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优选5篇}

笔墨天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899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6分钟。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文化内涵;档案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在对档案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档案文化内涵放置到首位,同时还应该根据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管理方式来丰富档案文化内涵。以理解档案文化内涵为基点,充分发挥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促进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力度,实现档案的基本价值。

1 档案文化内涵

从档案文化内涵方面可以看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以定义为主,对档案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档案就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记录,存在的形式有很多,其中包括图片,文字,现如今还有视频和音频等各种类型,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除了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之外,档案信息还包括宗教以及科学技术等等方面,因此,其保留价值相对较高。从档案的定义以及内容范围上看,档案的文化内涵被人们所熟知。

1.2 从档案文化和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上对其内涵进行分析。从这一点上看,档案信息主要是对某一特定的时期所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因此,档案文化内容必然会和社会发展背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档案信息可以将某一特点人群的世界观以及行为等进行反映,可见,档案信息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化色彩。可见,只有加强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深入挖掘档案文化本身的内涵。

1.3 从属性方面上来分析档案文化。档案文化的属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主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研究和调查,对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还原,档案和档案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这和档案的原始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档案文化本身的属性上看,档案文化就是一种尊重事实和历史的文化,因此,档案文化经过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纯粹性。

1.4 从价值方面分析档案文化。要想对档案文化进行全面地理解,研究人员需要从档案文化的价值方面来进行分析。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者应该对档案文化的价值和评价进行深入认识和分析。从档案文化的价值方面上看,这是一种完全超越自身价值的一种价值体系。

2 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想促进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研究人员应该从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样才能够从全面地角度来对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了解。

2.1 对档案文化本身的价值认识不够。对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加强认识,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如今,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随着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如果无法掌握档案文化本身的价值,就很难提升档案的利用率,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就会成为空谈。

2.2 档案文化的功能受到严重地忽视。从这一点上看,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拥有科学的档案观,不仅可以对档案文化的价值进行明确,还可以对档案文化的功能进行认识。现如今,从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档案文化的价值被明显地忽视,档案管理机构的形象并没有完全树立,这就给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带来较大的限制。

2.3 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所面临的冲突比较明显。现如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档案文化传播也逐渐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传播方式以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为主。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文化管理模式等应该得以转变,对于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应该不断地扩展。为传统档案的发展奠定基础。

3 关于如何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3.1 加大经费投资力度,助力档案文化建设

加强档案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很多档案管理机构在适应时代的要求下,加强了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然而在硬件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很多原始的档案,尤其是那些音像档案资料,在管理环境方面较差,使得这方面的档案得不到有效的管控和维护,因此,必须加大经费的投资力度,切实做好档案的管理。只有做好了档案管理,才能为档案文化的建设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尤其是领导必须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高度重视,为档案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致力于档案文化建设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加强档案文化的建设,必须针对档案管理体制不足的现状,大力加强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致力于档案文化建设环境的改善,确保档案文化的建设具体真正的落实在档案工作的细节,并始终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档案文化发展的重点,实现档案文化与档案事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和培育档案文化,为档案文化建设发展明确目标,从而实现档案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档案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3.3 不断强化档案文化意识,充分认识到档案文化的功能

档案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强烈的档案文化意识。所以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档案文化意识,而这就需要树立良好的创新、开拓和发展意识,从而对档案的工作规范和秩序进一步的认知和遵循,并在良好的档案管理理念下营造良好的档案文化社会氛围,并对档案文化的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档案文化的属性更好地彰显出来,实现档案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4 致力于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

为了促进档案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加快档案文化的建设,就必须注重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致力于传统管理方式的创新,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档案文化建设的信息化发展助力。例如可以应用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数字化的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实现从档案的收集到查阅整个过程管控的一体化和信息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体现档案文化在档案工作中的价值,为档案文化建设的信息化发展助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档案文化内涵为基点分析档案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是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档案工作者,必须以档案文化的内涵为基点,加强对档案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最大化的促进档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鞠文周.保护档案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档案,2012,2:52-53.

[2]向立文,昌珍霞.企业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意义、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2013,4:83-86.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目前,业内人士还没有认识到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所以,通过分析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以期提高相关人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为日后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文化传承;城市面貌

在建筑设计中,方案设计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建筑物所处的地理情况、气候条件、文化背景和市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方案设计才能有效整合业主的投资规划条件和现有的技术水平,从而确定建筑空间、面积和立体平面等。此外,项目细化是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工作之一,所以,要进一步了解工程的重要性。

1运用现状

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应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功能性充分体现出来。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多样化为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方案设计是解决建筑设计中复杂内容的主要方式,但是,这项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方案设计仍处在发展落后的阶段,建筑设计人员和相关施工单位无法从中获取即得效用,所以,要想充分体现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功能性,要做到以下3点:①相关研究人员要从收集建筑工程的特点和信息数据入手,为方案的设计提供资料,不断提高各方面对方案设计的重视程度。②系统地分析材料数据。具体来说,就是模拟实际情况,研究建筑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例如,结合建筑项目的建设面积和相关指标确定最佳的工程建设面积。③研讨方案设计的项目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2方案设计对建筑整体设计的影响

对建筑设计人员来说,方案设计是打动业主的第一步,它在整个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承接业主建设思想和连接工程组织的作用。具体来说,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施工方案的整体规划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方案设计是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前提。方案设计得越完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建设成果就越明显。反之,如果方案设计滞后,随着各施工项目的推进,实施计划以及因设计环节不合理而产生的变更成本也会越来越高。长此以往,就会拖慢建筑行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速度。此外,方案的设计周期也会直接影响建筑设计的深度和质量。因为方案设计中涉及到的相关规范、基本程序和建筑工程设计问题等都需要耗费设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3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3.1成本控制建筑工程的设计成本对建筑企业最终经济效益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降低成本是每个工程项目业主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于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可以认为方案设计是控制建筑物建设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想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就需要在方案设计中体现出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立面材料等。对于结构形式,方案设计人员要根据业主的经济实力、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等进行体量的组合设计。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精美的设计效果和过硬的技术发挥出各类建筑材料最好的视觉效果。这样一来,方案设计不仅满足了建筑物结构形式的美观需求,还因合理的规划设计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成本。不合理的方案设计就是没有细化建筑物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因此,设计人员应将各个建设环节的分析规划形成既定的原则,这是控制建设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系统、全面地细化施工方案,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实现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的流程化。例如,将施工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把设计环节划分为各个设计对象。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情况及其针对的客户人群,从最基本的项目开始划分。这样,就可以更加深入、具体地分析施工方案。至此,除了突发事件所增加的成本外,方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的成本。

3.2城市面貌建筑物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最多的空间。因此,建筑设计的形式和内容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未来的发展状态。由于其具有代表性,建筑物这个综合体元素需要通过建筑设计来彰显其整体规划内容。所谓“城市面貌的综合体”,是由景观、市政设施和建筑物组成的。其中,建筑物又是这个综合体中最重要的元素。这就意味着,方案设计不能随意建设和排列,而应该从城市的整体面貌出发。基于此,方案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建筑项目与城市原始空间和轴线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城市周边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样一来,才能充分协调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面风格、体量造型、色彩搭配、空间层次与城市整体面貌的关系。由此可知,建设大量的建筑物不仅不会破坏城市的整体面貌,反而会给城市加分,成为亮点。

3.3文化传播从古至今,建筑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但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人们的精神状态,还能够体现出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形式也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其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剩余的生产资源在不断扩大,使得相关部门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建筑形式的创新研究上。因此,设计人员应将城市在长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标签和主要生活习惯集合起来,让城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城市的发展都烙上文明的印记。毫无疑问,建筑物是城市文化演变的主要传播载体,它展现了每个城市从最初到目前的变化过程,背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方案设计要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这一点,比如,将所在城市的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和民俗民风等元素加入到建设形式的设计环节中。在满足人们对文化传承情感的同时,反映出该城市居民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样一来,各地所代表的文化印记就会随着信息时代的传播完成其肩负的交流和沟通的任务。在此之前,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人员要抱着传承文化的态度去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生活习惯和文明变迁。同时,将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文化信息体现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进而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为建筑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的方案设计是建立在对实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的。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调研建筑项目所处的环境,还要细化、分析规划好的项目内容。事实证明,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设计的完整性能够有效提高实际操作的顺利度。本文从成本控制、整体的城市面貌和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分析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要想用最少的资金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就需要从各方面吸取经验,充分体现出规划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宝伟.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2(06):15-18.

[2]徐立明.建筑方案的现状和建筑方案的重要性方面分析——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3(08):87.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1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可行性分析

1.1 高校馆藏档案文化底蕴深厚。高校档案是学校各个时期建设和发展的真实反映,是展现学校历史画卷的重要信息来源,其内容蕴含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果以及师生员工实践和智慧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的知识信息,它以文字、图表、图片、实物、声像等形式,翔实地记录了学校各个行业、各个层面、各个时期的重大活动的历史面貌,是传承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属性,有着很好的文化教育功能。目前,高校馆藏档案成为人们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学校难得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1.2 高校档案门类齐全。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7号令)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要求,高校档案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学研究、基本建设、仪器设备、产品生产、出版物、外事、财会、声像、学生等十二大类,另外还保存有专题、实物、人物等特色档案信息资源,门类充盈,内容丰富全面。

1.3 高校档案唯一凭证性特点突出。高校档案是学校真实、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具有极强的公信力,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有别于其他文化建设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色之一,也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生命所在。

1.4 高校档案队伍实力强大,科研氛围浓郁。高校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庞大,如郑州大学专兼职档案人员近200人,而且人员、组织结构科学,档案工作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设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要预防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文化建设内涵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导致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触犯方向性错误;还要避免对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缺乏理性认识,使档案文化建设裹足不前,行动缓慢;另外,应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在文化强国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联系中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从战略思维的高度把握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全局性、动态性、连续性、根本性等关键问题,规划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2.1 从理论上解读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自2000年周长岱发表《档案文化建设基本取向初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后,档案学者对档案文化建设充分关注,2012年形成对档案文化理论的研究热潮,短短两年中,学术界123篇,占论文总量的79%,尽管学者对档案文化内涵的理解不一,但他们也有一定的共识。学者认为档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周长岱认为,档案文化是档案部门在实现档案管理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档案精神、价值取向、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策略和服务理念,等等。黄志勇认为,档案文化是档案部门在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它包括四个层面: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档案文化。何伟慧认为,档案文化是档案所蕴涵的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价值、观念、行为的一种文化形式,反映档案记录者、管理者和利用者的文化心态的一种文化记录。贺俊兰认为,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过程中的再丰富、再发展。王英玮认为,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和社会成员,通过有意识的创造性劳动,逐步积累下来的维系和促进人类历史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财富。章晓镭认为,档案文化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档案文化指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即档案实体文化。广义的档案文化除包括档案实体文化外,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实体文化成果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唐云燕认为,档案文化表现为多环形文化结构形式,分为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内容是人们有关档案的各项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档案管理方式、利用方式、档案机构设置、档案法制建设和档案活动的物化成果。中层结构是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理论、经验、技术、规范及人们相互间的档案关系;深层结构包含人们的档案观念、传统、心理、思维方式等。葛宝臣认为,档案文化就是某一历史时期某一特定群体的档案意识,以及在这种意识指导下的有关档案的行为方式和物化成果的总和,还包括社会总体文化作用于档案而产生的文化总功能。

综观所述,笔者认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档案实体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指的是一种“记忆文化、存史文化”;二是人文的档案文化建设,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人们所具有档案行为中的文化状态,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档案文化建设乃是档案载体的神、韵、魂。俗话说:“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无论档案馆藏数量多少,无论档案馆舍面积多大,档案不仅要有规范的雏形,而且还要为其注入神韵和灵魂,使档案和档案工作充满文化风韵和生命活力。

2.2 从政策和外部环境上把握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方向。一是2008年国家档案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第“27号令”,鲜明地赋予高校档案机构学术研究的性质和高校档案服务社会、以史育人的功能,拓展了高校档案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二是2012年在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杨冬权在《谈档案与文化建设》的讲话中强调“动员和发动全国广大档案工作者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文化强国和档案强国的建设中……”,使高校进一步环视了档案部门自身文化事业建设职能。三是目前全国各级档案部门都已积极投入到档案文化建设中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档案文化建设理应走在全国档案部门的首列,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从措施上落实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方案。制订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方案,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落实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方案,第一,要有丰厚的文化档案资源作支撑。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把强化特色,彰显高校档案不可替代性作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第二,要通过各种科学举措,把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把档案文化建设做活做大。第三,树立档案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大局思想观念,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目标,主动开展一系列创新服务。第四,建立高校档案人文文化,凸显“以人为本”思想理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3 实现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优化馆藏结构,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根据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需求,档案工作者要主动帮助学校师生在各项文化建设中建立档案,保留自身形成的文化档案,既为今天的文化建设保存记录、留下凭证,也为将来的文化建设留下参考依据和遗产继承。二是档案工作者要主动记录即将消失的各种文化现象,为“濒危文化”建立档案。比如用摄像机、照相机把即将迁移或改造的建筑拍摄下来,把老专家、老教授等著名人物的人生轨迹记录下来,等等,为学校和社会留下宝贵的精神资源。三是做好档案征集。把有文化价值的零散档案通过多渠道征集,努力丰富馆藏,从根本上优化馆藏结构。四是突出特色,彰显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只有保持和彰显出自身特色,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注重对专业档案和特色档案的收集,立足于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实行老科学家人物全宗、重大活动事件、奖品实物以及特色档案的专库管理,形成模块管理方阵,为体现高校档案信息文化功能夯实基础。五是建立文化档案信息数据库。高科技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实现数字全文查询,形成信息技术保障下的数字服务体系,对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 编研档案文化产品。组建高校档案编研队伍,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创作二次、三次编研成果。第一,档案工作者要对馆藏档案进行筛选、加工、提炼、编纂,把档案“原料”转化加工为档案文化精品。第二,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新兴的或传统的大众文化形式,把其他文化优秀因子同档案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档案文化的元素,打上档案文化的烙印,打造出在文化界和宣传领域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第三,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立高校特色档案文化产品。第四,调研科技项目,拓宽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渠道,打开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形成档案人文文化产品。

3.3 利用网络优势,共享高校档案文化产品成果。发挥网络服务快捷、便利等显著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提高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扩大档案文化的影响力,体现档案文化与展览文化、影视文化、互联网文化等各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通过校园网建立档案馆网页,推出以档案信息制作的网络视频或文字产品,让自己的档案文化产品走进时尚的文化受众。另一方面,通过网络链接将兄弟院校的档案文化产品推广宣传,实现档案文化产品共享。

3.4 创新服务机制,增强人文文化理念。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一方面,档案部门要积极创新服务机制。一是建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项目论证机制,提高档案文化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提高档案文化项目的精品率。二是建立高校之间的合作推进机制。通过借势、引智、联手、合力,创造出影响力强大的档案文化优质品牌。三是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和配置作用。四是强化校友参与机制,充分调动校友参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档案文化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增强“以人为本”和“以人为主体”的理念文化,主张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聪明才智,满足人的个性需求,提倡人的创新精神,倡导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关爱人、帮助人的思想风尚,用人文的价值理性审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一是发扬档案工作者主体精神。二是明确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行为规范和基本原则。三是突出档案文化受众多元性要求。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1 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分析与研究

1.1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或领导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不能与时俱进的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能将日常工作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

(2)受资金的制约,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配置相应的计算机、存储、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因特网,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等等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管理系统软件不够完善,系统维护,特别是系统运行中的管理、完善和升级的技术能力还较缺乏。

(4)信息化建设相关技术人才缺乏。既懂城建档案业务知识又懂信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少,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软件部分绝大多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是联合研发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5)建设任务量大,建设时间长。人工将馆藏的大量繁多纸质档案、音像、照片等转换成电子文件需要较长的时间。

1.2 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也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城建档案事业也面临着这一冲击。从当前城建档案现状看,在城建档案信息化进程中总体态度是积极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急于求成、对困难估计不足的倾向,其表现大体有:

(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片面追求数字化。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在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①目前城建档案信息化尚无这一指标体系、标准,城建档案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经充分论证后进一步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步骤与方法等。某些单位在目前缺乏实施细则、指标体系和基础工作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过热地追求城建档案工作的“信息化”。

②有些单位甚至片面地认为馆藏数字化加信息上网就是信息化,这样做即便把所有的馆藏都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也很难达到信息化的目的。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单位数据库建设质量不高,例如著录标引深度不规范、信息检索途径单一、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等,离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尚有很大距离。城建档案信息化是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法规、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它涉及计算机硬件、网络、信息输出、获取、处理、信息安全以及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问题,需要人才、资金,在运行模式上也需要探索一条符合城建档案工作实际情况的路子。

(2)不讲究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投入产出。信息化的关键不仅仅在档案信息数字化上,要使档案信息能信息化地“用”与信息化地“管”,因此应十分注意投入效果。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用于信息化的资金有限,若浪费实在可惜。

①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单位仓促上马,没有一个一体化的完整构想,其结果是达不到信息化要求的,有的即便眼前似乎较原先进了一大步,过不了多久就呈现出滞后现象,这些实际上就是浪费。

②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数据建设中过于追求速度,注重实效不够。

(3)缺少既懂城建档案专业知识又懂信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城建档案部门待遇不高,优秀人才难以吸引进来,进来后又难以留住。

笔者以为,在整个社会快速信息化的背景下,城建档案部门力求在信息化建设上与社会同步发展的愿望是正确的,但是目标必须准确,阶段性目标更应切合实际。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速度与效果的关系,在追求速度中要注意信息加工质量,例如数字化城建档案与电子文件的著录标引是否规范、能否满足网络条件下对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管理软件数据结构与功能结构的标准程度等。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没有一定数字化城建档案资源是不行的,但只追求数量而没有质量也是不行的,城建档案信息化不等于城建档案数字化。

从宏观上看,还应注意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很不平衡,条件较好的地区与系统、规格较高的单位具有技术、资金、人力等优势,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搞得热火朝天,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既无充足的资金,又无能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才,要搞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浏览我国的城建档案网站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差距的存在。

2 当前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当前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服务社会需求。以信息化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把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总格局中。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与本省、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2)城建档案信息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与本省、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因地制宜,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3)以为城市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为宗旨,以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为方向,以城建档案网络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保障。

(4)以信息网络为綦础,以数据库的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档案存储数字化、检索自动化、利用网络化。充分重视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5)将在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建设数据备份基地作为安全和永久保存国家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手段,并与各地城建档案主管部门电子政务数据库管理服务中心相配套。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还要组织开展城建档案异地数据备份工作。

(6)坚持发展城建档案专业特色,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和解决制约城建档案信息发展的“瓶颈”;突出专业化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综合开发城建档案专业信息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7)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中宏观与微观、速度与效益、市场导向与政府管制、开放与安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

(8)加快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与制度建设。

①建设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采集和整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城建档案网站建设与管理、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规范等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②研究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制订出台《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细则》和《建设档案电子文件报送接收标准》,加快建立健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规范标准实施的机制。

③为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与制度建设,我们应注意:a.要吸收围内相关行业的成果,例如图书、情报部门与政府部门有关信息标准。b.要借用社会的技术力量。c.要研究、借用国外档案信息化的经验。从诸如城建档案工作体制、机构、法规、科学技术情况、信息化程度、利用情况等方面列出指标,进行对比,并找出差距,从而制定出城建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指标体系和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间表,以及城建档案数字化的统一技术标准,真正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

3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进程是当前城建档案信息建设的必由之路

(1)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1007等标准规范,推广应用符合城建档案工作业务规范、要求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为城建档案信息交换、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2)积极推进馆藏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档案的数字化应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稳妥实施,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易损和利用频率高的城建档案和现行公开文件的数字化转换工作。逐步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的数字化,建立数字资源库。

(3)积极开展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城建档案管理。按照《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1007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研究,研究制定电子城建档案管理办法,从源头解决馆藏档案数字化。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对建设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选择有条件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逐步实现电子档案离线移交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接收。

(4)在城建档案特色数据库方面有所突破为更好地提供专业信息和专业化服务,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城建档案基本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规划审批成果数据库、重要竣工项目档案数据库、城市规划方案数据库、声像资料数据库等各种专题数据库。这可以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专指性与效用度,也是提高城建档案馆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之一。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1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现实需要的产物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城市建设活动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城市实体,由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辅助设施、自然环境及景观改造等客观实物组成;另一个则是城市实体建设、改造和演变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图纸、声像等载体形式的信息记录,即城建档案。事实上,在人类筑城造廓历史中曾经存在过的绝大多数城市实体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只有幸存的档案才能向我们诉说昔日的辉煌与沧桑。1972年1月长沙市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份保存完好的绢帛长沙驻军图。其上绘有一座三角形城堡,城垣上设有五个箭楼,四个战楼,并注有“门”、“箭道”等字样。它绘制于西汉文帝之前,距今已有2100多年。在古代,驻军与造城是统一的,这是已知的最早的长沙城廓图,是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证据。据专家考证,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现状图[2]。城建档案古已有之,它与城市建设活动同根同源,既记录了城市的历史面貌,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内容和走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先是经历了17年的恢复和发展,城市建设尽管有所发展,但规模都不大。10年时期,城市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当时对城建档案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非常有限,既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更没有提出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的图纸、文件等资料,有的保管在个人手中,有的由生成单位的档案室管理,管理办法由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综合档案的基本理论来指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人民政治和经济生活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国家的精力都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城市建设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高速发展。大规模城市建设使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凸现出来了: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破坏地下管线(供水、煤气、广播、军事通讯等)的事件经常发生,有的产生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二是拆迁征地过程中经常发生权属纠纷,严重影响安定团结和工程进度;三是重点工程论证因缺乏参考资料,需要大量经费进行测绘;四是历年的城建资料分散在各种机构、甚至在民间,有的资料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引起了许多领导和专家的重视;五是因缺乏工程竣工资料,给工程维护保养和质量事故认定带来不便;六是城市建设中形成的资料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累积,亟需妥善管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于1978年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各地市政工程资料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城建资料的保管和利用。但当时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认识还不一致,对“城建档案”也还没有一个完整明确并得到公认的定义。1980年初,档案届的老同志曾三、裴桐等联名给党中央写信。信中例举了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人及时把莫斯科、列宁格勒的工厂、道路、桥梁及设备档案转移到东部安全地带,使他们战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很快。还例举了城建档案资料在唐山地震救灾和重建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作用。信中提出应从国家全局利益高度重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这封信引起了很大反响。万里和胡启立同志都作了重要批示。1980年8月,第二次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胜利召开,经过广大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和各界学者、领导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城建档案是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资料。这一认识多年来得到了城建档案工作实践的印证和认同。这次会议下发了由国务院批转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这是第一个指导包括城建档案工作在内的科技档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条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城市为单位建立基本建设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本市基本建设档案的工作目标。

长沙市在1980年12月由市革委会以长革组(1980)128号文件通知,正式成立“长沙市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行使城市建设中各种城建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和城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职能,这是全国第四个挂牌成立的城建档案馆。此后,全国各市城建档案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起来,并迅速发展壮大成全国范围的工作网络。

由此可见,尽管城建档案源远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我国城建档案工作是应城市建设需要发展起来的,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更多地依照着城市建设的节奏,也更多地围绕着城市建设中心工作的服务。它并不是综合档案工作中一个直接的分支,更不是综合档案工作中一个简单的、均衡的单元。它是档案工作与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建设事业结出的富于中国特色的一个创新成果。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学者提出城建档案工作是计划经济对档案工作的条块分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没有把握城建档案工作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未免偏颇。

2城建档案信息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源性资源

目前,城建档案主要是依据国家档案局1997年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和国家建设部1998年、2001年修正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收集和管理。按照建设部分类大纲,分为18个大类、102个属类、300多个小类。从档案编制形式、体系结构、保存载体和信息内容来看与综合档案有很大差别。它突破了机构和个人的全宗局限,而是以工程项目为单位组卷,按专业类别布局存放。它重点是包括了大量工程图纸和建设施工现场声像资料。因此,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不同于侧重于文书的综合档案,是城市建设活动中专业技术和行业管理信息的积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也必须从初级形态向更高层次迈进。城市建设不能仅仅体现在街道、立交桥、摩天大楼上,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作为中国建设事业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建设事业信息化规划纲要》指出,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信息化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各有关环节和各种信息资源体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城建档案是包容城市建设信息最完整、最丰富、最真实可靠、最持久系统、最集中精炼的领域。其它信息体,如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勘察测量、工程交易、房地产、建设法规及建设文书等,都不具备城建档案的优势。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共有档案20多万卷、底图2万多张、照片2万3千多张,录像、录音资料1000多盒,图书资料6000多册[3]。这么全面、巨量而又管理有序的建设信息资源是长沙市建设口其它任何单位和部门无法比拟的。因此,从建立城市建设基础性数据库的角度出发,最有优势、最有现实意义的莫过于建立城市建设档案电子信息库,实现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的电子化,从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广泛共享,极大地提高城建档案服务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效率。以城建档案电子信息库的建立和运作来带动其它基础性数据库的建立,从而形成全国性的建设信息服务网络,这就是我国城市建设信息化的网络基础。从上面分析可知,城建档案信息不仅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是优势资源,是战略资源。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目前,全国有200多家城建档案馆加挂了“城市建设信息中心”的牌子,城建档案网站信息量突破了1000G,“城建档案”的GOOGLE搜索条目已达559000条[4]。他们以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承担城市建设信息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建立网站、提供档案信息远程检索利用、编发《建设信息》、承担建设领域电子政务网开发、探索工程档案远程归档、电子组卷和档案数字化等方式不断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其中,珠海市城建档案馆的数字化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课题验收,天津市广泛开展了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报送接收和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完成财政投资1100多万元,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正在朝数字档案馆的目标迈进。从全国来讲,各市城建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普遍快于综合档案馆,在建设口也是独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差距还非常之大。一些起步比较早的城市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曲折,走了许多弯路,被一些有信息化建设后发优势的城市所赶超。我们在高度重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该对开发利用的途径、技术实现方案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科学论证,特别是要加强档案与建设部门的联合论证,加强各地的学习交流,避免在技术上出现问题,浪费投资。

3城建档案工作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

“品位”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属审美范畴,对“城市品位”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城市品位”一词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市民生活质量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一个城市的品位首先体现在它的规划水平上,而城建档案则是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山水城市”之一。澳国家档案馆至今还保留着一套特殊档案:1911年澳决定建都堪培拉时,堪培拉只是一个河边小镇。次年澳议会组织了一场国际性规划设计大赛,向全世界征集首都规划设计蓝图。征集到的137份方案被整理成册,其中美国设计师格里芬的设计最受议员们好评,以格氏的设计为核心,再辅以其它方案,议会形成了堪培拉的总体规划方案。即将小河改造成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不足1公里的人工湖(今天的格里芬湖),湖中建一喷水高度达137米的巨大喷泉,以纪念库克船长首登澳洲大陆。湖的南边是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区,北边是中心商业区,西边是文化区,有大学、医院及科研机构,东边是别墅区。横跨格里芬湖的联邦桥和国王桥如两道彩虹将南北两边紧紧连在一起。在堪市近一百年的建设发展中,这套规划方案都得到了严格遵守,成为世界城市规划的一个典范。为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稳定性,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汲取各种成功经验,充分发掘城市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优势。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保存了长沙第一张城区规划图(1928年),以及其后的历次规划图,保存了上至明、清时期的各种地形地理图,还有极其丰富的文字、数据、图表等城市沿革资料,在长沙市历次规划修编和调整中,它们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离开了城建档案工作,规划设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规划工作根本就无从开展,更不用说规划水准和品位了。

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有序开展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长沙市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急需修建湘江第二座大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及时提供利用了长沙段湘江横段面图、湘江滩浅图、五十年代长沙地质图、1971年湘江中桥地质钻探图、长沙1910年至1954年的水位情况和1960年猴子石铁路桥的全部文件和图纸。这些档案资料的利用,有效地节省了方案论证和工程施工的时间,为国家节约投资64万元。2000年长沙市对五一路进行拓宽改造时,因地下管线资料无档可查,导致施工中挖断自来水管190多次,挖断通信电缆30多次,挖断国防电缆6次,既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又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搞好城建档案工作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个城市对其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彰显是其城市品位的重要表现,而搞好城建档案工作还是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是城市建设文明的积淀。可谓千年沧桑、百年兴废尽在卷中。众所周知,岳阳楼是历史文化名城岳阳的标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古传颂。但因为年久失修,至20世纪80年代,纯木结构的主楼及楼板、镌刻、油漆等已是斑驳陆离、腐朽不堪,整个楼体几近倾圮。1983年岳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大修岳阳楼后,组织专家对岳阳楼主体及各部件进行了摄像、拍照、测量和描摹,建立起一套完整、详实的档案资料。其工作精细到每个榫头、榫眼都有照片、有图纸、有数据。正是依照这套档案资料,大修后的岳阳楼做到了建新如旧,重新焕发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历史雄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是中国园林文化集大成者。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就是苏州城市品位的最主要体现。正是基于此,苏州市于1998年开展了苏州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活动。在申报过程中,世评委部份成员到苏州进行了实地考察,无不为苏州园林的精致秀美与其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所折服。但评委们也提出,在文字、图表、历史文献、声像等宣传材料方面,苏州市的申报工作还很不够,因为绝大多数评委是不可能亲临其境考察的。苏州市城建档案馆给予了申报工作人员十分有效的帮助。他们制作了一个约10分钟的专题片,成为申报材料中的精品和重头戏。此外,他们还提供利用了早在1995年由城建档案馆与园林局联合测绘制作的一整套园林档案。正是他们的努力,确保了申报工作的圆满成功。衡阳市城建档案馆在南岳衡山大庙的修复、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在天心古阁的修复中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大量事实证明,城建档案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是我们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极其重要的信息源泉。

4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全局性工作。城建档案工作参与并贯穿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对城市建设发展的每一领域、每一环节进行记录的同时,也行使着促成每一领域、每一环科学、规范、真实性操作的职责。这是它与建设发展中的其它环节如:规划、拆迁、勘察、设计、施工、质监、安全、竣工验收、权属管理等最大不同之处。城建档案包括了城市基础、规划审批、征地拆迁、建设管理、市政设施、水文地质、建设科研、风景园林、历史名胜……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两方面来看,城建档案都涵盖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反映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也能洞察到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优势,许多城市的建设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和支持城建档案馆的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他们的编研成果、研究报告中的建设性意见都积极采纳,并由此形成决策或政策性文件。

城建档案工作是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自2000年以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紧紧抓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背景下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机遇,严格按照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要求,在全市建设工程中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档案终身负责制,规定所有建设工程在办理施工报建时,建设单位必须与城建档案馆签订《建设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建设方、施工方负责人和资料员必须填写《建设工程档案终身责任人登记表》,大大增强了相关人员的档案责任意识。在工程开工时,主动组织建设、施工、监理等建设工程五家责任主体进行档案工作技术交底,使档案工作深入人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动配合建设单位、质量监督、监理部门对档案编制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档案是工程实体的真实反映,档案编制与工程进度同步。建设过程中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行为得到了有效制止,工程档案工作实际上产生了促进工程质量,促进工程规范管理,促进建设领域反腐败工作的作用。建设工程档案的保送率、合格率均达到了100%,2007年进馆档案突破了30000卷,是1999年的10倍多。这一系列工作实践创新了城建档案工作的角色定位,引起的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城建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都有了较大改善。

城建档案工作是实现城市建设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城建档案工作涉及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把城市建设职能的实现通过城建档案工作来进行落实、检查和监督。2006年以来,长沙市建委在对区县(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就在建设市场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管理、行业管理和机构职能建设等方面,都纳入了档案工作量化指标,城建档案工作了成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不能把城建档案工作片面化、静态化、被动化。有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资料,供事后备查和修史编志之用,最多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出了问题翻一翻、查一查。这种观点的要害是把城建档案工作等同于城建档案,把城建档案又淡化为一般的参考资料,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虚化和轻视城建档案工作,使城建档案工作被建设事业末端化和边缘化。事实上,我国各市城建档案馆一般都加挂了“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的牌子,就是为了强化城建档案工作职能,特别是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职能,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中心工作服务,也为建设行政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城建档案工作的这些核心价值是由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现实和需要所决定的,并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进一步得到加强。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谈城建档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丝毫没有要淡化档案行政管理对城建档案工作指导监督的意思。事实上,城建档案工作的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与档案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从城建档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出发,我们认为城建档案工作应更进一步发挥和突出档案特色,依托和融入建设职能,创新服务,增添活力,以期为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