用一体化手术间只是使用了高清机组或者摄像功能,并不需要其他功能。因此,我科联系医务部召开了手术台次协调会,将需要使用一体化手术室的外科组台次每日平均分配,另外在新购买的高清机组上申请摄像组件,使得2台移动的高清机组也能同时摄像,并再制定出一体化手术间轮流使用表。
3 结果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2间一体化手术间共顺利完成1335台腔镜手术,56台开放外科手术,实现手术实况转播235次,其中大会手术演示20余次。由于各种设备整合以后,手术护士节约了移动、连接设备的时间,与非一体化手术间进行腔镜手术相比,平均接台时间节约10~15分钟。设备管理方面,除一台冷光源由于散热风口被阻挡,导致电源损坏,其他设备均运行正常。
4 讨论
4.1 合理挑选受训护士,成立腔镜专科小组
一体化手术室将多年丰富的腔镜临床经验、建筑工程学合理设计方案、视频通讯方面的领先技术及使用者的功能需求相整合[4],但同时各种数字化设备,特别是很多进口仪器,对手术室护士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选择腔镜专科护士时应年轻化,同时又要有一定的腔镜手术基础。
4.2 制定管理制度和设备启动应急预案流程,流程化管理一体化手术间
日常管理由手术间专科责任人负责,经过培训的保洁人员进行卫生整理,并且明确了操作细则和管理的职责和责任;制定术前准备、检查,术中使用操作步骤,及术后一体化手术整理工作流程,并制作成工作手册,要求人人明确人人遵守[5]。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间每日登记仪器设备运转记录表,设备启动流程图,设备异常应急预案流程,较好的解决了初期手术人员不熟悉设备和后期非专科人员进驻一体化手术间产生的问题。
4.3 根据医院特色,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解决问题
在遇到一体化手术间不能满足临床医生需求时,我们采用统计医生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的方法,与手术医生交流沟通,调查医生的实际需求,在开会讨论时,用数据说话,取得医务部的信任,赢得外科医生的认可。从而争取到新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取得医院层次的一体化手术间使用制度,使得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周峰,蒋友好.浅谈一体化功能手术室[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9,30(2):1 12.
[2]刘亚军,黄华 .手术室设备的现状及发展 .[J] 医疗卫生装备 ,2011,32(08):71-72.
[3]Man SK.Cleary K.The operating room of the future:review 0f OR 2024.
Workshop[C]//Proceeding of SPIE.Belingham,WA:SPIE.2005:73-82.
[4]杨国华.一体化手术室是设备数字化集成的新模式[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0):21—22.
手术室中医护理方案范文第4篇
1 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及流程
1.1接患者时:洗手护士与患者所在科室护士依据手术通知单及病历与清醒患者共同核对,儿童、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陪护人员进行查对。核查内容包括: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清点交接术前用药和病历、影像资料及患者个人物品。
1.2接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再次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血型、药物过敏及术前准备完成情况,清点交接术前用药和病历、影像资料及患者个人物品无误后,将手术病人推入手术间。
1.3麻醉实施前: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核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患者过敏史、静脉通路建立情况、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1.4切开皮肤前:洗手护士递刀前由麻醉医生叫“暂停”,巡回护士再次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确保手术器械、物品准备齐全,性能完好后方可开始手术。
1.5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用药、输血、用物清点、手术标本、皮肤情况、各种管路及去向等内容。
1.6患者回病房后:由麻醉师与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腕带、手术名称、术中用物、用血情况、尿量及生命体征、皮肤及各种管路情况,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手术患者护理交接单》上签名。
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本院已全面实行电子病历和手术护理信息系统,有时存在术前病人病历资料打印不全、患者没有佩戴手腕带、手术切口无标记,影响核查工作及手术开台时间。
2.2麻醉实施前,规范要求四方核查,但手术医生难以按时到位,,只能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与患者三方共同核查,手术医生进手术室后补核查项目,如果等待手术医生到位完成四方核查又难以保障手术准时开台,造成了四方核查的规范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3手术切皮前,麻醉师实施“暂停”的安全意识不强,存在安全隐患。
2.4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主刀医生和第一助手有事提前下台休息,落实三方核查医生资质存在问题。
3 改进措施及效果
3.1为了保障术前患者核查流程的实施,杜绝病历资料打印不全现象发生,手术是每天安排2名护士7:00上班,在手术患者交界区完成手术患者病例的查阅。一旦发生资料打印不全及时告知医生完善术前病历打印,没有手腕带和手术无标记的患者不得接入手术室,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核查流程的落实。
3.2针对麻醉前手术医生难以到位的情况,医院制定了手术患者8:30“刀碰皮”的奖惩措施,并每天指派医务科医务科人员到手术室进行督查,公式“手术安全核查的同步率”,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绩效挂钩,有效保障术前四方核查流程的落实到位。
手术室中医护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理念;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策略
为了总结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率及方案,笔者把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258例病人视作研究对象,再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人性化管理模式,旨在寻找能够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整体效率的最佳方案,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如下详细报道。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258例病人,有167例男性病患,有91例女性病患。病人年纪在20岁-77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41±2.17)岁。以随机法把258例手术病人均分成两个小组,组均129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值得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人性化管理模式,其具体护理管理程序如下:
(1)创建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由于手术室护理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需要护理人员提升其责任意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工作时间也相对偏长,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所以其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在情绪方面也容易出现波动,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主动调节心态,有效处理与手术医师、麻醉医生以及其他护理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通过创建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情绪的愉悦性与高涨性[1]。
(2)不断提升护理人员整体业务能力。接受手术治疗的通常是一些危重型病人,因此对于手术室护士基本护理技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为了满足病人护理需求,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能,通过积极参加医疗机构的各种类型培训,从而有效掌握及熟练应用各种护理技能。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要给予所有护士定期、参与外出进修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其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护理人员同样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每天的护理工作,使自身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提升护理水平,实现人性化管理目标。
(3)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手术室内部应当制定出全面的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督促所有医务人员都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医护工作,防止出现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等情况[2]。对于病患护理满意程度、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出勤率、纠纷发生情况以及事故发生情况等信息,还需予以定期考核,对于工作绩效优秀的护士,予以一定奖励,而对于工作马虎、错误不断的护理人员,则需予以离岗培训以及扣除奖金等处罚。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2.1两组病患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表1 两组病患护理满意程度对比(X±s)
2.2两组研究对象护理纠纷发生几率对比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出现2起纠纷案例,发生率是1.55%;对照组出现15起纠纷案例,发生率是11.63%,因此实验组研究对象在护理纠纷发生几率方面同样存在着绝对性优势,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3.讨论
手术室属于医疗机构中十分重要的构成元素,在救治病患、抢救病患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3]。一般而言,手术室护理管理整体水平会对手术效率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提升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其实践途径之一即为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4]。
在本次研究实践活动中,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人性化管理模式。通过人性化管理之后,实验组病患护理满意程度是99.22%,对照组是80.62%;实验组出现2起(1.55%)纠纷案例,对照组出现15起(11.63%)纠纷案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在护理效果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参考文献:
[1]呼敏,马超慧,郝桂琴.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的应激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7):150-154.
[2]梁玉丽,孙晓辉,孙宏玉.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