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09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3分钟。
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67-02
一、课程考试改革立项的前期基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是以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问题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我校小学教育从2005级本科生开始就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立项前已开课4届。
2005年在教改课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新模式研究》,研究了教师教育专业中课程考试如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如何培养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能力。构建适应学习型社会、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多形式的考试模式。研究在课程成绩评定过程中,如何发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评价(自评与互评),研究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原则等。
2008年在论文《在高师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探索》,阐述了多元主体参与学生学业评定,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2009年7月发表的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构想》,提出了“建立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多维课堂为阵地的教学模式”和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学生活动方案设计的水平、实施活动的能力、活动实施的效果及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来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初步设想。
二、考试改革立项后的课程教学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目标是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程序,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具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建立了理论精讲―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我把课程内容分解为三部分,即教师精讲部分,主线任务完成的实践中体验学习部分和研究性学习部分。
1.精练的理论讲授。讲授的内容有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特征、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等,目的在于把握课程的理念和特征,理解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标,明确课程的内容特点。
2.主线任务的实践体验。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设计、实施活动及评价活动,学生对课程的总体及具体实施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中教师的具体工作,具备实施课程的基本策略。所以在讲授10课时的基本理论之后,将学生分成3~5人/组,围绕主线任务,合作设计1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的、具体方案,并在事前联系好的学校、指定的班级组织实施。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在小学课堂中完成三次实践性学习。分别完成主题活动选题指导、活动方案制定指导、活动汇报交流指导。学生在这一真实的任务驱动下,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完整过程,经历从“选题指导―活动方案制订指导―活动实施指导―组织活动总结与评价”四个基本环节的全过程。
3.自主研究与交流讨论。在实践任务完成后,自主学习和研究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评价等问题。因为实践过程中学生实际遇到过一些问题并基本解决了相应的问题,再来学习,理解更深刻,效果更好。如讲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素质需要,学生们感受颇深。讲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们思路较为清晰。
三、课程考试改革的措施
课程总成绩=综合评价成绩×80%+平时成绩×20%。但综合评价是一种改变“一卷定乾坤”的考试传统,把考试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从学习过程、知识掌握及综合应用的全程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多元评价具体体现在包括了多项考核评价内容,多次考核评价过程,多人参与考核评价三个方面。
1.综合评价的三项考核内容。综合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三大板块内容。一是小组合作完成的一份完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依据课堂交流分享的情况及最后定稿的情况评价选题的价值,方案的可行性、规范性等。二是在小学真实组织和实施所制订方案的过程情况,在日常交流、分享中了解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并进行成绩评定。三是期末结束时学生个人撰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结》,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本课程中的态度、方法及收获所做的全面总结,包括课堂理论讲授的学习、三次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自学内容完成的情况、课堂讨论参与的情况、对课程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要对自己学习本课程的态度、收获做出自我评定。
2.突出过程考核。针对考核的内容,突出过程性考核,以考核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以上三项内容的考核是随进程进行的,分散在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同时小组合作完成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至少有三次成绩评定,即初稿、二稿和定稿。初稿是学生还没正式进入小学前,根据所学理论及对小学、小学生的主观印象制定的,二稿是进入小学后,结合了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修改过的,三稿是整个实践过程完成后,经过反思后再修改的。
3.学生参与成绩评定。学生参与成绩评定,改变“教师说了算”的评价方式,建立多视角、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参与成绩评定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三种方式,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活动方案设计和活动组织实施两部分。(1)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撰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结》中给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效果等做出成绩评定,评定的成绩占综合考核评价的10%。(2)小组内互评:小组成员依据活动参与程度、贡献大小等小组实践活动情况对小组逐一进行评价。组内评价成绩占综合考核评价的20%。(3)小组间互评:组与组之间依据日常教学中选题分享、活动设计分享、活动组织实施分享等就活动设计与实施进行互相评定。各小组评定后的平均成绩占综合考核评价的20%。
4.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是日常学习笔记、自主研修学习和讨论情况、作业、考勤等。占总成绩的20%。
四、课程考试改革取得的成效
1.在教育理念上给了学生正面示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形式,尤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常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促进课程的民主化等。本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无疑是为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示范。
2.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改变。与传统的笔试、闭卷的形式相比,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状态得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再是“上课抄笔记,下课补笔记,考前背笔记”了。考试也不再只是充当甄别的工具,让学生谈而紧张。而是发挥了其导向的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的有效手段。
3.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学习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能力。考试改革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但并没有忽视基本理论的学习,相反地在实践应用与讨论交流中更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的理解。
4.学生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得到提高。课程综合考核评价学生活动方案设计的水平、实施活动的能力、活动实施的效果及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使得学生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问题的兴趣得到提高,提出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从2009级学生论文选题来看,很多学生选择了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问题开展研究,体现了选题的实用性、地域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收集了一套有价值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每一学期,我都组织学生将他们自行学生自行设计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进行汇编,按实施学校编印成册,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组编文本材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宝贵的资料保存下来,对实施学校来说,有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支撑材料;对学生们来说,为以后实施该课程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五、考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大班化教学实施难度大,效果不理想。无论是小组合作完成主线任务,还是开展自主研究、讨论交流,都需要任课教师进行细致指导,但该课程上课的班级人数达80~100人,指导难度大,结果集体指导多,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少,效果不理想。同时一个班级同时去一所小学组织实施小学生的活动,对学校规模要求高,组织工作困难,学校及任课教师难以全面把握各小组实际情况。
2.实施改革增加了师生负担。如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交通费、文印费等均自行承担,增加了学生经济负担;同时改革工作也大大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量,联系并多次带领学生去小学组织活动,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修改学生撰写的活动指导方案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3.学生评价的运用中有功利思想存在。学生参与评价,在行使其评价权的时候不排除学生有功利思想存在,不得已采取了必须体现层次、规定指标等方式加以控制,但仍不能保证学生评价的完全客观性,还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引导与教育。
参考文献:
[1]蒋爱英.在高师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探索[J].科学时代,2008.
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教育部将中考改革分解为五大“重头戏”,即: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其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备受关注。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天若表示,以往不少初中教学像高中一样,一门心思向分数看齐,中考新方案破除“唯分数论”,是个很好的导向。南京市弘光中学校长周易宏认为,中考新方案引导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过去有些学校不重视音乐、体育、美术,如果这些科目进入中考方案,就会促使学校开足开齐艺术科目。而在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尤小平看来,新中考方案对接新高考方案,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注重其全面发展。“江苏细则”还要等等“江苏中考改革具体方案,要等接到教育部正式文件,学习消化后再研究确定怎么做。”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透露,我省南通等地已先期探索中考改革,一些做法跟国家中考改革新方案较接近。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是国家新中考方案亮点之一,这点我省南京、南通、扬州等地已执行多年。教育部中考改革意见指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南京中考早就将体育计入总分,从刚公布的2017年中考体育方案看,今后分值变化可能也不大,但满分标准会循序渐进靠近国家标准,学生想拿满分必须每天锻炼。从本世纪初实施新课程开始,南通对中考改革进行持续探索:2002年—2005年,部分升学考试科目变为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科目;2006年—2008年,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考试、物理与化学合卷考试;2009年至今,增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与中考成绩一并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2010年12月,“南通市中考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被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南通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张华介绍,南通中考改革总结起来就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南通第一中学校长顾志刚表示,南通中考的考试模式、录取方式等都有待完善。教育部此次中考改革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南京市教育界有关人士分析,这项变化对南京考生影响不大,因为南京早就没有竞赛加分。倒逼中学开全学科“过去部分学校以分数为导向,计入总分的课程一周本该开4个课时,实际却开了9个课时,而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课程却没开设。”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校长韩晖认为,新中考会倒逼学校重视国家课程方案的所有科目。综合素质评价,也会引导学校和家长,从重视课堂教学结果转向教学过程和结果并重。这体现教育公平,学生的能力、特长本来就各有差异,课程的均衡,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不同位置。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但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具体哪些课程进入计分范围?周易宏认为,在学生全面发展和不增加学生负担之间,方案也需要寻找平衡点。受访的大多数老师坦言,任何科目,只要纳入升学计分,都会成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是学生的选择面有可能扩大,学生将可以自主选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之外的其他录取计分科目,从而规避自己的薄弱科目。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可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发展学生优势特长。中考科目调整,将涉及教师队伍的安排。高考改革后,由于物理、化学组合竞争激烈,选择物理、生物组合人较多,化学老师在全省都呈饱和状态。中考是个“指挥棒”,对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结构等都会造成很大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做起来难受访校长、家长和专家对中考改革方案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综合素质评价好是好,但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小。”尤小平说,虽然南京已开始推行综合素质评价,但只是一种参考,毕竟综合素质的“高”和“低”不太好量化。目前比较实际的操作是“不合格”不予录取,在合格的情况下,还是分数更具有可比性。家长们对综合素质评价也存有疑虑。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长表示,如果中考录取就按统一科目加自选科目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那就没有综合素质评价什么事,进而也会令学校、学生和家长不再关注,如此综合素质评价很可能在一些学校变成“走过场”。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天若指出,我省各地初中发展差别很大,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都不均衡。如果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同步走”,对那些弱校和农村学校来说未必公平,还是应从实际出发,允许各市在推进“时间表”上有一定弹性。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海教授说,“从长远看,我国基础教育,要全面消除‘唯分数论’,扭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局面,还需要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提的‘考试招生相对分离’深入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
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评价;信息化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基础,而如何通过成本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首先,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高职课程改革中,“轻评价”的现象较为严重,即专业教师往往非常关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等“标志性成果”的开发,没有较好地“回归课堂”和有效地“评价效果”。因此,课程改革只停留在第一环节。长期如此,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终将是“学科结构活动”的纸上谈兵。其次,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促进院校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高职会计教育也开始转型,由原来的重数量规模向重内涵质量发展。所以,教学质量的转型升级必不可少,而教学评价改革又是推动教学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最后,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实现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竞争力。伴随硬件条件的显著提升,应进一步合理定位办学特色。而教学评价改革也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维度,对后面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重要引领推动作用。综上,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优化路径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
传统智能理论是由智商测试发展而来。二十世纪初,《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就是最初的“智商测试”。80年代,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念(七种智能)。经过论证筛选,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到八种智能。现在,这种理论已成为世界各国改进教育的重要方向。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多维教学目标,见右图。
(二)教学评价方案重构
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目标,以改变考试分数相加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唯一规范的激进模式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毕业评价机制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中招生制度。依据《 省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基本精神,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以《 省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为指导。
二、改革原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性质,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坚持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校际间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改革措施
(一)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内容
确定我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为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以《 省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为依据。
2评价工作体系
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对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具体监督指导。各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班级成立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各初中制定各项保证制度,如诚信制度、公示制度、申诉制度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评价方法与程序
以教育局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另文下发)为依据由班级评价小组评定。以初中毕业生所在学校为评价主体。道德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评价。
4评价结果
即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各校要严格掌握等级规范,评价结果以等级表达。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为ABCD共四级。对D等级评价应非常慎重,仅限于极个别学生,对评价结果为D等级的学生家长,学校要召开听证会。
年应届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以学生本人在 年下半年和年上半年表示为主。对于目前在校的初一、初二学生,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久远规划,认真着手开展好评价工作,加强在校生成长记录和学生档案管理,为今后的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2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3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效果以等第形式演讲。划分为四个等第,即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学业水平考试获得D毕业生视为不合格,发给初中肄业证书。
(三)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办法改革。
1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招生的依据之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D级的原则上不能被重点高中录取。
2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效果以分数呈现。
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近日,河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教民2月29日就《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作了简要说明。
据刘教民介绍,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普通高校招生选拔体系,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此外,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学随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高中学业水平,又用于高校选拔录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河北省将从202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关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定于从202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在全省实行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在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试行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方式,为2024年推广至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使用奠定基础。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将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高职单招)作为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主渠道,根据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不同情况,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即中职院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部分的考查可以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社会考生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考方式。考生如果参加了高职单招,并且已经被确定录取后,将不再参加普通高考。
此外,《实施方案》决定从202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完全遵循国务院《实施意见》确定的改革方向,即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考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采取按等级赋分的办法。
拓展
河北省《实施方案》中有哪些执行的是国家政策?有哪些是对国家政策的细化和拓展?
上一篇:小学艺术教育实施方案{5篇}
下一篇:小学绩效考核方案细则{整合5篇}