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康复训练方案{甄选5篇}

青春如火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528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2分钟。

康复训练方案范文第1篇

呼吸训练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①放松。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肌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a.前倾依靠位: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棉被或4个枕头,患者两臂置于棉被或枕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增加胃压,使膈肌更好地收缩,从而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b.椅后依靠位:患者坐于非常柔软舒适的有扶手的椅或沙发上,头稍后靠于椅背或沙发背上,完全放松坐5~15min。c.前倾站位。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前倾以放松腹肌;也可前倾站立,两手支撑于前方的低桌上以固定肩带,此不仅起蓟放松肩部和腹部肌群的作用,而且是腹式呼吸的有利。

②缩唇呼气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内传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被增高的胸膜腔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其方法为经鼻腔吸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s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③暗示呼吸法。通过视觉诱导腹式呼吸,常用方法:a.双手置上腹部,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剑突下、脐上方)。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做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膈进一步抬高,如此反复练习,可增加膈肌活动:b.两手分置胸腹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一手置于胸部(通常置于两乳间胸骨处),一手置于上腹,呼气时腹部的手随之下沉,并稍加压,吸气时腹部对抗此加压的手,使之缓缓隆起,呼吸过程中胸部的手基本不动。此法可用以纠正不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c.下胸季肋部布带束胸法:患者取坐位,用宽布带交叉束于下胸季肋部,患者两手抓住布带两头,呼气时收紧布带(约束下胸廓,同时增高腹内压),吸气时对抗此加压的布带而扩展下胸部,同时徐徐放松束带,反复进行。d.抬臀呼气法:仰卧位,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脏器的童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④缓慢呼吸。这一呼吸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提高肺泡通气量。因为当呼吸急促时,呼吸幅度必然较浅,潮气量变小,解剖死腔所占的比值增加,肺泡通气量下降,而缓慢呼吸可纠正这。现象,但过度缓慢呼吸可增加呼吸功能,反而增加耗氧量,因此每分呼吸频率宜控制10次/min左右。通常先呼气后吸气,方法同前。

COPD患者处于低氧血症时主要依靠CO2来刺激呼吸,做腹式呼吸后CO2含量常较快降低,从而使呼吸起动能力下降,呼吸过频也容易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头昏、头眩、胸闷等不适)有的患者还可因呼吸过分用力出现屏气而加重呼吸困难。因此每、次练习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进行腹式呼吸。

康复训练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言康复;聋儿;个案研究

2013年初,环江县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低龄失聪儿童语言训练的实验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让失聪儿童初步学会说话的方法,为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提供依据和实施方案。笔者是课题组成员之一。此文是笔者通过对两名听障孩子半年的语言康复训练和跟踪研究,就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现状及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受训个案1

姓名:袁×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4年9月6日

残疾程度:听觉损失严重,无残余听力

助听设备情况:没有佩戴助听器

受训之前康复情况:没有受过正规的语言康复训练

受训个案2

姓名:曹××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5年1月10日

残疾程度:听觉损失严重,无残余听力

助听设备情况:没有佩戴助听器

受训之前康复情况:没有受过正规的语言康复训练

二、康复训练目标

1.让个案获得语言的初步能力,掌握最常用的字、词、短句的发音,生活中最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2.树立个案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为个案将来融入社会,独立生存,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语训过程与方法

1.强化个案的发音器官训练。呼吸练习――吹气训练:如拿一张纸条,纸条由细到粗,让个案持续吹,或吹气球、吹风车、吹蜡烛(蜡烛不熄)等,然后记录呼气时间,不少于6秒;读拼音训练:让个案通过读拼音 、u、i,如能持续4秒,则逐渐增加到6秒、8秒、10秒;一口气快速数数:如123、12345、1234567、12345678910……和发音oe、oei、oeiuü,数量由少到多。

舌操练习――指导个案做好伸舌、鼓舌、勾舌、卷舌等舌体操运动。

嗓音练习――为了纠正个案长期不使用嗓子发音导致在说话时往往发出尖而怪的声音。指导个案发、o、e、i、u、ü等几个元音。

2.让个案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让个案触摸老师或自己喉部的振动来感受发音,发音时把手放在嘴前来感受发出的气流。发音时老师慢动作移动手指,让个案跟着模仿,学习控制气流。目的是让个案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要领和方法,把握好发音的关键;教师找出个案发错音的原因,及时纠正;让个案正确地掌握拼读音节和声调。

3.学会说简单的字、词、句。如,爸、妈、好、老师、同学、吃饭、去学校等。

四、训练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个案的听力和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观察、记忆、思维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个案2中曹××一开始就表现出对训练的兴趣,而个案1中袁×则不同,他对训练似乎并不关注,总是自己玩手指头或看窗外,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一个星期之后才慢慢接受,并跟着老师尝试各种练习。

2.逐渐学会看老师口型并模仿动作,在老师念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曹××会立刻举手,而袁×,只要看到老师的嘴在动就举手,分不清是老师到底是在念自己的名字还是念别人的名字。

3.碰到老师时,他们都会主动打招呼“老师好!”但发音都不对,三个字的发音通常只发两个字的音,旁人无法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反馈给对方的似乎只有尖而怪的声音。

4.汉语拼音的声母个案2中曹××读得比较好,但个案1中袁×经常送气与不送气分不清楚;韵母两个案读得都比较差;至于音节和声调,则是他们2人至今都无法攻克的“难题”。

5.两个人似乎都对字、词、短句的训练没多大兴趣,不仅经常把“妈妈”读成“爸爸”,还老发送气音,总也纠正不过来。

五、反思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从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的“多面手”。人们常说,特殊教育是“爱”的教育。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师仅凭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在语训工作中,聋儿语训教师除了要具备最起码“四心”(即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外,还要具备专业的语训知识。在本次课题中,由于参与的教师来自不同类型的班级――盲班、聋哑班、培智班,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应是全方位的。尤其是没有担任聋班教学任务或没受到专业培训的教师――正如笔者,在以后的教学训练中,不仅要熟悉、精通自己所带班级的教学业务,还要努力学习其他特殊教育知识;在聋语训练学习中不仅要多向专业教师学习,平时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多多查阅网络相关内容,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语言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学习内容要多生活化。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眼下我们的语训“主战场”仅限于课堂,训练形式也过于单一,往往还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受训孩子感觉枯燥无味而提不起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训练形式上要变化多样,训练场地也可以随机进行,要尽可能地生活化、自然化。对住校聋生来说,由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是仓储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校园所有熟悉的实物与环境都可供训练,早上见面时让孩子说“老师好”“校长好”或“同学好”等,放学时让孩子说“回家”“再见”;平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说“谢谢”;教室里还有现成的桌、椅、黑板等器具,学习这些器具时让孩子站在这些器具前,指给它们说:这是桌、这是椅、这是黑板……通过实物及熟悉的环境,孩子很容易理解。如果放假回到家中,就让家长照此方法进行训练,由于家中的事情都是最自然最接近生活的,说过的话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当然为了让孩子主动“说话”,我们还通过做各种游戏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口。

3.开设专门的语训班。课题组现在需要语训的孩子有十几个,学校完全可以抽掉人手,由两个专业老师牵头开设一个语训班,每天可随时跟在孩子们身边,和他们交流、带他们游戏,其他老师可协助做定期跟踪调查,把学生某一阶段的成果进行统计汇总,由专人撰写总结、论文、报告等。如此一来,聋生的语训工作就不愁开展不起来。

康复训练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促进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之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全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相同步,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发和挖掘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各级康复服务机构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提供工作平台,形成运作格局,为我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夯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一)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同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残疾人高层次、多样性的康复需求。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提供基础服务与实施重点工程相结合。通过社区与家庭康复,提供基础性康复服务。通过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努力扩大康复服务面,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拓展康复服务新领域,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康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残疾人的康复新需求。

三、工作目标

通过挖掘和利用康复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管理模式、经济实用的康复技术、科学有效的评估系统,建立起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广大残疾人在基层直接享受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工作得到稳定持续发展。

四、工作内容

康复通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疗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心理的和其他措施,对残疾人进行治疗、辅助、训练、辅导,来补偿、提高或者恢复残疾人的功能,增强其能力,以消除或减轻残疾造成的结果,从而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身条件。

康复内容包括重点康复和基础康复两大方面。

重点康复内容:指上级残联计划下达的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聋儿康复、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用品用具供应、麻风畸残康复、补碘宣传、精神病防治康复等康复任务。

基础康复内容: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

(一)康复服务。

1、康复医疗服务。主要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服务等。

2、训练指导服务。主要包括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代购、租赁、出借、使用指导等服务。

6、转介服务。掌握当地康复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康复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进行跟踪服务。

(二)康复训练。

重点开展肢体残疾、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

1、肢体康复训练对象为偏瘫、截瘫、截肢、儿麻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运动功能障碍者。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三个方面。

2、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对象为14周岁以下,由于脑损伤或脑发育障碍所致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残疾儿童。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和生活活动四个方面。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对象为14周岁以下,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由服务性指标和支持性指标组成[分解指标详见街道(乡镇)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考核表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考核表。

(一)服务性指标:

1、基础康复服务指标:辖区内占残疾人总数60%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享有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供应、咨询转介等康复服务。

2、重点康复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五”康复任务指标。

(二)支持性指标:

1、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安排康复服务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3、制定优惠政策,把特困残疾人康复医疗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

4、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镇乡)卫生院普及开展基础康复服务工作。

5、组织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

6、对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及志愿者开展基础康复知识培训。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建立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市及县(市)、区成立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在街道(镇乡)建立“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试点工作。

2、制订试点工作方案。市、县两级残联与所在街道(镇乡)一起,共同商讨、制订试点工作方案;拟定工作计划、制度和职责等。

3、召开试点街道(镇乡)领导小组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讨论并通过实施方案。

4、配置人员、场地。

(1)街道(镇乡)配备1名专(兼)职管理员和1名专(兼)职康复指导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有专(兼)职康复员。

(2)街道(镇乡)要有不小于15平方米工作场所,统一挂牌、统一标志、统一上墙资料。

(3)街道(镇乡)配置不小于30平方米的训练服务场所,统一挂牌、统一标志、统一上墙资料。一般设在街道(镇乡)卫生院,统一挂“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牌子。

(4)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配置不小于20平方米的训练服务场所,统一挂牌、统一标志、统一上墙资料。一般设在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站),统一挂“残疾人康复站”牌子。

(二)实施阶段

1、建立完善社会化康复训练与服务体系。

(1)组织管理网络。

街道(镇乡)建立或调整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残联、卫生、民政、教育、财政、计生、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能负责组织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建立基层康复站,组织康复对象开展康复训练,为康复对象提供康复服务。

社区(村)建立或调整康复领导小组,由社区(村)主任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志愿者、残疾人及其亲友代表组成。主要职能负责社区康复的具体工作和康复计划的实施。

(2)技术指导网络。

街道(镇乡)以卫生院为依托,设立康复服务组,组长由卫生院分管院长或受过比较系统训练的康复训练的医务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社区(村)的康复工作进行管理、指导。

社区(村)以社区(村)卫生室(站)为依托,设若干个康复员,康复员由社区(村)卫生室(站)医生、志愿者担任。负责指导帮助本社区(村)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

(3)训练与服务网络。

建立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康复站为骨干、康复服务指导机构为依靠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

各级政府应将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工作议程,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层力量,依托医疗预防保健网、社区服务网、城乡基层组织网、残疾人组织、福利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建立各类社区康复站。

街道(镇乡)设立康复服务站。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残疾人家庭进行残疾人状况调查和康复需求调查,纳入当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提出康复建议,落实安排,做好康复训练、咨询转介等工作。或依托街道(镇乡)服务中心和医疗中心为残疾人提供训练与服务。

社区(村)建立康复服务组,由社区(村)主任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志愿者、残疾人及其亲友组成。充分发挥社区(村)服务中心,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形成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地、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2、组织培训,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1)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基础的康复训练常识以及康复训练与服务用表的填写、使用说明等。

(2)康复指导人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等,并使其掌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的使用,以及训练器具应用等知识。

(3)基层康复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传授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评估的方法及如何规范填写表卡等。

3、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要利用会议、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等形式,对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活动的意义、内容及康复需求调查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残疾人及其家庭积极参加的社会康复氛围。

4、调查摸底、建档立卡。

抽调人员,组织精干的康复需求和康复资源调查组,根据调查的项目,对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家庭的康复需求及辖区内的康复资源进行调查,并建档立卡。

5、筛选康复需求人员,确定康复训练对象。

根据调查掌握的康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按照需求确定训练、服务项目和措施。

6、配置康复器材。

根据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项目,科学合理地配置康复器材。

7、提供训练与服务。

(1)对筛选的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功能评估,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做好康复训练档案的记录。

(2)对掌握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供应、转介咨询的康复服务,做好康复服务的记录。

(3)对辖区内的康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供优惠周到的服务。

(4)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对由于经济等因素不能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但需要康复和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要提供优惠或无偿的服务,使社区内有各类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能及时有效地得到重点康复和基础康复服务。

(三)总结经验,示范推广阶段

为便于试点工作的推开,在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对试点工作的基本做法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在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的前提下,对照试点要求,分析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力求做到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召开现场交流会,以点带面,推广试点经验。

七、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是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切实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之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考核。同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工作内容之中,经常研究和帮助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残疾预防

在经常性宣传的基础上,要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和“精神卫生日”等特定时机,开展特定专题的重点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残疾预防意识,自觉接受针对出生缺陷、地方病、麻风病、药物中毒、意外伤害等致残因素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残疾发生率。各类医疗康复机构、康复基地及卫生院(卫生站)的康复专业人员,在对残疾人及其家属开展康复服务时,要对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宣传教育,传授康复方法,提高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要建立健全出生缺陷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积极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预防残疾程度的加重。

康复训练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早期;失语;语言训练;康复训练档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a)-0121-04

Application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files of languag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aphasia after stroke in ICU

LIU Yan SHEN Jing DONG Huimin YUAN Guanxing TAN Huawe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CU,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iles on the recovery of language functional of patients with aphasia after stroke in ICU. Methods 67 cases of aphasia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0 to May 2013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CU of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2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5 cases). Routing nursing was provided to the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cord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addition. Also nurse concern of the patient's aphasia condition and plan of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ere offered to observation group. Language function of patients from bo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①The degree of aphasia and depres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1.80, 2.93; all P > 0.05); the degree of aphasia and de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5.97, 6.57; all P < 0.05). ②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94.20%, the control group was 68.7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779, P < 0.05).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monitor aphasia condition of patients after stroke in ICU, and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function of language func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s] Early; Aphasia; Language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iles; Nursing intervention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认知功能,也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脑卒中后失语是脑血管意外后的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显示,21%~38%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1]。失语患者由于出现交流障碍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率为25%~80%[2],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环境的特殊性,因无家属陪伴,患者更易紧张、焦虑,不利于恢复。因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ICU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实施整体化系统管理,观察患者失语状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的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均大于45岁,平均(57.5±3.3)岁;完全性失语11例,运动性失语32例,感觉性失语24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6例;所有患者均以汉语为第一母语。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患者发病期间均有语言障碍,神志清楚;②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发病前均能正常进行语言交流;③经简易智力量表(MMSE)进行测试,排除有严重智力障碍的患者;④失语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3]进行检测,以确定为哪一种类型的失语患者;⑤患者住院时间均在4周以上。选取于我院神内Ⅱ科ICU的失语患者32例为对照组,在神内Ⅰ科ICU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失语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进行各种药物治疗,如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清除自由基、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严格卧床2~3周,恢复期给予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治疗;脑梗死患者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促进脑细胞代谢、营养脑神经等治疗。避免探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刺激,加强沟通,给予心理护理,恢复期由言语治疗师进行语言功能训练[4]。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管理,护理人员以ABC失语量表评估患者,一旦确定为失语,立即建立语言康复训练管理档案。

1.3 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制订失语康复训练计划

管理档案标明患者入院时间、姓名、床号、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CT或MRI结果、文化程度、失语类型及严重程度、治疗过程及训练内容、治疗后效果及掌握情况、责任护士及备注。其中,训练的内容是根据患者失语类型及程度来选定,如运动型失语的患者以语音训练为主,首先让患者经常做一些张口、伸舌、鼓腮、龇牙、抿嘴、撅嘴等面部肌肉运动,以便能更好地恢复语言功能,教会患者语言表达技能,根据患者表达程度定为四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从学习汉语拼音发音“a、o、e…,b、p、m…”学起;第二阶段学习读数,简单的字;第三阶段学习常用的生活用语,如“吃(饭)”“喝水”“尿”“饿”“家人”“苹果”等简单词;第四阶段鼓励患者表达自己需要,采用主谓宾的形式,同时复述耳熟能详的诗歌,读书读报,制作卡片让患者指出想表达的意思及要求等,患者由单音的训练逐步进行字、词、句子及阅读的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第一阶段针对于病床周围用物及环境识物复述训练,指着各种用物进行命名及说明,反复强烈刺激;第二阶段手势训练,责任护士用语言并配合手势进行训练,如拿杯子喝水动作,教患者说喝水,反复说直到患者能较清楚地说“喝水”,再进行下一词训练;第三阶段反复训练其听语如听音乐、广播、听他人读报,同时进行指字、指图、指物等与患者较熟悉的手势刺激患者的听觉和思维,以增加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完全性失语其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严重障碍,语言训练重点是患者对听和对字的理解的训练,以非语言交流为主,让患者看字学认字,看图识物,辅以发音训练,训练患者的表达能力。此类训练过程中易出现词不达意、对牛弹琴,因此训练时不宜过急。责任护士每天负责与患者交流沟通,每次语言康复训练20~30 min,每天2~3次,同时记录每日的训练内容,对掌握的情况进行说明,根据患者掌握程度进行第2天学习训练内容的安排,决定是否进行下一个训练内容。每天早上责任护士在护士晨会交班上进行汇报失语患者状况,科内所有护士会观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一起参与患者的语言训练,如在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翻身、擦洗、大小便、喂食、输液、注射等基础护理及治疗时,主动询问患者姓名、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失语的类型和程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练习,使患者随时处于一个语言训练的良好环境中。

1.4 效果评价

以ABC失语量表和SADQ-H抑郁量表为评定工具,两者均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ABC失语量表从听理解、谈话、复述、阅读、命名、书写及相关认知功能检查等7个方面来测试患者,以便区分患者失语的类型及判断失语严重程度。如根据其7个方面若干个项目得分分为轻、中、重度;得分超过项目总得分的75%者为轻度失语,50%~75%者为中度失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后,对照组失语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80,P > 0.05);观察组失语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97,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无明显变化,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2.93,P > 0.05);观察组失语程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57,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比较(例)

2.3 两组SCL-90清单评分的临床疗效评定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SCL-90得分减分率临床疗效评定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9,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效果比较[n(%)]

3 讨论

对于卒中后语言障碍的康复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理论方法运用于实践研究[7-9],语言康复训练可刺激受抑制的神经通路,使脑部生物电活性能力增强,脑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快,激发大脑皮层的潜在能力,同时加快大脑皮层细胞的代偿活动,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相反未经系统治疗及护理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刺激,大脑皮层细胞活动较弱,其语言理解表达的能力恢复较差[10]。由于监护室环境相对封闭,患者与家属隔离,患者病情重且变化快,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是失语患者,其恐惧、悲观心理更严重。为避免患者抑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为失语患者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对监护室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进行系统化程序管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失语类型及失语的严重程度,制订康复训练内容。每个训练阶段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第2天检查前1 d训练结果,以提问形式给出,让患者口头回答,根据患者掌握程度进行第2天学习训练内容的强度,避免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康复训练的开展。从康复训练档案记录的患者训练内容掌握情况,可以动态观察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效果,便于责任护士对训练内容侧重点的掌握。同时护士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由科室专门的语言治疗师全程参与,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

有研究报道,患者失语严重程度与抑郁程度相关,表现为失语程度越严重则抑郁发生率越高,其抑郁程度越严重[11-13]。因此,早期关注卒中后失语患者失语程度及抑郁情绪,给予全面治疗及护理,对改善其预后、保证患者早日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卒中后失语患者档案,对患者循序渐进进行系统的语言康复训练,患者在其过程中获得了更多医护人员的关注度,使患者了解自己失语的状况,知晓每天康复训练的目的及内容安排,消除了其紧张不安、茫然悲观的心理状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患者主动进行言语训练。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失语程度有明显改善,同时抑郁程度、心理状态也有显著改善。可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患者失语的类型与程度后,及时建立语言康复训练管理档案实施护理,如早期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系统语言训练、程序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失语和抑郁程度,且患者失语恢复越好抑郁程度越改善。值得注意的是ICU医护人员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进步及表现,关注语言康复训练方法,掌握因人而异、从易到难、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同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应ICU环境,主动配合语言训练。

由于患者在ICU治疗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会转至普通病房后出院,研究人员下一步需要总结出各类型失语语言训练路径,教学辅助用具的研发和制订,包括患者出院后家属对患者语言康复继续训练内容和安排,保证康复训练的持续性以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从而提高ICU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Berthier ML. Poststroke aphasia: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J]. Drugs Aging,2005,55(2):163-182.

[2] Robinson RG. Poststroke depression:prevalence,diagnosis,treat-ment,and disease progression [J]. Biol Psychiatry, 2003,54(3):376-387.

[3] 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6:434-452.

[4] 刘艳,毛善平,朱华风,等.实施早期连贯性护理干预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1):87-88.

[5] 许璇,王维清,刘晓加,等.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情绪特征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学科杂志,2011,17(2):143-145.

[6] 许璇.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应用界值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42-48.

[7] Simeon D,Giesbrecht T,Knutelska M,et al. Alexithymia,absorption,and cognitive failures in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a comparison to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healthy volunteers [J].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2009,197(7):492-498.

[8] Zhou BR,Sun XF,Zhang M,et al. The symptomatology of climacteric syndrome:whether associated with the physical factors 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perimenopausal/post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anxiety-depression disorder ? [J]. 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2,285(5):1345-1352.

[9] 彭宙,符少杨,黄玉华,等.治疗性应用抗抑郁剂对伴有失语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37-38.

[10] 卢智珍,程永东,韦景清.颅脑外伤失语患者早期康复指导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7B):55-56.

[11] 王维清,刘晓加.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医院版,2009,17:417-422.

[12] 石丽娜,朱庆雨,荣根满,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与临床特点[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42-143.

康复训练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Countermeasures of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Major in Five-years Vocational School

WANG Zhengcai, YUAN Haihua

(Changzhou Health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Abstract To operat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successfully in five-year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rengthening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t’s necessary to make practical scheme, form rigorous managing system to make it more functional and reach the goal of training talents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生产、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自然灾害等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类的致残风险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导致机体出现功能障碍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康复机构迫切需要大量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使这些特殊人群得到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与康复指导,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为此,各级卫生职业学校先后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以江苏省为例,六所卫生类高职校中已有五所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此专业的学校虽多,但大部分开设时间不长,从师资力量到实训条件尚不能确保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当前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本文主要探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应采取的对策。

1 详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学校要对全校所有实验实训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除共享护理等医学相关专业的部分资源外,必须根据专业建设标准全面筹建专业实训场馆,添置实验实训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1 加强调研,科学论证

学校成立实训基地筹建小组,由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形成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思路,在此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从事康复治疗一线机构、行业协会及高校的专家)论证、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努力使实训基地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运作高效、兼具社会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实训基地,确保培养目标的完成。

1.2 科学布局,合理配置

按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职业岗位的要求,努力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

1.2.1 布局合理

实训基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实训室个数≥15个(按在校生200名计算),分4个功能区。(1)专业基础实验区,根据专业特点主要筹建人体解剖组织学、生理学实验室,有条件亦可筹建康复心理学实验室;(2)物理治疗实训区,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实训室;(3)作业治疗实训区,包括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辅助具制作等实训室;(4)康复评定实训区。建成的实训基地能满足本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和50名社会人员技能鉴定与培训的需要。

1.2.2 功能齐全

实训基地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1)专业基础实验区:除配置医学类专业常用的标本、仪器外,增加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标本、仪器,主要满足人体解剖组织学、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发育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2)物理治疗实训区:运动疗法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等实训项目;物理因子治疗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直流电疗法操作,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操作,光疗法操作等实训项目;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腧穴定位训练、灸法、拔罐法、常用推拿技术、人体各部位推拿操作等实训项目。②(3)作业治疗实训区:作业治疗技术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手工制作技能训练、感觉功能障碍训练、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日常作业活动分析等实训项目;言语治疗技术实训室,用于开展失语症评定与训练、构音障碍评定与训练等实训项目;③辅助具制作室,主要用于辅助具制作等实训项目。(4)康复评定实训区:用于开展人体形态测量、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等实训项目。 (下转第87页)(上接第64页)

1.2.3 仿真环境

实训基地按照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提供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操作训练,并能根据教学需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与项目教学。

1.2.4 设施先进

实训基地设施紧贴临床康复治疗岗位一线,适度超前,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实训设备总值>100万元(按在校生200名计算),实训工位数充足,能满足每个学生反复进行技能训练的需求;医学基础、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评定实训内容自开率达100%。

2 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训基地专业文化氛围

实训基地专业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影响并规范师生的行为举止,提升学生适应职场文化能力。

(1)营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在实训基地布置与专业相关的图片资料,体现专业精神文化。

(2)形成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在实训基地规划、布局时引入行业先进的文化思想,展示专业特色,具有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3)搭建学习专业技能的舞台。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良好的专业学习平台,尤其是成为学习专业技能的舞台,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让师生的职业技能、道德情操、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素养不断得到升华。

3 科学制定规范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时要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人员培训、设施利用、科学研究、对外服务等多方面形成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确保实训基地功能最大、最优发挥。

3.1 健全管理制度,实施分级管理

实训基地设负责人1名,全面负责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协调;制定各级实训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实训教学人员敬业爱岗精神;制定实训教学人员考核细则,按“双师型”教师要求对实训教学人员进行培养。

3.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确保实训操作顺利进行

制定完善的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设1名兼职仪器设备管理员,全面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使用、维护、借用、报废等管理,使仪器设备始终呈现在良好状态,确保实训操作的顺利进行。

3.3 强化实训室管理,确保实训项目有效开展

建立健全的实训室使用、管理制度,由实训基地负责人全面协调、调度实训室的使用,督促实训人员严格执行实训室使用、管理制度,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全天候为学生开放。

综上所述,卫生类高职校要办好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为各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注释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