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611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5分钟。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程材料采购 制度 方案 成本
1、材料采购人员必须正确了解并执行材料方面的法规
在我国,不同的建材采购和使用都有不同的文件规定,作为材料采购负责及管理人员
在了解相关法规及文件的同时,还必须做到认真严格按规定执行。如在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就明确对钢材、 商品混凝土、 石材、胶合板、管道、预制混凝土构件、 商品砂浆、混凝土外加剂等等材料实行了备案证明等管理。
2、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规定材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完善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材料采购活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的正常、及时供应,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推诿,而且能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的日常行为,预防在采购过程中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规定材料采购的预算、请购、授权人的批准权限、材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3、合理制定采购方案
采购阶段材料的成本控制应当首先选择适应的采购方案,做好材料需用计划,加强采购管理,规范采购制度,降低采购费用。对一个施工计划段所需要的材料数量、价格进行列表分析,用ABC分类法分析出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和一般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对主要材料要实行重点管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主要材料进行功能和成本分析,求出降低成本的对象和目标。综合考虑使用计划、采购周期与使用批量,选择最佳采购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减少收发、储运各环节损耗,实现降费节支。其次是正确选择采购时机,尽可能减少材料库存,并加强库存管理,减低库存费用,优先就地取材、使用现场制造的材料、选择本地区建筑材料。
4、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
如施工过程中的大宗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等,适宜采用供应链采购模式,由企业进行集中采购。由于这一类材料对施工过程影响较大,必须要保证供应的充足、及时以及质量,传统的采购模式库存过大,资金的占用量大,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偏低,不能获得价格上的优惠,也会产生大量的交易费用,不能达到采购中的规模经济。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寻求一种与供应商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即供应链采购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的投标过程中,依据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就基本确定了各种建筑材料的需要量。在工程中标后,对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大宗材料,项目经理部应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由企业物资部门统一订货采购。对零星材料,项目部可采用就地自行采购模式,从而实现时间上的控制与材料成本上的控制。
5、拓展料源渠道,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企业应根据市场供应和对材料的需求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抓紧管理材料物资的采购-供应渠道,坚决中断与那些质量低价格高、信誉差的供货单位的业务关系,选择信誉好、质量优、价格适宜的生产厂家和供销单位,定点挂钩,建立良好的购销合作关系,就近发展材料物资供应基地和协作网络,形成稳定、有效的采购、供应渠道。对于需要量大、需求期长的主要材料物资施工单位还可以拿出一定的资金,跟有关生产厂家和供销单位进行长期投资,控制其生产经营活动,以便获取优惠价格保证长期供应。其次可发挥集团公司采购的优势,统一进行材料采购,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大型设备、钢材、木材等批量大、金额高的大宗材料实施统一采购,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采购费用和降低采购价格。
6、做好采购询价管理,采取议标订货。
所谓议标订货就是需方根据自身需求拟定一个基本的选标条件和价格文件,向具有一定供货能力的供货厂家发出标书,供货厂家依照需方提出的条件向需方投标。在议标会上由需方组织的招标委员会公开唱标。这种订货方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资源分布、生产及价格构成情况,有利于需方选择供货厂家,确定切实可行的供需关系。做好采购询价管理,现在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借助网络优势,快速地浏览和获取需要的信息,从而保障采购询价管理、得到询价结果的高效率。
7、做好供应商确认和采购合同签定
供应商的选择依靠采购询价环节的评价结果,也要参照其他标准,如供应能力、历史信誉等。确定了供应商后,要签署采购合同,签定前,需要对合同类型进行选择,确保把最大的实施风险放在供应商。合同可分为三种:成本加奖励费合同:主要用于长期的、硬件开发和试验要求多的合同;固定价格加奖励费用合同:长期的高价值合同;固定总价合同:项目易于控制总成本,风险最小;供应商风险最大而潜在利润可能最大,因而最常用。
8、加强采购组织与人员建设
为达到以上功能目标,建立明确的授权机制,将整个系统按使用人员角色进行具体的功能模块划分。(1)业务经理。主要完成审批员管理、一般查询用户管理和有关建筑材料采购统计与分析工作。(2)审批员。主要完成材料基础库信息维护、片区材料采购审批与指导、价格分析、合同审核、报价员审核、供应商管理等具体工作。(3)报价员。主要完成材料采购计划制定、招标公告、自由竞价组织、采购计划申报、招标议标谈判、片区材料价格管理等具体工作。(4)材料供方。主要完成自身经营材料价格、查询招标信息、参与材料招标竞价具体事务。(5)项目材料员。主要完成项目各种材料在不同时间需用计划制定与上报工作,分项目进行。(6)查询用户。主要是工程投标人员与项目成本控制人员、公司领导层等,定期查询材料市场信息价、内部参考价等具体信息。(7)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数据的安全备份及保密防护工作。
9、结束语
材料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研究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40%-60%甚至更大,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材料采购的成本,有效地减少施工企业的整体成本,从而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由于市场体系还不完备,法治还不够健全,管理也还不到位,在物资采购供应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足够重视并在不断地工作实践中加以解决,要不断地完善材料采购和管理费用的控制体系,加强和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探索和寻找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最佳方法,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筑成本的匹配关系,最终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筋 造价 建筑施工
钢筋工程在建筑造价中的有着很大的比例,由于钢筋价格的变动就会导致工程造价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困难,工程的决算和预算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的施工项目、超大型的建筑项目、大型建筑项目,大幅度提高了结构抗震节点的强度,这样钢筋工程就占到结构工程造价的35%~40%,对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的好坏及项目的效益盈亏影响很大。以此在工程项目整个运行过程中做好对钢筋的分项的控制,减低其采购成本,降低其不必要的损耗,会减少大量的项目运行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投标阶段的钢筋预算
以往大连市长期采用的是陈旧的概算定额,从事投标的预算人员很少去细算钢筋图纸用量;大连市2008预算定额公布实施后,要求预算人员将钢筋量算出并作为主要的工程造价依据,这样要算出工程钢筋用量,除了精通图纸、设计规范外,对于钢筋实际的加工、现场绑扎也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保证项目的投标预算人员,现场技术施工人员相互配合,知识互用,尽量把钢筋预算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由于合同预算中钢筋算量不准确给后期的工程施工带来了较大风险,克服并避免工程结算中发生经济纠纷。
二、项目开工前期的宏观管理
一个项目确定中标后,首先应根据项目特征进行宏观控制,编制工程控制目标、工程施工方案等,确定工程管理组织,技术措施。
2.1 组织措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优选班组、配备优秀的管理人员,要有人员组织机构及明确的职责分工。一个班组及其组织系统的运行好坏,直接会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及工程成本。
2.2 技术措施。一个完美的施工方案不仅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更应考虑其经济性合理性。比如在在施工楼层板时板内支撑方案的选择,如果采用钢筋支撑,每个支撑经济测算下来成本在1.5~2.5元之间,而如果采用塑料支撑方案,每个经济成本可能都不到0.2元。这样在满足结构要求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所以考虑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方案显得必不可少。
2.3 编制钢筋料表。钢筋是土建工程施工中的一大主要材料,在所有材料的采购中价格相对较高,所投入的资金量也相对较大,对工程投入和回收资金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采购之前,一定要编制出详细的钢筋采购计划,并且要确保所编制的钢筋材料采购计划符合整个工程项目的离工。在进行钢筋采购的过程中,以钢筋料表为依据进行其适当数量的采购,保证大直径钢筋的准确性。因为每天的钢筋价格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条件较好的几家作为材料供应商,并确定采购的每一批钢筋的价格。在确保材料质量的情况下,选取更多数量的供应商,如果可以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竞争获得更为优惠的价格。同时在与钢筋材料供应商签署合同时要尽可能的保持严密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三、项目施工阶段的实际操作
3.1 钢筋采购:钢筋作为“三材”中的“主材”,重中之重,在施工采购中,钢筋无论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明显高于其它建筑材料,在项目采购过程中资金投入量比较大,直接影响资金的投入及回收。因此在钢筋采购前必须编制准确钢筋材料采购计划,并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这对于每个项目来说都必不可少,并需花大力气确保钢筋材料计划编制准确无误。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钢筋采购数量的确定依据钢筋料表采购,确保大直径钢筋必须准确。钢筋原材计划量=料表量/(1-损耗率)。由于钢筋价格每天都会有浮动,必须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确定每一批钢筋采购的价格。同时在保证钢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更多的材料供应商入围,通过竞争获得最优惠价格。在合同签署时要严密,以防止纠纷产生。
3.2 钢筋加工安装:钢筋进进场后钢筋加工场人员和供应商要共同进行点验,所有型号钢筋要分类过磅,点验,确保钢筋质量,型号及重量符合采购要求。有的时候会把供应商会在某捆钢筋中少一两根钢筋,或是把短钢筋插入捆中冒充整支钢筋。若发现负差大于5%,则必须请厂家人员来协商解决。若是钢筋卡尺卡出的尺寸有出入或是钢筋表面质量太差,必须选择退货,防止钢筋瘦身,杜绝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钢筋工程作为一项隐蔽工程,是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其工程质量具有不可逆转性,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钢筋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规范进行加工,以防止返工造成人、材、机的浪费及工程成本的不必要的增加,甚至给工程的结构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加强对原材以及成型加工后钢筋的码放及标识进行监督检查。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施工规范化,减少施工过程的钢筋损耗,最大的提高钢筋使用率以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损耗能控制在2%内。
3.3 钢筋回收:建立剩余闲置物料管理制度。在实际钢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钢筋废料头。为了强对废料的回收利用对于现场的钢筋料头管理要养成习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立一定的奖罚制度,互相监督体制,对项目部全员进行成本观念教育,强化个体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全员参与的全过程控制。
四、项目竣工阶段的总结
在项目完成之后,施工现场的全体人员包括技术、采购、造价等人员对钢筋工程的成本造价要进行详细的核算并作出分析总结。首先要通过对钢筋材料的质量与价格的比较来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评比,以便在今后其他项目工程中对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以保证钢筋质量并降低其成本为主。再者要根据所编制的钢筋料表总结出整个工程中钢筋的耗损指标以及机械的使用指标。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中,钢筋成本造价占据上整体造价的一大重要影响地位,是一项既复杂又精细的系统工程,更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施工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一步,因此要做好对钢筋成本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减少大量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耗损,为企业营造更多利益,提高公司的总体竞争力,实现施工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玮东.试论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措施的完善[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1, (S1)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投资控制 ; 招标;施工
Abstract:The investmen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s the core of project management, it is perforative at whole project construction period. A large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cluding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phase, design phase, bidding stage,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tage,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stage, summarizes the evaluation stage. How to make the investmen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o infiltrate the idea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t each stage, is worth us to study seriously and actively explore issues.
Key words: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 Investment control; Invite public bidd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1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建设项目的标准水平应立足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别不同的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实时需求。并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的原则。投资决策阶段就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判断,并做出决定和选择的过程。
决策阶段的投资约占总投资成本的1%左右,但这个费用产生的决策结果非常重要,其对总投资的影响在70%―80%左右,可以说建设项目的成败关键在于项目决策阶段。因此首要任务是成立项目的可行性专家研究组,该研究组成员通常有工业经济、技术经济、工艺土建、装饰工程、财会系统、环境评估等专家组成通过共同分析论证形成决策结果。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重点:
1 、对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具体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意义,市场及资源配置情况,该项目的建设周期以及建设资金的融资情况等。要对各种可能拟定的建设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比较。最后选定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
2、 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投资的作用。为避免在建设项目实施中出现超支和补充投资计划的情况,投资额的确定应由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进行,力求把投资打足避免钓鱼项目的发生。
二项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成功的设计方案应该是构思完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统一体,它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设计阶段投入分两部分,一是设计费占总投资的2%―5%左右,二是某些重要建设要素的预定和购置,一般占总投资的10%―20%左右,其中要素成本是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2.1 实行设计招投标制度
大中型建筑设计根据不同阶段可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目前我国设计招标仅局限于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单位一旦中标,便整个设计全包。方案做的虽然好,但到了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难免态度马虎,施工图各环节之间互不通气,互相矛盾,甚至造成图纸反复修改,造成施工工期延长,增加不必要的投资。从制度上增加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投标,可以优选设计和施工方案,通过公平竞争,从而实现设计招标对工程造价控制目的。
2.2采用限额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要控制工程的投资总额,须坚持初步设计总概算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施工图预算不得超过初步设计概算“二限”原则。通过改进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选定最佳设计方案。
2.3提倡设计监理制度
通过设计招投标,可以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但个别设计人员对建筑的经济性认识不够,如盲目追求高标准或刻意加大结构保险系数,造成工程造价大幅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可以聘请造价咨询专家提前介入。造价咨询专家可以对拟建建筑按照不同的设计方案,根据现有的价格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编制估算书,及时为设计人员提供相应的经济指标。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做好施工图预算编制工作,减少设计中的错漏现象。达到控制投资优化设计的目的。
2.4大力倡导设计施工一体化
在国外有不少国家允许施工企业参与工程设计或设计施工一体化,减少设计和施工相分离的状态,通过设计和施工相互沟通靠拢,能使施工企业为设计单位提供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又将长期施工中所积累的经验融合到设计工作中,从而提高设计水平。让业主方摆脱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扎乱事务,避免了人员与资金的浪费。承包商减少了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的耗费,使资金、技术、管理各环节衔接更紧密,大大降低建筑项目的投资。
三主体招标阶段投资控制
3.1招标方式的选择
对于招标方式的选择,应有利于降低造价为前提,同时还应结合项目的复杂程度、工艺技术的专利性、项目的紧急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择优选取。建筑工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实行公开竞争,在众多的投标方案中选定报价合理、工期较短、社会信誉较好的承包单位企业,为建设项目的质量与经济效益打下良好基础。
3.2大力推行无标底招标
建筑项目的标底是对招标项目的预测,是评标委员会判断投标报价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一般由业主委托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编制。在标底编制过程中,造价编制机构对工程的预测主要依靠定额及取费文件,往往忽略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对造价的影响,很容易造成与市场价格水平的脱节。同时不合理的标底会使合理的投标报价在评标中难显优势,给评标结果带来不利影响。采用无标底评标是指业主不编制标底,事先可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评标原则,依据投标报价的综合水平确定合理的评标基准价,并以此作为评标报价的依据。大力推行无标底评标方式可使评标结果更趋于合理。
3.3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通行做法。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必须与我国的整个工程建设实际相适应。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工程建设体制上、报价编制方法、评标办法的配套及工程管理方式上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应聘请工程造价人员编制工程量清单,造价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以及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依照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并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作为招标文件随招标文件分发给各投标单位。
由于采用了工程量清单招标方法,所有投标单位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而竞争更为公平合理,更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而且在评标时应坚持倾向于合理的低标价中标的原则。同时,仍然可以采用综合计分的方法,既考虑报价因素,又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企业业绩和社会信誉等按一定的权重分值分别计分,按总评分的高低确定中标单位。
四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成本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总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该阶段的投入包括两部分:一是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报酬,占总投资的10%―20%。二是建筑施工要素的投入,一般占总投资的50%―60%。由于投资的主要因素在该阶段之前已基本确定,该阶段对总体项目影响较小,对总投资的影响一般为5%―15%。
4.1正确处理工程造价、质量、工期的关系
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一环就是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处理工程造价、工期及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理想目标是同时达到最短工期、最低造价和最高质量,但这种理想目标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三者既互相矛盾,又相互统一,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会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造价、质量、工期三者的关系应以造价控制为核心,因为造价不单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还包含项目寿命期内的营运成本,应在满足规定质量、一定工期前提下,要求造价最低。??
2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及管理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进行招投标、签订承包合同、进行施工准备和指导施工基本的全局性的技术经济文件。同时它也是联系设计阶段和施工活动的纽带。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较好地实现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三大控制目标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返修降低费用的目的。为了取得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并实施有效的管理,通常归纳为四个方面:即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4.2.1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建立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充分调动造价控制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工程款的支付,从质量检测、计量、审核、签证、付款、偏差分析等程序落实组织及人员,并明确职能分工。编制本阶段造价控制的工作计划,建立主要管理工作的详细流程,制定设计审查程序、现场签证程序、支付的程序等。
4.2.2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如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材料代用、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的消耗费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运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的使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2.3经济措施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支出的跟踪控制,定期进行支出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积极采取纠偏措施。定期收集工程项目成本信息、已完成的任务量情况信息、建筑市场相关成本指标数据,进行成本分析,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做好主动控制。
4.2.4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贯穿于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相关的施工、监理、变更等工程信息资料。同时,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数据存储、数据整理或加工、以及数据检索应用的功能,建立工程信息数据检索和查询智能系统,为工程决算及解决工程争议问题、索赔问题提供有效情报或证据支持。
4.3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
在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施工质量、建设周期和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方面代表业主实施监督。监理工程师作为监理公司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行使工程建设监理合同赋予的权力,并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全面负责业主委托的监理工作,对建设项目实施“三控三管一协调”。(质量、进度、费用三控;安全、合同、信息三管理;协调组织、解决问题),其中最主要一项内容是对工程量的监督,大力实行隐蔽工序报验制度,对于由施工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工程量增加要坚决不予认可。力争在施工图会审期间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造成成本增加。
4.4认真搞好大型设备及特种材料的跟踪采购工作
由于建筑材料市场及大型设备价格行情差异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实际施工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施工企业虚报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特种材料的高估现象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一般建筑材料价格执行信息价已考虑到施工企业合理利润,但施工方并不满足,总是在特种材料大做文章。比如施工企业开具的发票价格与当时的市场价格不吻合,施工时以低等材料充当高级材料,结算时却套用高级材料价格结算。明明是当地采购的材料,而施工方所出具的发票却是外地采购。
业主方在进行跟踪采购时要充分了解市场价格、产品质量。需专门成立设备材料采购小组,小组成员要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一般情况下由业主方二人以上会同施工方共同采购,采购时应索取样品,谈定价格与交货地点,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可签订采购合同。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摸底及公开招标,采购到性价比高的产品。
五项目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决算是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业主方应及时将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送到审计机构进行审核。审核应对照施工图、竣工图、施工合同书、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核对。看手续是否齐全,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是否有重复。是否按合同条款进行决算,还须到工地现场核对竣工图与现状是否一致等。同时还要熟悉掌握定额,各种费用文件及取费标准。
5.1搞好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
建筑工程承包人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和标准的规定,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工程竣工资料形成、收集、整理、交接、立卷、归档的管理制度。一般竣工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建筑主材的合格证、单价等。比如装饰装修专业包括:建筑外立面、室内墙面、地面、门窗、吊顶涂料等。而建筑幕墙是单独的专业工程,应设立单独的归档目录。
5.2做好对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造价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设计图纸、定额及工程量计算规则,专业的设备材料表等,对已算出的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查,主要审查工程量是否有漏算、重复和错算,审查要抓住重点详细计算和核对,审查时要注意计算工程量的尺寸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5.3针对各种费用费率进行审核
建筑工程费用包含的内容各地不尽相同,计算时应按当地造价部门现行规定执行。首先注意审查费用定额是否区分工程的性质标准:如土建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修缮工程应执行不同的标准。其次重点审查所使用的费率与工程类别、造价部门有关的文件、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是否相符。最后审查计费基数和工程造价计算程序是否正确。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投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通过编制投资规划、工程估算和概算、分析和论证项目投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采用限额设计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调整施工方法。结合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为出发点,制定投资控制的有效纠偏措施,调整投资控制的方法和手段。进而确保大中型建设项目总投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雨.论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中华建设,2008,8,39:99
[2]丁士昭 王雪青.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赵家乐.建设工程投资控制浅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2,
[4]郭琦.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迟晓明.建筑工程预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威安邦.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7]成虎.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曹燕.投资控制与监理的关系.宁夏科技,2001,4,
[9]张明馨.如何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大众科技,2006,3,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筑施工、造价管理、材料费用、招投标制度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与部门,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施工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合理调节利益分配,意义重大。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工程造价管理,成为当前房地产开发商及相关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时间经验,就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深入剖析。
1.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内容
施工阶段指的是将设计、建材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必要手段,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预算及竣工结算。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内容广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1推进工程进度
工期越长,工程花费就越大,主要是工程间接费用会碎工期的延长而增加,这就需要对工期成本进行优化核算,尽量用最少的花费办最大的事。
1.2加强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好坏关系到项目后期维修费用的多少,因此工程质量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
2.我国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问题
2.1我国工程造价管制现状
简单来说工程造价就是建造工程的价格。在我国,国家直接参与工程造价管理,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都必须编制预算并对政府负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经济观念及造价控制意识相对淡薄,往往只重视工程建设,而忽视对造价的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是长期发展目标,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2.2我国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成本控制观念薄弱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还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缺乏动态管理、缺乏对工程全程管理,这都是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薄弱的表现。
2.2.2设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设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据统计,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最高可占工程总成本的75%,远高于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如果在项目工程设计阶段没有重视工程造价管理,设计方案没有执行限额设计,那么在设计时可能存在片面追求工程设计,忽视造价控制。
3.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方法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具体来说包括:工程招投标、合同签署及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及材料管理。但这四个环节不是相互分离、相互间断的。
3.1建立工程招投标制度
工程招标指的是房产开发商等项目法人单位依照特定程序向具备投标资格的单位发出邀请,并达成具有法律效率协议的活动。招投标制度是构建和谐建筑市场的有效手段。
3.2加强合同管理力度
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签订严密、合法的施工合同,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是实现并确保工程造价合理性、科学性的前提与保障,也是减少合同纠纷的有效方式。签订合同后应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对合同进行必要补充及解释,确保合同的完整性。正式开工前,就合同内容与施工班组进行交底,使相关管理人员清楚工程的中标方式、清单组价等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信息并及时对工友宣导。
3.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3.3.1做好施工准备
施工单位在收到中标通知后,应及时编制详尽的施工计划。开工前,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较多,不同施工方案的经济效果不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地质等条件计划工程施工方案。
3.3.2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应按照工程项目施工的先后顺序编制工程施工进度,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安排,安排不同作业流程,避免将工作安排过于集中,有计划的削减高峰期工作量。避免出现大量消耗劳动力、建材、机械的情况,确保工程可以按部就班的依照计划有节奏的开展。
3.3.3提高机械利用率
工程机械利用率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施工机械利用率越高,工程施工进度也就越快,施工成本越低。因此,在不影响工程总进度的前提下有必要充对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安排,提高项目工程施工中机械的利用率,从而实现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3.3.4简化施工工序,提高经济效益
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较为成熟的施工方法,简化施工工序提高经济效益。施工人员对成熟的施工方法并不陌生,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可以减少施工人员学习、掌握的时间,简化工序可以有效的节约施工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费用的目的。
3.4强化材料费用控制
材料费用是构成工程成本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使用的建材品种繁多、规格复杂,价格浮动变化大。因此,控制好工程材料的采购费用,便掌握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关键。
3.4.1制定最佳采购方案
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采购成本,首先,不同渠道、地点的采购价格不同,如果采购材料的生产厂家所处位置大致相同,到厂采购便是最佳采购方式,如果材料生产厂家所处位置分散,计算采购成本时应计入运杂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在同中间供货商报价对比,最终确定采取何种采购方式。其次,应建立长期合作的采购方式,工程项目对建材的需求量很大,应选择长期合作的经销商采购材料,经销商为吸引老客户,大多会给一定折扣,薄利多销是大多数经销商的营销策略。最后,材料采购要依工程进度而定,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根据施工阶段采购材料,长期积压材料不仅会产生保管费用,而且会发生损耗,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合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是实现材料控制的前提与保障。
3.4.2合理使用周转材料
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都可反复使用,为了实现节约成本及控制材料费用的目的,应该遵循以下周转材料的使用方案:首先,合理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提高模板周转效率,减少模板投入总量;其次,合理控制施工周期,应依照施工计划及时完成工期,尽可能减少脚手架的占用时间,提高周转速度及使用效率;最后,应做好周转材料的保管、养护工作,并及时做除锈防腐处理,有效的保养可以延长周转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公摊费用。
3.4.3加强采购人员成本意识
加强采购人员应对材料市场变化意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充分掌握施工进度及用量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完成材料采购,避免职务贿赂现象的出现,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3.5加强工程变更控制
工程实际施工不同于工程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动,增加工程的施工费用成本,因此,应有效控制工程变更。
3.5.1工程变更原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承建单位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要求。而引起施工变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由于工程设计粗糙或错误,致使工程实际与设计图纸差别加大;由于市场供应材料不合格,建筑施工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
3.5.2工程变更确认
由于工程变会给工期及造价带来影响,因此,当工程中任意一方提出工程变更申请时,均应得到总工程师的签字认可。当工程变更发生时,设计师应实际就变更合理性加以确认,具体确认过程为:提出工程变更;对工程变更的影响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工程变更的成本费用、施工时间;确认工程变更方案。
3.5.3工程变更处理程序
工程项目变更时常发生,一旦发生便会引起纠纷,损害开发商或承包方的利益。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是合同价与索赔额的和,工程承包方为了在投标中获取工程的施工权,往往会降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往往会减低投标价格。由于工程变更引起工程量变化及承包商提出的索赔都会使实际造价高出工程预算,因此造价师应密切关注工程变更价款的出现。工程变更容易引起停工、返工,不仅会延迟工期,增加人工费用,而且会提高材料费用,因此,应对工程变更给予有效控制。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工程竞争日趋激烈,加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十分必要,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应正确认识我国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现状及问题,其次,就存在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从建立招投标制度、加强合同管理力度、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强化材料费用控制、加强工程变更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期望提高我国工程建筑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德富.工程造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应用不足的思考[J].建筑经济.2011(04)
[2]孙传贶.工程施工过程造价管理分析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范文第5篇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四、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五、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材料的采购当然要注意合法的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采购招标是合法的形式,但是它不是材料采购的唯一形式。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正确、公平的招标采购,的确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对材料的品牌、质量和价格不做充分的了解,如果对供货渠道和环节不进行控制,如果对前期的招标工作准备不够细致,极易给投标人留下投机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会给中标后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甚至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制约。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招标,购买价值一元钱的材料,显然不需要进行招标;独一无二的材料,招标也不能解决降低价格的问题;市场紧缺的材料,供货单位也不需要采取应标的销售形式。材料的采购招标也会给招标单位带来不利的局面,招标文件就是暴露购买的目的,就是把自己需要材料的秘密告诉对方;信息的有效范围和招标内容的公开程度是有局限的,不一定所有的供货厂家都能够及时看到,也不能够事先知道投标者是否采取“联保”的串标方式,招标的可信度一旦失去控制,也就意味着中标的价格不再可靠。
六、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耗资上亿元,长达几年。如果能够随时购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储存,就可减少财务费用,就能盘活建设资金,也就能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难使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够达到随时使用随时购买的目的,况且大部分材料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也会因为供货地点的远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长工期。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能够Ⅲ页利地进行,材料的分批采购、计划性地储存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材料促销的方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考虑,零星采购,材料的价格较高,批量采购,可能会得到供货单位的优惠;从材料管理费用对材料综合成本的影响考虑,过多的材料库存,会占用较多的采购资金,会增加仓储管理,会增加费用开支。
上一篇:建筑测绘方案{整合5篇}
下一篇:建筑智能化技术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