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976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0分钟。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范文第1篇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和出版人的工匠精神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更多关注利润增长,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出版人本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降低了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水准和编校质量标准,造成出版物同质化情况严重,跟风现象、重复出版时有发生,出版物质量明显下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强调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自成立以来就确立了“产品结构优化、精品项目带动,做强出版主业、打造陕版品牌”的发展思路,把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作为矢志不移的目标,按照立足陕西、借鉴省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当下、面向未来的理念,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精品战略,狠抓精品生产,强化质量管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为社会奉献了许多满足广大读者需要的优秀产品,如不惜耗费五年甚至十年心血和时间精心打造的《全唐五代诗》《元稹全集》《延安文艺档案》《中国蜀道》等精品图书,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体现了出版人传统的工匠精神。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出版业普遍存在的一些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利润指标的问题,在我集团也不同程度存在。
2016年3月“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3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总理再次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至此,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时间,“工匠精神”成为热词在全国各行各业引起强大反响,也在出版行业引起了震动和共鸣。
如何保障“工匠精神”在出版企业成为一种风尚并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贯穿始终?怎样在实践中培育本企业的“工匠精神”?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践行工匠精神要传承文明,传播正能量
赢利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但是作为一个承担着特殊使命和重要职责的文化企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以“弘扬时代精神、传承历史文明、传播优秀文化”为使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责,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将工匠精神融入具体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优质的文化与思想被传承和发扬。
(一)设立集团编辑委员会,强化出版管理指导职能
编辑委员会在集团党委、董事会的领导下,履行编辑出版工作指导和管理职能,对图书、音像、报纸、期刊以及数字出版等业务进行规划、监督、协调与指导,把好集团内容生产导向关,指导下属出版单位品牌建设和版权管理,培育出版编辑专业人才。集团编辑委员会自今年4月设立以来,已经召开了五次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有明确的议题,使编辑业务管理工作有了明显提升。
(二)高度重视主题出版,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
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做好主题出版申报工作的有关要求,在主题出版方面,集团近三年在重点关注“全面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一带一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国家战略和主题的同时,凭借陕西特有的文化资源和优势,用新的视角开掘历史,认真谋划,积极引导各出版单位策划一大批具有陕西特色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文化类选题,重点策划、精心打造了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新时期艺术特色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基因文化出版重镇
陕西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内容资源优势,尤其是以延安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及“延安精神”,更是一座亟待开发的文化富矿。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深度开发优秀红色文化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呈现陕西红色文化的特点和要素,使陕西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出版步入全国领先行列。
集团所属各出版社已经出版和预计将于2016年底前出版的“红色文化类”图书近40种,既有弘扬“延安精神”的《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60卷)》《魂――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等图书,也有《西北革命根据地史料档案》《西北革命根据地史》《陕甘宁边区史纲》等针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性专著,还有《伟大的长征》《永远的长征》《长征的故事》《长征:从瑞金?延安走向胜利》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题图书;更有《根据地》《延安文艺档案(60卷)》《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实》《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图集》等文学艺术类作品。
(四)推行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精品生产和文化积累
“十二五”以来,国家和陕西省设立了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出版基金等扶持政策,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对精品出版和国家文化传承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集团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积极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等中、省重点项目为抓手,实现出版理想,为国家文化积累和传承尽职尽责,共有45种图书选题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资助资金3800多万元,入选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出版集团前列。截至目前,已有31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顺利结项,其中,《延安文艺档案》《延安缔造》经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考核验收后被评为“优秀项目”。除此之外,还有98种出版项目先后入选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23种图书项目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19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十三五”期间,集团将继续利用好这些政策和基金,重点按照社科理论、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遗产、科技普及、少儿、地域特色文化、教育、旅游文化等板块进行布局,到2024年“十三五”规划完成时,逐步推出一大批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品牌书系,形成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弘扬工匠精神要继承传统,坚守质量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工匠”对自己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提高质量、多出好书也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近现代历史上,我国出版界曾经有过很多颇有建树的“编辑家”“出版家”,如邹韬奋、叶圣陶、夏丐尊、胡愈之、范用等人,不仅对造物精益求精、专注极致,始终葆有对文化的礼敬与尊崇,对传统的坚持与守望,对思想的建设与创新,对变革的承担与分享。
当今时代背景下,要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传承好出版传统,在出版物质量提升方面体现坚守和担当。为此,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从制度入手来提升编辑素质,管控产品质量,在体制机制上为出版更多优质精品图书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一)完善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
集团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图书质量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了出版物质量的全流程管理,重点加强了对外合作出版的流程管理;督促各出版单位严格执行出版物“三审”“三校”制度、编校质量检查制度、出版物审读制度等;要求各出版社总编辑要作为第一责任人把好选题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关,做到符合出版程序,遵循出版规律。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出版物的质量,使质量管理形成良性长效机制。
(二)开展出版物质量年度检查工作
为加强对图书编校质量的监督检查,集团一方面邀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举办专门讲座,努力提升出版单位有关人员的编校水平,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了全集团图书质量审读、抽检活动。其中,2016年质量抽检活动经过专家初检、责编自检申辩、第三方专家结果认定三个阶段,历时4个多月,检查了集团所属8家出版社有编辑资格证的中级职称编辑近三年编辑出版的40种图书。集团还将检查结果纳入出版社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提升了质量意识,达到了预期管理目标。
(三)举办优秀审读报告评比活动
集团近期拟定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优秀审读报告评比实施方案(试行)》,并经编辑委员会审议通过。2016年的评比活动已经展开,参评审读报告为2014、2015两年出版的图书的审读报告。以后每年评比一次,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比。此活动的开展旨在促进精品创作生产,加大编辑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责任编辑的政策把控能力和稿件审读能力,在编辑中形成提高业务能力、加强编辑修养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工匠精神讲求的严谨专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以往出版行业“师傅带徒弟”的传统,非常有利于出版行业人才的成长。随着事业的发展,集团新入职的年轻编辑越来越多。为了从政策、经营、业务三个维度加强对编辑的综合培训,全面提升编辑人员的政策水平、思想文化素质及业务能力,努力使编辑人员切实做到坚持导向,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集团于2016年7月1日制定下发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编辑导师制指导意见(试行)》,所属各出版社据此指导意见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由有能力担任编辑导师的相关人员,从党和国家关于出版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出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出版专业技能与编辑规范能力以及独立策划选题的能力和组稿能力等方面,对需要辅导的编辑人员进行一对一辅导,将“传、帮、带”贯穿始终。
集团每年年末将对各出版单位编辑导师制的推行实施情况进行集中检查评价,检查评价结果将作为有关年度经营目标任务考核指标的重要评价依据。
三、培育工匠精神要注重创新,满足需求
有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正在向现代化升级,为了应对和推动消费升级,政府积极推行了供给侧改革。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提出以及“香社会”“全民阅读”活动的倡导,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将日益增长,这既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又向出版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将成为出版业应对消费升级的制胜法宝。其凝结在产品上,就是让每一本新书都呈现出新意。为此,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从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入手,推动供给侧改革
新常态下,“供需不配”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出版业也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供需失衡。因此必须要从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渠道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处理好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提升的关系,使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文化阅读需要。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从实现出版主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培育优势产品线角度出发,于2016年8月初,根据集团各出版社专业方向、特色以及资源优势,提出集团市场化产品线布局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各出版社主打产品线基础框架,拟在“十三五”期间完成集团产品链布局,培育优势产品品牌。
(二)以内容创新和项目带动为主,推动精品出版工程
集团用相关制度保障内容质量提升,鼓励和刺激市场化常销书、畅销书研发,推动品牌出版和标志性出版工程,彰显区域文化和集团集约优势,几年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比如,为鼓励和扶持更多优秀精品图书出版,专门设立重大出版项目发展资金,修订完善《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重大出版项目论证、资助管理办法》,每年组织一次重大出版项目论证会,评选出具有重要创新价值、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具有积极意义以及对继承、宣传和发扬陕西悠久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的优秀出版项目予以资助,并对项目团队或项目人予以奖励。
(三)以培育复合型编辑为方向,探索“首席编辑制”
编辑的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认真把一本书做好,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的品质。反过来说,出版产品的品质是靠优秀的编辑人才来保障的。在传统出版业中,编辑只要能策划出一批“两个效益”市场反映俱佳的重大图书选题且组织实施出版,即可被称为领军人才。但当时展到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的今天,对编辑的编辑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还应同时具备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融合科技手段,熟悉市场营销、书籍装帧、印刷知识、成本核算,成功运作重大出版工程与畅销图书的能力。这就是当下出版界推崇的具备综合编辑能力的复合型全媒体编辑高端人才。“首席编辑制”则有利于让这样的复合型全媒体高端人才脱颖而出。
“首席编辑制”的核心是探索建立科学的符合出版工作特点的人才考核、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建立高效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探索现代编辑的绩效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积极性,建立健全领军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坚持将领军人才选拔与培养共同推进,已遴选出三批共799名行业领军人才,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辑出版名家。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在总结实施编辑导师制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一些出版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为弘扬“工匠精神”,探索在全集团推行“首席编辑制”,以此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等在人才保障方面制度化、机制化,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各个环节上,进一步提升编辑策划能力和实操能力,打造读者满意、社会需要、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
四、坚守工匠精神要提升能力,与时俱进
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创造力的具体体现,是时代软实力的传承与发扬。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在出版业的回归,意味着既要夯实传统出版发展基础,还要适应和满足新的时代对出版行业更高的要求,怀着“内容为王”“传播为纽”的情怀,培养一大批既懂传统编辑出版,又能适应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复合型全媒体编辑人才,实现由单一的传统出版业向全媒体产业发展的转型。
(一)借传统出版和新兴媒体融合之机,促进出版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集团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遵循出版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在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集团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国家首批MPR应用试点单位、国家首批MPR应用示范单位;集团所属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成功入选陕西省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还成功入选国家复合出版工程试点单位。
(二)优化传统出版模式,在内容管理上提升能力
将有价值的内容结构化,提高内容对象的利用率,形成相互关联的网状内容对象资源库,同时以内容素材资源为核心,形成满足数字化时代对个性化内容服务需求的创新型服务,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意义所在。集团通过整合、集约优质内容资源,逐步建立起覆盖广泛、服务便捷、交易规范的平台及出版资源数据库,持续推进内容推送平台建设。各出版社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策划、开发了多种产品及项目,并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改革发展项目库,如陕西人民出版社“‘i’延安精神资源库与数字复合出版平台”项目,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出版数字资源库与电子书包平台”项目、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秦腔动漫》项目、三秦出版社“中国蜀道文化资源数字平台”项目、太白文艺出版社“西部文学数据资源库”项目及出版平台以及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在筹建的MPR音乐考级平台与MPR资源教育平台、陕西工艺美术传承数字化项目与陕西工艺美术传承平台等。
(三)拓展新兴出版业态,在生产方式上提升能力
“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的在于通过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使传统出版企业从出版理念、出版管理、流程再造、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本质上的变革。几年来,集团以转型升级示范单位及MPR应用推广试点为契机,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吸收借鉴、善加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渠道,借力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目前,已累计出版MPR数字复合出版物70余种,涵盖教材教o、少儿、生活、农业科技、旅游、历史文化、双语教学、少数民族等多方面内容;成功组织了陕西MPR教材、教辅教学试验,为国家MPR应用推广以及优化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
目前集团各出版社积极推动纸质图书数字转化,累计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电商平台上线电子图书超过10500本次,实现利润330余万元。
同时,集团不断加大对数字动漫及游戏作品开发的投入,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比如:畅销书“《举一反三》动漫课件”项目;入选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发展项目库的《秦腔动漫》《快乐宝贝语音故事》《少儿安全与求生》等项目;数字出版基地开发的红色经典手机游戏《延安英雄传》、《地道尖兵》等,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评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并获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等奖”及“第九批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金奖;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目前完成第一部《西汉帝陵》,荣获“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奖”,并于2015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首播,同时与中国国际电影电视总公司签约全球发行。
(四)再造出版业务流程,在生产管理上提升能力
对出版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升级,规范编辑综合业务管理,实现从编辑团队管理到加工资源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业务考核管理等整个生产环节和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是我集团当前和未来几年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
同时,集团对现有ERP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其与升级后的资源管理系统、编辑加工系统、版权管理系统、集团资源交易服务平台进行集成和衔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出版。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范文第2篇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物质或者精神产品耐心专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它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匠人”都有一颗“匠心”。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竭其心智、穷其工力,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计得失、心甘情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而滴水穿石。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价值传承,工匠精神不只是培养工匠,不仅仅是“制造业之魂”,更应该成为全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为各行各业所必需。而对于广大财务会计工作者而言,“工匠精神”同样是会计人务实敬业、细致严谨、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职业胜任能力的基本元素和方向。
会计人整天与数字信息打交道,而数字信息最讲求精确和完整。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人是更高层次的工匠,会计职业更需要匠心传承。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财务报告就是会计人的产品,对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审计条例的掌握程度以及构成职业胜任能力的沟通、协调、管理、决策、职业判断能力等各项要素,就是会计人的工艺技能。他们的工匠精神最基本的体现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严谨细致,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核算都需要经历一个耐心细致的打造过程,从整理票据、复核付款、制作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告,最后变成一本本的账、一张张的表,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核算,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不容一丝差错,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既需要个人的精心打磨,又需要团队的协调合作。这种细致严谨经常不能被别人理解,“多了一分”就是多了,哪怕差之毫厘,在会计人眼里也是失之千里。他们长年累月日常工作坐得稳板凳,耐得住寂寞,简单而枯燥的背后,体现的是对财务会计工作遵循准则、精益求精、不做假账的职业精神和会计人应有的职责担当。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管理会计强调通过将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知识理念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从而将会计职能从记录价值向创造价值拓展,从后台部门向业务前端拓展,提升单位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这一进程同样体现了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创新创造的理念和境界。
管理会计贯穿于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个管理环节,融合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循环,贯穿于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的始终。
在战略规划、决策环节,管理会计在业务活动开始就介入其中,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加工,通过做好相关信息支持,参与战略规划拟定,从支持其定位、目标设定、实施方案选择等方面,为单位合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支撑,并融合财务和业务等活动,及时充分提供和利用相P信息,支持单位各层级根据战略规划做出决策。
在控制环节,管理会计可以通过设定定量定性标准,强化分析、沟通、协调、反馈等控制机制,支持和引导单位持续高质高效地实施单位战略规划。
在评价环节,管理会计可以基于管理会计信息等,合理设计评价体系评价单位战略规划实施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同时,对管理会计活动进行评估和完善,以持续改进管理会计应用。
从应用领域上讲,管理会计强调财务与业务活动融合,涉及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领域,辐射单位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推动单位价值创造能力的全面提升。
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依托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财政经济工作中,会计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国家、政府、企业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强化管理、提高治理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现代公共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次金融危机下,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监督和反映作用更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迎接质量时代和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的需要。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会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依赖于会计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让坚守准则、爱岗敬业、勤奋执着、创新创造、追求卓越成为会计行业的气质和名片,照亮中国由“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的时代征程。
(作者为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行政二期班学员)
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八届高峰论坛举行
本刊讯 7月18日,由山东政法学院主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八届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教育厅、省司法厅领导出席并致辞。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八所政法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等负责人出席论坛。据悉,“立格联盟”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政法大学交流研讨平台,其名称由英文legal音译而来,寓意“建立规矩、建立规格、建设制度、树立标准”。联盟的建立,旨在共享优质法学教育资源、促进法学教育规范发展、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应有力量。 (马小愚)
山东海洋牧场新规划:2024年产值将达950亿
本刊讯 7月26日上午,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7-2024)》。其中提出的近期目标任务是:到2024年,海洋牧场的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450万吨;海洋牧场产品产值达到950亿元,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综合收入增加到3000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25%和60%。
《规划》还提出了产业发展布局,根据水域自然禀赋、渔业产业特点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牧场特色和建设类型,优化牧场产业结构,打造“一体、两带、三区、四园、多点”的发展空间布局,同时划定禁止发展区。 (陆洋)
山东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范文第3篇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精神懈怠问题。重点解决有的干部精神倦怠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动力不足,创新和开拓意识不强的问题。
二是作风不实问题。重点解决有的干部工作没有头绪、没有主见,工作重部署、轻检查,只做“表面功夫”的问题。
三是落实不力问题。重点解决有的干部干工作行动迟缓、推诿怠惰、敷衍应付,“慢落实、不落实、假落实”的问题。
四是能力不足问题。重点解决有的干部视野窄、格局小,不能把本单位的发展同教育发展统一起来;看家业务本领不过硬,不愿学习,遇事只会凭经验;缺乏“工匠精神”,一味放宽要求、降低标准,工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等问题。
二、主要措施
一是开展“治低治粗治差”行动。制定本单位“五细”要求落实办法,在单位内部开展“治低治粗治差”行动,着力解决在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方案、配套措施、工作落实等方面不实不细问题。每季度在本单位内部自检自查,通报“治低治粗治差”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效率低、标准粗、成效差的反面典型案例,并上报“五细”要求落实组。
二是深化业务能力提升。抓好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工作,在单位开展业务培训、业务比武、业务大讲堂等学习培训活动,围绕“六个心中有数”继续开展业务知识应知应会考学,针对“五细”落实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清单,做到干部职工考学全覆盖,推动业务学习自主常态、业务能力整体提升。
三是培育选树“机关工匠”。倡导务实敬业、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笃定专注、开拓创新的“机关工匠”精神,注重挖掘本学校先进典型,树立“五细”要求落实工作先进标准、先进目标、先进导向,培育选树一批能力强、素质高、专业化、负责任、有作为,可以作为本单位领军人物的干部职工作为“机关工匠”评选人选。
三、组织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肩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对“五细”要求落实工作的领导,把其作为深化机关作风整顿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实抓好。要聚焦主要业务工作,精准定位职能职责,找准存在的问题,高效开展“五细”要求落实工作。
二要严肃查摆问题。对照“五细”要求逐一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细化措施、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年底之前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一、“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契合度分析
中国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自农耕时期就出现了师徒相传的木匠、石匠、铁匠等行业,也涌现出了鲁班、李春、李冰父子等享誉盛名的工匠大师。如今,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造”的升级转型,蕴含着崭新时代价值的“工匠精神”应运而生。“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官方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随即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工匠精神是“工匠”与“精神”的融合,工匠要具备“技”“精神”则追求“德”“工匠精神”实为一种“技德合一”的态度和境界。学界没有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做具体规定,兹以为,“工匠精神”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爱岗敬业。这是对劳动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相印证。二是精益求精。对待产品要极度负责,用千锤百炼的工艺追求99%,直至100%的卓越品质。三是推陈出新。“互联网+”时代提出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匠心”文化的传承,更应该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新思维、突破新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四是团队合作。我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集体”的力量,团队协作共进,共克难关,实现个人事业与团队成绩的“双赢”。综上,工匠精神,其实质即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修养在职业领域的集中体现。职业素养是对职业人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包括爱岗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合作共进的态度等。从这个层面上讲,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在对职业人整体内涵的评价上,具有异曲同工之效。高职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更要凸显职业操守的养成。
二、“工匠精神”视角下职业素养的构成要件
百度百科认为职业素养包含四个层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著名“素质冰山模型”,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冰山以上”的表面部分和“冰山以下”的隐藏部分。根据“素质冰山模型”,可以将职业素养的构成要件划分为两大类:作为“软件”存在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可称之为“隐性素养”;作为“硬件”存在的“显性素养”——职业技能。后者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等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前者则属于德育范畴,必须通过全过程、全方位、持之以恒且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促成。“工匠精神”背景下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较高水准的操作技能,更要求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具备以敬业、责任、合作为核心的精神态度。
(一)显性职业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即职业技能,占据“冰山”的1/8部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侧重于实践应用,重点在于锻造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也是高职学生求学的应有之义。学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以期具备“工匠”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技”。
(二)隐性职业素养
隐藏在水面以下看不见的7/8“冰山”,其实质为职业精神,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作风等,支撑并决定着显性职业素养的优劣。隐性职业素养要求学生首先在意识层面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并且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文化熏陶两方面完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教育工程。
三、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原因
高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亦居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期望依然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不同,高职教育侧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虽然高职院校被寄予培养“大国工匠”的厚望,但通常又被视作高等教育体系的末端,社会中存在大量对高职教育认识理解上的误区。在针对本校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有85%的学生认为阻碍工匠精神发扬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原因是社会中的“职业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以及“社会对工匠精神和各类职业意义认识不够”。尽管国家不断在政策制度方面给予高职教育强力的支持和倾斜,但是从社会整体观念层面来看,高职教育依然不被大众认同并看好,因此,高职院校在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获取上受到了很大制约。
(二)家庭观念的影响
受到社会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家长皆希望子女十二年寒窗苦读之后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而这里的“大学”意指本科院校,因为“名企”与“名校”最是相得益彰。对本校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有7%的家长“不喜欢”学生就读的院校及所选专业,另有33%的家长对学生就读学校及专业持“无所谓”的态度。这40%的比例说明了部分家长将子女送入高职院校就读是一种无奈之举。在父母态度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学习欲望不强烈,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校期间得过且过“混”日子,对于就业前景、职业规划等兴趣索然,对于职业中所需综合素养的培养更是漠不关心。
(三)高职院校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大批较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填补了各行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缺口,对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今,4.0的工业时代不仅需要技能出众的“工人”,更需要综合素质过硬的“工匠”。但是,从高职院校现有的运行模式来看,在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依然是侧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锻造,包括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被忽视。部分老师在课堂上仅扮演着“授业”角色,缺乏“育人”意识,没有将职业素养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这种重技能轻素质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对专业和职业的忠诚,与国家产业结构转型所需的兼具“技能+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差距甚大。
(四)学生自我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在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方面略有欠缺。部分学生来高职院校就读,是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选择,学生存有自卑、消极心理,缺乏学习热情,学习自信心不足。在针对本校不同专业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中发现,有53%的学生从未参加过校内外的技能大赛,这部分学生根本不在乎专业学习,三年之后混得一张文凭了事。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1,或者2.5+0.5的模式,即在校学习四到五个学期,最后半年至一年时间,学生会到签约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根据调查发现,顶岗实习结束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选择重新找工作,有些专业的离职率甚至高达百分之五十。63%的学生就业时的第一指向是待遇好、工作轻松的管理岗位,只有14%的学生会选择专业对口的一线岗位。说明高职学生缺乏对专业和职业的正确认识,缺少认真的职业态度和执着的职业精神。
四、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2024年初,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进入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黄金历史时期。借着这一硬核文件的东风,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转变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量”的需求,更要注重技能型人才“质”的提升,坚持德技兼修。
(一)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办学理念
近二十年来,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曾经走过一段规模高速扩大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上追求“短、平、快”,重技能轻素质,职业精神的培养被长期忽视。因此,要从顶层设计上调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办学理念中,秉持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手共抓的原则,主动适应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由数量转向质量的变化。同时,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前瞻性,学生在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至少要在三年后才能应用于企业实践中,高职院校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早于市场3-5年的知识,这样,学生毕业之时所掌握的技能才能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实现职业价值。
(二)实施课程思政,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
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从入校开始至进入职场,让“工匠精神”浸润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强化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将与专业相关的大国工匠事迹、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授业、解惑”与“传道”并重。94%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最有效的培养途径是通过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高职院校要制订与企业、行业标准相一致的实践操作规范和流程,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操作习惯,在实践课的教学中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协作共进的道德品质。再结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等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融会贯通。
(三)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还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的运作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命脉所在。要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委培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其成为校企“双元育人”的新途径。本校部分专业自2024年7月开始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项目,第一、二、五学期以学校培养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政治理论、专业理论知识,第三、四、六学期以企业培养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年时间的学徒制学习,使学生实现从知识到技能,再到素养的深度融合。此外,可尝试在本校导师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双导师”制度,聘用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班级导师。让这部分“工匠导师”言传身教,用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对职业的敬畏,自觉提升职业素养。
(四)构建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范文第5篇
系(部):机电工程系
执???? 笔???? 人:
审???? 核???? 人:
制?? 订?? 日? 期:
修?? 订?? 日? 期:
学院教务处制
1.课程简介(四号黑体)
1.1? 课程信息表
? 课程信息表
课程名称
建筑弱电系统安装
开课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考核性质
考试
前导课程
《建筑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系统》、《建筑供电与照明系统》
后续课程
《建筑电气工程招投标》
总学时
45+20(课程训练)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是
实践课
是
理论+实践
是
理实一体化
是R
适用专业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特色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1.2?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1
2
3
4
注:指参加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成员,包括校外专家。
2、课程功能定位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
对接的职业岗位
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知识指标
能力指标
其他指标
?弱电工长
(二级造价
工程师)
1.能分析出建筑弱电系统的系统组成;
2.能按规范完成建筑弱电系统管、线、槽的敷设;
3.能按规范完成建筑弱电系统盒、箱的安装;
4.能进行典型建筑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
5.能进对行典型建筑弱电系统的设备进行选型;
6.能对典型建筑弱电系统进行运行维护。
具备典型建筑弱电系统安装调试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能完成建筑弱电系统施工指导、修改弱电设计图纸
1.具有确切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劳动组织与专业协调的能力;
3.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3、课程目标(能力目标描述)
(要求:结合本学习领域课程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建议采用“能、会或具有+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常用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连接、制造、调整、安装、排序等
知识类:掌握、了解、应用、理解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掌握建筑弱电系统的识读方法;
2.了解常用建筑弱电工程材料的种类及规格;
3.通过识读施工方案,了解建筑弱电系统安装方式、弱电设备的选择、弱电设备的调试;
4.理解建筑弱电系统典型子系统安装方式;
5.理解典型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原理;
6. 掌握典型的建筑弱电系统运行与维保
1.能识读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图和系统图;
2.能识别和选用常用建筑强弱电工程材料;
3.能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建筑弱电安装项目;
4.能根据典型弱电系统确定设备选型及安装;
5.能按照不同的弱电系统分别调试;
6.能对不同的建筑弱电系统进行分析,掌握各系统的运行规律,掌握维护方法。
1.具有确切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劳动组织与专业协调的能力;
3.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
4、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号黑体)
建筑弱电系统安装课程(45+20学时)(小四号宋体)
序号
项目
【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扩展(需要时)】
工作任务
(课题、案例等)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1
建筑弱电系统概述(2学时)
1.建筑弱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建筑弱电系统的组成子系统分类
3.建筑弱电系统安装总则
1.具备建筑弱电系统系统概述技术知识;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2
公共建筑有线电话系统及建筑弱电系统设计规范(10学时)
1.有线电话系统的组成
2.建筑弱电系统管线槽的敷设要求及敷设
3.盒体、箱体的安装要求和方法
4.有线电话系统施工图及系统图的初步绘制
1.能完成有线电话系统施工图的识读及系统图的绘制;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3
公共建筑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4学时)
1.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2.有线电视系统设备选型
3.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
4.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图及系统图的绘制
1.能完成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图的识读及系统图的绘制;;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4
公共建筑广播及会议系统设计(4学时)
1.广播及会议系统的组成分类
2.广播及会议系统的设备选型
3.广播及会议系统施工及系统图的绘制
1.能完成广播及会议系统施工图的识读及系统图的绘制;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5
公共建筑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的设计(4学时)
1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的组成分类
2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的设备选型
3. 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施工及系统图的绘制
1.能完成能完成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施工图的识读及系统图的绘制;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6
公共建筑安全防范系统设计(19学时)
1.安全防范系统的分类
2.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及原理
3.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设备选型
4.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施工图布置方式;
5.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系统图绘制;
6.安全防范系统集成设计
1.能完成安全防范系统施工图及系统图的绘制,完成各子系统系统集成的设计;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7
公共建筑弱电系统课程设计(20学时)
1.新建单位工程
2.建筑图纸识读
3.根据建筑构造进行施工图点位布置
4.施工图各系统管线路由标识
5.施工图各系统箱体、盒体设备安装布置
6.各系统系统图的绘制
7.各系统设备选型、功能介绍
1.能完成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
2.具有确切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劳动组织与专业协调的能力;
4.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5、项目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一 建筑弱电系统概述(2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阶段性考核。
考核时间
第四教学周。
项目二 公共建筑有线电话系统及建筑弱电系统线路敷设规范(10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三 有线电视系统(4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四 广播及会议系统(4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五 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4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六 安全防范系统(19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操作竞赛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七 公共建筑弱电系统课程设计(20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训练:投标最高限价文件(或投标文件)
课程答辩: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考核时间
课程训练最后2学时
6、实施要求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1.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
2.教材编写要求(体例、内容编排等)
3.考核评价要求(考核评价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其它
序号
实施环节
实施内容
实施要求
1
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对教师的要求
以教师工作页、教师检查单及评价单等多种课业单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
对学生的要求
以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多种课业单为媒介进行学习活动
2
教材编写要求
体例
■目录参考体例(需与正文完全相同)?
项目一??××××××(占一行)?
任务一??××××××(占一行)?
一、××××××(占一行)
■正文参考体例?
项目一??××××××???
任务一??××××××?
?一、××××××(占一行)?
(一)××××××(占一行)?
?1.××××××(占一行)?
(1)××××××××××××××××××××××××。?????
小结?
思考题
内容编排
任务介绍(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归纳总结[拓展提高]安排练习课外学习指要
3
考核评价要求
考核评价改革
1.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生工作页、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2.强调工作目标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养成自主工作能力;
3.强调工作过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一个实际工程的清单编制、计价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评价方式
见附表1
4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在线开放课程
按照共享型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开发,要包括过程测试、章测试及课程测试,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应与课程标准一致
5
教学条件
场地要求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平台实训室
软件要求
无
附表1 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方法
考核比例
过程考核
遵章守纪、学习态度、职业精神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10%
项目一 建筑弱电系统概述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3%
项目二 有线电话系统及建筑弱电系统线路敷设规范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16%
项目三 有线电视系统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7%
项目四 广播及会议系统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7%
项目五 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7%
项目六 安全防范系统
阶段性测试
50%
结果考核
课程训练
投标最高限价文件(或投标文件)
60%
课程答辩
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40%
7、课程管理
7.1 课程管理委员会
组成如下:
1)教研室主任:
2)主讲教师:
3)企业人员:
7.2 责任
1)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项目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
2)负责协调课程的授课过程;
3)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上一篇:工区园区管委会安全生产方案
下一篇:工作问题整改方案{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