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56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1分钟。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职业能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124-02收稿日期:2016-08-12
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培养机构、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工作的依据。地方政府结合国家的政策要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分别从师范生教育、职后培养等多维度进行落实。幼儿园在园的新教师在校期间所接受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受到《专业标准》的指导。因此,根据《专业标准》,这些新入职的教师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能力提升策略的制订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鞍山市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鞍山市幼儿园新教师职业能力的现状存在以下情况:环境创设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较强,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较差,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亟待提高。
1环境创设、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较强
由于在校期间所学美术、环境创设课程较多,因此,对于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新教师能够较快适应和掌握。
新教师的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较强,这与新教师在校期间多次专业见习与实习的经历有关。对于一日生活的流程,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并从容应对。
组织教学活动也很容易上手,加之新教师入职之后,培训大多集中于如何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方面,因此,这方面的能力较强。
2设计的游戏活动形式单一,支持与引导能力不足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不仅仅是能够带着孩子玩,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供符合的游戏条件、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内容、创造性地进行游戏。观察发现,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形式传统、僵化,基本采用在校期间游戏课堂上教师讲述的游戏形式,鲜有创新性形式。在游戏的引导方面技能缺失,在幼儿遇到游戏经验提升时,不能给予幼儿及时的引导与教育。
3反思仅限于教学活动,发展规划难以顾及
调查发现,幼儿园新教师的反思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教学活动之外的教育行为反思甚少。
由于疲于应对各种教具制作、公开课活动展示,新入职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生涯的规划难以顾及。在与新入职的教师访谈中发现,他们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定位没有考虑太多,很多教师被动地按照幼儿园的安排接受培训,很少有考虑除此之外,自己可以接受什么培训,将来要发展成什么岗位的员工,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是什么。
4激励与评价幼儿的方式与时机不恰当
通过幼儿园听评课活动发现,新教师激励与评价幼儿的方式欠妥当。经常用命令的口气与幼儿交流,常常会采用说教方式,利用教师的权威带给幼儿的压力来管理课堂。另外,在评价与激励幼儿时,采用笼统含糊的语言,没有具体化到幼儿的个体行为表现。比如在组织活动中,很多幼儿回答完问题,教师都会用“你真棒”这一句话来评价和激励幼儿,不能起到有效激励幼儿的目的。
另外,在评价与激励幼儿的时机把握方面,存在不恰当因素。由于与幼儿接触时间较短,教学经验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倾听不够,急于给予幼儿评价,结果教师没有完全把握和接受幼儿想表达的信息。
5与家长沟通不主动,与同事合作定位不恰当
在新教师独立带班期间,面对幼儿家长存在被动沟通的现象。当家长站在自己面前询问孩子的情况时,教师才不得已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最后出现了许多家长围在老师周围问这问那,教师疲于应付的现象。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以及常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家长进行讲座,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幼儿,变被动为主动,沟通效果就会很好。
新入职教师一般都由保育员或配班教师做起,由于初来乍到,处处谨慎小心。与主班教师的关系定位往往不恰当,没有站到平等相处的角度处理问题。对于主班教师言听计从,即使发现了主班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也不敢指出。平等合作的同事关系发展为主班教师的“一言堂”。
二、鞍山市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对策 1调整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内容,并使培训周期化
调查发现,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内容与《专业标准》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很多幼儿园侧重于对新手教师进行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培训,较少涉及科研能力、专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幼儿园管理者在组织入职培训时,应对应《专业标准》中提出的幼儿教师必备的七项能力,从这七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入职培训。针对新教师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利用案例讲解的方式进行培训,从教学能力、沟通能力、发展与反思能力等多维度展开培训。
另外,入职培训不应该仅限于上岗之前,应该在新教师入职一段时间后,组织再培训,让有经验的教师开展主题经验交流会,针对新手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统一解答。周期化的培训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
2完善幼儿园教师评价与考核机制
调查发现,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偏重于弹唱、绘画、手工、舞蹈等专项技能的考核,忽视了教师反思与发展、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幼儿园应该对应《专业标准》中提出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完善幼儿园教师评价与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形成全面客观的标准,科学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3指导新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有效实施,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目标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由于疲于应对各种教育教学任务,新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生涯的规划难以顾及。幼儿园应该帮助新教师理清思路,引导他们在建立职业认同基础上,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与岗位稳定性。利用教研活动等契机,让新教师汇报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计划,是提升新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丽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范文第2篇
以党的十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基本形成分级培训、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保障有力的培训格局,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重点工作:
1、组织实施2015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及市专项培训。
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发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
2、拓宽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面。
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提高培训;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学校继续教育业务负责人培训、中小学教务主任业务培训;中学德育主任培训;学校党务干部、法制辅导员专题培训;学校财务人员培训;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业务培训。
3、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程,举办第三期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4、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体育、美术、书法教师专项培训。
5、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模式”全员培训,启动“有效学习评价”专题全员培训。
6、开展班主任素质提升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尚未参加培训的中小学班主任进行轮训。
7、遴选中小学骨干教师,实施进高校集中培训工程。
8、继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9、完成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活动。
组织安排没有参加市级远程培训并且学时没有达到72学时的小学教师参加24学时的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活动。
10、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具体由电教馆组织实施)。
三、具体安排:
一月份:1、总结2014年干训师训工作,整理档案;
2、督促参加远程培训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线上学习任务。
二月份:拟定2015年干训师训工作要点。
三月份:1、研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培训方案;
2、研制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班方案;
3、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美术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四月份:1、举办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2、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培训;
3、举办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班。
五月份:1、开展小学教师集中培训、送培送教活动;
2、开展书法教师培训;
3、举办中学德育主任培训班;
4、拟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提高培训班方案。
六月份:1、“有效教学模式”校本研修评估验收工作;
2、制定2015-2016学年度“有效学习评价”专题全员培训实施方案及培训指导意见;
3、分项目落实国培、省培计划,完成信息上报工作。
七月份:1、开展中小学第三期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班;
2、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提高培训班;
3、组织安排中小学校财务人员培训;
4、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
5、开展小学、初中骨干教师进高校集中培训活动;
6、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录入。
八月份:1、举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继续教育业务负责人培训班;
2、举办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员业务培训班;
3、举办中小学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班;
4、举办中小学法制辅导员业务培训班;
5、举办中小学教务主任业务培训班。
九月份:1、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上报校(园)本培训方案,市教师进修学校审核;
2、更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档案;
2、组织安排市级远程培训报名等相关工作。
十月份:1、开展国培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2、开展市级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十一月份:1、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
2、继续做好国培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3、继续做好市级远程培训过程管理工作。
十二月份:1、继续做好市级远程培训过程管理工作;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范文第3篇
X年以来,我县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办特色,精细管理”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落实,
“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我县基础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实施“二孩政策”带来的入园高峰压力,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幼儿园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数量短缺、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城乡园际质量差距较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工作的相关精神,落实“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我县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X—X年)〉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县X-X年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期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精神和省、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要求,立足攻坚克难、追赶超越目标,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学前教育发展活力;坚持依法办园,保障教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坚持内涵发展,提升科学保教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大力推进全县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民办并举,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到X年,全县基本建成广覆盖、有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X%,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达到X%。
三、重点任务
(一)扩大普惠资源。积极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着力扩大农村偏远地区和县城学前教育资源,完善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二)提升保教质量。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深入推进《X—X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全面落实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严格执行《X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要求,不断改善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提升办园水平。根据《X省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X—X年)》要求,积极创建省级学前教育实验基地。继续加大教师培训及学历提升力度,至
X年,全县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X%以上。
(三)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努力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健全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核定、补充制度,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合法权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
四、工作措施
(一)扩大普惠资源
X.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充分考虑县域内人口流动的实际和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合理制定我县学前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切实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结合《X县X—X年学前教育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建设以人口密集区、移民搬迁区和农村新型社区为重点,农村教学点根据需求配套附设学前班。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建设普惠性幼儿园。
X.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落实土地、建设、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形成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长效机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用地按教育用地方式供给。逐年加快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结果向社会公示。
X.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按照城市发展,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凡达到X户及以上的城镇小区,应规划建设幼儿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对未按规定建设、移交、未办成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要全面整改,X年底前整改到位。今后,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住建局等部门,在审批开发商(单位)项目立项、征地、规划、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等程序时,要严格审查配套规划建设的幼儿园情况,按照行政许可内容进行验收,没有经过竣工验收的幼儿园不得投入使用。
教育局:负责居住区幼儿园的总体规划,按程序接收配套建成的幼儿园。
规划局:建设项目在设计方案时,应征求教育局意见;方案确定时,应征得教育局同意;在出让用地出具规划条件书时,应明确幼儿园用地位置及用地规模;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明确园舍建筑面积。
住建局:要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该类项目的移交工作。
X.强化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保障。支持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学前“三类”(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入园,支持县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班。积极创造条件,满足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强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X.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县为主,
镇(街道)
、村(社区)参与”的管理体制。教育部门要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配齐专职行政管理干部和教研机构教研人员。理顺企业、村办园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通过政府接收、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上述幼儿园,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办法(试行)》完成事业单位登记。
X.健全经费制度。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并适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进行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按照上级物价部门批复的标准执行。继续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政策,进一步健全资助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能够全面享受资助政策。
X.加强监管指导。落实政府对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和队伍建设力度。政府教育督导室按照教育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要求,实施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评估范围。健全幼儿园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
X-X岁早期教育指导。
X.强化日常管理。按省、市关于幼儿园“实行分类定级管理”要求,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加强幼儿园玩教具配备。严格幼儿园准入、年检和收费公示制度。严禁未经批准举办幼儿园,对未经批准举办的,由教育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依法取缔。加大幼儿园“三防”建设,确保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全覆盖,完善各项安全预案,加强幼儿园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管理。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X.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备,由编办牵头,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参与,依据《X省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研究制定编制核定方案。由教育局、人社局牵头采取统一公开招考等方式及时补充幼儿园教师,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情况下有编不补。建立县内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中小学教职工调剂出的编制,优先用于补充公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增设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主要解决公办幼儿园教辅人员数量不足问题。
X.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继续开展幼儿园教职工全员培训,并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倾斜。县上每年培训园长、教师、保育员X人,到
X年前完成一轮全员培训。
X.加强骨干梯队建设。深入实施“师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战略,强化“三级三类”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一批市、县级学前教育“名师(园长)工作室”,深入开展名师(园长)送教活动。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赛训活动,遴选、培养一批名师(园长)、骨干教师。强化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确保新任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
X.落实教师待遇。规范幼儿园教师聘用程序。幼儿园教职工全员依法纳入社保体系,落实工资待遇。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多种形式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偏低问题。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落实教师待遇。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提高幼儿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
(四)实施“质量提升计划”
X.进一步贯彻落实《X—X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建立游戏化、生活化、生态化,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指导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制定保育教育计划、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安排一日生活,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继续推进县幼儿园省级《指南》实验园建设工作;到X年,至少建立一个市级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示范基地。
X.提升幼儿园保育工作水平。落实《X省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要求,加大保育员培训力度,提升全县保育工作整体水平。每年组织保育员培训和骨干保育员专业技能展示活动。
X.推进帮扶共建共享机制。加大学前教育骨干体系建设,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力争到X年,每个镇(街道)建成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深化结对帮扶工作,以县幼儿园、实验幼儿园X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为引领,建立县级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园际之间交流提升;探索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模式,依托镇中心幼儿园设立指导中心,强化镇域内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至少建立X个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试点基地,促进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X.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市、县级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人员、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教科研形式,开展内涵发展专项研究,推动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
X.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X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探索集管理、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网络运行模式,实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探索智慧幼儿园试点工作。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加强对学前教育战略、规划、政策等的落实和实施。教育、发改、编制、民政、财政、人社、规划、住建、公安、卫计、市场监管、残联等相关部门要落实相关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解决普惠性资源不足和教师数量短缺问题。建立健全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和综合奖补机制,支持扩大普惠性资源,加大学前教育奖补力度,县政府对创建成功的省级示范幼儿园,每所一次性给予一定奖励。落实培训经费,县政府按照教师工资总额X%的标准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用于幼儿园教职工培训。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范文第4篇
在培训中,依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加强师范生顶岗实习管理;不断创新学前教育培训模式;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格局。
一、培训准备精细化
做到“两个明确”:
1. 明确培训目标。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帮助幼儿园“转岗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适应并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吉林省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以更新农村公办园园长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帮助园长熟悉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幼儿园教育规律,切实提高园长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成为专家型的管理人才,从而推进我省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2. 明确培训任务。“转岗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任务:
(1)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培养职业道德素养、法制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情操修养和身心健康等,能够在教育和保教活动中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2)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发展、幼儿教育和保育等专业基本知识。
(3)掌握班级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安排与保育、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幼儿评价与师幼沟通、玩教具制作、当地资源利用等专业技能。
二、培训过程系统化
实现“三个确立”:
1. 确立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培训工作实行三级管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国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培训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5个执行小组;并在培训班组建了班委会,从而形成学校、部门、学员都参与的三级管理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
2. 确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三个项目均按《“国培计划(2012)”课程标准(试行)》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精心组织、确保质量,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1)“转岗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以“专业技能”为主,包括最前沿的学前教育理念的渗透、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与保育、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幼儿发展与保教知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2)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结合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发展水平与现实需求,以全面提高保教水平与专业能力为宗旨,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反思为培训主题,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培训内容:一是专业理念与师德。通过研修,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前沿信息,改革动态,发展趋势;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明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幼儿园教育特质,纠正与防止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参训学员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理念。二是专业知识。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获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扎实掌握幼儿发展知识、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通识知识等学前教育教学基本方法与内容,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三是专业能力。加强案例研究,拓宽专业领域,构建知识与能力的新平台,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内容包括: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评价与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等。
(3)农村公办幼儿园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实际和公办园园长的需求,设定培训主题和培训课程,使课程内容贴近农村幼儿教育实际,避免“城市化”倾向;重视幼儿教育的实践性、操作性,避免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为此,本次培训我们共设计了三个维度,十一个培训模块: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中选取了2项内容(师德修养;专业理念);在“专业知识”中选取了4项内容(幼儿发展知识;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通用知识);在“专业能力”中选取了5项内容(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教育活动是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思;家园合作;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切实提高了培训实效。
3. 确立优秀的师资团队。实行首席专家制。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首席专家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严仲连教授;“转岗教师”培训项目首席专家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萍教授;农村公办园园长培训项目首席专家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继续教育项目评审专家张贵新教授。我们还先后聘请了蔡珂馨、赵刚、但菲、丁海东、杨飞龙、赵小华、刘然、孙英敏等一大批专家、优秀园长及一线教师组成了强大的专家培训团队。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
做到“六个结合”和“四个突出”。即省内与省外相结合;专家与一线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例观摩与成果交流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在岗研究相结合。突出参与互动,突出案例教学,突出问题解决,突出个性发展。
聘请专家讲学、导师授课。采取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动手操作、学员论坛、课题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广学博积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培养其特色化教学能力。
四、考核方法多元化
1. 集中学习考核。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以课程作业、学习心得、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实践考核以案例分析、交流研讨、活动设计、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
(2)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关注学员出勤率、课堂讨论参与率、作业提交情况等;结果考核主要对学员提交的各种任务性作业进行质量考查。
(3)综合考评采用百分制:学习表现占20%;理论学习与研讨占30%;教育教学考察与实践占30%;教案设计占10%;课件制作占10%,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2. 顶岗实习学生考核。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单位的评价、实习报告、听课笔记、活动设计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3. 返岗研修考核。对学员培训后专业发展情况及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对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变化效果进行评价。
五、培训交流全员化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全方位交流平台:建立QQ群、制作学员通讯录、建立培训网站,实现了跨地域的多种交流方式。
六、培训效果
1. 服务质量提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培训总体满意度极高。
2. 专业素质提升。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方面一些想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满足了农村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迫切需求,受到了学员的普遍好评。
3. 办学质量提升。加强了我校与省内各幼教部门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了解,特别是师资状况的了解,对于我校今后进一步面向基层,不断提高服务、引领学前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实践能力提升。顶岗实习学生通过三个月的置换实习,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我校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5. 培训业绩提升。
(1)文本成果:培训方案及具体教学计划、学员手册、学员调研问卷、研修日志、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论文、反思总结、培训简报、培训管理档案(登记表、信息数据库、跟踪座谈联系信息、结业证书信息、考核表、自评报告)等。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范文第5篇
当下幼儿园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中存在新园长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有限、培训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培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西安市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项目为例,从新任园长自身专业发展、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制度建设三方面提出一套适合西安市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满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符合《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的培训经验,最终实现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关键词:
新任园长;园长培训;对策
自《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出台以来,幼儿园园长专业化问题成为幼教领域讨论的热点。该标准对制订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全面推进《标准》的落实,认真审视新任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对西安市2015年连续两期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进行调查,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为全面了解园长参加培训的意愿及需求,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本研究依托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平台,对2015年7月参训的西安市某区幼儿园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102名园长和2015年12月参训的西安市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62名园长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4份,实际回收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60份,问卷有效率97.5%。在接受调查的园长中,男女园长比例是1:16;在任职年限上,1-2年的占参训人数的59%;3-4年的占参训人数的23%;有近20%的在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时是拟任园长。大专及以下学历园长占总数的35.7%;本科学历园长占总数的62.2%;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总数的4%;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具有幼儿园二级职称的园长占总数的8%;具有幼儿园一级园长的占31.6%;具有幼儿园高级园长的占12.2%;无职称的占47.9%。所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占72.4%,19.3%园长所学专业为非学前教育专业;8.2%的园长所学专业是非师范类。说明新任幼儿园园长的学历水平中等,近半数园长没有评定职称。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是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的五项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业导向及《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体系》根据项目分析编制而成。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园园长基本情况、培训评价、培训需求调查等内容。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的局限,研究者还访谈了10位参训园长。最终调查数据采用EXCEL2010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作为国家指令性的政策规定,已经成为新任或拟任园长必备的“持证上岗”培训项目。根据本次调查的西安市两期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降次排序为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83.9%)、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82.3%)、研修方式方法(72.6%)、培训课程体系建设(70.9%)。说明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研修方式方法、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改善。
(一)新园长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有限
1.新园长处于角色冲突阶段
新任园长在任职初期,必然要面临从普通教师到管理者的角色冲突问题。“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学习是解决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即通过观念的培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等提高角色技能[1]。”因此,以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形式进行的角色学习是帮助新任园长解决角色冲突、缓解职业困惑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任职资格培训在目标设置上,仍以满足园长们短期内“持证上岗”需求为主,忽视了这一阶段园长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即最大限度的降低角色冲突,实现角色转换。
2.新园长职业认同感较低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管理心理学概念,用来描述当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或是自己从事的职业或研究领域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不稳定、不安全感觉。在一项关于新任园长职业认同情况的调查中,80%的新任园长承认自己在成为园长后,面临了更多困难;64.7%的新任园长认为园长的实际工作与任职前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42.4%的新任园长认为自己现在工作的幼儿园并不理想;63.5%的新任园长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认为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以上调查显示,新任园长整体的职业认同感偏低。
3.新园长缺少教育管理经验
在调查担任园长方式问题上,48.9%是通过授权方式担任;28.5%通过竞聘方式产生;民主选举产生仅占6%;其他方式产生占16%。说明多数园长不是通过民主方式产生,75%的新园长在任园长职位以前没有担任过副园长、保教主任等领导职务,也没有教育管理学习的相关经历,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任园长职业困惑,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其管理能力往往力不从心。这也暴露出目前幼儿园园长的选拔和资格准入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培训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陕西省规定:“对所有新任和拟任校长(园长)进行不少于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设置以“应知”、“应会”为重点,采用“学前教育科学模块、学前教育领导与管理科学模块、文化学模块”综合的培训模式。”[2]目前,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幼儿园园长都对参加任职资格培训的热情颇高。但是,在培训师资、培训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师资队伍缺乏管理
师资队伍是培训的核心,建设一支合格的培训师资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自2011年教育部公布“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库以来,一些“国培计划”、“省市”优秀专家成为培训市场中的稀缺资源,与此同时,培训师资队伍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方面,优秀专家为了完成不同层次项目的讲授任务,疲于应对而无暇顾及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差异,造成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没有邀请到优秀专家的培训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培训计划,只能降低标准聘请一般的培训教师,在培训中临时更换培训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培训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统筹培训专家资源,进一步规范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培训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问题。
2.培训模式缺乏融合
目前,任职资格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与研讨、返岗实践研修、汇报交流三类培训模式。在一项“根据需求程度选择培训形式”的问题中,调查结果按照降次依次排序为幼儿园现场观摩(3.35)、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3.28)、专家讲座课程进修学习(2.92)、返岗实践研修(3.09)。这说明,类似“幼儿园现场观摩”、“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返岗实践研修”一类的实践培训模式,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把学习放到具体的、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中,使新任园长形成较为积极的职业形象认知,成为更受参训园长们欢迎的培训形式。但是,任何培训模式都不能称之为最好的培训模式,每一种培训模式都既有优势,又有其局限性,上述各种模式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支撑。
3.培训课程设置缺少标准
目前,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对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主要是参照《全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职责和岗位要求(试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及《陕西省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有关任职培训提出的专业要求设置的。西安市某期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集中培训与研讨的课程安排情况。从培训内容涉及的领域看,主要包括教育领域、管理领域、领导领域课程共19个专题。由于缺少权威性的培训课程标准,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整合。
(三)培训制度不完善
1.园长资格制度不完善完整的园长资格制度应该包括园长资格考试制度、园长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其中最核心的是园长资格证书制度,是园长专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园长专业化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就园长资格证书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园长不是都在考取了园长资格证后才能上岗,特别是在一些民办幼儿园,园长“无证上岗”或者明知需要考证而不去参加培训考试的现象依然存在。
2.培训研究制度滞后
深入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园长培训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随着《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大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先后实施。但是,与园长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培训研究、培训课程的资源开发明显不足。笔者以“园长任职培训”为主题,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学位论文库,发现有关园长培训的研究论文不足20篇。尽管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可以为园长培训研究提供借鉴,但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没有很好解决之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本身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供园长培训借鉴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
3.实践实训基地缺少遴选办法
陕西省要求“园长培训课程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文化拓展课程不少于20%[2]。”这说明实践性课程已经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那么,实践实训基地的遴选工作必然对最终的培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园长多数是新任或拟任园长,主要缺少的是实践管理经验,所选的实践实训基地要以能够提供交流、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学校管理现场诊断的优秀幼儿园为基本条件,使园长们能够在类似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启发。目前,陕西省只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还没有对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的实践实训基地出台相关的遴选或管理办法,也没有明确已经授予实践实训基地的权利与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培训机构都是根据培训课程设置情况自行确定的,存在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三、建议与策略
基于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问题,对调查结果从新任园长专业发展、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此梳理出改进培训效果的措施。
(一)新任园长专业发展方面
1.实现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指个体因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的变迁,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1]”《标准》对园长的60项专业要求主要是针对园长的不同职业角色提出的。虽然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多不同,但幼儿园园长与中小学校长一样应该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新任园长必须明确这三重基本的角色定位,在掌握园长职业的地位、性质及其职能基础上,完成角色转换。如果将所选样本的培训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学习领域,即领导力课程、管理课程、教育课程,对应非常、比较、基本、不四个层次,以4、3、2、1进行计分。根据重要性程度,降序排列为“领导课程”(3.68)、“管理课程”(3.29)、“教育课程”(3.13)。根据平均分,三类课程的得分都在3分以上,说明园长们认识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2.明确专业自我
借鉴美国学者凯尔克特曼(Kelchtermans)1994年提出的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六个方面在内的教师专业自我概念[3],以明确幼儿园园长的专业自我,实现角色转换。园长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对“作为一个园长我是谁”的认识,即园长对自我在领导过程中形象的认识;自我尊重———园长对自我在工作中的专业行为被接纳和自我价值被认可;工作动机———园长进行职业选择并长期坚守岗位的动力;工作满意度———园长对自身工作境况的满意度;任务知觉———园长对自身工作内容的理解;未来前景———园长对幼儿职业生涯工作境况和未来发展的期望。诚然,新任园长不可能仅仅通过短时间内的任职资格培训,完成上述的专业自我过程,但是,这提示我们,在帮助园长学习专业标准中模式化、程序化的专业要求的同时,更应关注新任幼儿园园长的心理成长以及专业精神的发展,这对于新任园长明确专业自我,实现职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教育管理课程
对于很多幼儿园园长来说,能够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证明了园长在担任教师时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是,新任园长在教师阶段积累的专业能力仅适用于“教学领域”,而担任园长后急需的“管理知识”和“领导知识”却知之甚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强烈的知识重构意识,才能实现从“教学专业”向“管理专业”、“领导专业”的转换。针对这一现状,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开设一个无门槛的任职资格培训,让一部分有志于从事幼儿园管理的教师提前学习部分教育管理课程,不是为拟任园长提供“上岗证”,而是让他们明白园长的岗位职责,帮助他们在“教育者”与“管理者”和“领导者”身份上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二)培训组织管理方面
1.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来组建复合型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师资主要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兼职师资主要负责课程讲授。目前,培训师资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方高校或教科所中对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二是熟悉国家教育政策及发展战略以及地方教育发展现状的教育行政官员;三是具备先进办学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幼儿园园长。最后,在培训市场上还活跃着一批已经从专业技术岗位上退休,但仍然有能力从事培训服务的专家教授,他们以个人身份进入培训市场,作为培训师资的有益补充,为培训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师资队伍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类别课程的讲授任务,又可以有计划地对培训专家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有效调控。
2.多元融合培训模式
目前,园长培训已经形成的几种相对固定的培训模式都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局限性。其中,安排专题讲座课程,可以使培训机构根据参训学员的共性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是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开展全员培训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培训形式;现场观摩则是以优质幼儿园为基地,为参训园长提供生动的管理实践教学;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可以就幼儿园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工作坊是一种专业引领和专业分享平台,一般是以一名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为核心,引导参训园长共同探讨某个话题,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形式,立体化地实现了对新任园长的专业发展路径导引;在影子培训中,把参培园长放到真实的幼儿园管理场域中,通过细心观察专家园长的日常领导和管理行为,使新任园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办园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方面的间接经验。因此,采用以专题讲座为主,以现场观摩、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工作坊、影子培训等实践模式融合为辅助的方式开展培训,更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培训的针对为辅和实效性。
3.制定培训课程指导方案
任职资格培训的培训对象是幼儿园新任园长或拟任园长,培训目标是为帮助园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办园思想,培养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近年来,随着民办幼儿园急剧增长,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需求逐渐加大。尽快制定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指导方案以及课程标准,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培训机构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力图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化的课程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使参训园长达到:形成正确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具备相应的幼儿园管理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幼儿园管理方法;具备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相应的管理策略;具备反思教育与管理实践能力,认真总结办园思想和管理经验,有效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三)培训制度建设方面
1.出台规范性培训制度
《标准》的实施意见部分指出:“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要根据园长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完善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模式和方法[4]”。目前,结合西安市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实际现状,应从培训课时、培训师资、考核评价等方面明确有关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规范性要求,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三类培训体系,实现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园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园长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形成新任园长资格培训的规范市场。
2.建立培训研究制度
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要做好训前的培训需求分析和训后培训效果跟踪调查工作,与参训园长共同确定培训方案,在当下的培训格局中,应尽快成立中小学校长(园长)培训研究机构,以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为基础,就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各阶段的专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园长的培训需求,实现以研促训,研训一体化。
3.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库
尽快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共同遴选实训实践基地库。其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遴选出一批优秀的企事业文化单位作为文化拓展培训实践基地;培训机构负责遴选出一批优秀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实训实践基地[5]。”基地遴选时要注意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实训基地。首先,所选企事业单位必须特色鲜明,在管理模式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所选学校在文化建设、团队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具有展示、借鉴和示范性。再次,所选园长自身参与过中小学、幼儿园园长返岗实践研修或影子培训等实践培训活动,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和研究能力,熟悉实践培训流程。最后,教育管理部门对所选实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地开展实训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给予表彰或批评。
[参考文献]
[1]刘洁,李爱华.促进新任校长的角色转换———对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目标的再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8):31.
[2]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的意见[EB/OL].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6—67.
上一篇:幼儿园整改方案{甄选5篇}
下一篇:幼儿园教研活动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