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32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0分钟。
思想政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医患关系
医院肩负救死扶伤的使命,每位住院重症患者都有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态势,而患者家属处于心情焦急之中,这时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至关重要。而在医患纠纷不断发生的背景下,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究竟如何更好地处理和化解好这些突发性事件,除了加强医院的保安工作和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之外,还需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把手,以应急预案体系为轴心,从高超的沟通艺术和换位思考的心理共振来平息和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焦急心情,努力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从而使得突发事件不再升级,确保医患关系向着良好态势发展。
1.应急预案体系理论支撑和指导思想
1.1应急预案体系理论支撑
根据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认为应急预案是一种计划工作,要求符合“统一、连续、灵活和精确”一般性计划特点,即要求将单位的各种局部目标融合为单位的整体目标,以便保证预案的统一性;要求对未来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以便保证预案的连续性;要求预案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相应对预案进行适应的调整,以便保证预案的灵活性;要求细化各项工作和做好准确预见,以便保证预案的精确性。
根据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启示,应急预案体系需要做好单位部门成员的明确分工,即职责和权限的固定化,并逐步建立层级节制的权利和指挥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运转顺畅的指挥链条,保证预案协调进行。
1.2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工作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文件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等精神,确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机制、体制建设,积极推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开展,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医院的安全稳定和事业发展,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2.建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
2.1把握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内涵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主要面对医患之间的关系而建立,是立于解决医患之间的突发纠纷和防范患者暴力性事件发生而构建,因此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之中,基于医患维度建设的应急预案为“一体”,即面对病患者及其家属着重关心的各种与医疗相关问题的应急预案。同时,也不容忽视的是面对医疗工作过程之中意想不到而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进行的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也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一翼”。此外,还要关注医院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它被视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另外“一翼”。总体而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包括上述的“一体两翼”。
2.2 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力度
基于应急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要坚持领导层设计系统构建理念,以便进行系统构建,防范顾此失彼;同时,也要立足统筹规划,医院各部门不能自立山头,各行其是,而要注重医院的团体精神,加强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性的应急预案实施力度,确保应急预案能够真正落地而不流于形式化。因此,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的领导层设计之中,要着重解决应急预案体系发展的结构问题,并从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为应急预案的医疗技术标准、医疗组织保障、医疗管理流程的制定提供框架依据。为了更好地实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目标,在医院领导层设计之中,一是要注重医院整体和全局,不要受制于各个部门的影响;二是要主抓业务,明确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构建内容和原则,框架指南和目录,理清各类预案衔接关系。三是要注重绩效评价工作。任何好的应急预案体系都要有绩效评价指标来予以衡量,通过在实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的过程之中,针对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从而逐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来推动应急预案的优化。
3.稳步实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在稳步实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方面:重点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上传下达的通报机制顺畅进行,并做好突发事件后的善后处理工作和正常工作秩序的恢复性工作,从而使得各项工作都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不慌不乱,各项措施都得以真正落地生根。为此,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事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以便提升医院职工的应急意识。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每个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同,有的表现稳定沉着,有的表现则慌乱不堪,这就需要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使其在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能够利用思想政治方式积极妥善地处理事件。二是结合职工自身岗位工作,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医院一般有着科学的分工,每位职工都有相对固定的工作职责,因此在建立和实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过程之中,要结合每位原有工作职责而予以合理设置应急岗位,并及时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形成岗位责任制度一体化管理。
在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由于应急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存在着多项环节或步骤,因此在设计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之中,每个环节或步骤并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达到完善状态,不可避免地存在纰漏与不足,因此要予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得应急预案体系能够妥善处理事件。
4.结论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好坏,深刻影响到医院的品牌塑造,密切关系到医院的壮大发展,为此,要予以积极的态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建设,争取实现“无投诉、无事故”的最佳医院。(作者单位:唐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宏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17-20
[2]张英菊,闵庆飞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评价中关键问题的探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6):41-47
思想政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相关政策;发展
[作者简介]黄恩超,广西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在读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C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160-04
作为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的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以保证他们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就是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年来,我国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科学性出台了相关政策,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这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 建国初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开端
1949年10月,国家颁布了《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对高校政治课作了相关的规定,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正式设置。1964年10月,国家颁布了《中央宣传部、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高校的共同政治理论课除继续开设《形势与任务》课程外,还要设置《中共党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初具规模并形成体系。
(二) “”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误入歧途
期间,“左”倾错误思想贯穿教育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通过正常的秩序开展。政治课经常被挤占或取代,政治课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成为政治运动的附属品。由于没有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无视学科设置、教学内容科学性、教育教学规律性,因此,在“”期间,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发展相当艰难,甚至出现倒退。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进入重建
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高校的马列主义理论课程的组成部分,给思想政治课指明了方向。1982年,教育部决定在高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并结合新形势对学生进行教育,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我国高校构建了思想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框架,这个阶段被称为政治课程设计的重建或者恢复阶段。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经验不足,处于此阶段的课程内容尚不够成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探索
1986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重要的改革要求,明确要求把改革开放理论和政策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国家教委在1987年3月和10月分别文件,对思想教育课的课程设置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出部署。三年制的大专,可以开设“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两年制的大专,可以开设“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课。从而形成了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的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简称为"85方案”。1984年9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指出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在全国高等院校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课程。1986年3月,国家教委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内容。
(五)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进一步发展
1993年颁布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集于一体,形成“两课”。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两课”课程体系。199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正式设立,进一步加强高校“两课”建设。1998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突出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形成了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即“98方案”。这些政策大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发展,特别是“98方案”方案的实施,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深入发展
面对21世纪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迫切的任务。2003年2月,教育部频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从2003年秋季开学开始,普遍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进一步确定专科层次和硕士生、博士生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2005年1月,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新要求,即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简称“05方案”。在“05方案”中,确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4门必修课程。在有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各大高校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二、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评析
(一) “85方案”阶段
“85方案”的提出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内容,是“85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而且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
治教育二级学科,使其得以长远发展。“85方案”不管是在学科内涵的完善拓展上、学科点数量增加和学科合理布局上,都为“两课”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 “98方案”阶段
从“98方案”的总体结构分析,其包括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学习和掌握更深层次理论的基础,便于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现实问题。“98方案”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在中国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从实践中继承与发展了克思主义,开创了“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理论体系。可以增设“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以突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增强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识深度,突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二,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作为。第三,让大学生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并改造世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设置“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加以引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05方案”阶段
“05方案”改革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由亲自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专门研究,收集有关专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方面的意见,形成有针对性、考虑周全、措施有力、按部就班、求真务实的改革方案,有效地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论体系建设,极大提高了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本、专科可以结合实际的需要,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选修课。同时进一步推进本、专科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严格民办高校政治课程设置,不放松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政治教学。“05方案”还强调,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中国化理论的中心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和调整,应当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适应时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充分体现出来。
(四) 对三个阶段方案政策的评析
“98方案”为体现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的有机统一,与“85方案”相比,加大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分量: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为“邓小平理论概论”,把“中国革命史”改为“思想概论”,将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力求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相结合,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05方案”将原来分别独立设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起来,变成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也将原来分别独立设置的《思想概论课》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合并起来,变成《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新课;还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并加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做到理论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
三、落实政策是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 落实政策。不断推动学科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作为学科依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6个。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要求,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确定研究方向,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建设经验不足、学科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
(二) 落实政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落实中央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切实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 落实政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高校务必要贯彻落实,要求教师具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学科内容体系。如教“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师,不仅要熟悉和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体系,而且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深入的了解。各高校要切实改善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教学科研条件,及时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达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和政策。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制度,做好涉及教师各个方面的工作,适应新课程需要重新予以调整配套,在职务聘任、科研立项、国内外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特点,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确保现有队伍的稳定。
四、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
(一) 落实政策。抓好理论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条重要的途径,从理论课把关,正确引导学生。但上好这门课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上好一门课,离不开一本好的教材作为指导。因此,国家有关部应当集全国的科研力量进行教材的编写。一般由中央领导同志牵头,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作为重大项目,纳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在落实“05方案”相关政策时,、教育部联合起来成立教材编写小组,组建一支强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队伍,严格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式,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课题组都设有首席专业作为相关的负责人。高度重视政策的落实,使得政治理论课体系建设顺便地进行。
(二) 推进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离不开各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把握新的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才能做好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落实相关经费,是加强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充分了解政治理论生成的历史背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还要立足国情,掌握世界政治变化的情况,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关部门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大力支持的同时,要专门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的师资队伍,增加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研究经费,促使思想政治课不断创新,出科研、出成果、出人才。同时,指派专人对各大高校进行监督,防止个别学校敷衍了事和形成不良风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 加强党对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领导。不断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局面
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关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政策。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分派一名副书记或者副校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主管,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充分调动高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有关部门积极性,相互配合,各负其责,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新方案。建设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切实改善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提高相关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感受到更多党政领导的关怀。对于新教师,要尽量让他们适应岗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党的领导,还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支持相结合,把大德育观摆在重要位置。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支持与配合,集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沙健孙.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
[3]杨瑞森.“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分与合,2004.
[4]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及其基本
思想政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在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以案促改的工作方案》和《中牟县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方案》的相关指示要求,结合我校现实情况,为进一步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不断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纪国法,统筹做好整改阶段各项工作,现将近期雁鸣湖镇朱固社区小学党支部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召开专项工作动员会
召开“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动员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关于在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以案促改的工作方案》和《中牟县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方案》及《中牟县教育系统“以案促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等文件方案,着重提出“以案促改、标本兼治,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指导精神,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认真研讨对策建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制度防线。
2、以案为鉴,深入剖析问题根源
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以案促改”剖析讨论活动,认真学习中牟县教体局局党组“以案促改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李自刚、谢屾等典型案件进行剖析,深挖问题原因。在剖析讨论会上,党支部成员积极表态发言,逐个进行相关问题的对照检查发言, 充分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会议明确提出将研讨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同时结合“以案促改”“ 以案为鉴”等工作,切实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思想教育、党内监督检查、党风建设等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切实进行整改,力争通过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达到形成共识、凝心聚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的目的。
3、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严格落实相关规定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案促改”这项工作,我们认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决定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平台,把“标本兼治、以案促改 ”工作同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体系、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工作结合起来,着力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建立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
二、通过对照检查,剖析我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李自刚、谢屾等典型违规违纪案件的深入剖析,我们举一反三,认真剖析,对案件发生的共性岗位以及腐败问题多发易发的部门和工作环节进行重点自查自纠,发现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管。
1、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习氛围不强。缺乏对党员干部理论系统性培训;有时在乎学习的形式多,注重学习的效果少。教学任务重,老师工作压力大,对理论学习主动性不够,领导重视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忽视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2、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工作标准有所下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强,具体行动和措施还不多,习惯等上级文件,上行下效,以“文件落实责任”。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有关规定落实方面,存在落实力度不强现象。另一方面,压力传导还不到位,存在层层递减问题。尤其是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方面自觉性不强,实打实硬碰硬的少。
3、检查监督力度不够,落实制度不坚决。针对党内工作安排,组织检查监督力度有所欠缺,以工作繁重为由,经常针对相关的党内任务应付了事,未能深入完成,标准不高,在落实相关“三公”制度方面有所不足,落实民主集中制等相关的指示要求,不够坚决,仍然存在“一言堂”等违纪行为。给党员干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将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这就要求我们在强化党内监督工作方面需日日有推进,月月有进展。而作为检测机构的我们可能平时注重狠抓业务成绩而忽略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和执纪问责的强化,这是我们今后需要强化和改进的地方。
2、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落实就是严重失职。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高气压、强气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一些领导干部对落实主体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只是党支部的事,应由支部全面负责。这些都是极其有害的认识。
四、整改措施
认真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工作落实的具体举措,雁鸣湖镇朱固社区小学党支部将以此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为契机,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深入开展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经常性警示教育,强化作风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形成权力制约机制。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水平。重点围绕案件易发、多发等关键岗位关键环节,把“以案促改”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波动进行及时的谈心交流教育,制定相应的整改意见建议,堵塞制度漏洞,推动干部队伍思想转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用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廉政教育要制度化,让干部不想腐败。要开展经常性的、多形式的廉政教育、警示教育,通过对反面典型的剖析,让干部认识到腐败害己害人害家庭的严重性。通过教育,要让干部们把别人的疼当着自己的疼来痛,以让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到每一个干部的内心,让警钟常鸣。二是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力配置科学化的责任体系。三是建立奖惩机制,让干部不敢腐败,通过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从思想上扭转干部敢腐败的思想,做到干工作需尽责,对违法乱纪等行为产生畏惧,畏惧党纪,将风清气正的工作形态根植在每个党员干部心中,塑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3、强化主体责任和担当精神。一是切实加强对以案促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履行“一岗双责”,抓好以案促改工作。二是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具体做到“七个带头”,即带头剖析典型案件,带头查找岗位风险,带头制定整改措施,带头自我约束权力行使,带头整改突出问题,带头上廉政党课,带头约谈分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使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以案促改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不能消极懈怠,要常抓狠抓。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努力构建不能腐、不想腐、不敢腐的廉政机制。
中共中牟县雁鸣湖镇朱固社区小学“以案促改”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思想政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最近,党中央颁布实施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加强党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贯彻落实好《实施纲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结合学习陈云同志的党风建设思想,笔者认为,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应坚持“五变五不变”。
一、坚持注重预防的主线不变,预防的重点要变
有效防止腐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注重预防既是《实施纲要》的主线,又是《实施纲要》的灵魂,既是工作的方向,又是工作的手段。一方面要坚持注重预防不动摇。我们无论是抓党风廉政建设,还是开展反腐败工作,都要把“标本兼治、注重预防”这根主线,贯彻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环节。既不能偏移,更不能脱离,始终坚持主线不动摇,贯彻主线不走样,体现主线不变形。特别要在思想上要树立注重预防的观念,工作中要坚持注重预防的方针,行动上要增强注重预防的本领,努力在提高预防能力、水平及质量上下功夫、见实效。另一方面,注重预防的重点要变。就是要积极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实、做细、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对预防领域、部位、时机、对象、重点等要根据变化着的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方向,重新锁定目标,科学配置力量,关口随机前移。尤其要杜绝和防止事前不知道,事发吓一跳,后事发牢骚的现象发生。真正做到万事防为先,凡事预为主,要防得住、防得严、防得全、防得好。当前预防的重心要实现“四个转变”:即由事中、事后预防向事前预防转变,由教育预防向制度预防转变,由思想预防向行为预防转变,由个别预防向集体预防转变。
二、坚持三者并重的体系不变,治理腐败的手段要变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教育、制度、监督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配套,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比较严峻,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惩治不到位,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单一的措施和手段难于奏效。《实施纲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充分吸收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本经验,同时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抓住了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关键环节,牵住了能够真正发挥整体作用的“牛鼻子”。一方面要坚持三者并重。事实证明,教育要取得经常性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制度、监督作保障,而制度有效实施,不仅要求制度本身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还需要经常性的监督和有效的思想教育来推动。同样,监督工作要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监督的权威性,还需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监督和自我监督的自觉性。因此,在实践中要把教育、制度、监督三者融为一体,切实做到教育倡廉、制度保廉、监督管廉三管齐下。教育倡廉,即要将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措施常抓不懈。首先要在领导干部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其次,要开展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当前要重点学好“三部条例两部纲要”,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筑牢法制防线;第三,要开展正反典型教育,用先进典型来激励人,用反面典型来警醒人。同时,要把廉政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筑牢家庭廉政防线,形成全社会“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良好氛围。制度保廉,即要将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根本性措施常抓不懈,以制度建设来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围绕反腐倡廉工作建章立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筑牢制度防线,真正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机制。监督管廉,即要将监督作为反腐倡廉的关键性措施常抓不懈。陈云同志认为:为了维护党的铁的纪律,每个共产党员、每个组织都应该自觉自愿接受其他党员和上下组织的监督,同时诚恳地接受群众的监督。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强自我监督,搞好自律,更要自觉接受监督,抓好“他律”。特别是要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各级班子监督,加强对权力行使部门的监督,加强对财政支配权、人事调配权、工程发包权、项目审批权等的监督,进一步筑牢监督防线,切实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决策失误。
另一方面,治理腐败的手段要变。就是要做到“五个结合”。重点整治与普遍教育相结合,重点纠风与立章建制相结合,重点惩处与源头治腐相结合,重点工程与重点监督相结合,重点人员与重大经费相结合。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协作办案机制,要加强与公、检、法、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加强优势互补,运用各种办案手段,提高办案效能,形成办案合力;要创新办案思路,拓宽办案渠道;要提高对腐败分子的依法惩治力度,对现行法律涉及行贿者和受贿者的经济处罚要作更明确的规定,大幅度提高双方经济成本和代价,使贿者不敢行,贪者不敢收;要注重查案的政治、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在此基础上,还要突出一个“早”字,即早进入角色,早进入情况,早进入阵地,早主动出击,克服只靠群众举报、涉案人坦白,公、检、法移交和上级交办等被动应付状态,反腐败斗争要打进攻仗。要注重一个“全”字:监督要全方位、情况要全清楚、方向要全把握、治理要全彻底、人员要全出动、程序要全到位,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
三、坚持依法办案的观念不变,查办案件的作风要变
依法办案是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执纪的必然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毕,程序合法”的二十四字方针,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准则。陈云同志说,一个真正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党员,就在于他能在实际政务和日常生活的每个具体问题上,表示自己是遵守党的铁的纪律的模范。当前在办案工作中,在严格遵守这二十四字方针同时,要切实转变办案工作作风。一是政治作风要坚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时刻不忘纪检责任,时刻不忘办案纪律,时刻不忘办案方针,像陈云同志提出的这样:“对党要忠诚,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二是工作上要深入。要大举调研之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不怕难、不信邪,肯吃苦,敢碰硬,善较真。要开门受举报,出门勤摸底,上门深调查。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线索,发现问题,核实情况,在比较中识真伪,克服想当然,凭经验办案的现象。要在深、实、细、准、严上下功夫。深:就是查办每一个案件,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调查,切忌走马观花。实:要务实、要真实、实干、实事求是,防止“虚情假意”。细:工作要细,要细心如发,不放过任何线索和疑点,杜绝马虎了事。准:切入点要准,定性要准,做到分毫不差。严:严格按程序办案,严守组织纪律,严禁徇私情、办私案、人情案。三是生活上要艰苦。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不搞特殊化,与群众打成一片,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成熟自己,检验自己。四是学习上要勤奋。陈云同志提出,每一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增长知识,培养政治远见。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学习尤为重要。政治坚定和业务的熟练,来源于勤奋的学习,既要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政治上当明白人,在纪律上当把关人。又要学习业务,成为纪检工作行家里手。要解决“学的多消化吸收少”的问题,自觉把勤奋学习与善于思考、全面消化吸收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转变“以干好工作学习,工作繁忙躲避学习,时间太紧不参加学习”的不良风气,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学习,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学干中提高素质,增长本领。
四、坚持领导体制不变,考评考核的方式要变
陈云同志说:“端正党风是党在新时期的一件大事,一定要抓紧抓好,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关键是执政党要有好的党风……这是全党的大事,是全党的共同责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是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措施。在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机制。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对实行责任制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这严重影响着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因此,要用《实施纲要》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四个观念”。一是第一位的政治责任观念。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的政治斗争,是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政治任务。只有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反腐败工作的政治方向。对各级党委来讲,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党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关系到本地本部门的稳定和发展。二是一把手负总责,挑大梁、唱主角观念。落实责任制,必须坚持“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本地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对落实责任制的情况要亲自督促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亲自解决,对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要亲自出面协调。三是谁分管、谁具体抓好的观念。党委班子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着力增强对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认真督促指导自己分管的部门和单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看好自己的门”。四是党政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观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多样性、复杂性、艰苦性和长期性,决定着我们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党政必须齐抓共管,部门要各司其责和共同协调。检查考核是保证责任制落实的关键措施。当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反腐败工作上,普遍存在着检查考核不严、办法不多、考核不细、力度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些重经济指标考核,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考核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改变。为此,一要着力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和坚持形势分析、自查自纠、群众评议、定期报告、适时通报、定期考核、严格奖惩等制度,以制度来保证责任制落实。二要以改进考核方法提高落实质量。要注重“四个结合”,突出“一个重点”,即: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与业务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保证“一岗双责”的真正落实;与领导班子的考核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与年度工作总结结合起来,把责任制贯穿到各项任务中去;与群众评议测评结合起来,使群众受教育,班子领导受监督。要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对个别履行职责不到位、单位分工不明确,导致发生违纪问题的,可视情采取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或停职检查、调离岗位等办法进行组织处理或责任追究。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为检查考核的重点。对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特别是管理人、财、物等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上的人员,要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发现腐败问题“内部消化”和不廉洁行为“私下了结”现象的发生。
思想政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层次性 专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52-0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构建符合研究生学习、成长特点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方法,增强课程的时效性。那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是如何设置的呢?
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调整的历程
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1998年5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规定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就是“98方案”。2012年之前大多数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在实行“98方案”,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根据各自情况作某些调整。
201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就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着手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整和改革。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一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自然辨证法概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中选择一门作为选修课。
2 “10方案”与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特点
为了推动新方案的科学推进,应该进一步研究“10方案”与当前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新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优化课程内容,凸显层次性。所谓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凸显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也就是要“着力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应考虑与本科生和博士生形成梯度,一方面要避免与本科生课程设置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要为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预留空间。
其次,教学要突出实效性。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表现,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其时,“无论怎样概括,就其性质而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物质时代到知识时代的转型,许多人用物质利益取代精神追求,把是否对就业有用作为要不要学习的标准,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越来越遭到质疑。在此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出台“10方案”,依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这就是一个信号:既定目标绝不降低。为了目标的达成,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设计,逐步促进教学结果和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推动最终目标的达成。
3 新课程实施后组织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3.1 建设高水平教材,奠定高水平教学基础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也本科生相关课程一样都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课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教材也是教学过程和结构的基本要素,优秀的教材是保证高水平教学的重要因素。“10方案”颁发以后,、教育部有学大纲而未统一组织编写教材的课程,各学校以、教育部教学大纲为依据,组织编写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育部未作统一要求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材,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已有教学试点工作成效,参考、教育部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做到教材“体系结构严谨、内容全面准确、语言通俗易懂、表现形式活跃。”一本优秀的教材是教师们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反映,通过教材建设也可以促进提升该课程的师资建设、教学科研水平。
3.2 专题化授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的关键因素。专题教学法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种教学方法是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摒弃按章节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某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专题,然后由对某专题学有所长或者深厚学科背景的教师备课和授课,若干教师共同完成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专题化教学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实践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要使学生真正接受它,教师就必须紧跟发展的潮流,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立足于学科研究的前沿,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3.3 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的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要针对研究生自身学习实际,采用多样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启发性”,突出教学实效性。为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运用常用的传统教授、专题式、多媒体教学、讨论式等方式以为,还要综合运用近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被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热点研讨、团队教学和辩论会等教学方法。
总之,“10方案”的出台,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所体现的新的教学特点,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待形成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交流,提高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把研究生培养成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福明,张多来.“三贴近”: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向度[J].当代教育论坛,2007.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方案{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