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工厂能源管理方案{集合5篇}

心灵的港湾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085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4分钟。

工厂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核电厂发展专业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在进行国际评审、同行评审、内部评审时所必须的重要材料。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身处数字化环境下,核电厂培训档案的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核电厂培训档案的形成及重要性

(一)核电厂培训档案的形成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企业员工在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等活动中形成的有关员工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上岗资格、管理水平等情况的重要记录和信息,是核电厂发展专业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核电厂培训档案的重要性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本的重要依据,是核电厂优化人力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取得良性发展,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的重要工具。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的重要记录与凭证,是核电企业安全稳定运营,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保证。操纵员、高级操纵员的培训档案更是员工获取操纵员、高级操纵员执照的必要条件,对核电企业的安全运营和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也是企业在进行国际评审、同行评审、内部评审时所必须的重要材料和参考资料,在对核电厂的各类评审和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凭证和依据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对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核电厂档案管理主要以保存纸质的原始档案为主。核电厂在长期生产运营过程中形成大量培训档案,随着核电建设事业的蓬勃开展,核电机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近年来员工培训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纸质培训档案的数量随之急遽上升,其在处理、库存、利用等方面的弱点也愈来愈凸显。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将原有的旧的培训档案数字化,可使培训档案的利用率大大增加、对培训数据的分析也更为便利准确。而培训的电子流程审批和无纸化考试的实现使得整个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档案都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快捷地进行检索和利用,迅速准确的完成分析和统计,大大提高了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数字化环境下改进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由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转型是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纸质培训档案在保管与利用中的缺憾

纸质培训档案大量形成后,占据大量的库存空间,在贮藏、保管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无形中增加了核电厂的运营成本;在对历年积累的大量纸质培训档案资料进行检索时,由于纸质培训档案覆盖员工人数多,涉及的项目多,种类繁杂,时间跨度不一,在手工查询的条件下,不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培训档案信息,为企业发展服务;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能令馆藏的培训信息资源实现快速传送及有效更新。

2.培训档案数字化的优势

通过将培训档案数字化保存在核电厂的服务器中,并在局域网上为用户提供使用,既方便用户对培训档案的利用,又避免纸质档案在借阅利用中产生损坏、遗失,还能提高纸质档案的使用年限。管理者与员工轻松查阅自己所需的信息,使培训档案的利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核电厂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为企业的专业化运行模式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通过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能实现培训档案信息跨地域、跨空间、更快速的传递和更便捷的资源共享,为核电企业多机组、多厂址、跨地域的运营模式,提供更快捷的培训信息服务、更有效的培训档案支持。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满足核电企业的发展需要。

四、数字化环境下如何改进企业的培训档案管理

(一)无纸化考试在核电厂内部的推广与应用

在核电厂的培训纸质档案中,员工内部培训、授权、考试的试卷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有很多培训都可以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

通过推广无纸化考试,可以充分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减少大量试卷等纸质培训档案以及随之而来的阅卷、统计、汇总、库存等工作。员工的考试成绩将由系统统一回收,转化成数据并作永久保存,方便检索与利用,更好的为核电厂发展服务。通过计算机详细地记录员工的答题情况,可迅速、准确、科学地分析员工的培训情况,为管理者提供翔实的培训档案与资料,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次的培训,从而不断地优化企业的人才队伍,帮助核电厂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建设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是核电厂培训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手段。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之一的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建立起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将培训需求的提出、培训过程的审批、培训教材的保存、培训成绩的记录全部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保存,大大减少人力物力,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每一个培训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大大方便培训成绩的查询和利用。

员工通过数据库可快速了解自己历年的培训记录及成绩;培训管理者可方便的对历年培训项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可以在选拔人才培养干部时可一目了然的提取备用干部的培训记录以作参考。

(三)建立重要纸质培训档案与数字培训档案的二元管理机制

工厂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厂运行 管理 供水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V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92-01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极大促进了我国给排水建设,同时也存在“水”供需问题,在水厂进水过程中,由于不同程度、不同来源影响,使得原水有机物逐渐增加,水质污染事件不断增加,使得净水处理难度日益增加。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水质安全性,对水厂的出水质量也更加严格。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水厂从业经验,主要分析水厂运行管理现状与供水安全现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旨在提高水厂运行管理效率,增加供水安全性。

1 水厂运行管理和供水安全性现状

首先,水源水质问题。水厂在选择水源时,必须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按照城市规划方案与布局发展选择水源。当水厂建设完成之后,水厂水源几乎不能改变。所以,确定好水源,是水厂运行管理、供水安全的关键。若水源地包含诸多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增加地表水污染率。一旦水源被污染之后,水中有害物质逐渐增多,水厂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缺陷,不能有效处理污水,影响了水质安全,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老水厂工艺设备呈老化趋势。现在大多数水厂在运行时,选择的净水工艺、运行参数较现在落后,严重影响了水质量。通常而言,设计水厂时,必须按照一定标准选择净水工艺、运行参数。然而随着我国水质标准逐渐提升,水厂设施设备、净水工艺无法适应现代水质要求。同时,随着水源污染率逐渐增加,主要包含工业用盐、农药等,对水厂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第三,检测水平较低。对于较早建立水厂,因为缺乏检测仪器,降低了老水厂的水质控制水平。现阶段,我国在水质检测、水质控制方面,均获得巨大突破。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水质检测、水质控制等方面仍然较为落后。所以,为强化水质控制,确保净水仪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提升水厂工作效率,需更新水质检测仪器,提升控制、检测水平。可以说,由于水厂的水质控制、水质检测水平较为落后,对水厂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2 水厂运行管理和提升供水安全性的方法

首先,坚持领导负责制。对于水厂运行、安全管理而言,强化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坚持各级领导负责制度,是关键与重点。各级领导必须重视管理,方可为水质安全提供保障。所以,对于水厂而言,必须构建水质质量管理体系,包含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与法人代表负责制,加强水利主管部门、各级领导的职能发挥。对于水厂的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必须实行层层落实制度,强化安全检查与管理审核。同时,对于质量监控方面,由领导层牵头,实行全面负责。另外,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根据合同要求,全面掌控水厂运行、供水安全,做到同心协力的管理。

其次,强化水源地污染控制。对于水厂管理而言,水源控制是前提,安全水源是“水”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水厂安全管理,对于河流沿线污染企业、重点企业、重点乡镇等,实行全面排查。对于高能耗企业与高污染企业,必须实施全面监督与管理。针对不经处理而随意排放污水的企业,坚决给予责令整改,按照相关法规给予处罚,以提升水源地的污染控制。同时,针对无法在规定时间进行水资源处理的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相关依法,由水利主管部门牵头,强制企业关停。

第三,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提升水厂设备质量,提高水质检测水平。目前,我国水厂呈自动化发展趋势,检测设备有利于提升水厂水质。按照水厂实际水质情况,可手动调整、自动调整仪表,确保水厂水质。某些企业由于水质检测设备落后,水厂必须加强技术改造,完善自身需求前提下,加强检测仪表建设。同时,强化手动与自动结合,针对水质的全过程控制,针对沉淀水、滤后水,必须按照实际指标给予控制,完善水质监测体系。

第四,提升工艺污泥、污水资源化程度。工艺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当达到一定标准,即可成为水资源。若直接排入水体,而不有效利用,即属于一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对于半干旱与干旱地区。所以,国家应加强分类供水系统建设,提升中水回用率。同时,出台科学政策措施,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中水回用,进而降低水资源浪费率。另外,对于污泥,同样需要经济政策支持污泥回用,强化污泥处理研究,提升污泥处理的有效率,防止导致二次环境污染,使污泥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升污泥的资源化程度,进而提升水厂的出水质量。

第五,编制应急预案。对于水厂应急处理,必须编制好应急预案,按照不同水源、不同问题严重程度,设计相应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预案设计,必须实地调查水源,提高生产设备的保养效果,确保生产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针对性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对应急物资、车辆、设备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其安全性。

第六,合理控制水厂建设周期和规模。对于城镇水厂建设,必须控制好规模。城镇规划建设水厂时,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制定适度的工程规模。若建设规模过大,会增加一次性资金需求,延长了工程建设周期,无法及时落实建设资金,有限资金投入,无法尽快产生效益。若建设规模过小,则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所以,对于水厂建设,在满足规划前提下,必须控制于适度规模水平。

3 结语

总上所述,对于水厂运行管理与供水安全性,现阶段,存在水源水质问题、老水厂工艺设备呈老化趋势、检测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提升水厂的出水质量,我们必须坚持领导负责制,强化水源地污染控制,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提升工艺污泥、污水资源化程度,编制应急预案,合理控制水厂建设周期和规模,进而提升水厂运行管理效率,增加供水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何延涛.水厂运行管理与供水安全性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6):182-183.

[2] 宁应俊.水厂运行管理与供水安全性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2):292-292.

工厂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厂;管理部门;安全性;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安全供水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水厂出水的水质是否合格,关乎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在处理自来水的过程当中,若某个环节出现失误的话,将会对出厂水的水质造成影响。所以供水单位与水务管理部门当务之急就是保障运行与供水的安全。

二、供水管理运作与供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水资源出现严重不足,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供水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大部分城市有了供水部门,但供水的信息反馈与管理等有关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供水管理的效率普遍低下,供水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目前供水管理运作与供水安全存在的问题重点体现于如下三点。

1供水执法力度不强与管理不健全。供水执法力度相当薄弱,执法工作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许多单位的违法违规用水、污染水,只是对他们进行罚款或者提出一些整改而已,这样造成大多数单位都愿意承担该代价而产生违法违规用水,这也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大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理部门责任不够明确,且职能出现单一,通常只是负责城市供水的任务,而对于处理废水污水与循环利用,地下水质监测等职能难以充分得到落实和有所体现;根本无法保障供水管理区域的供水安全。

2监测控制水准滞后,缺乏先进水质检测设备。从目前来看,还有部分水厂(尤其在早期建设的中小规模水厂)通常缺乏一些必要的检测仪表设备,特别是部分在线监测仪表有所缺乏,同时其控制水准也相对偏低,未能达到现代水厂监测的标准要求。为了实现水厂的科学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供水的水质、保证净水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我们需要进行改造自控检测仪表设备,使其监测控制水准得到有效提高。

3供水风险控制体制有所欠缺。依目前来看,国内的供水风险控制水平依然相当薄弱。主要体现于全国各大城市供水的水源地环境风险逐渐出现加剧的态势,极易于导致供水安全事件的产生;目前城市供水的突发事件与日俱增中,而有关管理部门对该类突发事件的处理相当散漫,造成供水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出现一定的空缺,有朝一日出现供水安全事件,城市所有的群众居民将会陷入“水荒”的恐惧之中,不能自拨。这从侧面而言体现出当前国内各大城市供水的安全性问题还未受到十分重视。

三、优化水厂的管理运作和保障供水安全性

1加强领导班子,认真落实责任。水厂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各级领导及水利主管部门的配合,只要各级领导及水利主管部门对其加以重视,将水厂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当作核心工作去抓,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把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做到最好。因而水厂首先应当建立起水质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有法人、监理与施工单位的相互结合,使各级领导与水利主管部门领导发挥的职能得到有效强化;再者水厂的各个层次的领导人、项目负责者、技术工作者,要使责任制度层层得到落实,同时需要加强检查及审核水厂运行和供水的安全性;最后在质量管控过程中,应当由领导层进行全面负责水厂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同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应根据合同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控水厂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一起努力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2完善水厂的监测体系,保证供水水质。现代水厂自动化水平逐步在提高,水质在线检测仪表在水厂内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仪表可以在线对各个不同监测点的水质情况进行有效检测,按照检测提供的有关数据能够手动或者自动进行控制,能够及时对加药、加氯量进行调整,使各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成效得到保证,进而能够保证出厂水高品质的水质。

对于部分自控检测仪表缺乏完善的水厂,应当对技术进行有效改造,使必需的在线监测仪表得以完善,同时能按实际情况增加部分可以降低化验、操作劳动强度的检测仪表等。在水质生产过程当中,应充分使在线水质分析仪表的监测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实现控制、指导生产的效果。

在水厂过程水控制当中,可选取人工检测与在线水质检测仪表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沉淀水、滤后水浊度的指标,从而有效控制供水的水质。一方面可以采用水厂过程水各个生产工艺点的在线水质检测仪表对生产过程水指标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水厂工作人员应当每小时对出厂水浊度、余氯、臭和味与色度,生产过程中水的臭和味、浊度,原水臭和味、色度认真进行人工抽检,以便于让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3加强控制水源地污染。水厂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的重点就是优质的水源,只有对相应的安全水源有所确定,才能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为此,水厂应加强重点全面排查水源地污染的区域与河流沿线高污染企业的工作,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单位需要全面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还有部分私自排放污水对水源造成污染的企业应责令其加以整改,同时依照法律对其进行罚款。此外,对于部分难以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水资源的处理,国家相关部门要依照法律对其关停。

4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加强设计与实施水厂水质的应急预案,可将其做为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来抓,按照各种水源与污染程度的大小,应急预案的设计与实施也显然有所不同。要设计与实施好水厂水质的应急预案,首先要进行调查水源,按照各种不同的水源与污染程度的大小,进行设计与实施相互对应的应急预案;其次,对生产设备应加强对其保养,有了生产设备运转正常,才能保证厂出水的水质,从而有效保障供水的安全性。

结语

总而言之,对各环节水质如何进行控制好是自来水产品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核心问题,同时关系到各大城市居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因此我们应当在水厂工艺与水源控制上面有所加强,深化对生产方式进行有效改进,积极提倡选取新技术、新工艺。尤其要强化制度方面建设,使“水质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带动改进水厂的生产工艺和促进生产方式,全面使管理水准得到有效提高,保证水厂的水质优质、安全、健康,让人们早日过上品质高尚的生活。

参考文献

工厂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运煤;节能;优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22

0 引言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好又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火力发电消耗的煤炭的一半以上都是用来直接燃烧,用于火力发电和采暖空调等,因此电力工业是资源消耗的大户,提高电力生产和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特别是节约和降低煤炭的消耗,对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节能工作的重心。电力行业节能要以燃煤电厂节能为核心,燃煤电厂节能要以降低电厂煤耗、厂用电率为重点。燃料作为火力发电企业的“食粮”,占整个火力发电成本的70%左右,是影响发电企业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影响实现发电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因素;同时运煤系统占地大,运行流程设备多,设备运行总功率较高。因此,运煤系统是燃煤电厂节能工作的关键之一。

工程建设主要有电厂规划、方案设计、设备选择和生产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重视节能。咨询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其中方案设计、设备选择属于设计院节能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另外两个环节也需要设计院积极参与。

燃煤电厂运煤系统的节能设计,基本要求是设计院的节能设计理念更新。在设计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节能工作的政策法规的规定执行,借鉴、发展国际的先进理念,采用突破常规思维的创新思路,在综合分析论证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节能的主题开展设计优化工作。

1 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节能研究

1.1 规划阶段优选煤源和运输路径

在规划阶段,设计院积极参与合理利用能源的论证工作,使燃煤电厂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比如说某工程2×1000MW机组为煤电一体化工程,所需燃煤全部由附近矿井供给,经过对煤源、煤源距电厂的距离及地理环境等进行分析,为了充分体现煤电一体化工程的优势,此工程确定厂外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最合理、最经济、最可靠。

1.2 运煤系统方案设计优化

运煤系统设计方案优化应重视落实节能要求。运煤系统设计方案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设计思想,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和满足环保要求,对工程设计进行创新优化,所提出的运煤方案力求充分优化,在满足机组燃煤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减少转运环节,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降低煤流落差,确定短捷合理的走向,简化输煤系统流程和缩短运输距离。通过选择合理工艺系统、采用合理的运行方式,保证节能效果。

1.3 运煤系统节能技术

运煤系统设计应尽量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和设备,努力提高运煤系统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运煤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应研究分析设备性能与特性,积极采用新技术,选用先进的主辅机设备,优选节能设备。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应做好技术经济论证。

在运煤系统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节能技术设备,以达到节能效果。

(1)斗轮堆取料机设备消耗的电能是厂用电的重要项目。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变频技术对这些设备大车、回转等机构的驱动电源进行变频,改善启、制动性能,节约电能。

(2)带式输送机电机采用Y系列电机(包括YKK、YJK等)以提高电机效率,均配备限矩型液力偶合器,通过降低起动电流,使电机功率选用正常值,减少电机选型裕量,避免重复增加裕量,以节省电机耗电量。

(3)永磁除铁器优点主要是采用稀土材料,具有永久磁场、不需要励磁、节能显著,不发热、不存在温升而磁场稳定,结构简单、重量轻,不需要冷却、故障点少;在技术经济性相当的情况下,永磁除铁器比电磁除铁器具有节能的优点,值得推广。运煤系统采用永磁除铁器,降低设备配置功率约100kW,即每年可节省用电量800000kWh,按照上网电价0.27元/kWh,相当于每年节省电费21.6万元。

1.4 为燃料管理监控设计完善设施

通过对生产环节的控制管理,是实现节能的最终步骤。运煤系统设计除了做好前述系统设备优化工作外,应为生产管理提供完善的监控设施、清楚的节能运行操作指南,以利于电厂做好燃煤供需管理和运煤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从而实现节能效果、达到节能目的。

(1)加强燃料管理监控设计。为电厂运行管理提供完善的监控设施,利于电厂在燃料管理模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 从而在在线计量、煤炭供应管理、盘煤、统筹安排煤场库存、了解来煤煤质煤量情况、配煤、制订最优燃料采购方案等方面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设计应为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节能提供相关设计文件。例如设计文件应说明输煤系统输煤单位电耗定额、运煤系统设备出力匹配运行要求等,并提供考核标准,这样可以控制输煤电耗;设计应充分提高公用系统设备的利用率,对不合理的系统及运行方式进行改进,系统设备自动投入率要高,确保设备有效利用;设计文件应说明主要操作规范,有利于规范操作,把电厂工人失误减少到最小,避免因为误操作造成机组的非停和人员设备的损伤,从而保证运煤系统在正常的安全生产中实现节能。

2 结语

工厂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

1 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常规监控方案

电气设备采用“通信+硬接线”的方式接入DCS,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工程采用的模式。主厂房电气各个回路的合、分闸命令,部分重要的I/O信息等通过硬接线的方式一对一送入DCS接口柜。其余的I/O信息,模拟测量等,则由各个回路的保护测控装置通过总线方式进入电气现场总线监测系统(EFCS)的通信管理机,EFCS后台通过100 M以太网接口与DCS服务器进行通信。对于电气其余的自动装置如:自动准同期装置(ASS)、自动励磁调节装置(AVR)、厂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直流电源系统监控装置、不间断电源(UPS)装置、发-变组保护装置、发-变组故障录波器、柴油发电机、启动/备用变压器保护装置等,则专门设置机组通信管理机,将这些自动装置的信息通过RS485 总线方式进入电气EFCS的通信管理机,EFCS后台通过100 M以太网接口与DCS通信。

EFCS与DCS硬接线相结合的方案具有如下的特点。

a.该模式下的EFCS与DCS一体化控制除了信息融合以外,控制功能有所分工,对于断路器的控制仍沿用DCS I/O单通道硬接线方式,但是对于电气厂用电的非关键的信息传输则采用了EFCS的高速现场总线方式,EFCS还可通过网关将大量信息送给除DCS以外的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

b.取消了原有的部分变送器、表计、电度表等传统设备,减少了DCS的I/O卡件、减少了一部分电缆与敷设电缆用的桥架等,节省了部分投资。

电气管理系统的另一种控制模式为ECMS,下面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ECMS方案的具体实施及特性。

2 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全通信”监控方案

2.1 ECMS的方案实施

某工程采用ECMS对单元机组和辅助车间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并在单元控制室设置ECMS操作员站,ECMS不与机组DCS通信。全厂电气系统设备直接在ECMS操作员站上实现监控。其与DCS一键顺控启/停功能相关的控制、机组保安负荷的控制、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相关的联锁信号等采用硬接线,其他监控信号以通信方式经测控装置送入ECMS,对于高低压厂用电源系统,所有电气量全部采用通信方式接入ECMS进行监控,取消所有硬接线。

ECMS由单元机组电气监控系统、公用电气监控网络组成,单元机组ECMS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采用分散布置。

监控主站层负责整个系统的集中监控,由双冗余的主机服务器、电气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网络交换机和负责与SIS等其他系统通信的通信服务器等组成。

通信子站层主要由通信管理机和多串口通信服务器组成。它具有数据处理及通信功能,用于实现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之间的“上传下发”,并监视和管理各测控单元设备,还完成实时数据的加工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通信管理机负责6 kV开关柜内的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和400 V动力中心(PC)开关柜内智能测控装置和400 V电动机控制中心(MCC)开关柜内马达控制器等间隔层智能设备。ASS、AVR、厂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直流电源系统监控装置、UPS监控装置、发-变组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柴油发电机、启动/备用变压器保护装置等通过多串口通信服务器进行规约转换后与电气监控系统通信。

间隔层负责各间隔就地监控,间隔层设备通过现场总线网络与通信管理单元连接。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安装在电气电子设备间内的发-变组、启动备用变压器测控装置、6 kV开关柜内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和400 V PC开关柜内的智能测控装置、400 V MCC开关柜内的马达控制器等。

2.2 ECMS的方案特点

2.2.1 高系统网络可靠性

为保证ECMS网络的高可靠性,采用了如下措施。

a.系统网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在设备布置上分散。避免了由于部分系统设备故障引起的整个系统网络故障的可能性。

b.监控主站层设备间采用冗余的高速以太网连接,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全交换星型网状拓扑,主服务器双冗余,任意一个主站层网络设备故障不影响ECMS运行。

c.监控主站层与通信子站层通信管理机间采用冗余100 Mb/s光纤工业以太网连接,避免了网络布线路径的电磁干扰,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2.2.2 高系统硬件可靠性

由于ECMS代替了DCS实现全厂电气系统的监控,对ECMS硬件可靠性要求比以往只实现监测功能的电气监测系统硬件的要求更高。体现在:采用高性能、多CPU、多内核架构的系统服务器,完全满足ECMS对可靠性和系统响应速度的要求;大量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保证主站层与通信子站层间的通信网络稳定、高效地运行;发-变组测控装置采用冗余配置,保证在一台测控装置故障或失电的情况下,仍能对发-变组等主要电气设备进行监控,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2.2.3 高系统软件可靠性

对ECMS软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常规电气监测系统有较大提高。ECMS的操作系统软件采用安全、稳定、可靠性高的UNIX操作系统。为防止由于软件程序故障引起的电气系统误操作、提高机组安全运行的能力,ECMS软件系统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防误操作功能,分别有发变组测控装置、系统主服务器和五防工作站内的闭锁软件实现。

2.3 ECMS的技术优势

节约硬件数量与投资成本。取消了全部原有开关柜内的变送器、表计、电度表等传统设备,大幅度减少了DCS的I/O卡件,还可以用工控PC机作为操作站,从而节省了一大笔硬件投资。

全开放式的通信网络。由于规定了网络的通信协议,对遵循同一通信协议的不同供货商的控制产品,都可以实现通信互联,为实现现代电厂工业级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由于现场总线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与模拟信号相比,它从根本上提高了测量与控制的准确度,减少了传送误差,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减少了现场布线及投资。由于全部取消了厂用电6 kV、380 V开关柜至DCS的硬接线,大幅度减少了DCS的I/O卡件、减少大部分电缆与敷设电缆用的桥架等,节省了大量的投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现场总线方式的电气监控管理系统,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投资,也能使全厂的电气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实现了电厂电气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采用“全通信”的厂用电监测管理系统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依赖于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向实现数字化电厂和信息化电厂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今后电厂电气部分自动化控制的一种趋势,目前在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监控采用全总线方案从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