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整合5篇}

蓝色梦想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67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7分钟。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科学教育资源 课题研究

农村幼儿园,是指地处县以下乡镇以及行政村落所举办的幼儿园,周边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资源,包括人类生活所接触的人、事、物、地等。如某地的河流、工厂生产的某技术产品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事、物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养成良好的环境综合素质。在当前广大农村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各农村幼儿园经费普遍紧张,不能为幼儿提供足够优越和宽裕的科学教育资源,幼儿园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各园采取必要措施,使现有的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因此,探索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探究农村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也是降低农村幼儿园办学成本,提升办园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规范制度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1.健全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总课题组明确了课题总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并以子课题组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建立“总课题个人子课题课题参与者”的三级科研网络,课题核心组成员及时制定子课题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经验,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

二是规范研讨制度。课题核心组每月集中研讨一次,以专题讲座、案例研讨、活动分析、教学观摩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坚持“以研究促教学”的课题管理理念,融学习、培训、研讨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建立分组管理制度。建立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吻合的分组管理制度,各子课题成立相应的课题研究教研组,教研组长由十七个课题组长担任,负责日常教研活动。在总课题的统筹下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分类研究,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两次以上,负责人及时做好记录与整理,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有成果。

2.理论培训,建设先进理念的师资队伍

首先,在驱动阶段通过专题培训、书籍推荐、网络学习等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念的培训。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介绍了课题申报的基本情况,解读课题实施方案,并在开题报告中结合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就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创新点及预期成果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教育理念等分析与比对,提倡科学活动要从生活中选题,强调科学活动要幼儿亲身经历与参与,以及要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等给予全面指导。

其次,总课题组创建“回归人性”课题研究QQ群,定期将国内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国内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前沿资讯传送给课题组成员,引领组员不断丰富有关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理论,组建起一支强干的研究队伍。主要引领子课题成员组对泉州地区常见的植物、动物、物体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雨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科学领域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开发与利用研究。如安溪实验幼儿园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科学教育理论,对安溪本地的地方风味小吃、家乡风景、茶艺资源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挖掘,使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乡土科学资源有足够的认识,不断推进研究进程,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再次,各自子课题则根据需要,利用园内局域网等渠道,定期向教师推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与书籍,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用有效的科研方法指导实践。如永春县港永幼儿园组织教师利用“中国幼儿教师网”等网站,学习“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中运用”“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利用农作物创设幼儿园环境”;又如,泉州幼师附幼创建课题微信群,分享网络上的优秀文章和有益做法,如“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导家长有效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论幼儿园家教活动指导形式”等,拓宽教师的理论知识,为实际组织奠定理论基础。

3.调查研究,摸清实施课题的现状与问题

课题研究初期,大多子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提供真实、具体的依据,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如陈埭溪边幼儿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幼儿对社区材料资源的熟悉情况,利用班级现有的科学区、观察区调查幼儿对材料玩法的探索情况;又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中心幼儿园则采取组织教师上山下海开展的采风活动,进行乡土资源调查,提高教师对乡土资源的认知。

二、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积累典型教学案例

从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利用、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组织实施课题方案,采取计划――实施――问题――反思的螺旋循环往复的边行动边研究的方法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渐调整、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前期经验总结和课例汇编。

1.实证研究,积累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课题组把课题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学期,子课题组都精心策划开展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课题组利用农村广阔的资源,每学期均精心策划开展了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适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亲子科学探索活动。如“烤鸡蛋”“制作冬至丸”“元宵馅的秘密”“端午粽飘香”“好玩的沙”等,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富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德化双鱼幼儿园把社区资源有效运用到区域活动中,提高科学区域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积累了小班科学活动“狗尾草”、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陶土”、大班科学活动“石膏模的秘密”以及“好玩的电线”等典型案例;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利用生活化、本土化的材料开展活动,形成了“生蛋和熟蛋”“糖怎么不见了”“认识螃蟹”“花蛤宝宝”等典型活动案例;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在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活动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中,积累了大班“向日葵的一生”“水稻与小麦”“种子”“春笋”;中班“蔬菜一族”“永春佛手茶”;小班“我们来种葱”“地瓜娃娃比大小”“香香的水果”等典型案例。在实证研究引领全园教师利用竹子、地瓜藤、葫芦瓜、玉米须、小麦杆、向日葵叶等共同创设了班级的主墙饰,以不同的材料让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挑战性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中,进一步拓展课题的研讨与实施。

2.互动研讨,推进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化

(1)专家引领助提高

为确保各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准确无误,在总课题组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的指导下,各子课题组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不定期地邀请省市专家前往子课题组所在园所开展专题讲座和实地“把脉”。如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邀请福建省特级教师刘志清老师来园开展“《指南》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指导”专题讲座,并组织课题成员听取了林菁教授的“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开展”、彭琦凡教授的“探索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教育”、吴荔红教授的“基于生活探究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等专题讲座,利用专家知识系统化的优势,给予课题组成员研究上的理论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课题研究以来,听取专家专题讲座多达18次。

(2)观摩研讨引互动

总课题组以子课题为单位,采用滚动观摩的方式,围绕各子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定期组织子课题组的成员开展园际之间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如“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探究式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数学区材料”“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等。在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互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各不同组别的课题组成员零距离地交流、深度地探讨,大家或述收获,或述困惑,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碰撞智慧,梳理有益经验。如2014年3月,在晋江沙塘中心幼儿园开展各年龄段“数学区域活动观摩”;2014年4月,晋江陈埭溪边幼儿园开展中班科学活动“鞋底花纹”观摩研讨;2014年12月,在德化双鱼幼儿园以及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开展的观摩研讨等。

(3)经验交流互借鉴

学习他人优秀方法、经验,是课题组推崇的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各子课题在实证研究的进程中,不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了将这些有益的经验推广,总课题组不定期地开展“传经送宝”活动,各课题负责人将取来的“经”与大家进行分享和共同学习。如总课题组柯淑满成员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施美旋成员作“优化社区资源 促进科学教育”等共计6次课题阶段成果经验汇报。

三、运用经验总结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采用经验总结法汇总相关资料,回顾研究历程,总结有关经验,反思研究得失,形成研究结论和课题结题报告。一是组织各个基地园梳理研究课例,从个人到集体、以备好一个活动验证一个活动整理一个活动为主线,精心选择适宜的农村资源进行活动实施与验证。二是组织各课题基地园拓展评价模式,将观察记录、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幼儿学习故事纳入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评价体系中。三是通过教师的自主评价确定资源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四是案例分享与交流,主要有主题活动案例展示、区域案例分享等方式进行。五是组织开展课题成果展板展示活动。共展示了展板共计16个版,涉及“利用农村资源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十七个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内容,通过“反思――实践――调整――再实践――反思――总结”的行动研究过程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借助“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研究的直接目标,很好地完成了“促进幼儿发展”的间接目标。教师与家长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在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进一步了解了幼儿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教育理念一致的协同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进步显著。一是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将一些死的知识强加给幼儿,而是充分地利用周边的资源进行探究,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二是参与大量的实践工作,开发与利用科学资源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三是改变了教学行为,建立良好互动模式。课题组的教师先后向市、区及幼师实习生开放了十余次观摩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四是提升了教育教学智慧,积累实践经验。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前反思――实践――再反思调整――再实践――总结”的实际研讨形式,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美]阿林?普拉特?普莱瑞著.霍力岩译.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科学、数学与技术的融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2篇

幼儿生活习惯研究概况创新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园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也迥然不同。有部分幼儿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孩子生活卫生习惯很不好;还有部分幼儿的家长虽然自身文化程度较高,但不懂得全面教育,只是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

因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但多数都是质性研究,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很少,多数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河南教育2006年第10期中《如何让幼儿养成生活常规》一文中指出,首先培养幼儿行为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然后营造气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与家长合作,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兰州学刊2008年第4期《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也强调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并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调。还有许多幼教及家教核心刊物也以论文的形式,质性研究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比较多。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通过制定量表进行研究;根据量表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明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针对观察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几种情况教师设计干预内容,探索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的

1.研究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

2.探讨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相关因素;

3.探究我园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培养方案。

(二)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4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本研究把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习惯,包括正确使用餐具、不挑食、专注进餐、保持桌面干净、饭后能擦嘴、按要求喝白开水等。

2.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做到大小便、能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会有序地穿脱衣服等。

3.个人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会用毛巾擦手、会用手纸擦屁股、保持个人卫生整洁等习惯。

(三)研究对象

幼儿园中、小班幼儿全体幼儿。

五、研究阶段及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先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知识。2012年11月份,我们进行题前调查,对幼儿园的中、小班37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三方面。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幼儿园的表现差异很大。2012年12月份,我们又进行一次教师问卷调查,与家长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哪些是幼儿园共性问题,那些是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园共育。然后,我们做了开题论证,找出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证实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

1)落实课题活动计划、认真填写各种表格。

2)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形成因素,找出培养幼儿好习惯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幼儿的调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

3)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幼儿的课题结题积累必要的基础。

4)与家长定期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家园联手做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工作。

本阶段教研组成员通过对家长、老师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详细分析,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干预的方案,进行观察记录、个案调查、活动观摩、跟踪指导等工作。并且定期小结课题研究情况,再通过量表分析总结被研究幼儿的变化情况。

3.结题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研究者收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课题组认真总结,撰写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报告。幼儿园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生活习惯表现。

2.教育情境法

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幼儿游戏体验,培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3.教育观察法

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与规律,探究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

4.个案研究法

对于个别案例进行指导和研究。

六、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教育教学理论经验的收获

1.前期调查分析报告

通过对我园小班150名幼儿在园及在家生活习惯的表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岁~4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表现,女孩要好于男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要好于在家里的表现;农民工子女的表现要好于双职工家庭子女的表现。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研究

1)统计、分析幼儿在进餐时不良习惯的表现有: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监督下进餐,许多幼儿进餐时有漏嘴巴的现象,吃完桌上、地上都是饭渣;部分幼儿有挑食现象,喜欢的饭菜吃得到很多,不喜欢的饭菜一口都不愿意吃;部分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讲话、嬉戏、导致打翻汤水,不能专注进餐;部分幼儿饭后不能自主擦嘴、漱口,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个别幼儿不会干稀搭配吃,有的只吃干饭而不吃稀饭、有的只吃稀饭而不吃干饭。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进餐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3)针对以上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餐前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故事的诱导使幼儿学会进餐方法;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一些经典儿歌也能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进餐前要洗手;餐前几分钟尽量避免幼儿剧烈运动。

②进餐过程中的组织。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浸润在故事角色中,把进餐当做故事的延伸,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规范进餐习惯;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及时鼓励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角色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座位的安排,榜样的作用,环境的吸引有时也能对孩子起到督促作用。

③餐后活动的指导。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残渣收拾到碗里,并把碗轻轻地放到餐车上的桶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洗嘴、用毛巾擦嘴的习惯;老师们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在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老师把故事中幼儿们熟悉的、愿意亲近的角色和幼儿们吃饭的特点建立链接,进行评价和奖励;餐后组织幼儿散步10~15分钟,既帮助幼儿进行食物消化,也是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的好时机,让每个小朋友拥有愉悦的心情;把课题研究延伸到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中,菜和水果模型,供幼儿投掷和搬运用。

④充分利用家长平台。与家长及时沟通,转变家长理念,共同为幼儿成长创设良好生活环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让家长掌握爱和严厉的分寸,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的需求,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3.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研究

1)统计、分析幼儿在午睡时不良习惯的表现

幼儿不喜欢午睡;装睡现象;睡姿不正确;中途入厕现象;喜欢在床上摆弄小东西;穿脱衣服有困难等现象。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午睡不良行为的原因

幼儿睡眠环境的变化;幼儿自身的原因分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差异;家长自身行为的影响。

3)针对以上幼儿午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做好入睡前的准备活动。通过集体教育活动中,教给幼儿一些有趣的儿歌,明确幼儿在午睡时要做到哪些事情,养成好的午睡习惯。组织幼儿午饭后散步10~15分钟,这是我们老师每天必须做的。提醒幼儿睡前入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检查幼儿身上或床上有没有危险物品,既有老师检查,也有幼儿相互监督检查。培养幼儿有顺序穿脱衣服、鞋子的习惯。适度的指导约束。营造午睡氛围。

②纠正幼儿不良睡眠习惯

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细心观察,纠正个别幼儿不良习惯。教给幼儿正确的穿脱衣服、鞋袜的方法。家园一致,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统计、分析幼儿在个人卫生方面的不良表现

①象征性的洗手,小手洗不干净;

②自觉性差,需老师的不断监督;

③有些幼儿不愿意在幼儿园解大便;

④幼儿在幼儿园的卫生习惯要好于在家。

2)分析造成中班幼儿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的原因

①家长的习惯影响孩子;

②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

③家园共育工作做得不够。

3)针对以上幼儿个人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利用集体教育活动、组织游戏比赛、个案追踪研究、平时教育活动、家园共育教育、反复训练强化等形式,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教育。

总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现在,绝大多数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进餐、午睡、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文明进餐,做到不挑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进入卧室时能保持安静,穿脱衣服快速有序,保持正确的睡姿,从需要老师安抚到能自己睡觉,有的小朋友还能自己折叠薄被子;个人卫生习惯也明显提高,都能做到衣冠整洁,勤剪指甲、勤洗澡等。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也得到了改正。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幼儿的抗病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出勤率也较以前明显提高。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园风园貌。

(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

教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在科研活动中,我们主动学习有关的理论。如《纲要》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有目的的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主动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在研究中,为了提高研究的质量,我们通过研究多次制定了《家长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构建园本课程、制定培养方案、总结、撰写教学随笔、论文等多种方式,使自己在观察、记录、评价、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致家长信、早晚入园、离园时间的交流、家园联系册、幼儿园网站等多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我们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往,共同建立互信、互动的模式,使教育的效率最大化。这一年来,我们的科研活动进展顺利,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四)推动园本课程的改革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各实验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并且很好地把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联系起来,使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根据各班的主题活动案例,我们构建了园本课程。

七、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本课题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由于幼儿园的其他的工作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如培养3~4岁幼儿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研究就未按计划执行,本来是小班课题研究,而推到了幼儿升中班;由于受研究技能、方法指导的影响,对整个课题开展及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课题组的领导对实验班的指导不够;当前多数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和水平有所欠缺;一些实验班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不足,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其中课题组的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还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教育者的经验积累,我想我们还会做出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我将带领老师们沿着科研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让我园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

八、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课题应用计划

课题研究,使我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等手段,转变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正确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教师们在平时更注重言传身教;同时,也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做到了家园同步。在专业发展方面,我们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科研乐趣,完成了课题从立项开始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使我们对平日工作能够进行反思与研究,使科研活动充满了活力。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题研究;探索;反思;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114-03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面简称《指南》)的颁布,在解读《指南》精神,推动全园幼教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推动课改的关键。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现实情况是新教师中非专业教师的比例高达80%,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迫在眉睫。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有很多,而课题研究让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实践,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丰富实践活动,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而实践也证明,我园通过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开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课题立项,为全园教师搭建参与课题研究的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我园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实验幼儿园,课题申报之前即将乔迁新园,面临全园性的环境创设。根据《指南》中有关环境的要求,针对园里环境创设中存在着①内容片面化②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不强③环境创设的保留时间过长④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⑤主题活动中的环境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等问题,幼儿园立足实际,紧密结合园里的日常教学、教研工作,于2013年6月申报了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旨在将环境创设纳入课程实施中,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本,结合主题活动创设一个幼儿能不断参与并与之“对话”的活动环境,使之更好地、更灵活地为实现主题活动教育目标服务,使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题获批后,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决定在全园实行,每位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针对问题、反思实践,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成长。课题研究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过程。首先,幼儿园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经费,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相关资料:《在墙面环境中学习》《环境创设》《区角新视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书籍。同时,课题组成是上网查阅、搜集资料了解该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价值,经过共同探讨后决定细化课题的研究内容,把“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分别从幼儿的审美、认知、社会性发展三方面的价值进行研究。最终决定在小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审美发展的价值研究”,中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价值研究”,大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社会交往发展的价值研究”。由三个年段的年段长负责课题的实施工作。各年段长分别拟出了课题实施方案。由于课题历时两年,小班与中班年段的课题实施对象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课题研究都能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而大班年段经过第一年的课题实施后,第二年的研究对象将从大班幼儿转为小班幼儿,无法进行纵深方向的研究。为统一步调,课题组决定将三个年段的课题实施方案分成第一阶段(即第一年)与第二阶段(即第二年),边实践边反思调整。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好文字材料与影像资料的收集,如课题实施方案、阶段小结、典型的活动设计、论文案例、活动相片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每位教师从不同层面和方向提出自己的科研见解,汇集了诸多的问题,如:怎样让环境创设多次利用?怎样的环境幼儿更喜欢与之互动?环境与课程怎样结合?环境的价值如何体现?等等。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从被动的“要我科研”逐步向“我想科研”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反思,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热点难点的能力,使其专业得到成长。反思研讨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推进,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课题组定期组织研讨,与教师共同观察、发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付诸实施,及时反思调整。

三个年段根据课题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班年段开展了《可爱的动物》《花儿朵朵》《我是好宝宝》三大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共同生成或预成主题教育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创设与之相应的环境来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幼儿有许多新的发现,他们观赏讨论,与教师一起收集材料进行再创造。通过教师创设适宜的主题环境,让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更多的审美经验,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让幼儿创造性地表达美、表现美,使主题环境起到激发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

中班年段开展了《春天来了》《有趣的昆虫》《各种各样的纸》三大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的整合,使每一位幼儿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环境是属于他们的!瞧,中班亲子活动中,幼儿当起小小讲解员,熟练、自豪地向家长介绍纸材料、班级主题墙,表露出他们就是环境的小主人。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大班年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特别的我》《我们爱地球》《快上小学啦》三大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在交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创设增进幼儿交往的平台,努力使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学习与同伴交流、分享、合作,逐步学习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交往能力获得较大提高。

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阶段小结中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通过课题研究的引领,也反思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如投放的材料比较单一、组织活动形式不够多样化、环境创设的空间局限于传统的墙饰等,并作出课题实施的推进设想:①在投放材料方面,多利用一些废旧材料,或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活动材料;②系统地对家长进行宣传与指导,形成家园有效的合力;③创新活动组织形式;④针对环境创设空间局限性,充分利用上部空间和角落空间,利用悬挂等方式创设环境。

在课题研究中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促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第一,为了解决教师第一次参与的课题研究经验缺乏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每两人为一组,参与到各年段的课题实施中,起到“帮带”的作用。每位新来的教师针对研究的内容、形式、方法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听取课题组成员的指导意见,并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能对新来教师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在课题研究初期,新教师对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如何“整合”存在困惑,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采取一系列的做法:

其一,组织新来教师到各个班级现场观摩各班环境创设的现状,进行现身说法,要求新来教师带着三个问题进行观察:①各班的墙面环境、区域活动环境是否结合开展的主题被充分利用?②幼儿对所创设的主题环境是否感兴趣?③教师有否关注幼儿与墙面的互动?观摩完各个班级的主题环境创设后,让新来教师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Y觉得小班年段的环境创设丰富,与家长互动的形式多样,色彩视觉好,体现了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审美发展的价值。

其二,开展课题教学观摩活动。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研究的课题内容展示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观摩课。课题观摩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每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

正是这种“帮带”的课研策略,园里教师共同成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县、市级的骨干教师。

第二,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成员对实施成果进行全面的反思,加强课题研讨力度,除园本教研必须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外,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在每一次的激烈争论、热烈讨论中,让教师更进一步地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动力。教师也在研讨中发生新旧观念的碰撞,在碰撞中逐渐达成共识,教研能力不断提升。

例:课题组研讨实录

研讨内容:研讨课题个案研究记录表

主持人:我们的课题实施已历时一年,积累了主题环境创设影像资料集3本、主题活动设计及反思若干篇、论文心得12篇。在各年段收集的材料中,大班年段的研究较为深入,她们设计了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原有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课题实施计划。其他两个年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能形成规律性的成果,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方面有所欠缺。今天我们要研讨的就是“在课题研究中如何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

教师A:其实,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就有困惑:要用什么方法来衡量幼儿在我们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所表现的提高,从而体现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主持人:这是我初拟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个案研究记录表(见表1)。例如,要观察一位幼儿,在什么时间段设计什么主题活动内容,目标是什么,与环境如何整合,幼儿与主题环境互动的观察记录,针对幼儿的表现如何引导?运用这样的表格进行记录一目了然。大家探讨是否可行?哪些地方还可再完善?

教师B:这个表格是要在不同年段、班级使用的,应增加一栏班级和幼儿姓名。

教师C:“针对幼儿表现的引导策略”是否可用“指导策略”代替?在“指导策略”后再加一栏“价值分析”,体现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教师D:老师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一定要客观,不要受主观语言、意识的影响,一定要用客观言语记录……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32―01

一、研究分析,制订转岗教师个性化培训计划

1. 了解情况,交流互通。幼儿园为转岗教师建立完善的工作档案,经过对转岗教师档案整理,可以发现转岗教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础学历高,都是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二是成熟型教师,教龄均在5年以上。三是没有幼教经历,幼教工作的理念缺乏,对幼儿园工作特点不了解。四是大部份在小学从事单一学科的教学,有较突出的音、体、美专业特长的不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与每名教师交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和技能培训,放大优势,补救专业短板,树立工作的信心。

2. 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根据转岗教师的实际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幼儿园为每一名转岗教师“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和专业成长计划。培训方案详细列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基本教学技巧和家长工作策略等培训内容,对每项内容所要达到的培训目标、时间安排、过程评价都有明确安排和要求。个性化培训方案做到了有的放矢,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专业成长计划则详细列出教师从入职教师、合格教师、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学科负责人等成长的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考核评价。

二、做好入职培训,促进角色转换

1. 加强幼儿园基础理论学习。幼儿园组织学习《纲要》《指南》《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幼儿园一日生活计划》,让转岗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中学教育不同之处,奠定转岗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理论基础。

2. 加强幼儿园操作层面技能的提升。包括幼儿园工作管理制度、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安排、幼儿园六大环节的基本要求和职责任务、家长工作要求与做法、主题活动开展评价以及与幼儿互动交流的技巧评价办法等。具体做法:一是上岗前由园长组织专门学习幼儿园工作制度,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分析幼儿园工作制度与中小学工作制度的不同点,工作过程中重点注意的事项等;二是选派有经验的优秀骨干教师对转岗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从幼儿晨检接待、室内外活动组织、游戏、离园等,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一对一的培训;三是让优秀班主任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转岗教师掌握与幼儿交流的技巧,例如,蹲下来、轻声说、纪律口令等,同时以案例的方式讲授与家长交流、家长与家长的纠纷处理等。四是通过老教师做示范课,帮助新教师上好入职第一课“上岗课”,培养自信心。

三、注重人文关怀,加快角色转化

1. 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首先,园领导要经常与转岗教师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家庭情况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让转岗教师共同参与,使他们融入到幼儿园的大家庭中,逐步缓解、消除不适应的状态;最后是在幼儿园重大决策、活动策划、环境布置、设备购置、工程建设等方面充分听取转岗教师的意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幼儿园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从而激发主人翁的责任感。

2. 建立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将转岗教师与幼儿园老员工搭班安排,让他们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转岗教师的特殊性,在评优晋级和晋职时参考他们的起点,肯定转岗后的进步,使之有成就感。

四、加强专业培训,促进专业成长

1. 立足园本培训。一是同班互助形式。通过“老带新” 、“师徒对”等互助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让转岗教师长知识、练本领、增经验、集智慧、促成长。二是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让新教师在榜样示范下,学习模仿各年龄段各领域的授课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三是开展“一课多研”。鼓励教师间的取长补短,通过新教师说课、授课,老教师评课、磨课方式,让转岗教师在教学思想的碰撞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四是开展专业技能大赛。

2. 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根据转岗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类别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如参加国培、“影子”培训、“定岗置换”培训、外出观摩学习等,开阔视野,增强学习。同时建立“学习汇报制度”。每名教师培训回来后, 幼儿园提供时间与机会,让他们谈感想、感悟和今后工作设想,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逐步提升。

五、参与课题研究,助推专业成长

1.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教科研思想。引导教师根据工作实际发现问题,消除教师对课题研究“高深莫测”和“不敢”的心理。从小处着眼,由问题到课题。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资源 责任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20-02

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内外研究概况

无论是欧美、台湾还是日本等地区,都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力图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国内近年也兴起了新生事物――社区儿童教育,还有的社区积极开拓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等。责任心是个体重要心理品质,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幼儿责任心发展已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关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2)理论依据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2.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有利于将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其他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2)通过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责任心,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3)通过研究,可以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提高教养能力。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人力、文化及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幼儿园是包含在社区中的小环境,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我们理解为是人们生活周围的各种机构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有益经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责任心;

2.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创新家园共育的形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责任心培养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利资源,了解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为课题研究、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推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4.案例研究法:调查、观察记录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状况,有针对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料,在分析反思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3.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方法与内容;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的研究。

(六)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三、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段不平凡的教研之路,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收获。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们加深了对孩子们责任心的了解,并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出谋划策,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了,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开题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

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家长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责任心”调查研究工作;

3.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在春游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活动;

4.六月底我们根据开学时的调查表,交流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

(三)课题从2011年3月进入研究阶段,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确保研究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如: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与社区携手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的活动;2.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进行中班社会活动《能干的我》和小班语言活动《一二三爬起来》一课三研的研讨活动;3.利用家长资源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小班幼儿责任心现状”调查研究工作,并寻找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策略等等。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