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975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0分钟。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必奇 儿童复发性腹痛 幽门螺旋杆菌 14C-尿素呼气试验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符合复发性腹痛的患儿106例,年龄6~13岁,病程大于3日;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驱虫治疗无效,就诊前2周内无服药史。
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30g/(mg?日),甲硝唑25g/(mg?日),必奇3g,3次/日;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30g/(mg?日),甲硝唑25g/(mg?日);疗程4周,6个月后门诊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结 果
106例复发性腹痛患儿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62例,随机分组后治疗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经治疗4周后患儿腹痛消失者15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7%;对照组患儿腹痛消失者13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两组结果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组32例,9例出现阳性,23例阴性,转阴率71.87%;对照组30例,阳性为21例,阴性为9例,转阴率30%,两组转阴率经X2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详见附表)。
讨 论
儿童复发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病,以往被拟诊为“肠痉挛”、“肠虫症”等。现已证实1/3以上的复发性腹痛由慢性胃炎所致[1],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2]。本组资料显示,复发性腹痛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达58.49%,说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复发腹痛的主要原因,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成了治愈部分复发性腹痛的关键。
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治疗尚未找到一个理想的方案,常用的方法多需用铋剂,但有资料报道,过量的铋剂可导致脑病和肾衰[3]。因而我们在治疗中采用必奇来代替铋剂。联合应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必奇可大大提高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有文献报道,以含奥美拉唑抗生素等三联治疗2周,其年内复发率为26.32%[4],本组研究显示必奇等三联治疗方案其半年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28.2%,这说明必奇等三联治疗与含奥美拉唑等三联治疗疗效相当。而对照组半年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70%,这说明必奇参与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应用,可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发,这可能同必奇不仅能吸附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发,加快杀灭,而且可与黏蛋白结合提高消化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胃酸与蛋白酶的侵蚀有关。
出现症状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必须治疗,传统的方法大多用胃镜、胃透的方法,儿童所受的痛苦及损害较多,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可为部分复发性腹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敏感性高等突出优点,尤其适用于治疗后复查。
参考文献
1 叶瑞玉.中华儿科杂志,1992,30(1):32
2 陈丽霞.广州医学,2001,32(4):393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13呼气试验;三联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23―0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多消化道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都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疾病痊愈,预防复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以及不规范的联合用药,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也渐渐浮出水面,临床上观察到传统的三联用药7天的方案很难达到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目的,本文就延长治疗时间到14天,与传统的7天治疗做一比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3―2013年6月间内科门诊诊治的经C13呼气实验证实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胃镜检查为糜烂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均愿意接受根除HP的治疗。
1.2 方法
2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完善相关检查并排除肿瘤性疾病后,一组101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20 mg/天,枸橼酸铋钾300 mg/天和阿莫西林1000 mg/天药物口服,疗程7天;另一组105例患者则给予雷贝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300 mg/天和阿莫西林1000 mg/天药物口服,疗程14天,两组患者均每日服药2次,于停药后4周分别进行C13呼气试验以确定是否治愈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进行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
停药4周后验及C13呼气试验转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 < 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4周观察组C13呼气试验阴性率分别为:7天治疗组75例阴性,26例阳性,阴性率为74.25 % ;14天治疗组94例阴性, 11例阳性,阴性率为89.52%;统计学分析显示停药后4周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很多消化道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都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疾病痊愈,预防复发。,幽门螺杆菌是一类特殊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够耐强酸,其菌体周围存在树根鞭毛,可以自由摆动使菌体在胃黏膜内游动,同时很重要的一个机制就是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尿素,二者在降解释放出氨从而中和胃酸使其得以在强酸环境下生存,临床上研发使用了很多种药物,其中心的理念就是消弱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并增强黏膜保护机制。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抑酸的药物包括如下几种:①质子泵抑制剂(PPI),其中雷贝拉唑是最具代表性的药物,它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是一类最有效的制酸剂,即使在急性溃疡期经静脉注射后也能快速起效;②H2受体拮抗剂:直接与H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迷走神经活动,可以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但是因为特异性较差现在用的也比较少;③胃黏膜保护剂:此类药物多为胶体,进入胃肠道后可溶解并弥散性覆盖在胃肠道内壁以保护溃疡面继续受到胃酸和胃蛋白的侵蚀,本品还可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粘蛋白分泌,促进黏膜释放前列腺素,从而保护胃黏膜,近期也证实该药物对幽门螺杆菌(Hp)具有杀灭作用,可促进溃疡的愈合。传统的治疗经验和临床科研证实联合使用两种抗生素并选择搭配一种制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组成三联用药疗法治疗7天是长期来认为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最有效的方案,但是随着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的出现,这样的用药已经很难取得预期的疗效,。本研究中我们延长了疗程来根除幽门螺杆菌,结果显示这样的用药方案是有效的,而且与传统的三联7天用药相比更能够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观察
幽门螺旋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它与慢性胃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在中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超过40%,目前国内推荐的标准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根除率已下降到80%以下。为了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本文对2011年2月~2013年1月在宜黄县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经14C呼气试验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需要根除者。96例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1月,随机选择96例在我院内科就诊的经14C呼气试验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需根除者。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均48例。排除标准:①治疗前4w用过抗生素、铋剂、H2受体拮抗剂和PPI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治疗期间需服用金属制剂者(金属制剂可能会与左氧氟沙星产生螫合作用)。治疗结束停药后4w,进行14C呼气试验。阴性者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根除。共纳入96例,年龄20~76岁;其中男性58例,女性38例。慢性胃炎66例.消化性溃疡30例(其中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复合溃疡1例)。文化程度:大学16例,高中(含中专)44例,初中26例,小学7例,文盲3例。
1.2方法
1.2.1观察方法 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第1~5d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 2次/d,第6~10d埃索美拉唑20mg 2次/d、左氧氟沙星0.5 g 2次/d、克拉霉素0.5 g 2次/d。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治疗:埃索美拉唑20 mg 2次/d、阿莫西林1.0g 2次/d、克拉霉素0.5 g 2次/d,口服7 d。
1.2.2观察指标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1.2.3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根除HP 37例,根除率90.0%;对照组根除HP 43例,根除率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能破坏胃黏膜屏障,能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加胃泌素的分泌,最终导致一系列胃病的形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除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的溃疡外,几乎所有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可查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证据。在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的关系上,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同时认为幽门螺旋杆菌与肠型和弥漫型胃癌均有关。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意义重大。
随着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及甲硝唑耐药性的增加,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而延长治疗时间也不能增加其效果。序贯治疗是由意大利De Francesco医师发明(前5dPPI+阿莫西林,后5d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国内外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报道,其效果优于三联疗法,根除率甚至已超过90%[1]。前5d诱导期采用的阿莫西林不仅能杀灭幽门螺杆菌,还能减少患者的细菌负荷量,从而增加细菌对克拉霉素的敏感性。这是因为细菌可以形成克拉霉素的泵出通道,该通道能够快速将药物泵出细菌体外,而阿莫西林可以破坏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防止形成克拉霉素通道[2]。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甲硝唑耐药的情况,本试验采用左氧氟沙星替代甲硝唑,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组根除HP根除率90.0%,明显高于标准三联治疗组(77.7%)。国内商丽等[3]采用左氧氟沙星替代克拉霉素的序贯治疗,HP根除率也明显提高,到达94.6%。因此,我们认为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可以提高HP根除率,不良反应少,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Gatta L, Vakil N, Leandro G,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or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adults and children[J].Am J Gastroenterol,2009 ,104(12):3069-3079.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溃疡;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093-04
幽门螺杆菌是胃部常见的寄生菌群,属于机会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病因之一,而且能够增加胃癌、胃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对胃部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幽门螺杆菌的持续存在是胃溃炎及胃炎等疾病难以治愈或治愈后很快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胃部疾病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方案均包括针对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幽门螺杆菌清除失败也是胃溃疡等胃部疾病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伴随抗菌药的临床应用以及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的突变[1,2],幽门螺杆菌耐药现象较前明显增加,甚至有菌株对多种抗菌药耐受,造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无效,影响胃部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伴随传统医学的研究进展,传统中医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部疾病治疗中显示出独到的效果,大部分针对胃部疾病的方剂均具有明显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甚至能够达到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3,4],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补救治疗,并对不同的病症进行辩证施治,取得了初步的治疗效果,改善了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152例,其中男70例,女82例,年龄29~64岁,平均(47±7.6)岁,患者均为初次经胃镜诊断胃溃疡且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均经4周三联药物(克林霉素0.5 g/次,bid;奥美拉唑20 mg/次,bid;甲硝唑0.2 g/次,bid)方案治疗后胃镜下溃疡未愈合,其中幽门部溃疡106例、胃小弯溃疡22例,胃大弯溃疡24例, 溃疡直径0.5~2.4 cm,平均(1.3±0.6)cm,幽门螺杆菌复检阳性,具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及餐后疼痛等症状,并排除既往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患者以及合并幽门梗阻者,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
1.2 中医辨证及分组
患者入选后分为对照组30例,余122例患者按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疗标准》进行辩证分型[5],其中肝气犯胃型30例,主要表现为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脾胃虚寒型31例,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进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脘痞,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甚则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虚弱或迟缓;肝胃郁热型30例,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痛窜两胁,每因恼怒加重,面红目赤,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阴虚胃燥型31例,主要表现为胃脘烧灼不适,隐隐作痛,唇燥口渴,食欲减退,喜食绵软,胃中嘈杂无酸,时作干呕,大便燥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各组间性别、年龄,胃溃疡部位及溃疡直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各组患者入组后均继续给予三联药物治疗方案4周,即口服克林霉素0.5 g/次,bid;奥美拉唑20 mg/次,bid;甲硝唑0.2 g/次,bid,调整饮食,除对照组外其余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药煎剂治疗[6,7]。肝气犯胃型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柴胡10 g、川芎10 g、香附10 g、白芍12 g、鱼腥草30 g、蒲公英20 g、枳壳12 g、川楝10 g、紫花地丁20 g、白术10 g、甘草3 g);肝胃郁热型左金散(牡丹皮10 g、白芍12 g、泽泻10 g、炒栀子10 g、青皮6 g、陈皮6 g、浙贝母10 g、吴茱萸6 g、黄连6 g、蒲公英20 g、鱼腥草30 g、紫花地丁20 g)。阴虚胃燥采用麦门冬汤(麦冬15 g、半夏8 g、玉竹10 g、党参15 g、大枣15 g、生地5 g、白芍12 g、厚朴10 g、石斛15 g、蒲公英20 g、鱼腥草30 g、紫花地丁20 g)。脾胃虚寒型采用扶阳助胃汤(附子6 g、良姜6 g、桂枝6 g、草豆蔻6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炒黄芪15 g、鱼腥草30 g、蒲公英20 g、紫花地丁20 g、炙甘草3 g)。各组中药方剂均采用500 mL水文火煎至200 mL,去渣后微温口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4周。
1.4 疗效判断
1.4.1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 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胃镜检查,采集胃窦部病理组织及胃窦部黏膜组织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14C-尿素呼吸试验,两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判断为阴性,其中一种检测方法阳性则判定为阳性,转阴率=阴性病例数/病例总数×100%。
1.4.2 内镜疗效 患者治疗4周后行胃镜检查,评估胃镜疗效[8,9]。治愈:溃疡愈合;显效:溃疡愈合面积超过总面积50%;好转:溃疡较前减小,但未达到总面积的50%;无效:溃疡面积较前无减小或增大。
1.4.3 临床疗效 患者治疗4周后评估临床疗效[10]:腹痛、上腹部胀闷不适等腹部症状及上腹部压痛等体征消失,病理及胃窦部黏膜组织幽门螺杆菌转为阴性,胃镜检查溃疡愈合。好转:显效: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及上腹部压痛等体征明显缓解,对工作及生活无明显影响,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病理组织及胃窦部黏膜幽门螺杆菌转为阴性,胃镜溃疡面积减小。有效:腹部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幽门螺杆菌未转阴或幽门螺杆菌转阴或腹部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溃疡面积减小。无效:腹部症状无缓解或溃疡面积增大、幽门螺杆菌未转阴。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
各组患者治疗4周后复查,对照组、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分别为30.0%、86.7%、77.4%、76.7%及54.8%,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
2.2 各组溃疡愈合情况
各组患者治疗4周复查胃镜,对照组、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43.3%、83.3%、80.6%、86.7%及71.0%,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溃疡愈合率无显著差异(P > 0.05)。
2.3 各组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对照组、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0.0%、86.7%、87.1%、90.0%及80.6%,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溃疡愈合率无显著差异(P > 0.05)。
2.4 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各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治疗期间各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是胃窦部定植的致病菌群,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是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之一,也是胃癌等胃部恶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能够通过鞭毛定植于胃黏膜,通过释放炎性介质及尿素酶等破坏胃黏膜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导致胃黏膜的防护能力降低,胃黏膜屏障的防护及修复能力下降[11],在胃酸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胃黏膜病变,并且降低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影响病变的康复。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持续存在是疾病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是治疗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幽门螺杆菌的三联或四联用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具有良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能够治愈,但是伴随临床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部分幽门螺杆菌菌株对三联药物或四联药物中的抗生素敏感性下降[12],导致足疗程的西药联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清除能力下降,甚至无效,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部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问题。
中医药在胃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到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的研究显示[13],中医药方剂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能够清除胃部定植的幽门螺杆菌,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如动物实验证实[14,15],安胃丸、小建中汤等药物制剂及配方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在体外研究中发现[16,17],实验方剂中白芍、麦冬、川楝、党参、厚朴、枳实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可能是方剂发挥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机制之一。徐帆等[18]对黄连、吴茱萸等药物进行成分提取,对体外培养的幽门螺杆菌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其提取物浸膏具有明显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作用,而且两者提取的联合应用能够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蒋锦琴等[19]研究结果也显示,蔷薇科的中药提取物具有体外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证实了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胃病在中医学属于“胃脘痛”范畴,虽然中医学无幽门螺杆菌的相关论证,依据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损伤的外部作用,幽门螺杆菌在胃脘痛范畴中属于“邪气”,胃主受纳、与脾脏互为表里,脾又与肝相生相克,脾胃失调则水谷不化、湿热内生,肝胃不和则宣疏失调、内热聚生,在幽门螺杆菌等外邪侵入,则病发[20]。因此中医学对胃脘痛的治疗中注重扶正祛邪,实则包括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同时清热利湿,调和脾胃。中医对疾病的治疗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辨证施治。胀闷疼痛较重者多属肝气犯胃、湿热内生,则给予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剂,如柴胡疏肝散[21],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方剂中柴胡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枳实泻脾气之壅滞,与柴胡互为升降,诸药调和,疏肝理气,清湿散热。发病急骤、疼痛较重者多因肝失宣泄、湿热内生导致肝胃郁热,宜给予泄热解郁、和中止痛方剂,如左金散[22],方剂中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炒栀子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陈皮、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的作用。脘腹胀满、畏寒肢冷、少气懒言、少腹冷痛、便溏者多属于脾胃虚寒,应给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方剂,如扶阳助胃汤[23],方剂中附子、良姜扶阳散寒,党参、白术健脾益胃,芍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具有扶阳散寒、健脾益胃作用。而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四肢不温,面白不华者多属于阴虚胃燥,宜采用养阴益胃、润燥止痛方剂,如麦门冬汤[24],方剂中麦门冬具有养阴生津,清降虚火作用,人参、甘草具有益气生津,补中益气作用,半夏具有降逆和胃,开通胃气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补阴健胃、降逆和中的作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中医学注重个体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辨证施治,选用不同方剂,并依据症候的不同进行加减[25]。从治疗效果看,对于采用西药初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疾病患者,采用中药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不同症候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溃疡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西药治疗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能够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同时,辅以方剂中其他药物加减,能够同时发挥抗幽门螺杆菌及调理脾胃、舒肝理气的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临床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其可能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初治失败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姝,莫非,张然,等. 幽门螺杆菌rdxA和cagA基因突变与甲硝唑耐药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药房,2012,23(1):23-25.
[2] 朱振华,吕农华,黄德强,等.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阿莫西林耐药基因分析[J]. 山东医药,2012,52(44):26-28.
[3] 林江,陶红,岑敏,等. 纯西药与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致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6,34(1):60-61.
[4] 赵成花.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09,4(8):24-25.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6] 黄水源.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23例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311.
[7] 柴可夫.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J]. 甘肃中医,2002,15(3):81-83.
[8] 路聪馨,王日权,雷海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 38 例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6):50-51.
[9] 张鸣,金晓东.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09-413.
[10]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治,2012,17(6):358-362.
[11] 姚洪森,王天轶,姚希贤,等. 幽门螺杆菌根除与灭幽门螺杆菌煎剂对慢性胃炎病变和胃黏膜屏障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5):631-634.
[12] Song Z,Zhou L,Wang Y,et al. A study to explore Hpylori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efficacy of eradication therapy in china (multi-center, nation-wide,randomized,control study)[J]. Helicobacter,2011,16 (Suppl 1):117.
[13] 张万岱. 中西医结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2012,33:12-13.
[14] 赵红,杨倩,孙蓉. 小建中汤水提组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2):277-279.
[15] 任守忠,郭建生,曾贵荣,等. 安胃丸对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治疗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17-119.
[16] 徐州,段国勋,周德瑞,等. 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3,8(5):281-282.
[17] 姜成,鄢春锦,刘蔚雯,等. 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6):30-32.
[18] 徐帆,李平,楚更五,等. 3种中药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研究[J]. 中国药房,2007,18(33):2573-2574.
[19] 蒋锦琴,罗冬娇,严杰. 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的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2006,23(5):355-358.
[20] 陶红,王辉武. 化湿液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46例初探[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4):173-174.
[21] 张定荣.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98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4):82,97.
[22] 尹旭花. 运用加味左金丸治疗胃溃疡60例[J]. 世界中医药,2009,4(3):144.
[23] 叶敏瑞. 《脾胃论》“扶阳助土”用药特点[J]. 四川中医,1997,5(12):3-4.
[24] 孙晓光,彭越. 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运用麦门冬汤的经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1):37-38.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范文第5篇
虽然中国Hp感染率比较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检测Hp,只有患者临床疾病可能与Hp感染有关并准备接受Hp根除治疗时,才进行Hp检测。
Hp感染检测指征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术后、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准备长期服用NSAIDs类药物者、准备长期接受抑酸剂治疗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与Hp感染者密切接触者、Hp根除治疗后确认Hp是否被根除。
检测依据取材有无创伤性分为两类:①侵入性检测方法:指依赖胃镜取材的检测方法,包括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快速尿激酶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②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13C/14C尿素呼气实验等。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的方法是13C/14C尿素呼气实验。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无创,检测阳性可确认Hp感染。其中因为13C适用于所有年龄和类型的受试者,并更利于环保,所以我们推荐更多选用13C尿素呼气实验来检测Hp。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指征
随着对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的进展以及临床大规模试验资料的完善,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完善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指征。
这里我们推荐中国2003年桐城会议制定的Hp根除指征(表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我国专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推荐治疗方案如下。
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胃酸的抑制作用强且持久,它能阻断胃泌素和胆碱介导的胃酸生成。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成人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 + 克拉霉素0.5 g + 阿莫西林1.0 g,均2次/日,疗程1~2周。
成人口服奥美拉唑20 mg + 克拉霉素0.5 g + 阿莫西林1.0 g,均2次/日,疗程1~2周。
口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 + 甲硝唑0.4 g,均2次/日,疗程1~2周。
口服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 + 甲硝唑0.4 g,均2次/日,疗程1~2周。
含铋剂的低剂量三联疗法治疗胃病的铋剂以胶体次枸橼酸铋为代表。
成人口服胶体次枸橼酸铋110 mg + 四环素0.5 g + 甲硝唑0.4 g,4次/日,三餐及睡前各1次,疗程2周。
口服胶体次枸橼酸铋110 mg + 阿莫西林0.5 g + 甲硝唑0.4 g,4次/日,疗程2周。
口服胶体次枸橼酸铋110 mg + 克拉霉素0.5 g + 甲硝唑0.4 g,4次/日,疗程2周。
H2受体阻断剂+2种抗生素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成人0.15 g/次,2次/日,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其他如H2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
上一篇:广告企划方案{集合5篇}
下一篇:幼稚园防火演练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