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69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幼儿心理健康方案范文第1篇
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2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及时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心理素质,同样也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本文重点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如何实现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方式有问题。受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吃好、穿好、身体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投资主要侧重在衣食健康中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现代家庭教育轻视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情感需求。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由于多种因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过多重视活动特点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过多重视自体功能而忽略了幼儿的德美教育;过多重视动作熟练度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一系列的错误教学方式,不仅错过了在关键时期幼儿的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2. 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在幼儿园所接触的人或事,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人际关系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第一,师幼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很多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人或事比较陌生,缺乏家庭中的安全感,非常渴望外界人能够对自己理解、尊重。然而很多教师在处理师幼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主观的兴趣、目标出发,幼儿往往都是被动接受,使得幼儿很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安全感、无信任感,从而表现出焦虑、退缩、不安等情绪,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知所措。第二,幼儿之间关系不和谐。幼儿从家庭走到幼儿园,从家庭生活转变成集体生活,由于年纪小、交往能力差、个体差异等因素,使得很多内向的幼儿往往在幼儿园被漠视,这让幼儿感觉到孤立无援,如果得不到及r的开导、帮助,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学习心理学论,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为任职幼儿教师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儿园有义务培养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通过加强幼儿教师的辅导水平,能够有效建立起师幼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这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不同地区可以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定期开展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2. 加强家长的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并且通过幼儿的心理状况能够体现出家庭状况。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能够给幼儿提供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家长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对幼儿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园应积极展开家长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心理想法,保证能够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家长与幼儿园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二者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幼儿心理健康方案范文第2篇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 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 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 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重点包括的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而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心理教育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方案范文第3篇
一、目的意义
高危婴幼儿(以下简称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降低残疾儿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使高危婴幼儿能得到更加及时、系统的干预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全区儿童健康素质。
二、管理范围
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要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项目,在体检过程中按照高危婴幼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及时列入高危儿专案管理,建立高危儿管理档案,并把相关体检内容记录到《儿童保健手册》上。
三、管理职责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高危婴幼儿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家长对高危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告知家长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程序。按要求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在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中及时筛查出高危婴幼儿,并根据情况及时指导、治疗及转诊。
(二)区妇幼保健所
1、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高危儿,并做好高危儿登记工作。
2、开展高危儿的筛查工作,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指导。
3、对于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一步诊治。
4、定期召开例会,通报高危儿转诊情况,同时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高危儿系统管理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危儿的诊治水平。
四、管理措施
(一)专案管理
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列入专案管理。区妇幼保健所统一刻制高危儿管理专用印章,发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危婴幼儿的《儿童健康手册》上盖章标记,并根据情况进行干预指导及转诊。
(二)分级管理
根据高危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Ⅰ类高危婴幼儿进行专案管理。区妇幼保健所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高危儿,同时对Ⅱ类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Ⅲ类高危儿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诊治。
2、经专案管理病情明显好转或治愈的高危儿,应及时结案转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系统保健管理。
3、对于社区门诊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干预与治疗。
(三)转诊管理
区妇幼保健所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对于其不能治疗的高危儿,应及时填写高危儿转诊登记本和“高危儿转诊通知单”,一联“通知单”交给家长,嘱其及时携带儿童凭“通知单”前往区妇幼保健所或上级医疗机构儿保门诊进一步确诊与管理;另一联为存根应保留并做好登记。
(四)随访管理
1、门诊随访:区妇幼保健所对转送来的高危儿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认真做好登记,根据高危婴幼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管理。在收案管理期间,督促高危婴幼儿按系统管理要求,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经过治疗明显好转达到社区收治水平的高危儿,及时转回社区,并做好衔接和指导,对于门诊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2、电话随访:对于转至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儿童,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于转诊两周内进行电话随访,并做好登记。
(五)信息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危儿转诊治疗期间,应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并于每次体检后及时将体检信息及转诊治疗期间体检信息录入“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参与高危儿管理的儿童需做好信息登记,并于每月10日前汇总情况向区妇幼保健所上报“高危儿管理月报表”。
幼儿心理健康方案范文第4篇
(一)研究意义
1、生活常规培养在健康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良好的生活常规是保证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规律、有序,健康发展均衡、稳定的基础。所以,全面的健康教育中,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必不可少。
2、洗手环节中的问题呈现:
2.1家长对洗手习惯培养的忽视。在幼儿晨间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很多家长对晨间幼儿入园洗手这项常规保育工作不支持。据调查,62%的家长不会关注幼儿在家洗手的习惯和过程。
2.2幼儿在园洗手环节中呈现的问题。根据前期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在洗手环节中呈现的主要问题如下:(1)洗手时喜欢拖拉、嬉闹;(2) 象征性地洗手,马虎了事;(3)洗手时袖管淋湿;(4)洗手时衣服前面弄湿;(5)洗手池、地面水迹多;(6)残留洗手液。
3、洗手环节教育策略发掘对师生双向发展的推动:我们以洗手环节这一小点为切入口,发现生活常规培养中的问题、分析幼儿在生活常规中典型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培养幼儿生活常规主动学习中策略方法不足,以此过程来提升教师对一日保教工作中细节策略的制定和运用的能力,也全面提高幼儿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在幼教机构中,幼儿健康生活常规的培养在学前保教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但是幼儿大多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主动思考如何构建健康生活品质。以此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出一套适合构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中主要概念界定
1、洗手环节: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幼儿运动、游戏后、饮水前、餐前进行此环节。
2、健康生活常规:对幼儿身体和精神状态有益的、文明的生活习惯。
三、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对幼儿园洗手环节各种问题的解决和策略研究,提高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内驱动力。
2、研究内容:洗手环节中,促进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策略及方法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措施
1、课题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
2、研究措施:
(1)洗手环节中促进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研究与实施;(2)洗手环节中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能力在园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3)洗手环节中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能力家庭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
制定实施方案;完成问卷调查的设计;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
开题实施;改进课题的研究方案;围绕课题方案进行细化研究;积累相关数据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的检验及反馈分析。
(1)数据收集及分析 (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2)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及研究方向分配 (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3)各研究方向的负责人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以经验文章和案例形式在课题组内进行交流,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3、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调查研究:为了让课题研究具有实际操作性和确保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现场模拟实验等方法,了解幼儿在洗手环节主要表现的问题和一些实际情况做了详细地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洗手环节中呈现出生活习惯现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幼儿健康意识淡薄、生活能力薄弱、对健康理解度不够等,他们对一些生活活动比较马虎。幼儿对自我良好习惯养成的需求不强烈,对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
幼儿在洗手环节中呈现出生活能力现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幼儿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较严重,主动尝试的积极品质不够。幼儿健康生活常规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依赖于被动学习,也就是老师怎么说,他们怎么做。
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分析出了幼儿洗手环节中,种种问题呈现的原因。由此,为我们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2、教育实践:
(1)教育策略与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从对幼儿洗手习惯培养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来发现提升和促进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方法,发现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此全面辐射到幼儿在园各个环节中健康生活常规的培养过程中。运用实践研究,全面提高本园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能力。
与此相辅,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逐渐发现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法,逐步理清在幼儿健康生活常规培养方面的研究思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洗手环节中促进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有效性的实践。在发现幼儿洗手环节中的问题之后,全园教师根据研究计划,拟定了一系列研究策略和跟进措施。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以试点实验的方法,并在洗手环节中反复验证提高幼儿健康生活喜欢主动学习的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断调整跟进措施,总结和梳理经验,最终以教师的“小妙招合集”汇总出一套适合幼儿园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3、经验总结
3.1在课题研究中针对教师发展的经验总结
(1)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相互沟通交流互相分享智慧的互推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较多“妙招分享”、“经验交流”、“分组教研”、“bbs网上互动教研”等不同形式的互助交流研究形式,以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2)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健康教育理念不断完善、革新。教师对幼儿常规培养的主要方法重点转移,不再是仅仅教会幼儿怎么做,而是要寻找能鼓励幼儿积极学的方法。
(3)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健康发展的持续关注。在幼儿生活常规的教育中,我们不再只是关注其中一个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选择持续关注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因素,如洗手中的社会情感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助,洗手过程中的愉悦体验等;对待洗手环节的态度:正确认识洗手作用,积极对待洗手过程等;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生活自理方法等。
3.2在课题研究中针对幼儿发展的经验总结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制定出了一套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如情境引导、卡通形象示范、童谣助学等,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幼儿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发现幼儿在情境体验中,更容易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以卡通形象示范,更容易获得幼儿的喜爱,同时也更容易激发他们模仿的兴趣。
幼儿心理健康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How to Promote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SHI Weiye
(Tanghai County Third Kindergarten, Tangshan, Hebei 063200)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needs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proposes an effective strategy by child mental health case, which can promote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and happy growing up.
Key words childr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0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及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确保幼儿的性格开朗、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健康的心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愿意与同伴交往,做事自信,诚实等。
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教育中存在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已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存在普遍性和严重性,并且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性格过于内向,胆小,缺乏自信;有些幼儿由于家长的溺爱而任性、霸道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优秀品德的形成,也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积累性,针对幼儿心理教育应该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策略。以下两个情境体现了日常教育的重要性。
(1)晨间活动。小朋友正在晨间活动,一个幼儿高兴地跑到“阅读角”想拿一本书看,却不小心把书架碰倒,图书散落了一地。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就你捣乱,快整理好,回到你座位!”孩子呆呆地看着老师,等老师视线离开后,悄悄地回到座位……(2)自由活动。一个女孩哭着找到老师:“x x把我的新鞋洒上水了。”教师把那名孩子叫到面前:“看你把水洒在小朋友的鞋上,该怎么办呀?”孩子说:“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女孩想哭却忍住了。老师又对女孩说:“我帮你把鞋晒干,好吗?”女孩一边点头,一边笑了……
以上两个案例中,教师对待幼儿遇到意外情况的心境截然不同,两种处理方式会使一个处于惊恐状态,另一个会快乐地投入新的活动,究其原因在于是教师所持的不同态度。对于幼儿教育,需要付出更多的尊重与关爱。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或是一份奖励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一份触动,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与关怀,使他们的内心充满爱与阳光,体会到真、善、美。或许幼儿对教师或家长的爱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许他们还很懵懂,但是对于爱与不爱他们会有敏感的反应,这对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正如案例中涉及到情景,晨间活动的教师训斥了那个孩子,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当教师视线转移后悄悄回到自己座位上,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胆小,不自信,做事情畏手畏脚,缺乏创新精神等。相比之下,自由活动中的教师的处理方式却让孩子们愉快地回到自己的活动中,对孩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但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认与道歉,虚心改错。而对于错误的接受者而言,要为人大方,当别人犯错误时要给予改正机会,接受其的道歉,给别人成长的空间。这样的结果才会对彼此都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才能让大家和睦相处,快乐成长。
2 幼儿心理问题解决方式
近年来,具有心理问题的幼儿人数明显增多,需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要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真正“健康”,应重视以下方面:
2.1 尊重幼儿
尊重儿童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主要体现在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让幼儿主动地发展。教育过程中会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如果两个幼儿做了同样一件事情,面对幼儿的行为,一个给予夸奖,一个却给予批评,幼儿就会有不被尊重的感觉,就会生气与伤心,不能很好地完成正常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2.2 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慈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素。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幼儿才会有安全感、归属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会与小朋友、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对幼儿的爱要真切,不能偏私或纵容。有些幼儿活泼,有的幼儿内向,有的幼儿守规则,有的幼儿爱捣乱……对于各种类型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式给予爱,传播爱,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优秀的小朋友,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活泼快乐的,关心小朋友,团结小朋友,学会分享,学会集体生活。针对个别内心确实很难打开的幼儿,要给予特殊关注,关心幼儿在上课期间和活动期间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告知幼儿家长的前提下,与家长共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计划,在家庭中和幼儿园中同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让爱无时无刻地存在幼儿的内心。
2.3 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教师的情绪最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教师应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幼儿正处于心理比较敏感时期,如果教师的课外情绪影响到幼儿的课上教育,就会使幼儿感觉到教师的冷漠,而这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阻碍作用。因此,要求幼儿教师控制自己的个人情绪,较好地保持幼儿教育期间的状态,从多个角度让幼儿感觉到健康、阳光、快乐,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2.4 参与并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伙伴中受欢迎的幼儿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则会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现状中,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幼儿中存在分化小团体情况,有些幼儿间关系相处良好,成为了好朋友,但是,却不愿意和其他的幼儿良好相处了,相比之下交往也少,如果这种情况不及时较好的处理,就会造成小朋友之间的关系疏远,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更有甚者,如果某个小朋友都不和其他小朋友共同玩耍,做游戏等,就会使这个小朋友产生孤独感,性格会有明显的内向倾向。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增加集体活动项目,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加进来,让他们体会到每个人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体会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加强小朋友间的互助与交流,让大家都能成为彼此的好朋友。
2.5 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平时增设幼儿情景表演、竞赛等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种形式,幼儿都比较喜欢,具有很强的参与积极性,童话故事的情境、柔和的音乐,教师的引导等可以使幼儿快速进入到模拟情境中,使幼儿不仅在快乐中度过美好时光,并且能很好地释放幼儿的内心感受。比如白雪公主的故事,让幼儿直接参加到童话剧的表演中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自己就会体会到白雪公主的美好与善良,老巫婆的丑恶与狠毒,加强幼儿对人物心理特征的分辨,更深地了解真善美,从自身的表演中对心理历程的发展进行锤炼,强化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2.6 日常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活动中含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比如自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群体感,赞美的话语肯定幼儿的成功,信任的目光消除幼儿的胆怯,游戏中教会幼儿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环境创设中开辟心情角、心情树、悄悄话角等。心情角的开设可以使幼儿进行心情上的释放,如果某个幼儿心情不好,可以带他到心情角中谈心,用活泼快乐的心情去感染他,让他体会到快乐的感觉与魅力,或者把他带到心情树面前,让他与心情树进行交流,把不开心的事情说给心情树听,这样幼儿内心就会有一种释放的感觉,似乎不开心的事情都已经都被心情树消化,重新获得了快乐。当发现幼儿总是心不在焉,若有所思时,也需要对幼儿进行开导。也许幼儿会不愿意和其他人说,此时如若将他带到悄悄话角,在教师和小朋友处于同样的环境中,教师向幼儿讲述自己的悄悄话,此时幼儿是很愿意讲出自己的悄悄话的,这样共同真心相待,幼儿内心得到释放,重新回归到快乐中去。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善于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才会更有效地释放幼儿的心灵,让他们回归到原本的平静与快乐中去。
3 结论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关系着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只有幼儿健康的心理形成,才能使幼儿在以后的发展中积极向上、充满自信、勇于探索与创新。因此,幼儿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需要共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教师培训计划方案{汇总5篇}
下一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