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汇总5篇}

琴棋书画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965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9分钟。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尾矿库;在线监测;尾矿库安全管理

1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

在线监测技术能克服部分自然条件和现场条件的制约,灵活针对不同性质的尾矿库选择监测模块,根据尾矿库的规模制定预警参数,为尾矿库量身制定安全技术指标,同时可选取不同的监测指标作为分级预警的影响因素,预估风险等级。尾矿库的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层次清晰合理,总体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决策层、分析层和数据收集层。其中数据收集层以坝体位移监测、浸润线监测、干滩监测、库水位监测等主要模块开展工作,利用传感器、压力计等信息收集传输技术,在需要控制监测的位置采集动态数据;中层为分析层对搜集到的各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或量化处理,比对系统既有的数据库中各项指标的参数,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记录备案;上层为决策层,通过前两层的工作,专业的工作人员可根据原始数据的分析结果,判断尾矿库的实时状态,预测可能出现的险情等级,指导和调度生产或采取相应的应急方案。在线监测系统的三级结构提高了尾矿库安全生产水平,真正做到尾矿库安全管理的数据信息化、生产可视化和管理科学化。

2安全管理方案

现多数尾矿库项目的安全管理方案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组织、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业主、施工方和监理方俱主要依靠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经验,做好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领导班组落实责任制,按日、周、月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自检、自纠、自改。结合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通过分析安全管理的成效,发现现行的安全管理方案存在问题和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安全生产的监督体系;安全检查项目众多,安全检查过程繁琐,检查资料收集整理困难;依靠管理者主观评价尾矿库的危险源和风险,无法全面排查安全问题,为尾矿库的安全运营留下隐患。

2.1优化安全管理方案

针对现行安全管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在安全管理中引入在线监测系统配合专业安全人员巡查,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组织、安全技术措施三个方面来优化尾矿库安全管理方案。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下的几个子系统(位移监测、浸润线监测、干滩监测、库水位监测、雨量监测、浊度监测等系统)和生产视频监视系统,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组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八个子系统覆盖的范围为指导,制定出符合不同尾矿坝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系统分级安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权责分明,利于应急预案的开展,保证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利用生产视频监视系统,可监控尾矿库生产运营过程和重要构筑物工作过程,并保存影像资料,对于安全领导班组的安全管理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及时直观的反应出尾矿库的运行情况,便于安全生产的调整。监测系统在安全技术措施方面将技术数据信息化,通过监测尾矿坝运行各项指标的数据,完善了尾矿库建造和运营中危险源的种类并评价各种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等级,通过监测系统辨别危险源,对于严重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危险源数值对比专家设置的预警参数,预测尾矿库可能出现的危险,直接判断预警等级,事前针对不同预警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线监测系统发出预警后各部门能及时了解险情,快速应对,做到事前防范危险,事中从容应对,事后追根究底,杜绝此类危险再次发生。在例行的安全技术检查过程中,可使用在线监测系统排查部分隐蔽工程的运行状态,直接利用在线监测系统检查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小的危险源,并保存这些项目的运行数据和影像资料,大大减少人工安全检查的工作量,同时设备和尾矿坝工作资料信息化,便于整理存档。

2.2保证管理方案实施

2.2.1监测系统维护

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对指导尾矿库的安全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到监测数据精准、全面,具有参考价值,首先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尾矿库不同的特性制定在线监测布设方案,并定期维护检查监测设备工作性能,保证监测系统硬件设施正常工作,必要时进行硬件升级更换。其次对于检测系统的软件要足够重视,第一强调软件的功能性和适用性,在线监测软件可经由业主方结合尾矿坝特性制定功能页面和监测数据报表,突出监测主要项目指标,重点处理对尾矿库安全运营影响较大的因素。重视管理人员的系统操作水平,组织定期学习,能够对监测软件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

2.2.2人机协作,优化安全管理工作

在线监测系统为尾矿库的运营维护提供了便捷准确的信息化方法,但是仪器设备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发挥安全人员的能动性至关重要,定期安排安全人员观测其所负责区域的各项安全指标数据,并做好观测记录,上报,对比监测系统的数据后无太大差距后保存,若差值较大则追查问题源头,处理后再次检查,检查无误后上报存档。人机协作既避免了监测系统的故障,也发挥了监测系统的优势,才能在实际工程中优化安全管理工作。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2篇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目前,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由于对信息技术运用不够,我认为普遍存在着收集种类不全、立卷繁琐复杂、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以致在收集、组卷、报送、保管、利用上传统手工操作的多,档案质量、工作效率都跟不上形势需要。据中国城科会完成的项目《2024年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科技研究》表明:到2024年中国每年将增加约2000万城镇人口。全国大陆地区设市城市将由现在的660个增加到1000个以上,加上重点小城镇发展,届时全国城镇人口将由现在的7亿增长到10亿以上,每年投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由现在的4000亿/年增至6000亿/年以上。城市房地产、市政投入将由目前的每年6000亿元增长至8000亿-1万亿元左右。

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必然带来大量的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接收的城建档案数量也逐年攀升。(以吉林市城建档案馆近几年馆藏量为证,如图一)在信息化发展的强势下,从城建档案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看,都需要走信息化的道路。只有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打破过去在管理上的项目、年代、专题的界限,通过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减轻库房压力,追求更大范围档案信息收集,扩大储存量,使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与组织传输网络化、信息指标多维化,信息检索便捷化、服务利用远程化。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用信息技术拓展服务平台,提高城建档案的服务水平。因此,城建档案信息化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流程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配置城建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库,依据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以城建档案网络为平台,依托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实现城建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和高效化,为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动态的系统化的管理工作。城建档案馆势必成为一个面向城市建设主题、随时间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建立在集成管理模式上的主要用于快速决策支持的大型数据仓库,实现海量存储(如图二)。因此,集成管理必将是未来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有效发展途径。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依赖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建成一个互联网上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数据库、知识库群,开发多功能复合型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为各种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城建档案馆目前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馆藏档案目录信息数据库;各种级别的著录信息数据库;数字化档案文件数据库;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CAD文件、照片文件数据库;多媒体文件、档案信息数据库;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重大参考研究价值的知识、档案数据库。

以上这些数据库均应该保存文本信息、音像信息、图纸信息、统计数字信息、多媒体信息等类型的档案信息,并针对城建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建立起来,是城建档案馆的主要管理对象,其存储的内容十分庞杂、海量,因此必须采用一种使用户满意、管理过程经济高效以及管理结果最大价值实现的一个管理和服务优化整合的过程——集成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最终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保障真实、可靠和完整的数字城建档案资源共享。

三、城建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模式

所谓集成,就是聚集合成之意,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按照要素之间功能互补匹配的规则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集成体的整体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加有效地实现特定的功能目标的过程,也是构造高级系统的途径和方式。因此,集成理论的精髓就是优势互补、整体优化、动态开放、过程管理及创造性融合。具体说,就是将集成的思想、理念和原则创造性地应用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城建档案信息技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城建档案信息规范、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城建档案信息服务等诸要素的全方位优化,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从而促进整个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提高的实践过程和工作系统。概括其特点为:创造性的思维和主动的优化行为;动态的、开放的优胜劣汰和优势互补;最优化的整体和系统;全方位、全范围和全阶段管理对象、资源要素之间的。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需求分析、供应能力管理、仓库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满足自身产能的供应能力的规划和再设计。许继智能中压开关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该公司通过仔细分析需求来修改仓库设计方案,最终满足了企业发展实际需要。

许继智能中压开关公司主要生产经营12―40.5kV高压开关设备,产品有100多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该公司于2010年投入使用的5万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厂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及销售一体化的单体中压开关厂房,配置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并根据公司发展规划设计好生产工艺线以及各区域的划分。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应用“需求与供应能力管理”理论,该厂的仓库设计得到了显著优化。

一、需求与供应能力管理

需求管理是认识和管理对产品的全部需求,并确保主生产计划反映这些需求的功能,具体包括预测、订单录入、订单承诺、分库需求、非独立需求、厂际订单及维修件需求等。广义上讲,需求管理包括筹划仓库地址、从制造源到仓库的替运方法、仓库布局、物料搬运与作业。供应链理论发展到今天,出现了“需求链管理”理论。需求链管理更是强调了需求在整个链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供应能力必须与需求相匹配。

需求与供应能力的匹配管理,突出了需求的内容,需求链所包含的与供应链逆向的内容和功能越来越多。供应与需求链,是一个双向的信息、资金、物流的回路。供应和需求所关注的要点也不相同。供应链强调的是在既定的需求下如何更好地满足需求:而需求链侧重的是客户需求的分析和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如何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即是需求与供应能力的匹配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关注的是许继智能中压开关公司仓库设计因素中仓储流量与生产的匹配,其中包括物流设计、各类仓储面积、吞吐量和收发频率等。

二、需求分析

具体包括仓储空间需求和吞吐量需求。

1 仓储空间需求(详见表1、表2)

2 吞吐量需求(详见表3)

三、仓库原设计方案

许继中压开关厂区内仓库原设计规划为:三个单位分别建设重型立体货架仓库,库房总面积3240平方米(不含一楼办公场地),计划设置1000×1 200×1000mm托盘货位4704个。仓库位置设在厂区东端南排第2~4跨,东数1N5间隔并列布局。

1 需求与供应能力分析(详见表4)

2 原规划方案的不足之处

无地面存储空间,造成大型物料无法存放,需在生产区域另外划分位置进行摆放:

要满足未来3年吞吐量的需求,需补充购买叉车来增加吞吐量,但叉车的使用成本以及带来的安全风险较高,且仓库的通道设计仅能满足3辆叉车的运行。

四、二次设计方案

为充分利用厂房高度实施综合立体仓库的建设,经研究进行仓库的二次设计,取消了原第二跨,通过延长第三跨的方式调整了库房规划。

在库房总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在第三跨加长的巷道上建巷道式自动立体仓库,共设5个巷道、10列货架,货架高8层,有1000×1200×1000托盘货位4200个。堆垛机立体货架旁边可摆放重型立体货架609个货位(1000×1200×1000mm),同时留有近600平方米的地面区域为重型物件存放区域。

通过对需求与供应能力的分析(见表5),可以发现方案二的不足之处:

a)地面存储空间较原方案显著增加,为大型物料提供了900平方米的存放空间,但仍显不足,还需要在生产区域另外划分出约300平方米的面积进行摆放:

b)货架存放量超出需求30%,意味着近四分之一的货位闲置:

c)虽然满足了未来3年货物吞吐量的需求,但超出需求量67%,造成大量的供应能力的闲置和浪费。

五、第三次优化设计――需求与供应能力管理的应用

结合需求与供应能力管理理论,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创造具有调整功能的供应能力,尽可能减少因超量供应造成的浪费,并创造可调整的供应能力。该公司将二次方案中的堆垛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具体调整方案如下:将方案二中的5个巷道、10列货架、5台堆垛机,调整为4个巷道、8列货架、3台堆垛机(采用弯轨设计,1台堆垛机可对4列货架进行操作),1000×1200x 1000mm托盘货位3200个。堆垛机立体货架旁边可摆放德利施尔原仓库使用的重型立体货架609个托盘货位,同时留有近860平方米的地面区域为重型物件存放区域。(图2)

通过对需求与供应能力的分析,结论是:方案三的需求与供应能力基本匹配,能保证许继中压开关厂未来3年发展的需要;方案三通过调整堆垛机的数量,不仅减少了设备投入成本,也为日后中压开关厂跨越发展留有扩展空间,如3台堆垛机无法满足,可将弯轨改成直轨,增加堆垛机的数量,从而提高吞吐能力。(见表6)

六、需求与供应能力管理应用前后各方案的对比分析

1 库容面积(详见表7)

综合立体库(方案三)可以充分利用厂房的立体空间,不仅实现了货物入库、存储、出库发货的自动化作业,同时在保证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优化了存储结构,适当减少货架数量,增加了860平方米的地面存放区域,解决了特种大件物料的存放问题,也为生产经营的后续发展在仓储方面争得了相应的空间储备(预留两列货道,可再建堆垛机式立体货位800个)。

2 仓库流量(详见表8)

方案二立体货架库仅能满足目前日常生产配套物资节拍流量的需求,但对生产高峰期突发的配套需求满足较为吃力,更无法满足今后3年发展的需要,其流量的不足只能通过再增加叉车设备来弥补。考虑到电气城整体物流配套规划(通用物资集中采购、配套管理),货物流量将增加到574―860个托盘/天,原方案无法满足生产节拍对流量的需求。而综合立体库(方案三)供应能力能保证每天出库750个托盘,可以满足未来企业生产发展需要。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4篇

一、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档案管理系统在硬件设施上已经基本达到了所需水平,但在软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用软件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但现如今面临的困难不是应用软件缺乏的问题,而是软件开发商瞄准了档案管理这一商机,各开发商都研制出了相应的软件,并且不断改进。这样一来,系统建设者就难以在众多软件中选取最优。软件选择若是有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使用的有效性,阻碍硬件设备的正常发挥,让系统的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

标准化建设的滞后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发挥,阻碍信息管理的快速有效性。因此,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者应该正确选取应用软件,让系统趋于标准化。

(二)信息管理水平不完善

由于传统档案管理多为纸质档案,在管理方面也比较注重的是档案的处理方面,尚未达到“管理”的水平。虽然在总体上来看,档案已经向着电子化方向过渡了,但实质上管理的内容还是处于略高于“文件处理”的阶段,但尚未达到“信息管理”阶段。

这种过渡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从而对档案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完成起来很不容易。档案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每个大方面下面有需要分为许多的小方向。例如工程档案,首先要进行施工方、监管方、建设投资方、验收方以及各上级部门审批的分类,在这种大分类之下,还要进行相应的细分,像是工程建设方面,就要分为施工前、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文件,施工中文件又要分为设计施工文件、过程中更改设计报告文件等。因此,数据库的建设与开发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的重点,在这方面,我国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一些已经建立合理数据库的系统也没有真正将数据库系统运用到档案的管理之中。

(三)系统建设资金难以有效应用

对于系统的建设,档案管理通常是由国家统一拨款来建设的。在建设资金的规划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档案系统建设并没有在中央财务部门立项,因此在资金的发放方面,通常需要将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再由领导特批解决。这种情况不仅会让领导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还会使资金审批时间被延长,造成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第二,资金的管理并没有专业人员来实施,因此资金在使用上较为分散,容易造成浪费。

(四)技术型人才比较欠缺

在系统的开发方面,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技术人员的软件开发与维护水平都关系着系统能否正常投入使用。但就目前档案管理方面来看,在此方面的技术型人才相对较少,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与后期维护能力的人才更少。技术型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档案管理单位人才的流动性较大,这种不稳定性会造成系统开发上的失调,使得自动化系统发展缓慢。

二、档案信息自动化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在应用软件的管理方面,系统开发者应该根据自身对系统的要求来选取相应的软件,尽可能的减少不实用功能,通过软件的优化让硬件功能正常发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只有档案管理规范了,在能够保障建立健全自动化系统。让系统本身趋于规范化与标准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与自动化系统中。

(二)从整体上提高系统运行水平

系统的完善并不是仅仅依靠某个方面来进行的,设计者应该将眼光放长远,着眼于整个系统的优化来进行设计工作。在系统内部方面,横向与纵向都应该在各个节点上达到应有的水平,通过互联网络技术来进行沟通,在这种各部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系统的整体水平自然会提高。

当然,系统内部各节点的优化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做到齐头并进的,因此可以将相似类型的节点组成一个小组,由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节点的优化,从而让系统整体水平提升。

(三)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也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数据库,那么所有的档案都不能够进行收集与管理。我国档案管理目前还处于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过程的发展阶段,过渡的速度取决于数据库的完善程度。数据库系统的完善与建立是我国档案工作发展的一大核心也是档案建设的主体。

数据库的建立首先需要领导部门的重视,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其次,档案管理各部门需要密切配合,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建立行之有效的档案分类;最后,数据库的建立需要面向应用来进行,由单一库突出重点的向着系统库发展。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切不可一蹴而就。自动化系统除了需要网络以及技术的支持,目前需要将重点放在应用软件与数据库方向,通过对系统的标准化管理来优化系统资源配置,完善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艳霞.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新机,2011,(08)

[2]刘瑞馨.关于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2,(04)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成品油是由原油开采出来后经炼油企业加工完毕并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可以市场供应的合格石油制品,其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等。而成品油库存管理则是当前成品油供应链中最为关键的组成环节之一,它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提升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如何开展对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进一步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下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更详细的探索和研究。

1.当前供应链成品油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供应链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环节,成品油相关企业在库存管理上都或多或少的做了一些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或推进,但是从目前整体形势来看,仍存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充分、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我国众多地区中的成品油库存管理工作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引进和推广而被搁置一边,而仍然采用传统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方式的管理效率相对比较低,很难准确的掌握企业需要的相关工作信息,这也将对我国成品油库存工作效率造成较为严峻的影响[1]。甚至一些老旧、偏远或区域内重合油库在库存管理上信息化程度低下甚至采用人工管理模式,和自动化的管理仍在明显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法形成比较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因此在成品油的实际管理中如果一些环节的对接不够准确,成品油的供应速度势必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造成影响。

2.管理策略

为了将成品油的库存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库存模型。这种模型的基本框架中主要包含了成品油库存成本、相关费用和需求等环节。对于当前成品油的库存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管理策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RQ策略。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成品油库存量的检查,一旦库存量达到了订货标准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发出订单,并将每次的订单量设置为Q。通常情况下,如果成品油的需求比较大,缺货成本较高的过程中,采用此种方案也是最为恰当的方式。2、RS策略。在对成品油库存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库存量小于订货水平就出现了订货行为,就需要订货的数量达到最大的库存量,我们对这个环节中的库存量用S表示[2]。这也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按照成品油的库存情况进行管理策略的选择。

3.对成品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的策略

针对建立的库存模型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反映出的问题,应根据成品油供应情况进行策略优化,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完善:

3.1充分引进信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想提升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在成品油库存管理过程中大幅度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这项工作应着重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成品油库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种方式对库存管理的监测进行强化,加强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与销售ERP系统、加油站零售管理系统、二次物流配送系统等系统端口的融合对接,实现各大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交汇对接,从而实现对库存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便于在工作中更好的实现准确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信息自动的及时通知给相关工作负责人员,方便相关岗位人员对物流信息的动态掌握,实现对库存的及时补充[3]。(2)完善对成品油收发存环节动态监控,从而更及时和准确的了解成品油的库存变化,有效的保障将信息准确的提供给实际业务操作者或经营决策者。(3)强化对成品油库存自动化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控制或解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减少在库存管理工作中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更有效实现对成本的节约与控制。

3.2强化对油库的优化

强化对油库的优化布局,是当前对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管理工作中十分关键的工作环节[4]。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资源进货渠道、销售流向和油库辐射范围等综合因素实施对油库性能进行完善,对其功能进行提升。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对油库进行优化布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成品油周转的效率,随之要形成系统的配套的物流优化运行方案。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对成品油仓储品种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对各个区域内需求的品种进行满足,在此种背景下实现对库存的有效降低,进一步提高库存管理利用效率节省库存工作的管理成本。其次根据油库的区位重新对油库进行优化布局,对基础设施老旧,安全风险较高的油库或同一地区运输半径重合的油库进行优化关停,以减少后期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也减低现有库存铺底量的占用,盘活现有库存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库存管理是当前成品油管理供应环节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库存管理的好与坏会对成品油供应和物流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对成品油的经济效益也有着直接联系。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我国这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相关企业或是个人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库存量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采用解决对策,更好的带动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辜勇,杨子清,高东旭等.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5,4(12):87-88.

[2]尹微.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32(9):58-58,62.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