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0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5分钟。
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安全;管理;应急处置
1 电气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1.1 落实变电所规章制度
加强电气运行管理,严格运行值班纪律,确保电气运行生产处于受控状态。建立电气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完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台账。加强人员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操作规程,严格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在思想上重视、在技术上提高,精干队伍,加强管理,避免人为造成的事故。将变电所各项管理制度悬挂于班组及各变电所墙上,所有员工都要牢牢记住变电所各项管理制度,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1.2 避免出现触电事故
首先禁止没有电工证的人员在电气设备上工作,禁止没有经验的电工在接电地段进行高压电气设备工作。另外,电工验电和接地的专业工具必须合格。配电线路停电必须使用“停电区域图”,禁止人为约定时间来送、停电。电工施工前必须遵循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规定,禁止单人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在高压设备上工作。必须遵循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设备操作前必须核实设备名称编号、开关刀闸位置、操作模拟图等之后再按要求进行操作。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安全工具进行操作。
1.3 落实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培训,采用安全板报、标语、事故影像教育、简报等方式,结合每周安全活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强化电气运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根据电气运行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有计划的技术培训教育,电气运行人员专业技术的提高应以个人学习结合单位集中培训,根据实际运行需要进行学习教育,所有电气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国家特种作业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电气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操作证。
1.4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现场勘察制度。电气检修作业,工作负责人或工作票签发人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应由检修单位根据工作任务认真勘察现场,并填写勘察记录;工作票制度。工作票是准许在电气设备上工作的书面命令,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填写工作票或者事故应急抢修单,工作负责人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填写相应的工作票,工作票内容不得任意涂改,工作票应由签发人审核无误签字后方可执行;工作许可制度。电气检修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应由工作许可人完成,并会同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票上所列安全措施检查确认,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许可人有权制止违反安全工作规程或拆除某些安全措施的行为;工作监护制度。带电作业或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应设监护人,工作人员应服从监护人的指挥,监护人不得离开现场,专责工作监护人不得兼做其他工作,监护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应高于操作人;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工作间断时,全部工作班成员应撤离工作现场,所有安全措施不能变动。全部工作结束后,应清理现场,拆除接地设施并检查确认,工作票终结后,方可办理送电手续。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是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识牌或装设遮栏,上述措施必须由电气运行值班人员或有权执行操作的电气人员执行。
1.5 加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我国针对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要制定严格的电气设备安全责任制度。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责职责、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生产负责人职责、设备专管人员职责等,还要编制好相应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操作管理人员人人熟知,强化安全意识以及自报方法。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源头上去控制安全实质的发生;对于有些人员、不按章程操作,导致设备事故发生,并造成国家、企业经济损失者,企业根据损失情况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发刘责任;每个操作员必须熟悉自己操作的电气设备相关的结构原理、工艺要求、性能以及之前发生故障记录和应急措施预案,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1.6 电气应急预案管理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事故预防应急演练,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可迅速处理,减少事故损失。本着“预防为主、有案可依”的原则,结合现场故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演练处置方案。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运行人员对现场处置方案熟悉程度,完善现场处置方案中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通过培训和演练,增强运行人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2 某化工厂10kV系统单相接地的应急处置案例
2.1 危险性分析
电气运行人员的职责是负责全厂安全用电的稳定,10kV系统是全厂供配电的中枢。当10kV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时,如果不能快速确认故障点并切除故障,将会产生系统谐振,给电气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若另外一相也发生了接地故障,将导致两相短路崩烧,引起系统跳闸,将事故扩大,直接影响工艺生产。
2.2 故障现象
电气值班人员在电气后台发现故障报警,报警信息为10kVI段母线A相接地,某10kV电机A相接地。
2.3 应急处理步骤
电气值班人员立即将故障现象汇报当班值长,值长立刻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组织电气运行人员到10kV配电室以及现场检查情况,并汇报上级领导;电气值班人员到10kV配电室检查发现10kVI段母线A相接地,某10kV电机A相接地,现场电机检查发现接线盒有冒烟及电缆皮烧糊味道,确认10kVI段母线A相接地是由于某10kV电机A相现场故障接地所引起,现场检查人员立即将配电室及现场实际情况汇报值长;值长立即联系工艺人员切换备机,并将该故障回路停电切除,检查电气后台10kVI段母线A相接地告警消失,某10kV电机A相接地告警消失,配电室继电保护装置告警复位后消失;当班值长立即通知相关领导10kV系统接地故障已经消除,具体故障原因正在进一步查找;电气运行人员按照电气检修规程组织实施电机故障检查处理,故障处理完毕后进行相关电气试验合格,将该设备恢复至热备状态,并通知工艺人员该电机已经处于热备用状态,随时可以投入使用;故障处理完毕,总结故障原因及处理过程,将材料归档备案并上报车间。
3 结语
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工艺设备正常生产的基础保障,电气运行人员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保护神,单位应该不断加强电气运行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技术知识培训,加强电气安全规程、制度的执行力度。电气运行值班人员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变配电运行技术水平,牢固掌握处理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为电气设备的安稳长满优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2篇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
2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2.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在施工组织设
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通知》,对建筑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查,严格登记备案制度,对塔吊安,拆公司资质和塔吊基础验收备案,塔吊登记备案,塔吊检测、使用、维修等进行跟踪管理。
2.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3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3.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3.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每年三、四月份统一对“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备案,在审批环节严把“证件”关,深入施工现场,重点检查了在建工程项目经理部,法定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坚决打击无证上岗,有证无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清除无证情况“,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率达100%,持证上岗率100%,确保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合法化。
3.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
(1)按照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的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依法监管,严格按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施工现场,项目部人员配备“三宝、四口”临边防护,施工用电,脚手架,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火”进行监督检查,对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实行产品准入制度,完善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联合机制。
3.4强化事故应急管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报告制度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立了事故分析,快报,处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为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建设系统中的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提供了保障。
4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
4.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3)处理危险和有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2按事故预防对策采用的事故预防方法
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3篇
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钻越电力线路的检修施工也随之增加,电网需要根据电量潮流,送电压力来平衡电力线路停电施工的时间、时限。同时,由于电力通信光缆网络的建设依托于电力网络的建设,线路光缆施工也随之增加,而光缆作为电力通信的重要物理媒介的频繁中断,对电力系统生产、经营和管理同样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光缆检修管理现状
当一次线路施工或改造时,必然会对作为地线的OPGW线路光缆进行同等强度的施工改造,目前对待光缆检修的通信专业的方案通常根据光缆中断和不中断两种情况处理光缆承载业务的迂回方式。
当光缆不中断时,通常要求光缆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监视,通信专业加强业务通道监视。
当光缆中断时,通信专业通常采取光路迂回或子网迂回的方式对中断光缆承载业务进行保障。
1)光路迂回,通常采用低电压等级的光缆搭接形成与施工光缆长度接近的不同路由的光缆通道,从而完全替代施工中断的光缆。
2)电路迂回,通常是在光路迂回无法实现时,利用SDH传输设备自身的保护机制对业务通道进行的保障。
三、光缆检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光缆检修通信专业的处理方式是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足的,
1、线路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受天气、环境、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一定程度上很难保证光缆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中断,一旦意外中断的情况发生,最优条件下最快速地熔通中断光缆至少需要八小时,在此期间大量业务会出现中断。
2、光缆中断的情况下,根据目前的通信网结构,并不是任一条光缆都可以找到一条可替代的光路迂回路径,如跨区域跨省光缆基本上不存在低电压等级线路。而且光路迂回必然增加接头衰耗,对于光路是否可以开通的参数需要测试验证。
3、子网迂回的手段利用的是传输设备自身的保护机制,从而无法避免双发选收机制带来的收发路由不同步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某些特定业务如线路保护业务不允许的。
4、根据国网公司“十八项”反措中“三双”原则,即220kV及以上满足双通道、双设备、双电源要求,端到端保护通道至少需要两条独立路由的光缆通道,通常情况下,可替代的迂回路径同样也承载了大量的保护业务,因此一条光缆至少要承载两套及更多套保护通道。
迂回的方式通常会带来大量业务重路由的情况,对于线路保护业务来说,即同一线路两套保护一定时期内无法满足“三双”要求,如果在这一时期内,迂回路由任一点发生N-1故障,将造成线路失去主保护的情况发生,直接影响电网安全。
四、基于全过程管控的光缆检修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光缆检修在传统管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角度上强化各个环节的把控,探索针对光缆检修的原则和全过程管理模式,从而改善光缆检修涉及各个环节风险预控不到位的局面,改善电力通信状态检修对通信系统正常运行带来的压力。
4.1光缆检修在前期审查阶段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1)涉及光缆施工的电网基建、线路改造等检修工作,设计审查会中应要求设计单位提供完善的通信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尽量避免光缆中断,光缆如需中断应采取增加临时光缆、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避免中断时间超过8小时。
2)为保证业务安全,通信设计方案应涵盖施工光缆中断必要性分析、通信业务保障方式分析、增加临时光缆或设备必要性分析等内容。
4.2光缆检修在施工准备阶段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1)涉及光缆施工的电网基建、线路改造等检修工作,施工方案审查会中应要求施工组织单位提供完善的光缆施工方案,通信专业负责提出光缆检修对所承载电网业务的影响程度,由电力调控评估电网风险,从而确定光缆检修方案。
2)凡涉及光缆施工但光缆不中断的线路检修工作,在检修施工前梳理光缆如发生意外中断情况下业务影响范围,按照光缆中断情况采取通信业务保障措施,提出风险预警需求,电力调度应采取电网安全保障措施以防光缆发生意外中断对电网造成的风险。
3)对于光缆满足检修方式N-1条件下的检修工作,在检修施工前将受影响业务切换到备用通道上,如需电网生产业务退出运行,应按照电力调度检修管理流程执行。
4)对于光缆不满足检修方式N-1条件的检修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前期通信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审查如采用增加临时光缆、临时通信设备的措施,将临时措施存在的风险,向电力调度提出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需求,电力调度应采取电网安全保障措施防止临时光缆意外中断对电网造成的风险。
(2)经过前期设计部门验证,不具备增加临时光缆、临时设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措施提前将业务切换到迂回通道,但迂回通道存在重路由,导致电网运行风险增大的情况,向电力调度提出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需求,由电力调度确定业务是否采用重路由方式运行。因重路由方式对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电力调度需采取充足的电网控制措施,并下达风险预警通知。
5)如检修工作由于备用通道容量受限,不能将业务全部迂回时,应由电力调度确定退出或停运的业务,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方可实施。
6)如光缆检修工作影响上级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业务,施工方案审查会应邀请上级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参与审查,充分考虑光缆检修对上级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的影响情况。
4.3光缆检修在检修实施阶段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1)施工组织单位应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施工人员、物资准备情况,开工前首先向通信调度申请开工,通信调度接到开工申请后,履行通信专业检修流程后,向电力调度和其他业务部门电话汇报光缆开工申请,电力调度应做好光缆检修期间发生N-1故障电网应急准备工作,其他业务部门做好业务中断应急准备工作。通信调度得到电力调度和业务部门批准后,向现场施工组织单位下达检修开工批准。
2)检修工作期间,施工组织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检修工作,按照施工进度向通信调度汇报施工情况。通信调度检修期间密切监控通信系统运行情况,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做好通信业务保障工作,并及时与电力调度和相关业务部门报告业务中断情况。
3)施工组织单位完成检修后,向通信调度申请竣工,通信调度履行通信专业竣工流程后,向电力调度和相关业务部门电力通知光缆竣工,确认业务正常后,向施工组织单位下达竣工指令。
4.4应急处置流程
采用不中断光缆的检修工作,检修期间如发生意外中断时,施工组织单位应第一时间汇报通信调度故障情况,报告故障情况、发现时间等情况,并立即开展光缆抢修工作。通信调度收到故障申报后,应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停止检修工作,同时根据影响业务情况,向电力调度或受影响业务部门报告故障情况,电力调度或受影响业务部门应做好紧急情况下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和业务中断应急工作。
通信调度应本着“先抢通、后修复”原则,做好业务紧急保障工作。
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档案安全体系按组织活动分成方向、使命、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安排、程序、规定等形式。这些形式的活动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构成了具有有序结构的多层次结构体系。这些不同的计划形式在组织管理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它对应着不同的管理层次,由此决定了战略的基本内容、目的、原则和要求。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基本符合顶层设计,前段控制、全程管理、后段监督的理论,是从国家层面的管理上掌控和引导档案的重要思想。对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标志着我国档案走上了顶层设计、规划和集中控制的轨道。
前端控制是安全预防性保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采取一切安全保障活动之前的设计、规范、要求和准备,是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的基础对未来工作的预测、指导和计划,以便于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实践应用于今后的安全保障活动中。前段控制思想具体到安全保障活动中是:档案安全保障的标准化的建设与应用;为开展安全保障活动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普查活动,人员配置合理和技术力量的前期储备、设备的选择和环境的控制、整个预防性安全保障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为妥善保管档案而选择的装具、包装等,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抢救预案等等。因此,通过前端控制,可以增加档案自身对恶劣环境的抵抗性,提高保管与维护的相对稳定性,延长档案文献遗产的寿命。为了保存好未来的档案,进行前端控制是必要的。
全程管理是伴随着档案的生命周期而开展的一切安全保障管理活动。如温湿度监控、八防、载体材料的处理和信息的保护、安全保障方案的调整;档案的接收、信息检查、档案的安全利用制度、档案安全等级的划分、安全设备的正常维护、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技术的培训等等。
后期监督包括安全保障活动的评估、人员技术水平的评估、财政结算、开展安全保障活动后的总结报告、制度、规范或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性的开展安全保障活动的经验、方法或模式。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是一种管理和技术的集成,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全面性的活动,需要长期的完善、积累和总结。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将致力于消除危害保护档案的各种因子,确保有利条件的实施。例如环境的控制,大到档案存放地大气环境的监察,小到电子文件存储硬件、软件环境的控制,档案利用与档案保存之间的矛盾,档案管理(保管)的细节问题,信息数字化的利用,国家统一控制与管理问题等等。尤其是珍贵档案,还面临抢救与保护、数字化拷贝、信息利用等问题。档案安全体系构建思路如图1:
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动态响应模型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各要素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彼此之间存在着业务上的联系。在不同等级层面上,可以使用不同的操作方式,在维护档案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体系运行效率。具体模型见图2。
该模型的内涵如下:
档案安全保障动态响应模型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理论层、监控层、措施层、评估层。这四个层次分别代表安全保障动态响应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职责与功能各不相同。
理论层的内容包括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理论研究,理论发展和理论延伸,其中理论发展和理论延伸依据的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动态发展的跟踪和先进经验的吸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理论层面的另一相关工作是政策法规与档案安全保障标准的制定。政策法规、制度与标准贯穿于整个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始终,是实施安全工作的基础。
监控层的内容包括风险预测与监督。这一层面是为了保证理论层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监督与控制,保证技术与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并尽量规避。
措施层的内容包括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实施安全保障措施、记录过程四项工作。这一层次是针对潜在风险和已出现的风险或不安定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排除不安全因素,对档案进行及时抢救与保护。其中,第一项工作是问题诊断,对发生的问题或事故进行分析归类,确定其性质,预测抢救结果;第二项工作是制定策略,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解决或抢救方案;第三项工作是实施安全保障措施,按照制定好的策略快速有效地开展安全保障工作,同时要注意各种突况,对策略进行修改,第四项工作是记录过程,对开展安全保障活动的整个过程从问题的分析开始进行详细登记备案,这样做既可以使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也可以为今后的问题分析提供历史依据。
评估层的内容主要为质量评估。这一环节主要对措施层中各项工作及其结果进行质量评估考核,同时也兼顾其他层面工作的质量评估。
三、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组织形式
档案安全保障的实施需要科学的组织管理,需要明确责任、义务、权利,统一协调,完成管理目标。安全体系组织形式如图3。
该模型的内涵解释如下:
1.左边三角形内涵:以技术为基石,以人为本,以制度为约束,以目标为衡量尺度,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新理念。
2.右边三角形内涵:安全总监(行政领导+专家)处于三角形的顶部,既是安全目标的制定者,又是安全体系的决策中心和第一负责人,同时也代表着安全管理的最高目标―全程安全无事故;基层操作人员位于底部,代表广泛的保护工作者,是安全保障体系最直接的实施者和操作者。中间各层承担安全保障工作的指挥和监督职能,负责安全信息的上传下达,是各分项安全目标和职责的承担者、责任者。
3.左边箭头内涵: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具体是将总安全目标细分到各个部门,自上而下落实各项责任:最高责任者的决策指导协调责任;分管领导的组织实施和直接指挥责任,安全部门的监督考核责任;各司、处、科的安排、检查,落实责任;安全检查者的现场监护责任;分管领导的现场指挥和现场安全第一责任;现场操作保护人员的个体防范和自主防护责任。同时,自上而下落实各级安全责任的过程,也是一个压力传递的过程,保证每个层次有任务,人人头上有压力,促进安全工作自上而下齐抓共管。
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管理;关键因素;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对工程项目从规划、施工到投入使用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与施工单位的信誉地位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更是关系到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并研究控制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键因素分析
1.1施工材料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是组成工程结构的基础物质。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建筑材料种类越来越多,材料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建筑材料质量的把控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1.2施工技术与方法因素分析
施工方法即施工方案,其中包含了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施工方法主要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所用的方法,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时间的安排等。技术方案是进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作业方法和施工工艺,组织方案主要对施工的空间进行划分和对施工时间进行安排。因此,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操作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技术与方法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1.3机械设备因素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具有机械化趋势,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此,机械设备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机械设备可以促进工程项目高效完成,同时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成本,并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必然会造成设备损耗,设备的长期损耗容易出现设备故障等质量问题,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
1.4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作业环境、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特点[1]。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多变特性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众多而复杂;施工环境的防护设施及平面布局等是否科学完备对安全生产有重要影响,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科学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总之,环境因素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1.5人员因素分析
人员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人员是参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人员,例如工程施工人员、项目决策者、项目设计人员等。这些人员参与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例如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管理者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德国相关数据表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有75%~90%是由人员因素导致[2]。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员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因素的控制措施
2.1施工材料因素的控制措施
施工材料方面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需求[3]。因此,对供应方进行严格的评估衡量,对施工材料必须进行甄别,选择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和适合的供应方,从源头上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施工材料的选择、采购、进场到使用过程需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建筑工程需求,避免假冒伪劣产品的进场和使用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2.2施工技术与方法因素控制措施
主要由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保证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可以从整体上把控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不利因素。二是按施工工序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则。三是严格控制各个工序的完成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验,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四是要先行设计好样板和方案,从中发现每道工序的潜在问题和缺陷,并及时修正。五是要保证施工技术水平的先进性。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与方法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2.3设备因素的控制措施
机械设备的采购及租赁必须严格把关,机械设备需符合质量标准。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资格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持证上岗;设备的使用需遵循“定机、定人、定岗位职责”三定原则,确保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充分发挥设备功能,保证安全生产;在使用设备的过程需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对设备故障进行检查维修,避免机械设备故障引起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环境的控制和对自然环境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施工环境的控制主要是施工单位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管理环境进行优化,保证施工环境的质量。自然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是对自然环境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反应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或降低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2.5人员因素的控制措施
人员因素的控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决策者素质的控制措施。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决策者主要是做出相关决策,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须对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考评再任用。二是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控制措施,管理者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直接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因此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因此高素质的管理者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三是对施工人员素质的控制措施。对施工人员素质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人员健康方面的控制,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进行严格要求,防止任用身体健康方面不符合相关建筑施工作业的人员,例如高空作业不可任用有心脏方面疾病的人员。四是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和技能水平,使施工人员能够按要求完成施工作业,保障施工质量,同时防止违法违纪、偷工减料行为的发生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五方面,即人员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材料因素、施工技术与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五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殷小惠.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张燕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上一篇: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